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年山東省菏澤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中考三?;瘜W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年山東省菏澤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中考三?;瘜W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簡介

九年級階段性學業水平考試檢測(三)
化學試題
本試卷共8頁。滿分100分??荚囉脮r60分鐘??荚嚱Y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務必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和座號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規定的位置上。
2.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答案寫在試卷上無效。
3.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的位置,不能寫在試卷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膠帶紙、修正帶。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
H:1 C:12 O:16 Na:23 Mg:24 Cl:35.5 Ca:40 Cu:64
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1~10小題,每小題2分;11~15小題,每小題3分,共35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1. 2025年3月9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了《成人肥胖食養指南(2024版)》,指導人們科學減肥。吃雞蛋提倡“水煮”,而不提倡“油煎”,主要是為了減少攝入
A. 蛋白質 B. 糖類 C. 維生素 D. 油脂
2. “手投式滅火彈”是一種滅火裝備,將其投入火場,可迅速釋放出超細干粉滅火劑,覆蓋在可燃物表面,從而在短時間內撲滅突發初起火災。其原理是
A. 隔絕氧氣 B. 降溫至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
C. 清除可燃物 D. 同時破壞了燃燒的三個條件
3. 下列實驗室制取氫氣及性質實驗裝置或操作中不正確的是
A. 檢查裝置氣密性 B. 制取氫氣
C. 收集氫氣 D. 氫氣燃燒
4. 2024年12月底,河北在全國首次實現了將液態空氣儲能裝置接入電網,圖所示為液態空氣儲能主要流程的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經①所得空氣屬于純凈物 B. ②中分子的質量變小
C. ③中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大 D. 液態空氣中分子靜止不動
5. 研究發現植物單寧酸(C76H52O46)可高效還原污染水體中毒性較強的Cr(VI)。下列關于單寧酸的說法錯誤的是
A. 單寧酸屬于有機物,既有酸性又有還原性
B. 單寧酸由76個C、52個H、46個O構成
C. 所含碳、氫元素的質量比為(19×12)∶13
D. Cr(VI)濃度隨單寧濃度增加而迅速降低
6. 物質的結構決定性質。氫氧化鋰(LiOH)與氫氧化鈉(NaOH)結構相似,性質相似。關于LiOH溶液,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 B. 能與硫酸發生化學反應
C. 能與硫酸銅發生化學反應 D. 在空氣中能與二氧化碳反應變質
7. 勞動創造未來、成就夢想,下列勞動項目與化學原理關聯錯誤的是
選項 勞動項目 化學原理
A 農業活動:撒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熟石灰顯堿性
B 學?;顒樱河勉U筆芯作簡易電池的電極材料 鉛筆芯具有導電性
C 家務勞動:洗滌劑清洗餐具油污 洗滌劑具有乳化功能
D 社區活動:用酒精對公共設施消毒 酒精具有可燃性
A. A B. B C. C D. D
8. 圖所示為興趣小組同學利用礦泉水瓶、膠帶、銅絲等材料自制的簡易供氧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通過推拉銅絲可調控反應的進行
B. 在b口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氧氣
C. 二氧化錳能增加生成氧氣的質量
D. 通過a口的氣泡判斷氧氣的流速
9. 我國科學家揭示的甲烷與氧氣在硼基催化劑表面的反應原理(“…”表示省略相關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天然氣是主要成分為甲烷的化石燃料
B. B2O3中氧元素為-2價,則硼為+3價
C. 虛線框中微粒均為1個,則Y為C2H6
D. 甲烷與氧氣反應生成的是CH2O和OH-
10. 下列實驗操作中(括號內為待檢驗物質或雜質),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 物質 目的 主要實驗操作
A 羊毛和滌綸 鑒別 取樣,分別灼燒,聞氣味
B 檢驗稀鹽酸中混有稀硫酸 檢驗 取樣,滴加少量溶液
C 粉(粉) 除雜 加入過量稀鹽酸,過濾,洗滌,干燥
D 分離氯化鈣和氧化鈣 分離 加入適量水,過濾、蒸發結晶
A. A B. B C. C D. D
11. CuSO4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 t1℃時,飽和CuSO4溶液中的溶質質量分數為20%
B. a點的CuSO4溶液升溫至t2℃時,變成不飽和溶液
C. 20℃時,16 g CuSO4加入50 g H2O可配成66 g溶液
D. b點的CuSO4溶液降溫至t1℃時,析出CuSO4晶體
12. 某化學學習小組為探究鐵絲生銹、鐵絲燃燒的影響因素,進行如下實驗(點燃操作已略去)。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對比①③可知:水是鐵絲生銹的條件之一
B. 對比①②可知:氧氣是鐵絲生銹的條件之一
C. 對比②③可知:氧氣是鐵絲燃燒的條件之一
D. 對比③④可知:鐵絲形狀能影響鐵絲的燃燒
13. 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科學研究發現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可以將CO2轉化為炭黑回收利用,反應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反應1屬于置換反應
B. CO2轉化為炭黑的總反應為:CO2C+O2
C. 該反應能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D. 該反應中FeO在反應前后質量不變
14. 易拉罐主要以鋁或鐵作為罐體主材,設計以下方法區分罐體主材:將可樂罐和椰汁罐分別剪裁出質量、形狀均相同的兩片分別置于錐形瓶中,同時加入足量的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稀硫酸如左下圖,用數字傳感器測得瓶內氣體壓強變化如右下圖(已知:溫度越高壓強越大,壓強和單位體積內分子數成正比),下列說法中不正確是
A. 由曲線可知,可樂罐主材是鐵
B. 裝椰汁罐的錐形瓶中溶液最終呈淺綠色
C. 反應結束后,可樂罐產生的氫氣更多
D. 反應結束后壓強均下降,說明反應放熱
15. 掰掰熱暖手寶是一種便攜發熱裝備,其主要原料之一是一種溶解度隨溫度升高顯著增大的物質。圖所示為醋酸鈉和氯化鈉的溶解度曲線;為探究“應選擇醋酸鈉或氯化鈉哪種物質作暖手寶的原料”,小組同學設計并進行了圖所示的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應選擇醋酸鈉作原料
B. 圖中的甲是氯化鈉
C. 可能等于60
D. 將①、②降溫至時,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等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6小題,共65分。
16. 天然氣不僅是優質的能量來源,還是寶貴的化工資源。
方法一:煤氣化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溫、高壓和“甲烷化催化劑”的作用下,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別與氫氣反應生成甲烷,其中“甲烷化催化劑”在這兩個化學反應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方法二:開發煤層氣。煤層氣指儲存在煤層中,以甲烷為主要成分的烴類物質,俗稱“瓦斯”,是與煤伴生、共生的氣體資源。
方法三:開發可燃冰??扇急闹饕煞质羌淄樗衔?,甲烷水合物能穩定存在的壓強和溫度范圍如圖所示??扇急坏╇x開海床便迅速分解,容易發生井噴意外,還可能會破壞地殼穩定平衡,引發海底塌方,導致大規模海嘯,所以可燃冰的開采困難。
根據以上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方法一中提到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別轉化為甲烷的關鍵反應條件是使用________。
(2)方法一中一氧化碳轉化為甲烷的原理可以表示為:,則二氧化碳轉化為甲烷的原理為________(寫化學方程式)。
(3)從物質分類角度分析,方法二中的煤層氣屬于________(填“純凈物”或“混合物”)。
(4)根據方法三,判斷有關可燃冰的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
A. 在15℃和100atm時,可燃冰能穩定存在
B. 可燃冰開采時若出現差錯,可能導致嚴重的自然災害
(5)“碳中和”中的“碳”是指________。我國政府提出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下列做法符合“碳中和”理念的是________。
A.植樹造林 B.焚燒秸稈 C.節能減排 D.燃放煙花
17. 我國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榮登全球動畫電影票房榜第1名。
(1)敖丙附身哪吒后,施展冰霜絕技使水變成冰,水變成冰后化學性質___________(填“改變”或“不變”)。
(2)李靖給申公豹的治病藥材清單上有三七、紅花等中藥材。三七中止血的活性成分主要是三七素(),其中碳、氧元素的質量比為___________(填最簡整數比)。三七在生長過程中可施用硫酸鉀,硫酸鉀屬于___________(填“氮”、“磷”、“鉀”或“復合”)肥。
(3)石磯娘娘的真身由玄武巖構成。玄武巖熔化后的主要化學物質有氧化鐵、氧化鈣和氧化鎂等,這三種物質的相同之處是___________(只寫一條)。
18. 水是生命之源,人類從未停止過對水的探究。
【先賢智慧】
(1)實驗1:1766年英國化學家卡文迪許制得“可燃空氣”,在純氧中燃燒只生成水。他所說的“可燃空氣”成分是______ (填化學式)。
(2)實驗2:1785年拉瓦錫將水蒸氣通過紅熱的鐵管(高溫條件),生成氫氣和四氧化三鐵,實驗如圖1所示。上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
(3)實驗3:1800年英國化學家尼科爾森利用伏打電池對水進行通電,發現兩極上都有氣體逸出。實驗室常用圖2裝置進行模擬,則M極與N極管中產生氣體質量之比為 _____。
(4)上述3個實驗中,能證明“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是________。
A. 實驗1、2 B. 實驗1、3 C. 實驗2、3 D. 實驗1、2、3
【當代成就】
“生命吸管”是軍事上的重要發明,它可以解決士兵在野外極限環境中飲水問題(如圖3)。
(5)“生命吸管”的塑料外殼在空氣中完全燃燒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則塑料中一定含有的元素為 ____(填元素名稱)。
(6)紡織網可對污水進行過濾,其目的是攔截 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網眼直徑的顆粒。
(7)將硬水通過圖4所示的陽離子交換柱后,可變成軟水,交換后的水仍然呈電中性。
①家庭生活中常用的軟化硬水的方法是 ________。
②已知離子在陽離子交換樹脂交換后電荷數量不變,因此每1個鈣離子可以從陽離子交換樹脂中換出 _________個鈉離子。
③陽離子交換柱長時間使用后會失去硬水軟化功能。取交換后的溶液少量,滴入_____,振蕩,若觀察到產生白色浮渣,幾乎沒有泡沫,則說明陽離子交換柱已失效。
19. )氧氣在生產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制取氧氣的方法有很多。
(1)工業制氧將液態空氣升溫至-196℃至-183.4℃之間,使______先蒸發,剩余的氣體儲存于鋼瓶中。
(2)從微觀的角度分析,分離液態空氣過程中,主要是______發生了改變。
實驗室制氧如圖是實驗室制備氣體的常見裝置。
(3)①實驗室用雙氧水和二氧化錳收集較干燥的氧氣,應選擇的收集裝置是____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
②若選用AF制取氧氣,則收集氣體應從______(選填“a”或“b”)處進入,選擇F收集方法的依據是______。用B裝置制備二氧化碳,若想讓反應停止,則需要__________(填操作)。
③雙氧水制取氧氣的微觀過程如圖,請將反應示意圖補畫完整。______
(4)小明自己做了一個微型模擬制氧機的“內筒模型圖”。
如上圖B瓶相當于______(填“加濕倉”或“制氧倉”)
(5)養魚增氧劑的主要成分過氧化鈣()能與水反應:。某同學將40.0g水加入到盛有10.0g“養魚增氧劑”樣品的燒杯中,充分反應后,稱得剩余物質的質量為48.4g.請計算:生成氧氣的質量是______g。該樣品中過氧化鈣的質量分數為多少?寫出計算過程______。
20. 工業上利用石灰礦含(、)等原料,采用碳化法生產超細碳酸鈣主要流程如圖所示。
(1)超細碳酸鈣的用途______(寫一條即可)。
(2)煅燒塔中有硅酸鈣()生成,其中硅元素的化合價為______。
(3)乳化池進行的“篩濾”,相當于基本實驗操作中的______。
(4)乳化池中發生反應的基本類型是______。
(5)碳化塔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
21. 興趣小組對一瓶久置的固體的變質情況進行了實驗探究。
【提出問題】變質了嗎?
【作出猜想】①沒有變質 ②已經變質
(1)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能變質的原因______。
任務一 定性實驗 探究該固體是否變質
【實驗活動1】
(2)興趣小組設計方案進行如下實驗
實驗方案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取少量該固體樣品完全溶于水,加入過量稀鹽酸 _____ 猜想②成立
【反思評價】有的同學提出此實驗無法確定該固體變質程度。
任務二 定量實驗 探究該固體變質程度
【實驗活動2】
(3)興趣小組利用控制變量的方法進行實驗,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
實驗裝置 實驗 序號 分別向左右容器內加入下列物質 溫度升高值/ 溶液
1 固體 3152 13.69
2 固體a的數值為______ 10.03 11.92
3 該固體樣品 15.71 m
【實驗結論】
(4)小組同學分析溫度升高值數據,確定該固體變質程度是______,請推測m取值范圍是______。
任務三計算該固體的變質率
【實驗活動3】實驗步驟:稱量該固體樣品于小燒杯中備用:量取的稀鹽酸:用電子秤稱量反應前儀器和藥品的質量,記錄數據:將稀鹽酸加入小燒杯內,待完全反應,再次稱量儀器和反應后溶液的質量,記錄數據。
反應前質量/g 反應后質量/g 質量差/g
105.32 105.02 0.30
(5)興趣小組結合實驗數據,計算出該固體的變質率為多少?(結果保留至1%)。
溫馨提示:變質率=(已經變質的的質量/未變質前的總質量)×100%
【反思評價】興趣小組充分認識到定量研究在化學實驗中重要作用。
【拓展延伸】
(6)生活中管道疏通劑和爐具清潔劑成分中都含有,包裝標簽上應注明的注意事項是______(寫一條)。九年級階段性學業水平考試檢測(三)
化學試題
本試卷共8頁。滿分100分??荚囉脮r60分鐘。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務必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和座號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規定的位置上。
2.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答案寫在試卷上無效。
3.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的位置,不能寫在試卷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膠帶紙、修正帶。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
H:1 C:12 O:16 Na:23 Mg:24 Cl:35.5 Ca:40 Cu:64
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1~10小題,每小題2分;11~15小題,每小題3分,共35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1. 2025年3月9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了《成人肥胖食養指南(2024版)》,指導人們科學減肥。吃雞蛋提倡“水煮”,而不提倡“油煎”,主要是為了減少攝入
A. 蛋白質 B. 糖類 C. 維生素 D. 油脂
【答案】D
【解析】
【詳解】提倡“水煮”而非“油煎”雞蛋,主要與烹飪方式有關。油煎過程中需要添加食用油,導致雞蛋吸附更多油脂,從而增加油脂的攝入量。而水煮雞蛋無需額外用油,能有效減少油脂攝入。蛋白質是雞蛋的主要成分,無論水煮或油煎,其含量變化不大;糖類和維生素并非雞蛋的主要成分,且與烹飪方式關聯較小。因此吃雞蛋提倡“水煮”,而不提倡“油煎”,主要是為了減少攝入油脂;
故選D
2. “手投式滅火彈”是一種滅火裝備,將其投入火場,可迅速釋放出超細干粉滅火劑,覆蓋在可燃物表面,從而在短時間內撲滅突發初起火災。其原理是
A. 隔絕氧氣 B. 降溫至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
C. 清除可燃物 D. 同時破壞了燃燒的三個條件
【答案】A
【解析】
【詳解】“手投式滅火彈”是一種滅火裝備,將其投入火場,可迅速釋放出超細干粉滅火劑,覆蓋在可燃物表面,隔絕氧氣,達到滅火的目的,不能降溫,也不能清除可燃物。
故選A。
3. 下列實驗室制取氫氣及性質實驗裝置或操作中不正確的是
A. 檢查裝置氣密性 B. 制取氫氣
C. 收集氫氣 D. 氫氣燃燒
【答案】C
【解析】
【詳解】 A、檢查裝置氣密性操作方法:將導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緊握試管外壁。手緊握試管,試管內氣體受熱膨脹,若裝置氣密性良好,氣體從導管口逸出,會觀察到導管口有氣泡冒出,正確。
B、實驗室用鋅粒(固體)和稀硫酸(液體)在常溫下反應制取氫氣,屬于固液不加熱型,圖中裝置用試管、鐵架臺等組裝,符合反應發生裝置要求,正確。
C、氫氣密度比空氣小。用多功能瓶收集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時,應采用 “短進長出” 的方式,讓氫氣從短導管進入,空氣從長導管排出,錯誤。
D、氫氣燃燒生成水,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干冷燒杯,可觀察燒杯內壁是否有水霧出現,用于檢驗氫氣燃燒的產物,正確。
綜上,答案選C
4. 2024年12月底,河北在全國首次實現了將液態空氣儲能裝置接入電網,圖所示為液態空氣儲能主要流程的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經①所得空氣屬于純凈物 B. ②中分子的質量變小
C. ③中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大 D. 液態空氣中分子靜止不動
【答案】C
【解析】
【詳解】A、經①所得空氣仍然是由多種氣體組成的混合物,不屬于純凈物,故選項說法錯誤;
B、②凈化后的空氣經壓縮冷卻變為液態空氣,該過程只是狀態的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則②中分子的質量不變,故選項說法錯誤;
C、③液態空氣升溫汽化后分子從液態變為氣態,分子之間間隔變大,故選項說法正確;
D、分子無論處于何種狀態都在不斷運動中,液態空氣中的分子也在不斷運動,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C。
5. 研究發現植物單寧酸(C76H52O46)可高效還原污染水體中毒性較強的Cr(VI)。下列關于單寧酸的說法錯誤的是
A. 單寧酸屬于有機物,既有酸性又有還原性
B. 單寧酸由76個C、52個H、46個O構成
C. 所含碳、氫元素的質量比為(19×12)∶13
D. Cr(VI)濃度隨單寧濃度增加而迅速降低
【答案】B
【解析】
【詳解】A、單寧酸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屬于有機物,從名稱推斷其具有酸性,從題給信息推斷其具有還原性,故說法正確;
B、單寧酸由分子構成,1個單寧酸分子由76個C、52個H、46個O構成,單寧酸中含有很多C、H、O原子,故說法錯誤;
C、單寧酸的分子式為C76H52O46,所含碳、氫元素的質量比 = (76×12)∶(52×1) = (19×12)∶13,故說法正確;
D、植物單寧酸的抗氧化作用常被用于水體、土壤等環境修復,反應速率該隨單寧濃度增加而增加,故說法正確。
故選B。
6. 物質的結構決定性質。氫氧化鋰(LiOH)與氫氧化鈉(NaOH)結構相似,性質相似。關于LiOH溶液,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 B. 能與硫酸發生化學反應
C. 能與硫酸銅發生化學反應 D. 在空氣中能與二氧化碳反應變質
【答案】A
【解析】
【詳解】A、NaOH溶液顯堿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藍。因為LiOH與NaOH結構相似,性質相似,所以LiOH溶液也顯堿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藍,而不是變紅,選項說法不正確,符合題意;
B、NaOH能與硫酸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由于LiOH與NaOH性質相似,所以LiOH也能與硫酸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硫酸鋰和水,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C、NaOH能與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藍色沉淀和硫酸鈉,LiOH與NaOH結構相似,性質相似,LiOH也能與硫酸銅發生反應生成氫氧化銅藍色沉淀和硫酸鋰,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D、NaOH在空氣中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而變質,LiOH與NaOH性質相似,所以LiOH在空氣中也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碳酸鋰和水而變質,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A。
7. 勞動創造未來、成就夢想,下列勞動項目與化學原理關聯錯誤的是
選項 勞動項目 化學原理
A 農業活動:撒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熟石灰顯堿性
B 學?;顒樱河勉U筆芯作簡易電池的電極材料 鉛筆芯具有導電性
C 家務勞動:洗滌劑清洗餐具油污 洗滌劑具有乳化功能
D 社區活動:用酒精對公共設施消毒 酒精具有可燃性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詳解】A、熟石灰顯堿性,能與酸性物質反應,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不符合題意;
B、鉛筆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石墨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可用作簡易電池的電極材料,不符合題意;
C、洗滌劑清洗餐具油污,是因為洗滌劑具有乳化作用,能將油污乳化為細小油滴隨水沖走,不符合題意;
D、用酒精對公共設施消毒,是因為酒精能使蛋白質變性,可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符合題意。
故選D。
8. 圖所示為興趣小組同學利用礦泉水瓶、膠帶、銅絲等材料自制的簡易供氧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通過推拉銅絲可調控反應的進行
B. 在b口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氧氣
C. 二氧化錳能增加生成氧氣的質量
D. 通過a口的氣泡判斷氧氣的流速
【答案】C
【解析】
【詳解】A、通過推拉銅絲,可以實現固液的接觸和分離,從而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不符合題意;
B、氧氣具有助燃性,可在b口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氧氣,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說明是氧氣,不符合題意;
C、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在該反應中,二氧化錳是催化劑,催化劑只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不能增加生成氧氣的質量,符合題意;
D、該實驗中,可通過a口產生氣泡的速率觀測生成氧氣的速率,不符合題意。
故選C。
9. 我國科學家揭示的甲烷與氧氣在硼基催化劑表面的反應原理(“…”表示省略相關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天然氣是主要成分為甲烷的化石燃料
B. B2O3中氧元素為-2價,則硼為+3價
C. 虛線框中微粒均為1個,則Y為C2H6
D. 甲烷與氧氣反應生成的是CH2O和OH-
【答案】D
【解析】
【詳解】A、天然氣屬于化石燃料,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A正確;
B、B2O3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設硼元素的化合價是x,根據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則有2x + (-2)×3 = 0,x = +3,B正確;
C、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數目不變,虛線框中是-CH3和CH4生成Y和-H,各微粒數比為1∶1∶1∶1,則反應物中有2個碳原子和7個氫原子,生成物有1個氫原子,所以Y的化學式為C2H6,C正確;
D、根據微觀示意圖可知Z是CH2O,根據質量守恒定律,甲烷(CH4)與氧氣(O2)在催化劑作用下生成Z(CH2O)和水,若生成的是CH2O和OH-,違反電荷守恒,D錯誤;
故選D。
10. 下列實驗操作中(括號內為待檢驗物質或雜質),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 物質 目的 主要實驗操作
A 羊毛和滌綸 鑒別 取樣,分別灼燒,聞氣味
B 檢驗稀鹽酸中混有稀硫酸 檢驗 取樣,滴加少量溶液
C 粉(粉) 除雜 加入過量稀鹽酸,過濾,洗滌,干燥
D 分離氯化鈣和氧化鈣 分離 加入適量水,過濾、蒸發結晶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詳解】A、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灼燒產生燒焦羽毛的氣味,滌綸屬于合成纖維,灼燒產生特殊氣味,可以鑒別,故選項能達到實驗目的;
B、硫酸能與氫氧化鋇溶液反應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鋇白色沉淀,可檢驗稀鹽酸中是否混有硫酸,故選項能達到實驗目的;
C、加入過量稀鹽酸,銅和鹽酸不反應,鐵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然后過濾、洗滌、干燥可得到純凈的銅粉,故選項能達到實驗目的;
D、加入適量水,CaO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氯化鈣溶于水,過濾、蒸發結晶得到的仍是氯化鈣和氫氧化鈣的混合物,不能達到分離目的,故選項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故選:D。
11. CuSO4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 t1℃時,飽和CuSO4溶液中的溶質質量分數為20%
B. a點的CuSO4溶液升溫至t2℃時,變成不飽和溶液
C. 20℃時,16 g CuSO4加入50 g H2O可配成66 g溶液
D. b點的CuSO4溶液降溫至t1℃時,析出CuSO4晶體
【答案】B
【解析】
【詳解】A、讀圖可知,t1℃時,飽和CuSO4溶液中溶質的溶解度為20g,則溶質的質量分數:×100%≈16.7%,故說法錯誤;
B、a點飽和CuSO4溶液中溶質的溶解度為20 g,t2℃時CuSO4的溶解度為60 g,a點的CuSO4溶液升溫至t2℃時,變成不飽和溶液,故說法正確;
C、20℃時,CuSO4的溶解度略大于20 g,即100 g H2O 溶解的CuSO4略大于20 g,則50 g H2O 溶解的CuSO4略大于10 g,16 g-10 g = 6 g,因此20℃時,16 g CuSO4加入50 g H2O不可能配制成66 g溶液,有接近6 g的CuSO4無法溶解,只能配成略大于60 g溶液,故說法錯誤;
D、b點的CuSO4溶液降溫至t1℃時,析出晶體,但是晶體的成分不是CuSO4,因為CuSO4容易與H2O反應生成結晶水化合物(CuSO4·5H2O),故說法錯誤。
故選B。
12. 某化學學習小組為探究鐵絲生銹、鐵絲燃燒的影響因素,進行如下實驗(點燃操作已略去)。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對比①③可知:水是鐵絲生銹的條件之一
B. 對比①②可知:氧氣是鐵絲生銹的條件之一
C. 對比②③可知:氧氣是鐵絲燃燒的條件之一
D. 對比③④可知:鐵絲形狀能影響鐵絲的燃燒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據鐵在空氣中銹蝕,實際上是鐵跟空氣中的氧氣、水共同作用的結果;燃燒需要同時滿足三個條件:①可燃物、②可燃物與氧氣或空氣接觸、③溫度要達到著火點;進行分析判斷。
【詳解】A、①中的鐵絲只與氧氣接觸,③中的鐵絲與氧氣、水接觸,對比①③可知,①中鐵絲不生銹,③中鐵絲生銹,說明水是鐵絲生銹的條件之一,故選項說法正確。
B、①中的鐵絲只與氧氣接觸,②中的鐵絲與氮氣、水接觸,對比①②可知,變量有氧氣、水,不能得出氧氣是鐵絲生銹的條件之一,故選項說法錯誤。
C、②中的鐵絲與氮氣、水接觸,③中的鐵絲與氧氣、水接觸,對比②③可知,除了氧氣外,其它條件均相同,可得出氧氣是鐵絲燃燒的條件之一,故選項說法正確。
D、③中的鐵絲(螺旋狀)與氧氣、水接觸,④中的鐵絲(直線狀)與氧氣、水接觸,對比③④可知,除了鐵絲形狀不同外,其它條件均相同,可得出鐵絲形狀能影響鐵絲的燃燒,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B。
13. 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科學研究發現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可以將CO2轉化為炭黑回收利用,反應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反應1屬于置換反應
B. CO2轉化為炭黑的總反應為:CO2C+O2
C. 該反應能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D. 該反應中FeO在反應前后質量不變
【答案】A
【解析】
【詳解】A、反應1是FeO和CO2反應生成C和Fe3O4,反應物中沒有單質,不屬于置換反應,故A符合題意;
B、由反應1和反應2,得出CO2轉化為炭黑的總反應為 ,故B不符合題意;
C、該反應將二氧化碳轉化成碳和氧氣,可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故C不符合題意;
D、根據反應1、2可知,消耗FeO的質量和生成FeO的質量相等,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14. 易拉罐主要以鋁或鐵作為罐體主材,設計以下方法區分罐體主材:將可樂罐和椰汁罐分別剪裁出質量、形狀均相同的兩片分別置于錐形瓶中,同時加入足量的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稀硫酸如左下圖,用數字傳感器測得瓶內氣體壓強變化如右下圖(已知:溫度越高壓強越大,壓強和單位體積內分子數成正比),下列說法中不正確是
A. 由曲線可知,可樂罐主材是鐵
B. 裝椰汁罐的錐形瓶中溶液最終呈淺綠色
C. 反應結束后,可樂罐產生的氫氣更多
D. 反應結束后壓強均下降,說明反應放熱
【答案】A
【解析】
【詳解】A.根據化學方程式、可知,每18份質量鋁能生成2份質量氫氣,每56份質量鐵能生成2份質量氫氣,等質量的鋁和鐵與足量稀硫酸反應,鋁生成的氫氣質量更多,根據壓強和單位體積內分子數成正比,結合氣體壓強變化圖可知,可樂罐主材是鋁,椰汁罐主材是鐵,故A錯誤;
B.椰汁罐主材是鐵,鐵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硫酸亞鐵溶液為淺綠色,故B正確;
C.可樂罐主材是鋁,反應結束后,可樂罐產生的氫氣更多,故C正確;
D.反應結束后壓強均下降,說明反應放熱,反應結束后,溶液溫度降低,氣體體積減小,壓強減小,故D正確。
故選:A。
15. 掰掰熱暖手寶是一種便攜發熱裝備,其主要原料之一是一種溶解度隨溫度升高顯著增大的物質。圖所示為醋酸鈉和氯化鈉的溶解度曲線;為探究“應選擇醋酸鈉或氯化鈉哪種物質作暖手寶的原料”,小組同學設計并進行了圖所示的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應選擇醋酸鈉作原料
B. 圖中的甲是氯化鈉
C. 可能等于60
D. 將①、②降溫至時,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等
【答案】C
【解析】
【詳解】A、掰掰熱暖手寶的主要原料之一是一種溶解度隨溫度升高顯著增大的物質,由圖可知,醋酸鈉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顯著增大,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故應選擇醋酸鈉作原料,不符合題意;
B、由圖可知,40℃時,向50g水中分別加入40g甲和乙,充分攪拌,均有固體未溶解,甲剩余的固體多,乙剩余的固體少,說明該溫度下,乙的溶解度比甲大,40℃時,溶解度:醋酸鈉大于氯化鈉,則圖中的甲是氯化鈉,不符合題意;
C、由圖可知,40℃時,向50g水中分別加入40g甲和乙,充分攪拌,均有固體未溶解,升溫至tx℃,40g甲固體部分溶解,40g乙完全溶解,說明tx℃時,醋酸鈉的溶解度≥80g,60℃時,醋酸鈉的溶解度小于80g,則tx不可能等于60,符合題意;
D、由圖可知,40℃時,兩燒杯中均有溶質未溶解,均是飽和溶液,將①、②降溫至t0℃(t0℃<40℃)時,醋酸鈉和氯化鈉的溶解度均減小,均是飽和溶液,t0℃時,醋酸鈉和氯化鈉的溶解度相等,則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等,不符合題意。
故選C。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6小題,共65分。
16. 天然氣不僅是優質能量來源,還是寶貴的化工資源。
方法一:煤氣化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溫、高壓和“甲烷化催化劑”的作用下,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別與氫氣反應生成甲烷,其中“甲烷化催化劑”在這兩個化學反應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方法二:開發煤層氣。煤層氣指儲存在煤層中,以甲烷為主要成分的烴類物質,俗稱“瓦斯”,是與煤伴生、共生的氣體資源。
方法三:開發可燃冰。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甲烷水合物能穩定存在的壓強和溫度范圍如圖所示??扇急坏╇x開海床便迅速分解,容易發生井噴意外,還可能會破壞地殼穩定平衡,引發海底塌方,導致大規模海嘯,所以可燃冰的開采困難。
根據以上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方法一中提到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別轉化為甲烷的關鍵反應條件是使用________。
(2)方法一中一氧化碳轉化為甲烷的原理可以表示為:,則二氧化碳轉化為甲烷的原理為________(寫化學方程式)。
(3)從物質分類角度分析,方法二中的煤層氣屬于________(填“純凈物”或“混合物”)。
(4)根據方法三,判斷有關可燃冰的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
A. 在15℃和100atm時,可燃冰能穩定存在
B. 可燃冰開采時若出現差錯,可能導致嚴重的自然災害
(5)“碳中和”中的“碳”是指________。我國政府提出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下列做法符合“碳中和”理念的是________。
A.植樹造林 B.焚燒秸稈 C.節能減排 D.燃放煙花
【答案】(1)甲烷化催化劑
(2)
(3)混合物 (4)B
(5) ①. 二氧化碳## ②. AC
【解析】
【小問1詳解】
由題干信息可知,在高溫、高壓和“甲烷化催化劑”的作用下,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別與氫氣反應生成甲烷,其中“甲烷化催化劑”在這兩個化學反應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故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別轉化為甲烷的關鍵反應條件是使用甲烷化催化劑;
【小問2詳解】
參照一氧化碳轉化為甲烷的原理,則二氧化碳和氫氣在高溫、高壓和甲烷化催化劑的作用下反應生成甲烷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小問3詳解】
煤層氣以甲烷為主要成分,還含有其它物質,是由多種物質組成,屬于混合物;
【小問4詳解】
A、由圖可知,在15℃和100 atm時,可燃冰不能穩定存在,已經轉化為甲烷氣體和水,不符合題意;
B、可燃冰一旦離開海床便迅速分解,容易發生井噴意外,還可能會破壞地殼穩定平衡,引發海底塌方,導致大規模海嘯,故可燃冰開采時若出現差錯,可能導致嚴重的自然災害,符合題意。
故選B;
【小問5詳解】
碳中和一般是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量,實現正負抵消,達到相對“零排放”;“碳中和”中的“碳”是指CO2;
A、植樹造林,可以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減少二氧化碳的含量,符合“碳中和”理念,符合題意;
B、焚燒秸稈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不符合“碳中和”理念,不符合題意;
C、節能減排,可以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碳中和”理念,符合題意;
D、燃放煙花,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不符合“碳中和”理念,不符合題意。
故選AC。
17. 我國電影《哪吒之魔童鬧?!窐s登全球動畫電影票房榜第1名。
(1)敖丙附身哪吒后,施展冰霜絕技使水變成冰,水變成冰后化學性質___________(填“改變”或“不變”)。
(2)李靖給申公豹的治病藥材清單上有三七、紅花等中藥材。三七中止血的活性成分主要是三七素(),其中碳、氧元素的質量比為___________(填最簡整數比)。三七在生長過程中可施用硫酸鉀,硫酸鉀屬于___________(填“氮”、“磷”、“鉀”或“復合”)肥。
(3)石磯娘娘真身由玄武巖構成。玄武巖熔化后的主要化學物質有氧化鐵、氧化鈣和氧化鎂等,這三種物質的相同之處是___________(只寫一條)。
【答案】(1)不變 (2) ①. 3:4 ②. 鉀 (3)都屬于氧化物
【解析】
【小問1詳解】
水結成冰是物理變化,在物理變化中,分子的種類不變。因為物質的化學性質由分子保持,所以水結成冰后化學性質不變;
【小問2詳解】
三七素()中碳、氧元素的質量比為;硫酸鉀含氮、磷、鉀三種營養元素中的鉀元素,屬于鉀肥;
【小問3詳解】
氧化鈣、氧化鎂、氧化鐵\,它們都是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都屬于氧化物。
18. 水是生命之源,人類從未停止過對水的探究。
【先賢智慧】
(1)實驗1:1766年英國化學家卡文迪許制得“可燃空氣”,在純氧中燃燒只生成水。他所說“可燃空氣”成分是______ (填化學式)。
(2)實驗2:1785年拉瓦錫將水蒸氣通過紅熱的鐵管(高溫條件),生成氫氣和四氧化三鐵,實驗如圖1所示。上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
(3)實驗3:1800年英國化學家尼科爾森利用伏打電池對水進行通電,發現兩極上都有氣體逸出。實驗室常用圖2裝置進行模擬,則M極與N極管中產生氣體質量之比為 _____。
(4)上述3個實驗中,能證明“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是________。
A. 實驗1、2 B. 實驗1、3 C. 實驗2、3 D. 實驗1、2、3
【當代成就】
“生命吸管”是軍事上的重要發明,它可以解決士兵在野外極限環境中飲水問題(如圖3)。
(5)“生命吸管”的塑料外殼在空氣中完全燃燒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則塑料中一定含有的元素為 ____(填元素名稱)。
(6)紡織網可對污水進行過濾,其目的是攔截 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網眼直徑的顆粒。
(7)將硬水通過圖4所示的陽離子交換柱后,可變成軟水,交換后的水仍然呈電中性。
①家庭生活中常用的軟化硬水的方法是 ________。
②已知離子在陽離子交換樹脂交換后電荷數量不變,因此每1個鈣離子可以從陽離子交換樹脂中換出 _________個鈉離子。
③陽離子交換柱長時間使用后會失去硬水軟化功能。取交換后的溶液少量,滴入_____,振蕩,若觀察到產生白色浮渣,幾乎沒有泡沫,則說明陽離子交換柱已失效。
【答案】(1)H2 (2)3Fe+4H2OFe3O4+4H2
(3)8:1 (4)D
(5)碳元素和氫元素 (6)大于
(7) ①. 煮沸 ②. 2##兩##二 ③. 肥皂水
【解析】
【小問1詳解】
實驗1:“可燃空氣”在純氧中燃燒只生成水,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元素組成,氧氣由氧元素組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因此“可燃空氣”成分是氫氣,其化學式為H2,故填:H2;
【小問2詳解】
實驗2:鐵與水蒸氣在高溫條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鐵和氫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Fe+4H2OFe3O4+4H2,故填:3Fe+4H2OFe3O4+4H2;
【小問3詳解】
實驗3:電解水實驗中“正氧負氫,氫二氧一”,圖中M管中氣體較少,是氧氣,N管中氣體較多,是氫氣,根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H2O2H2↑+O2↑可知,M極與N極管中產生氣體質量之比為(16×2):(1×2×2)=8:1,故填:8:1;
【小問4詳解】
實驗1: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水,氫氣由氫元素組成,氧氣由氧元素組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可得出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能證明水的組成;
實驗2:鐵與水蒸氣在高溫條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鐵和氫氣,氫氣由氫元素組成,四氧化三鐵是由鐵元素和氧元素組成,鐵中只含有鐵元素,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可得出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能證明水的組成;
實驗3:水通電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氫氣由氫元素組成,氧氣由氧元素組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可得出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能證明水的組成;
故選D;
【小問5詳解】
“生命吸管”的塑料外殼在空氣中完全燃燒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物中含有碳、氫、氧三種元素,氧氣中只含有氧元素,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則塑料中一定含有的元素為碳元素和氫元素,故填:碳元素和氫元素;
【小問6詳解】
由過濾的原理可知,紡織網可對污水進行過濾,其目的是攔截大于網眼直徑的顆粒,故填:大于;
【小問7詳解】
①加熱煮沸時,水中的鈣離子、鎂離子能夠以碳酸鈣沉淀、氫氧化鎂沉淀的形式從水中析出從而降低水的硬度,因此生活中通過煮沸能降低水的硬度,故填:煮沸;
②由于交換后的水仍然是電中性,一個鈣離子帶2單位正電荷,一個鈉離子帶一單位正電荷,結合圖4可知,每1個鈣離子可以從陽離子交換樹脂中換出2個鈉離子,故填:2或兩或二;
③硬水中含較多鈣鎂化合物,加入肥皂水產生泡沫較少,浮渣較多,檢驗陽離子交換柱已失效,即證明交換柱內含大量鈣鎂離子,可用的方法是取交換后的溶液少量,滴入肥皂水,振蕩,若觀察到較多浮渣,幾乎沒有泡沫,則說明陽離子交換柱已失效,故填:肥皂水。
19. )氧氣在生產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制取氧氣的方法有很多。
(1)工業制氧將液態空氣升溫至-196℃至-183.4℃之間,使______先蒸發,剩余的氣體儲存于鋼瓶中。
(2)從微觀的角度分析,分離液態空氣過程中,主要是______發生了改變。
實驗室制氧如圖是實驗室制備氣體的常見裝置。
(3)①實驗室用雙氧水和二氧化錳收集較干燥的氧氣,應選擇的收集裝置是____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
②若選用AF制取氧氣,則收集氣體應從______(選填“a”或“b”)處進入,選擇F收集方法的依據是______。用B裝置制備二氧化碳,若想讓反應停止,則需要__________(填操作)。
③雙氧水制取氧氣的微觀過程如圖,請將反應示意圖補畫完整。______
(4)小明自己做了一個微型模擬制氧機的“內筒模型圖”。
如上圖B瓶相當于______(填“加濕倉”或“制氧倉”)
(5)養魚增氧劑的主要成分過氧化鈣()能與水反應:。某同學將40.0g水加入到盛有10.0g“養魚增氧劑”樣品的燒杯中,充分反應后,稱得剩余物質的質量為48.4g.請計算:生成氧氣的質量是______g。該樣品中過氧化鈣的質量分數為多少?寫出計算過程______。
【答案】(1)氮氣## (2)分子間的間隔
(3) ①. D ②. ③. a ④. 氧氣不易溶于水 ⑤. 關閉活塞開關 ⑥.
(4)加濕倉 (5) ①. 1.6 ②. 解:設該樣品中過氧化鈣的質量為x,
x=7.2g
則該樣品中過氧化鈣的質量分數為,
答:該樣品中過氧化鈣的質量分數為72%。
【解析】
【小問1詳解】
工業制取氧氣是利用空氣中各成分沸點不同進行分離,液態空氣中氮氣的沸點比氧氣低,在升溫至-196℃至-183.4℃之間時,氮氣先蒸發出來,剩余的主要是液態氧氣儲存于鋼瓶中;
【小問2詳解】
分離液態空氣的過程屬于物理變化,從微觀角度看,分子本身沒有改變,改變的是分子間的間隔,液態時分子間間隔較小,升溫后分子間間隔增大,氮氣先變為氣態分離出去,則分離液態空氣過程中,主要是分子間的間隔發生了改變;
【小問3詳解】
①排空氣法收集的氣體較干燥,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則實驗室用雙氧水和二氧化錳收集較干燥的氧氣,應選擇的收集裝置是D,實驗室用雙氧水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②若選用AF裝置制取氧氣,因為氧氣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所以收集氣體應從a處進入,將水從b處排出,選擇選擇F(相當于排水法)收集方法的依據是氧氣不易溶于水;用B裝置制備二氧化碳,關閉活塞開關時,裝置內氣體增多,壓強增大,將液體壓入長頸漏斗,使固體和液體分離,反應停止,則若想讓反應停止,則需要關閉活塞開關;
③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化學方程式為,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反應前有2個H2O2分子,即4個氫原子和4個氧原子,反應后已經有1個O2分子(2個氧原子),所以還需要補充2個H2O分子,圖示為;
【小問4詳解】
加濕過濾倉是將產生的氧氣通入水中,則上圖B瓶相當于加濕倉;
【小問5詳解】
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反應前水的質量為40.0g,樣品質量為10.0g,反應后剩余物質質量為48.4g,則生成氧氣的質量為40g+10g-48.4g=1.6g;
見答案。
20. 工業上利用石灰礦含(、)等原料,采用碳化法生產超細碳酸鈣。主要流程如圖所示。
(1)超細碳酸鈣的用途______(寫一條即可)。
(2)煅燒塔中有硅酸鈣()生成,其中硅元素的化合價為______。
(3)乳化池進行的“篩濾”,相當于基本實驗操作中的______。
(4)乳化池中發生反應的基本類型是______。
(5)碳化塔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
【答案】(1)作補鈣劑(合理即可) (2)+4價
(3)過濾 (4)化合反應
(5)
【解析】
【小問1詳解】
碳酸鈣含鈣元素,且能與胃酸中的鹽酸反應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鈣,故超細碳酸鈣的用途:可作補鈣劑;
【小問2詳解】
硅酸鈣中鈣元素顯+2價,氧元素顯-2價,設硅元素的化合價為x,根據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可得:,x=+4;
【小問3詳解】
乳化池進行的“篩濾”,相當于基本實驗操作中的過濾,均可實現固液分離;
【小問4詳解】
乳化池中發生反應為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該反應符合“多變一”的特點,屬于化合反應;
【小問5詳解】
碳化塔中發生反應為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1. 興趣小組對一瓶久置的固體的變質情況進行了實驗探究。
【提出問題】變質了嗎?
【作出猜想】①沒有變質 ②已經變質
(1)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能變質的原因______。
任務一 定性實驗 探究該固體是否變質
【實驗活動1】
(2)興趣小組設計方案進行如下實驗
實驗方案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取少量該固體樣品完全溶于水,加入過量稀鹽酸 _____ 猜想②成立
【反思評價】有的同學提出此實驗無法確定該固體變質程度。
任務二 定量實驗 探究該固體變質程度
【實驗活動2】
(3)興趣小組利用控制變量的方法進行實驗,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
實驗裝置 實驗 序號 分別向左右容器內加入下列物質 溫度升高值/ 溶液
1 固體 31.52 13.69
2 固體a的數值為______ 10.03 11.92
3 該固體樣品 15.71 m
【實驗結論】
(4)小組同學分析溫度升高值數據,確定該固體變質程度是______,請推測m的取值范圍是______。
任務三計算該固體的變質率
【實驗活動3】實驗步驟:稱量該固體樣品于小燒杯中備用:量取的稀鹽酸:用電子秤稱量反應前儀器和藥品的質量,記錄數據:將稀鹽酸加入小燒杯內,待完全反應,再次稱量儀器和反應后溶液的質量,記錄數據。
反應前質量/g 反應后質量/g 質量差/g
105.32 105.02 0.30
(5)興趣小組結合實驗數據,計算出該固體的變質率為多少?(結果保留至1%)。
溫馨提示:變質率=(已經變質的的質量/未變質前的總質量)×100%
【反思評價】興趣小組充分認識到定量研究在化學實驗中的重要作用。
【拓展延伸】
(6)生活中的管道疏通劑和爐具清潔劑成分中都含有,包裝標簽上應注明的注意事項是______(寫一條)。
【答案】(1)
(2)產生氣泡 (3)1.0
(4) ①. 部分變質 ②.
(5)解: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的質量差為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則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0.30g,
設該氫氧化鈉固體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為x,
,解得x≈0.72g;
設該樣品中變質的氫氧化鈉的質量為y,
,解得y≈0.54g;
故該 NaOH 固體的變質率為:,
答:該 NaOH 固體的變質率為66%。
(6)密封保存
【解析】
【小問1詳解】
氫氧化鈉能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從而變質,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小問2詳解】
根據實驗結論猜想②成立,即該氫氧化鈉已經變質,說明含有碳酸鈉,碳酸鈉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二氧化碳和水,觀察到產生氣泡,說明含碳酸鈉,即氫氧化鈉已經變質,說明猜想②成立;
【小問3詳解】
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氫氧化鈉固體變質程度,利用控制變量的方法進行實驗,除了加入物質的種類不同,其它因素相同,故加入碳酸鈉固體的質量也應是1.0g,即a的數值為1.0;
【小問4詳解】
由表中數據可知,相同條件下,該氫氧化鈉固體樣品的溫度升高值介于氫氧化鈉固體和碳酸鈉固體之間,說明該 NaOH 固體變質程度是部分變質;
該氫氧化鈉固體部分變質,即該氫氧化鈉固體樣品中含氫氧化鈉和碳酸鈉,故其溶液的pH值應介于實驗1和實驗2之間,即m的取值范圍是:11.92<m<13.69;
【小問5詳解】
見答案;
【小問6詳解】
生活中的管道疏通劑和爐具清潔劑成分中都含有NaOH,氫氧化鈉能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導致變質,故包裝標簽上應注明的注意事項是:密封保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方县| 石台县| 克山县| 崇仁县| 湖北省| 张家口市| 游戏| 托克托县| 固始县| 德江县| 甘肃省| 阳山县| 宁化县| 托克托县| 铜川市| 广德县| 永仁县| 凤城市| 益阳市| 同德县| 馆陶县| 松阳县| 武穴市| 凌云县| 渭南市| 邢台市| 阿图什市| 河曲县| 新宾| 合水县| 屯昌县| 普陀区| 滦南县| 盐津县| 砀山县| 太白县| 棋牌| 铜山县| 桐城市| 周口市| 登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