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3.3 燃燒條件與滅火原理 分層作業一、課堂作業(1)下列不屬于物質燃燒必需條件的是( )A. 可燃物B. 溫度達到著火點C. 充足的氮氣D. 與氧氣接觸(2) 野營時,將木材架空燃燒更旺的主要原因是( )A. 增大木材的熱值B. 提高木材的著火點C. 增大木材與空氣的接觸面積D. 降低周圍空氣溫度(3)下列關于燃燒現象的描述錯誤的是( )A. 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白光B. 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生成黑色固體C. 氫氣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D. 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白煙(4) 用燈帽蓋滅酒精燈的滅火原理是( )A. 清除可燃物B. 降低酒精的著火點C. 隔絕空氣D. 降低溫度至著火點以下(5)下列物質中,屬于可燃物的是( )A. 大理石B. 玻璃C. 紙張D. 瓷磚(6)如圖是面粉爆炸的實驗裝置。(1)點燃蠟燭后,為什么應立即并快速鼓入大量空氣? ______(2)為防止爆炸,面粉加工車間需要保持通風,說明原理. ______二、課后作業(1)下列滅火方法與“用嘴吹滅蠟燭”原理相同的是( )A. 用鍋蓋蓋滅油鍋火B. 用水澆滅炭火C. 砍掉火災蔓延路線前的樹木D. 用滅火器滅火(2)下列物質混合后,遇明火可能發生爆炸的是( )A. 二氧化碳和氧氣B. 氫氣和空氣C. 氮氣和氫氣D. 氧氣和氮氣(3)古語“釜底抽薪”包含的滅火原理是( )A. 隔絕氧氣B. 降低溫度C. 清除可燃物D. 降低著火點(4) 下列關于燃燒與滅火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可燃物溫度達到著火點即可燃燒B. 水能滅火是因為降低了可燃物的著火點C. 燃燒一定伴隨發光、放熱現象D. 所有燃燒都需要點燃條件(5)實驗中,將燃著的蠟燭放入密閉容器中,蠟燭逐漸熄滅,該現象說明燃燒需要( )A. 可燃物B. 氧氣C. 溫度D. 可燃物的性質(6)下列物質的用途中,利用其可燃性的是( )A. 銅用于制導線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 酒精用于燃料D. 金剛石用于切割玻璃(7)下列措施中,不能防止煤礦井下瓦斯爆炸的是( )A. 保持通風良好B. 嚴禁煙火C. 定期檢查瓦斯濃度D. 安裝靜電裝置(8)燃燒的三個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加油站、面粉廠等場所需張貼“嚴禁煙火”標志,是因為空氣中混有________時,遇明火可能發生爆炸。(10)某興趣小組將大小相同的若干塊棉布在五份不同體積分數的酒精溶液中浸透后取出點火,做了“燒不壞的棉布”的實驗.其實驗結果記錄如下:實驗序號 ① ② ③ ④ ⑤所用酒精的體積分數/% 95 65 55 15 5實驗現象 酒精燒完棉布燒壞 酒精燒完棉布無損 酒精燒完棉布無損 不燃燒(1)你推測⑤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 .(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實驗②③中“酒精燒完而棉布無損”的原因: ________ .(3)實驗室里的酒精燈常出現燈內有酒精卻點不著的現象,你認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11)小王習慣把手機放在床上充電,某天早上起床后他忘記拿手機也沒有關閉電源就去上班了。中午回家后發現從臥室門縫往外冒黑煙,他立即打開門窗,結果原本只是冒黑煙的被子瞬間燃起了火焰。(1)試分析產生上述現象的原因。_________。(2)這種情況應該采取什么方法滅火?_________。(3)若火勢兇猛,無法撲滅時,該如何逃生?_________。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3.3 燃燒條件與滅火原理 分層作業一、課堂作業(1)下列不屬于物質燃燒必需條件的是( )A. 可燃物B. 溫度達到著火點C. 充足的氮氣D. 與氧氣接觸答案:C解析:燃燒的三個必要條件為“可燃物”“與氧氣(或空氣)接觸”“溫度達到著火點”,三者缺一不可。氮氣屬于惰性氣體,通常不支持燃燒,因此不屬于燃燒的必需條件。例如,將燃著的木條伸入氮氣中會熄滅,說明氮氣無法替代氧氣支持燃燒。(2) 野營時,將木材架空燃燒更旺的主要原因是( )A. 增大木材的熱值B. 提高木材的著火點C. 增大木材與空氣的接觸面積D. 降低周圍空氣溫度答案:C解析:燃燒的劇烈程度與可燃物和氧氣的接觸面積有關。將木材架空后,木材與空氣(氧氣)的接觸面積增大,氧氣供應更充足,燃燒會更旺盛。需要注意的是,熱值是物質的固有屬性,不會因擺放方式改變;著火點是物質燃燒的最低溫度,也不會因外界條件而提高,因此A、B選項錯誤。(3)下列關于燃燒現象的描述錯誤的是( )A. 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白光B. 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生成黑色固體C. 氫氣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D. 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白煙答案:B解析: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生成物二氧化碳是無色氣體,而非黑色固體。實驗中若觀察到黑色物質,可能是未完全燃燒的木炭顆粒,并非燃燒產物。其他選項描述正確:鎂條燃燒因放出強光常用于照明彈;氫氣燃燒火焰呈淡藍色;紅磷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固體小顆粒,形成白煙。(4) 用燈帽蓋滅酒精燈的滅火原理是( )A. 清除可燃物B. 降低酒精的著火點C. 隔絕空氣D. 降低溫度至著火點以下答案:C解析:滅火的原理包括清除可燃物、隔絕氧氣(或空氣)、降低溫度至著火點以下。燈帽蓋滅酒精燈時,燈帽將燈芯與空氣隔絕,使酒精無法接觸氧氣,從而停止燃燒。著火點是酒精的固有屬性,無法被降低,因此B錯誤;燈帽未移除酒精(可燃物),也未降低酒精溫度,因此A、D錯誤。(5)下列物質中,屬于可燃物的是( )A. 大理石B. 玻璃C. 紙張D. 瓷磚答案:C解析:可燃物是指在一定條件下能與氧氣發生燃燒反應的物質。紙張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屬于有機物,具有可燃性;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鈣)、玻璃(二氧化硅等)、瓷磚(硅酸鹽等)均為無機物,無法燃燒。例如,日常生活中紙張能點燃,而大理石等在火焰中不會燃燒。(6)如圖是面粉爆炸的實驗裝置。(1)點燃蠟燭后,為什么應立即并快速鼓入大量空氣? ______(2)為防止爆炸,面粉加工車間需要保持通風,說明原理. ______使面粉充滿裝置,利用燃著的蠟燭燃著面粉,使面粉在有限的空間內急速燃燒,氣體膨脹,發生爆炸;根據爆炸的實驗原理,通風可以使空氣中的面粉擴散除去,降低可燃物的濃度,有效的防止爆炸(1)點燃蠟燭后,應立即并快速鼓入大量空氣的目的是使面粉充滿裝置,利用燃著的蠟燭燃著面粉,使面粉在有限的空間內急速燃燒,氣體膨脹,發生爆炸。(2)根據爆炸的實驗原理,通風可以使空氣中的面粉擴散除去,降低可燃物的濃度,有效的防止爆炸。二、課后作業(1)下列滅火方法與“用嘴吹滅蠟燭”原理相同的是( )A. 用鍋蓋蓋滅油鍋火B. 用水澆滅炭火C. 砍掉火災蔓延路線前的樹木D. 用滅火器滅火【答案】B【解析】用嘴吹滅蠟燭時,氣流帶走熱量,使蠟燭溫度降低至著火點以下,從而滅火。B選項中,水澆滅炭火是利用水蒸發吸熱,降低溫度至著火點以下,原理與吹滅蠟燭相同。 A選項(鍋蓋蓋滅)是隔絕空氣,C選項(砍掉樹木)是清除可燃物,D選項(滅火器)可能同時涉及隔絕空氣和降溫,均與題干原理不同。(2)下列物質混合后,遇明火可能發生爆炸的是( )A. 二氧化碳和氧氣B. 氫氣和空氣C. 氮氣和氫氣D. 氧氣和氮氣【答案】B【解析】爆炸的前提是存在可燃性物質與助燃劑的混合體系。B選項中,氫氣是可燃性氣體,空氣含氧氣(助燃劑),當氫氣濃度在爆炸極限(4%~75%)內時,遇明火會劇烈燃燒,引發爆炸。A、C、D選項中,二氧化碳、氮氣均不可燃也不助燃,混合后無法燃燒,更不會爆炸。(3)古語“釜底抽薪”包含的滅火原理是( )A. 隔絕氧氣B. 降低溫度C. 清除可燃物D. 降低著火點【答案】C【解析】“釜底抽薪”的含義是從鍋底移除柴火,柴火是燃燒的可燃物。移除可燃物后,燃燒因缺乏燃料而停止,屬于“清除可燃物”的滅火原理。著火點不可降低,因此D錯誤;該過程未涉及隔絕空氣或降低溫度,因此A、B錯誤。(4) 下列關于燃燒與滅火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可燃物溫度達到著火點即可燃燒B. 水能滅火是因為降低了可燃物的著火點C. 燃燒一定伴隨發光、放熱現象D. 所有燃燒都需要點燃條件【答案】C【解析】A錯誤:燃燒需要同時滿足三個條件(可燃物、與氧氣接觸、溫度達著火點),僅溫度達標不足以燃燒。B錯誤:水滅火是通過蒸發吸熱降低溫度至著火點以下,著火點是物質固有屬性,不可改變。C正確:燃燒是劇烈的氧化反應,必然伴隨發光、放熱現象。D錯誤:有些燃燒無需點燃,如白磷在空氣中達到著火點會自燃。(5)實驗中,將燃著的蠟燭放入密閉容器中,蠟燭逐漸熄滅,該現象說明燃燒需要( )A. 可燃物B. 氧氣C. 溫度D. 可燃物的性質【答案】B【解析】密閉容器中初始有空氣(含氧氣),蠟燭燃燒消耗氧氣,當氧氣濃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時,蠟燭因缺乏氧氣而熄滅。該實驗中可燃物(蠟燭)、溫度(燃燒產生的熱量)均存在,唯一變量是氧氣含量,因此證明燃燒需要氧氣。(6)下列物質的用途中,利用其可燃性的是( )A. 銅用于制導線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 酒精用于燃料D. 金剛石用于切割玻璃【答案】C【解析】C選項中,酒精燃燒時放出熱量,可作為燃料,利用了其可燃性,A選項利用銅的導電性,B選項利用干冰升華吸熱,D選項利用金剛石的硬度,均與可燃性無關。(7)下列措施中,不能防止煤礦井下瓦斯爆炸的是( )A. 保持通風良好B. 嚴禁煙火C. 定期檢查瓦斯濃度D. 安裝靜電裝置【答案】D【解析】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可燃性氣體),爆炸條件是與空氣混合達到爆炸極限且遇明火。A選項通風可降低瓦斯濃度,B選項嚴禁煙火可避免明火,C選項檢查濃度可提前預警,均能防止爆炸。 D選項中,靜電裝置可能產生電火花,引燃瓦斯,增加爆炸風險,正確做法是防止靜電產生(如使用防靜電材料)。(8)燃燒的三個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可燃物;與氧氣(或空氣)接觸;溫度達到著火點【解析】燃燒的三個必要條件缺一不可。例如,木材是可燃物,在空氣中加熱到著火點時會燃燒;若隔絕空氣(如用燒杯罩住),即使溫度達標也無法燃燒。(9)加油站、面粉廠等場所需張貼“嚴禁煙火”標志,是因為空氣中混有________時,遇明火可能發生爆炸。【答案】可燃性氣體或粉塵【解析】加油站的汽油蒸氣(可燃性氣體)、面粉廠的面粉粉塵(可燃性粉塵)與空氣混合后,若濃度達到爆炸極限,遇明火會急速燃燒,在有限空間內產生高壓,引發爆炸。(10)某興趣小組將大小相同的若干塊棉布在五份不同體積分數的酒精溶液中浸透后取出點火,做了“燒不壞的棉布”的實驗.其實驗結果記錄如下:實驗序號 ① ② ③ ④ ⑤所用酒精的體積分數/% 95 65 55 15 5實驗現象 酒精燒完棉布燒壞 酒精燒完棉布無損 酒精燒完棉布無損 不燃燒(1)你推測⑤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 .(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實驗②③中“酒精燒完而棉布無損”的原因: ________ .(3)實驗室里的酒精燈常出現燈內有酒精卻點不著的現象,你認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1)不燃燒;(2)②③酒精溶液中含水量較多,酒精燃燒引起水分蒸發吸熱,使棉布的溫度達不到其著火點,故棉布不能燃燒;(3)用完酒精燈時未蓋燈帽導致酒精揮發,燈芯上水分過多(1)由實驗結果記錄可知:當酒精的質量分數小到一定程度時不能燃燒;(2)由于燃燒需要同時滿足三個條件:①可燃物 ②氧氣或空氣 ③達到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即著火點;實驗②③中,②③酒精溶液中含水量較多,酒精燃燒引起水分蒸發吸熱,使棉布的溫度達不到其著火點,故棉布不能燃燒;(3)酒精燈用完后必需蓋上燈帽.如果酒精燈出現燈內有酒精卻點不著的現象,可能的原因是:用完酒精燈時未蓋燈帽導致酒精揮發,燈芯上水分過多。(11)小王習慣把手機放在床上充電,某天早上起床后他忘記拿手機也沒有關閉電源就去上班了。中午回家后發現從臥室門縫往外冒黑煙,他立即打開門窗,結果原本只是冒黑煙的被子瞬間燃起了火焰。(1)試分析產生上述現象的原因。_________。(2)這種情況應該采取什么方法滅火?_________。(3)若火勢兇猛,無法撲滅時,該如何逃生?_________。(1)打開門窗時空氣流動,提供了充足的氧氣,使燃燒更旺(2)先切斷電源,然后用水或者滅火器滅火(3)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俯下身體貼近地面逃離(1)產生上述現象的原因是打開門窗時空氣流動,提供了充足的氧氣,使燃燒更旺,充足的氧氣是物質充分燃燒的重要條件;(2)這種情況應該采取滅火方法是先切斷電源,然后用水或者滅火器滅火,以防觸電事故發生;(3)若火勢兇猛,無法撲滅時,應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俯下身體貼近地面逃離逃生,這是保護自己的有效方法。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大單元教學】3.3 燃燒條件與滅火原理 分層作業(原卷版)--科粵版(2024)化學九年級上冊.docx 【大單元教學】3.3 燃燒條件與滅火原理 分層作業(解析版)--科粵版(2024)化學九年級上冊.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