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一化學試卷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O-16 N-14 Cu-64 S-32 CL-35.5選擇題(共16小題,每道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每題3分,共48分)1.中國古代食器兼具美觀與實用價值。下列館藏食器中主要材質與其他三種不同的是( )A.陶刻紋豆(商) B.藍玻璃杯(漢)C.葉形銀盤(唐) D.花瓣瓷碗(宋)2.下列科技成果中所蘊含的化學知識敘述不正確的是( )A.新能源汽車所使用的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都屬于一次電池B.量子通信材料螺旋碳納米管與石墨烯互為同素異形體C.在“人造太陽”中發生核聚變的3H、2H是1H的同位素D.運載火箭采用“液氫液氧”作推進劑,其產物對環境無污染3.下列化學反應屬于放熱反應的是( )A.通過熾熱的炭層 B.濃硫酸溶于水C.鎂與稀鹽酸的反應 D.石灰石分解制備氧化鈣4.運用思維圖學習,有助于提高歸納整理能力。如圖為物質X的思維圖,X可能為( )S B. C. D.5.下列實驗事實與硝酸性質不相對應的一組是( )A.濃硝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先變紅后褪色——酸性和強氧化性B.鐵與稀硝酸反應不能放出氫氣——強氧化性C.要用棕色瓶盛裝濃硝酸——不穩定性D.氫氧化亞鐵固體與稀硝酸混合——僅強酸性6.用下列實驗裝置完成對應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 B C DA.制取并收集少量氨氣 B.探究Fe3+、Cu2+對H2O2分解速率的影響C.除去CO2中的SO2 D.氯氣的噴泉實驗7.下列物質間轉化關系(部分轉化略去了反應條件)正確的是( )A. B.C.粗硅硅 D.8.在四個不同的容器中,在不同的條件下進行合成氨反應,根據下列在相同時間內測得的結果判斷,生成氨的化學反應速率最快的是( )A. B.C. D.9.下列實驗過程中,始終無明顯現象的是( )A.通入溶液中 B.通入溶液中C.通入溶液中 D.通入已酸化的溶液中10.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原電池的工作原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若乙圖與丙圖中鋅片減輕的質量相等,則兩裝置中還原產物的質量比為1∶32B.乙圖中正極上的電極反應式為C.丙圖中Zn片上發生氧化反應,溶液中的向銅電極移動D.甲圖中鋅片質量減輕,銅片上有氣體產生11.共價鍵的鍵能是指拆開1mol共價鍵需要吸收的能量或者形成1mol共價鍵所放出的能量。幾種化學鍵的鍵能如下:N≡N的鍵能為;F—F的鍵能為;N—F的鍵能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反應為吸熱反應 B.過程放出能量C.反應,反應物與的總能量小于生成物的總能量D.反應發生過程只有物質變化沒有能量變化12.對于下列實驗,不能正確描述其反應離子方程式的是( )A.稀中加入少量鐵粉:B.溶液中加入稀:C.溶液中通入少量:D.向溶液中滴加酸性溶液:13.物質類別和元素價態是研究物質性質的兩個重要角度。下圖為含氮物質的“價—類”二維圖的部分信息。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從的轉化是人工固氮的重要方法 B.Y的化學式為C.從,必需加入氧化劑D.使用和X制備硝酸銨氮肥時,氮元素的化合價沒有發生變化14.氮循環在維持生態系統平衡中的地位極其重要,微生物和礦物質在氮循環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某水體(含較多,)脫氮的部分轉化關系如下圖所示。已知:鐵氧化細菌可利用水中的氧氣將氧化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由圖示可知,該水體中部分轉化為,從而達到脫氮的目的B.過程I中發生的反應會導致溶液酸性減弱C.過程III中被氧化D.若水體中鐵氧化細菌和含量過高,將不利于過程I的進行15.在密閉系統中有反應,能使反應速率加快的措施是( )①通過減小容器體積增大壓強 ②升高溫度 ③將炭粉碎 ④恒容通入 ⑤增加炭的量 ⑥恒容條件下通入 A.①②③⑥ B.①②④⑥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16.用20 mL 18.4 mol/L的濃硫酸和銅共熱一段時間后,待反應混合物冷卻,濾去多余的銅,將濾液稀釋到100 mL,所得濃度為2.68 mol/L。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反應后c(CuSO4)為0.1 mol/L B.標準狀況下生成SO2的體積為2.24 LC.反應中消耗硫酸的物質的量為0.2 mol D.溶解的銅的質量為6.4 g非選擇題(共4大題,共52分)17.(每空2分,共14分)研究人員擬設計黃銅礦(主要含CuFeS2)制備硝酸銅和綠礬晶體的流程如下:回答下列問題:(1)CuFeS2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 價,已知“焙燒”生成SO2、CuO和Fe2O3,則其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2)“置換”步驟中發生的所有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有 、Fe+Cu2+=Fe2++Cu、Fe+2H+=Fe2++H2↑。(3)流程中“操作 A”所需的玻璃儀器有 。(4)“浸洗”步驟中加溶液A 的目的是 。(5)“反應”步驟中,10%H2O2為氧化劑,20%HNO3提供H+,可以避免污染性氣體的產生,寫出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6)綠礬晶體(FeSO4·7H2O)在空氣中極易變質; 驗證綠礬晶體已變質的操作為 。18.(12分)亞硝酰氯()是一種紅褐色液體或黃色氣體,熔點:,沸點:,遇水易水解。可用于合成清潔劑、觸媒劑等。實驗室可用下圖裝置由氯氣與一氧化氮在常溫常壓下合成。(1)A是制備的發生裝置,其中發生的反應為。反應中硝酸體現的性質為 。(2)裝置B的作用是除去中混有的,發生的反應為。反應中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___________。(3)裝置C中長頸漏斗的作用是 。(4)D裝置中無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A.吸收尾氣 B.干燥氣體 C.吸收空氣中的水汽 D.用作催化劑(5)干燥純凈的氯氣可以由以下裝置制備,正確的連接順序為 。A. B. C. D.(6)在亞硝酰氯中,所有原子均達到了8電子穩定結構。寫出的電子式 。19.(每空2分,共16分)I.某化學興趣小組欲在實驗室制備二氧化硫,并探究相關物質的一些性質。根據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題。(1)寫出Na2SO3與70%濃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如何驗證生成二氧化硫 。(3)某同學擬用如圖裝置測定空氣中SO2的含量(假設空氣中無其他還原性氣體)。你認為不可行的裝置是 (填“a”或“b”),理由是 。II.某中學化學研究性學習小組利用消石灰和氯化銨制取氨氣,裝置如圖制取并探究氨氣的性質。【實驗探究】(4)寫出A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5)實驗室收集氨氣的方法是 。(6)C、D裝置中顏色會發生變化的是 (填“C”或“D”)。(7)為防止環境污染,以下裝置(除⑤標明外,其余盛放的液體均為水)可用于吸收多余氨氣的是 (填序號)。20.(每空1分,共10分)如圖所示,是原電池的裝置圖。請回答: (1)若溶液C為稀H2SO4溶液,電流表指針發生偏轉,B電極材料為Fe且作負極,則A電極上發生的電極反應式為 ; 在反應中溶液中的陰離子移向 (填“A”或“B”),反應進行一段時間后溶液C的pH (填“升高”“降低”或“基本不變”)(2)若需將反應Cu+2Fe3+=Cu2++2Fe2+設計成如圖所示的原電池裝置,則A極(負極)材料為 , B極電極反應式為 。(3)CO與H2反應還可制備CH3OH,CH3OH可作為燃料使用,用CH3OH和O2組合形成的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的結構示意圖如下: 電池總反應為2CH3OH+3O2=2CO2+4H2O,則電極c是 (填“正極”或“負極”),負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正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H+移向 ,(填“正極”或“負極”)若線路中轉移2 mol電子,則上述CH3OH燃料電池,消耗的O2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 L。答案及解析題號 1 2 3 4 5 6 7 8答案 C A C C D C B A題號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D B A C B C A17、【答案】(每空2分,共14分)(1)+2 4CuFeS2+13O24CuO+2Fe2O3+8SO2 (2)Fe+2Fe3+=3Fe2+(3)燒杯、玻璃棒、漏斗 (4)分離固體中的鐵、銅(5)Cu+H2O2+2H+=Cu2++2H2O(6)取適量晶體溶于水后,滴加少量KSCN 溶液,若溶液變為血紅色,則晶體已變質【分析】由題給流程可知,黃銅礦在空氣中焙燒生成氧化鐵、氧化銅和二氧化硫,二氧化硫發生催化氧化反應轉化為三氧化硫,三氧化硫與水反應生成硫酸,將硫酸溶液加入到焙燒渣中,將氧化鐵、氧化銅轉化為硫酸鐵、硫酸銅,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過量的鐵,將溶液中的鐵離子、銅離子轉化為亞鐵離子、銅,過濾得到含有銅的濾渣和硫酸亞鐵溶液;向濾渣中加入稀硫酸浸洗,將濾渣中過量的鐵轉化為亞鐵離子,過濾得到銅和硫酸亞鐵溶液;硫酸亞鐵溶液經蒸發濃縮、冷卻結晶、過濾、洗滌、干燥得到七水硫酸亞鐵晶體;向銅中加入稀硝酸和過氧化氫混合溶液,將銅溶解得到硝酸銅溶液,硝酸銅溶液經蒸發濃縮、冷卻結晶、過濾、洗滌、干燥得到硝酸銅晶體。【解析】(1)CuFeS2中硫元素化合價為—2價、銅元素化合價為+2價,由化合價代數和為0可知,鐵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由分析可知,黃銅礦在空氣中焙燒生成氧化鐵、氧化銅和二氧化硫,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CuFeS2+13O24CuO+2Fe2O3+8SO2,故答案為:+2;4CuFeS2+13O24CuO+2Fe2O3+8SO2;(2)由分析可知,“置換”步驟中加入過量的鐵,將溶液中的鐵離子、銅離子轉化為亞鐵離子、銅,發生的反應為Fe+2Fe3+=3Fe2+、Fe+Cu2+=Fe2++Cu、Fe+2H+=Fe2++H2↑,故答案為:Fe+2Fe3+=3Fe2+;(3)由分析可知,操作A為固液分離的過濾操作,過濾需要用到的玻璃儀器為燒杯、玻璃棒、漏斗,故答案為:燒杯、玻璃棒、漏斗;(4)由分析可知,“浸洗”步驟中“浸洗”步驟中加入稀硫酸浸洗的目的是將濾渣中過量的鐵轉化為亞鐵離子而得到銅,故答案為:分離固體中的鐵、銅;(5)由題意可知,“反應”步驟中發生的反應為銅與稀硝酸和過氧化氫混合溶液反應生成硝酸銅和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u+H2O2+2H+=Cu2++2H2O,故答案為:Cu+H2O2+2H+=Cu2++2H2O;(6)硫酸亞鐵具有還原性,綠礬晶體在空氣中極易變質生成硫酸鐵,檢驗綠礬變質實際上就是檢驗綠礬溶液中是否含有鐵離子,具體操作為取適量晶體溶于水后,滴加少量KSCN溶液,若溶液變為血紅色,則晶體已變質,故答案為:取適量晶體溶于水后,滴加少量KSCN 溶液,若溶液變為血紅色,則晶體已變質。18、【答案】(每空2分,共12分)(1)氧化性、酸性 (2) (3)平衡裝置內壓強,防止發生倒吸(4)C (5)B (6)【分析】制備亞硝酰氯()的實驗流程為:用銅和稀硝酸反應生成一氧化氮,制得的一氧化氮中可能含有二氧化氮和硝酸蒸氣,在裝置B中用水除去雜質氣,然后再用裝置C中的濃硫酸進行干燥;再用二氧化錳和濃鹽酸在加熱條件下制得氯氣,氯氣中含有氯化氫,用飽和食鹽水除去氯化氫,再用濃硫酸進行干燥后,將兩種干燥氣體同時通入三頸瓶中反應生成產物亞硝酰氯,據此分析解答。(1)根據反應方程式:可知,反應中硝酸中N元素化合價降低被還原為NO氣體,體現了氧化性,同時還有一部分硝酸未被還原,體現了酸性。(2)根據反應方程式:可知,參加反應,其中有化合價升高被氧化變為,作還原劑;另有化合價降低被還原為,作氧化劑,則反應中氧化劑與還原劑的比例為1:2。(3)根據實驗可知裝置C既起干燥作用,又有安全瓶的作用,可防止C到D的導管堵塞,則裝置中長頸漏斗可起到平衡裝置內壓強的作用,防止發生倒吸。(4)由于制備亞硝酰氯遇水易水解,需要干燥環境,所以裝置中無水的作用是為了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進去裝置D引起亞硝酰氯水解,題目所給四個選項中,C答案符合題意。(5)制取氯氣是二氧化錳和濃鹽酸在加熱條件下制得氯氣,生成的氯氣中含有氯化氫氣體,先用飽和食鹽水除去氯化氫后,再用濃硫酸進行干燥,則裝置導管連接順序為:,題目所給四個選項中,B答案符合題意。(6)在亞硝酰氯中,所有原子均達到了8電子穩定結構,則的電子式為:。故答案為:。【答案】(每空2分,共16分)(1)Na2SO3+H2SO4(濃)=Na2SO4+SO2↑+H2O(2)把生成的氣體通入品紅溶液中,若品紅溶液褪色,則有二氧化硫氣體;若不褪色則沒有二氧化硫氣體(3) b 裝置b中的堿石灰不僅能吸收二氧化硫還能吸收空氣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氣(4)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5)向下排空氣法(6)D (7)②④⑤【詳解】(1)與70%濃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Na2SO3+H2SO4(濃)=Na2SO4+SO2↑+H2O,故答案為:Na2SO3+H2SO4(濃)=Na2SO4+SO2↑+H2O。(2)驗證生成二氧化硫是用品紅溶液,即把生成的氣體通入品紅溶液中,若品紅溶液褪色,則有二氧化硫氣體;若不褪色則沒有二氧化硫氣體,故答案為:把生成的氣體通入品紅溶液中,若品紅溶液褪色,則有二氧化硫氣體;若不褪色則沒有二氧化硫氣體。(3)裝置b中的堿石灰不僅能吸收二氧化硫還能吸收空氣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氣,會使得結果偏大,故b不可行,故答案為:b;裝置b中的堿石灰不僅能吸收二氧化硫還能吸收空氣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氣。(4)裝置A制備氨氣,A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故答案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5)氨氣極易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氣的,則實驗室收集氨氣的方法是向下排空氣法,故答案為:向下排空氣法。(6)氨氣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色,則C、D裝置中顏色會發生變化的是D,故答案為:D。(7)氨氣極易溶于水,直接通入水中容易引起倒吸,需要有防倒吸裝置,①③不選,②④選,⑤中氨氣先通入四氯化碳中,然后氨氣在緩慢溶解在水中,也可以防止倒吸,⑤選,答案選②④⑤。20、【答案】(每空1分,共10分)(1) 2H++2e-=H2↑ B 升高(2) Cu Fe3++e-=Fe2+或2Fe3++2e-=2Fe2+(3) 負極 CH3OH-6e-+H2O=CO2+6H+ O2+4e-+4H+=2H2O 正極 11.2【詳解】(1)若溶液C為稀H2SO4溶液,電流表指針發生偏轉,B電極材料為Fe且作負極,則A電極為正極,A電極上發生的電極反應式為2H++2e-=H2↑;原電池工作時陰離子向負極移動,在反應中溶液中的陰離子移向B(負極);負極反應式為Fe-2e-=Fe2+,電池總反應為Fe+2H+=Fe2++H2↑,反應中消耗H+,反應進行一段時間后溶液C中H+的濃度減小,pH升高;(2)反應Cu+2Fe3+=Cu2++2Fe2+中,Fe3+發生得到電子的還原反應轉化成Fe2+,Cu發生失去電子的氧化反應轉化成Cu2+,根據原電池工作原理,A極(負極)材料為Cu,B極為正極,B極上Fe3+發生得到電子的還原反應,B極電極反應式為Fe3++e-=Fe2+;(3)由示意圖可知,電子由電極c經負載流向電極d,則電極c為負極,電極d為正極,電極d的電極反應式為O2+4e-+4H+=2H2O,若線路中轉移2mol電子,則消耗0.5molO2,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0.5mol×22.4L/mol=11.2L。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