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模物理·化學試題-初中化學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選擇題1.2025年內蒙古自治區推進生態文明示范盟市建設中,能源轉型是關鍵。下列舉措不屬于新能源開發利用的是A.草原風力發電場并網 B.鄂爾多斯頁巖氣開采C.秸稈制乙醇燃料推廣 D.光伏治沙電站建設2.下列標志中,不屬于常用危險化學品標志的是A. B. C. D.3.化學助力健康中國行動。下列關于化學與健康的說法正確的是A.鐵、鋅、氟是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 B.碘缺乏會引起血壓降低和肌肉痙攣C.偶爾使用含亞硝酸鈉的工業鹽炒菜 D.為防止運動后缺水,應多飲用可樂飲料4.下列化學用語中,表示的意義正確的是A.:一個銅離子帶2個單位正電荷 B.:表示硫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C.:表示六十個碳原子 D.:表示一個四氧化二氮分子5.如圖表示含鐵元素的部分物質的轉化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轉化①可通過在空氣中加熱細鐵絲實現 B.將與碳粉常溫混合可實現轉化②C.洗凈擦干鐵鍋是為了減少轉化③的發生 D.轉化④可通過Fe與溶液反應實現6.以下兩幅微觀示意圖揭示了化學反應的微觀實質。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A.圖①表示的是化合反應B.圖①表示的反應中元素的化合價沒有改變C.圖②說明酸堿中和反應的實質是H+和OH- 反應生成了H2OD.上述兩圖說明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都不會發生變化7.借助便攜式氧氣傳感器可探究微觀粒子的性質,該實驗過程如圖甲所示,實驗結果如圖乙所示。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A.實驗a說明分子是靜止的B.對比實驗a和b,說明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C.對比實驗a和c,說明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其分子更易向下運動D.對比三個實驗,說明改變瓶口方向比改變溫度更有利于分子向外運動二、填空與簡答8.閱讀下列短文,回答相關問題。波爾多液是無機銅素殺菌劑,是一種天藍色膠狀懸濁液,該農藥的化學原理是熟石灰與硫酸銅起化學反應,生成堿式硫酸銅[化學式為]和硫酸鈣。堿式硫酸銅在水中的溶解度極小,具有很強的殺菌能力。波爾多液本身并沒有殺菌作用,當它噴灑在植物表面時,由于懸濁液的黏著性而被吸附在作物表面。而植物在新陳代謝過程中會分泌出酸性液體,加上細菌在入侵植物細胞時分泌的酸性物質,使波爾多液中的少量的堿式硫酸銅轉化為可溶的硫酸銅,從而產生低濃度的,進入病菌細胞后,使細胞中的蛋白質凝固。配制波爾多液時,硫酸銅、生石灰的比例及加水多少,要根據樹種或品種對硫酸銅和石灰的敏感程度以及防治對象、用藥季節和氣溫的不同而定。配制波爾多液必須在堿性條件下進行反應,倒藥液時,不可搞錯次序,否則配制的藥液會隨即沉淀,失效。(1)波爾多液 溶液(填“是”或“不是”)。(2)農業生產中,不直接噴灑硫酸銅溶液來殺滅病蟲害的原因是 。(3)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______(填字母序號)。A.不能用鐵等金屬器皿來配制波爾多液B.應根據實際需要,選擇配制波爾多液的原料比例C.配制波爾多液,應先在容器中倒入石灰水,再倒入硫酸銅溶液D.如誤食波爾多液,應大量食用雞蛋清、牛奶或糖水來緩解癥狀9.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方式之一,具備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是學習化學和進行探究活動的基礎和保證。根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1)圖A中木炭在空氣中和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不同,原因是 。(2)圖B中過濾后濾液仍渾濁的原因可能是 (答一點即可)。(3)圖C中用酒精燈對準陶土網中央加熱,發現火柴頭著火引燃火柴,而火柴梗和陶土網無明顯現象,請根據燃燒的條件解釋此現象: 。10.二氧化氯()用于家庭、公共場所的殺菌消毒,是一種高效和安全的殺菌消毒劑,在工業上以含可溶性雜質和的粗鹽為原料來制取,生產過程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中氯元素的化合價是 。(2)步驟Ⅰ除雜中,可用飽和NaCl溶液浸洗粗鹽除去可溶性雜質,其原因是 。(3)從元素守恒角度分析,Ⅲ中有水參與反應,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4)上述流程中可循環利用的物質是 。三、實驗題11.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進行氣體的制取和性質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混合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 ,其發生裝置可選用裝置B或C,與裝置C相比,裝置B具有的優點是 。(2)用稀鹽酸和大理石反應制備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為 ;選用裝置C和D組合制取二氧化碳,證明已收集滿的操作和現象是 。(3)興趣小組同學利用E裝置制取并研究的性質。將Y形管傾斜,使d中試劑流入c中至完全反應,然后向c中注入足量NaOH溶液。①整個實驗過程中,氣球的變化情況是 ;②注入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應后,c中的現象是 ,產生此現象的原因是 。12.為加深對酸的主要性質的認識,通過實驗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在學完酸的化學性質后,老師組織同學們完成了以下實驗活動。【實驗內容與分析】實驗一:按如圖所示完成實驗。實驗二:往生銹的鐵釘中加入足量的稀鹽酸。實驗三:往滴有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鹽酸。(1)實驗一中,觀察到石蕊溶液變為 色。(2)實驗二中,觀察到溶液由無色變成黃色,一段時間后有氣泡產生,請解釋出現這兩個現象的原因: 。(3)實驗三中,觀察到溶液由紅色變成無色,由此現象分析,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成分的可能組合有(不考慮酚酞,用化學式表示) 。【應用與拓展】(4)結合以上實驗內容,請設計實驗方案除去銅粉中混有的氧化銅,得到純凈的銅: 。四、計算題13.某同學欲測定Cu—Zn合金中銅的質量分數,取26g該合金粉末加入稀硫酸充分反應,所加稀硫酸與生成氣體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請計算:(1)生成氣體的質量為 g。(2)該合金中銅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參考答案1.B2.D3.A4.D5.C6.B7.A8.(1)不是(2)硫酸銅溶液無黏著性,不易吸附在作物表面(3)D9.(1)氧氣的濃度不同(合理即可)(2)濾紙破損(或液面高于濾紙邊緣,合理即可)(3)火柴頭的著火點比火柴梗低,加熱時火柴頭先達到著火點從而燃燒,而火柴梗未達到著火點,陶土網不具有可燃性,所以無明顯現象10.(1)+4(2)飽和NaCl溶液不溶解NaCl,但能溶解、(3)(4)氯化鈉/NaCl11.(1) 可以控制反應速率(2) 將燃著的小木條放在b端導管口,木條熄滅,說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滿(3) 先變大后變小/先膨脹后變癟 有白色沉淀生成 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碳酸鈉與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12.(1)紅(2)氧化鐵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此時溶液變為黃色,氧化鐵反應完畢后,內部未生銹的鐵與鹽酸反應生成氫氣,看到有氣泡產生(3)NaCl或NaCl和HCl(4)向固體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稀鹽酸,反應完成后過濾、洗滌、干燥固體,得到純凈的銅(合理即可)13.(1)0.2(2)解:設該合金中鋅的質量為x。x=6.5g則該合金中銅的質量分數為:答:該合金中銅的質量分數為7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