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黑龍江省龍東十校聯盟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題一、單選題1.化學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苯酚消毒是利用其強氧化性破壞病毒蛋白結構進行殺菌消毒B.分子式為的有機物不能使酸性溶液褪色,則該有機物一定不是醇C.石油的裂化、裂解、催化重整,煤的干餾、氣化、液化都屬于化學變化D.96%的工業酒精制取無水乙醇,可采用的方法是加生石灰,再蒸餾2.下列關于物質的分離、提純實驗中的一些操作或做法,正確的是A.除去苯中少量的苯酚:加濃溴水,振蕩,過濾除去沉淀B.除去混在乙烷中的少量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洗氣C.萃取分液時,必須先將下層液體從下口放出,再將上層液體由上口倒出D.在苯甲酸重結晶實驗中,待粗苯甲酸完全溶解后要冷卻到常溫再過濾3.下列化學用語或圖示表達錯誤的是A.順式聚異戊二烯的結構簡式:B.苯酚的空間填充模型:C.3-戊醇的鍵線式:D.乙醇的核磁共振氫譜:4.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相同壓強下的沸點:乙二醇>正丁烷>乙醇B.聚乙炔能做導電材料,主要原因是分子中存在大鍵C.一氯烷烴液態時的密度一般隨碳原子數的增多而逐漸減小D.室溫下,在水中的溶解度:甘油>苯酚>1-氯丁烷5.化合物Z是合成非諾洛芬的中間體,其合成路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Y在一定條件下可發生氧化、還原、取代反應B.Z分子中最多有14個C原子可能共平面C.從Y和Z分子結構可知,具有還原性D.Z與足量發生加成反應的產物中有4個手性C原子6.下列圖示實驗能達成相應目的的是A.制備溴苯并驗證有HBr產生 B.檢驗溴乙烷的消去反應產物中含乙烯C.制備乙炔并驗證乙炔的性質 D.升溫至170℃,檢驗乙醇消去反應產物中的乙烯A.A B.B C.C D.D7.丙酮與HCN反應并進一步轉化為2-甲基丙烯腈,過程如下:已知:氰基(-CN)是一個強吸電子基團。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反應物中加入NaOH固體,增加NaOH的量,使反應①速率加快,反應②速率減小B.系統命名為:2-氰基-2-丙醇C.步驟③,“條件1”可以是濃硫酸加熱D.羥基氫的活性:8.立體異構包括順反異構、對映異構等。有機物M(2-甲基-2-丙醇)存在如下轉化關系,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N分子的同分異構體可能存在順反異構B.L的任一同分異構體最多有1個手性碳原子C.M的同分異構體中,能被氧化為醛的醇有2種D.L的同分異構體中,含四種化學環境氫的只有1種9.下列指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或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A.向苯酚鈉溶液中通入少量:B.乙醛被新制氫氧化銅堿性懸濁液氧化:C.2-丙醇的消去反應:D.2-溴丁烷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并加熱:10.科學家提出由催化乙烯和2-丁烯合成丙烯的反應歷程如圖(所有碳原子滿足最外層8電子穩定結構)。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該歷程的總反應為:B.物質Ⅱ→物質Ⅲ轉化過程中W的化合價沒有改變C.上述過程中涉及到了碳碳鍵、碳鎢鍵、碳氫鍵的斷裂D.將乙烯和丙烯混合發生加聚反應可以得到產物11.下列是甲苯的有關轉化關系(部分產物沒有標出),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反應①為取代反應,其產物可能是B.反應④為加成反應,生成物的一氯代物的種類是4種C.反應③體現了苯環對側鏈性質的影響,使其活性增強D.完全燃燒時,反應②的耗氧量比等質量的苯多12.下列實驗操作能達到其對應目的的是實驗目的 操作A 檢驗醛基具有還原性 在試管中加入2mL 10%的NaOH溶液,加入5滴5%的溶液,振蕩后加入0.5mL乙醛溶液,加熱。觀察現象B 檢驗氯乙烷是否發生水解 氯乙烷與NaOH溶液共熱后,滴加溶液,觀察是否出現白色沉淀C 檢驗乙醇中是否含有水 向乙醇中加入一小粒金屬鈉,觀察現象D 欲證明中含有碳碳雙鍵 取該物質適量于試管中,滴入酸性溶液A.A B.B C.C D.D13.環己烷是重要的有機溶劑。已知三種環烷烴的開環加成的反應方程式如下:①;②;③。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可通過核磁共振儀鑒別環丙烷與丙烯B.根據環烷烴可發生開環加成反應,則環烷烴屬于不飽和烴C.從上述反應可以看出,環越小越易發生開環加成反應D.環丁烷與HBr在一定條件下的反應方程式為:14.某高分子的循環利用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不考慮立體異構)A.b的分子式為 B.a的鏈節與b分子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相同C.b中碳原子雜化方式均為雜化 D.b與發生加成反應最多可生成3種二溴代物15.實驗室由環己醇制備環己酮的流程如圖所示。已知:主反應為,為放熱反應;環己酮可被強氧化劑氧化;環己酮沸點為155℃,能與水形成沸點為95℃的共沸混合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分批次加入重鉻酸鈉主要是為了防止反應速率過快B.反應后加入少量草酸的目的是調節溶液的pH至酸性C.①的主要成分是環己酮與水共沸混合物,獲取③的操作為過濾D.第四步加氯化鈉固體目的是增大水層的密度,從而把環己酮和水分離二、解答題16.Ⅰ.氮族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VA族,從上到下依次為氮(N)、磷(P)、砷(As)、銻(Sb)、鉍(Bi)、饃(Mc)。回答問題:(1)、、中鍵角最大的是 ,沸點由高到低的順序是 。(2)分子中大鍵可表示為,p軌道提供孤電子對形成大鍵的N原子是 (填“1”或“2”)號N原子。(3)的立方晶胞結構如圖所示(O占據部分Bi的四面體空隙),以A點為原點建立分數坐標,已知A點坐標為,B點坐標為,則C點坐標為 ;晶胞邊長為anm,則密度為 (的摩爾質量為M g/mol,阿伏加德羅常數數值為)。Ⅱ.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4)某配合物內界離子結構簡式如圖所示。銅元素為 價。(5)某含銅化合物可用于超導材料,結構如圖,該化合物的化學式為 ,銅元素的配位數為 。17.查耳酮是合成抗腫瘤藥物的重要中間體,實驗室中,查耳酮可在NaOH稀溶液催化下,用苯乙酮和新制苯甲醛發生羥縮合反應制得,制備裝置(夾持裝置已略去)如圖所示。已知:ⅰ.相關物質的信息如表所示:名稱 苯乙酮 苯甲醛 查耳酮結構簡式熔點/℃ 19.6 -26 57~59沸點/℃ 203 178 345~348溶解性 難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 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 易溶于熱乙醇ⅱ.羥醛縮合反應的原理:。實驗步驟:Ⅰ.量取3mL新制苯甲醛于儀器a中,向三頸燒瓶中依次加入25mL 10% NaOH溶液、15mL乙醇和6mL苯乙酮。Ⅱ.緩慢滴加新制苯甲醛,維持反應溫度在25~30℃,并不斷攪拌0.5h至反應結束。Ⅲ.將三頸燒瓶置于冰水浴中冷卻15~30min,充分結晶,經減壓抽濾、洗滌、干燥,收集得到查耳酮粗品。回答下列問題:(1)儀器a的名稱是 。(2)本實驗應使用新制苯甲醛,若使用實驗室久置的苯甲醛,應先進行水蒸氣蒸餾,目的是除去苯甲醛在空氣中被氧化生成的 (填有機物名稱)。(3)寫出由新制苯甲醛與苯乙酮反應制備查耳酮的化學方程式: 。(4)“步驟Ⅰ”中,添加乙醇可提高主反應的速率,原因是 。(5)本實驗中使用的三頸燒瓶的最適宜規格為 (填標號)。A.50mL B.150mL C.250mL(6)“步驟Ⅱ”中,若發現溫度計的示數上升過快,可采取的措施有 (寫出一條即可)。(7)“步驟Ⅲ”中,洗滌晶體時,應選擇_______(填標號)。A.冷水 B.熱乙醇 C.熱水 D.冷乙醇18.脫落酸是一種抑制植物生長的激素,其衍生物L的合成路線如圖。回答下列問題:(1)A→B反應類型 。(2)F的分子式為 。(3)寫出C→D的反應方程式 ;該步驟的作用是 ;(4)E中含氧官能團名稱是 。(5)M是C的同分異構體,符合下列條件的M有 種(不考慮立體異構)。①遇顯色;②有手性碳原子;③只有一個甲基寫出其中一種能夠催化氧化生成醛的結構簡式 。三、填空題19.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1)下列有機物的命名正確的是 (填序號)①:1,2,4-三甲苯;②:3-甲基戊烯;③:2-氯-3-戊烯;④:1,3-二溴丙烷(2)①由現代分析儀器得出某有機物的質譜圖、核磁共振譜圖如下圖所示,可推測該有機物的結構簡式為 。②根據共軛二烯烴1,4加成反應原理完成方程式:+ 。(3)下圖為中藥材中提取治療瘧疾有效成分青蒿素的一種方法。已知:①常溫下青蒿素為無色晶體,難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熔點為156~157℃;②乙醚沸點為35℃。回答下列題:①對青蒿進行干燥研碎的目的是 。②操作Ⅱ操作名稱是 。③操作Ⅲ的主要過程可能是 (填字母)。A.加水溶解,蒸發濃縮、冷卻結晶 B.加入乙醚進行萃取分液 C.加95%的乙醇,濃縮、結晶、過濾參考答案1.A2.C3.C4.A5.D6.C7.B8.D9.D10.C11.D12.A13.B14.B15.D16.(1) >>(2)2(3)(4)+1 +2(5) 617.(1)恒壓滴液漏斗(恒壓分液漏斗也可)(2)苯甲酸(3)+(4)使苯乙酮和苯甲醛與氫氧化鈉溶液充分混合,增大反應物接觸面積(5)B(6)降低滴加新制苯甲醛的速率或適當降溫(7)D18.(1)加成反應(加成亦可)(2)(3) 官能團保護,防止該位置的羰基也與B發生反應而得不到目標產物(4)醚鍵、羥基(5) 9種19.(1)①④(2) +(3) 增大接觸面積,提高萃取率 蒸餾 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