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章 化學反應的方向、限度與速率 單元測試一、單選題1.下列事實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的是A.使用鐵觸媒,加快合成氨的反應速率B.溴水中存在,當加入硝酸銀溶液后,溶液顏色變淺C.合成氨工業采用高壓D.反應 ,達到平衡后,升高溫度體系顏色變深2.下列做法與調控化學反應速率無關的是A.用冰箱冷藏以保鮮食物 B.酸浸時先將礦石粉碎C.食鹽中添加碘酸鉀預防缺碘 D.適當溫度下,使用加酶洗衣粉洗滌衣物3.下列關于化學平衡常數的說法正確的是( )A.在任何條件下,化學平衡常數都是一個定值B.當改變反應物的濃度時,化學平衡常數會發生改變C.對于一個給定的化學方程式,化學平衡常數的大小只與溫度有關,與反應物的濃度無關D.化學平衡常數隨反應體系壓強的變化而變化4.飽和氯水中存在平衡:,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向該氯水中通入,平衡向右移動B.向該氯水中通入少量,溶液的pH減小C.向該氯水中加入粉末,增大D.升高溫度,減小5.在一定溫度下,向容積為的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和一定量的N,發生反應;當反應進行到時達到平衡,測得M的濃度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時,M的轉化率為80%B.,用M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率為C.時,M的物質的量濃度為D.后,向容器中充入惰性氣體,M的物質的量減小6.小李同學采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定鋅與稀硫酸反應的速率,取1g鋅粒與20mL0.5mol·L-1的硫酸進行反應,測得不同時刻反應生成的H2的體積(已折算為標準狀況)如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t/s 0 5 10 15 20 25V(H2)/mL 0.0 14.6 34.5 44.8 52.2 56.9A.反應結束時鋅粒無剩余B.鋅與稀硫酸反應初期速率逐漸加快,后又變慢C.應用鋅粉代替鋅粒進行實驗,以節約實驗時間D.假設溶液的體積不變,10~25s內的平均反應速率v(H2SO4)=0.02mol·L-1·min-17.保持溫度和容器容積不變,下列不能判斷可逆反應達到平衡狀態的是A. B.容器內壓強恒定不變C.體系的密度保持不變 D.當8.反應C(s)+H2O(g)═CO(g)+H2(g)在一密閉容器中進行,下列說法能夠成立的是A.當 v(CO)(正)=v(H2)(正)時,反應達平衡狀態B.其他條件不變,適當增加C(s)質量會加快化學反應速率C.保持體積不變,充入少量He使體系壓強增大,化學反應速率一定增大D.其他條件不變僅將容器的體積縮小一半,化學反應速率一定增大9.反應X(g)+Y(g) 3Z(g) △H<0,達到平衡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減小容器體積,平衡向右移動 B.恒容時充入He氣,Z的產率增大C.增大c(X),X的轉化率增大 D.降低溫度,Y的轉化率增大10.一定溫度下,在2 L的密閉容器中發生反應:M(g)+2N(g)xP(g) ΔH<0,N、P的物質的量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x=2B.反應開始2 min內,v(P)=0.1 mol·L-1·min-1C.2 min后,降低溫度平衡向右移動D.當容器內混合氣體壓強不再改變時,反應體系達到化學平衡狀態11.已知反應①:和反應②:,在相同的某溫度下的平衡常數分別為和,該溫度下反應③:的平衡常數為K。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反應①的平衡常數B.反應③的平衡常數C.對于反應③,恒容時,溫度升高,濃度減小,則該反應的焓變為正值D.對于反應③,恒溫恒容下,增大壓強,平衡不移動,濃度不變12.乙烯氣相直接水合反應制備乙醇:。乙烯的平衡轉化率和溫度、壓強的變化關系如下圖(起始時,,容器體積為1L)。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乙烯氣相直接水合反應的 B.圖中壓強的大小關系為:C.圖中a點對應的平衡常數 D.達到平衡狀態a、b所需要的時間:a>b13.工業用CO2和H2合成乙醇:2CO2(g)+6H2(g) C2H5OH(g)+3H2O(g)。保持壓強為5MPa,向密閉容器中投入一定量CO2和H2發生上述反應,CO2的平衡轉化率與溫度、投料比m[]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H>0B.m1<m2<m3C.若m3=3,則400K時H2的平衡轉化率為50%D.投料比m=1時,容器內CO2的體積分數不再改變則反應達到平衡狀態14.(異丁烯)與發生加成反應的能量與反應歷程如圖:Ⅰ.HCl(g)+ →Ⅱ.HCl(g)+ →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B.產物1和產物2互為同分異構體C.反應的溫度降低,產物1的含量增大,產物2的含量減小D.反應Ⅱ中生成中間體2的反應速率比進攻中間體2的慢二、解答題15.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很多,某同學設計了以下實驗研究不同濃度的硫酸對反應速率的影響。藥品:Cu、Fe、Na和不同濃度的硫酸(0.5mol·L-1、2mol·L-1、18.4mol·L-1);裝置如圖。 (1)用此裝置進行定量實驗,應選用的上述實驗藥品是:第一組: 和 。第二組: 和 。(2)應該測定的實驗數據是氣體從反應開始到推動活塞達到30mL刻度時的 。(3)此實驗忽視了影響反應速率的其他因素是(假設金屬顆粒是均勻的): 。(4)此實驗得到的結論應該是硫酸的濃度越 ,反應速率越 。(填“高”“低”“快”“慢”)16.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易溶于水,在中性或堿性環境中穩定。制備反應原理:實驗步驟:①稱取15g加入圓底燒瓶中,再加入80mL蒸餾水。另取5g研細的硫粉,用3mL乙醇潤濕,加入上述溶液中。②安裝實驗裝置(如圖所示、部分夾持裝置略去),水浴加熱,微沸60分鐘。③趁熱過濾,將濾液水浴加熱濃縮,冷卻析出,經過濾、洗滌、干燥,得到產品。回答問題:(1)硫粉在反應前用乙醇潤濕的目的是 。(2)儀器a的名稱是 ,其作用是 。(3)產品中除了有未反應的外,最可能存在的無機雜質是 。檢驗是否存在該雜質的方法是 。(4)該實驗一般控制在堿性環境下進行,否則產品發黃,用離子反應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17.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的“滴水生火”實驗引起同學們的興趣,大家主動探究著火原因。【猜想】(1)根據燃燒條件,知道脫脂棉是可燃物,小新認為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生成了可以支持燃燒的物質;小海又進行了補充:此反應還會 (填“吸收”或“放出”)很多熱量,進而滿足了燃燒的另一個條件是 。【實驗與探究】設計裝置如圖所示。(2)打開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水滴加的速度,看到試管中有大量氣泡產生,將帶火星的木條靠近P出口,看到木條復燃,推測此氣體是 。(3)實驗中還觀察到,M處有大量氣泡冒出,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 。由此證明上述猜想是正確的。【拓展與交流】(4)完成了以上實驗,同學們又進一步探究過氧化鈉()與水反應后生成的另一種物質是什么 小新認為是,小華認為是和的混合物。大家經過討論認為小新的猜想是正確的,不可能生成碳酸鈉,判斷依據是 。(5)根據以上探究,要保證“滴水生火”魔術成功,從燃燒的條件考慮,滴入水的量要適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則必須做到 。18.已知KMnO4和H2C2O4(草酸)在酸性溶液中會發生如下反應: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甲、乙兩個實驗小組欲探究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設計實驗方案如下(實驗中所用KMnO4溶液均已酸化):(1)甲組:通過測定單位時間內生成CO2氣體體積的量來比較化學反應速率,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實驗時分液漏斗中A溶液一次性加入,A、B的成分見下表:序號 A溶液 B溶液① 2 mL 0.1 mol·L-1 H2C2O4溶液 4 mL 0.01 mol·L-1 KMnO4溶液② 2 mL 0.2 mol·L-1 H2C2O4溶液 4 mL 0.01 mol·L-1 KMnO4溶液③ 2 mL 0.2 mol·L-1 H2C2O4溶液 4 mL 0.01 mol·L-1 KMnO4溶液,少量MnSO4(催化劑)該實驗探究的是 因素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在反應停止之前,相同時間內針筒中所得CO2的體積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填實驗序號)。(2)乙組:通過測定KMnO4溶液褪色所需時間的長短來比較化學反應速率。取兩支試管各加入2 mL 0.1 mol·L-1 H2C2O4溶液,另取兩支試管各加入4 mL 0.1 mol·L-1 KMnO4溶液,將四支試管分成兩組(每組各有一支試管盛有H2C2O4溶液和KMnO4溶液),一組放入冷水中,另一組放入熱水中,一段時間后,分別混合并振蕩,記錄溶液褪色所需時間。該實驗試圖探究 因素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但該組同學始終沒有看到溶液完全褪色,其原因是 。《第2章 化學反應的方向、限度與速率 單元測試》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C C A A B D D D B題號 11 12 13 14答案 B C C C15.(1) Fe 0.5 mol·L-1硫酸 Fe 2 mol·L-1硫酸(2)時間(3)溫度(4) 高或低 快或慢16. 使硫粉易于分散到溶液中 球形冷凝管 冷凝回流 取少量產品溶于過量稀鹽酸過濾,向濾液中加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則產品中含有17. 放出 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氧氣 過氧化鈉與水反應放熱使錐形瓶內壓強增大 質量守恒定律 控制反應物的用量18.(1) 濃度和催化劑 ③②①(2) 溫度 KMnO4溶液過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