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65張PPT)第三單元 運用辯證思維方法第十課 推動認識發展框目(二) 體會認識發展的歷程任務一 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自主學習問題導航:庖丁初學解牛時,只對牛的外部特征有直觀的認識,不知道該從何處下刀。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之后,他逐步知道了牛的內部結構,達到了“庖丁解牛,目無全牛”的階段。思考:庖丁對牛的認識分別體現了認識的發展的哪些階段?各有什么特點及局限性?121212任務二 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自主學習問題導航: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之后,庖丁弄清楚了牛的內部結構和外部特征之間的關系,這時呈現在他面前的牛,不是最初的“只見其表不知其里”的牛,而是一頭“既知其表又知其里,且知道其表里關系”的牛。思考:現在庖丁對牛的認識體現了認識的發展的哪個階段?從思維抽象發展到思維具體經歷哪些環節?12121212234123412341234123412341課下鞏固訓練(二十一) 體會認識發展的歷程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91234567810111213課下鞏固訓練(二十一) 體會認識發展的歷程(建議用時:40分鐘 滿分:75分)【基礎練】一、選擇題(每題5分,共12題,共60分)1.(2024·河南焦作高二期末)一山一水一世界,一思一司一禪通。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參禪的三重意境: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禪中徹悟,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從認識的發展歷程角度看( )①“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屬于感性具體②“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屬于思維具體③“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屬于思維抽象④“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屬于思維抽象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選B。“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對事物表面現象的直觀認識,屬于感性具體,①正確。“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對事物內在本質和規律的思考,是對事物的抽象認識,屬于思維抽象,②不選,③正確。“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是在思維抽象的基礎上,對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的把握,達到了思維具體,④不選。2.(2024·四川樂山高二期末)2024年4月1日,《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必須堅持人民至上》。文章指出了人民對歷史、對黨的執政活動、對國家的一切治理活動、對應對國際國內各種考驗、對發展中國式現代化等方面的重大作用。文章強調,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立場,黨員干部必須堅持人民至上。材料體現了( )①感性認識以理性認識為基礎和指導②提純是思維抽象的特殊形式之一③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的認識過程④思維抽象是對感性具體的共性概括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選D。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基礎,故①表述錯誤。提純是思維抽象的關鍵環節,理想化是思維抽象的一種特殊形式,故②表述錯誤。文章從“指出了人民對歷史、對黨的執政活動……等方面的重大作用”,到強調“人民是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立場,黨員干部必須堅持人民至上”,體現了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的認識過程,思維抽象是對感性具體的共性概括,故③④符合題意。3.(2024·山西運城高二期末)勞動是《資本論》研究的基本概念,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勞動價值論創立的基點。馬克思曾經指出勞動是社會圍繞其旋轉的太陽,并且認為“對社會主義的人來說,整個所謂世界歷史,不外是人通過人的勞動而誕生的過程”。恩格斯也曾說過馬克思主義是“在勞動發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會史的鎖鑰”。由此可見( )A.走向思維具體需要選擇一個合適的矛盾焦點B.辯證思維堅持漸進性與連續性統一中把握事物C.思維具體是思維活動的終極目標D.“勞動”是推動認識從感性具體到思維具體的關鍵點解析:選A。通過材料中對勞動地位的闡述,可以看出勞動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勞動價值論中最簡單、最基本的概念,是由思維抽象走向思維具體的合適的上升起點,這說明走向思維具體需要選擇一個合適的上升起點或者說是矛盾焦點,故A符合題意。材料強調勞動這一基本概念,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勞動價值論創立的基點,沒有涉及堅持連續性和間斷性的統一,故B不符合題意。思維的終極目標是使行動具有自覺的目的和預見性,故C表述錯誤。認識發展過程是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到思維具體的過程,“勞動”是推動認識從思維抽象上升到思維具體的關鍵點,故D表述錯誤。4.(2024·廣東清遠高二期末)在藝術創作中,初學者往往只能直觀地描繪物體的外在形態,即感性具體的認識。然而,隨著技藝的提升,藝術家們開始追求從物體的外在形象中提煉出更深層次的內涵,即思維抽象。這種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的轉變是藝術創作走向成熟的重要步驟。導致這種轉變的原因有( )①感性具體是藝術家通過視覺感知到的初步認識②感性具體只反映了物體的外在形態,未能揭示其內在精神和意義③感性具體對物體的認識較為表面,缺乏深度和廣度④感性具體已經是對物體全面的認識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選C。感性具體是通過感官感知到的對事物整體的認識,不僅僅是通過是通過視覺感知到的初步認識,故①錯誤。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的轉變是藝術創作走向成熟的重要步驟,感性具體確實只反映了物體的外在形態,沒有深入到物體的內在精神和意義,這正是需要思維抽象的原因,②正確。感性具體對物體的認識往往較為表面,缺乏深度和廣度,不能滿足藝術創作深入探索的需求,因此需要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③正確。感性具體只是對物體外在形態的認識,思維具體才能更全面地揭示物體的本質和意義,④錯誤。5.(2024·河南安陽高二期末)在伽利略時代,人們還無法用物質手段創設真空環境來進行落體實驗。伽利略就依靠思維的抽象力,在思想上撇開空氣阻力的因素,設想在純粹形態下的落體運動,從而得出了自由落體定律,推翻了亞里士多德“重物體比輕物體墜落得快”的錯誤結論。在這里,伽利略依靠的思維抽象力主要是( )A.分離 B.簡略化C.提純 D.理想化解析:選C。分離是暫時不考慮研究對象與其他對象之間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樣的聯系,而將其與其他對象分割開來、從與其他對象的聯系中抽離出來,材料強調的是提純,沒有涉及分離,A不符合題意。簡略化是表述思維抽象結果的環節,是對單一狀態下的認識事務的結果進行簡要化處理,或對認識結果的一種簡略表達,材料沒有涉及簡略化,B不符合題意。提純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擾人們認識的因素,以便在某種單一的狀態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質和規律,伽利略依靠思維的抽象力,在思想上撇開空氣阻力的因素,設想在純粹形態下的落體運動,從而得出了自由落體定律,體現了提純,C符合題意。理想化是在思維中對認識對象存在狀態的純然構想,材料沒有體現,D不符合題意。6.(2024·河南開封·高二期末)馬克思說:“在第一條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發為抽象的規定;在第二條道路上,抽象的規定在思維行程中導致具體的再現。”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①思維具體是思維活動的起點②“第二條道路”指的是從思維具體到感性具體的過程③“第一條道路”指的是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的過程④“完整的表象”是事物多種多樣的現象和外部聯系在頭腦中的反映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選D。概念是思維活動的起點,①錯誤。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的過程屬于馬克思所說的“第二條道路”,②錯誤。完整的認識過程包括兩個階段,馬克思所說的“第一條道路”是指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這個第一階段,“完整的表象”是感性具體,是事物多種多樣的現象和外部聯系在頭腦中的反映,③④正確。7.(2024·安徽馬鞍山·模擬預測)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前進,人們的認識也將隨之發展。下列對認識的發展歷程描述正確的有( )①人們感知到的對象是抽象的②感性認識是一種直觀的整體表象③分離是思維抽象的關鍵環節④思維具體是人類思維活動的結果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選C。人們通過感官感知到的認識對象是總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①表述錯誤。感性認識是一種直觀的整體表象,是事物多種多樣的現象和外部聯系在頭腦中的反映,②正確。分離是思維抽象的起始環節,提純是思維抽象的關鍵環節,③表述錯誤。思維具體是對認識對象整體本質和規律的認識,是人類思維活動的結果,④正確。8.(2024·河南鄭州高二期末)從“樹立大農業、大食物觀念”,到“樹立大食物觀,發展設施農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再到“樹立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多途徑開發食物來源”,折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變遷,為實現糧食安全指明了方向。大食物觀的發展歷程體現了( )①理性認識以感性認識為基礎和指導②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的認識過程③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的認識過程④認識在抽象與具體對立統一中發展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選D。理性認識以感性認識為基礎,但并不以感性認識為指導,①錯誤。感性具體是對事物現象的整體感知,材料不涉及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的認識過程,②排除。從“樹立大農業、大食物觀念”,到“樹立大食物觀,發展設施農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再到“樹立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多途徑開發食物來源”,大食物觀的發展歷程體現了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的認識過程,體現認識在抽象與具體對立統一中發展,③④正確。【提升練】9.(2024·山東淄博高二期末)《資本論》是對整個資本主義社會規律的具體闡述。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通過對“商品”內在矛盾的分析,引出“貨幣”概念。貨幣出現后,發展到一定階段轉化為資本。在進一步的發展中,由資本而產生剩余價值,社會財富大量集中,必然加劇勞動與資本之間的矛盾,促使社會主義革命不可避免地到來。這說明( )①“商品”這一概念能揭示資本主義社會的普遍規律②思維抽象可通過上升環節達到再現事物多樣性的統一③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要經歷分離、提純等過程④以思維具體為起點能形成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整體認知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選A。馬克思把“商品”作為邏輯起點,一點點地展開,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普遍規律,①正確。馬克思運用“商品”“貨幣”等概念,延伸出資本運行及剩余價值的規律,是從思維抽象達到思維具體的認識過程,表明思維抽象可通過上升環節達到再現事物多樣性的統一,②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從思維抽象達到思維具體的認識過程,而不是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③排除。最終完成的思維具體是飛躍的終點,它是對認識對象整體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因此是以思維具體為終點而形成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整體認知,④錯誤。10.(2024·四川瀘州高二期末)瓜農通過大量觀察,得出早種瓜盡開空花,晚種瓜瓜用車拉的種瓜經驗。現代科學種植研究證實,日均溫度15℃以上時才能種植或移栽瓜類作物,如果播種時節太早那么瓜類就容易因受凍而落花落瓜,即便結瓜也容易出現落瓜的現象。這說明( )①只要經過實踐檢驗過的種瓜經驗就具有科學性②種瓜經驗體現了思維所具有的概括性和能動性特征③適宜的溫度條件是種植或移栽瓜類作物的充分條件④種瓜經驗的發展經歷了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的過程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選D。只有經過實踐檢驗過的主觀符合客觀的經驗才具有科學性,①說法錯誤。通過大量觀察,得出種瓜經驗,說明了種瓜經驗體現了思維所具有的概括性和能動性特征,②說法正確。適宜的溫度條件是種植或移栽瓜類作物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③說法錯誤。種瓜經驗的發展是從觀察一次一次的現象,然后得出共性的認識,說明了經歷了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的過程,④說法正確。11.(2024·江西撫州高二期末)松竹梅之所以被中國人稱贊為“歲寒三友”,是因為它們既有外化于形的堅韌氣質,又有蘊含于內的頑強精神。無臂媽媽韓丹邊帶娃邊創業,書寫自強人生;身殘志堅的“板凳男孩”方宇翔借助平衡車參與軍訓,一句“我沒掉隊”感動許多網友……無數平凡人將“歲寒三友”的精氣神融入平凡生活,成就不平凡的人生。對此,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①人們能在腦海中整體反映出松竹梅多種多樣的外在特征是感性具體的體現②“歲寒三友”精神是一種思維抽象,是對中華民族風骨本質規定性的認識③平凡人將“歲寒三友”精神融入平凡生活,是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的表現④“歲寒三友”精神在無數平凡人的實踐中通過“揚棄”豐富了其精神內涵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選B。感性具體是一種直觀的整體表象,是事物多種多樣的現象和外部聯系在頭腦中的反映,故人們能在腦海中整體反映出松竹梅多種多樣的外在特征是感性具體的體現,①正確。“歲寒三友”精神是一種思維抽象,但只能反映出事物某一部分本質規定性,而不能籠統說明是對中華民族風骨這一整體事物的本質規定性認識,②排除。思維活動的結果是思維具體,將“歲寒三友”精神融入平凡生活是思維抽象變為活生生的內容豐富的具體事物的過程,因此屬于思維具體的表現,③正確。材料中并未體現對“歲寒三友”精神的辯證否定,④排除。12.(2024·河南高二期末)從早期的積沙清理、壁畫修復,到崖體搶險加固、環境綜合治理,再到多場耦合實驗保護研究、數字化技術綜合保護管理體系……隨著時代變遷,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團隊在不斷升級完善保護方法、技術、手段、體系,攻克干旱環境土遺址結構失穩、表層劣化加固瓶頸,形成我國自主研發的保護成套技術和實踐范式。這一思維過程( )①是在實踐的基礎上獲得對于事物全面而具體的認識②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③通過思維抽象形成關于事物整體本質和規律的認識④從感性具體到思維具體,再從思維具體到思維抽象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選A。認識具有上升性,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團隊在實踐的基礎上獲得對于事物全面而具體的認識,①正確。思維過程的兩個階段是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②正確,④排除。通過思維具體形成關于事物整體本質和規律的認識,③排除。二、非選擇題(共1題,共15分)13.(2024·安徽合肥高二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人類很早就知道雷電,知道漆棒、玻璃棒與毛皮、綢布摩擦可以吸引紙屑、頭發等輕微物質,還知道磁鐵可以吸引鐵屑等現象。人們還發現當導線中有電流通過時,有電流的導線會使磁針發生偏轉現象。在實驗中,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定律。麥克斯韋的電動力學出現后,電磁理論更加系統。在電磁理論的基礎上,人們開始利用電磁原理設計制造發動機、電動機等。電磁理論推動了無線電技術發展,無線電發射機、接收機被制造出來,產生了現代遙控、導航等新技術。隨著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發生了一系列新的變化。運用《邏輯與思維》中關于認識發展歷程的相關知識,分析人類對電磁認識的發展過程。解析:本題為材料分析類主觀題,要求分析人類對電磁認識的發展過程,需要運用《邏輯與思維》中關于認識發展歷程的相關知識,結合材料來分析作答。關鍵信息①:從人們所熟知的生活現象出發,科學家們在猜想、假設、實驗的基礎上,通過思維抽象發現了電磁的初步規律,形成了電動力學,豐富了電磁理論→可聯系人類對電磁的認識是一個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不斷深化的過程。關鍵信息②:在電磁理論的基礎上,人們開始利用電磁原理設計制造發動機、電動機等→可聯系人們通過實踐,利用抽象理論指導發展新技術,推動電子科技的發展,將思維抽象上升為思維具體,形成了對電磁的本質和規律的完整認識。答案:人類對電磁的認識是一個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不斷深化的過程。從人們所熟知的生活現象出發,科學家們在猜想、假設、實驗的基礎上,通過思維抽象發現了電磁的初步規律,形成了電動力學,豐富了電磁理論。在電磁理論的基礎上,人們通過實踐,利用抽象理論指導發展新技術,推動電子科技的發展,改變人們生活,將思維抽象上升為思維具體,形成了對電磁的本質和規律的完整認識。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統編版高中思想政治選擇性必修3第三單元運用辯證思維方法第十課推動認識發展框目(二)體會認識發展的歷程課件.ppt 統編版高中思想政治選擇性必修3課下鞏固訓練(二十一)體會認識發展的歷程含答案(教師用).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