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節 認識地球考點一、地球的形狀(一)古代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1)3 000多年前,中國人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提出“天圓地方”說(2)在2 0000多年前的周代,就有“天如斗笠、地如覆盤”的蓋天說以及東漢時張衡的“渾天說”,認為“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二)證明地球形狀的現象和方法[提出問題]既然有“天涯海角”,我們在地面上為什么總是走不到邊 為什么遠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桿先消失 [建立猜測和假設]大地在大范圍內不可能是平坦的,可能是彎曲呈弧形的。[獲取事實與證據]在海邊觀察離岸的船,先是船身隱沒,然后才是桅桿消失。在陸地上行走的人,如果向北走去,一些星星就會在南方的地平線上消失,另外一些星星卻在北方的地平線上出現。如果向南走去,情況就相反。[結論]大地是弧形的。(三)活動驗證地球是一個球體嗎 [實驗方案]把籃球和木板置于同一水平視線上。把鉛筆的頭豎直朝下,分別由A向B和由C向D移動,觀察鉛筆的長度和鉛筆頭隨位置的變化而發生的變化。[觀察]鉛筆在籃球球面和木板表面上移動時的變化情況(鉛筆的長度鉛筆頭隱現)。[實驗現象]鉛筆在籃球球面上遠離時,鉛筆頭慢慢看不見了,鉛筆變短;鉛筆在木板表面上移動時,可以一直看到鉛筆頭,而且鉛筆長度不變。[實驗結論]鉛筆在籃球球面上移動時,鉛筆長度和鉛筆頭隨位置的變化而發生變化;鉛筆在木板表面上移動時,鉛筆長度和鉛筆頭不會隨位置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四)地球是個球體的認識過程(1)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首先提出了大地是球形的設想。(2)過了2個世紀,即公元前4世紀,亞里士多德多次觀察月食時,發現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的,由此推斷地球是個球體。這是人類對地球形狀認識的第一次飛躍。(3)1519- 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繞地球航行一周的壯舉,他們用自己的親身實踐證實了地球是球形的。(4)現在,我們從太空拍攝的照片可以看到,地球是-個近似球形的星球,上面有藍色的海和白色的云。(5)現代科技測量表明,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典例1:小科同學列舉了下列不同的現象,他認為每一個現象都能說明地球是球體,請你根據現象判斷小科的結論正確與否。(均填“正確”或“錯誤”)選項 現象 結論A 航海歸來的帆船,桅桿比船身先出現B 發生日食時,太陽的缺損部分為圓弧形C 地球的赤道半徑和兩極半徑僅相差0.33%D 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E 我們能觀察到的地球以外的天體都是圓形的F 人越往高處去,看見的地平圈越大變式1:讀圖,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先后過程是(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③→①→②變式2:(2023七上·義烏月考)每周五下午第四節課是某中學的社團活動課。在課堂上,科技社團的同學們對地球的相關知識展開了激烈討論。其中不正確的是( )A.中國古人對天地的最初認識是“天圓地方”B.遠離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桿先消失,能夠證明海平面并不是平面C.月食時月輪缺損的部分為圓弧形,屬于地球是一個球體的證據之一D.日食時日輪的缺損部分為圓弧形,能夠證明地球是球體變式3:(2024七上·嘉興期末)在探究“為什么海面上遠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桿先消失”時,小嘉開展了如圖實驗:把鉛筆的頭豎直朝下,分別由A向B和由C向D移動。觀察鉛筆的長度和鉛筆頭隨位置的變化而發生的變化。(1)在木板上移動鉛筆時,木板模擬的是 。(2)如圖所示,實驗中應把籃球和木板置于 。(3)鉛筆由A向B移動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是 。考點二、地球的大小(一)地球大小的數據:現代科技測量表明,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球體。(二)為什么地球儀做成正球體而不是橢球體 地球的赤道半徑是6378千米,兩極方向的半徑約6357千米,僅差0.33%。如果我們把這個龐大的地球縮小,制成一個直徑1米的地球儀,赤道半徑只比極半徑長約3毫米。這點微小差別,在地球儀上是看不出來的。典例1: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你能用幾個數字說明地球的大小嗎 。(2)根據圖中數據,你能準確描述一下地球的形狀嗎 。變式1:根據地球的大小示意圖分析判斷,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②是赤道半徑,③的長度是6378千米B.④是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⑤的長度是6371千米C.在①上可以“坐地日行八萬里”D.地球是一個兩極稍鼓、赤道略扁的不規則球體變式2: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地球是個球體的相關現象;船只遠去時船身比桅桿先消失;月食時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麥哲倫船隊完成環球航行;人造衛星拍攝的地球照片。地球是個橢球形:科技測量表明,地球是一個 、 的球體。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半徑是6378千米,兩極半徑約為6357千米。因此地球看上去是很圓的。變式3:讀地球形狀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字母a是指 半徑,字母b為兩極半徑,a比b長 千米。(2)經現代科技測量知道,地球是一個 稍扁、 略鼓的橢球體;從太空拍攝的地球照片上看,地球是很圓的,這是因為 。A.地球外面有大氣層 B.地球本身就是個球體C.過去的測量有錯誤 D.地球赤道半徑和兩極方向的半徑相差很小考點三、地球儀(一)經線和緯線(1)經線: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的半圓弧線叫做經線,也稱子午線。(2)本初子午線:1884年,在華盛頓召開的國際本初子午線大會決定,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的那條經線為0°經線,也叫本初子午線。(3)赤道與緯線:在南、北兩極中間,與兩極等距,且與經線垂直的線叫做赤道,與赤道平行的線叫做緯線。(4)經線和緯線的特點項目 形狀 長度 指示方向 相互關系經線 半圓 相等 南北方向 所有經線都相交于南北兩極點緯線 圓圈(兩極為點) 由赤道向兩極逐漸縮短 東西方向 所有緯線都平行(二)經度和緯度為了區別地球儀上的各條經線和緯線,人們為它們標注了度數,在經線上標注的度數稱經度,在緯線上標注的度數稱緯度。項目 劃分界線 字母表示 度數范圍 度數變化規律 東西經、南北緯判斷 特殊點經度 本初子午線(0°經線) 東經用“E”表示,西經用“W”表示 0°-180° 從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逐漸增大至180° 0°經線以西的180屬于西經,0°經線以東的180°屬于東經 東經180°和西經180°在同條經線上,180°后面不帶“E”或“W”緯度 赤道(0°緯線) 南緯用“S”表示,北緯月“N”表示 0°-90° 從赤道向南北兩極逐漸增大至90° 赤道以北是北緯,赤道以南是南緯 北緯90°是北極,南緯90°是南極(三)經緯網(1)含義:在地球儀上,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構成了經緯網。(2)作用:經緯網可以準確地表示地球表面上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用經緯度表示,無論是航行在茫茫大海上的輪船,還是在高空飛行的飛機,都可以用經緯網來確定它們的位置。(3)不同形式的經緯網網格狀經緯網①向上增加是北緯,向下增加是南緯,最多到90°②向右增加是東經,向左增加是西經,最多到180°極地經緯網①逆時針是以北半球中北極點的視角,順時針是以南半球中南極點的視角②圓圈表示緯線,經過中部的直線表示經線球面經緯網(五)半球范圍項目 劃分界線 半球范圍 判斷依據南北半球 赤道0°緯線 南半球:赤道以南;北半球:赤道以北 北緯度數在北半球,南緯度數在南半球東西半球 20°W和160°E組成經線圈 東半球:20°W向東到160°E西半球:20°W向西到160°E 西經度數:小于20°W的在東半球,大于20°W的在西半球。東經度數:小于160°E的在東半球,大于160°E的在西半球(六)低、中、高緯度的劃分低緯度 中緯度 高緯度0°--30° 30°--60° 60°--90°典例1:(2024七上·武義期末)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1)該中心位于東經100.3°、北緯40.97°,即圖中的 (填字母);(2)從衛星拍攝的地球照片可以看出地球近似球形,下列說法能做為地球是球體的證據的是____。A.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線 B.月球是球體 C.古人關于地形的傳說變式1:(2023七上·長興月考)下列各點既位于東半球又位于北半球的是( )A.30°N,10°W B.30°S、10°WC.40°S,165°E D.10°N,165°E變式2:(2023七上·長興月考)下列關于右圖中A、B兩點所在經緯線的敘述,正確的是( )A.A,B兩點所在經線始終平行 B.A,B兩點所在緯線長度相等C.A點所在緯線比B點所在緯線短 D.A點所在經線比B點所在經線長變式3:(2023七上·義烏月考)如圖所示為部分經緯網。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②點的經緯度是 。(2)①點位于東西半球中的 半球。(3)在地球儀上①和②點所在的緯線長度 (填“相等”或“不相等”)。考點四、閱讀地圖要看懂地圖,先要掌握比例尺、方向、圖例與注記這三個地圖的基本“語言”。(1)比例尺①比例尺的定義:比例尺表示實地距離在地圖上的縮小程度,即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②比例尺的表現方式表現方式 示例線段式 不能漏寫單位數字式 1: 3 000 000或1/3 000000文字式 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30 千米③比例尺的大小比例尺的大小指比例尺數值的大小,比例尺的分子均為1,所以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大比例尺:≥1:100000 表示的范圍小,描述的內容比較詳細小比例尺:≤1:1000000 表示的范圍大,描述的內容比較簡略④繪制地圖時,比例尺大小的選擇與所繪地圖的范圍、內容的關系a.圖幅大小相等時,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反映的地理事物越簡略。b.地圖所示實地范圍相同時,比例尺越大,圖幅面積越大,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詳細;比例尺越小,圖幅面積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越簡略。因此,畫一幅學校地圖(范圍小),就要選用大比例尺;畫一幅中國地圖或世界地圖(范圍大),就要選用小比例尺。(2)方向①一般地圖:面對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②有方向標的地圖:通常用一個指北的方向標指示北方。③有經緯網的地圖:經線靠北極端的指向為北,經線靠南極端的指向為南。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a.南極點是地球上的最南端,它的四周都是北。b.北極點是地球上的最北端,它的四周都是南。c.同一經線上的點只存在正南、正北的關系,同一緯線上的點只存在正東、正西的關系。(3)圖例與注記①圖例:地圖上用來表示地理事物或地理現象的符號叫圖例。②注記:地圖上用來說明山脈、河流、國家、城市等名稱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的數字,稱為注記。典例1:讀某村平面圖,完成下列問題。(1)該圖中比例尺的表現方式是 。如果用數字式比例尺表示是 。(2)該圖應用 確定方向。(3)村莊甲在村莊乙的 方向。如果甲、乙兩村之間的圖上距離為3厘米,則兩村的實地距離為 米。變式1:(2023七上·東陽期中)下面四條河流的圖幅相同,根據圖示比例尺判斷,河面最窄的是( )A. B. C. D.變式2:(2024七上·寧波期末)小科參加了寧波生存夏令營,學到了許多野外生存的知識與技能,如在野外迷路時辨別方向的方法。下列在野外定方向的方法錯誤的是( )A.晴朗的白天可根據太陽東升西落來確定方向B.晴朗的白天可通過一段時間的樹影的朝向變化來確定方向C.晴朗的夜晚可尋找位于北方天空的大熊星座的北極星來確定方向D.因苔蘚植物適宜生長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中,樹干上長苔蘚較多的一面最可能朝北變式3: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圖甲是動物園平面圖。若小M和小Q在地圖上的距離是6.5厘米,則他們的實地距離是 米。(2)圖甲與圖乙比較,比例尺較大的是圖 。(3)圖甲中,小M沿著小路往前走,他走到什么地方正好在小P的北方? (4)圖丙是用圖甲復制的,但明顯缺少一個方向標,請你在圖丙中畫上方向標。1.(2024七上·武義期末)下面四幅平面圖,大樹位于學校東邊的是( )A. B. C. D.2.(2024七上·衢州期末)在海邊觀察遠處駛來的輪船,會出現圖中①至③所示的現象。根據這種現象我們可以作出的合理推論是( )A.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 B.地球一定是個球體C.海平面上升了 D.地球表面可能是曲面3.(2023七上·杭州期中)下列選項中可以說明地球的形狀為球體的是( )①月食 ②衛星拍攝的地球照片 ③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④環太平洋地帶多火山地震 ⑤流星現象 ⑥晝夜更替A.③④⑤ B.②③⑥ C.①②③ D.①②⑥4.(2023七上·鹿城期末)地球儀上長度最長的緯線是( )A.南回歸線 B.本初子午線 C.赤道 D.北極圈5.(2023七上·拱墅月考)某地點以西是東半球,以東是西半球,以北是高緯度,以南是中緯度,該地點的地理坐標可能是( )A.160°E、30°N B.20°W、60°SC.160°E、60°N D.20°W、30°S6.(2024七上·南潯期末)下列關于經線和緯線的說法,正確的是( )A.經線指示東西方向,緯線指示南北方向B.經線的形狀是圓C.地球所有的緯線都一樣長D.緯線有無數條,最長的緯線是赤道7.(2023七上·東陽期中)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影響下,如果從赤道以北50千米處出發,依次向正南、正東、正北、正西各走100千米,最后應位于( )A.出發點 B.出發點以北 C.出發點以西 D.出發點以東8.(2024七上·杭州期末)如圖所示,位于西半球、低緯度的點是( )A.① B.② C.③ D.④9.(2023七上·義烏期中)關于圖中甲、乙兩地位置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甲、乙兩地在同一條緯線上 B.甲、乙兩地在同一條經線上C.乙在甲的正東方向 D.甲在乙的西南方10.(2023七上·鹿城期末)馬航MH370失事使人們認識到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跟蹤飛機飛行的必要性.某人通過GPS發現在電腦顯示屏上有如圖所示圖像,兩架飛機分別位于甲、乙處.則甲、乙兩地分別位于( )①東半球 ②西半球 ③北半球 ④南半球 ⑤低緯度 ⑥中緯度 ⑦高緯度A.①④⑤和①④⑥ B.②③⑥和②③⑥C.②④⑤和①④⑥ D.②③⑤和①④⑦11.(2024七上·拱墅期末)下列四幅圖中的P點,既位于南半球,又位于東半球的一幅是( )A. B.C. D.12.(2023七上·麗水月考)讀下面四幅經緯網示意圖,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若四幅圖的圖幅大小相等,則比例尺最大的是丙B.若四幅圖的圖幅大小相等,則圖幅范圍是甲>乙C.①、②兩地位于同一條經線上,且1地位于2地的正北方向D.②地位于東半球、中緯度13.仔細思考,完成下列問題。(1)我們說地球是個橢球體,為什么地球的模型——地球儀卻做成正球體,而不做成橢球體?(2)我們在開闊平坦的原野上舉目四望,為什么不能察覺大地是個球面?14.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看遠處駛來的帆船,總是先看到 ,再看到 ;飛機升得越高,望得越遠,這些現象說明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個平面,而是 面。由此,可以證明地球是一個 體。(2)請再舉兩個能說明地球形狀的實例: ; 。15.(2024七上·寧波期末)如圖所示為部分經緯網。請根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①地的經緯度是 。(2)圖中①地位于②地的 方向。16.(2023七上·義烏期中)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里仁花園在藝術樓的 方向(2)若生活樓到足球場的圖上距離是3Cm,則實地距離是 m。17.(2023七上·鹿城月考)讀圖回答:(1)圖中A點的經緯度是 。(2)有關B地地理位置的敘述,正確的是____。A.西半球、南半球、中緯度 B.西半球、北半球、低緯度C.東半球、南半球,低緯度 D.東半球、北半球、低緯度18.結合”鉛筆在籃球和木板上移動”的活動,回答下列問題。(1)觀察木板上移動的鉛筆長度,隨著鉛筆位置的移動,觀察到的鉛筆長度 (填”會”或”不會”)發生變化。觀察在籃球上移動的鉛筆長度,隨著鉛筆的移動,觀察到的鉛筆長度 (填”會”或”不會”)發生變化。(2)在解釋”海面上遠去的船只為什么船身比桅桿先消失?”這一現象時,活動中的”鉛筆頭”相當于 ,鉛筆的”筆身”相當于 ,”籃球”相當于 。(3)如果海面上的帆船從遠方駛來,在岸邊可以觀察的現象是 。19.下圖是投影到白墻壁上的經緯網地球儀圖,請根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已經標出一條西經20°經線和四條緯線的緯度,寫出③和⑥所在位置的經緯度③ ;⑥ 。(2)C點的位置是 (填經緯度),它位于B點的 方向。(3)將經緯線上AB、AC、CD段距離從長到短排列的順序是 。(4)某人從A點出發一直向北走,若不改變行走方向,最終能否到達C點?如果從A點出發一直向西走,最終能否到達B點?為什么?20.(2024七上·德清期末)學習了地球儀內容后,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制作了地球儀模型。小德利用鐵絲穿過乒乓球制作了如圖甲所示的地球儀,并設計了評價量表。地球儀模型評價表(節選)評價指標 A檔(3分) B檔(2分) C檔(1分)評分指標一:地軸與地面夾角 夾角為66.5度 夾角為70度或60度 夾角大于70度或小于60度指標二:南、北回歸線 準確畫出南、北回歸線,并且到赤道的距離相等 畫出南、北回歸線,到赤道距離不等 簡單表示南北回歸線指標三:經線均勻美觀,12等分球體,并標明0度,東西經60度、120度、180度等重要經線度數 準確畫出經線,均勻平分,經度標明準確 畫出經線,均勻平分,沒有標明經度 簡單畫出經線,沒有平分,沒有標明經度(1)在“指標一”的評價中,小德同學得到了C檔,若要使該指標達到A檔,請你對該模型提出合理的改進意見: 。(2)小德在地球儀上標出本初子午線,該經線通過的城市是____。A.北京 B.東京 C.倫敦 D.華盛頓(3)在“指標三”的設計中,要求把模型12等分。需要先測量出地球儀赤道周長。請你利用棉線、刻度尺等工具簡要寫出你的測量赤道周長方案。 (4)如圖乙為小德用自制地球儀找到家鄉附近A點經緯度,那么A點經緯度是 。思維導圖典例分析舉一反三典例分析舉一反三典例分析舉一反三典例分析舉一反三課后鞏固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節 認識地球考點一、地球的形狀(一)古代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1)3 000多年前,中國人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提出“天圓地方”說(2)在2 0000多年前的周代,就有“天如斗笠、地如覆盤”的蓋天說以及東漢時張衡的“渾天說”,認為“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二)證明地球形狀的現象和方法[提出問題]既然有“天涯海角”,我們在地面上為什么總是走不到邊 為什么遠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桿先消失 [建立猜測和假設]大地在大范圍內不可能是平坦的,可能是彎曲呈弧形的。[獲取事實與證據]在海邊觀察離岸的船,先是船身隱沒,然后才是桅桿消失。在陸地上行走的人,如果向北走去,一些星星就會在南方的地平線上消失,另外一些星星卻在北方的地平線上出現。如果向南走去,情況就相反。[結論]大地是弧形的。(三)活動驗證地球是一個球體嗎 [實驗方案]把籃球和木板置于同一水平視線上。把鉛筆的頭豎直朝下,分別由A向B和由C向D移動,觀察鉛筆的長度和鉛筆頭隨位置的變化而發生的變化。[觀察]鉛筆在籃球球面和木板表面上移動時的變化情況(鉛筆的長度鉛筆頭隱現)。[實驗現象]鉛筆在籃球球面上遠離時,鉛筆頭慢慢看不見了,鉛筆變短;鉛筆在木板表面上移動時,可以一直看到鉛筆頭,而且鉛筆長度不變。[實驗結論]鉛筆在籃球球面上移動時,鉛筆長度和鉛筆頭隨位置的變化而發生變化;鉛筆在木板表面上移動時,鉛筆長度和鉛筆頭不會隨位置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四)地球是個球體的認識過程(1)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首先提出了大地是球形的設想。(2)過了2個世紀,即公元前4世紀,亞里士多德多次觀察月食時,發現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的,由此推斷地球是個球體。這是人類對地球形狀認識的第一次飛躍。(3)1519- 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繞地球航行一周的壯舉,他們用自己的親身實踐證實了地球是球形的。(4)現在,我們從太空拍攝的照片可以看到,地球是-個近似球形的星球,上面有藍色的海和白色的云。(5)現代科技測量表明,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典例1:小科同學列舉了下列不同的現象,他認為每一個現象都能說明地球是球體,請你根據現象判斷小科的結論正確與否。(均填“正確”或“錯誤”)選項 現象 結論A 航海歸來的帆船,桅桿比船身先出現B 發生日食時,太陽的缺損部分為圓弧形C 地球的赤道半徑和兩極半徑僅相差0.33%D 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E 我們能觀察到的地球以外的天體都是圓形的F 人越往高處去,看見的地平圈越大【答案】A:正確;B:錯誤;C:正確;D:正確;E:錯誤;F:正確【解析】能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的例子很多,比如1.用月食的陰影是很早以前亞里士多德的辦法---很正確,也比較直觀;2.登高望遠。如果地球是平的話。就不用登高望遠了直接望遠就行了;3.帆船遠行,逐漸“駛出”地平線。4.在海平面上遠處行過來的船總是先看到桅桿后看到船體。5.衛星照片、航天員在太空可以看到地球是球體的。6.環球旅行可以間接推斷出來地球的形狀是球形。【解答】A. 航海歸來的帆船,桅桿比船身先出現 ,A正確;B. 發生月食時,太陽的缺損部分為圓弧形,B錯誤;C. 地球的赤道半徑和兩極半徑僅相差0.33% ,C正確;D. 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 ,D正確;E. 我們能觀察到的地球以外的天體都是圓形的 ,E錯誤,不可以類推;F. 人越往高處去,看見的地平圈越大 ,F正確;故答案為: A:正確;B:錯誤;C:正確;D:正確;E:錯誤;F:正確變式1:讀圖,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先后過程是(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③→①→②【答案】D【解析】古時候的人們,由于活動的范圍很小,認識能力非常有限,對地球形狀產生了很多不同的認識。 例如,古代中國人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公元前 6 世紀,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首先提出了大地是球形的設想。過了 2 個世紀,亞里士多德多次觀察月食時,發現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的,由此推斷地球是個球體。這是人類對地球形狀認識的第一次飛躍;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船隊,經過長達 3 年的十分艱苦的海上航行,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繞地球航行一周的壯舉,他們用自己的親身實踐證實了地球是球形的;現在,我們從太空拍攝的照片可以看到,地球是一個近似球形的星球,上面有藍色的海和白色的云。【解答】古代人認為地球是方的,天是圓的,后來經過漫長的探究發現地球是球形,再是亞里士多德推斷地球是球體,麥哲倫的航行證明地球是球形,最后通過拍攝照片證明地球是近似球形的星球。故答案為:D。變式2:(2023七上·義烏月考)每周五下午第四節課是某中學的社團活動課。在課堂上,科技社團的同學們對地球的相關知識展開了激烈討論。其中不正確的是( )A.中國古人對天地的最初認識是“天圓地方”B.遠離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桿先消失,能夠證明海平面并不是平面C.月食時月輪缺損的部分為圓弧形,屬于地球是一個球體的證據之一D.日食時日輪的缺損部分為圓弧形,能夠證明地球是球體【答案】D【解析】【分析】能證明地球形狀是球體的例子很多,如離岸的船總是船身先消失,桅桿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遠、麥哲倫環球航行、月食、人造衛星拍攝的地球照片等。【解答】A、中國古人對天地的認識是“天圓地方”的觀點,故A正確;B、遠離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桿先消失,能夠證明海平面并不是平面,地球是一個球體,故B正確;C、月食時月輪缺損的部分為圓弧形,屬于地球是一個球體的證據之一,故C正確;D、日食時日輪的缺損部分為圓弧形,不能夠證明地球是球體,故D錯誤。故選:D。變式3:(2024七上·嘉興期末)在探究“為什么海面上遠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桿先消失”時,小嘉開展了如圖實驗:把鉛筆的頭豎直朝下,分別由A向B和由C向D移動。觀察鉛筆的長度和鉛筆頭隨位置的變化而發生的變化。(1)在木板上移動鉛筆時,木板模擬的是 。(2)如圖所示,實驗中應把籃球和木板置于 。(3)鉛筆由A向B移動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是 。【答案】(1)海面(2)同一水平視線(3)鉛筆的長度逐漸變短,鉛筆頭先消失考點二、地球的大小(一)地球大小的數據:現代科技測量表明,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球體。(二)為什么地球儀做成正球體而不是橢球體 地球的赤道半徑是6378千米,兩極方向的半徑約6357千米,僅差0.33%。如果我們把這個龐大的地球縮小,制成一個直徑1米的地球儀,赤道半徑只比極半徑長約3毫米。這點微小差別,在地球儀上是看不出來的。典例1: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你能用幾個數字說明地球的大小嗎 。(2)根據圖中數據,你能準確描述一下地球的形狀嗎 。【答案】地球的赤道半徑是6378千米,地球的極半徑是6357千米,地球的赤道周長約為4萬千米;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解析】此題是對讀圖識圖能力的綜合考查。地球的大小可用赤道半徑、極半徑、赤道周長等幾個數字來說明,并由赤道半徑與極半徑的差別可知地球是一個不規則的球體。變式1:根據地球的大小示意圖分析判斷,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②是赤道半徑,③的長度是6378千米B.④是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⑤的長度是6371千米C.在①上可以“坐地日行八萬里”D.地球是一個兩極稍鼓、赤道略扁的不規則球體【答案】C【解析】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球體,赤道半徑6378km,極半徑是6357km,地球由外向內可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 ;地幔分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中有軟流層,軟流層中有巖漿;地核分為外地核和內地核;外地核是液態,內地核是固態;赤道的周長是4萬千米;【解答】A. ③是赤道半徑,③的長度是6378千米,A錯誤;B. ④是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⑤是極半徑,它的長度是6357千米,B錯誤;C.①是赤道周長,為4萬千米,所以在①上可以“坐地日行八萬里”,C正確;D. 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D錯誤;故答案為:C.變式2: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地球是個球體的相關現象;船只遠去時船身比桅桿先消失;月食時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麥哲倫船隊完成環球航行;人造衛星拍攝的地球照片。地球是個橢球形:科技測量表明,地球是一個 、 的球體。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半徑是6378千米,兩極半徑約為6357千米。因此地球看上去是很圓的。【答案】兩極稍扁;赤道略鼓【解析】現在人們對地球的形狀已有了一個明確的認識:地球并不是一個正球體,而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經過測量,地球的極半徑為6357千米,赤道半徑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地球表面積為5.1億平方千米,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解答】科技測量表明,地球并不是一個正球體,而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變式3:讀地球形狀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字母a是指 半徑,字母b為兩極半徑,a比b長 千米。(2)經現代科技測量知道,地球是一個 稍扁、 略鼓的橢球體;從太空拍攝的地球照片上看,地球是很圓的,這是因為 。A.地球外面有大氣層 B.地球本身就是個球體C.過去的測量有錯誤 D.地球赤道半徑和兩極方向的半徑相差很小【答案】(1)赤道;21 (2)兩極;赤道;D【解析】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照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三顆,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1.5億公里。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它有一個天然衛星——月球,二者組成一個天體系統——地月系統。地球赤道半徑6378.137千米,極半徑6356.752千米,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赤道周長大約為40076千米,呈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的橢圓球體【解答】(1)圖中字母a是指赤道半徑,字母b為兩極半徑,a比b長21千米。(2)經現代科技測量知道,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橢球體;從太空拍攝的地球照片上看,地球是很圓的,這是因為地球赤道半徑和兩極方向的半徑相差很小 。故答案為:(1)赤道;21(2)兩極;赤道;D考點三、地球儀(一)經線和緯線(1)經線: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的半圓弧線叫做經線,也稱子午線。(2)本初子午線:1884年,在華盛頓召開的國際本初子午線大會決定,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的那條經線為0°經線,也叫本初子午線。(3)赤道與緯線:在南、北兩極中間,與兩極等距,且與經線垂直的線叫做赤道,與赤道平行的線叫做緯線。(4)經線和緯線的特點項目 形狀 長度 指示方向 相互關系經線 半圓 相等 南北方向 所有經線都相交于南北兩極點緯線 圓圈(兩極為點) 由赤道向兩極逐漸縮短 東西方向 所有緯線都平行(二)經度和緯度為了區別地球儀上的各條經線和緯線,人們為它們標注了度數,在經線上標注的度數稱經度,在緯線上標注的度數稱緯度。項目 劃分界線 字母表示 度數范圍 度數變化規律 東西經、南北緯判斷 特殊點經度 本初子午線(0°經線) 東經用“E”表示,西經用“W”表示 0°-180° 從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逐漸增大至180° 0°經線以西的180屬于西經,0°經線以東的180°屬于東經 東經180°和西經180°在同條經線上,180°后面不帶“E”或“W”緯度 赤道(0°緯線) 南緯用“S”表示,北緯月“N”表示 0°-90° 從赤道向南北兩極逐漸增大至90° 赤道以北是北緯,赤道以南是南緯 北緯90°是北極,南緯90°是南極(三)經緯網(1)含義:在地球儀上,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構成了經緯網。(2)作用:經緯網可以準確地表示地球表面上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用經緯度表示,無論是航行在茫茫大海上的輪船,還是在高空飛行的飛機,都可以用經緯網來確定它們的位置。(3)不同形式的經緯網網格狀經緯網①向上增加是北緯,向下增加是南緯,最多到90°②向右增加是東經,向左增加是西經,最多到180°極地經緯網①逆時針是以北半球中北極點的視角,順時針是以南半球中南極點的視角②圓圈表示緯線,經過中部的直線表示經線球面經緯網(五)半球范圍項目 劃分界線 半球范圍 判斷依據南北半球 赤道0°緯線 南半球:赤道以南;北半球:赤道以北 北緯度數在北半球,南緯度數在南半球東西半球 20°W和160°E組成經線圈 東半球:20°W向東到160°E西半球:20°W向西到160°E 西經度數:小于20°W的在東半球,大于20°W的在西半球。東經度數:小于160°E的在東半球,大于160°E的在西半球(六)低、中、高緯度的劃分低緯度 中緯度 高緯度0°--30° 30°--60° 60°--90°典例1:(2024七上·武義期末)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1)該中心位于東經100.3°、北緯40.97°,即圖中的 (填字母);(2)從衛星拍攝的地球照片可以看出地球近似球形,下列說法能做為地球是球體的證據的是____。A.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線 B.月球是球體 C.古人關于地形的傳說【答案】(1)b (2)A【解析】本題考查經緯網圖的判讀以及地球的形狀,讀圖理解解答即可。【解答】(1)據題干中該中心的經緯度可得,該中心 位于東經100.3°、北緯40.97°,即圖中的b地。(2)現在人們對地球的形狀已有了一個明確 的認識:地球并不是一個正球體,而是一個兩 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很多實例都 能證明地球是個球體,如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 線,月球是球體、古人關于地形的傳說不能作 為明地球是球體的證據。故答案為:A。變式1:(2023七上·長興月考)下列各點既位于東半球又位于北半球的是( )A.30°N,10°W B.30°S、10°WC.40°S,165°E D.10°N,165°E【答案】A【解析】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是赤道,所有的北緯度都屬于北半球,所有的南緯度都在南半球;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東半球的經度范圍是20°W向東到160°E以西。【解答】A、30°N,10°W位于東半球,北半球,符合題意;B、30°S,10°W位于東半球,南半球,不符合題意;C、40°S,165°E位于西半球,南半球,不符合題意;D、10°N,165°E位于北半球,西半球,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變式2:(2023七上·長興月考)下列關于右圖中A、B兩點所在經緯線的敘述,正確的是( )A.A,B兩點所在經線始終平行 B.A,B兩點所在緯線長度相等C.A點所在緯線比B點所在緯線短 D.A點所在經線比B點所在經線長【答案】C【解析】經線和緯線是人們為了在地球上確定位置和方向的,在地球儀和地圖上畫出來的,地面上并線。和經線相垂直的線,叫做緯線。緯線是一條條長度不等的圓圈。最長的緯線,就是赤道。 因為經線指示南北方向,所以,經線又叫子午線。 國際上規定,把通過英國格林尼治天文臺原址的那條經線,叫做0°經線,也叫本初子午線。在地球上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解答】AD.點A在東經90°,而點B在東經110°,經線不平行都會相交在兩極點,且每條經線的長度都相等;故AD錯誤;BC.點A處在北緯20°到北緯30°之間,而點B處于赤道上即0°緯線上,緯線之間相互平行且由0°緯線往兩極緯線的長度會逐漸減小;故B錯誤,C正確;故答案為:C。變式3:(2023七上·義烏月考)如圖所示為部分經緯網。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②點的經緯度是 。(2)①點位于東西半球中的 半球。(3)在地球儀上①和②點所在的緯線長度 (填“相等”或“不相等”)。【答案】(1)東經170°,南緯10° (2)西 (3)相等【解析】【分析】東西經度的判定方法為:經度度數向東變大為東經,經度度數向西變大為西經;南北緯度的判定:緯度度數向北變大為北緯,緯度度數向南變大為南緯。劃分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兩條經線組成的經線圈。20°W經線以東是東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經線以東是西半球,以西是東半球。據圖中信息解答。【解答】(1)據圖中經緯度的變化規律可得,②點的經緯度是10°S,170°E;(2)①點位于東西半球中的西半球,其經度是180°;(3)在地球儀上①和②點所在的緯線長度相等,其緯度度數相同。考點四、閱讀地圖要看懂地圖,先要掌握比例尺、方向、圖例與注記這三個地圖的基本“語言”。(1)比例尺①比例尺的定義:比例尺表示實地距離在地圖上的縮小程度,即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②比例尺的表現方式表現方式 示例線段式 不能漏寫單位數字式 1: 3 000 000或1/3 000000文字式 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30 千米③比例尺的大小比例尺的大小指比例尺數值的大小,比例尺的分子均為1,所以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大比例尺:≥1:100000 表示的范圍小,描述的內容比較詳細小比例尺:≤1:1000000 表示的范圍大,描述的內容比較簡略④繪制地圖時,比例尺大小的選擇與所繪地圖的范圍、內容的關系a.圖幅大小相等時,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反映的地理事物越簡略。b.地圖所示實地范圍相同時,比例尺越大,圖幅面積越大,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詳細;比例尺越小,圖幅面積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越簡略。因此,畫一幅學校地圖(范圍小),就要選用大比例尺;畫一幅中國地圖或世界地圖(范圍大),就要選用小比例尺。(2)方向①一般地圖:面對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②有方向標的地圖:通常用一個指北的方向標指示北方。③有經緯網的地圖:經線靠北極端的指向為北,經線靠南極端的指向為南。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a.南極點是地球上的最南端,它的四周都是北。b.北極點是地球上的最北端,它的四周都是南。c.同一經線上的點只存在正南、正北的關系,同一緯線上的點只存在正東、正西的關系。(3)圖例與注記①圖例:地圖上用來表示地理事物或地理現象的符號叫圖例。②注記:地圖上用來說明山脈、河流、國家、城市等名稱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的數字,稱為注記。典例1:讀某村平面圖,完成下列問題。(1)該圖中比例尺的表現方式是 。如果用數字式比例尺表示是 。(2)該圖應用 確定方向。(3)村莊甲在村莊乙的 方向。如果甲、乙兩村之間的圖上距離為3厘米,則兩村的實地距離為 米。【答案】(1)線段式;1:30000(2)方向標(3)東北;900【解析】【分析】地圖上的方向常用三種方法表示:第一,經緯網定向法;第二,一般定向法;第三,指向標定向法;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和注記;比例尺是指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值;比例尺常有線段式、數字式和文字式;一般大比例尺地圖(大于或等于1:100000)表示的范圍小,描述的內容比較詳細;小比例尺地圖(小于或等于1:1000000)則反之;【解答】(1) 該圖中比例尺的表現方式是線段式。比例尺是指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值;如果用數字式比例尺表示是1:30000;(2)該圖應用方向標確定方向。(3)村莊甲在村莊乙的東北方向。如果甲、乙兩村之間的圖上距離為3厘米,則兩村的實地距離為900米。故答案為:(1)線段式; 1:30000 (2)指向標(方向標)(3)東北;900變式1:(2023七上·東陽期中)下面四條河流的圖幅相同,根據圖示比例尺判斷,河面最窄的是( )A. B. C. D.【答案】A【解析】此題主要考查的是比例尺的理解,相同大小的地圖,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地方范圍越大,內容越簡略。【解答】這個題目比較選項中的比例尺,A比例尺最大。在圖幅相同的情況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因此A圖表示的范圍最小,其河面最窄。故答案為:A變式2:(2024七上·寧波期末)小科參加了寧波生存夏令營,學到了許多野外生存的知識與技能,如在野外迷路時辨別方向的方法。下列在野外定方向的方法錯誤的是( )A.晴朗的白天可根據太陽東升西落來確定方向B.晴朗的白天可通過一段時間的樹影的朝向變化來確定方向C.晴朗的夜晚可尋找位于北方天空的大熊星座的北極星來確定方向D.因苔蘚植物適宜生長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中,樹干上長苔蘚較多的一面最可能朝北【答案】C【解析】野外辨別方向常用太陽、指南針、北極星、手表等方法。【解答】如在野外迷路時辨別方向的方法有:晴朗的白天可根據太陽東升西落來確定方向;晴朗的白天可通過一段時間的樹影的朝向變化來確定方向;晴朗的夜晚可尋找位于北方天空的小熊星座的北極星來確定方向;因苔蘚植物適宜生長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中,樹干上長苔蘚較多的一面最可能朝北。故答案為:C。變式3: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圖甲是動物園平面圖。若小M和小Q在地圖上的距離是6.5厘米,則他們的實地距離是 米。(2)圖甲與圖乙比較,比例尺較大的是圖 。(3)圖甲中,小M沿著小路往前走,他走到什么地方正好在小P的北方? (4)圖丙是用圖甲復制的,但明顯缺少一個方向標,請你在圖丙中畫上方向標。【答案】(1)65(2)甲(3)猴山入口處(4)圖略【解析】地圖上的方向常用三種方法表示:第一,經緯網定向法;第二,一般定向法;第三,指向標定向法;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和注記;比例尺是指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值;比例尺常有線段式、數字式和文字式;一般大比例尺地圖(大于或等于1:100000)表示的范圍小,描述的內容比較詳細;小比例尺地圖(小于或等于1:1000000)則反之;【解答】(1)從比例尺可以看出圖上1厘米相當于實際距離10m; 若小M和小Q在地圖上的距離是6.5厘米,則他們的實地距離是65米。(2)圖甲與圖乙比較,比例尺較大的是圖甲;(3)圖甲中,小M沿著小路往前走,他走到猴山入口處地方正好在小P的北方;(4)1.(2024七上·武義期末)下面四幅平面圖,大樹位于學校東邊的是( )A. B. C. D.【答案】C【解析】四幅圖中都有指向標,應該根據指向標判斷方向。【解答】由圖可知,A圖所示的大樹位于學校的西北方;B圖所示大樹位于學校的東北方;C圖所示大樹位于學校的正東邊;D圖所示大樹位于學校的東南方。故答案為:C。2.(2024七上·衢州期末)在海邊觀察遠處駛來的輪船,會出現圖中①至③所示的現象。根據這種現象我們可以作出的合理推論是( )A.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 B.地球一定是個球體C.海平面上升了 D.地球表面可能是曲面【答案】B【解析】能證明地球形狀是球體的例子很多,如離岸的船總是船身先消失,桅桿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遠、麥哲倫環球航行、月食、人造衛星拍攝的地球照片。【解答】圖中所示從遠處駛來的輪船,先看到桅桿,后看到船身,該事例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故答案為:B。3.(2023七上·杭州期中)下列選項中可以說明地球的形狀為球體的是( )①月食 ②衛星拍攝的地球照片 ③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④環太平洋地帶多火山地震 ⑤流星現象 ⑥晝夜更替A.③④⑤ B.②③⑥ C.①②③ D.①②⑥【答案】C【解析】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的例子有: 月食; 衛星拍攝的地球照片;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遠去的船帆總是船身先消失,桅桿后消失;麥哲倫的航海旅行;【解答】下列選項中可以說明地球的形狀為球體的是①②③;④⑤⑥不能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故答案為:C.4.(2023七上·鹿城期末)地球儀上長度最長的緯線是( )A.南回歸線 B.本初子午線 C.赤道 D.北極圈【答案】C【解析】緯線的長度不等,赤道是最長的緯線,越接近赤道的緯線就越長,即緯度度數就越小.【解答】地球儀上最長的緯線是赤道,其長度是4萬千米。故選:C。5.(2023七上·拱墅月考)某地點以西是東半球,以東是西半球,以北是高緯度,以南是中緯度,該地點的地理坐標可能是( )A.160°E、30°N B.20°W、60°SC.160°E、60°N D.20°W、30°S【答案】C【解析】東西半球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0—30°為低緯度地區,30°—60°為中緯度地區,60°—90°為高緯度地區。【解答】首先根據“某地點以西是東半球,以東是西半球”,可以判斷該點位于160°E,;然后由“以南是中緯度,以北是高緯度”,可以判斷該點位于北半球,且是高中緯的分界線,即緯度應該是60°N。故答案為:C。6.(2024七上·南潯期末)下列關于經線和緯線的說法,正確的是( )A.經線指示東西方向,緯線指示南北方向B.經線的形狀是圓C.地球所有的緯線都一樣長D.緯線有無數條,最長的緯線是赤道【答案】D【解析】經線和緯線是人們為了在地球上確定位置和方向的,在地球儀和地圖上畫出來。經緯線相互垂直。緯線是一條條長度不等的圓圈。最長的緯線,就是赤道。 經線是一條條長度相等的弧線,連接南北兩極。因為經線指示南北方向,所以,經線又叫子午線。國際上規定,把通過英國格林尼治天文臺原址的經線,叫做0°經線,也叫本初子午線。在地球上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東西半球分界線:東經160° 西經20°。【解答】A.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A錯誤;B. 經線的形狀是半圓,B錯誤;C. 地球所有的經線都一樣長,緯線是赤道最長,隨著赤道像南北兩極遞減,C錯誤;D.緯線有無數條,最長的緯線是赤道 ,D正確;故答案為:D.7.(2023七上·東陽期中)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影響下,如果從赤道以北50千米處出發,依次向正南、正東、正北、正西各走100千米,最后應位于( )A.出發點 B.出發點以北 C.出發點以西 D.出發點以東【答案】A【解析】【分析】經線是連接南北兩極并同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經線長度相等。緯線是在地球儀上,順著東西方向,環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緯線圈的大小不等,赤道為最大的緯線圈,從赤道向兩極緯線圈逐漸縮小,到南、北兩極縮小為點。【解答】赤道以北50千米和赤道以南50千米所在緯線等長。結合經緯線的特點,可判定,某人從赤道以北50千米處出發,依次向正南、正東、正北、正西各走100千米,此人最后位于出發點。故答案為:A。8.(2024七上·杭州期末)如圖所示,位于西半球、低緯度的點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C【解析】劃分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兩條經線組成的經線圈。20°W經線以東是東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經線以東是西半球,以西是東半球。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60°-90°為高緯度。【解答】在經緯網上,經線的度數叫做經度,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東增大,就是東經,用符號E表示,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經,用符號W表示;緯線的度數叫緯度,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用符號N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緯,用符號S表示。讀圖可知,①位于中緯度,西半球;②位于低緯度,東半球;③位于低緯度,西半球;④位于中緯度,西半球。故答案為:C。9.(2023七上·義烏期中)關于圖中甲、乙兩地位置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甲、乙兩地在同一條緯線上 B.甲、乙兩地在同一條經線上C.乙在甲的正東方向 D.甲在乙的西南方【答案】D【解析】根據由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所構成的網絡叫做經緯網,利用經緯網可以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在經緯網上,經線的度數叫做經度,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東增大,就是東經,用符號E表示,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經,用符號W表示;緯線的度數叫緯度,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用符號N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緯,用符號S表示,進行分析解答。【解答】從經緯網圖看出,甲地的經緯度是(40°W,30°S),乙地的經緯度是(40°E,30°N);由此可判定,甲、乙兩地不在同一條緯線上,甲、乙兩地不在同一條經線上。甲地在南半球,乙地在北半球,所以甲地在乙地的偏南側,甲地40°W在乙地40°E以西,所以甲地在乙地的偏西側,故此判斷甲在乙的西南方,D正確,ABC錯誤。故答案為:D。10.(2023七上·鹿城期末)馬航MH370失事使人們認識到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跟蹤飛機飛行的必要性.某人通過GPS發現在電腦顯示屏上有如圖所示圖像,兩架飛機分別位于甲、乙處.則甲、乙兩地分別位于( )①東半球 ②西半球 ③北半球 ④南半球 ⑤低緯度 ⑥中緯度 ⑦高緯度A.①④⑤和①④⑥ B.②③⑥和②③⑥C.②④⑤和①④⑥ D.②③⑤和①④⑦【答案】C【解析】由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所構成的網絡叫做經緯網,利用經緯網可以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在經緯網上,經線的度數叫做經度,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東增大,就是東經,用符號E表示,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經,用符號W表示;緯線的度數叫緯度,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用符號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緯,用符號S表示。【解答】在地球上,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在地球上,把20°W向西到160°E的范圍叫西半球,20°W向東到160°E的范圍叫東半球。南北半球的界線是赤道,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在地球上,低緯度的范圍是30°N-30°S,中緯度的范圍是30°N-60°N,30°S-60°S.高緯度的范圍是,60°N-90°N,60°S-90°S;讀圖可知,甲點的經緯度是38°W,20°S,位于②西半球,④南半球,⑤低緯度;乙點的經緯度是17°W,52°S,位于①東半球,④南半球,⑥中緯度。故答案為:C。11.(2024七上·拱墅期末)下列四幅圖中的P點,既位于南半球,又位于東半球的一幅是( )A. B.C. D.【答案】D【解析】東西經度的判定方法為:經度度數向東變大為東經,經度度數向西變大為西經;南北緯度的判定:緯度度數向北變大為北緯,緯度度數向南變大為南緯。東西半球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劃分是以0°緯線即赤道為界,赤道以北為北半球,以南為南半球。【解答】A、P點的經緯度是(30°W,20°S),位于南半球、西半球,故A錯誤;B、P點的經緯度是0°,0°),位于赤道上,東半球,故B錯誤;C、P點的經緯度是(30°E,20°N),位于北半球,東半球,故C錯誤;D、P 點的經緯度是(10°W,10°S),位于南半球、東半球,故D正確。故選:D。12.(2023七上·麗水月考)讀下面四幅經緯網示意圖,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若四幅圖的圖幅大小相等,則比例尺最大的是丙B.若四幅圖的圖幅大小相等,則圖幅范圍是甲>乙C.①、②兩地位于同一條經線上,且1地位于2地的正北方向D.②地位于東半球、中緯度【答案】D【解析】在圖幅相同的情況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越簡略。據圖可知:四幅圖的圖幅大小相等,甲圖所跨經度數為60°;乙圖所跨經度數為30°;丙圖所跨經度數為3°;丁圖所跨經度數為15°,所以丙圖所跨的范圍最小,所以比例尺應最大;甲圖所跨的范圍最大,其次為乙、丁、丙;因為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所以①地位于②地的正北方向;以30°、60°經線為分界線,將地球劃分為高中低緯度地區: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60°-90°為高緯度,①地位于低緯度,一年兩次受到太陽直射,【解答】A.若四幅圖的圖幅大小相等,則比例尺最大的是丙,正確。B.若四幅圖的圖幅大小相等,則圖幅范圍是甲>乙,正確。C.①、②兩地位于同一條經線上,且1地位于2地的正北方向,正確。D.②地位于東半球、低緯度,錯誤。故選D。13.仔細思考,完成下列問題。(1)我們說地球是個橢球體,為什么地球的模型——地球儀卻做成正球體,而不做成橢球體?(2)我們在開闊平坦的原野上舉目四望,為什么不能察覺大地是個球面?【答案】(1)現實中的地球是橢球體,地球的赤道半徑為6378千米,極半徑為6 357千米,所以赤道略鼓、兩極稍扁。地球儀是經過縮小的地球模型,縮小后赤道和兩極的半徑差異微小,可以忽略不計,所以做成正球體。(2)因為我們人類相對于地球半徑來說太渺小了,地球的球面弧度半徑很大,所以就被認為是平面的了。【解析】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球體,赤道半徑6378km,極半徑是6357km,地球由外向內可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 ;地幔分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中有軟流層,軟流層中有巖漿;地核分為外地核和內地核;外地核是液態,內地核是固態;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的例子有:從海邊看到從遠處駛來的帆船,先看到桅桿,后看到船身。 從海邊看到帆船向遠方駛去,先消失的是船身,后消失的是桅桿。麥哲倫環球航行成功,首次證實地球是球體。登高望遠 ,要想看的遠,要登的更高。月食時地球的影子是圓形的。人造衛星拍攝的地球照片。【解答】(1) 現實中的地球是橢球體,地球的赤道半徑為6378千米,極半徑為6 357千米,所以赤道略鼓、兩極稍扁。地球儀是經過縮小的地球模型,縮小后赤道和兩極的半徑差異微小,可以忽略不計,所以做成正球體。(2)因為我們人類相對于地球半徑來說太渺小了,地球的球面弧度半徑很大,所以就被認為是平面的了。14.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看遠處駛來的帆船,總是先看到 ,再看到 ;飛機升得越高,望得越遠,這些現象說明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個平面,而是 面。由此,可以證明地球是一個 體。(2)請再舉兩個能說明地球形狀的實例: ; 。【答案】(1)桅桿;船身;曲;球(2)麥哲倫等航海家的環球航行;人造衛星或宇宙飛船拍攝到的地球照片【解析】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的例子有:從海邊看到從遠處駛來的帆船,先看到桅桿,后看到船身。 從海邊看到帆船向遠方駛去,先消失的是船身,后消失的是桅桿。麥哲倫環球航行成功,首次證實地球是球體。登高望遠 ,要想看的遠,要登的更高。月食時地球的影子是圓形的。人造衛星拍攝的地球照片。【解答】(1)看遠處駛來的帆船,總是先看到桅桿,再看到船身;飛機升得越高,望得越遠,這些現象說明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個平面,而是曲面。由此,可以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2)麥哲倫等航海家的環球航行、人造衛星或宇宙飛船拍攝到的地球照片,月食現象等都說明地球是一個球體;故答案為:(1)桅桿;船身;曲;球(2)麥哲倫等航海家的環球航行、人造衛星或宇宙飛船拍攝到的地球照片15.(2024七上·寧波期末)如圖所示為部分經緯網。請根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①地的經緯度是 。(2)圖中①地位于②地的 方向。【答案】(1)60°W,20°N (2)西南【解析】在經緯網上,利用經緯網可以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可依據經緯度的變化規律,確定東西經度、南北緯度;可利用經緯網確定方向。【解答】(1)在經緯網上,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東增大,就是東經,用符號“E”表示,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經,用符號“W”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用符號“N”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緯,用符號“S”表示。讀圖可知,圖中①地的經緯度是60°W,20°N。(2)在經緯網地圖上,用經緯網定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讀圖可知,圖中①地位于②地的西南方向。16.(2023七上·義烏期中)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里仁花園在藝術樓的 方向(2)若生活樓到足球場的圖上距離是3Cm,則實地距離是 m。【答案】(1)東北 (2)150【解析】本題以某區域地圖為材料,根據地圖進行方向的判斷和比例尺的計算。【解答】(1)地圖上方向的判斷有三種方法,圖中可根據指向標判斷方向,根據指針指向正北可以判斷里仁花園在藝術樓的東北方向。(2)圖中比例尺是圖上1厘米代表實際50米,若生活樓到足球場的圖上距離是3cm,則實地距離是150米。17.(2023七上·鹿城月考)讀圖回答:(1)圖中A點的經緯度是 。(2)有關B地地理位置的敘述,正確的是____。A.西半球、南半球、中緯度 B.西半球、北半球、低緯度C.東半球、南半球,低緯度 D.東半球、北半球、低緯度【答案】(1)80°E,10°S(2)C【解析】在經緯網上,經線的度數叫做經度,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東增大,就是東經,用符號E表示,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經,用符號W表示;緯線的度數叫緯度,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用符號N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緯,用符號S表示。【解答】(1)東西經度的判定方法為:經度度數向東變大為東經,經度度數向西變大為西經;南北緯度的判定:緯度度數向北變大為北緯緯度度數向南變大為南緯。據圖中經緯度的變化規律可得,圖中A點的經緯度是80°E,10°S。(2)讀圖可得,B地經緯度是80°E,20°S。劃分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兩條經線組成的經線圈。20°W經線以東是東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經線以東是西半球,以西是東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是赤道。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60°~90°為高緯度。該點位于東半球、南半球、低緯度。故答案為:C。18.結合”鉛筆在籃球和木板上移動”的活動,回答下列問題。(1)觀察木板上移動的鉛筆長度,隨著鉛筆位置的移動,觀察到的鉛筆長度 (填”會”或”不會”)發生變化。觀察在籃球上移動的鉛筆長度,隨著鉛筆的移動,觀察到的鉛筆長度 (填”會”或”不會”)發生變化。(2)在解釋”海面上遠去的船只為什么船身比桅桿先消失?”這一現象時,活動中的”鉛筆頭”相當于 ,鉛筆的”筆身”相當于 ,”籃球”相當于 。(3)如果海面上的帆船從遠方駛來,在岸邊可以觀察的現象是 。【答案】(1)不會;會 (2)船身;桅桿;海面(3)先觀察到船帆,后觀察到船身【解析】地球是一個球體,能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的例子: 1.地平線為弧形;2.海平面上的航船從遠方來,總是先看到桅桿、后看到船體,證明地球是球形;3.日食、月食時,觀察月球,太陽食面總有一定的弧度。證明地球是圓;4.麥哲侖的環球航行;5.發生月偏食時,地球擋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給地球照鏡子,使我們看見了地球的球體形狀。6.如果地球是平的,且沒東西擋著,那應該無論在多高看的都是一樣遠,但實際是無論在地球上的哪一點,都是登高望遠。所以地球是圓的。【解答】(1)觀察木板上移動的鉛筆長度,隨著鉛筆位置的移動,觀察到的鉛筆長度不會發生變化。觀察在籃球上移動的鉛筆長度,隨著鉛筆的移動,觀察到的鉛筆長度會發生變化。(2)在解釋”海面上遠去的船只為什么船身比桅桿先消失?”這一現象時,活動中的”鉛筆頭”相當于船身,鉛筆的”筆身”相當于桅桿,”籃球”相當于海面;(3) 因為地球是一個曲面,所以如果海面上的帆船從遠方駛來,在岸邊可以觀察的現象是先觀察到船帆,后觀察到船身 ;故答案為:(1)不會;會(2)船身;桅桿;海面(3) 先觀察到船帆,后觀察到船身19.下圖是投影到白墻壁上的經緯網地球儀圖,請根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已經標出一條西經20°經線和四條緯線的緯度,寫出③和⑥所在位置的經緯度③ ;⑥ 。(2)C點的位置是 (填經緯度),它位于B點的 方向。(3)將經緯線上AB、AC、CD段距離從長到短排列的順序是 。(4)某人從A點出發一直向北走,若不改變行走方向,最終能否到達C點?如果從A點出發一直向西走,最終能否到達B點?為什么?【答案】(1)(70°E ,0°);(160°E ,0°) (2)30°N,70°E;西南(3)AC>CD>AB(4)①不能,從A點一直向北走只能到北極;②能,AB在同一緯線上,從A點一直向西可以繞地區一圈,能到達B點;【解析】【分析】 經線和緯線是人們為了在地球上確定位置和方向的,在地球儀和地圖上畫出來。經緯線相互垂直。 緯線是一條條長度不等的圓圈。 最長的緯線,就是赤道。 經線是一條條長度相等的弧線,連接南北兩極。 因為經線指示南北方向,所以,經線又叫子午線。南北半球可以通過赤道,太陽高度的變化和物體水平運動的偏向來區分。 以赤道為分界線,北邊為北半球,南邊為南半球。 北半球的范圍為0°-90°N,南半球的范圍為0°-90°S。 東西半球可以通過經線圈來區分, 東半球是20°W-0°-160°E,西半球是160°E-180°-20°W。【解答】(1)西經20°已經標出,那么180°的經度劃分為6段,每段是30°,所以③是 70°E ,0°;⑥是160°E,0°;(2)C點月③是同一經度,所以的位置是 30°N,70°E ;B點的經緯度是(60°N,100°E),所以它位于B點的西南方向;(3)CD長度=③④之間的長度,所有可以得出AC>CD>AB;(4)①不能,從A點一直向北走只能到北極;②能,AB在同一緯線上,從A點一直向西可以繞地區一圈,能到達B點;故答案(1)70°E,0°;160°E,0°(2)30°N,70°E、西南(3) AC>CD>AB (4) ①不能,從A點一直向北走只能到北極;②能,AB在同一緯線上,從A點一直向西可以繞地區一圈,能到達B點。20.(2024七上·德清期末)學習了地球儀內容后,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制作了地球儀模型。小德利用鐵絲穿過乒乓球制作了如圖甲所示的地球儀,并設計了評價量表。地球儀模型評價表(節選)評價指標 A檔(3分) B檔(2分) C檔(1分)評分指標一:地軸與地面夾角 夾角為66.5度 夾角為70度或60度 夾角大于70度或小于60度指標二:南、北回歸線 準確畫出南、北回歸線,并且到赤道的距離相等 畫出南、北回歸線,到赤道距離不等 簡單表示南北回歸線指標三:經線均勻美觀,12等分球體,并標明0度,東西經60度、120度、180度等重要經線度數 準確畫出經線,均勻平分,經度標明準確 畫出經線,均勻平分,沒有標明經度 簡單畫出經線,沒有平分,沒有標明經度(1)在“指標一”的評價中,小德同學得到了C檔,若要使該指標達到A檔,請你對該模型提出合理的改進意見: 。(2)小德在地球儀上標出本初子午線,該經線通過的城市是____。A.北京 B.東京 C.倫敦 D.華盛頓(3)在“指標三”的設計中,要求把模型12等分。需要先測量出地球儀赤道周長。請你利用棉線、刻度尺等工具簡要寫出你的測量赤道周長方案。 (4)如圖乙為小德用自制地球儀找到家鄉附近A點經緯度,那么A點經緯度是 。【答案】(1)利用量角器讓地軸的那根鐵絲與水平面的夾角成(2)C(3)①用一根棉線,它的一頭貼在地球儀赤道某點,然后將棉線緊貼著赤道,繞著地球儀赤道轉一圈,直到回到剛開始的點,在終點處的棉線上做一個標記。②測出棉線開頭處到標記處的長度,即為地球儀的周長。(4)120°E,30°N【解析】本題以制作地球儀為材料,結合地球儀特點,重要的經線、經緯網的定位等知識點進行分析。【解答】(1)在“指標一”的評價中,小南同學得到 了C檔,若要使該指標達到A檔,他應該利用量 角器 讓地軸的那根鐵絲與水平面 的夾角成 66.5°。(2)本初子午線是一條穿過英國倫敦格林尼 治天文臺舊址的經線。因此,小南想在地球儀 上標出本初子午線,該經線通過倫敦。(3)在“指標三”的設計中,如果把模型12 等分。應該用棉線測量出赤道的長度,并用 刻度尺把該棉線長度12等分,再把南北兩極點和每個等分點用畫筆畫出。(4)由圖可知,A點的經度向東增大,為東經,緯度向北增大,為北緯,所以經緯度位置為(120°E,30°N)。思維導圖典例分析舉一反三典例分析舉一反三典例分析舉一反三典例分析舉一反三課后鞏固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七上第三章 第1節 認識地球 舉一反三(原卷版).doc 七上第三章 第1節 認識地球 舉一反三(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