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下學期第三次中考質量檢測試卷化 學注意事項:1.答題前,請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并認真核對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室和座位號;2.必須在答題卡上答題,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3.答題時,請考生注意各大題題號后面的答題提示:4.請勿折疊答題卡,保持字體工整、筆跡清晰、卡面清潔;5.答題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膠和貼紙;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題只有1個選項符合題意。請將符合題意的選項用 2B 鉛筆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1.下列物質中,屬于純凈物的是A.冰水混合物 B.稀有氣體 C.礦泉水 D.潔凈的空氣2.“我可喜歡吃蝦了”,因為它們富含( )A.蛋白質 B.維生素 C.油脂 D.糖3.空氣成分中,可用作電光源的氣體是A.氮氣 B.氧氣 C.二氧化碳 D.稀有氣體4.我國古代兵器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石制兵器、青銅兵器、鐵制兵器、古代火器。元代是我國古代火器發展的高峰時期,這種兵器在使用過程中離不開火藥中的A.硫磺 B.氯化鈉 C.二氧化碳 D.鐵粉5.下列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A. B.C. D.6.下列關于水的敘述中,錯誤的是A.活性炭可吸附水中的色素B.用肥皂水可鑒別硬水和軟水C.合理施用農藥可減少水體污染D.無色透明的水可直接飲用7.下列有關實驗現象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A.肥皂水與蒸餾水混合后會產生較多泡沫B.硫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硫C.硫酸銅溶液中放入鐵釘會產生紅色物質D.稀鹽酸不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8.“5G”改變生活,中國芯彰顯中國“智”造。高純度單質硅(Si)是制作芯片的材料。如圖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關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硅原子中質子數為14 B.硅元素屬于金屬元素C.硅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8.09g D.硅元素是地殼中含量最高的元素9.下列關于燃燒和滅火說法不正確的是A.可燃物點燃前都要驗純 B.燃燒一定屬于化學變化C.物質燃燒的三個條件必須全部滿足才能燃燒 D.滅火的原理就是破壞燃燒的條件10.下列物質只含有非金屬元素的是A.生鐵 B.金剛石 C.小蘇打 D.生石灰11.化學的世界認知從宏觀到微觀世界,下列事實的微觀解釋不合理的是A.水通電得到氫氣和氧氣——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以再分B.一滴水有1.67×1021個水分子——分子體積很小,質量也很小C.濕衣服放在太陽下容易干——分子受熱運動速度加快D.氧氣被壓縮裝入氧氣瓶中——氧氣分子變小12.堿是我們工業生成中不可缺少的物品,下列有關堿的用途說法不正確的是A.氫氧化鈉可用于中和酸性土壤B.氫氧化鋁可用于治療胃酸過多C.氫氧化鈣可用作建筑材料和配制波爾多液D.氨水可用做化學肥料13.化學實驗中的任意一個步驟出現問題都可能會導致實驗結果異常。下列對實驗異常情況的解釋不合理的是A.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時,測量結果偏小———紅磷不足B.測量某酸性溶液 pH 比實際值偏大———測試時試紙被水潤濕C.多次過濾后濾液仍渾濁————未用玻璃棒引流D.用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時發生爆炸———先給氧化鐵加熱,再通入一氧化碳14.如圖是某個化學反應的微觀模擬示意圖。從圖中獲得的有關信息不正確的是A.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都沒有改變B.該反應的基本類型為分解反應C.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分子個數比為D.反應前是混合物,反應后是純凈物15.在一個密閉容器中放入P、 Q、R、W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化學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有關數據如下表。則關于此反應的認識正確的是( )物質 P Q R W反應前的質量(g) 5 2 14 18反應后的質量(g) 20 x 4 13A.參加化學反應的P和W的質量比為3:2B.該反應的基本類型是化合反應C.該反應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為: 3P+Q=2R+WD.反應后容器中R與Q的質量比為1: 2二、填空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空2分,共30分。)16.成語和俗語是我國的文化瑰寶,其中蘊含著大量的化學知識。(1)水滴石穿:大理石主要成分的化學式是 。(2)火樹銀花:火樹俗稱煙花,燃燒時的藍光主要來自銅鹽,銅鹽中的陽離子化學符號是 。1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有關問題:西氣東輸(一線)工程是我國自行設計、建設的第一條世界級天然氣管道工程。截至2022年底,由西氣東輸一線、二線、三線(西段、東段)組成的管道系統累計輸氣量超過8000億立方米,惠及沿線400多個城市和近5億人口。塔里木油田是西氣東輸供氣主力氣源地,為了解決各氣田氣井見水問題,塔里木油田形成多級氣舉閥連續油管氣舉排水技術,實現了“水中撈氣”,為西氣東輸供氣增添“底氣”。(1)西氣東輸工程中“氣”指天然氣,其主要成分是 (寫化學式)。(2)天然氣是化石燃料的一種,是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3)“水中撈氣”說明天然氣具有的物理性質是 。18.如圖1是硝酸鉀和氯化鈉的溶解度曲線,回答下列問題。(1)兩種物質中,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小的是 。(2)5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 g。(3)圖2表示在20℃時,將等質量的硝酸鉀和氯化鈉分別加入各盛有100g水的燒杯中充分攪拌后的現象。燒杯乙中加入的溶質是 。19.長郡雙語實驗中學化學興趣小組同學進行了水質檢測及自制凈水器的跨學科實踐活動。(1)調查水:調查發現長沙市城區居民生活用水按用水量實行階梯式收費,如下表所示。 項目 水價類型 供水價格居民生活用水 第一階梯 1.90元/噸第二階梯 2.85元/噸第三階梯 5.70元/噸居民合表用戶 2.19元/噸實行階梯式收費的意義是 。(2)檢測水:小組同學用pH試紙檢測澄池水的pH,步驟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試紙,用干燥潔凈的 蘸取待測液滴在pH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讀出該溶液的pH。(3)凈化水:下圖是可將澄池水凈化為飲用水的簡易裝置。其中,雙層紡織網的兩種網眼分別為70微米和40微米,則水從入水口進入后先通過 微米紡織網。20.從多角度認識化學反應,有助于形成系統思維。如圖是乙炔燃燒反應的微觀示意圖。(1)物質變化角度:①從微觀角度分析,據圖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②從宏觀角度分析,該反應產生了新物質。為證明產物“”生成,點燃乙炔氣體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干燥的小燒杯,若燒杯內壁出現 ,說明有該物質生成。(2)能量變化角度:乙炔燃燒實現了從 能到熱能和光能的轉化,可以利用反應放出的熱量進行金屬切割或焊接。(3)實驗安全角度:乙炔氣體點燃前要 。三、實驗與探究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空2分,共20分。)21.某課外小組的同學在實驗室驗證鐵、銅、銀的金屬活動性順序,設計了如圖所示實驗,并在實驗中進行了規范的操作和細致的觀察。(1)你認為實驗①觀察到的現象是 。實驗②中發生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2)有同學認為完成①②實驗設計有錯誤,其理由是 。(3)經過討論后,同學們對實驗②進行了改正,其做法是 。22.某工廠排放的廢水中含磷元素,還可能有氫氧化鈉、碳酸鈉,興趣小組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了探究。Ⅰ.制備吸附劑為除去廢水中的磷元素,往桑枝木炭中加入溶液,浸泡后再加入NaOH溶液,調節溶液的pH,經系列操作制得吸附劑A和吸附劑B。Ⅱ.比較吸附劑的性能為比較兩種吸附劑的除磷性能,25℃時,分別取含磷濃度為的兩份等量含磷廢水,將廢水的pH均調至6,用兩種吸附劑進行實驗,結果如下表(吸附量:每克吸附劑吸附的廢水中磷元素的質量)。吸附劑 吸附劑質量/g 廢水的pH 吸附時間/min 吸附率/% 吸附量/()A 0.2 6 x 75.7 1.42B 0.2 6 260 98.1 1.84(1)上表中 。(2)由上表可得出的實驗結論是 。Ⅲ.探究廢水中是否含氫氧化鈉、碳酸鈉。(3)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①取適量廢水于燒杯中,向其中滴加2~3滴無色酚酞溶液。 溶液由無色變紅色 廢水中一定含有氫氧化鈉②取適量廢水于燒杯中, (寫步驟和現象) 廢水中一定含有碳酸鈉(4)實驗②中發生化學反應的方程式是 。(5)有同學提出實驗①的結論不正確,請說出他的理由 。(6)小組同學決定用稀硫酸中和廢水中的氫氧化鈉,請在右側方框內畫出稀硫酸恰好完全中和氫氧化鈉后溶液中的粒子 。(不考慮水中的和)請用寫上粒子符號的圓圈表示對應粒子,如:表示氫離子,表示硫酸根離子,表示水分子。四、計算題(共5分)23.學習小組的同學想測定一瓶失去標簽的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取大理石樣品25g,逐漸緩慢向其中加入150g待測稀鹽酸(雜質難溶于水,且不與酸反應),測得剩余固體的質量與加入稀鹽酸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請完成下列分析與計算:(1)恰好完全反應時消耗稀鹽酸的質量是 g。(2)計算該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參考答案1.A2.A3.D4.A5.D6.D7.B8.A9.A10.B11.D12.A13.C14.B15.B16.(1)CaCO3(2)Cu (1)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化學式為CaCO3。(2)銅鹽中的陽離子為銅離子,其離子符號為Cu2+。17.(1)(2)不可再生(3)難溶于水(1)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學式是:CH4;(2)化石燃料是經過千萬年自然形成,短時間內無法再次生成,故屬于不可再生能源(3)“水中撈氣”說明天然氣難溶于水,該性質不需要化學變化表現屬于物理性質,故填:難溶于水。18.(1)氯化鈉(2)85.5(3)硝酸鉀(1)由圖1可知,兩種物質中,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小的是氯化鈉;(2)由圖1可知,5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85.5g;(3)圖2表示在20℃時,將等質量的硝酸鉀和氯化鈉分別加入各盛有100g水的燒杯中充分攪拌后的現象,燒杯甲中沒有固體剩余,燒杯乙中有固體剩余,說明該溫度下燒杯甲中的固體溶解度比燒杯乙中的固體溶解度大,由圖1可知,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比硝酸鉀大,則燒杯乙中加入的溶質是硝酸鉀。19.(1)引導居民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2)玻璃棒(3)70(1)行階梯式收費的意義是引導居民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2)小組同學用pH試紙檢測澄池水的pH,步驟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試紙,用干燥潔凈的玻璃棒蘸取待測液點在pH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讀出該溶液的pH;(3)雙層紡織網的作用是過濾,過濾時應先過濾較大的顆粒,再過濾較小的顆粒,故水從入水口進入后先通過70微米紡織網。20.(1) 水霧(2)化學(3)檢驗氣體的純度/驗純(1)①從微觀示意圖可知,乙炔(C2H2)和氧氣(O2)在點燃條件下,反應生成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化學方程式為;②產物“”1個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該反應產物是水,水蒸氣遇冷會液化形成小水珠,也就是看到的水霧,驗證水生成的方法是點燃乙炔氣體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干燥的小燒杯,若燒杯內壁出現水霧,說明有該物質生成;(2)乙炔燃燒是化學變化,實現了從化學能到熱能和光能的轉化,可以利用反應放出的熱量進行金屬切割或焊接;(3)乙炔氣體具有可燃性,可燃性氣體與空氣混合點燃可能會發生爆炸,所以乙炔氣體點燃前要檢驗氣體的純度(或驗純),防止發生爆炸事故。21.(1) 銀白色固體表面有紅色固體析出,溶液由藍色變為淺綠色(2)沒有比較銅和銀的活動性順序(3)把②中的鐵絲換成銅絲(1)實驗①中鐵與硝酸銅反應生成硝酸亞鐵和銅,現象是:銀白色固體表面有紅色固體析出,溶液由藍色變為淺綠色;實驗②中發生的反應為鐵與硝酸銀反應生成硝酸亞鐵和銀,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實驗①中鐵與硝酸銅反應生成硝酸亞鐵和銅,有紅色固體析出,說明鐵比銅活潑,實驗②中鐵與硝酸銀反應生成硝酸亞鐵和銀,有銀白色固體析出,說明鐵比銀活潑,沒有比較銅和銀的活動性順序,故①②實驗設計有錯誤;(3)由以上分析可知,實驗①中可得出鐵比銅活潑,故實驗②應比較銅和銀的金屬活動性順序,可將②中的鐵絲換成銅絲,銅與硝酸銀反應生成硝酸銅和銀,有銀白色固體析出,說明銅比銀活潑,從而得出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22.(1)260(2)在吸附劑質量、廢水pH、吸附時間相同的條件下,吸附劑B的除磷性能比吸附劑A好(3)滴加足量稀鹽酸,有氣泡產生(或滴加CaCl2溶液、BaCl2 溶液等,有白色沉淀產生)(4)(與前面所選試劑對應)(5)碳酸鈉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都呈堿性,都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所以僅根據溶液變紅不能確定一定含有氫氧化鈉(6)(1)對比實驗要控制變量,除了吸附劑種類不同,其他條件應相同,所以吸附時間x=260。(2)從表中數據看,在吸附劑質量均為0.2g 、廢水pH均為6 、吸附時間均為260min時,吸附劑B的吸附率98.1%高于吸附劑A的75.7% ,吸附量1.84mg g 1也高于吸附劑A的1.42mg g 1,說明吸附劑B除磷性能更好。(3)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所以滴加足量稀鹽酸,若有氣泡產生,可證明有碳酸鈉;碳酸鈉也能與CaCl2 、BaCl2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鈣、碳酸鋇白色沉淀,通過產生白色沉淀也能證明碳酸鈉存在;其他合理試劑亦可。(4)以稀鹽酸為例,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若選CaCl2溶液,則發生反應;若選BaCl2溶液,則發生反應;其他合理試劑亦可,按照對應反應原理書寫。(5)氫氧化鈉溶液顯堿性,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但碳酸鈉溶液同樣呈堿性,也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所以不能僅依據溶液變紅就判定廢水中一定有氫氧化鈉。(6)稀硫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恰好完全反應后溶液中的溶質為硫酸鈉,所以溶液中存在鈉離子、硫酸根離子,還有溶劑水分子,鈉離子濃度為硫酸根離子的兩倍,作圖為。23.(1)100(2)根據根據剩余固體的質量與加入稀鹽酸的質量關系圖可知,參加反應的碳酸鈣質量=25g-5g=20g;設:該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x。x=14.6%。答:該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14.6%。(1)根據剩余固體的質量與加入稀鹽酸的質量關系圖可知,恰好完全反應時消耗稀鹽酸的質量是100g;(2)根據剩余固體的質量與加入稀鹽酸的質量關系圖可知,100g稀鹽酸與(25g-5g=20g)恰好完全反應。見答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