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時 因地制宜發展農業 走科技強農之路基礎達標一、因地制宜發展農業1.如圖示意我國華北地區沿海某區域。圖中①為城市郊區,②為遠離城市的平原,③為山地,④為海洋。讀圖判斷,根據因地制宜原則,下列不合理的是(B)A.①種植蔬菜 B.②種植水稻C.③種植林木 D.④發展漁業二、走科技強農之路 黑龍江省土地面積廣闊,是我國推行“北斗+智慧農業”生產模式的試點省級行政區。該生產模式通過使用“北斗”和搭載“智慧大腦”的農機,可自動進行精準整地、播種、施肥、噴藥、收割等作業。讀黑龍江省地形分布圖,完成2~4題。2.黑龍江省平原地區能開展大規模機械化耕作的主要自然原因是(B)A.降水豐富B.地形平坦C.水源充足D.土壤肥沃3.“北斗”和搭載“智慧大腦”的農機能夠自動精準(A)①播種?、谑┓省、凼崭睢、芊乐够?br/>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4.“北斗+智慧農業”生產模式可以推進農業生產的變化是(C)①農業產量提高 ②農產品質量提升?、弁恋孛娣e擴大?、苻r業科技發展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能力提升 糧食問題涉及國家安全,為保證糧食安全,我國提出了確保18億畝耕地紅線、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戰略。讀我國主要商品糧基地示意圖,完成5~6題。5.對甲、乙、丙三大商品糧基地農業生產條件的敘述,正確的是(D)A.甲地比乙地的熱量條件優越B.甲地以水田為主,乙地以旱地為主C.丙地比乙地的水熱條件優越D.丙地比乙地日溫差大,利于作物養分積累6.在農用地總量減少的狀況下我國糧食仍實現了12年連續增產,主要原因是(A)A.科技興農,提高了糧食產量B.人口多年負增長,糧食需求量減少C.圍湖造田,增加了耕地面積D.生活水平提高,糧食需求量增加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荀子·王制》中記載“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時,故五谷不絕”。驚蟄節氣后,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材料二 下圖為我國不同地區春耕時間示意圖。(1)讀圖可知,我國農作物主要分布在 季風 (填“季風”或“非季風”)氣候區。 (2)甲所在的區域3月下旬~4月上旬能夠種植的糧食作物是 小麥 。(3)因地制宜發展農業需要考慮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有哪些 參考答案:自然條件:地形、氣候(包括氣溫、光照、降水等)、土壤、水源等;社會經濟條件:市場需求、交通條件、勞動力、農業科技水平、政策等。 “數字大田”里的春耕,在全國的田間地頭,無人機、智能農機具、智能灌溉系統、智能物聯網等高新科技得到廣泛應用,科技賦能讓春耕生產更“智慧”。(4)圖中A、B兩地緯度相近,但農業生產自然條件差異較大,試選擇其中一地,說出該地農業生產最不利的自然條件,并列舉一項改善該不利條件的農業技術措施。參考答案:A地位于新疆北部,最不利的自然條件是干旱缺水;措施:智能灌溉,采用噴灌、滴灌技術,育種改良,發展節水農業,采用節水技術等。(或B地位于東北平原,最不利的自然條件是熱量不足;措施:發展智能溫控大棚農業,育種改良等。)新教材素材開發《田園綜合體》教材P108“閱讀”拓展 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利用獨特的地理條件和光照資源,實現棚上發電、棚下種植、農光互補的田園綜合體發展模式。讀豐寧滿族自治縣位置示意圖,完成(1)~(2)題。(1)河北省農業發展歷史悠久,是我國的農業大省,河北省農業發展的限制性因素是(C)A.勞動力不足B.交通不便C.水資源短缺D.熱量不足(2)豐寧滿族自治縣發展光伏發電的有利自然條件是(A)A.晴天多,光照充足B.高校眾多,技術先進C.緯度高,風力強勁D.資源豐富,交通便利第2課時 因地制宜發展農業 走科技強農之路基礎達標一、因地制宜發展農業1.如圖示意我國華北地區沿海某區域。圖中①為城市郊區,②為遠離城市的平原,③為山地,④為海洋。讀圖判斷,根據因地制宜原則,下列不合理的是( )A.①種植蔬菜 B.②種植水稻C.③種植林木 D.④發展漁業二、走科技強農之路 黑龍江省土地面積廣闊,是我國推行“北斗+智慧農業”生產模式的試點省級行政區。該生產模式通過使用“北斗”和搭載“智慧大腦”的農機,可自動進行精準整地、播種、施肥、噴藥、收割等作業。讀黑龍江省地形分布圖,完成2~4題。2.黑龍江省平原地區能開展大規模機械化耕作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降水豐富B.地形平坦C.水源充足D.土壤肥沃3.“北斗”和搭載“智慧大腦”的農機能夠自動精準( )①播種?、谑┓省、凼崭睢、芊乐够?br/>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4.“北斗+智慧農業”生產模式可以推進農業生產的變化是( )①農業產量提高 ②農產品質量提升?、弁恋孛娣e擴大?、苻r業科技發展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能力提升 糧食問題涉及國家安全,為保證糧食安全,我國提出了確保18億畝耕地紅線、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戰略。讀我國主要商品糧基地示意圖,完成5~6題。5.對甲、乙、丙三大商品糧基地農業生產條件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地比乙地的熱量條件優越B.甲地以水田為主,乙地以旱地為主C.丙地比乙地的水熱條件優越D.丙地比乙地日溫差大,利于作物養分積累6.在農用地總量減少的狀況下我國糧食仍實現了12年連續增產,主要原因是( )A.科技興農,提高了糧食產量B.人口多年負增長,糧食需求量減少C.圍湖造田,增加了耕地面積D.生活水平提高,糧食需求量增加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荀子·王制》中記載“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時,故五谷不絕”。驚蟄節氣后,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材料二 下圖為我國不同地區春耕時間示意圖。(1)讀圖可知,我國農作物主要分布在 (填“季風”或“非季風”)氣候區。 (2)甲所在的區域3月下旬~4月上旬能夠種植的糧食作物是。(3)因地制宜發展農業需要考慮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有哪些 “數字大田”里的春耕,在全國的田間地頭,無人機、智能農機具、智能灌溉系統、智能物聯網等高新科技得到廣泛應用,科技賦能讓春耕生產更“智慧”。(4)圖中A、B兩地緯度相近,但農業生產自然條件差異較大,試選擇其中一地,說出該地農業生產最不利的自然條件,并列舉一項改善該不利條件的農業技術措施。新教材素材開發《田園綜合體》教材P108“閱讀”拓展 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利用獨特的地理條件和光照資源,實現棚上發電、棚下種植、農光互補的田園綜合體發展模式。讀豐寧滿族自治縣位置示意圖,完成(1)~(2)題。(1)河北省農業發展歷史悠久,是我國的農業大省,河北省農業發展的限制性因素是( )A.勞動力不足B.交通不便C.水資源短缺D.熱量不足(2)豐寧滿族自治縣發展光伏發電的有利自然條件是( )A.晴天多,光照充足B.高校眾多,技術先進C.緯度高,風力強勁D.資源豐富,交通便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4.2 第2課時 因地制宜發展農業 走科技強農之路 - 學生版.docx 4.2 第2課時 因地制宜發展農業 走科技強農之路.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