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粵教版三年級下冊科學期中綜合訓練(1-2單元)1.(2025三下·期中)“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優美的自然環境讓人可以更好地呼吸。下列關于呼吸的說法,錯誤的是( )。A.人體一般一分鐘呼吸30次B.用口呼吸比鼻呼吸更好C.疫情期間在外戴口罩有利于保護自己【答案】B【知識點】呼吸的形成;呼吸次數【解析】【分析】鼻子是我們的呼吸器官,口腔是我們的消化器官。用口呼吸不能夠過濾空氣中的灰塵。所以此題選擇B選項。2.(2025三下·期中)食物主要在( )里被消化和吸收的。A.胃 B.大腸 C.小腸【答案】C【知識點】消化器官及其作用【解析】【分析】人體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和肛門,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功能。食物的吸收工作主要是在小腸里完成的,絕大部分營養成分在小腸內被消化、吸收了。3.(2025三下·期中)根據“均衡膳食寶塔”,一天中攝入最多的食物應該是( )。A.肉類 B.水果和蔬菜類 C.谷類【答案】C【知識點】平衡膳食【解析】【分析】在均衡膳食中,一天中攝入的谷類食物的量是最大的。4.(2025三下·期中)可樂打開瓶蓋有大量氣泡冒出,這些氣泡中的氣體是( )。A.二氧化碳 B.氧氣 C.空氣【答案】A【知識點】吸入氣體和呼出氣體【解析】【分析】可樂是碳酸飲料,二氧化碳可以和水轉化為碳酸,碳酸也是能轉化為二氧化碳和水。5.(2025三下·期中)下列飲食方式正確的是( )A.同學說我胖,從現在開始我只吃一點點飯B.我最喜歡吃薯條了,我要天天吃C.沒有一種物質包含人體所需全部營養,所以我不可以挑食、偏食【答案】B【知識點】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解析】【分析】土壤是地球陸地的表面由礦物質、有機質、水、空氣和生物組成的。土壤是陸地上具有肥力并能生長植物的疏松表層。6.(2025三下·期中)食物在體內依次通過( )。A.口腔、食道、胃、小腸、大腸B.口腔、胃、食道、大腸、小腸C.口腔、食道、胃、大腸、小腸【答案】A【知識點】消化器官及其作用【解析】【解答】人體的消化系統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故答案為:A。【分析】人體的消化系統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臟、腸腺和胰腺,其中唾液腺、肝臟和胰腺位于消化道外。腸腺和胃腺位于消化道以內。7.(2025三下·期中)我們可以用( )的方法來檢驗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A.燃燒 B.滴碘酒 C.擠壓【答案】B【知識點】淀粉的檢驗【解析】【分析】淀粉遇到碘酒會變藍,因此可以用碘酒去檢驗食物是否含有淀粉。8.(2025三下·期中)關于橫膈膜的作用,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吸氣時肺部擴張,橫膈膜下壓B.呼氣時肺部擴張,橫膈膜上提C.呼氣時肺部收縮,橫膈膜下壓【答案】A【知識點】呼吸的形成【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呼吸時胸腔的變化,當吸入氣體時,肺部充滿空氣,使得胸腔擴張,橫膈膜往下壓,當呼氣時,肺部氣體往外排出,胸腔收縮,橫膈膜上提。9.(2025三下·期中)我們吃飯時要做到( )。A.喜歡的食物要多吃B.定時定量C.不喜歡的就不吃或少吃【答案】B【知識點】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解析】【解答】我們吃飯時應該定時定量,這樣才能形成規律。B選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規律的飲食習慣才有利于人的身體發育。10.(2025三下·期中)下列食物中,滴加碘液會變成藍紫色的是( )。A.馬鈴薯 B.豬肉 C.蘿卜【答案】A【知識點】淀粉的檢驗【解析】【分析】淀粉遇到碘液會變成藍紫色,馬鈴薯中含有淀粉,滴碘液會變成藍紫色。所以此題選A。11.(2025三下·期中)人吸入氧氣后,氧氣最終將進入( )。A.口腔 B.血液 C.胃【答案】B【知識點】呼吸的形成【解析】【分析】考查呼吸的過程,人體呼吸時是從鼻子吸收氧氣,通過咽喉進入氣管和支氣管,然后進入肺,最后通過血液將氧氣運輸到身體各處。二氧化碳是通過肺、支氣管、氣管,最后通過鼻子排出體外。12.(2025三下·期中)運動后,呼吸次數和心跳次數都會( )。A.增加 B.不變 C.減少【答案】A【知識點】呼吸次數;測量肺活量【解析】【解答】伴隨身體運動量的增加,人需要更多的氧氣,所以呼吸和心跳次數會增多,以便輸送更多的血液。【分析】運動后呼吸加快,心跳加快,這是因為人體需要更多的氧氣。13.(2025三下·期中)參加適宜運動 ,可以使人的 ,提高學習效率。【答案】精力充沛【知識點】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解析】【解答】參加適宜運動,可以使人的精力充沛。【分析】不同的運動可以鍛煉人體不同部位的肌肉和關節,所以我們應該多參加不同項目,以達到鍛煉人體的各個部位的目的。14.(2025三下·期中)呼吸時,我們吸進富有 的空氣,呼出體內產生的 。【答案】氧氣;二氧化碳【知識點】吸入氣體和呼出氣體;呼吸次數【解析】【分析】呼吸是指計提和外界氣體進行交換的過程,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15.(2025三下·期中)人的呼吸實際上是在進行 ,使 進入血液,同時排出二氧化碳。呼吸時,一呼一吸算 次呼吸。【答案】氣體交換;氧氣;1【知識點】呼吸的形成;呼吸次數【解析】【分析】 人體的呼吸器官是由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肺組成的。肺是人體進行呼吸的主要器官。人的呼吸實際上是在進行著氣體交換,使氧氣進入血液,同時排出二氧化碳。一呼一吸算1次呼吸。16.(2025三下·期中)地面上死亡的動植物完全腐爛后,在土壤中形成的黑褐色的物質是 。把它放在火上燒時會發出糊臭味。【答案】腐殖質【知識點】土壤的成分、狀態【解析】【分析】已死的生物體在土壤中經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黑褐色,有機物質是腐殖質,含有植物生長發育所需要的一些元素,能改善土壤,增加肥力.17.(2025三下·期中)人一次能呼出的最大氣體量就是 。【答案】肺活量【知識點】測量肺活量【解析】【分析】考查肺活量的概念, 肺活量是指在最大吸氣后盡力呼氣的氣量。18.(2025三下·期中)肺活量通常是指一次盡最大力氣 氣體,然后再盡力的將氣體 的氣量。肺活量的大小跟年齡以及身材和性別都有關系,在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情況下,肺活量也會 。【答案】吸入;呼出;減小【知識點】吸入氣體和呼出氣體;測量肺活量;呼吸系統【解析】【分析】肺活量是指一次盡力吸氣后,再盡力呼出的氣體總量。它代表了一次呼吸的最大通氣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呼吸機能的潛在能力。肺活量跟人的年齡和身體的健康等都有關,在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情況下,肺活量會減小。19.(2025三下·期中)我們把土塊放在燒杯中,加水后,會有 冒出;攪拌后靜置一段時間,土壤中大部分物質會 。【答案】氣泡;分層【知識點】土壤的成分、狀態【解析】【分析】土壤里面有沙礫、沙、黏土、腐殖質、水和空氣。把水倒進盛有土壤的玻璃杯里,會有氣泡冒出,說明土壤中有空氣;用小棒攪拌后靜置,發現土壤有分層現象,從上到下依次是黏土、粉沙、沙、沙礫。20.(2025三下·期中)淀粉與碘酒會發生 變化,生成 的新物質,利用這一特性可以 。【答案】化學;藍色;檢驗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知識點】淀粉的檢驗【解析】【分析】淀粉的特性是淀粉遇碘液變藍色,因此可以用碘液來檢驗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若溶液變藍色,表明食物中有淀粉,若不變藍色表明該食物中淀粉含量極少或沒有。21.(2025三下·期中)土壤上生活著許多 和 。【答案】動物;植物【知識點】土壤的作用【解析】【分析】 土壤上生長著許多植物,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生活著許多動物。22.(2025三下·期中)根據顆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類,最大的土壤顆粒是 其次是 接者是比沙還小的 ,最小的土壤微粒是 這些統稱為【答案】沙礫;沙;粉沙;黏土【知識點】土壤的成分、狀態【解析】【分析】根據顆粒大小,土壤微粒分類如下:最大的是沙礫(直徑>2 毫米),其次是沙(0.05~2 毫米),接著是比沙小的粉沙(0.002~0.05 毫米),最小的是黏土(<0.002 毫米)。這些不同粒徑的顆粒統稱土壤礦物質顆粒,是土壤主要組成部分,其大小和比例決定土壤質地(如砂土、黏土等)及物理性質(透氣性、保水性等),反映土壤的基本特征。23.(2025三下·期中)已經發霉的食物,扔掉可惜,洗一洗,熱一熱就可以吃了。【答案】錯誤【知識點】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解析】【解答】已經發霉的食物,不可以再食用,否則有可能發生危險。【分析】已經發霉的食物,里面長滿了大量的微生物,引起食物腐敗變質,如果人體繼續食用,可能發生食物中毒。24.(2025三下·期中)肺活量大的人,身體供氧能力強。【答案】正確【知識點】測量肺活量【解析】【分析】 活量大的人身體供氧能力會更強,肺活量吸入氧氣和排出廢氣的能力都會變得更強一點,在長時間學習,體育運動的時候,人體往往需要大量的氧氣,此時肺活量大的人很少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頭暈,胸悶等等的現象。25.(2025三下·期中)人在吃食物時細嚼慢咽,有利于消化器官正常工作,更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利用。【答案】正確【知識點】口腔中的初步消化;消化器官及其作用【解析】【分析】老人們常說的“細嚼慢咽”, 意思是吃東西的時候細嚼慢咽,不能狼吞虎咽,有利于消化器官正常工作,更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利用。26.(2025三下·期中)杜鵑花喜好酸性土壤,而竹子喜好堿性土壤。【答案】正確【知識點】不同土壤適合的植物【解析】【分析】不同的植物喜歡不同酸堿性的土壤,如竹子喜歡堿性土壤,杜鵑花喜好酸性土壤。27.(2025三下·期中)溫暖干燥的樹下有小動物的家潮濕的泥土里也有小動物生活。【答案】正確【知識點】土壤中的動植物【解析】【解答】不同的小動物棲息地是不同的。所以題目的說法是正確的。【分析】不同的生物會選擇不同的環境來生存,以適應自己的生命活動的進行。28.(2025三下·期中)外出時正確佩戴口罩可以保護呼吸器官。( )【答案】正確【知識點】呼吸系統【解析】【分析】 空氣不良時戴口罩能阻止不良氣體進入口鼻,保護呼吸器官,也能夠防止病菌進入體內,出門戴口罩可以保護我們的呼吸器官。29.(2025三下·期中)嚼饅頭時感覺有點甜,是因為唾液里有一種促進食物消化的酶,它能把淀粉分解成麥芽糖。( )【答案】正確【知識點】口腔中的初步消化【解析】【分析】 嚼饅頭時感覺有點甜,是因為唾液里有一種促進食物消化的酶,它能把淀粉分解成麥芽糖。30.(2025三下·期中)我們吃飯的時候覺得飯有點甜是因為里面有糖。(判斷對錯)【答案】錯誤【知識點】口腔中的初步消化【解析】【分析】米飯中的淀粉在唾液酶的作用下變成了麥芽糖,所以咀嚼起來覺得有點甜。題目的說法是錯誤的。31.(2025三下·期中)長期不吃早飯對我們的健康沒有影響。( )【答案】錯誤【知識點】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解析】【分析】根據對人身體健康與飲食的關系的認識,不吃早餐,體內無法供應足夠的血糖以供消耗,便會感到倦怠、疲勞、腦力無法集中,對我們的身體影響很大。32.(2025三下·期中)植物的生長依賴土壤,所以,土壤比巖石更重要。【答案】錯誤【知識點】巖石的用途;土壤的作用【解析】【分析】人類必須依賴土壤才能生存,因此應該珍惜土壤,保護土壤不被污染和浪費,巖石風化形成土壤,巖石具有廣泛的作用。巖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可以修橋、鋪路;巖石是重要的生活、生產材料,做石桌、石凳;巖石可以雕刻、磨制成各種工藝品,做盆景、石獅子;巖石是重要的工業原料,做水泥、石灰、黃沙。土壤和巖石二者都很重要。33.(2025三下·期中)運動對呼吸有什么影響?【答案】運動時身體需要更多的新鮮的空氣來補充能量,呼吸就加快了斷地吸,可以鍛煉我們的朐部肌肉,使我們的肺功能更健康,身體更強壯【知識點】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解析】【解答】運動對呼吸的影響是:運動時身體需要更多的新鮮的空氣來補充能量,呼吸就加快了斷地吸,可以鍛煉我們的朐部肌肉,使我們的肺功能更健康,身體更強壯。【分析】運動對呼吸系統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可以使呼吸肌逐漸發達;可以促進肺部的良好發育,增加肺泡的彈性和通透性有利于氣體的交換。34.(2025三下·期中)口腔在食物消化中發揮了什么作用,是怎樣工作的?【答案】食物進入口腔會經歷初步的消化過程。牙齒、舌、唾液共同參與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它們的功能各不相同。【知識點】口腔中的初步消化【解析】【分析】考查食物在口腔中的初步消化。 牙齒、舌、唾液共同參與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牙齒主要是磨碎食物,舌頭的作用是攪拌食物,唾液的作用是分泌消化酶,對食物中的淀粉進行初步的消化。35.(2025三下·期中)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你打算怎樣合理搭配膳食 【答案】略【知識點】平衡膳食【解析】【分析】一日三餐所提供的營養必須滿足人體的生長、發育和各種生理、體力活動的需要。36.(2025三下·期中)肺和其他呼吸器官是怎樣把氣體吸到肺里和排出體外的?【答案】吸氣時,橫膈膜下壓,肺部擴張,胸腔.內氣壓減小,氣流進人肺部;呼氣時,橫膈膜上提,肺部收縮,胸腔內氣壓增大,氣體離開肺部。【知識點】呼吸的形成【解析】【分析】吸氣時,橫膈膜下壓,肺部擴張,胸腔.內氣壓減小,氣流進人肺部;呼氣時,橫膈膜上提,肺部收縮,胸腔內氣壓增大,氣體離開肺部。 吸氣時候,胸部擴張,呼氣時候,胸部收縮。37.(2025三下·期中)探究土壤成分實驗。(1)用手摸發現有的土壤是濕的,說明土壤中含有 。(2)把土壤放入水中,發現有氣泡產生,說明土壤中有 。(3)把土壤放進盛有水的燒杯里,攪拌,然后靜置,會出現 現象,上層顆粒小,下層顆粒大,說明土壤中含有 、 等成分。(4)把土壤放到火焰上加熱后,會聞到難聞的氣味,說明土壤中含有 。(5)實驗室中經常會使用 來加熱,點燃時要 ,用 來加熱,熄滅時要用燈帽蓋 次。【答案】(1)水分(2)空氣(3)沉淀;沙;黏土(4)腐殖質(5)酒精燈;平放;外焰;兩【知識點】土壤的成分、狀態【解析】【分析】(1)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物質的混合物。用手摸發現有的土壤是濕的,說明土壤里含有水分。(2)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物質的混合物。把土壤放進盛有水的燒杯里,觀察到有氣泡冒出,這說明土壤中有空氣。(3)將土壤放入水中,攪拌水中的土壤,靜置一段時間后,發現沉積下來的土壤有分層現象,顆粒相對較大的沉積在下面。用玻璃棒攪拌放入土塊的水,然后靜置,沉淀后,會發現土壤分層,杯中的物質分為四層:從上到下依次是黏土、粉沙、沙、沙礫。所以說明土壤中含有沙、黏土等成分。(4)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物質的混合物。在給土壤加熱的過程中,我們聞到有一股焦臭味,說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質。(5)酒精燈是以酒精為燃料的加熱工具,廣泛用于實驗室,工廠,醫療,科研等。酒精易燃、易揮發,在使用中要嚴格按照使用方法操作。酒精燈點燃時要平放,用外焰來加熱;用完要熄滅時,應該用燈帽將其蓋滅,蓋滅后需要再重蓋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時燈帽打不開。1 / 1粵教版三年級下冊科學期中綜合訓練(1-2單元)1.(2025三下·期中)“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優美的自然環境讓人可以更好地呼吸。下列關于呼吸的說法,錯誤的是( )。A.人體一般一分鐘呼吸30次B.用口呼吸比鼻呼吸更好C.疫情期間在外戴口罩有利于保護自己2.(2025三下·期中)食物主要在( )里被消化和吸收的。A.胃 B.大腸 C.小腸3.(2025三下·期中)根據“均衡膳食寶塔”,一天中攝入最多的食物應該是( )。A.肉類 B.水果和蔬菜類 C.谷類4.(2025三下·期中)可樂打開瓶蓋有大量氣泡冒出,這些氣泡中的氣體是( )。A.二氧化碳 B.氧氣 C.空氣5.(2025三下·期中)下列飲食方式正確的是( )A.同學說我胖,從現在開始我只吃一點點飯B.我最喜歡吃薯條了,我要天天吃C.沒有一種物質包含人體所需全部營養,所以我不可以挑食、偏食6.(2025三下·期中)食物在體內依次通過( )。A.口腔、食道、胃、小腸、大腸B.口腔、胃、食道、大腸、小腸C.口腔、食道、胃、大腸、小腸7.(2025三下·期中)我們可以用( )的方法來檢驗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A.燃燒 B.滴碘酒 C.擠壓8.(2025三下·期中)關于橫膈膜的作用,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吸氣時肺部擴張,橫膈膜下壓B.呼氣時肺部擴張,橫膈膜上提C.呼氣時肺部收縮,橫膈膜下壓9.(2025三下·期中)我們吃飯時要做到( )。A.喜歡的食物要多吃B.定時定量C.不喜歡的就不吃或少吃10.(2025三下·期中)下列食物中,滴加碘液會變成藍紫色的是( )。A.馬鈴薯 B.豬肉 C.蘿卜11.(2025三下·期中)人吸入氧氣后,氧氣最終將進入( )。A.口腔 B.血液 C.胃12.(2025三下·期中)運動后,呼吸次數和心跳次數都會( )。A.增加 B.不變 C.減少13.(2025三下·期中)參加適宜運動 ,可以使人的 ,提高學習效率。14.(2025三下·期中)呼吸時,我們吸進富有 的空氣,呼出體內產生的 。15.(2025三下·期中)人的呼吸實際上是在進行 ,使 進入血液,同時排出二氧化碳。呼吸時,一呼一吸算 次呼吸。16.(2025三下·期中)地面上死亡的動植物完全腐爛后,在土壤中形成的黑褐色的物質是 。把它放在火上燒時會發出糊臭味。17.(2025三下·期中)人一次能呼出的最大氣體量就是 。18.(2025三下·期中)肺活量通常是指一次盡最大力氣 氣體,然后再盡力的將氣體 的氣量。肺活量的大小跟年齡以及身材和性別都有關系,在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情況下,肺活量也會 。19.(2025三下·期中)我們把土塊放在燒杯中,加水后,會有 冒出;攪拌后靜置一段時間,土壤中大部分物質會 。20.(2025三下·期中)淀粉與碘酒會發生 變化,生成 的新物質,利用這一特性可以 。21.(2025三下·期中)土壤上生活著許多 和 。22.(2025三下·期中)根據顆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類,最大的土壤顆粒是 其次是 接者是比沙還小的 ,最小的土壤微粒是 這些統稱為23.(2025三下·期中)已經發霉的食物,扔掉可惜,洗一洗,熱一熱就可以吃了。24.(2025三下·期中)肺活量大的人,身體供氧能力強。25.(2025三下·期中)人在吃食物時細嚼慢咽,有利于消化器官正常工作,更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利用。26.(2025三下·期中)杜鵑花喜好酸性土壤,而竹子喜好堿性土壤。27.(2025三下·期中)溫暖干燥的樹下有小動物的家潮濕的泥土里也有小動物生活。28.(2025三下·期中)外出時正確佩戴口罩可以保護呼吸器官。( )29.(2025三下·期中)嚼饅頭時感覺有點甜,是因為唾液里有一種促進食物消化的酶,它能把淀粉分解成麥芽糖。( )30.(2025三下·期中)我們吃飯的時候覺得飯有點甜是因為里面有糖。(判斷對錯)31.(2025三下·期中)長期不吃早飯對我們的健康沒有影響。( )32.(2025三下·期中)植物的生長依賴土壤,所以,土壤比巖石更重要。33.(2025三下·期中)運動對呼吸有什么影響?34.(2025三下·期中)口腔在食物消化中發揮了什么作用,是怎樣工作的?35.(2025三下·期中)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你打算怎樣合理搭配膳食 36.(2025三下·期中)肺和其他呼吸器官是怎樣把氣體吸到肺里和排出體外的?37.(2025三下·期中)探究土壤成分實驗。(1)用手摸發現有的土壤是濕的,說明土壤中含有 。(2)把土壤放入水中,發現有氣泡產生,說明土壤中有 。(3)把土壤放進盛有水的燒杯里,攪拌,然后靜置,會出現 現象,上層顆粒小,下層顆粒大,說明土壤中含有 、 等成分。(4)把土壤放到火焰上加熱后,會聞到難聞的氣味,說明土壤中含有 。(5)實驗室中經常會使用 來加熱,點燃時要 ,用 來加熱,熄滅時要用燈帽蓋 次。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呼吸的形成;呼吸次數【解析】【分析】鼻子是我們的呼吸器官,口腔是我們的消化器官。用口呼吸不能夠過濾空氣中的灰塵。所以此題選擇B選項。2.【答案】C【知識點】消化器官及其作用【解析】【分析】人體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和肛門,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功能。食物的吸收工作主要是在小腸里完成的,絕大部分營養成分在小腸內被消化、吸收了。3.【答案】C【知識點】平衡膳食【解析】【分析】在均衡膳食中,一天中攝入的谷類食物的量是最大的。4.【答案】A【知識點】吸入氣體和呼出氣體【解析】【分析】可樂是碳酸飲料,二氧化碳可以和水轉化為碳酸,碳酸也是能轉化為二氧化碳和水。5.【答案】B【知識點】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解析】【分析】土壤是地球陸地的表面由礦物質、有機質、水、空氣和生物組成的。土壤是陸地上具有肥力并能生長植物的疏松表層。6.【答案】A【知識點】消化器官及其作用【解析】【解答】人體的消化系統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故答案為:A。【分析】人體的消化系統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臟、腸腺和胰腺,其中唾液腺、肝臟和胰腺位于消化道外。腸腺和胃腺位于消化道以內。7.【答案】B【知識點】淀粉的檢驗【解析】【分析】淀粉遇到碘酒會變藍,因此可以用碘酒去檢驗食物是否含有淀粉。8.【答案】A【知識點】呼吸的形成【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呼吸時胸腔的變化,當吸入氣體時,肺部充滿空氣,使得胸腔擴張,橫膈膜往下壓,當呼氣時,肺部氣體往外排出,胸腔收縮,橫膈膜上提。9.【答案】B【知識點】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解析】【解答】我們吃飯時應該定時定量,這樣才能形成規律。B選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規律的飲食習慣才有利于人的身體發育。10.【答案】A【知識點】淀粉的檢驗【解析】【分析】淀粉遇到碘液會變成藍紫色,馬鈴薯中含有淀粉,滴碘液會變成藍紫色。所以此題選A。11.【答案】B【知識點】呼吸的形成【解析】【分析】考查呼吸的過程,人體呼吸時是從鼻子吸收氧氣,通過咽喉進入氣管和支氣管,然后進入肺,最后通過血液將氧氣運輸到身體各處。二氧化碳是通過肺、支氣管、氣管,最后通過鼻子排出體外。12.【答案】A【知識點】呼吸次數;測量肺活量【解析】【解答】伴隨身體運動量的增加,人需要更多的氧氣,所以呼吸和心跳次數會增多,以便輸送更多的血液。【分析】運動后呼吸加快,心跳加快,這是因為人體需要更多的氧氣。13.【答案】精力充沛【知識點】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解析】【解答】參加適宜運動,可以使人的精力充沛。【分析】不同的運動可以鍛煉人體不同部位的肌肉和關節,所以我們應該多參加不同項目,以達到鍛煉人體的各個部位的目的。14.【答案】氧氣;二氧化碳【知識點】吸入氣體和呼出氣體;呼吸次數【解析】【分析】呼吸是指計提和外界氣體進行交換的過程,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15.【答案】氣體交換;氧氣;1【知識點】呼吸的形成;呼吸次數【解析】【分析】 人體的呼吸器官是由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肺組成的。肺是人體進行呼吸的主要器官。人的呼吸實際上是在進行著氣體交換,使氧氣進入血液,同時排出二氧化碳。一呼一吸算1次呼吸。16.【答案】腐殖質【知識點】土壤的成分、狀態【解析】【分析】已死的生物體在土壤中經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黑褐色,有機物質是腐殖質,含有植物生長發育所需要的一些元素,能改善土壤,增加肥力.17.【答案】肺活量【知識點】測量肺活量【解析】【分析】考查肺活量的概念, 肺活量是指在最大吸氣后盡力呼氣的氣量。18.【答案】吸入;呼出;減小【知識點】吸入氣體和呼出氣體;測量肺活量;呼吸系統【解析】【分析】肺活量是指一次盡力吸氣后,再盡力呼出的氣體總量。它代表了一次呼吸的最大通氣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呼吸機能的潛在能力。肺活量跟人的年齡和身體的健康等都有關,在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情況下,肺活量會減小。19.【答案】氣泡;分層【知識點】土壤的成分、狀態【解析】【分析】土壤里面有沙礫、沙、黏土、腐殖質、水和空氣。把水倒進盛有土壤的玻璃杯里,會有氣泡冒出,說明土壤中有空氣;用小棒攪拌后靜置,發現土壤有分層現象,從上到下依次是黏土、粉沙、沙、沙礫。20.【答案】化學;藍色;檢驗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知識點】淀粉的檢驗【解析】【分析】淀粉的特性是淀粉遇碘液變藍色,因此可以用碘液來檢驗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若溶液變藍色,表明食物中有淀粉,若不變藍色表明該食物中淀粉含量極少或沒有。21.【答案】動物;植物【知識點】土壤的作用【解析】【分析】 土壤上生長著許多植物,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生活著許多動物。22.【答案】沙礫;沙;粉沙;黏土【知識點】土壤的成分、狀態【解析】【分析】根據顆粒大小,土壤微粒分類如下:最大的是沙礫(直徑>2 毫米),其次是沙(0.05~2 毫米),接著是比沙小的粉沙(0.002~0.05 毫米),最小的是黏土(<0.002 毫米)。這些不同粒徑的顆粒統稱土壤礦物質顆粒,是土壤主要組成部分,其大小和比例決定土壤質地(如砂土、黏土等)及物理性質(透氣性、保水性等),反映土壤的基本特征。23.【答案】錯誤【知識點】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解析】【解答】已經發霉的食物,不可以再食用,否則有可能發生危險。【分析】已經發霉的食物,里面長滿了大量的微生物,引起食物腐敗變質,如果人體繼續食用,可能發生食物中毒。24.【答案】正確【知識點】測量肺活量【解析】【分析】 活量大的人身體供氧能力會更強,肺活量吸入氧氣和排出廢氣的能力都會變得更強一點,在長時間學習,體育運動的時候,人體往往需要大量的氧氣,此時肺活量大的人很少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頭暈,胸悶等等的現象。25.【答案】正確【知識點】口腔中的初步消化;消化器官及其作用【解析】【分析】老人們常說的“細嚼慢咽”, 意思是吃東西的時候細嚼慢咽,不能狼吞虎咽,有利于消化器官正常工作,更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利用。26.【答案】正確【知識點】不同土壤適合的植物【解析】【分析】不同的植物喜歡不同酸堿性的土壤,如竹子喜歡堿性土壤,杜鵑花喜好酸性土壤。27.【答案】正確【知識點】土壤中的動植物【解析】【解答】不同的小動物棲息地是不同的。所以題目的說法是正確的。【分析】不同的生物會選擇不同的環境來生存,以適應自己的生命活動的進行。28.【答案】正確【知識點】呼吸系統【解析】【分析】 空氣不良時戴口罩能阻止不良氣體進入口鼻,保護呼吸器官,也能夠防止病菌進入體內,出門戴口罩可以保護我們的呼吸器官。29.【答案】正確【知識點】口腔中的初步消化【解析】【分析】 嚼饅頭時感覺有點甜,是因為唾液里有一種促進食物消化的酶,它能把淀粉分解成麥芽糖。30.【答案】錯誤【知識點】口腔中的初步消化【解析】【分析】米飯中的淀粉在唾液酶的作用下變成了麥芽糖,所以咀嚼起來覺得有點甜。題目的說法是錯誤的。31.【答案】錯誤【知識點】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解析】【分析】根據對人身體健康與飲食的關系的認識,不吃早餐,體內無法供應足夠的血糖以供消耗,便會感到倦怠、疲勞、腦力無法集中,對我們的身體影響很大。32.【答案】錯誤【知識點】巖石的用途;土壤的作用【解析】【分析】人類必須依賴土壤才能生存,因此應該珍惜土壤,保護土壤不被污染和浪費,巖石風化形成土壤,巖石具有廣泛的作用。巖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可以修橋、鋪路;巖石是重要的生活、生產材料,做石桌、石凳;巖石可以雕刻、磨制成各種工藝品,做盆景、石獅子;巖石是重要的工業原料,做水泥、石灰、黃沙。土壤和巖石二者都很重要。33.【答案】運動時身體需要更多的新鮮的空氣來補充能量,呼吸就加快了斷地吸,可以鍛煉我們的朐部肌肉,使我們的肺功能更健康,身體更強壯【知識點】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解析】【解答】運動對呼吸的影響是:運動時身體需要更多的新鮮的空氣來補充能量,呼吸就加快了斷地吸,可以鍛煉我們的朐部肌肉,使我們的肺功能更健康,身體更強壯。【分析】運動對呼吸系統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可以使呼吸肌逐漸發達;可以促進肺部的良好發育,增加肺泡的彈性和通透性有利于氣體的交換。34.【答案】食物進入口腔會經歷初步的消化過程。牙齒、舌、唾液共同參與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它們的功能各不相同。【知識點】口腔中的初步消化【解析】【分析】考查食物在口腔中的初步消化。 牙齒、舌、唾液共同參與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牙齒主要是磨碎食物,舌頭的作用是攪拌食物,唾液的作用是分泌消化酶,對食物中的淀粉進行初步的消化。35.【答案】略【知識點】平衡膳食【解析】【分析】一日三餐所提供的營養必須滿足人體的生長、發育和各種生理、體力活動的需要。36.【答案】吸氣時,橫膈膜下壓,肺部擴張,胸腔.內氣壓減小,氣流進人肺部;呼氣時,橫膈膜上提,肺部收縮,胸腔內氣壓增大,氣體離開肺部。【知識點】呼吸的形成【解析】【分析】吸氣時,橫膈膜下壓,肺部擴張,胸腔.內氣壓減小,氣流進人肺部;呼氣時,橫膈膜上提,肺部收縮,胸腔內氣壓增大,氣體離開肺部。 吸氣時候,胸部擴張,呼氣時候,胸部收縮。37.【答案】(1)水分(2)空氣(3)沉淀;沙;黏土(4)腐殖質(5)酒精燈;平放;外焰;兩【知識點】土壤的成分、狀態【解析】【分析】(1)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物質的混合物。用手摸發現有的土壤是濕的,說明土壤里含有水分。(2)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物質的混合物。把土壤放進盛有水的燒杯里,觀察到有氣泡冒出,這說明土壤中有空氣。(3)將土壤放入水中,攪拌水中的土壤,靜置一段時間后,發現沉積下來的土壤有分層現象,顆粒相對較大的沉積在下面。用玻璃棒攪拌放入土塊的水,然后靜置,沉淀后,會發現土壤分層,杯中的物質分為四層:從上到下依次是黏土、粉沙、沙、沙礫。所以說明土壤中含有沙、黏土等成分。(4)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物質的混合物。在給土壤加熱的過程中,我們聞到有一股焦臭味,說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質。(5)酒精燈是以酒精為燃料的加熱工具,廣泛用于實驗室,工廠,醫療,科研等。酒精易燃、易揮發,在使用中要嚴格按照使用方法操作。酒精燈點燃時要平放,用外焰來加熱;用完要熄滅時,應該用燈帽將其蓋滅,蓋滅后需要再重蓋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時燈帽打不開。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粵教版三年級下冊科學期中綜合訓練(1-2單元)(學生版).docx 粵教版三年級下冊科學期中綜合訓練(1-2單元)(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