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0《紙的發明》第一課時教學設計課標分析:本課旨在讓學生初步了解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的發展,知道古代造紙的流程,認識到造紙術大大促進了社會的進步。感受科學與生活的關系,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必將使人類的未來更加美好。教材分析:《紙的發明》選自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傳統文化》的第二課,這是一篇說明性的課文,向我們介紹了“紙”的發展歷程以及各種紙的優缺點。全文共5個自然段。第2、3、4自然段是重點,講述的是紙的發明和造紙方法的傳播,歌頌我們祖先的功績。造紙術對社會的進步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學習目標:1.會認“創、攜”等10個生字,讀準“累、切、便、鮮”4個多音字,會寫“術、偉”等12個字,正確讀寫“造紙術、偉大”等15個詞語。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概括自然段大意。3.能根據要求和提示,提取關鍵信息,說清楚紙的發明過程。4.能解釋蔡倫改進的造紙術能夠傳承下來的原因,感受中國造紙術對人類社會進步的促進作用。教學重難點:1.會寫“術、偉”等12個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概括自然段大意。2.能根據要求和提示,提取關鍵信息,說清楚紙的發明過程。3.能解釋蔡倫改進的造紙術能夠傳承下來的原因,感受中國造紙術對人類社會進步的促進作用。五育融合點:通過了解造紙術的發明和傳播,知道蔡倫的造紙術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做出了杰出貢獻。課時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學習目標:1.認識“創、攜”等10個生字,讀準“累、切、便、鮮”4個多音字,會寫“術、偉、錄、冊、保、存”6個字,正確讀寫“造紙術、偉大”等15個詞語。2.整體感知課文,了解每個自然段分別寫了什么內容。教學重難點:會讀、會寫本課要求的生字詞。教學過程:一、目標導學1.同學們,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對世界文明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你知道四大發明指的是什么嗎?2.互動交流。(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印刷術)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紙的發明》。你知道一些關于紙的知識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關于紙的發明過程的文章,看看我們會有什么收獲。〖設計意圖〗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激情導入,激發了學探究的興趣。4、出示學習目標。二、任務驅學,激思展學。任務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任務二:檢測字詞。創 攜 存 制 麻 蔡 倫 累 切 便 鮮 歐 洲 社造紙術 偉大 記錄 保存 大約 吸收 經驗 原料 滿足 朝鮮 半島 日本 阿拉伯 歐洲 社會(1)多種形式檢測:指名讀,齊讀,男女生賽讀。(2)正音:創(chuànɡ)、攜 (xié)。(3)結合語境識記多音字“累、切、鮮”。〖設計意圖〗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識字方法識字和自主預習,體現了學生為主題的理念。任務三:(1)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填一填。在蔡倫沒有改進造紙術之前,人們記錄文字很不方便。到了西漢時期,人們造出了(麻紙),但是這種紙比較粗糙,不便書寫。到了東漢時期,蔡倫制成了既(輕便)又(好用)的紙,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和文化的發展。(2)想想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再照樣子填寫圖表。(課件出示圖表)(3)小組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梳理。(4)借助圖表說一說造紙術發明的過程。〖設計意圖〗通過對比,體會蔡倫的發明是很了不起的,從而領悟文章的思想感情。三、反饋測學1.默讀課文,自主梳理。課件出示學習單。時間 記錄文字的物體 優點 不足造紙術發明以前 起先后來再后來西漢2.填寫學習單,交流學習單。(1)默讀課文,圈畫出記錄文字的物體。(2)快速讀課文,找出這些記錄文字的物體的優點或者不足。(3)理解重點字詞。①“甲骨文”。(課件出示甲骨文圖片)古代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就是“甲骨文”。②理解“鑄刻”。“鑄”是把金屬熔化后倒進模具里,冷卻凝固后制成器物。③“學富五車”,形容讀書多,學問大。④字源識記“帛”?!安庇伞鞍住焙汀敖怼苯M成,表示白色的絹或綢。(4)匯報交流,完成表格。時間 記錄文字的物體 優點 不足造紙術發明以前 起先 龜甲、獸骨和青銅器 需要用刀刻,笨重,閱讀、攜帶、保存不便后來 竹片和木片再后來 帛 輕便 價錢太貴,只有少數人用得起西漢 麻紙 便于攜帶 粗糙,不便書寫板書設計紙的發明術 偉 錄 冊 保 存教學反思:(優點、不足、改進設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