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莆田市2025屆高中畢業班第四次教學質量檢測試卷地 理考生注意:1.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項目填寫清楚。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4.本卷命題范圍:高考范圍。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多中心已成為我國城市空間結構的主要發展趨勢,射線狀或外圍過境的高速公路能夠提升外圍地區的區位優勢,加速城市空間結構從單中心向多中心轉變。下圖示意高速公路影響城市多中心結構的理論機制。據此完成1~2題。1.高速公路建成后對城市外圍區域的主要影響是A.用地成本下降B.運輸成本下降C.旅游空間擴大D.倉儲空間減小2.在高速公路影響城市多中心結構形成過程中A.主城區人口比重降低B.主城區人口容量降低C.外圍區人口遷出加劇D.外圍區人口比重降低【高中第四次教學質量檢測試卷·地理 第1頁(共6頁)】森林鄉村是指自然風貌良好、鄉土特色突出、森林效益優越、生態環境宜居的特色鄉村。2019年我國啟動了森林鄉村的創建工作,目前已公布了7586個國家森林鄉村名單。下圖示意長江經濟帶森林鄉村核密度(核密度越大,表明森林鄉村數量越多,集聚程度越高)分布。據此完成3~5題。3.國家推動森林鄉村建設的主要目的是A.調整鄉村產業類型,改變鄉村人口結構 B.控制鄉村污染排放,加速碳達峰碳減排C.促進生態環境保護,推動鄉村經濟發展 D.設立生態保護紅線,控制鄉村開發強度4.長江經濟帶森林鄉村的整體分布格局是A.雙核心—雙核點—環山群 B.單核心—雙核點—環核群C.單核心—單核點—環山群 D.雙核心—多核點—環核群5.與云南相比,浙江森林鄉村核密度較高的主要原因是A.鄉村設施建設更完善 B.森林資源更豐富C.鄉村的人口數量更多 D.氣候條件更優越人參喜冷涼、濕潤、耐陰涼、忌強光、藥用價值高,吉林省是我國人參主要產區。早期,人參種植需要在林下種植,而目前非林下種植(在緩坡或耕地等開闊地種植,無需依賴森林資源)已成為吉林省人參主要栽培模式。近年來,吉林省某農業公司已成功研發出了人參水培技術,利用營養液霧化和光溫調控等技術調控人參生長環境。據此完成6~8題。6.與林下種植模式相比,非林下種植模式需要注意A.減少農藥使用 B.提高土壤溫度C.調整光照強度 D.加大化肥投入7.非林下種植模式可以成為吉林省人參主要栽培模式的優勢是A.生產投入較少,種植成本較低 B.可種植面積廣,機械化程度高C.水熱條件優越,生長周期較短, D.種植難度較低,人參成活率高8.人參水培技術的推廣應用對吉林省人參產業的主要影響是A.推動產業鏈延長 B.促進產業網絡化C.推動產業遷出 D.促進產業標準化【高中第四次教學質量檢測試卷·地理 第2頁(共6頁)】波河是意大利最長的河流,豐水期持續時間較長,河流下游為波河大平原.河道彎曲且沿岸多湖泊。右圖示意波河地理位置。據此完成9~11題。9.波河豐水期持續時間較長,主要是因為①河流補給類型多 ②人為取水較少③河流支流眾多 ④河流流速較慢A ①② B.①③C.③④ D.②④10.波河較長的豐水期對下游河段的影響是A.河道較狹窄 B.河岸較陡峭 C.河床易淤積 D.河水較清澈11.波河下游河道沿岸多湖泊的主要原因是下游河道A.河床深 B.支流少 C.水位低 D.易變動下圖示意我國渤海、黃海3月27 日8:00~3月28日20:00氣海溫差(海水上空的空氣溫度減去表層海水溫度的差值)以及風場分布,圖示時段黃、渤海海域經歷了一次大范圍海霧,海霧從渤海海域開始出現,逐漸擴大,直至消散。當海霧發育成熟階段時等.海溫差較小,且可能為負值。據此完成12~14題。12.圖示時期,渤海海域A.氣海溫差先降后升 B.表層海水溫度高于黃海C.海面風浪逐漸減弱 D.表層海水鹽度高于黃海13.海霧發育成熟時間最可能是A.27日12時 B.27日20時 C.28日8時 D.28日20時14.此次海霧消散A.受東北風影響大 B.從黃海海域開始消散C.受西南風影響大 D.從渤海海域開始消散【高中第四次教學質量檢測試卷·地理 第3頁(共6頁)】下圖示意不同地質歷史時期祁連山北部酒泉盆地地質變化過程(1Ma:一百萬年)。某研究者對圖示研究地區沉積物進行研究,通過對沉積物的垂直分布特點判斷出了金塔南山的抬升時間。據此完成15~16題。15.與沖積扇扇緣沉積物相比,圖示古沖積平原末端沉積物的特點是A.磨圓度較高,分選性更差 B.磨圓度較高,分選性更好C.磨圓度較低,分選性更好 D.磨圓度較低,分選性更差16.判斷金塔南山抬升時間的沉積物垂直分布特征是A.河流相沉積存在沉積間斷 B.河流相沉積物沉積面積較小C.沖積扇相沉積存在垂直斷裂” D.沖積扇相沉積物沉積厚度不均二、非選擇題:共52分。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伊犁河谷三面環山,屬惢帶大陸性氣候。伊犁河谷自古就是我國多民族聚居之地,文化遺址眾多。下圖分別示意西漢時期和隋唐時期伊犁河谷文化遺址分布,該時期內伊犁河谷文化遺址變化受氣候變冷影響較大。(1)簡述伊犁河谷適宜人口定居的自然條件,(4分)(2)指出西漢至隋唐時期伊犁河谷文化遺址變化特點,并簡析氣候變冷對其影響過程。(6分)【高中第四次教學質量檢測試卷·地理 第4頁(共6頁)】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匹茲堡位于北美五大湖地區(如下圖所示),憑借優質煤礦與冶煉技術突破,19世紀末成為全球鋼鐵產業中心,但隨著經濟衰退,該市先后經歷了三次產業復興:第一次復興(1940~1960年代):二戰后鋼鐵業衰退引發經濟萎縮與人口外流,當地通過環境治理、產業外遷及郊區化發展推動基建升級,但未能根本扭轉頹勢。第二次復興(1970~1980年代):經濟再度衰退后當地產業轉向文化、IT與旅游業,初步構建“制造業為主十服務業為輔”的二元產業體系,但轉型成效受制于外部經濟環境。第三次復興(1988年起至今):重點發展生物醫療、教育科技等服務業,同步培育機器人、醫療器械等高端制造業,最終形成以知識經濟為主導的產業結構,成為全美領先的創新型宜居城市。(1)分析19世紀末匹茲堡成為世界鋼鐵產業中心的優勢區位條件。(6分)(2)分別分析匹茲堡鋼鐵業衰退和第一次復興未能根本扭轉頹勢的原因。(8分)(3)與第二次復興產業結構相比,簡述第三次復興時匹茲堡產業優化的體現。(6分)【高中第四次教學質量檢測試卷·地理 第5頁(共6頁)】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加勒比松為常綠針葉林 是我國重要的造林樹種之一。20世紀80年代,華南地區營造了大規模的加勒比松純林。 目前,補植闊葉樹種被認為是改善純林土壤肥力、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的重要途徑。某研究團隊以加勒比松純林(PP)、加勒比松—灰木蓮混交林(MF1)、加勒比松—紅錐混交林(MF2)、加勒比松—灰水蓮一紅錐混交林(MF3)為研究對象,研究不同針閾混交林下土壤理化性質差異。該研究團隊選用廣西某地加勒比人工純林,進行合理間伐,清理砍伐林木后進行套種,營造出林木密度、健康程度等條件基本一致的不同林型,造林后連續3年進行追肥,并于5年后檢測不同林下土壤理化性質,結果如下表所示。土壤容重是指單位體積原狀土壤中所含有的干土重量。土層 指標 理化性質PP MF1 MF2 MF30~20cm 土壤容重(g·cm ) 1.13 1.01 1.06 1.03土壤含水率(%) 20.11 21.70 25.52 33.51土壤孔隙度(%) 37.70 38.54 48.92 51.43pH 4.31 4.49 4.51 4.59有機碳(mg·kg ) 11.48 14.38 15.86 20.55全氮(g·kg ) 1.45 1.93 2.50 4.49全鉀(g·kg ) 13.68 13.84 19.20 21.84全磷(g·kg ) 0.30 0.35 0.36 0.3320~40 cm 土壤容重(g·cm ) 1.16 1.10 1.11 1.07土壤含水率(%) 19.25 20.78 20.57 30.72土壤孔隙度(%) 39.06 42.80 40.09 49.27pH 4.61 4.64 4.70 4.80有機碳((mg·kg ) 7.69 8.30 10.87 20.36全氮(g·kg ) 1.74 1.47 2.44 2.45全鉀(g·kg ) 14.28 10.36 21.28 20.84全磷(g·kg ) 0.33 0.31 0.32 0.32(1)加勒比松作為我國華南地區王安造林樹種,試推測其生長習性。(4分)(2)與純林相比,指出不同混交林林下土壤理化性質變化的共同特征。(6分)(3)為保證實驗準確性,分析研究團隊在對純林間伐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6分)(4)為了提高純林生態系統穩定性,結合實驗結果說出最優的混交林方式,并簡述理由。(6分)【高中第四次教學質量檢測試卷·地理 第6頁(共6頁)】莆田市2025屆高中畢業班第四次教學質量檢測試卷 ● 地理 參考答案、提示及評分細則1. B 高速公路運輸速度快、運量大、效益高 ' 高速公路建成后 ' 有利于降低城市外圍區域運輸成本;高速公路建成后 ' 城市 外圍沿線交通可達性提高 ' 周邊人流、物流、信息流等生產要素流動和交換加快 ' 刺激土地價格上升;便利的交通會刺激 物流業發展 ' 倉儲空間擴大。2. A 由圖可知 ' 高速公路促使各類要素集聚 ' 導致外圍區與主城區人口發生變化 ' 從而形成多中心空間結構 。高速公路 影響城市多中心結構形成過程中 ' 會促進生產企業、相關服務配套設施向外圍區擴散集聚 ' 進而導致主城區部分人口流 向外圍區 ' 主城區人口比重降低 ' 外圍區人口比重提高;主城區人口容量不會降低。3. C 國家推動森林鄉村建設 ' 有利于促進我國生態環境保護 ' 改善生態環境 ' 并有利于鄉村推動生態農業、森林旅游、林 下經濟等特色產業發展 ' 促進鄉村經濟振興 ' 推動城鄉融合發展。4. D 讀圖可知 ' 長江經濟帶中森林鄉村在江浙皖地區和湘贛地區形成兩個高密度集聚區 ' 形成雙核心格局 ' 而在貴州省、 四川省 ' 以省會等城市為中心向外擴散 ' 形成多核點格局 ' 同時在各省交錯地帶(如江浙皖贛交錯帶和川渝交錯帶)形成 環繞核心的環核綿延群。5. A 與云南省相比 ' 浙江省經濟發展水平更高 ' 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更加完善 ' 森林鄉村建設數量更多 ' 核 密度較高 ' 而云南經濟發展相對滯后 ' 自然森林資源雖豐富 ' 但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薄弱 ' 限制了森林鄉村的開發與 建設 ' 導致森林鄉村數量較少 ' 核密度較低。6. C 由材料可知 ' 人參耐陰涼、忌強光 。與林下種植模式相比 ' 非林下種植是在開闊地種植 ' 缺少森林資源遮擋陽光 ' 故 在非林下種植模式中需要注意調整光照強度(通過搭建遮陽棚等設施) ' 營造類似林下光照環境 ' 保證人參正常生長;土 壤肥力、農藥化肥使用不是林下種植模式與非林下種植模式的主要差異。7. B 非林下種植模式無需依賴森林資源 ' 可以利用緩坡或耕地發展人參種植業 ' 可種植面積廣 ' 且開闊地有利于機械化 種植管理 ' 提高經濟效益;非林下種植模式需要人為搭建遮陽棚等設施來營造林下環境 ' 生產投入相對較高。8. D 由材料可知 ' 人參水培技術需要營養液霧化和光溫調控技術支持 ' 通過配比的營養液和設定光照、溫度等條件來種 植人參 ' 該種植模式下人參生長環境受人類調節影響大 ' 有利于推動人參種植標準化 ' 保證人參品質;人參水培技術的 推廣有利于壯大吉林人參產業 ' 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 不會推動產業遷出;沒有推動產業鏈延長 ' 但會帶動營養液等相關 產業發展。9. B 由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 波河位于地中海沿岸、阿爾卑斯山南岸 ' 主要補給類型包括冰川融水補給、季節性積雪融 水補給、大氣降水補給等 ' 春季和初夏受冰川和季節性積雪融水影響 ' 水量大 ' 形成豐水期 ' 冬春季受西風影響 ' 大氣降 水多 ' 形成豐水期 ' 故豐水期持續時間較長;由圖可知 ' 波河沿岸支流眾多 ' 匯水面積廣 ' 增強了補給河流水源的持續性 和穩定性 ' 有利于延長波河豐水期。10. C 豐水期河流水量較大 ' 波河豐水期較長 ' 導致波河侵蝕、挾帶泥沙量增加 ' 而下游河道地勢平坦 ' 河流流速慢 ' 導致 泥沙沉積多 ' 河床易淤積 ' 河道變淺 ' 河岸較緩;下游河道以側蝕為主 ' 河道較寬。11. D 波河下游段地勢平坦 ' 河流側蝕作用較強 ' 河道彎曲 ' 受河流側蝕等影響 ' 河道裁彎取直 ' 發生變動 ' 原河道廢棄形 成牛軛湖 ' 分布在現河道沿岸。12. A 讀圖可知 ' 圖示時期渤海海域氣海溫差基本都是大于 0 的狀態 ' 且在 27 日和 28 日 8 時呈降低趨勢 ' 28 日 8 時至 20時呈增加趨勢 ' 故氣海溫差先降后升;渤海海面風浪呈增強趨勢;渤海緯度高 ' 表層海水溫度低于黃海 ' 且因海域較 封閉 ' 黃河等河流注入 ' 鹽度也低于黃海。13. C 由材料可知 ' 海霧發育成熟時氣海溫差較小 ' 且可能為負值 。海霧在渤海海域出現 ' 在 27 日 20時渤海海峽海域以 及黃海北部海域氣海溫差開始減小 ' 海霧逐漸發育 ' 28 日 8時 ' 渤海海峽海域以及黃海海域氣海溫差進一步減小 ' 且出 現負值 ' 故可推測該時刻海霧最可能發育成熟 ' 28 日 20時氣海溫差已經增大 ' 表明海霧已開始消散。【高中第四次教學質量檢測試卷 ● 地理參考答案 第 1 頁(共 2頁)】14. D 由上題可知 ' 海霧發育成熟在 28 日 8時 ' 隨后開始消散減弱 。28 日 20時渤海海域風向已改變 ' 盛行西北風 ' 在西 北風的影響下 ' 渤海海域氣海溫差逐漸增大 ' 海霧不易維持 ' 開始逐漸消散。15. B 與沖積扇扇緣沉積物相比 ' 圖示古沖積平原末端沉積物受河流搬運距離更遠 ' 故其沉積物磨圓度較高 ' 分選性 更好。16. A 隨著金塔南山的抬升 ' 北大河挾帶的泥沙無法越過金塔南山 ' 金塔南山北側不再接受北大河泥沙沉積 ' 無法形成河 流相沉積物 。隨著金塔南山的抬升 ' 表面巖層受風化和流水侵蝕、搬運、沉積影響 ' 金塔南山北側發育出沖積扇 ' 導致 圖示研究地區沉積物在垂直方向存在河流相和沖積扇相沉積物 ' 河流沉積因金塔南山抬升而終止 ' 河流相沉積存在沉 積間斷 ' 與沖積扇相沉積物之間形成不整合面 ' 該沉積間斷或不整合面的形成時間可表明金塔南山的抬升時間。17. (1)受西風和地形影響 ' 降水較多;河流多 ' 水源豐富;河谷地區地勢平坦 ' 多河流沖積平原 ' 土壤肥沃;三面環山 ' 受冬 季風影響小 ' 氣溫適宜等 。(每條2分 ' 答對2條得4分 ' 共4分 ' 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給分)(2)變化特點:數量總體變少;分布格局為“東多西少”變成“西多東少”(分布重心西移);分布高度降低;分布坡度降低 等 。 (每條1分 ' 答對2條得2分 ' 共2分 ' 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給分)影響過程:氣候變冷 ' 農業生產困難 ' 糧食減產 ' 人口減少 ' 導致文化遺址減少;(2分 ' 其他合理表述亦可酌情給分)氣候變冷 ' 人口聚落向低海拔(較溫暖)地區遷移 ' 導 致文化遺址向西部的低海拔平坦地區遷移 ' 東部高海拔地區人口減少 ' 文化遺址減少等 。 (2分 ' 其他合理表述亦可酌 情給分)18. (1)煤礦資源豐富 ' 鋼鐵產業能源豐富;冶煉技術先進 ' 有利于發展鋼鐵產業;水陸交通便利 ' 利于原料和產品輸入、輸 出;水資源豐富 ' 滿足鋼鐵產業用水需求;人口密集 ' 勞動力豐富等 。(每條 2分 ' 答對 3條得 6分 ' 共 6分 ' 其他合理答 案亦可酌情給分)(2)產業衰退的原因:二戰后鋼鐵需求銳減 ' 鋼鐵產業萎縮;環境污染嚴重 ' 人口流失嚴重;產業結構單一 ' 城市經濟抗 風險能力差等 。(每條2分 ' 答對2條得4分 ' 共4分 ' 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給分)第一次復興未能根本扭轉頹勢的原 因:主導產業仍以鋼鐵產業為主 ' 未培育新型產業 ' 產業結構仍過于單一;受限于未改變的鋼鐵主導產業 ' 環境污染未 根本改善;主導產業外遷加劇了城市空心化 ' 經濟萎縮導致城市基建升級滯后等 。 (每條 2分 ' 答對 2條得 4分 ' 共 4分 ' 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給分)(3)擺脫了產業“制造業為主十服務業為輔”產業體系 ' 構建了(“生物醫療十教育科技等服務業為主導 ' 機器人十醫療 器械等高端制造業為支撐”的)復合體系 ' 產業多元性增強;引入機器人、醫療器械等高端制造業 ' 取代了傳統低端制造 業 ' 產業技術層級提升(產業實現高端化);放棄傳統鋼鐵等污染性企業 ' 發展綠色清潔產業 ' 產業污染小等 。 (每條 2分 ' 共6分 ' 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給分)19. (1)喜光;耐濕;耐貧瘠;不耐霜凍(低溫);生長速度快等 。(每條2分 ' 答對2條得4分 ' 共4分 ' 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 給分)(2)土壤容重降低 ' 孔隙度增加 ' 土壤結構改善(變得疏松);土壤含水率增加 ' 水分條件改善;土壤 PH 提高 ' 酸堿度改 善;土壤有機碳和氮磷鉀等無機鹽增多 ' 土壤養分含量增加等 。(每條2分 ' 答對 3條得 6分 ' 共 6分 ' 其他合理答案亦 可酌情給分)(3)需要統一間伐強度 ' 確保保留的樹木數量和分布均勻;優先伐除生長不良、病蟲害嚴重或有嚴重缺陷的樹木 ' 保留 健康、形態良好的樹木;間伐過程中盡量減少對林下植被和土壤的干擾 ' 防止對林下植被造成破壞和對土壤結構產生 負面影響;適當清理因間伐形成的過密或大體積枯落物 ' 保證土壤有機質合理輸入等 。(每條2分 ' 答對3條得6分 ' 共 6分 ' 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給分)(4)混交林方式:MF3(加勒比松-灰木蓮-紅錐混交林) 。(2分)理由:與其他混交林模式相比 ' 該混交林模式下土壤 理化性質(有機碳含量、土壤結構、水分含量等)改善最明顯 ' 土壤理化性質最佳;該混交林模式由多種林木混交 ' 森林 林木種類(多樣性)增加 ' 有利于提高人工林內的生物多樣性 ' 增強人工林生態系統穩定性等 。(每條2分 ' 共4分 ' 其他 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給分)【高中第四次教學質量檢測試卷 ● 地理參考答案 第 2 頁(共 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