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溫州市第八中學2025年6月九年級學生素養監測科學卷三模一、選擇題(本大題有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1.(2025·溫州模擬)規范的實驗操作有助于達成實驗目的,并保證實驗安全。下列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A. 過濾 B. 點燃酒精燈C. 滴加液體 D. 聞氣味2.(2025·溫州模擬)月球上有豐富的核能原料 He-3。 其原子模型如圖所示,其中“○”表示()A.質子 B.中子 C.核外電子 D.分子3.(2025·溫州模擬)市售加碘鹽是在食鹽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鉀(化學式為KIO3),其中碘元素的化合價為()A.+5 B.+3 C.+1 D.- 14.(2025·溫州模擬)復方氫氧化鋁片可用于治療胃酸過多。其中涉及到的化學反應為: 該反應的類型是()A.化合反應 B.分解反應 C.置換反應 D.復分解反應5.(2025·溫州模擬)非遺項目“打鐵花”在表演過程中,表演者先利用熔爐使罐子里的生鐵化成鐵水,隨后通過特定工具擊打鐵水,使其形成絢爛的鐵花火雨。下列關于“鐵化成鐵水的過程”說法正確的是()A.屬于化學變化 B.屬于液化現象C.吸收熱量 D.溫度上升6.(2025·溫州模擬)如圖所示,人在潮濕地面上行走時容易滑倒。在滑倒瞬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此時人沒有慣性 B.此時人與地面沒有摩擦力C.此時人受力不平衡 D.此時人的運動狀態不改變7.(2025·溫州模擬)福甘看到弟弟的水彈珠灑落在地上時,陽關照射下每個彈珠下方都有亮亮的光斑,這是因為陽光經過彈珠時()A.發生折射 B.發生反射 C.發生色散 D.沿直線傳播8.(2025·溫州模擬) 科學小組在野外觀察到蝴蝶、鯉魚、田鼠、啄木鳥四種動物,并設計如圖所示的分類檢索表來分辨它們。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蝴蝶是Q B.鯉魚是P C.田鼠是S D.啄木鳥是R9.(2025·溫州模擬)科學家將新冠病毒的部分基因整合到腺病毒中,研發出重組的腺病毒載體疫苗。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A.該疫苗研制過程中運用了轉基因技術B.注射該疫苗會刺激機體產生針對新冠病毒的抗體C.注射該疫苗能有效預防甲流、乙肝等流行性疾病D.接種疫苗屬于預防傳染病措施中的保護易感人群10.(2025·溫州模擬)甲、乙兩組菜豆種子分別置于如圖所示的環境中,一段時間后,發現甲組種子萌發,而乙組種子不萌發。乙組種子不萌發的原因可能是缺乏()A.充足的空氣 B.一定的水分 C.適宜的溫度 D.適宜的光照11.(2025·溫州模擬)小明用顯微鏡尋找洋蔥表皮細胞,向后轉動粗準焦螺旋,鏡筒上升到最高點時,也沒有看到表皮細胞。接下來他應該進行的操作是()A.前后轉動細準焦螺旋,繼續尋找B.轉動物鏡轉換器,換用高倍鏡繼續尋找C.左眼看著目鏡,向前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繼續尋找D.眼睛看著物鏡,向前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至最低點,繼續尋找12.(2025·溫州模擬)氫氧化鈉能與多種物質發生反應。如圖,其中能反應且觀察到藍色沉淀的是( )A. B.C. D.13.(2025·溫州模擬)如圖所示為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年變化曲線圖。2025年浙江省中考于6月21日舉行,這一天位于圖中的( )A.甲點 B.乙點 C.丙點 D.丁點14.(2025·溫州模擬)潛水艇從海水高密度區駛入低密度區,急劇下降的過程稱為“掉深”。如圖,某潛水艇從a處駛入低密度海水區, “掉深”到b處。與a處相比,潛水艇在b處A.受到浮力大小變小 B.受到浮力大小不變C.排開液體重力變大 D.排開液體體積變小15.(2025·溫州模擬)科學學習中要善于通過實驗尋找“反例”來反駁一個錯誤的觀點。為反駁“物體的運動方向與物體受力方向都是一致的”觀點,下列實驗不能作為反例的是(不計空氣阻力)A.實驗甲:小球豎直下落B.實驗乙:小球豎直上拋C.實驗丙:小球斜向上拋出D.實驗丁: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勻速滑行二、填空題(本大題有7小題20空,每空2分,共40分)16.(2025·溫州模擬)中藥當歸、白芷中富含的紫花前胡醇(化學式C14H14O4),能增強人體免疫力。請回答:(1)在物質分類中,紫花前胡醇屬于純凈物中的 。(2)紫花前胡醇中C、H、O三種元素的質量比為 (填最簡整數比)。(3)246g紫花前胡醇中所含氫元素的質量為 g。17.(2025·溫州模擬)碘液在初中科學的學習中曾多次出現。小剛歸納總結了幾個使用碘液(或碘酒)的實驗。分析實驗回答問題。(1)圖甲: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將碘液滴加在 (填字母)處染色效果最佳。(2)圖乙:觀察玉米種子結構時,在縱剖面上滴一滴碘酒,圖中的部位① (填結構名稱)變成藍色,說明其內含有較多的淀粉。(3)圖丙:用銀邊天竺葵進行“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葉片脫色后滴加碘液,實驗現象如圖所示,部位③不變藍的原因是此處葉肉細胞中沒有 (填結構名稱)。18.(2025·溫州模擬)如圖所示是福甘同學構建的知識網絡中的一部分,其中“-”表示相連物質能發生化學反應。(1)現象反映本質:紫色石蕊試液在B溶液中顯藍色,是因為B物質能電離出 (填離子符號)。(2)性質決定用途:請寫出CO2的一種用途: 。(3)結構決定性質:圖中CO2不可用CO替代,從微觀結構解釋造成此性質差異的原因是 。19.(2025·溫州模擬)如圖甲所示,用核桃鉗夾核桃時,用力握緊手柄即可夾碎核桃。將上部的手柄ABC簡化為如圖乙所示的杠桿。(1)據圖分析,該杠桿屬于 杠桿(填杠桿類型)。(2) 若F1=2ON, L1=10cm, L2=4cm,忽略杠桿自身的重力,則F2的大小為 N。20.(2025·溫州模擬)如圖所示,單擺小球從左側A點由靜止釋放經過最低點B然后到達右側最高點C點(忽略繩子形變)。(1)小球擺動到 點時動能最大;(2)若小球到達C點時,所受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則小球將 。(3)由圖分析可知,小球從A點運動到C點過程中,機械能 (選填“守恒”或“不守恒”)。21.(2025·溫州模擬)體育運動是在身體多種器官、系統協調配合下完成的。下圖是人體代謝的部分生理活動示意圖,其中①—⑦表示生理過程,ABCDE表示系統。請據圖回答問題。(1)運動員們攝入的蛋白質在B系統最終被消化成 進入C系統。(2)氧氣進入C系統最先到達心臟的 (填心臟的結構),再隨著血液循環到達全身各處組織細胞。(3)血液流經D系統,經過腎小球的 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22.(2025·溫州模擬)生物通過多種生殖方式延續后代。圖甲表示草履蟲的繁殖過程,乙為蘆薈、雞的生殖發育模式圖,④、⑤表示生殖方式。結合圖示回答問題。(1)圖甲表示草履蟲的生殖,這種生殖方式的類型屬于 。(2)種植蘆薈時,一株植株常會變成一叢,這時可以把它們分成很多株,這種繁殖方式用圖乙中的序號 表示。(3)一窩雞蛋會孵化出不同毛色的小雞,羽毛顏色是由 控制的。三、實驗與探究題(本大題有5小題,共40分)23.(2025·溫州模擬)現代農業通過控制系統對大棚內的溫度、水分、二氧化碳等實時監控,為農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長環境。圖甲是大棚內草莓棚內的二氧化碳相對吸收量與光照強度的關系曲線圖;圖乙是大棚內草莓種植密度與有機物制造和消耗的關系圖;圖丙是某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為研究草莓幼苗的生命活動設計的實驗裝置(氫氧化鈉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請回答下列問題。(1)如圖甲所示,該大棚內的草莓要積累有機物,光照強度至少應大于 點。(2)當播種密度過大或過小時,草莓產量都不理想。分析圖乙可知,草莓種植密度為 時(選填“N1” “N2” “N3”或“N4”),有機物積累得最多。(3)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丙所示的實驗裝置,實驗過程如下:①首先關閉閥門,在黑暗處放置一段時間后玻璃管中的紅色小液滴會向 移動。②將此裝置放置在黑暗處一晝夜后,移到陽光下,打開閥門并移除氫氧化鈉溶液。一段時間后取下葉片,除去葉綠素后滴加碘液,B變藍而A不變藍,由此得出的結論是 。24.(2025·溫州模擬)福甘同學要測量標有“2.5V 0.75W”的小燈泡的電功率,部分實物電路如圖甲所示。(1)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甲中電路連接完整(要求:滑片P向右移動時小燈泡變亮)。(2)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移到阻值最大處,閉合開關前,小剛發現電壓表指針如圖乙所示,則接下來的操作應是()(填字母)。A.將電壓表正負接線柱上的導線對調B.用螺絲刀將電壓表調零C.觀察電流表和電壓表的示數(3)在移動滑動變阻器滑片P的過程中,小剛記錄了多組數據,并畫成如圖丙所示的I一U圖像,由此可知, 電壓為2.5V時小燈泡的電功率為 W。反思:為什么測量得到的額定功率明顯小于標識的“0.75W” 福甘重復實驗,測量結果還是一樣,仔細檢查小燈泡無破損,只是玻璃泡內側覆蓋著一層灰色物質。另外還有幾個同學也出現相似的結果,他們向老師反饋,老師重新給他們提供了相同規格的新的小燈泡,再次實驗后,測得額定功率結果均為0.75W。實驗證明,用舊的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會變小。(4)為什么用舊的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會變小 福甘查閱資料。在白熾燈工作時,鎢絲會因電流通過而發熱至高溫,燈泡內部不能有氧氣,也不是真空,而是充入惰性氣體,有氧氣鎢絲易被氧化,真空時鎢絲在高溫下容易升華。請簡單說明舊的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會變小的原因_____。25.(2025·溫州模擬)某科學興趣小組對簡易制氧機的結構和原理進行探究,其內部結構如圖甲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該小組同學搭建了如圖甲所示裝置,用一定量的雙氧水溶液和二氧化錳反應,①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②若制氧速度太快,請寫出一種減緩制氧速度的方法: 。(2)如圖乙所示為該小組同學設計的儲氣裝置(未畫出止水夾),為達到儲氣目的,應將圖甲中的 a 端與圖乙中的 端相連。(3)小組成員通過檢索資料,發現了另一種常見的制氧劑——過碳酸鈉。他們將過碳酸鈉制氧與5%的雙氧水溶液制氧的實驗數據進行了整理,并據此繪制了圖丙。經對比,決定選用過碳酸鈉固體作為制氧劑。請闡述他們做出這一選擇的原因: 。26.(2025·溫州模擬)為了證明NaOH溶液與稀鹽酸會發生化學反應,小樂設計并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1)小樂向③中滴入無色酚酞試液后,①若觀察到 ,可得出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生了化學反應的結論。②鹽酸與NaOH溶液反應的實質是: 。(2)小樂向④中滴入. 溶液后,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判斷此現象能否成為“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生了化學反應”的證據,并說明理由: 。(3)完成實驗后,小樂進一步思考后認為,如果將②中的溶液蒸發結晶,再將得到的晶體溶于水, 若在室溫下測得該溶液的pH 7(選填“>” “<”或“=”),則證明有NaCl生成。27.(2025·溫州模擬)針對彈簧彈力的大小同哪些因素有關的問題,福甘和瑞泉同學進行了以下探究實驗。【提出假設】假設I.彈簧彈力的大小與彈簧的材料有關假設Ⅱ.彈簧彈力的大小與彈簧的粗細有關假設Ⅲ.彈簧彈力的大小與彈簧的形變程度有關福甘的實驗設計:將彈簧壓縮后,在彈簧前放一物塊,放手后物塊被彈出,從物塊被彈出距的多少來判斷彈簧彈力的大小。【驗證實驗】取長度均為20cm,僅材料和粗細各不相同的彈簧各幾根,進行對比實驗。如圖所示,將彈簧左端固定在0cm位置,右端用物塊向左壓縮至A位置(12cm)處,此時彈簧被壓縮的長度為8cm,放手后物塊沿水平面滑行到B位置停止,則AB之間的距離就是物塊被推的距離。【收集證據】實驗記錄如表所示(注:粗細只取用兩種型號)。實驗組次 彈簧材料 彈簧粗細 彈簧被壓縮的長度(cm) 物塊被推的距離(cm)① 碳素 粗 8 25② 鉻釩 粗 8 22③ 硅錳 粗 8 27④ 碳素 細 10 24⑤ 鉻釩 細 10 18請你幫助福甘同學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1)進行①②③三組實驗,是為了驗證假設 。(2)根據表格中的實驗數據,你認為福甘能否驗證假設Ⅱ 。瑞泉同學以懸空豎直放置且不掛鉤碼時的彈簧長度21cm作為原長,進行如圖甲所示的實驗,掛上不同數量的鉤碼并用刻度尺測量彈簧伸長量為X,已知處于平衡狀態時彈力F等于掛上的鉤碼總重力。(3)瑞泉同學根據得到的實驗數據作出了F-X圖像(如圖乙所示)。據此可得出結論:在彈性限度范圍內,彈力大小 。(4)在圖乙的基礎上,小迪同學用以自然水平放置且不掛鉤碼時的彈簧長度作為原長時的實驗數據,用虛線作了相應的圖像(如圖丙所示),正確的是 (填字母)。四、綜合題(本大題有5小題,共35分)28.(2025·溫州模擬)某池塘生態系統的部分食物網如圖所示。調查發現若池塘中螺的數量過多會啃食大量水草,導致水質惡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該生態系統中的一條食物鏈 。(2)研究發現,螺的活動還能幫助分解底泥中的有機物,改善水質。從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看,螺既是消費者,還是 。(3)鴨的數量比螺少,是因為在生態系統中能量的流動特點是 。29.(2025·溫州模擬)我國南方普遍種植油菜,請回答以下問題。(1)農民會在油菜處于抽苔期時施加鉀肥,提升其抗旱、抗寒、抗伏倒和抗病蟲害的能力。下列肥料屬于鉀肥的是( )(填字母)。A.尿素 CO(NH2)2 B.硫酸鉀K2SO4C.磷酸二氫銨 NH4H2PO4 D.氨水(2)有些農作物如馬鈴薯“忌氯”,因此農民一般使用硫酸鉀作為鉀肥對其進行施用,工業上硫酸鉀的生產原理可用化學方程式: 表示。①現需要生產87噸硫酸鉀,理論上需要多少噸98%的硫酸 (請寫出計算過程) ②氯化氫作為生成物若直接排放會污染大氣,可將其干燥后收集,以備他用。參照表格,選出最適合的干燥劑并說明理由(干燥率是指1m3空氣中實際余留水蒸氣的質量) 。常見干燥劑的干燥率 水蒸氣飽和空氣中)物質 干燥率數值濃 0.003KOH 固體 0.002無水CuSO4 1.30030.(2025·溫州模擬)實踐小組設計了由廂體、承重板和動滑輪組成的提升重物的裝置,如圖甲所示,廂體放置在水平承重板上,稱重板上有壓力傳感器,裝置由電動機提供動力。該裝置設計有超載限制系統,如圖乙所示。限制系統中電源電壓恒為12V,定值電阻R0的阻值為100Ω,壓力傳感器中的力敏電阻RF阻值隨壓力F壓的部分變化數據如表所示。當控制電路中的電流大于0.03A時,電磁鐵將銜鐵吸下,B、C兩個觸點斷開,電動機停止工作。已知廂體重140N,承重板和動滑輪共重100N,忽略繩重、繩與滑輪間的摩擦和電磁鐵線圈電阻。F壓(N) 400 600 800 900 1000 RF(Ω) 800 500 300 200 100 (1)空廂勻速上升時,繩的拉力F的大小是 N。(2)在8s內將空廂勻速豎直提升3m,求拉力F做功的功率。(3)此廂的最大載重為多少牛 31.(2025·溫州模擬)在學習了“泌尿系統”相關內容后,項目研究小組制作了“腎單位工作原理模型”,以模擬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同時針對該模型設計了評價量表(如表1所示)。表1“腎單位工作原理模型”評價量表指標 優秀 良好 不合格結構指標 設計有創意,具備兩處(腎小球、腎小管)的結構 結構完整,但某處結構可能不清晰 結構不完整,有一處結構不合理功能指標 能模擬腎小球中不同成分的濾過作用;能模擬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只能模擬一種 不能模擬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某小組利用:黏土小球(如表2所示)、塑料圓管、礦泉水瓶、注射器等設計制作了如圖所示的模型。表2顏色 白色 綠色 黑色 黃色 藍色 紅色模擬成分 水分子 無機鹽 尿素 葡萄糖 蛋白質 血細胞直徑(cm) 0.8 1 1.2 1.3 1.7 1.9數量(個) 3(其中2個內含鐵珠) 3(其中2個內含鐵珠) 2 3 3 3(1)用黏土小球模擬血液中的部分成分不能進入腎小囊,請寫出“腎小囊”透明塑料盒上開孔的直徑d的范圍應為 。(2)若該模型能模擬腎單位的功能,則血液中的黑色小球將從部位 (填序號)中流出。簡述該模型中,腎小管能模擬重吸收作用的原理: 。(3)請依據項目研究小組針對模型設計的評價量表完成以下問題。根據量表評價,該模型“結構 指標”被評為優秀, “功能指標”被評為良好。為了使模型的“功能指標”達到優秀水平,請你對該模型提出合理的改進建議: 32.(2025·溫州模擬)人類目前正面臨著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環境問題。材料一:許多城市面臨垃圾圍城的窘境,只能填埋或露天堆放垃圾,導致臭氣熏天,甚至污染土地及地下水,嚴重威脅著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垃圾焚燒發電是利用垃圾、減少垃圾的重要途徑。如圖甲所示為垃圾焚燒發電流程圖。材料二:日本將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水排入太平洋,核污水中的核物質將隨著洋流和食物鏈擴散,影響全球海洋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等方面。有研究機構指出,福島沿岸擁有世界上最強的洋流,從排放之日起57天內,放射性物質將擴散至太平洋大半區域,10年后蔓延全球海域。結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某垃圾焚燒發電站每天處理生活垃圾3600t,配備了3臺功率均為 的發電機組,平均每天工作15h。則該發電站每天能發電 kW·h。(2)核能的釋放有兩種途徑,核電站是通過 的途徑釋放的。(3)與農田生態系統相比,海洋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保持自身相對穩定的能力較強,原因是 。(4)有人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核污水會進入全球水體,進而影響到陸地淡水。結合如圖乙所示的水循環示意圖,核污水主要是通過③ (填名稱)這一環節影響陸地淡水的。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解析】【分析】根據常見實驗操作的規范分析判斷。【解答】A.過濾液體時,圖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故A錯誤;B.使用酒精燈時,禁止用酒精燈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燈,故B錯誤;C.用膠頭滴管滴加少量液體時,不能伸入到試管內或接觸試管內壁,故C錯誤;D.聞氣體的氣味時,應用手在瓶口輕輕的扇動,使極少量的氣體飄進鼻子中,故D錯誤。故選D。2.【答案】B【知識點】原子的構成【解析】【分析】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根據“中子數=核外電子數”分析判斷。【解答】根據圖片可知,該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2,根據“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可知,質子數為2,那么“●”為質子,“○”為中子。故選B。3.【答案】A【知識點】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解析】【分析】 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進行分析解答。【解答】 碘酸鉀中鉀元素顯+1價,氧元素顯-2價,設碘元素的化合價是x,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得:(+1)+x+(-2)×3=0,則x=+5價。故選A。4.【答案】D【知識點】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根據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種類和種數確定反應的基本類型。【解答】根據方程式 可知,反應物和生成物都是由兩種化合物組成,且相互交換成分,因此為復分解反應。故選D。5.【答案】C【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熔化與熔化現象;液化及液化現象【解析】【分析】A.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別:有無新物質生成;BC.根據物質的初始態和終末態確定物態變化的名稱,以及吸熱還是放熱;D.根據晶體熔化的特點判斷。【解答】 A.鐵化成鐵水,只是狀態改變,無新物質生成,是物理變化,故A錯誤;B.液化是物質由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鐵化成鐵水,是由固態變為液態,不屬于液化現象,故B錯誤;C.鐵熔化成鐵水,該過程要吸收熱量,故C正確;D.晶體熔化時溫度不變,故D錯誤。故選C。6.【答案】C【知識點】慣性;平衡狀態的判斷;平衡力的辨別;摩擦力的存在【解析】【分析】A.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B.摩擦力產生的條件:①相互接觸;②做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的趨勢;C.平衡狀態包括: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D.運動狀態改變包括:速度大小改變或運動方向改變。【解答】A.一切物體都有慣性,故A錯誤;B.此時人與地面接觸,且做相對運動,那么人與地面之間有摩擦力,故B錯誤;CD.人突然滑倒,則運動速度改變,那么運動狀態改變,此時處于非平衡狀態,受到非平衡力,故C正確,D錯誤。故選C。7.【答案】A【知識點】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解析】【分析】根據描述分析題目描述的現象中包含的光學原理即可。【解答】根據題意可知,眼光從空氣射入玻璃彈珠,再從玻璃彈珠射入空氣,從而發生兩次折射,進而在地面上留下光斑,故A正確,而B、C、D錯誤。故選A。8.【答案】D【知識點】生物的分類方法和分類單位【解析】【分析】 根據動物體內有無脊柱,把動物分成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蟲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身體中無脊柱,是無脊椎動物。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等的體內有脊柱,屬于脊椎動物。【解答】 A.蝴蝶體內無脊椎骨組成的脊柱,屬于無脊椎動物中的節肢動物,卵生,處在P的位置,故A錯誤;B.鯉魚體內有脊椎骨組成的脊柱,屬于脊椎動物中的魚類,卵生,用鰓呼吸,處在S的位置,故B錯誤;C.田鼠體內有脊椎骨組成的脊柱,屬于脊椎動物中的哺乳動物,胎生,用肺呼吸,處在R的位置,故C錯誤。D.啄木鳥體內有脊椎骨組成的脊柱,屬于脊椎動物中的鳥類,卵生,用肺呼吸,處在R的位置,故D正確。故選D。9.【答案】C【知識點】人工免疫及免疫失調【解析】【分析】 (1)特異性免疫是人體在出生以后逐漸形成的后天防御屏障,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是患過這種病或注射過疫苗后獲得的。非特異性免疫是人生來就有,不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而是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御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線。(2)抗原是指能夠刺激人體免疫細胞產生抗體的病原體或異物;抗體是指病原體侵入人體后,能夠刺激淋巴細胞產生一種抵抗病原體的特殊蛋白質,由此產生的免疫屬于特異性免疫。【解答】 A.轉基因技術就是把一個生物體的基因轉移到另一種生物體內的生物技術,所以該疫苗研制過程中運用了轉基因技術,故A正確不合題意;BCD.特異性免疫是人體在出生以后逐漸形成的后天防御屏障,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是患過這種病或注射過疫苗后獲得的。注射該疫苗后,會刺激人體淋巴細胞產生針對新冠病毒的抗體,只能用于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不能預防甲流、乙肝等流行性疾病,屬于預防傳染病措施的保護易感人群,故BD正確不合題意,C錯誤符合題意。故選C。10.【答案】A【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解析】【分析】種子的萌發的外界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且過了休眠期,據此分析判斷。【解答】 由圖可知,甲組和乙組除空氣外,其他實驗條件都相同,一段時間后,發現甲組(有充足空氣)種子萌發,而乙組(隔絕空氣)種子不萌發,則說明乙組種子不萌發的原因可能是缺乏充足的空氣,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11.【答案】D【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解析】【分析】根據顯微鏡的調節和使用方法分析判斷。【解答】 在用顯微鏡觀察裝片時,先正確完成了對光、放片兩個步驟后,用低倍鏡尋找物像時,向后轉動粗準焦螺旋,鏡筒上升到最高點,還是沒有找到物像,接下來應該進行的一步操作是應重新下降鏡筒至最低(注意眼睛要注視物鏡,防止壓碎玻片標本),重新尋找物像。故選D。12.【答案】B【知識點】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A、根據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無明顯現象分析;B、根據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分析;C、根據氫氧化鈉溶液能使石蕊變藍分析;D、根據氫氧化鈉與金屬、金屬氧化物不反應分析。【解答】A、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無明顯現象,不符合題意;B、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會生成氫氧化銅和硫酸鈉,氫氧化銅為藍色沉淀,符合題意;C、氫氧化鈉溶液呈堿性,滴入紫色石蕊試液,溶液變成藍色,不符合題意;D、氫氧化鈉與鐵銹、鐵都不反應,無明顯現象,不符合題意;故選B。13.【答案】B【知識點】陽歷和地球公轉的關系【解析】【分析】 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時,地軸與公轉軌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傾角,這就使得一年內太陽光線的直射點有規律地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當太陽光直射在南回歸線上時,這一天稱為冬至日,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晝短夜長,北極圈及其以內地區有極夜現象;當太陽光直射在北回歸線上時,這一天稱為夏至日,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晝長夜短,北極圈及其以內地區有極晝現象;當太陽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時,這一天稱為春分日,為3月21日前后,全球晝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時為秋分日,為9月23日前后,全球晝夜平分。【解答】6月21日左右為夏至日,此時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線(北緯23.5°),位于圖中的乙點,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14.【答案】A【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利用F浮=G排=ρ液gV排分析即可。【解答】 某潛水艇從a處高密度海水區駛入b處低密度海水區時,由于V排不變,海水密度減小,由F浮=G排=ρ液gV排可知其受到的浮力減小、其排開液體的重力減小,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15.【答案】A【知識點】力與運動的關系【解析】【分析】 要反駁物體運動方向與受力方向一致的觀點,需對物體進行分析,找出不一致的便可。【解答】 實驗甲:小球豎直下落,運動方向豎直向下,小球受豎直向下的重力作用,運動方向與受力方向一致,故不能反駁觀點;實驗乙:小球豎直上拋,運動方向豎直向上,小球受豎直向下的重力作用,運動方向與受力方向不一致,故能反駁觀點;實驗丙:小球斜向上拋出,運動方向斜向上,小球受豎直向下的重力作用,運動方向與受力方向不一致,故能反駁觀點;實驗丁: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勻速滑行,小球受豎直向下的重力和豎直向上的支持力作用,運動方向與受力方向不一致,故能反駁觀點。由以上分析可知,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16.【答案】(1)化合物(2)84:7:32(3)14【知識點】單質和化合物的區別;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1)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2)元素的質量之比等于相對原子質量與個數的乘積之比;(3)元素的質量=物質質量×元素的質量分數。【解答】(1) 根據化學式 C14H14O4 可知,紫花前胡醉是由碳、氫、氧元素組成的,不屬于氧化物;(2)根據化學式 C14H14O4 可知, 紫花前胡醉中碳、氨、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2×14):(1×14):(16×4)=168:14:64=84:7:32;(3) 246g紫花前胡醇中所含氫元素的質量為。17.【答案】(1)C(2)胚乳(3)葉綠體【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種子的結構【解析】【分析】(1)根據臨時裝片染色的方法解答;(2)玉米種子的結構包括種皮、胚和胚乳。胚乳是儲存營養物質的結構,含有大量淀粉。淀粉具有遇碘變藍的特性;(3)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解答】 (1)在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染色的正確操作是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碘液,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使碘液浸潤標本的全部。觀察可知,在c處滴加碘液,在另一側(有吸水紙處)吸引,能達到較好的染色效果。(2)觀察可知,圖中的部位①是胚乳,在縱剖面上滴一滴碘酒,胚乳會變成藍色,說明其內含有較多的淀粉。(3)用銀邊天竺葵進行“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觀察可知,部位③是銀邊部分,此處葉肉細胞中沒有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所以葉片脫色后滴加碘液,部位③不變藍。18.【答案】(1)OH-(2)滅火(3)分子不同【知識點】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及用途;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解析】【分析】(1)紫色石蕊試液與到酸變成紅色,遇到堿變成藍色;(2)根據二氧化碳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分析;(3)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解答】(1) 紫色石蕊試液在B溶液中顯藍色,是因為B物質呈堿性,則能電離出OH-離子;(2)二氧化碳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則二氧化碳可以滅火;(3) 圖中CO2不可用CO替代,從微觀結構解釋造成此性質差異的原因是:分子不同。19.【答案】(1)省力(2)50【知識點】杠桿的平衡條件;杠桿的分類【解析】【分析】 (1)根據動力臂與阻力臂大小分析是否省力;(2)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進行解答。【解答】 (1)根據圖片可知, 用核桃鉗夾核桃時, 核桃施加阻力在B點,動力作用在C點。此時動力臂大于阻力臂,可以省力,是省力杠桿;(2)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得到:20N×10cm=F2×4cm,解得:F2=50N。20.【答案】(1)B(2)靜止(3)不守恒【知識點】牛頓第一定律;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解析】【分析】(1)動能與質量和速度大小有關;(2)根據牛頓第一定律分析解答;(3)比較C點和A點的高度大小,從而比較機械能大小,進而確定機械能是否守恒即可。【解答】 (1)小球的質量一定,B點時高度最小,速度最大,此時動能最大;(2)當小球到達C點最高點時,速度為0,此時小球所受各力突然全部消失。根據牛頓第一定律可知,小球將處于靜止狀態;(3)根據圖片可知,C點高度低于A點高度,則C點的機械能小于A點的機械能,那么小球從A運動到C過程中機械能是不守恒的。21.【答案】(1)氨基酸(2)左心房(3)濾過作用【知識點】食物的消化與吸收;血液循環;泌尿系統【解析】【分析】圖中的A呼吸系統、B消化系統、C循環系統、D泌尿系統、E內分泌系統、①吸氣、②呼氣、③肺泡內的氧氣進入血液、④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肺泡、⑤吸收、⑥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⑦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濾過(過濾)作用。【解答】(1)蛋白質的消化開始于胃,在胃中胃液對蛋白質進行初步消化,進入小腸后被腸液和胰液徹底分解成氨基酸,才能被吸收進入循環系統。人體攝入的蛋白質在B消化系統最終被化成氨基酸進入C循環系統。(2)氧氣通過肺泡內的氣體交換進入C循環系統最先到達心臟的左心房,再隨著血液循環到達全身各處的組織細胞。(3)血液流經D系統,經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22.【答案】(1)無性生殖(或分裂生殖)(2)④(3)基因【知識點】植物的無性生殖;基因工程【解析】【分析】(1)圖甲表示草履蟲的分裂生殖。動物細胞分裂的過程是:細胞核內的遺傳物質先經過復制,然后平均分配到兩個新細胞核中,細胞膜在中央的部分從四周逐漸的向內凹陷,將一個細胞分成兩個細胞。(2) 未經過生殖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屬于無性生殖。(3)基因決定生物的形狀。【解答】 (1)草履蟲是單細胞動物,通過分裂方式繁殖后代。(2)種植蘆薈時,一株植株常會變成一叢,這時可以把它們分成很多株,這種繁殖方式用圖乙中的序號 ④無性生殖表示;(3)窩雞蛋會孵化出不同毛色的小雞,羽毛顏色是由基因控制的。23.【答案】(1)N(2)N2(3)左;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知識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解析】【分析】(1)只有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時,才會首先有機物的積累。(2) 合理密植有利于農作物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種植過密,植物葉片相互遮蓋,只有上部葉片進行光合作用,種植過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只有合理密植才是最經濟的做法。(3)①根據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夠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分析;②切斷葉脈后,水分就無法達到葉片。【解答】(1) 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N點時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積累的有機物為0,因此該大棚內的草莓要積累有機物,光照強度至少應大于N點。(2)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植物積累有機物的量=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量-植物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的量。分析圖乙曲線可知,種植密度為N2時,制造有機物和消耗有機物的差值最大,有機物積累的最多。(3)① 圖丙中,①植物體在黑暗處,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但可以進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玻璃杯內的氫氧化鈉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所以裝置內的氧氣和二氧化碳都減少,氣壓降低,玻璃管中的紅色小液滴在外界大氣壓強下會向左移動。② 切斷葉片甲中A與B之間的主葉脈,A、B的變量是水,所以一段時間后,甲葉片除去葉綠素后滴加碘液,A不變藍,B變藍,說明光合作用需要水分。24.【答案】(1)(2)B(3)0.625(4)燈絲升華變細,電阻R變大【知識點】電器的電功率【解析】【分析】(1)根據燈泡亮度確定電流變化,根據歐姆定律確定變阻器的阻值變化,進而確定選擇的接線柱即可;(2)根據電壓表的使用要求判斷;(3)根據丙圖確定燈泡的額定電流,根據P=UI計算燈泡的額定功率;(4)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叫升華,電阻與長度成正比,與橫截面積成反比,據此分析。【解答】(1)根據甲圖可知,滑動變阻器應該與燈泡串聯。當滑片向右移動時燈泡變亮,說明電流變大,則變阻器的阻值減小,那么應該將右下角的接線柱與電源正極相連即可,如下圖所示:(2) 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移到阻值最大處,閉合開關前,小剛發現電壓表指針偏向0刻線的左側,那么說明電壓表的指針需要歸零,即用螺絲刀將電壓表調零,故選B。(3)根據丙圖可知,當燈泡電壓為2.5V時,燈泡的額定電流為0.25A,那么燈泡的額定功率P=UI=2.5V×0.25A=0.625W;(4) 舊的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會變小的原因:燈絲升華變細,導致電阻R變大。25.【答案】(1);降低溫度(2)b(3)相同條件下,過碳酸鈉制氧效率更高【知識點】制取氧氣的原理;制取氧氣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解析】【分析】(1)①根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確定反應的方程式;②減小反應物的濃度、降低溫度、改變催化劑等都可以減小反應速率;(2)將氧氣的密度與空氣的密度比較,確定氧氣在集氣瓶的中的位置即可;(3)根據圖像提取信息解答。【解答】(1)①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則反應的方程式為:。② 若制氧速度太快,請寫出一種減緩制氧速度的方法: 降低過氧化氫溶液的溫度。(2)氧氣的密度大于空氣,會沉積在集氣瓶底部,因此導氣管到伸到集氣瓶底部,故選b;(3) 經對比,決定選用過碳酸鈉固體作為制氧劑,他們做出這一選擇的原因: 相同條件下,過碳酸鈉制氧效率更高。26.【答案】(1)不變色;H++OH-=H2O(2)不能,稀鹽酸和氯化鈉都能與硝酸銀反應生成白色沉淀(3)=【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酸、堿、鹽的鑒別【解析】【分析】(1)①氫氧化鈉呈堿性,能夠使無色酚酞試液變成紅色;②酸堿反應的本質其實就是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2)加入硝酸銀生成白色沉淀,只能說明存在氯離子,不能說明氯離子來自于氯化鈉還是稀鹽酸;(3)溶液②中可能存在氯化鈉和稀鹽酸,蒸發時氯化氫揮發,得到的肯定是氯化鈉晶體。氯化鈉溶液呈中性,據此分析解答。【解答】(1)小樂向③中滴入無色酚酞試液后,①若觀察到溶液不變色,可得出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生了化學反應的結論。②鹽酸與NaOH溶液反應的實質是:H++OH-=H2O。(2)小樂向④中滴入 溶液后,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此現象不能成為“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生了化學反應”的證據,理由:稀鹽酸和氯化鈉都能與硝酸銀反應生成白色沉淀。(3)完成實驗后,小樂進一步思考后認為,如果將②中的溶液蒸發結晶,再將得到的晶體溶于水, 若在室溫下測得該溶液的pH=7,則證明有NaCl生成。27.【答案】(1)I(2)不能,壓縮長度、粗細兩個變量(3)隨伸長量增加而增加,成正比(4)A【知識點】彈力【解析】【分析】(1)根據表格數據分析實驗①②③中哪個因素不同即可;(2)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可知,探究某個因素對物理量的影響時,需要控制其它因素相同;(3)根據圖像的形狀分析彈力大小隨伸長量的變化關系;(4)當豎直適用彈簧時,由于彈簧的自重,因此不掛物體時也會伸長,據此分析。【解答】(1)根據表格數據可知,實驗①②③中彈簧的粗細和被壓縮的長度相同,只有材料不同,因此可以探究彈力大小與彈簧材料的關系,即驗證假設I;(2)驗證假設II,即探究彈力大小與彈簧粗細的關系時,需要控制彈簧的材料和壓縮的長度相同,只改變彈簧粗細。根據表格可知,①②③中彈簧壓縮的長度相同,但是粗細也相同,不符合條件;④⑤中彈簧 壓縮長度相同,但是粗細也相同,也不符合條件,那么不能驗證猜想II。(3)根據圖乙可知,彈力隨彈簧伸長變化的圖像是一條通過坐標原點的斜線,那么得到結論: 在彈性限度范圍內,彈力大小隨伸長量增加而增加,成正比 。(4)根據題意可知,如果以彈簧水平放置時的長度為原長,那么豎直放置時,由于自身重力作用,彈簧肯定會伸長,即彈力為零時,彈簧的伸長量不為零,故選A。28.【答案】(1)水草→沼蝦→白鷺(2)分解者(3)逐級遞減【知識點】生態系統的成分;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食物鏈、食物網)【解析】【分析】(1)食物鏈是指在生態系統中的多種生物按營養關系從植物到草食動物再到肉食動物,通過一系列吃與被吃的關系,把生物與生物緊密地聯系起來,這種生物成員間以食物營養關系連結成的鏈狀序列。(2)生態系統的成分主要包括: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等,為生物的生命活動提供物質和能量3。生產者:在生物學分類上主要是各種綠色植物,也包括化能合成細菌與光合細菌,它們都是自養生物。消費者:指以動植物為食的異養生物,消費者的范圍非常廣,包括了幾乎所有動物和部分微生物(主要有真細菌),它們通過捕食和寄生關系在生態系統中傳遞能量。分解者:它們是一類異養生物,以各種細菌)和真菌為主,可以將生態系統中的各種無生命的復雜有機質(尸體、糞便等)分解成水、二氧化碳、銨鹽等可蔽敗襲以被生產者重新利用的物質,完成物質的循環。(3) 生態系統的能量來自太陽能,太陽能以光能的形式被生產者固定下來后,就開始了在生態系統中的傳遞,被生產者固定的能量只占太陽能的很小一部分。能量在生態系統中的傳遞是不可逆的,而且逐級遞減,遞減率為10%~20%。【解答】 (1)由圖可知,該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有:泥藻→螺→鴨、泥藻→螺→魚類→白鷺、泥藻→沼蝦→白鷺、泥藻→沼蝦→魚類→白鷺、水草→沼蝦→白鷺、水草→沼蝦→魚類→白鷺、泥藻→魚類→白鷺。(2)螺是動物,自身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靠現成的有機物生活,還能分解泥中的有機物。故從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看,螺既是消費者,還是分解者。(3)能量沿著食物鏈傳遞,只有約10%~20%傳入下一營養級,螺是鴨的食物,鴨的數量比螺少,是因為在生態系統中能量的流動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29.【答案】(1)B(2)50t;濃硫酸,干燥率低且不與氯化氫反應【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鹽與化肥【解析】【分析】(1)氮磷鉀為植物生長的營養素,只含有鉀元素的花費為鉀肥;(2)①攜程氯化鉀和稀硫酸反應的方程式,根據硫酸鉀的質量利用質量之間的比例關系計算需要98%濃硫酸的質量即可;②要干燥氣體必須滿足:①具有吸水性;②不能與被干燥氣體反應。【解答】(1) A.尿素 CO(NH2)2中只含有氮元素,應該為氮肥,故A不合題意;B.硫酸鉀K2SO4中只含有鉀元素,為鉀肥,故B符合題意;C.磷酸二氫銨 NH4H2PO4中,同時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為復合肥,故C不合題意;D.氨水 不是鹽類,即不是化肥,故D不合題意。故選B。(2)①設理論上與98%的硫酸質量為xt,;,解得:x=50t。②根據題意可知,濃硫酸和硫酸銅都不與氯化氫反應,但是濃硫酸的干燥率更低,即干燥效果更好,故選濃硫酸。30.【答案】(1)120(2)解: 拉力F做功 W=Fs=Gh=240N×3m=720J,拉力F做功的功率。(3)解: 當控制電路中的電流大于0.03A時, 此時的總電阻,此時壓敏電阻的阻值RF=R-R0=400Ω-100Ω=300Ω,由表格可知,此時壓敏電阻受到的最大壓力F壓=800N ;則轎廂的最大載重為:G=F壓-G廂=800N-140N=660N。【知識點】電阻和電阻的串聯、并聯;歐姆定律及其應用;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1)對箱體進行受力分析,根據平衡力的知識計算繩子的拉力F;(2)首先根據W=Fs計算拉力做的功,然后根據計算拉力F的功率;(3)首先根據計算出電流為0.03A時的總電阻,然后根據RF=R-R0此時壓敏電阻的阻值,根據表格確定此時壓敏電阻受到的最大壓力,最后根據G=F壓-G廂計算轎廂的最大載重【解答】(1)將轎廂看做一個整體,它受到向上的兩個拉力和一個向下的重力,根據平衡力的知識得到:2F=G輪+G=100N+140N=240N,解得:F=120N。即繩子的拉力F為120N。31.【答案】(1)1.3≤d<1.7(2)②;磁鐵能吸引含有鐵珠的小球(3)在代表葡萄糖的小球內都裝入鐵珠【知識點】泌尿系統【解析】【分析】(1) 當血液通過入球小動脈到達腎小球的毛細血管網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以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尿素等物質都可以濾過到腎小囊腔,形成原尿。(2) 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對人體有用的物質會被腎小管重新吸收,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無機鹽等。這些物質進入腎小管周圍的毛細血管,被送回血液;剩下的其他物質,如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等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排出體外。(3)根據表格數據對比“功能指標”中“優秀”和“良好”的差異,據此找到不足,確定改良方案。【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尿素和葡萄糖都可以進入腎小囊,只有蛋白質和血細胞不能進入,則要求塑料盒中開孔的直徑要大于葡萄糖小于蛋白質,即1.3≤d<1.7。(2)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等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排出體外,則 若該模型能模擬腎單位的功能,則血液中的黑色小球將從部位②腎小管中流出。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無機鹽會被腎小管重吸收,則腎小管能模擬重吸收作用的原理:磁鐵能吸引含有鐵珠的小球。(3)根據題意可知,“功能指標”中“優秀”和“良好”的區別就是在于是否能同時模擬腎小球和腎小管的作用。根據上面的分析可知,現在能夠模擬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需要模擬腎小囊對蛋白質等的濾過作用,即改進建議為:在代表葡萄糖的小球內都裝入鐵珠。32.【答案】(1)9×105(2)核裂變(3)成分更復雜,生物種類更多,自動調節能力更強(4)水汽輸送【知識點】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電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水循環;核能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W=Pt計算該發電站每天發電的量;(2)核能釋放包括核裂變和核聚變兩種;(3)根據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分析解答;(4)水循環的環節主要包括蒸發(包括植物蒸騰)、水汽輸送、降水、下滲、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該核電站每天發電:W=Pt=( ×3)×15h=9×105kW·h。(2)核能的釋放有兩種途徑,核電站是通過核裂變的途徑釋放的。(3) 與農田生態系統相比,海洋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保持自身相對穩定的能力較強,原因是成分更復雜,生物種類更多,自動調節能力更強。(4)人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核污水會進入全球水體,進而影響到陸地淡水。結合如圖乙所示的水循環示意圖,核污水主要是通過③水汽輸送這一環節影響陸地淡水的。1 / 1浙江省溫州市第八中學2025年6月九年級學生素養監測科學卷三模一、選擇題(本大題有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1.(2025·溫州模擬)規范的實驗操作有助于達成實驗目的,并保證實驗安全。下列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A. 過濾 B. 點燃酒精燈C. 滴加液體 D. 聞氣味【答案】D【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解析】【分析】根據常見實驗操作的規范分析判斷。【解答】A.過濾液體時,圖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故A錯誤;B.使用酒精燈時,禁止用酒精燈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燈,故B錯誤;C.用膠頭滴管滴加少量液體時,不能伸入到試管內或接觸試管內壁,故C錯誤;D.聞氣體的氣味時,應用手在瓶口輕輕的扇動,使極少量的氣體飄進鼻子中,故D錯誤。故選D。2.(2025·溫州模擬)月球上有豐富的核能原料 He-3。 其原子模型如圖所示,其中“○”表示()A.質子 B.中子 C.核外電子 D.分子【答案】B【知識點】原子的構成【解析】【分析】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根據“中子數=核外電子數”分析判斷。【解答】根據圖片可知,該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2,根據“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可知,質子數為2,那么“●”為質子,“○”為中子。故選B。3.(2025·溫州模擬)市售加碘鹽是在食鹽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鉀(化學式為KIO3),其中碘元素的化合價為()A.+5 B.+3 C.+1 D.- 1【答案】A【知識點】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解析】【分析】 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進行分析解答。【解答】 碘酸鉀中鉀元素顯+1價,氧元素顯-2價,設碘元素的化合價是x,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得:(+1)+x+(-2)×3=0,則x=+5價。故選A。4.(2025·溫州模擬)復方氫氧化鋁片可用于治療胃酸過多。其中涉及到的化學反應為: 該反應的類型是()A.化合反應 B.分解反應 C.置換反應 D.復分解反應【答案】D【知識點】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根據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種類和種數確定反應的基本類型。【解答】根據方程式 可知,反應物和生成物都是由兩種化合物組成,且相互交換成分,因此為復分解反應。故選D。5.(2025·溫州模擬)非遺項目“打鐵花”在表演過程中,表演者先利用熔爐使罐子里的生鐵化成鐵水,隨后通過特定工具擊打鐵水,使其形成絢爛的鐵花火雨。下列關于“鐵化成鐵水的過程”說法正確的是()A.屬于化學變化 B.屬于液化現象C.吸收熱量 D.溫度上升【答案】C【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熔化與熔化現象;液化及液化現象【解析】【分析】A.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別:有無新物質生成;BC.根據物質的初始態和終末態確定物態變化的名稱,以及吸熱還是放熱;D.根據晶體熔化的特點判斷。【解答】 A.鐵化成鐵水,只是狀態改變,無新物質生成,是物理變化,故A錯誤;B.液化是物質由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鐵化成鐵水,是由固態變為液態,不屬于液化現象,故B錯誤;C.鐵熔化成鐵水,該過程要吸收熱量,故C正確;D.晶體熔化時溫度不變,故D錯誤。故選C。6.(2025·溫州模擬)如圖所示,人在潮濕地面上行走時容易滑倒。在滑倒瞬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此時人沒有慣性 B.此時人與地面沒有摩擦力C.此時人受力不平衡 D.此時人的運動狀態不改變【答案】C【知識點】慣性;平衡狀態的判斷;平衡力的辨別;摩擦力的存在【解析】【分析】A.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B.摩擦力產生的條件:①相互接觸;②做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的趨勢;C.平衡狀態包括: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D.運動狀態改變包括:速度大小改變或運動方向改變。【解答】A.一切物體都有慣性,故A錯誤;B.此時人與地面接觸,且做相對運動,那么人與地面之間有摩擦力,故B錯誤;CD.人突然滑倒,則運動速度改變,那么運動狀態改變,此時處于非平衡狀態,受到非平衡力,故C正確,D錯誤。故選C。7.(2025·溫州模擬)福甘看到弟弟的水彈珠灑落在地上時,陽關照射下每個彈珠下方都有亮亮的光斑,這是因為陽光經過彈珠時()A.發生折射 B.發生反射 C.發生色散 D.沿直線傳播【答案】A【知識點】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解析】【分析】根據描述分析題目描述的現象中包含的光學原理即可。【解答】根據題意可知,眼光從空氣射入玻璃彈珠,再從玻璃彈珠射入空氣,從而發生兩次折射,進而在地面上留下光斑,故A正確,而B、C、D錯誤。故選A。8.(2025·溫州模擬) 科學小組在野外觀察到蝴蝶、鯉魚、田鼠、啄木鳥四種動物,并設計如圖所示的分類檢索表來分辨它們。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蝴蝶是Q B.鯉魚是P C.田鼠是S D.啄木鳥是R【答案】D【知識點】生物的分類方法和分類單位【解析】【分析】 根據動物體內有無脊柱,把動物分成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蟲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身體中無脊柱,是無脊椎動物。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等的體內有脊柱,屬于脊椎動物。【解答】 A.蝴蝶體內無脊椎骨組成的脊柱,屬于無脊椎動物中的節肢動物,卵生,處在P的位置,故A錯誤;B.鯉魚體內有脊椎骨組成的脊柱,屬于脊椎動物中的魚類,卵生,用鰓呼吸,處在S的位置,故B錯誤;C.田鼠體內有脊椎骨組成的脊柱,屬于脊椎動物中的哺乳動物,胎生,用肺呼吸,處在R的位置,故C錯誤。D.啄木鳥體內有脊椎骨組成的脊柱,屬于脊椎動物中的鳥類,卵生,用肺呼吸,處在R的位置,故D正確。故選D。9.(2025·溫州模擬)科學家將新冠病毒的部分基因整合到腺病毒中,研發出重組的腺病毒載體疫苗。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A.該疫苗研制過程中運用了轉基因技術B.注射該疫苗會刺激機體產生針對新冠病毒的抗體C.注射該疫苗能有效預防甲流、乙肝等流行性疾病D.接種疫苗屬于預防傳染病措施中的保護易感人群【答案】C【知識點】人工免疫及免疫失調【解析】【分析】 (1)特異性免疫是人體在出生以后逐漸形成的后天防御屏障,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是患過這種病或注射過疫苗后獲得的。非特異性免疫是人生來就有,不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而是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御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線。(2)抗原是指能夠刺激人體免疫細胞產生抗體的病原體或異物;抗體是指病原體侵入人體后,能夠刺激淋巴細胞產生一種抵抗病原體的特殊蛋白質,由此產生的免疫屬于特異性免疫。【解答】 A.轉基因技術就是把一個生物體的基因轉移到另一種生物體內的生物技術,所以該疫苗研制過程中運用了轉基因技術,故A正確不合題意;BCD.特異性免疫是人體在出生以后逐漸形成的后天防御屏障,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是患過這種病或注射過疫苗后獲得的。注射該疫苗后,會刺激人體淋巴細胞產生針對新冠病毒的抗體,只能用于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不能預防甲流、乙肝等流行性疾病,屬于預防傳染病措施的保護易感人群,故BD正確不合題意,C錯誤符合題意。故選C。10.(2025·溫州模擬)甲、乙兩組菜豆種子分別置于如圖所示的環境中,一段時間后,發現甲組種子萌發,而乙組種子不萌發。乙組種子不萌發的原因可能是缺乏()A.充足的空氣 B.一定的水分 C.適宜的溫度 D.適宜的光照【答案】A【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解析】【分析】種子的萌發的外界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且過了休眠期,據此分析判斷。【解答】 由圖可知,甲組和乙組除空氣外,其他實驗條件都相同,一段時間后,發現甲組(有充足空氣)種子萌發,而乙組(隔絕空氣)種子不萌發,則說明乙組種子不萌發的原因可能是缺乏充足的空氣,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11.(2025·溫州模擬)小明用顯微鏡尋找洋蔥表皮細胞,向后轉動粗準焦螺旋,鏡筒上升到最高點時,也沒有看到表皮細胞。接下來他應該進行的操作是()A.前后轉動細準焦螺旋,繼續尋找B.轉動物鏡轉換器,換用高倍鏡繼續尋找C.左眼看著目鏡,向前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繼續尋找D.眼睛看著物鏡,向前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至最低點,繼續尋找【答案】D【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解析】【分析】根據顯微鏡的調節和使用方法分析判斷。【解答】 在用顯微鏡觀察裝片時,先正確完成了對光、放片兩個步驟后,用低倍鏡尋找物像時,向后轉動粗準焦螺旋,鏡筒上升到最高點,還是沒有找到物像,接下來應該進行的一步操作是應重新下降鏡筒至最低(注意眼睛要注視物鏡,防止壓碎玻片標本),重新尋找物像。故選D。12.(2025·溫州模擬)氫氧化鈉能與多種物質發生反應。如圖,其中能反應且觀察到藍色沉淀的是( )A. B.C. D.【答案】B【知識點】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A、根據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無明顯現象分析;B、根據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分析;C、根據氫氧化鈉溶液能使石蕊變藍分析;D、根據氫氧化鈉與金屬、金屬氧化物不反應分析。【解答】A、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無明顯現象,不符合題意;B、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會生成氫氧化銅和硫酸鈉,氫氧化銅為藍色沉淀,符合題意;C、氫氧化鈉溶液呈堿性,滴入紫色石蕊試液,溶液變成藍色,不符合題意;D、氫氧化鈉與鐵銹、鐵都不反應,無明顯現象,不符合題意;故選B。13.(2025·溫州模擬)如圖所示為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年變化曲線圖。2025年浙江省中考于6月21日舉行,這一天位于圖中的( )A.甲點 B.乙點 C.丙點 D.丁點【答案】B【知識點】陽歷和地球公轉的關系【解析】【分析】 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時,地軸與公轉軌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傾角,這就使得一年內太陽光線的直射點有規律地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當太陽光直射在南回歸線上時,這一天稱為冬至日,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晝短夜長,北極圈及其以內地區有極夜現象;當太陽光直射在北回歸線上時,這一天稱為夏至日,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晝長夜短,北極圈及其以內地區有極晝現象;當太陽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時,這一天稱為春分日,為3月21日前后,全球晝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時為秋分日,為9月23日前后,全球晝夜平分。【解答】6月21日左右為夏至日,此時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線(北緯23.5°),位于圖中的乙點,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14.(2025·溫州模擬)潛水艇從海水高密度區駛入低密度區,急劇下降的過程稱為“掉深”。如圖,某潛水艇從a處駛入低密度海水區, “掉深”到b處。與a處相比,潛水艇在b處A.受到浮力大小變小 B.受到浮力大小不變C.排開液體重力變大 D.排開液體體積變小【答案】A【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利用F浮=G排=ρ液gV排分析即可。【解答】 某潛水艇從a處高密度海水區駛入b處低密度海水區時,由于V排不變,海水密度減小,由F浮=G排=ρ液gV排可知其受到的浮力減小、其排開液體的重力減小,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15.(2025·溫州模擬)科學學習中要善于通過實驗尋找“反例”來反駁一個錯誤的觀點。為反駁“物體的運動方向與物體受力方向都是一致的”觀點,下列實驗不能作為反例的是(不計空氣阻力)A.實驗甲:小球豎直下落B.實驗乙:小球豎直上拋C.實驗丙:小球斜向上拋出D.實驗丁: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勻速滑行【答案】A【知識點】力與運動的關系【解析】【分析】 要反駁物體運動方向與受力方向一致的觀點,需對物體進行分析,找出不一致的便可。【解答】 實驗甲:小球豎直下落,運動方向豎直向下,小球受豎直向下的重力作用,運動方向與受力方向一致,故不能反駁觀點;實驗乙:小球豎直上拋,運動方向豎直向上,小球受豎直向下的重力作用,運動方向與受力方向不一致,故能反駁觀點;實驗丙:小球斜向上拋出,運動方向斜向上,小球受豎直向下的重力作用,運動方向與受力方向不一致,故能反駁觀點;實驗丁: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勻速滑行,小球受豎直向下的重力和豎直向上的支持力作用,運動方向與受力方向不一致,故能反駁觀點。由以上分析可知,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二、填空題(本大題有7小題20空,每空2分,共40分)16.(2025·溫州模擬)中藥當歸、白芷中富含的紫花前胡醇(化學式C14H14O4),能增強人體免疫力。請回答:(1)在物質分類中,紫花前胡醇屬于純凈物中的 。(2)紫花前胡醇中C、H、O三種元素的質量比為 (填最簡整數比)。(3)246g紫花前胡醇中所含氫元素的質量為 g。【答案】(1)化合物(2)84:7:32(3)14【知識點】單質和化合物的區別;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1)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2)元素的質量之比等于相對原子質量與個數的乘積之比;(3)元素的質量=物質質量×元素的質量分數。【解答】(1) 根據化學式 C14H14O4 可知,紫花前胡醉是由碳、氫、氧元素組成的,不屬于氧化物;(2)根據化學式 C14H14O4 可知, 紫花前胡醉中碳、氨、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2×14):(1×14):(16×4)=168:14:64=84:7:32;(3) 246g紫花前胡醇中所含氫元素的質量為。17.(2025·溫州模擬)碘液在初中科學的學習中曾多次出現。小剛歸納總結了幾個使用碘液(或碘酒)的實驗。分析實驗回答問題。(1)圖甲: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將碘液滴加在 (填字母)處染色效果最佳。(2)圖乙:觀察玉米種子結構時,在縱剖面上滴一滴碘酒,圖中的部位① (填結構名稱)變成藍色,說明其內含有較多的淀粉。(3)圖丙:用銀邊天竺葵進行“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葉片脫色后滴加碘液,實驗現象如圖所示,部位③不變藍的原因是此處葉肉細胞中沒有 (填結構名稱)。【答案】(1)C(2)胚乳(3)葉綠體【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種子的結構【解析】【分析】(1)根據臨時裝片染色的方法解答;(2)玉米種子的結構包括種皮、胚和胚乳。胚乳是儲存營養物質的結構,含有大量淀粉。淀粉具有遇碘變藍的特性;(3)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解答】 (1)在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染色的正確操作是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碘液,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使碘液浸潤標本的全部。觀察可知,在c處滴加碘液,在另一側(有吸水紙處)吸引,能達到較好的染色效果。(2)觀察可知,圖中的部位①是胚乳,在縱剖面上滴一滴碘酒,胚乳會變成藍色,說明其內含有較多的淀粉。(3)用銀邊天竺葵進行“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觀察可知,部位③是銀邊部分,此處葉肉細胞中沒有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所以葉片脫色后滴加碘液,部位③不變藍。18.(2025·溫州模擬)如圖所示是福甘同學構建的知識網絡中的一部分,其中“-”表示相連物質能發生化學反應。(1)現象反映本質:紫色石蕊試液在B溶液中顯藍色,是因為B物質能電離出 (填離子符號)。(2)性質決定用途:請寫出CO2的一種用途: 。(3)結構決定性質:圖中CO2不可用CO替代,從微觀結構解釋造成此性質差異的原因是 。【答案】(1)OH-(2)滅火(3)分子不同【知識點】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及用途;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解析】【分析】(1)紫色石蕊試液與到酸變成紅色,遇到堿變成藍色;(2)根據二氧化碳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分析;(3)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解答】(1) 紫色石蕊試液在B溶液中顯藍色,是因為B物質呈堿性,則能電離出OH-離子;(2)二氧化碳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則二氧化碳可以滅火;(3) 圖中CO2不可用CO替代,從微觀結構解釋造成此性質差異的原因是:分子不同。19.(2025·溫州模擬)如圖甲所示,用核桃鉗夾核桃時,用力握緊手柄即可夾碎核桃。將上部的手柄ABC簡化為如圖乙所示的杠桿。(1)據圖分析,該杠桿屬于 杠桿(填杠桿類型)。(2) 若F1=2ON, L1=10cm, L2=4cm,忽略杠桿自身的重力,則F2的大小為 N。【答案】(1)省力(2)50【知識點】杠桿的平衡條件;杠桿的分類【解析】【分析】 (1)根據動力臂與阻力臂大小分析是否省力;(2)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進行解答。【解答】 (1)根據圖片可知, 用核桃鉗夾核桃時, 核桃施加阻力在B點,動力作用在C點。此時動力臂大于阻力臂,可以省力,是省力杠桿;(2)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得到:20N×10cm=F2×4cm,解得:F2=50N。20.(2025·溫州模擬)如圖所示,單擺小球從左側A點由靜止釋放經過最低點B然后到達右側最高點C點(忽略繩子形變)。(1)小球擺動到 點時動能最大;(2)若小球到達C點時,所受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則小球將 。(3)由圖分析可知,小球從A點運動到C點過程中,機械能 (選填“守恒”或“不守恒”)。【答案】(1)B(2)靜止(3)不守恒【知識點】牛頓第一定律;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解析】【分析】(1)動能與質量和速度大小有關;(2)根據牛頓第一定律分析解答;(3)比較C點和A點的高度大小,從而比較機械能大小,進而確定機械能是否守恒即可。【解答】 (1)小球的質量一定,B點時高度最小,速度最大,此時動能最大;(2)當小球到達C點最高點時,速度為0,此時小球所受各力突然全部消失。根據牛頓第一定律可知,小球將處于靜止狀態;(3)根據圖片可知,C點高度低于A點高度,則C點的機械能小于A點的機械能,那么小球從A運動到C過程中機械能是不守恒的。21.(2025·溫州模擬)體育運動是在身體多種器官、系統協調配合下完成的。下圖是人體代謝的部分生理活動示意圖,其中①—⑦表示生理過程,ABCDE表示系統。請據圖回答問題。(1)運動員們攝入的蛋白質在B系統最終被消化成 進入C系統。(2)氧氣進入C系統最先到達心臟的 (填心臟的結構),再隨著血液循環到達全身各處組織細胞。(3)血液流經D系統,經過腎小球的 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答案】(1)氨基酸(2)左心房(3)濾過作用【知識點】食物的消化與吸收;血液循環;泌尿系統【解析】【分析】圖中的A呼吸系統、B消化系統、C循環系統、D泌尿系統、E內分泌系統、①吸氣、②呼氣、③肺泡內的氧氣進入血液、④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肺泡、⑤吸收、⑥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⑦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濾過(過濾)作用。【解答】(1)蛋白質的消化開始于胃,在胃中胃液對蛋白質進行初步消化,進入小腸后被腸液和胰液徹底分解成氨基酸,才能被吸收進入循環系統。人體攝入的蛋白質在B消化系統最終被化成氨基酸進入C循環系統。(2)氧氣通過肺泡內的氣體交換進入C循環系統最先到達心臟的左心房,再隨著血液循環到達全身各處的組織細胞。(3)血液流經D系統,經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22.(2025·溫州模擬)生物通過多種生殖方式延續后代。圖甲表示草履蟲的繁殖過程,乙為蘆薈、雞的生殖發育模式圖,④、⑤表示生殖方式。結合圖示回答問題。(1)圖甲表示草履蟲的生殖,這種生殖方式的類型屬于 。(2)種植蘆薈時,一株植株常會變成一叢,這時可以把它們分成很多株,這種繁殖方式用圖乙中的序號 表示。(3)一窩雞蛋會孵化出不同毛色的小雞,羽毛顏色是由 控制的。【答案】(1)無性生殖(或分裂生殖)(2)④(3)基因【知識點】植物的無性生殖;基因工程【解析】【分析】(1)圖甲表示草履蟲的分裂生殖。動物細胞分裂的過程是:細胞核內的遺傳物質先經過復制,然后平均分配到兩個新細胞核中,細胞膜在中央的部分從四周逐漸的向內凹陷,將一個細胞分成兩個細胞。(2) 未經過生殖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屬于無性生殖。(3)基因決定生物的形狀。【解答】 (1)草履蟲是單細胞動物,通過分裂方式繁殖后代。(2)種植蘆薈時,一株植株常會變成一叢,這時可以把它們分成很多株,這種繁殖方式用圖乙中的序號 ④無性生殖表示;(3)窩雞蛋會孵化出不同毛色的小雞,羽毛顏色是由基因控制的。三、實驗與探究題(本大題有5小題,共40分)23.(2025·溫州模擬)現代農業通過控制系統對大棚內的溫度、水分、二氧化碳等實時監控,為農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長環境。圖甲是大棚內草莓棚內的二氧化碳相對吸收量與光照強度的關系曲線圖;圖乙是大棚內草莓種植密度與有機物制造和消耗的關系圖;圖丙是某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為研究草莓幼苗的生命活動設計的實驗裝置(氫氧化鈉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請回答下列問題。(1)如圖甲所示,該大棚內的草莓要積累有機物,光照強度至少應大于 點。(2)當播種密度過大或過小時,草莓產量都不理想。分析圖乙可知,草莓種植密度為 時(選填“N1” “N2” “N3”或“N4”),有機物積累得最多。(3)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丙所示的實驗裝置,實驗過程如下:①首先關閉閥門,在黑暗處放置一段時間后玻璃管中的紅色小液滴會向 移動。②將此裝置放置在黑暗處一晝夜后,移到陽光下,打開閥門并移除氫氧化鈉溶液。一段時間后取下葉片,除去葉綠素后滴加碘液,B變藍而A不變藍,由此得出的結論是 。【答案】(1)N(2)N2(3)左;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知識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解析】【分析】(1)只有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時,才會首先有機物的積累。(2) 合理密植有利于農作物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種植過密,植物葉片相互遮蓋,只有上部葉片進行光合作用,種植過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只有合理密植才是最經濟的做法。(3)①根據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夠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分析;②切斷葉脈后,水分就無法達到葉片。【解答】(1) 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N點時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積累的有機物為0,因此該大棚內的草莓要積累有機物,光照強度至少應大于N點。(2)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植物積累有機物的量=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量-植物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的量。分析圖乙曲線可知,種植密度為N2時,制造有機物和消耗有機物的差值最大,有機物積累的最多。(3)① 圖丙中,①植物體在黑暗處,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但可以進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玻璃杯內的氫氧化鈉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所以裝置內的氧氣和二氧化碳都減少,氣壓降低,玻璃管中的紅色小液滴在外界大氣壓強下會向左移動。② 切斷葉片甲中A與B之間的主葉脈,A、B的變量是水,所以一段時間后,甲葉片除去葉綠素后滴加碘液,A不變藍,B變藍,說明光合作用需要水分。24.(2025·溫州模擬)福甘同學要測量標有“2.5V 0.75W”的小燈泡的電功率,部分實物電路如圖甲所示。(1)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甲中電路連接完整(要求:滑片P向右移動時小燈泡變亮)。(2)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移到阻值最大處,閉合開關前,小剛發現電壓表指針如圖乙所示,則接下來的操作應是()(填字母)。A.將電壓表正負接線柱上的導線對調B.用螺絲刀將電壓表調零C.觀察電流表和電壓表的示數(3)在移動滑動變阻器滑片P的過程中,小剛記錄了多組數據,并畫成如圖丙所示的I一U圖像,由此可知, 電壓為2.5V時小燈泡的電功率為 W。反思:為什么測量得到的額定功率明顯小于標識的“0.75W” 福甘重復實驗,測量結果還是一樣,仔細檢查小燈泡無破損,只是玻璃泡內側覆蓋著一層灰色物質。另外還有幾個同學也出現相似的結果,他們向老師反饋,老師重新給他們提供了相同規格的新的小燈泡,再次實驗后,測得額定功率結果均為0.75W。實驗證明,用舊的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會變小。(4)為什么用舊的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會變小 福甘查閱資料。在白熾燈工作時,鎢絲會因電流通過而發熱至高溫,燈泡內部不能有氧氣,也不是真空,而是充入惰性氣體,有氧氣鎢絲易被氧化,真空時鎢絲在高溫下容易升華。請簡單說明舊的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會變小的原因_____。【答案】(1)(2)B(3)0.625(4)燈絲升華變細,電阻R變大【知識點】電器的電功率【解析】【分析】(1)根據燈泡亮度確定電流變化,根據歐姆定律確定變阻器的阻值變化,進而確定選擇的接線柱即可;(2)根據電壓表的使用要求判斷;(3)根據丙圖確定燈泡的額定電流,根據P=UI計算燈泡的額定功率;(4)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叫升華,電阻與長度成正比,與橫截面積成反比,據此分析。【解答】(1)根據甲圖可知,滑動變阻器應該與燈泡串聯。當滑片向右移動時燈泡變亮,說明電流變大,則變阻器的阻值減小,那么應該將右下角的接線柱與電源正極相連即可,如下圖所示:(2) 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移到阻值最大處,閉合開關前,小剛發現電壓表指針偏向0刻線的左側,那么說明電壓表的指針需要歸零,即用螺絲刀將電壓表調零,故選B。(3)根據丙圖可知,當燈泡電壓為2.5V時,燈泡的額定電流為0.25A,那么燈泡的額定功率P=UI=2.5V×0.25A=0.625W;(4) 舊的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會變小的原因:燈絲升華變細,導致電阻R變大。25.(2025·溫州模擬)某科學興趣小組對簡易制氧機的結構和原理進行探究,其內部結構如圖甲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該小組同學搭建了如圖甲所示裝置,用一定量的雙氧水溶液和二氧化錳反應,①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②若制氧速度太快,請寫出一種減緩制氧速度的方法: 。(2)如圖乙所示為該小組同學設計的儲氣裝置(未畫出止水夾),為達到儲氣目的,應將圖甲中的 a 端與圖乙中的 端相連。(3)小組成員通過檢索資料,發現了另一種常見的制氧劑——過碳酸鈉。他們將過碳酸鈉制氧與5%的雙氧水溶液制氧的實驗數據進行了整理,并據此繪制了圖丙。經對比,決定選用過碳酸鈉固體作為制氧劑。請闡述他們做出這一選擇的原因: 。【答案】(1);降低溫度(2)b(3)相同條件下,過碳酸鈉制氧效率更高【知識點】制取氧氣的原理;制取氧氣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解析】【分析】(1)①根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確定反應的方程式;②減小反應物的濃度、降低溫度、改變催化劑等都可以減小反應速率;(2)將氧氣的密度與空氣的密度比較,確定氧氣在集氣瓶的中的位置即可;(3)根據圖像提取信息解答。【解答】(1)①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則反應的方程式為:。② 若制氧速度太快,請寫出一種減緩制氧速度的方法: 降低過氧化氫溶液的溫度。(2)氧氣的密度大于空氣,會沉積在集氣瓶底部,因此導氣管到伸到集氣瓶底部,故選b;(3) 經對比,決定選用過碳酸鈉固體作為制氧劑,他們做出這一選擇的原因: 相同條件下,過碳酸鈉制氧效率更高。26.(2025·溫州模擬)為了證明NaOH溶液與稀鹽酸會發生化學反應,小樂設計并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1)小樂向③中滴入無色酚酞試液后,①若觀察到 ,可得出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生了化學反應的結論。②鹽酸與NaOH溶液反應的實質是: 。(2)小樂向④中滴入. 溶液后,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判斷此現象能否成為“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生了化學反應”的證據,并說明理由: 。(3)完成實驗后,小樂進一步思考后認為,如果將②中的溶液蒸發結晶,再將得到的晶體溶于水, 若在室溫下測得該溶液的pH 7(選填“>” “<”或“=”),則證明有NaCl生成。【答案】(1)不變色;H++OH-=H2O(2)不能,稀鹽酸和氯化鈉都能與硝酸銀反應生成白色沉淀(3)=【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酸、堿、鹽的鑒別【解析】【分析】(1)①氫氧化鈉呈堿性,能夠使無色酚酞試液變成紅色;②酸堿反應的本質其實就是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2)加入硝酸銀生成白色沉淀,只能說明存在氯離子,不能說明氯離子來自于氯化鈉還是稀鹽酸;(3)溶液②中可能存在氯化鈉和稀鹽酸,蒸發時氯化氫揮發,得到的肯定是氯化鈉晶體。氯化鈉溶液呈中性,據此分析解答。【解答】(1)小樂向③中滴入無色酚酞試液后,①若觀察到溶液不變色,可得出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生了化學反應的結論。②鹽酸與NaOH溶液反應的實質是:H++OH-=H2O。(2)小樂向④中滴入 溶液后,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此現象不能成為“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生了化學反應”的證據,理由:稀鹽酸和氯化鈉都能與硝酸銀反應生成白色沉淀。(3)完成實驗后,小樂進一步思考后認為,如果將②中的溶液蒸發結晶,再將得到的晶體溶于水, 若在室溫下測得該溶液的pH=7,則證明有NaCl生成。27.(2025·溫州模擬)針對彈簧彈力的大小同哪些因素有關的問題,福甘和瑞泉同學進行了以下探究實驗。【提出假設】假設I.彈簧彈力的大小與彈簧的材料有關假設Ⅱ.彈簧彈力的大小與彈簧的粗細有關假設Ⅲ.彈簧彈力的大小與彈簧的形變程度有關福甘的實驗設計:將彈簧壓縮后,在彈簧前放一物塊,放手后物塊被彈出,從物塊被彈出距的多少來判斷彈簧彈力的大小。【驗證實驗】取長度均為20cm,僅材料和粗細各不相同的彈簧各幾根,進行對比實驗。如圖所示,將彈簧左端固定在0cm位置,右端用物塊向左壓縮至A位置(12cm)處,此時彈簧被壓縮的長度為8cm,放手后物塊沿水平面滑行到B位置停止,則AB之間的距離就是物塊被推的距離。【收集證據】實驗記錄如表所示(注:粗細只取用兩種型號)。實驗組次 彈簧材料 彈簧粗細 彈簧被壓縮的長度(cm) 物塊被推的距離(cm)① 碳素 粗 8 25② 鉻釩 粗 8 22③ 硅錳 粗 8 27④ 碳素 細 10 24⑤ 鉻釩 細 10 18請你幫助福甘同學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1)進行①②③三組實驗,是為了驗證假設 。(2)根據表格中的實驗數據,你認為福甘能否驗證假設Ⅱ 。瑞泉同學以懸空豎直放置且不掛鉤碼時的彈簧長度21cm作為原長,進行如圖甲所示的實驗,掛上不同數量的鉤碼并用刻度尺測量彈簧伸長量為X,已知處于平衡狀態時彈力F等于掛上的鉤碼總重力。(3)瑞泉同學根據得到的實驗數據作出了F-X圖像(如圖乙所示)。據此可得出結論:在彈性限度范圍內,彈力大小 。(4)在圖乙的基礎上,小迪同學用以自然水平放置且不掛鉤碼時的彈簧長度作為原長時的實驗數據,用虛線作了相應的圖像(如圖丙所示),正確的是 (填字母)。【答案】(1)I(2)不能,壓縮長度、粗細兩個變量(3)隨伸長量增加而增加,成正比(4)A【知識點】彈力【解析】【分析】(1)根據表格數據分析實驗①②③中哪個因素不同即可;(2)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可知,探究某個因素對物理量的影響時,需要控制其它因素相同;(3)根據圖像的形狀分析彈力大小隨伸長量的變化關系;(4)當豎直適用彈簧時,由于彈簧的自重,因此不掛物體時也會伸長,據此分析。【解答】(1)根據表格數據可知,實驗①②③中彈簧的粗細和被壓縮的長度相同,只有材料不同,因此可以探究彈力大小與彈簧材料的關系,即驗證假設I;(2)驗證假設II,即探究彈力大小與彈簧粗細的關系時,需要控制彈簧的材料和壓縮的長度相同,只改變彈簧粗細。根據表格可知,①②③中彈簧壓縮的長度相同,但是粗細也相同,不符合條件;④⑤中彈簧 壓縮長度相同,但是粗細也相同,也不符合條件,那么不能驗證猜想II。(3)根據圖乙可知,彈力隨彈簧伸長變化的圖像是一條通過坐標原點的斜線,那么得到結論: 在彈性限度范圍內,彈力大小隨伸長量增加而增加,成正比 。(4)根據題意可知,如果以彈簧水平放置時的長度為原長,那么豎直放置時,由于自身重力作用,彈簧肯定會伸長,即彈力為零時,彈簧的伸長量不為零,故選A。四、綜合題(本大題有5小題,共35分)28.(2025·溫州模擬)某池塘生態系統的部分食物網如圖所示。調查發現若池塘中螺的數量過多會啃食大量水草,導致水質惡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該生態系統中的一條食物鏈 。(2)研究發現,螺的活動還能幫助分解底泥中的有機物,改善水質。從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看,螺既是消費者,還是 。(3)鴨的數量比螺少,是因為在生態系統中能量的流動特點是 。【答案】(1)水草→沼蝦→白鷺(2)分解者(3)逐級遞減【知識點】生態系統的成分;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食物鏈、食物網)【解析】【分析】(1)食物鏈是指在生態系統中的多種生物按營養關系從植物到草食動物再到肉食動物,通過一系列吃與被吃的關系,把生物與生物緊密地聯系起來,這種生物成員間以食物營養關系連結成的鏈狀序列。(2)生態系統的成分主要包括: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等,為生物的生命活動提供物質和能量3。生產者:在生物學分類上主要是各種綠色植物,也包括化能合成細菌與光合細菌,它們都是自養生物。消費者:指以動植物為食的異養生物,消費者的范圍非常廣,包括了幾乎所有動物和部分微生物(主要有真細菌),它們通過捕食和寄生關系在生態系統中傳遞能量。分解者:它們是一類異養生物,以各種細菌)和真菌為主,可以將生態系統中的各種無生命的復雜有機質(尸體、糞便等)分解成水、二氧化碳、銨鹽等可蔽敗襲以被生產者重新利用的物質,完成物質的循環。(3) 生態系統的能量來自太陽能,太陽能以光能的形式被生產者固定下來后,就開始了在生態系統中的傳遞,被生產者固定的能量只占太陽能的很小一部分。能量在生態系統中的傳遞是不可逆的,而且逐級遞減,遞減率為10%~20%。【解答】 (1)由圖可知,該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有:泥藻→螺→鴨、泥藻→螺→魚類→白鷺、泥藻→沼蝦→白鷺、泥藻→沼蝦→魚類→白鷺、水草→沼蝦→白鷺、水草→沼蝦→魚類→白鷺、泥藻→魚類→白鷺。(2)螺是動物,自身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靠現成的有機物生活,還能分解泥中的有機物。故從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看,螺既是消費者,還是分解者。(3)能量沿著食物鏈傳遞,只有約10%~20%傳入下一營養級,螺是鴨的食物,鴨的數量比螺少,是因為在生態系統中能量的流動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29.(2025·溫州模擬)我國南方普遍種植油菜,請回答以下問題。(1)農民會在油菜處于抽苔期時施加鉀肥,提升其抗旱、抗寒、抗伏倒和抗病蟲害的能力。下列肥料屬于鉀肥的是( )(填字母)。A.尿素 CO(NH2)2 B.硫酸鉀K2SO4C.磷酸二氫銨 NH4H2PO4 D.氨水(2)有些農作物如馬鈴薯“忌氯”,因此農民一般使用硫酸鉀作為鉀肥對其進行施用,工業上硫酸鉀的生產原理可用化學方程式: 表示。①現需要生產87噸硫酸鉀,理論上需要多少噸98%的硫酸 (請寫出計算過程) ②氯化氫作為生成物若直接排放會污染大氣,可將其干燥后收集,以備他用。參照表格,選出最適合的干燥劑并說明理由(干燥率是指1m3空氣中實際余留水蒸氣的質量) 。常見干燥劑的干燥率 水蒸氣飽和空氣中)物質 干燥率數值濃 0.003KOH 固體 0.002無水CuSO4 1.300【答案】(1)B(2)50t;濃硫酸,干燥率低且不與氯化氫反應【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鹽與化肥【解析】【分析】(1)氮磷鉀為植物生長的營養素,只含有鉀元素的花費為鉀肥;(2)①攜程氯化鉀和稀硫酸反應的方程式,根據硫酸鉀的質量利用質量之間的比例關系計算需要98%濃硫酸的質量即可;②要干燥氣體必須滿足:①具有吸水性;②不能與被干燥氣體反應。【解答】(1) A.尿素 CO(NH2)2中只含有氮元素,應該為氮肥,故A不合題意;B.硫酸鉀K2SO4中只含有鉀元素,為鉀肥,故B符合題意;C.磷酸二氫銨 NH4H2PO4中,同時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為復合肥,故C不合題意;D.氨水 不是鹽類,即不是化肥,故D不合題意。故選B。(2)①設理論上與98%的硫酸質量為xt,;,解得:x=50t。②根據題意可知,濃硫酸和硫酸銅都不與氯化氫反應,但是濃硫酸的干燥率更低,即干燥效果更好,故選濃硫酸。30.(2025·溫州模擬)實踐小組設計了由廂體、承重板和動滑輪組成的提升重物的裝置,如圖甲所示,廂體放置在水平承重板上,稱重板上有壓力傳感器,裝置由電動機提供動力。該裝置設計有超載限制系統,如圖乙所示。限制系統中電源電壓恒為12V,定值電阻R0的阻值為100Ω,壓力傳感器中的力敏電阻RF阻值隨壓力F壓的部分變化數據如表所示。當控制電路中的電流大于0.03A時,電磁鐵將銜鐵吸下,B、C兩個觸點斷開,電動機停止工作。已知廂體重140N,承重板和動滑輪共重100N,忽略繩重、繩與滑輪間的摩擦和電磁鐵線圈電阻。F壓(N) 400 600 800 900 1000 RF(Ω) 800 500 300 200 100 (1)空廂勻速上升時,繩的拉力F的大小是 N。(2)在8s內將空廂勻速豎直提升3m,求拉力F做功的功率。(3)此廂的最大載重為多少牛 【答案】(1)120(2)解: 拉力F做功 W=Fs=Gh=240N×3m=720J,拉力F做功的功率。(3)解: 當控制電路中的電流大于0.03A時, 此時的總電阻,此時壓敏電阻的阻值RF=R-R0=400Ω-100Ω=300Ω,由表格可知,此時壓敏電阻受到的最大壓力F壓=800N ;則轎廂的最大載重為:G=F壓-G廂=800N-140N=660N。【知識點】電阻和電阻的串聯、并聯;歐姆定律及其應用;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1)對箱體進行受力分析,根據平衡力的知識計算繩子的拉力F;(2)首先根據W=Fs計算拉力做的功,然后根據計算拉力F的功率;(3)首先根據計算出電流為0.03A時的總電阻,然后根據RF=R-R0此時壓敏電阻的阻值,根據表格確定此時壓敏電阻受到的最大壓力,最后根據G=F壓-G廂計算轎廂的最大載重【解答】(1)將轎廂看做一個整體,它受到向上的兩個拉力和一個向下的重力,根據平衡力的知識得到:2F=G輪+G=100N+140N=240N,解得:F=120N。即繩子的拉力F為120N。31.(2025·溫州模擬)在學習了“泌尿系統”相關內容后,項目研究小組制作了“腎單位工作原理模型”,以模擬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同時針對該模型設計了評價量表(如表1所示)。表1“腎單位工作原理模型”評價量表指標 優秀 良好 不合格結構指標 設計有創意,具備兩處(腎小球、腎小管)的結構 結構完整,但某處結構可能不清晰 結構不完整,有一處結構不合理功能指標 能模擬腎小球中不同成分的濾過作用;能模擬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只能模擬一種 不能模擬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某小組利用:黏土小球(如表2所示)、塑料圓管、礦泉水瓶、注射器等設計制作了如圖所示的模型。表2顏色 白色 綠色 黑色 黃色 藍色 紅色模擬成分 水分子 無機鹽 尿素 葡萄糖 蛋白質 血細胞直徑(cm) 0.8 1 1.2 1.3 1.7 1.9數量(個) 3(其中2個內含鐵珠) 3(其中2個內含鐵珠) 2 3 3 3(1)用黏土小球模擬血液中的部分成分不能進入腎小囊,請寫出“腎小囊”透明塑料盒上開孔的直徑d的范圍應為 。(2)若該模型能模擬腎單位的功能,則血液中的黑色小球將從部位 (填序號)中流出。簡述該模型中,腎小管能模擬重吸收作用的原理: 。(3)請依據項目研究小組針對模型設計的評價量表完成以下問題。根據量表評價,該模型“結構 指標”被評為優秀, “功能指標”被評為良好。為了使模型的“功能指標”達到優秀水平,請你對該模型提出合理的改進建議: 【答案】(1)1.3≤d<1.7(2)②;磁鐵能吸引含有鐵珠的小球(3)在代表葡萄糖的小球內都裝入鐵珠【知識點】泌尿系統【解析】【分析】(1) 當血液通過入球小動脈到達腎小球的毛細血管網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以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尿素等物質都可以濾過到腎小囊腔,形成原尿。(2) 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對人體有用的物質會被腎小管重新吸收,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無機鹽等。這些物質進入腎小管周圍的毛細血管,被送回血液;剩下的其他物質,如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等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排出體外。(3)根據表格數據對比“功能指標”中“優秀”和“良好”的差異,據此找到不足,確定改良方案。【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尿素和葡萄糖都可以進入腎小囊,只有蛋白質和血細胞不能進入,則要求塑料盒中開孔的直徑要大于葡萄糖小于蛋白質,即1.3≤d<1.7。(2)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等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排出體外,則 若該模型能模擬腎單位的功能,則血液中的黑色小球將從部位②腎小管中流出。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無機鹽會被腎小管重吸收,則腎小管能模擬重吸收作用的原理:磁鐵能吸引含有鐵珠的小球。(3)根據題意可知,“功能指標”中“優秀”和“良好”的區別就是在于是否能同時模擬腎小球和腎小管的作用。根據上面的分析可知,現在能夠模擬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需要模擬腎小囊對蛋白質等的濾過作用,即改進建議為:在代表葡萄糖的小球內都裝入鐵珠。32.(2025·溫州模擬)人類目前正面臨著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環境問題。材料一:許多城市面臨垃圾圍城的窘境,只能填埋或露天堆放垃圾,導致臭氣熏天,甚至污染土地及地下水,嚴重威脅著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垃圾焚燒發電是利用垃圾、減少垃圾的重要途徑。如圖甲所示為垃圾焚燒發電流程圖。材料二:日本將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水排入太平洋,核污水中的核物質將隨著洋流和食物鏈擴散,影響全球海洋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等方面。有研究機構指出,福島沿岸擁有世界上最強的洋流,從排放之日起57天內,放射性物質將擴散至太平洋大半區域,10年后蔓延全球海域。結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某垃圾焚燒發電站每天處理生活垃圾3600t,配備了3臺功率均為 的發電機組,平均每天工作15h。則該發電站每天能發電 kW·h。(2)核能的釋放有兩種途徑,核電站是通過 的途徑釋放的。(3)與農田生態系統相比,海洋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保持自身相對穩定的能力較強,原因是 。(4)有人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核污水會進入全球水體,進而影響到陸地淡水。結合如圖乙所示的水循環示意圖,核污水主要是通過③ (填名稱)這一環節影響陸地淡水的。【答案】(1)9×105(2)核裂變(3)成分更復雜,生物種類更多,自動調節能力更強(4)水汽輸送【知識點】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電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水循環;核能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W=Pt計算該發電站每天發電的量;(2)核能釋放包括核裂變和核聚變兩種;(3)根據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分析解答;(4)水循環的環節主要包括蒸發(包括植物蒸騰)、水汽輸送、降水、下滲、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該核電站每天發電:W=Pt=( ×3)×15h=9×105kW·h。(2)核能的釋放有兩種途徑,核電站是通過核裂變的途徑釋放的。(3) 與農田生態系統相比,海洋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保持自身相對穩定的能力較強,原因是成分更復雜,生物種類更多,自動調節能力更強。(4)人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核污水會進入全球水體,進而影響到陸地淡水。結合如圖乙所示的水循環示意圖,核污水主要是通過③水汽輸送這一環節影響陸地淡水的。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溫州市第八中學2025年6月九年級學生素養監測科學卷三模(學生版).docx 浙江省溫州市第八中學2025年6月九年級學生素養監測科學卷三模(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