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年湖北省中考化學真題(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年湖北省中考化學真題(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化學學科
2025年湖北省中考化學真題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O-16 Si-28
一、選擇題(共13題,共18分。24-31題,每題1分;32-36題,每題2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1. 下列我國古代發明及應用中,不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 火藥爆炸 B. 燒制陶瓷 C. 糧食釀酒 D. 活字印刷
【答案】D
【解析】
【詳解】A.火藥(成分硝石、硫磺、木炭)爆炸時劇烈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故A錯誤;。
B.燒制陶瓷過程黏土高溫下發生化學變化,礦物質重組形成硅酸鹽等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故B錯誤;
C.糧食釀酒過程淀粉經發酵轉化為乙醇(酒精),生成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故C錯誤;
D.活字印刷過程僅轉移墨水到紙張,墨水成分未改變,屬于物理變化,不涉及化學變化,故D正確。
故選:D。
葡萄糖(C6H12O6)是人體重要的供能物質之一,可用來配制醫用葡萄糖注射液。回答下列小題。
2. 葡萄糖屬于
A. 糖類 B. 油脂 C. 蛋白質 D. 維生素
3. 下列有關葡萄糖的說法正確的是
A. 由3個元素組成 B. 屬于有機物
C. 1個分子中含有3個氧分子 D. 碳元素質量分數最小
4. 實驗室配制50g質量分數為10%的葡萄糖溶液,下列相關操作錯誤的是
A. 取藥品 B. 稱量
C. 量取 D. 溶解
【答案】2. A 3. B 4. C
【解析】
【2題詳解】
葡萄糖屬于糖類物質,故選:A;
【3題詳解】
A、葡萄糖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元素不講個數,選項錯誤;
B、含碳的化合物是有機物,葡萄糖含有碳元素屬于有機物,選項正確;
C、一個葡萄糖分子中含有6個氧原子,而不是3個氧分子,選項錯誤;
D、葡萄糖中碳氫氧三種元素的質量比是,由此可知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小,選項錯誤;
故選:B;
【4題詳解】
A、固體試劑取用是,先將瓶塞倒放,然后用藥匙取用,選項正確;
B、天平稱量藥品質量應左物右碼,有腐蝕性的藥品要放在玻璃容器中稱量,選項正確;
C、量筒讀數視線要與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不能與最高處水平,選項錯誤;
D、溶解時用玻璃棒在燒杯內攪拌,加速溶解,選項正確;
故選:C。
稀土元素有“工業維生素”的美譽,是重要的戰略資源。我國開創了稀土從生產到應用的新時代。回答下列小題。
5. 對稀土分離技術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是
A. 屠呦呦 B. 袁隆平 C. 侯德榜 D. 徐光憲
【答案】D
【解析】
【詳解】A. 屠呦呦:因發現青蒿素治療瘧疾獲諾貝爾獎,屬于醫藥領域,與稀土無關,故A不符合題意;
B. 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貢獻在農業育種,與稀土無關,故B不符合題意;
C. 侯德榜:發明“侯氏制堿法”,改進純堿(碳酸鈉)生產工藝,屬于化工,與稀土無關,故C不符合題意;
D. 徐光憲:創立串級萃取理論,解決稀土元素分離難題,被譽為“稀土之父”,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6. 稀土元素鑭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圖所示。下列對其描述正確的是
A. 屬于非金屬元素 B. 原子核內質子數為57
C. 相對原子質量為138.9g D. 元素符號為LA
【答案】B
【解析】
【詳解】A、鑭是“钅”旁,屬于金屬元素,選項A不正確;
B、元素周期表信息示意圖中左上角的數字是該元素的原子序數,原子序數=質子數,因此鑭原子核內質子數為57,選項B正確;
C、圖中元素名稱正下方的數字是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因此鑭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38.9,相對原子質量的單位是“1”,省略不寫,表示“g”,選項C不正確;
D、圖中右上角表示的是元素符號,因此鑭的元素符號為La(書寫元素符號時第一個字母大寫,第二個字母小寫),選項D不正確。
故選B。
7. 科學家利用新研制的含鑭催化劑,實現了如圖所示的物質轉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甲為氧化物 B. 丙的化學式為2O
C. 反應前后原子個數不變 D. 生成的乙可用作燃料
【答案】B
【解析】
【詳解】A、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由圖可知,甲為二氧化碳,屬于氧化物,選項正確;
B、丙的一個分子中含有兩個氧原子,丙為氧氣,化學式為O2,選項錯誤;
C、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個數不變,選項正確;
D、乙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能作燃料,選項正確;
故選B。
8. 下列實驗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目的 A.比較H2O和NaOH溶液對CO2的吸收效果 B.探究可燃物燃燒的兩個條件 C.驗證稀鹽酸和NaOH可以發生反應 D.探究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方案
現象 右側塑料瓶變得更癟 只有銅片上的白磷燃燒 固體逐漸消失 鐵絲絨生銹,水倒吸至瓶中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詳解】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與水反應,會導致塑料瓶內氣體減少,壓強減小,塑料瓶變癟,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也會導致塑料瓶內氣體減少,壓強減小,塑料瓶變癟,右側塑料瓶變得更癟,說明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水強,不符合題意;
B、該實驗中,銅片上的白磷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了著火點,燃燒,紅磷與氧氣接觸,溫度沒有達到著火點,不燃燒,說明燃燒需要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銅片上的白磷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了著火點,燃燒,水中的白磷溫度達到了著火點,但是隔絕氧氣,不燃燒,說明燃燒需要與氧氣接觸,可以探究可燃物燃燒的兩個條件,不符合題意;
C、該實驗中,稀鹽酸中含水,氫氧化鈉固體能溶于水,故固體逐漸消失,不能說明稀鹽酸和氫氧化鈉發生了反應,符合題意;
D、該實驗中,鐵絲絨生銹消耗氧氣,待完全反應后,逐漸冷卻至室溫,由于消耗了氧氣,裝置內壓強減小,燒杯中的水進入集氣瓶,進入水的體積就是消耗氧氣的體積,可以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不符合題意。
故選C。
9. 湖北武漢推動碳普惠機制,建立個人“碳賬本”,將碳減排量以積分方式可視化,激勵公眾積極參與減碳行動。下列行為能為個人“碳賬本”積分的是
A. 使用一次性餐具 B. 乘坐公交車上學
C. 用煤生火做飯 D. 單面打印紙質材料
【答案】B
【解析】
【詳解】A、使用一次性餐具:一次性餐具(如塑料或紙制品)的生產和處理過程會消耗資源并產生碳排放,尤其是塑料來源于石油化工,增加碳足跡,故A不符合題意;
B、乘坐公交車上學:公交車屬于公共交通工具,多人共乘可減少私家車使用,降低整體燃油消耗和尾氣排放,屬于低碳行為,故B符合題意;
C、用煤生火做飯:煤是化石燃料,燃燒時會釋放大量二氧化碳(CO2)及污染物(如二氧化硫),顯著增加碳排放,故C不符合題意;
D、單面打印紙質材料:單面打印浪費紙張,紙張生產需消耗木材資源,而樹木能吸收CO2,減少用紙可保護森林資源,降低碳排放,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0. 中國空間站系統建設所使用的下列材料中,屬于金屬材料的是
A. 建造空間站使用的碳纖維復合材料
B. 制造載人飛船使用的濾紫外線石英玻璃
C. 制作航天服使用的聚酰胺合成纖維
D. 制造火箭使用的第三代鋁鋰合金
【答案】D
【解析】
【詳解】A、碳纖維復合材料由碳纖維與樹脂等基體結合而成,屬于復合材料,并非金屬材料,故A錯誤;
B、石英玻璃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SiO2),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硅酸鹽材料),故B錯誤;
C、聚酰胺合成纖維(如尼龍)屬于有機高分子合成材料,非金屬材料,故C錯誤;
D、鋁鋰合金是鋁(金屬)與鋰(金屬)熔合而成的合金,屬于金屬材料(合金是金屬材料的重要類別),故D正確。
故選D。
11. 對下列家務勞動,錯誤的解釋是
選項 家務勞動 解釋
A 炒菜時用加碘食鹽調味 補碘元素能預防貧血
B 用白醋除去水壺中水垢 白醋能與水垢反應
C 把活性炭放入冰箱去除異味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D 把濕衣服晾曬在陽光下 溫度升高,分子運動加快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詳解】A、碘的作用是預防甲狀腺腫大(俗稱大脖子病),而貧血通常由缺鐵引起,鐵是血紅蛋白的必需成分。選項錯誤;
B、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氫氧化鎂,白醋中的醋酸能與它們發生酸堿反應生成可溶物,從而去除水垢。選項正確;
C、活性炭疏松多孔的結構使其具有強吸附性,可吸附冰箱中的異味,選項正確;
D、溫度升高會增大分子熱運動速率,加速濕衣服中水分的蒸發。選項正確;
故選A。
12. 圖甲為古代“暖寶寶”——手爐,其外層為漆有彩圖的木胎,暖手時手捂木胎。圖乙為手爐剖面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木胎僅起裝飾作用 B. 中空層有傳熱和防燙作用
C. 木炭燃燒提供暖手的熱量 D. 鏤空銅網有利于通風換氣
【答案】A
【解析】
【詳解】A:木胎不僅具有裝飾作用(漆有彩圖),還起到隔熱和保溫的作用,避免直接接觸高溫金屬內膽導致燙傷。選項錯誤;
B:中空層通過空氣隔離減少熱傳導,確實兼具傳熱(緩慢導熱)和防燙功能,選項正確;
C:木炭燃燒是手爐的熱量來源,選項正確;
D:鏤空銅網的設計可以促進空氣流通,幫助木炭持續燃燒,選項正確。
故選A。
13. 在探究蠟燭元素組成時,做了如圖的實驗。下列推測錯誤的是
A. 蠟燭燃燒有水生成 B. 蠟燭燃燒有二氧化碳生成
C. 蠟燭一定含有氧元素 D. 蠟燭一定含有碳、氫元素
【答案】C
【解析】
【詳解】A、將干冷燒杯罩在蠟燭火焰上方,燒杯內壁有水霧產生,說明蠟燭燃燒生成了水,故A不符合題意;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將內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罩在蠟燭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蠟燭燃燒生成了二氧化碳,故B不符合題意;
C、由以上分析可知,蠟燭燃燒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生成物中含C、H、O,反應物氧氣由氧元素組成,則蠟燭中一定含C、H元素,可能含氧元素,故C符合題意;
D、由以上分析可知,蠟燭一定含有碳、氫元素,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二、非選擇題(共7題,共32分)
14. 某學校雕刻社團開展了以下實踐活動。
(1)賞“微雕”:利用掃描隧道顯微鏡,在硅晶體表面移動原子,“寫”出了“中國”二字(圖甲)。說明構成硅的微觀粒子是______(寫名稱)。
(2)學篆刻:用鋼質刻刀在石材表面雕刻文字,制作印章(圖乙),說明鋼的硬度比石材的______。
(3)用蝕刻:在涂滿石蠟的鐵板上,用鐵釘劃穿蠟層繪圖,再將鐵板置于CuSO4溶液中蝕刻。一段時間后,觀察到鐵板上出現紅色圖案(圖丙)。蝕刻時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說明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銅的______(填“強”或“弱”)。
【答案】(1)硅原子 (2)大
(3) ①. Fe+CuSO4=FeSO4+Cu ②. 強
【解析】
【小問1詳解】
硅是由硅原子直接構成的,所以構成硅的微觀粒子是硅原子;
【小問2詳解】
用鋼質刻刀能在石材表面雕刻文字,說明鋼能在石材上留下痕跡,即鋼的硬度比石材的大;
【小問3詳解】
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除非常活潑的金屬外,排在前面的金屬一般可以將位于該金屬后面的、比它不活潑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化學方程式為Fe+CuSO4=FeSO4+Cu;該反應中,鐵能將硫酸銅溶液中的銅置換出來,說明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銅的強。
15. 閱讀科普短文。
1994年,中國氣象局在青海省海拔3816米的瓦里關山上建成全球大氣本底站。三十年來,駐站員利用高精度儀器獲得了準確、連續、海量的CO2濃度觀測數據,繪制了業界著名的“瓦里關曲線”(圖甲)。該曲線反映了北半球中緯度地區本底站大氣CO2濃度長期變化趨勢,為國際社會在應對氣候變化上形成共識作出了中國貢獻。
為了捕集熱電廠、煉鋼廠等排放煙氣中的CO2,化學工程師開發了捕集CO2技術(圖乙),所用的初始原料石灰石來源廣泛、價格低廉,獲得的高純度CO2廣泛應用于工業、農業、食品、醫藥、消防等領域。
(1)大氣CO2濃度整體呈現______變化趨勢。
(2)同年度夏季大氣CO2濃度比冬季低的非人為原因是______。
(3)在煅燒爐中,氧化鈣再生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4)該技術的優點有______(寫一條)。
【答案】(1)上升 (2)夏季植物光合作用旺盛,吸收CO2多
(3)
(4)原料石灰石來源廣泛等
【解析】
【小問1詳解】
根據圖甲可看出,從1995年到2020年左右,二氧化碳月平均濃度的數值隨著年份的增加整體上是不斷上升的,所以大氣CO2濃度整體呈現上升的變化趨勢;
小問2詳解】
在自然界中,植物的光合作用會吸收二氧化碳;夏季氣溫較高,光照充足,植物生長旺盛,光合作用強度大,會大量吸收二氧化碳,使得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降低;而冬季氣溫低,光照相對不足,植物光合作用減弱,吸收二氧化碳的量減少,所以同年度夏季大氣CO2濃度比冬季低的非人為原因是夏季植物光合作用旺盛,吸收CO2多;
【小問3詳解】
由圖乙鈣基吸附劑反應過程示意圖可知,在煅燒爐中,碳酸鈣在高溫條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根據化學反應原理和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規則,其化學方程式為;
【小問4詳解】
從文本中“為了捕集熱電廠、煉鋼廠等排放煙氣中的二氧化碳,化學工程師開發了捕集二氧化碳技術(圖乙),所用的初始原料石灰石來源廣泛、價格低廉,獲得的高純度二氧化碳廣泛應用于工業、農業、食品、醫藥、消防等領域”可知,該技術的優點可以是原料石灰石來源廣泛(或價格低廉、獲得的二氧化碳純度高、應用領域廣泛等 ),任選一條即可。
16. 鋼鐵工業加速綠色轉型,由“碳冶金”向“氫冶金”升級。工程師在高爐煉鐵(圖甲)的基礎上,開發了氫基豎爐煉鐵新工藝,其流程如圖(圖乙)。
(1)赤鐵礦石主要成分Fe2O3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______。
(2)煉鐵高爐進風口附近的反應,主要生成CO2而不是CO的原因是______。
(3)新工藝綠色環保,“還原反應室”中主反應為Fe2O3+3H22Fe+3X。
①X的化學式為______。
②該反應屬于______(填字母)。
a.化合反應 b.分解反應 c.置換反應 d.復分解反應
(4)圖乙中合成氣由甲烷和水反應制得,也可由焦炭制得:C+H2OH2+CO。消耗相同質量的水時,理論上前者與后者制得H2的質量比為______。
【答案】(1)+3 (2)進風口氧氣充足,碳在氧氣充足時燃燒生成二氧化碳
(3) ①. ②. c
(4)3:1
【解析】
【小問1詳解】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0,氧化鐵中鐵元素化合價為x,則
【小問2詳解】
根據碳在充足的氧氣中燃燒會生成二氧化碳但不會生成一氧化碳,故進風口出生成的主要是二氧化碳;
【小問3詳解】
①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都不變,反應前有2Fe、3O、6H,反應后有2Fe,故3X中含有6H和3O,故X的化學式是H2O;
②該反應符合一種化合物和一種單質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化合物的反應,屬于置換反應,故填:c;
【小問4詳解】
根據題意,,,由此可知一個水分子前者生成3個氫分子,后者生成1個氫分子,故等量的水理論上生成氫氣的質量比是3:1.
17. 我國研制了世界最大口徑碳化硅單體反射鏡,應用于深空探測、氣象觀測等。碳化硅可用硅與碳在高溫下反應制備:Si+CSiC。
(1)SiC中硅、碳元素的質量比為______。
(2)若要制得40kgSiC,至少需要Si的質量是多少?(寫出計算過程)
【答案】(1)7:3 (2)解:設若要制得40kgSiC,至少需要Si的質量是x
x=28kg
答:若要制得40kgSiC,至少需要Si的質量是28kg。
【解析】
【小問1詳解】
SiC中硅、碳元素的質量比為:28:12=7:3;
【小問2詳解】
見答案。
18. 以下是氧氣的實驗室制取和性質實驗有關示意圖。
(1)儀器a的名稱是______。
(2)B中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收集氧氣可選用______(填字母)裝置。
(3)F中水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答案】(1)酒精燈 (2) ①. ②. C或E
(3)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氣污染
【解析】
【小問1詳解】
由圖可知,儀器a為酒精燈;
【小問2詳解】
B中發生的反應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作催化劑的條件下生成水和氧氣,方程式為:;
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不易溶于水,既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又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故選C或E;
【小問3詳解】
硫燃燒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直接排放會污染空氣,故F中水的主要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氣污染。
19. 海洋資源的綜合利用,是解決當前人類面臨的資源短缺難題的重要途徑之一。
I.從海水中獲取淡水
反滲透法淡化海水是膜分離技術的應用,原理如圖甲所示,其中淡化膜只允許水通過,不允許溶解在水中的物質通過。
(1)海水通過淡化膜前,需將其中的泥沙等難溶物通過先沉降,再______(填操作名稱)的方法除去。
(2)下列理解錯誤的是______(填字母)。
a.淡化膜具有選擇性
b.加壓后左側液面上升
c.加壓后右側溶質質量增大
II.從濃縮海水中提取化學品
圖甲左側區域獲取淡水的同時,右側區域獲得濃縮海水(含NaCl、MgCl2等),提取NaCl后,母液可進一步提取Mg(圖乙)。
(3)圖乙中能量轉化:潮汐能→機械能→______(用于電解MgCl2)。
(4)步驟②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答案】(1)過濾 (2)c
(3)電能 (4)Mg(OH)2+2HCl=MgCl2+2H2O
【解析】
【小問1詳解】
過濾能分離不溶性固體和液體,泥沙等難溶物,先沉降后,通過過濾操作可將其除去;
小問2詳解】
a .淡化膜只允許水通過,不允許溶解在水中的物質通過,說明淡化膜具有選擇性,理解正確,不符合題意;
b.加壓后,水通過淡化膜進入左側,所以左側液面上升,理解正確,不符合題意;
c.加壓后,右側溶質不能通過淡化膜,溶質質量不變,理解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 c。
【小問3詳解】
潮汐能先轉化為機械能,機械能再轉化為電能,電能用于電解MgCl2,所以此處填電能;
【小問4詳解】
步驟②是氫氧化鎂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水,化學方程式為Mg(OH)2+2HCl=MgCl2+2H2O。
20. 抗日戰爭時期,范旭東創辦的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以下簡稱“黃海社”)西遷至四川,積極開展鹽業研究。黃海社了解到當地存在一種困擾人民多年、病因未明的痹病。該社秉持“在原則上絕對的相信科學,在精神上以能服務社會為最大光榮”的信條,研究確認痹病是由當地人食用含BaCl2的井鹽中毒引起。
在井鹽生產中如何除去BaCl2?某學習小組循著黃海社足跡,開展了如下探究。
查閱資料:①BaSO4,白色固體,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鹽酸。
②BaCO3,白色固體,不溶于水,溶于鹽酸。
③BaCl2是重要的工業原料。
任務一:用“沉淀法”除去NaCl中的BaCl2
黃海社提出了芒硝(含Na2SO4)沉淀法:BaCl2+Na2SO4=BaSO4↓+2NaCl。
在鹵水(鹽水)中加入適量芒硝,攪拌均勻,靜置沉降。
(1)該法在除去BaCl2的同時,NaCl產量______(填“增大”或“減小”)。
(2)有同學提出用Na2CO3代替芒硝也可除去BaCl2,理由是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3)當時痹病患者的一種解毒措施是口服Na2SO4溶液。若服用Na2CO3溶液則不能解毒,原因是______。
任務二:用“結晶法”分離NaCl和BaCl2
黃海社提出了如下方案:
備鍋二口,注入鹵水,燒至沸熱,待鹽鍋中氯化鈉飽和析出,撈出放入溫鍋中再洗,撈出瀝干;隨時用溫鍋的鹵水補充至鹽鍋,溫鍋中也隨時補充新鹵水,保持兩鍋鹵水體積不變,如此循環操作。
(4)循環若干次后,鹽鍋鹵水中的BaCl2達到飽和。依據圖乙,經過______(填“降溫”或“蒸發”)結晶可得到較純凈的BaCl2晶體。
(5)從能量的角度看,安裝溫鍋的作用是______。
(6)鹽鍋中撈出的NaCl晶體放入溫鍋中洗滌,而不直接使用水洗滌,其目的是:①減少NaCl溶解損失;②______。
【答案】(1)增大 (2)
(3)碳酸鋇不溶于水,溶于稀鹽酸(胃酸),而BaSO4不溶于鹽酸
(4)降溫 (5)節約能源 (6)避免引入雜質
【解析】
小問1詳解】
氯化鋇與硫酸鈉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鈉,在除去BaCl2的同時,NaCl產量增大。
【小問2詳解】
碳酸鈉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小問3詳解】
當時痹病患者的一種解毒措施是口服Na2SO4溶液,氯化鋇與硫酸鈉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鈉,硫酸鋇不溶于水,不溶于鹽酸,碳酸鈉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鈉,碳酸鋇不溶于水,溶于鹽酸(胃酸的主要成分為鹽酸),所以服用Na2CO3溶液則不能解毒。
【小問4詳解】
由圖乙溶解度曲線可知,BaCl2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顯著增大,而NaCl溶解度變化較小,鹽鍋鹵水中的BaCl2達到飽和,經過降溫結晶可得到較純凈的BaCl2晶體。
【小問5詳解】
溫鍋利用鹽鍋的熱鹵水預熱新鹵水,減少加熱能耗,節約能源。
小問6詳解】
用溫鍋鹵水洗滌而非清水,可防止溶解其他雜質或稀釋鹵水,避免引入雜質,確保系統成分穩定。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化學學科
2025年湖北省中考化學真題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O-16 Si-28
一、選擇題(共13題,共18分。24-31題,每題1分;32-36題,每題2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1. 下列我國古代發明及應用中,不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 火藥爆炸 B. 燒制陶瓷 C. 糧食釀酒 D. 活字印刷
葡萄糖(C6H12O6)是人體重要供能物質之一,可用來配制醫用葡萄糖注射液。回答下列小題。
2. 葡萄糖屬于
A. 糖類 B. 油脂 C. 蛋白質 D. 維生素
3. 下列有關葡萄糖的說法正確的是
A. 由3個元素組成 B. 屬于有機物
C. 1個分子中含有3個氧分子 D. 碳元素質量分數最小
4. 實驗室配制50g質量分數為10%的葡萄糖溶液,下列相關操作錯誤的是
A. 取藥品 B. 稱量
C. 量取 D. 溶解
稀土元素有“工業維生素”的美譽,是重要的戰略資源。我國開創了稀土從生產到應用的新時代。回答下列小題。
5. 對稀土分離技術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是
A. 屠呦呦 B. 袁隆平 C. 侯德榜 D. 徐光憲
6. 稀土元素鑭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圖所示。下列對其描述正確的是
A. 屬于非金屬元素 B. 原子核內質子數為57
C. 相對原子質量為138.9g D. 元素符號為LA
7. 科學家利用新研制的含鑭催化劑,實現了如圖所示的物質轉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甲為氧化物 B. 丙的化學式為2O
C. 反應前后原子個數不變 D. 生成的乙可用作燃料
8. 下列實驗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目的 A.比較H2O和NaOH溶液對CO2的吸收效果 B.探究可燃物燃燒的兩個條件 C.驗證稀鹽酸和NaOH可以發生反應 D.探究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方案
現象 右側塑料瓶變得更癟 只有銅片上白磷燃燒 固體逐漸消失 鐵絲絨生銹,水倒吸至瓶中
A. A B. B C. C D. D
9. 湖北武漢推動碳普惠機制,建立個人“碳賬本”,將碳減排量以積分方式可視化,激勵公眾積極參與減碳行動。下列行為能為個人“碳賬本”積分的是
A. 使用一次性餐具 B. 乘坐公交車上學
C. 用煤生火做飯 D. 單面打印紙質材料
10. 中國空間站系統建設所使用的下列材料中,屬于金屬材料的是
A. 建造空間站使用的碳纖維復合材料
B. 制造載人飛船使用的濾紫外線石英玻璃
C. 制作航天服使用的聚酰胺合成纖維
D. 制造火箭使用的第三代鋁鋰合金
11. 對下列家務勞動,錯誤的解釋是
選項 家務勞動 解釋
A 炒菜時用加碘食鹽調味 補碘元素能預防貧血
B 用白醋除去水壺中水垢 白醋能與水垢反應
C 把活性炭放入冰箱去除異味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D 把濕衣服晾曬在陽光下 溫度升高,分子運動加快
A. A B. B C. C D. D
12. 圖甲為古代“暖寶寶”——手爐,其外層為漆有彩圖的木胎,暖手時手捂木胎。圖乙為手爐剖面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木胎僅起裝飾作用 B. 中空層有傳熱和防燙作用
C. 木炭燃燒提供暖手的熱量 D. 鏤空銅網有利于通風換氣
13. 在探究蠟燭元素組成時,做了如圖的實驗。下列推測錯誤的是
A. 蠟燭燃燒有水生成 B. 蠟燭燃燒有二氧化碳生成
C. 蠟燭一定含有氧元素 D. 蠟燭一定含有碳、氫元素
二、非選擇題(共7題,共32分)
14. 某學校雕刻社團開展了以下實踐活動。
(1)賞“微雕”:利用掃描隧道顯微鏡,在硅晶體表面移動原子,“寫”出了“中國”二字(圖甲)。說明構成硅的微觀粒子是______(寫名稱)。
(2)學篆刻:用鋼質刻刀在石材表面雕刻文字,制作印章(圖乙),說明鋼的硬度比石材的______。
(3)用蝕刻:在涂滿石蠟的鐵板上,用鐵釘劃穿蠟層繪圖,再將鐵板置于CuSO4溶液中蝕刻。一段時間后,觀察到鐵板上出現紅色圖案(圖丙)。蝕刻時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說明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銅的______(填“強”或“弱”)。
15. 閱讀科普短文。
1994年,中國氣象局在青海省海拔3816米的瓦里關山上建成全球大氣本底站。三十年來,駐站員利用高精度儀器獲得了準確、連續、海量的CO2濃度觀測數據,繪制了業界著名的“瓦里關曲線”(圖甲)。該曲線反映了北半球中緯度地區本底站大氣CO2濃度長期變化趨勢,為國際社會在應對氣候變化上形成共識作出了中國貢獻。
為了捕集熱電廠、煉鋼廠等排放煙氣中的CO2,化學工程師開發了捕集CO2技術(圖乙),所用的初始原料石灰石來源廣泛、價格低廉,獲得的高純度CO2廣泛應用于工業、農業、食品、醫藥、消防等領域。
(1)大氣CO2濃度整體呈現______的變化趨勢。
(2)同年度夏季大氣CO2濃度比冬季低的非人為原因是______。
(3)在煅燒爐中,氧化鈣再生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4)該技術的優點有______(寫一條)。
16. 鋼鐵工業加速綠色轉型,由“碳冶金”向“氫冶金”升級。工程師在高爐煉鐵(圖甲)的基礎上,開發了氫基豎爐煉鐵新工藝,其流程如圖(圖乙)。
(1)赤鐵礦石主要成分Fe2O3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______。
(2)煉鐵高爐進風口附近的反應,主要生成CO2而不是CO的原因是______。
(3)新工藝綠色環保,“還原反應室”中主反應為Fe2O3+3H22Fe+3X。
①X的化學式為______。
②該反應屬于______(填字母)。
a.化合反應 b.分解反應 c.置換反應 d.復分解反應
(4)圖乙中合成氣由甲烷和水反應制得,也可由焦炭制得:C+H2OH2+CO。消耗相同質量的水時,理論上前者與后者制得H2的質量比為______。
17. 我國研制了世界最大口徑碳化硅單體反射鏡,應用于深空探測、氣象觀測等。碳化硅可用硅與碳在高溫下反應制備:Si+CSiC。
(1)SiC中硅、碳元素的質量比為______。
(2)若要制得40kgSiC,至少需要Si的質量是多少?(寫出計算過程)
18. 以下是氧氣的實驗室制取和性質實驗有關示意圖。
(1)儀器a的名稱是______。
(2)B中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收集氧氣可選用______(填字母)裝置。
(3)F中水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19. 海洋資源的綜合利用,是解決當前人類面臨的資源短缺難題的重要途徑之一。
I從海水中獲取淡水
反滲透法淡化海水是膜分離技術的應用,原理如圖甲所示,其中淡化膜只允許水通過,不允許溶解在水中的物質通過。
(1)海水通過淡化膜前,需將其中泥沙等難溶物通過先沉降,再______(填操作名稱)的方法除去。
(2)下列理解錯誤的是______(填字母)。
a.淡化膜具有選擇性
b.加壓后左側液面上升
c.加壓后右側溶質質量增大
II.從濃縮海水中提取化學品
圖甲左側區域獲取淡水的同時,右側區域獲得濃縮海水(含NaCl、MgCl2等),提取NaCl后,母液可進一步提取Mg(圖乙)。
(3)圖乙中能量轉化:潮汐能→機械能→______(用于電解MgCl2)。
(4)步驟②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20. 抗日戰爭時期,范旭東創辦的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以下簡稱“黃海社”)西遷至四川,積極開展鹽業研究。黃海社了解到當地存在一種困擾人民多年、病因未明的痹病。該社秉持“在原則上絕對的相信科學,在精神上以能服務社會為最大光榮”的信條,研究確認痹病是由當地人食用含BaCl2的井鹽中毒引起。
在井鹽生產中如何除去BaCl2?某學習小組循著黃海社足跡,開展了如下探究。
查閱資料:①BaSO4,白色固體,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鹽酸。
②BaCO3,白色固體,不溶于水,溶于鹽酸。
③BaCl2是重要的工業原料。
任務一:用“沉淀法”除去NaCl中的BaCl2
黃海社提出了芒硝(含Na2SO4)沉淀法:BaCl2+Na2SO4=BaSO4↓+2NaCl。
在鹵水(鹽水)中加入適量芒硝,攪拌均勻,靜置沉降。
(1)該法在除去BaCl2的同時,NaCl產量______(填“增大”或“減小”)。
(2)有同學提出用Na2CO3代替芒硝也可除去BaCl2,理由是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3)當時痹病患者的一種解毒措施是口服Na2SO4溶液。若服用Na2CO3溶液則不能解毒,原因是______。
任務二:用“結晶法”分離NaCl和BaCl2
黃海社提出了如下方案:
備鍋二口,注入鹵水,燒至沸熱,待鹽鍋中氯化鈉飽和析出,撈出放入溫鍋中再洗,撈出瀝干;隨時用溫鍋的鹵水補充至鹽鍋,溫鍋中也隨時補充新鹵水,保持兩鍋鹵水體積不變,如此循環操作。
(4)循環若干次后,鹽鍋鹵水中的BaCl2達到飽和。依據圖乙,經過______(填“降溫”或“蒸發”)結晶可得到較純凈的BaCl2晶體。
(5)從能量的角度看,安裝溫鍋的作用是______。
(6)鹽鍋中撈出NaCl晶體放入溫鍋中洗滌,而不直接使用水洗滌,其目的是:①減少NaCl溶解損失;②______。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川省| 蓬安县| 富蕴县| 嘉义市| 靖边县| 竹溪县| 灵武市| 温泉县| 商丘市| 革吉县| 岐山县| 安岳县| 绵阳市| 青浦区| 新昌县| 黔南| 陇川县| 胶州市| 高平市| 利川市| 来安县| 浦县| 北宁市| 苍梧县| 汶川县| 柯坪县| 法库县| 泰州市| 宿松县| 乐清市| 南京市| 平原县| 渝中区| 拉萨市| 嘉鱼县| 隆尧县| 汝阳县| 旬邑县| 寿光市| 江川县| 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