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5張PPT)第十三章 內能物理九年級全一冊 人教版第2節 分子動理論的初步知識學習目標01020304物理觀念知道分子動理論的基本內容,能夠識別擴散現象,并能用分子熱運動的觀點進行解釋。科學思維通過宏觀現象推理微觀本質,知道建構模型是物理研究的重要方法。科學探究通過演示二氧化氮與空氣擴散、墨水在冷熱水中的擴散、把兩個鉛柱緊壓在一起的實驗探究分子運動和作用力。科學態度與責任了解探索微觀世界奧秘的方法,經歷從宏觀熱現象里面分析出其微觀機制,再利用微觀模型解釋更多宏觀熱現象的過程,體驗成功的喜悅。重點難點教學重點教學重點分子動理論初步知識、擴散現象、分子熱運動與溫度的關系。分子間作用力的理解、宏觀的擴散現象與微觀的分子運動的聯系。課堂導入王安石如何判斷遠處是梅花而不是雪呢?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幽香,遠遠望去便可確定那是潔白的梅花。我們為什么能聞到花香呢?《梅花》(宋)王安石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物質是由什么組成的?物質的構成萬物都是由極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原子" 組成的。德謨克利特阿伏伽德羅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現代科學研究發現,常見的物質是由極其微小的粒子——分子、 原子等構成的。探究新知這里所說的原子與現代物理學中的原子不同,現代物理學中的原子是有結構的。1.概念:物質是由極其微小的粒子——分子、 原子等構成的。在研究與熱學有關的問題時,這些微觀粒子可以不必區分 ,都看作分子。分子有不同的種類,物質所含分子的種類不同,物質的性質就不同。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不變的最小微粒。通常以10-10m為單位來量度分子。探究新知生活中常見的水,由無數個小水滴組成,那么一滴水是不是分子呢?不是可見分子的數量是多么巨大,體積又是多么微小。一滴水中(約1cm3)約有1.67×1021個水分子。如果全世界的人日以繼夜的數,需要4000多年才能完成這項浩瀚的工程。討論交流2.分子的大?。?br/>電子顯微鏡下的鋁合金易拉罐表面肉眼、光學顯微鏡都無法觀察到分子!只有通過電子顯微鏡才可以觀察到!電子顯微鏡下的金原子探究新知探究新知【學習任務一】物質的構成關于物質的構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分子的直徑很小,一般為10-10cmB.可以借助光學顯微鏡觀察到分子C.常見物質是由分子、原子構成的D.大霧中,我們看到空氣中許多極小的水珠就是一個個小分子解:A、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它直徑數量級一般為10-10m,故A錯誤;B、組成物質的分子體積非常小,如果將分子看成一個個的小球,其直徑只有百億分之幾米,一般顯微鏡看不到,所以必須使用超級電子顯微鏡進行觀察,故B錯誤;C、物質是由分子構成,分子由原子構成,即常見物質是由分子、原子構成的,故C正確;D、大霧中,我們看到空氣中許多極小的水珠不是一個個小分子,是許許多多的水分子結合在一塊的結果,故D錯誤。故選:C。C雖然用肉眼不能直接觀察到分子,但人們可以通過物體的一些宏觀表現來推斷構成它們的分子的情況。構成物質的大量分子處于什么狀態呢?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呢?糖塊放入水中,整杯水變甜。推測: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的運動。春暖花開,滿園飄香。煤炭堆在石灰墻角,石灰墻變黑。探究新知探究新知 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氣大。在裝著紅棕色二氧化氮氣體的瓶子上面,倒扣一個空瓶子,使兩瓶口相對,并用一塊玻璃板隔開。抽掉玻璃玻璃板后,觀察發生的現象。【實驗】氣體擴散現象演示實驗探究新知 二氧化氮氣體由于受重力影響,很快落到下面的瓶子里。抽掉中間的玻璃板后,二氧化氮氣體進入到上面的瓶子中了,上面瓶子里的空氣也運動到下面的瓶子里。實驗現象:結論:這是氣體的擴散現象,它表明氣體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液體擴散實驗固體擴散實驗擴散現象也可以發生在液體和固體之間。探究新知探究新知固體、液體和氣體中的每一個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固體、液體和氣體都會發生擴散。總結:1.擴散現象:①定義:由于分子運動,不同的物質在互相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叫擴散。分子熱運動探究新知②擴散現象的理解①擴散現象說明了什么?a.氣體、液體和固體中每一個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b.分子間存在間隙。②注意事項a.一切氣體、液體和固體之間都能發生擴散現象。b.一般,固體間擴散最慢,液體次之,氣體最快。探究新知德謨克利特認識到 :擴散是花香撲鼻的原因。火鍋香味四溢將硼、磷等物質擴散到硅晶體,制成各種性能的半導體。在機械制造行業,常在齒輪、軸等表面層中滲碳、滲硅,來改善其表面性能。③生產生活中的擴散現象雪花紛飛、塵土飛揚、霧霾等是擴散現象嗎 因為分子很小,不可能被肉眼看到。肉眼看到的灰塵不是分子,而是固體小顆粒。所以雪花紛飛、塵土飛揚、霧霾等屬于是機械運動不是擴散現象!探究新知討論交流雪花紛飛塵土飛揚霧霾探究新知同學們,現在,你是否能解釋本節課開始時,老師提出的問題了呢?討論交流聞到花香就是擴散的結果,表明了花香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無規則運動。生活中還有很多類似的擴散現象,你能列舉出一些嗎?探究新知 我們如果想實際觀察水和硫酸銅的擴散需要一個月的時間,而鉛與金的擴散,則需要等待五年的時間,真的是很漫長!有什么辦法能讓擴散進行得快一些呢 探究新知一切物質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分子的這種無規則運動叫做分子的熱運動。2.分子的熱運動: 在一個燒杯中裝半杯熱水 ,另一個同樣的燒杯中裝等量的冷水 。 用相同的滴管同時分別向兩個燒杯中滴入一滴墨水,觀察哪個燒杯中的墨水擴散得快。【實驗】墨水擴散快慢與溫度的關系結論:分子熱運動越劇烈,溫度越高,擴散越快。演示實驗探究新知1. 擴散現象:_______的物質在__________時,______________的現象。2. ______、______、______都可以發生擴散現象。3. 如圖所示,向冷水和熱水中各滴入一滴紅墨水,看到熱水中紅墨水擴散得快,這說明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____,用擴散現象說明看不見的分子在運動,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________。解:(1)不同物質組成的物體相互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叫擴散。(2)一切物體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3)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所以在熱水和冷水中各滴入一滴墨水,墨水是在熱水中擴散得較快;本實驗中通過擴散現象說明分子的無規則運動,采用的是轉換法。不同相互接觸彼此進入對方液體氣體固體轉換法快【學習任務二】分子熱運動探究新知小明最愛吃魚了,他一進家門就聞到了魚香,知道媽媽又在煎魚。他聞到煎魚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是由原子構成B.分子之間存在斥力C.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D.分子間有間隙解:小明最愛吃魚了,他一進家門就聞到了魚香,知道媽媽又在煎魚。他聞到煎魚香味是擴散現象,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故選:C。【變式訓練】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C既然分子在不停地運動,那么為什么固體和液體中的分子通常不會飛散開,而總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體積呢? 為什么被壓縮的橡皮能恢復原狀呢? 分子間可能存在著引力吧! 既然分子在不停地運動,那為什么液體和固體還有一定的體積呢?探究新知【實驗】認識分子間的作用力1. 將兩塊鉛塊底部平滑表面緊密接觸,然后把一端懸掛起來,在另一端掛幾個鉤碼,觀察兩個鉛塊是否會被拉開。①看到了什么現象 ②該現象說明了什么問題 兩個鉛塊緊緊粘在一起。分子之間存在引力作用探究新知演示實驗2. 用注射器抽取半筒水,用手指封閉注射器的筒口。推壓注射器的活塞,看看能否將水壓縮......①看到了什么現象 ②該現象說明了什么問題 注射器內的水很難被壓縮。分子之間存在斥力作用探究新知1.分子間存在著相互作用力①分子間同時存在引力和斥力。②當分子間距離變小時——表現為斥力。③當分子間距離變大時——表現為引力。④當分子間距離非常大時——作用力可忽略。分子間的作用力探究新知 分子間距決定了分子間的作用力,從而決定了固體、液體和氣體的特征。固體分子間的距離很小,作用力很大,不容易被壓縮和拉伸,具有一定的體積和形狀。氣體分子之間的距離很遠,彼此之間幾乎沒有相互作用力。所以氣體沒有一定的體積和形狀。2.物質三態的微觀特征和宏觀特征組成固體的分子組成液體的分子組成氣體的分子探究新知探究新知 常見的物質是由大批分子構成的,物質內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熱運動,分子之間存在引力和斥力。 這就是分子動理論。分子動理論物體是由大量分子組成。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的運動。分子間存在著引力和斥力。各種熱現象的微觀本質都是分子的熱運動。3.分子動理論探究新知【學習任務三】分子間的作用力解: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當分子間的距離大于平衡距離時,表現為引力;分子間的距離小于平衡距離時,表現為斥力。故答案為:引力,斥力。液體為什么不容易被壓縮呢?是什么力使得兩鉛塊結合在一起?測力計的示數為什么會變大?分子間存在______和______。引力斥力探究新知下列現象中,支持分子間存在引力的證據是( )A.固體和液體很難被壓縮B.兩塊表面光滑的鉛塊相互緊壓后會黏在一起C.磁鐵能吸引大頭針D.破鏡不能重圓解:A、固體和液體很難被壓縮,是因為固體和液體分子間的斥力較大,不能說明分子間存在引力,故A不符合題意;B、兩塊表面光滑的鉛塊相互緊壓后會黏在一起,說明分子間存在引力,故B符合題意;C、磁鐵吸引大頭針是物體間的作用力,不能說明分子間存在引力,故C不符合題意;D、破鏡不能重圓,說明分子之間的距離較大時,分子之間的作用力就會很小,不能說明分子間存在引力,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變式訓練】B課堂小結分子動理論的初步知識物質的構成分子熱運動分子間的作用力物質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構成的人們通常以10-10m為單位來量度分子擴散不同物質在互相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叫擴散。一切物質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分子的這種無規則運動叫做分子的熱運動。分子的熱運動分子間存在著相互作用力①分子間同時存在引力和斥力。②當分子間距離變小時——表現為斥力。③當分子間距離變大時——表現為引力。④當分子間距離非常大時——作用力可忽略。分子動理論課堂練習1.(2024春 咸陽期中)關于對分子和原子的認識,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r/>A.光學顯微鏡無法觀察到分子和原子B.蘋果不是由分子或原子組成的C.分子和原子沒有區別D.原子是由分子組成的解:A、分子和原子非常小,光學顯微鏡無法觀察到分子和原子,故A正確;B、蘋果是由分子或原子組成的,故B錯誤;CD、分子由原子組成,分子和原子有區別,故CD錯誤。故選:A。A點評:分子非常小,直接用肉眼看不到;物質由大量分子或者原子組成;分子由原子組成。課堂練習2.(2025 長沙縣模擬)小明發現家中腌制咸鴨蛋需要數周時間,而將鴨蛋煮熟后浸泡在熱鹽水中,僅需幾十分鐘即可入味。結合分子動理論,最合理的解釋是( ?。?br/>A.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越劇烈,擴散速度顯著加快B.高溫破壞了蛋殼的分子結構,鹽分子直接進入蛋清內部C.溫度升高時,分子間的斥力消失,鹽分子更容易滲透D.固態蛋清分子排列緊密,常溫下鹽分子無法進入解:在腌制咸鴨蛋時,鹽分子要通過蛋殼、殼膜等慢慢擴散進入蛋內,由于常溫下分子熱運動相對緩慢,所以需要數周時間才能入味。而將鴨蛋煮熟后浸泡在熱鹽水中,一方面,高溫使鹽分子的熱運動變得更加劇烈,擴散速度顯著加快;另一方面,煮熟的鴨蛋內部結構發生了一定變化,比如蛋白質發生變性,分子間的空隙可能增大,也有利于鹽分子的擴散,所以僅需幾十分鐘即可入味。故 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A點評:本題考查了擴散現象、分子運動和溫度有關,相對比較簡單,屬于基礎題。課堂練習3.(2025 莘縣一模)唐代詩人于良史所作《春山夜月》一詩,以其清麗超逸的詞句被記載于《全唐詩》中,其中“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兩句,猶如神來之筆使人倍覺妙趣橫生,蘊含著的物理知識也隱現其中,下來說法中正確的是( ?。?br/>A.月亮屬于自然光源B.“掬水月在手”涉及的光現象是光的折射C.花香飄散是機械運動D.能聞到花香是因為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解:A.月亮本身不發光,不屬于自然光源,故A錯誤;B.“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中的“月”是月亮的虛像,通過手中的水面反射形成的像,故B錯誤;C.花香是擴散現象,花飄散是機械運動,故C錯誤;D.能聞到花香是擴散現象,說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故D正確。故選:D。D點評:本題涉及到的知識點較多,綜合性較強,反映了物理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體現的新課標的要求。課堂練習4.(2024秋 巴南區期末)生活中處處皆物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房間長時間不打掃會布滿灰塵,說明灰塵分子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B.摔碎了的玻璃很難拼接在一起,說明分子間距離太大,幾乎無分子作用力C.人游泳之后從水中出來,風一吹感覺冷主要由于水的比熱容很大D.液體難以被壓縮,說明液體分子間沒有間隙點評:本題考查了分子動理論的內容、物態變化,屬于基礎題。解:A、打掃衛生時的塵土不是分子,故A錯誤;B、玻璃破碎后,分子間的距離太大,導致玻璃破碎處分子間斥力和引力可以忽略不計,幾乎無分子作用力,故B正確;C、游泳之后從水中出來,風一吹感覺特別冷,是由于身體表面的水汽化吸熱,與“水的比熱容較大”這個特性無關,故C錯誤;D、液體難以被壓縮,說明液體分子間存在斥力,故D錯誤。故選:B。B布置作業1.基礎性作業:完成課件中的課堂練習。2.拓展性作業:如圖所示,已知鉛柱的接觸面積約為1×10-4m2,兩只滅火器總重130N,大氣壓值取p0=1×105Pa,鉛柱的質量忽略不計。請你利用這些數據證明:粘合的鉛柱能先后拉起鉤碼和滅火器不是大氣壓作用的結果,而是因為分子間存在引力。因為滅火器靜止在半空中,此時受力平衡,對其進行受力分析得,如果是大氣壓的作用,大氣壓力應該與滅火器的重力平衡。大氣壓力為F=p0S=1.0×105Pa×1.0×10-4m2=10N,因為滅火器對鉛柱的拉力大小即為滅火器的重力,而滅火器的重力為G=130N,通過計算可得F<G,大氣壓的作用不足以和重力平衡,所以是粘合的鉛柱分子間存在引力拉起了滅火器,不是大氣壓作用的結果。思路指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