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暑假預習版 八上第四章 第2節 生活中的水溶液 舉一反三(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暑假預習版 八上第四章 第2節 生活中的水溶液 舉一反三(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2節 生活中的水溶液
考點一、物質的溶解
(一)生活中的現象
(1)將適量泥土加入水中,充分攪拌后靜置,會發現有固體顆粒下沉,分為上下兩層。
(2 )將少許食用油加入適量水中,充分攪拌后靜置,有油花上浮,分為上下兩層。
(3)將少許食鹽加人水中,充分攪拌后靜置,沒有下沉物,也沒有上浮物,不會分層。
A:水與泥土 B:水與食用油 C:水與食鹽
如圖所示,A、B所形成的液體不均一、不穩定,靜置后分層;C所形成的液體均一、穩定,靜置后不分層。
(一)溶質、溶劑和溶液
(1)溶質:被溶解的物質稱為溶質。
(2)溶劑:能溶解其他物質的物質稱為溶劑。
(3)溶液:溶質在溶劑中溶解后所得到的物質叫做溶液。
(二)溶液的組成
(1)溶液的組成:溶質和溶劑。(2)溶液的質量=溶質質量+溶劑質量。
(三)溶液的名稱
碘溶解:在酒精中所形成的溶液叫做碘的酒精溶液。在溶液的名稱中,如A的B溶液,其中A表示溶質,B表示溶劑。另外,在科學上還約定溶液名稱中沒有說明溶劑的,溶劑是水,如食鹽溶液,溶質是食鹽,而溶劑沒有說明,此時的溶劑是水。所以高錳酸鉀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叫做高錳酸鉀的水溶液或者高錳酸鉀溶液。
(四)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判斷
在溶液中,溶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而溶劑一般是液體; 兩種液體混合形成溶液,其中量較多的為溶劑,若其中一種液體是水,那么不管水量多少,都把水看作溶劑。
①溶液中溶質質量是指被溶解了的那部分溶質的質量,沒有溶解或從溶液中析出的物質,則不計算在內。
②對于某一溶液,溶質可以是一種或多種,而溶劑只有一種,如水中可溶解氯化鈉和硝酸鉀。
③溶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如高錳酸鉀溶液中高錳酸鉀為固體;酒精溶液中溶質酒精是液體;二氧化碳溶于水中,溶質是二氧化碳。
(五)溶液的特征
(1)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的組成和性質都相同。如溶液中各部分的密度相同。
(2)穩定性:穩定是指溫度不改變、溶劑不蒸發,則溶液長時間放置不會分層,也不會有溶質從溶液中分離出來。
(六)溶液的判斷方法
(1)是否均一、穩定。(2)是否由多種物質組成。
(七)常用的溶劑
(1)常用的溶劑有水、酒精、汽油、丙酮香蕉水等。
(2)許多物質都能溶解在水中,也有一些物 質不能溶于水,但它們可以溶解在其他溶劑中,如油漆、油污等不能溶于水,但能溶解在汽油等其他溶劑中。
(八)懸濁液和乳濁液
(1)懸濁液:固體小顆粒懸浮在液體里而形成的物質,又叫懸浮液,如泥水鋇餐等。
(2)乳濁液:小液滴分散到液體里形成的物質,又叫乳狀液,如牛奶、肥皂水等。
(3)溶液懸濁液、乳濁液的比較
名稱 溶液 懸濁液 乳濁液
形成過程 固、液、氣溶解在液體中 固體小顆粒分散在液體中 小液滴分散在液體中
穩定性 穩定 不穩定 不穩定
長期放置 均一、穩定 分層
典例1:(2024七下·余姚期中)關于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溶液中的溶質可以是一種或多種
B.溶液一定是無色、澄清的
C.長期放置不分層的液體就是溶液
D.溶液上層的密度小,下層的密度大
變式1:(2023八上·義烏月考)碘在下列三種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性如表所示。根據表中信息做出下列相關分析錯誤的是(  )
物質 碘
溶劑 水 酒精 汽油
溶解性 微溶 可溶 易溶
A.將少量的碘放入大量的水中,不會形成碘的水溶液
B.將少量的碘放入大量的酒精中,當外界條件不發生變化,久置以后不會分層
C.將少量的碘放入大量的汽油中,攪拌后,可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
D.同種物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變式2:(2023八上·義烏月考)根據所學科學知識回答下面問題:
(1)白酒中的溶劑是   。
(2)a克氯化鈉放入b克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c克溶液,則a、b、c之間的關系是   。
變式3:在盛有相同質量水的甲、乙、丙三支試管中,分別加入三種不同的物質,充分振蕩后觀察到:甲試管的液體中有分散的小液滴,乙試管的液體中有分散的固體小顆粒,只有丙試管中看不到所加入的物質,但丙試管中的液體呈藍色透明。請回答:
(1)甲試管中是_______,乙試管中是_______,丙試管中是_______。(填“乳濁液”“懸濁液”或“溶液”)
(2)若其他條件不變,則三支試管靜置一段時間后,看到的現象是甲中_______,乙中_______,丙中_______。
(3)這三種液體中,最穩定的是________,三種液體的共同點是________。
考點二、物質的溶解性
溶液是由溶質和溶劑組成的,不同的溶質在同一種溶劑里的溶解性不同,同一種溶質在不同種溶劑里的溶解性也不同。
(一)溶解性
(1)定義:一種物質溶解在另一種物質里的能力。
(2)影響因素:對于固體物質,溶解性與溶質和溶劑的性質及溫度有關。對于氣體,溶解性還受壓強影響。
(3)舉例:食鹽易溶于水而不溶于汽油;相同質量的水中,蔗糖在熱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在冷水中強得多;在相同的條件下,不同的物質在同種溶劑中的溶解能力是不一樣的。如食鹽的溶解能力比氫氧化鈣強得多。
(二)物質溶解時的吸熱和放熱現象
物質溶解時,是從外界吸收熱量,還是向外界釋放熱量呢
實驗表明:有的物質溶解時,會放出熱量,使溶液溫度升高,如氫氧化鈉、濃硫酸等
有的物質溶解時,會吸收熱量,使溶液溫度降低,如硝酸銨;
也有許多物質溶解時,溶液的溫度沒有明顯變化,如氯化鈉等。
典例1:(2022八上·臨海期中)你見過冬天能自發熱,夏天能自制冷罐裝飲料嗎,如圖1是“瑪吉克牌”一搖冰功能飲料,根據所給資料回答:“一搖冰”飲料在炎熱的夏天解渴,其罐底的固體是(  )
A.氫氧化鈉 B.硝酸銨 C.氯化鈉 D.氫氧化鈣
變式1:(2024七下·海曙期中)炎熱的夏天,打開雪碧瓶蓋時會發現雪碧自動噴出,喝了雪碧后又常常會打嗝,由此得出若要降低氣體的溶解能力,下列方法中正確的是(  )
A.升高溫度、增大氣壓 B.降低溫度、減小氣壓
C.升高溫度、減小氣壓 D.降低溫度、增大氣壓
變式2:(2023八上·臺州期末)如圖所示,錐形瓶中裝有物質×,膠頭滴管中裝有一定量的水,U型管內a、b液面相平。當擠壓滴管的膠頭,使水進入錐形瓶內,一段時間后會觀察到a液面高于b液面。
(1)根據該實驗現象推斷錐形瓶中所裝的物質×可能是______。
A.食鹽 B.氫氧化鈉 C.酒精 D.硝酸銨
(2)請用所學知識解釋-段時間后U型管內a液面高于b液面的原因。
變式3:(2024八上·期末) 某小組同學計劃用如圖所示的實驗研究影響冰糖溶解快慢的因素,請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圖示的信息,你認為該組同學假設影響冰糖溶解快慢的因素有   、   等。
(2)若研究攪拌對冰糖溶解快慢的影響,應選擇   (填燒杯編號)與A進行對照。
(3)選擇 A 和C同時進行實驗時,小科發現 A 中冰糖溶解得快,他由此得出結論:塊狀冰糖比粉末狀冰糖溶解得快。你認為他的結論對嗎?    (填“對”或“錯”)。你的理由是   
考點三、物質的溶解度
1、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一)定義
(1)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
(2)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還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
理解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時,應注意:
①溶液是否飽和具有條件性和暫時性:要求“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才有確定意義,因為條件(溫度、壓強、溶質及溶劑的量)改變時,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可以相互轉化。
②溶液是否飽和具有相對性:是這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不一定是另一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例如,在一定條件下,不能再溶解食鹽的溶液,可繼續溶解蔗糖,此時的溶液是食鹽的飽和溶液,對蔗糖來說就是不飽和溶液了。
③飽和溶液概念 中的“不能”是指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溶解該物質的量達到了最大限度;不飽和溶液概念中的“能”則指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溶解該物質的量還沒有達到最大限度。
(二)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轉化(重點)
在判斷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時,我們強調“在一定溫度下”和“在一定量的溶劑里”的條件,所以改變溫度或者溶劑的量,能實現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之間的轉化。
(1)一般規律:
A.加溶劑 B.升溫
飽和溶液 不飽和溶液
A.蒸發溶劑B.降溫C.加溶質
(2)特殊情況(如氫氧化鈣):
A.加溶劑 B.降溫
飽和溶液 不飽和溶液
A.蒸發溶劑B.升溫C.加溶質
說明:
①一般規律對大多數固體物質來說是適用的,因為大多數固體物質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最大量(即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②熟石灰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因此,若把熟石灰的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在改變溫度時應是升高溫度,若把其飽和溶液轉化為不飽和溶液,在改變溫度時應是降低溫度。
(三)判斷溶液是否飽和的方法(難點)
判斷的關鍵是看該溶液還能否繼續溶解該溶質,若不能繼續溶解,則這種溶液是飽和的,若能繼續溶解,則這種溶液是不飽和的。具體的判斷方法:保持溫度不變,向該溶液中加入少量的同種溶質,看是否溶解,若不再溶解,說明該溶液飽和,反之,該溶液不飽和。
(四)濃溶液和稀溶液
為粗略地表示溶液中溶質含量的多少,常把溶液分為濃溶液和稀溶液。濃溶液和稀溶液是一組相對概念。在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溶質的量相對較多的是濃溶液,含溶質的量相對較少的是稀溶液。
(五)飽和、不飽和溶液與濃、稀溶液的區別與聯系
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濃溶液與稀溶液
區別 含義不同 溶液是否飽和取決于溶質的量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溶劑里是否達到最大限度 溶液的濃與稀取決于溶質在不同定量的溶液里含量的多少
溫度影響 受溫度影響, 必須指明溫度 與溫度無關
聯系 ①溶液的飽和與不飽和跟溶液的濃和稀沒有必然聯系②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濃溶液不一定是飽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飽和溶液③對于同種溶質,在一定溫度下,飽和溶液要比不飽和溶液濃
2、物質的溶解度
(一)溶解度
(1)溶解度的定義
在一定的溫度下,某物質在100克溶劑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為該物質在這種溶劑中的溶解度;溶解度越大,表明該溫度下物質的溶解性越強。
(2)溶解度“四要素”
①條件:在一定溫度下。因為影響固體物質溶解度的內因是溶質和溶劑的性質,而外因就是溫度,若溫度改變,則固體物質的溶解度也會改變。因此,只有指明溫度時,溶解度才有意義。
②標準:100克溶劑。這是概念中規定的標準,物質溶解量的多少與溶劑量的多少成正比,要比較物質溶解度的大小,溶劑必須等量。此處100克是指溶劑質量,不能誤認為是溶液質量。溫度一定時,同種物質的溶解度與溶劑的質量無關。
③狀態:達到飽和。只有在一定量的溶劑中( 100克)達到飽和時(溶解最大限度,溶質的量才是個確定的值, 否則溶解度就不是個確定的量。
④單位:以克為單位,因為溶解度實質上是溶解的溶質的質量。
(二)溶解度和溶解性的關系
溶解性只是一般地說明某種物質在某種溶劑里溶解能力大小的一種物理性質。溶解度是衡量某種物質在某種溶劑里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是在一定的溫度、壓強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制成飽和溶液時所溶解的溶質的質量。溶解度越大,表示該溫度下物質的溶解性越強。溶解度大小與溶解性的關系如下表所示。
溶解度/克(20 ℃) <0.01 0.01~1 1~ 10 >10
溶解性分類 難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舉例 氯化銀、碳酸鈣 氫氧化鈣 氯酸鉀 硝酸鉀、氯化鈉
(三)溶解度受溫度影響的表示方法
(1)列表法
通過實驗,測得不同物質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將其匯總成表,以便查閱。如20℃時幾種固體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物質 氫氧化鈣 碳酸鈉 氯化鈉 硝酸鈉 硝酸銨 蔗糖
溶解度/克 0.165 21.5 36.0 88.0 192 203.9
(四)溶解度曲線
用縱坐標表示物質的溶解度,橫坐標表示溫度,用描點法在直角坐標系中畫出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曲線,這種曲線叫溶解度曲線。
①表示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情況。
②表示同一物質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
③表示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時的溶解度。
④兩條曲線的交點表示兩種溶質在同溫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⑤在溶解度曲線下方的點,表示溶液是不飽和溶液。
⑥在溶解度曲線上方靠近曲線的點表示過飽和溶液(在較高溫度下制成飽和溶液,慢慢地降到室溫,溶液中溶解的溶質質量超過室溫的溶解度,但尚未析出晶體時的溶液叫過飽和溶液)。
(五)溶解度曲線的變化規律
(1)大多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表現在曲線“坡度”比較“陡”,如KNO3。
(2)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很小,表現在曲線“坡度”比較“緩”,如NaCl。
(3)極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表現在曲線“坡度”下降,如Ca(OH)2。
氣體溶解度
①氣體溶解度的定義
氣體的溶解度是指在壓強為101 kPa和一定溫度下,氣體在1體積水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溶解的氣體體積。
例如:壓強為101 kPa和溫度為0℃時,1體積水里最多能溶解0.024體積氮氣,則在0℃時,氮氣的溶解度為0.024。
②氣體溶解度的影響因素a.內因:氣體和溶劑的性質。b.外因:溫度和壓強。
氣體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或降低)而減小(或增大),隨壓強增大(或減小)而增大(或減小)。
典例1:20℃時,取下表中四種物質各20 g,加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有固體剩余的是(  )
常見物質的溶解度(20 ℃)
物質名稱 氯酸鉀 硝酸鉀 氯化鈉 蔗糖
溶解度/g 7.4 31.6 36.0 203.9
A.氯酸鉀 B.硝酸鉀 C.氯化鈉 D.蔗糖
變式1:(2023八上·德清期末)小德在做蔗糖的溶解實驗時,他發現室溫下燒杯中的蔗糖怎么也溶解不了,如圖甲所示,于是他加入了一定量的熱水后,如圖乙所示。則所得溶液與原溶液相比,下列判斷一定正確的是(  )
A.所得溶液是飽和溶液 B.溶質的質量增加
C.溶質的質量分數減小 D.溶質的溶解度不變
變式2:硝酸鉀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根據表中數據回答下列問題。
t/℃ 0 10 20 30 40 50 60 70
S/g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硝酸鉀的溶解性屬于(  )
A.易溶 B.可溶 C.微溶 D.難溶
(2)與固體溶解度無關的是(  )
A.溶質和溶劑的質量 B.溶液的溫度 C.溶質的種類 D.溶劑的種類
(3)在60 ℃時,2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   g硝酸鉀。
變式3:(2022八上·婺城期末)用氯化鎂溶液噴灑路面可融雪、防塵。已知20℃時,氯化鎂的溶解度為54.6g,在該溫度下按下表數據配制溶液。
序號 ① ② ③ ④
氯化鎂的質量/g 30 40 50 60
水的質量/g 100 100 100 100
(1)所得溶液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為1:2的是   ;(選填序號,下同)
(2)所得溶液中,屬于飽和溶液的是   ;
(3)求序號為①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結果保留到0.1%)
考點四、溶液的配制
(一)溶質質量分數的定義
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一種溶液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是指在一定量的溶液中,溶質質量占全部溶液總質量的百分數。
溶液中:溶質的質量=溶液的體積×溶液的密度×溶質的質量分數
①溶質的質量是指溶解了的溶質質量,沒有溶解的溶質不在考慮范圍之內。例如20 ℃時,氯化鈉在100 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則20克氯化鈉放入50克水中溶解后,溶質的質量只能是18克,而不是20克。
②溶液的質量是指該溶液中溶解的全部溶質的質量與溶劑的質量之和。(可以是一種或幾種溶質)
③計算溶質質量分數時上、下質量單位應統一。
④計算溶質質量分數時,最后結果是百分數或小數。
⑤同一溫度下,同種溶質飽和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最大。飽和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有兩種計算方法,
(二)溶質質量分數的意義
溶質的質量分數定量表示溶液的濃度。溶質的質量分數越大,溶液中的溶質相對含量就越大,溶液的濃度也就越大。
(三)溶液的配制
實驗目的: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某溶液。
實驗儀器:托盤天平、燒杯、量筒、玻璃棒、藥匙。
實驗步驟:計算→稱量和量取→溶解→裝瓶保存(以配制50克10%氯化鈉溶液為例)。
(1)計算:配制50克質量分數為10%氯化鈉溶液所需氯化鈉和水的質量:需氯化鈉5克,需水45克。
(2 )稱量和量取:用托盤天平稱量5克氯化鈉,放入燒杯中。把水的密度近似看成1克/厘3,用量筒量取45毫升水,倒入盛有氯化鈉的燒杯里。
(3)溶解:用玻璃棒攪拌,使氯化鈉溶解。
(4)裝瓶和保存:把配好的溶液裝入試劑瓶中,塞好瓶塞并貼上標簽(標簽中應包括藥品的名稱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放到試劑柜中(標簽向外)。
誤差分析:
(1)導致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偏小的原因:
①天平使用不正確,如藥品、砝碼放反(稱量時使用游碼),使藥品稱量質量偏小。
②量取水的過程中仰視讀數,使水量取多了。
③燒杯不干燥,原來內部就有一些水
④固體藥品不干燥或含有雜質等。
⑤稱量好的固體藥品向燒杯內轉移時,一部分不小心撒在燒杯外面 了。
(2)導致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偏大的原因
①天平使用不正確,如稱量前沒有調平衡,指針偏右,導致藥品稱量偏多。
②砝碼已生銹。
③量取水的過程中俯視讀數,使水量取少了。
④將量筒中的水倒入燒杯中時,一部分灑在外面等。
(四)濃溶液配制稀溶液
溶質的質量在稀釋前后保持不變,即濃溶液質量 x濃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稀溶液質量 x 稀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
典例1:下表是硝酸鉀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和對應溫度下飽和時的質量分數與密度,根據此表回答問題。
溫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質量分數 11.7% 24% 39.0% 52.4% 62.8%
密度(g/cm3) 1.027 1.056 1.086 1.116 1.186
(1)60℃時,欲使一瓶接近飽和的硝酸鉀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除了添加溶質外,還可以采取方法的是   .
(2)現將300g40%的硝酸鉀稀釋成30%,需加水少克
變式1:(2023八上·寧波期末)某同學用下圖所示操作進行粗鹽提純實驗。
(1)圖②有一明顯錯誤,按該操作將造成的后果是   。(2)改正圖中的錯誤操作后,粗鹽提純的正確操作順序是   (填序號)。
變式2:(2023八上·椒江期末)小科欲配制80克5%的氯化鈉溶液,該實驗的部分操作如圖所示。
(1)需要稱取氯化鈉的質量    克。稱量時出現了右盤略低的現象,如圖甲,接下來的具體操作是    。
(2)量取水時,選用規格為    (選填“100”或“200”)毫升的量筒更加合理。
(3)丙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4)下列操作會導致配制的氯化鈉溶液質量分數偏小的有 ____。
A.砝碼磨損
B.氯化鈉固體不純
C.按照圖乙的方法讀數
D.將量筒中的水倒入燒杯時,有水灑出
變式3:(2024八上·期末) 現有8%的氯化鈉溶液50g,若使其溶質的質量分數增大到20%,可采用的方法:
(1)需要蒸發多少克水?
(2)需要加入多少克氯化鈉?
(3)需要加入多少克40%的氯化鈉溶液?
1.(2023八上·嘉興期末)下列是生活中常見的幾種物質,其中屬于溶液的是(  )
A.肥皂水 B.牛奶 C.碘酒 D.血液
2.(2024八上·嘉興期末)用“o”表示蔗糖分子(水分子沒有畫出)。下面能表示常溫下蔗糖溶于水形成溶液時,蔗糖分子的分散情況的是(  )
A. B. C. D.
3.(2024九下·紹興開學考)在配制食鹽溶液的過程中,下列操作既能改變食鹽的溶解速度又能改變其溶解性的是(  )
A.攪拌 B.加水 C.加食鹽 D.酒精燈加熱
4.(2024七下·海曙期中)關于物質的溶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不同的物質分散到水中都會形成溶液
B.汽油溶解在色拉油中,不能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
C.凡是均一、穩定、透明的液體都是溶液
D.溶質既可以是固體,也可以是液體或氣體
5.小金自制了一個“氣象瓶”,在密閉玻璃容器內裝有硝酸鉀和氯化銨及蒸餾水,當外界溫度改變,物質溶解度相應變化,會展現出不同形態的固體。當澄清透明的氣象瓶中出現大量固體時,相關描述正確的是(  )
A.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 B.溶液質量不變
C.溶劑質量增加 D.溶質質量減少
6.(2023八上·臺州期末)從100g10%的硝酸鉀溶液里取出10g溶液,倒入一支潔凈的試管里,則試管中的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  )
A.0.1% B.1% C.10% D.不能確定
7.(2022八上·金東月考)將接近飽和的硝酸鉀溶液變成飽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
A.加入硝酸鉀 B.升高溫度
C.加水 D.加入同溫度的硝酸鉀飽和溶液
8.(2024八上·期末) 已知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如圖是有關硝酸鉀溶液的實驗操作及變化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操作Ⅰ一定是降溫
B.操作Ⅰ一定是加溶質
C.①與③的溶質質量一定相等
D.②與③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相等
9.(2022八上·臨海期末)20℃時,在兩只各盛有50克水的燒杯中,分別加入30克蔗糖和氯化鈉固體,攪拌使其充分溶解,結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兩燒杯中的溶液質量相等 B.氯化鈉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
C.20℃時兩者的溶解度相等 D.蔗糖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
10.(2023八上·臺州期末)20℃時,四個實驗小組分別取不同質量的食鹽,逐漸加入到各盛有50g水的燒杯中,不斷攪拌直到不再溶解為止,然后分別稱量溶液的質量,記錄數據如下表:
實驗小組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第四組
水的質量克 50 50 50 50
食鹽的質量/克 15 20 25 30
溶液質量/克 65 68 m 68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表格中m值為68
B.20℃時,50克水中最多可落18克食鹽
C.相同溫度下,把水的質量增加到100克,食鹽在水里的溶解度增大
D.用蒸發溶劑結晶的方法可以重新獲得溶解了的食鹽
11.(2023八上·上虞期末)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飽和的氫氧化鈣溶液變成飽和,具體措施有:①加入氫氧化鈣;②升高溫度;③降低溫度;④加入水;⑤蒸發水。其中措施正確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
12.一定溫度下,向圖所示燒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現象如圖Ⅱ所示,所得溶液與原溶液相比,下列判斷一定正確的是(  )
A.所得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 B.所得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
C.溶質的質量增加 D.溶質的溶解能力變強
13.(2023八上·青田期末)“美林”是為兒童開發設計的一款退燒藥,主要成分是布洛芬,“美林”即使密封保存,放久了也會在底部看到白色沉淀,“美林”屬于    (填“乳濁液”、“懸濁液”或“溶液”),將少量的①面粉,②味精,③白糖,④泥土,⑤肥皂,⑥植物油分別加入到水中,充分振蕩后,其中形成的混合物與“美林”屬于同類型的物質有    。
14.(2021八上·嘉興期末)甲是60℃的蔗糖溶液,按如圖所示進行操作。甲→乙過程中不變的是   選填“溶質質量”“溶劑質量”或“溶液質量”) ;乙→丙過程中,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將   。
15.(2021八上·婺城期中)如圖所示的四個圓分別表示濃溶液、稀溶液、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的集合。
(1)從圖中可以看出,A集合表示________溶液。
(2)0.9%的醫用生理鹽水可歸于圖中的區域________(填A、B、C、D),現有一瓶接近飽和的食鹽溶液,要使它變成飽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16.(2023八上·嘉興期末)向圖甲裝有水的小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氫氧化鈉固體,出現如圖乙現象,則此時瓶內氣壓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大氣壓,說明氫氧化鈉溶于水   (選填“吸熱”或“放熱”)。
17.(2023八上·臺州期末)實驗室有一瓶無色液體,如右下圖所示,已知可能是氯化鈉和氫氧化鈉溶液中的一種,因保管不當,其殘缺的標簽中只剩下”鈉”和”30%(質量分數)”字樣。小科查閱了室溫(20℃)時,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的數據如表。
物質 氯化鈉 氫氧化鈉
溶解度(g) 36 109
根據試劑瓶上的標簽和查閱的資料,小科判斷出這瓶試劑不可能是   ,請說明原因:   。
18.在復習過程中通過繪制思維導圖將知識形成一個彼此聯系的知識網絡,有利于深刻領會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實現有效復習。
(1)如圖是有關溶液的部分思維導圖,請在① 處埴上恰當的內容。
(2)根據圖中溶液特點,判斷下列混合物屬于溶液的是
A.蔗糖水 B.醫用酒精 C.肥皂水 D.血液
19.(2021·浙江·八年級階段測試)某溫度下,將40 g食鹽放到100 g水中,充分攪拌后溶解了36 g食鹽,得到136 g食鹽水。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食鹽水中的溶質是   ,溶劑是   。
(2)得到的溶液中,溶質質量為   g,溶劑質量為   g。
(3)將上述溶液分為四等份,每一份溶液中溶質質量為   g,溶劑質量為   g。
20.(2022.浙江中考真題)學習《物質的溶解》時小科同學進行了如下實驗:往A、B、C三只燒杯中分別裝入等質量的水,在相同溫度下,向三只燒杯中分別加入50g、25g、5g同種固體物質,充分溶解后,靜置,現象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小科認為,4燒杯中的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他的判斷依據是______
(2) A、B、C三只燒杯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大小關系是______
21.(2022·浙江臺州·八年級期末)根據氯化鈉和硝酸鉀的溶解度表, 請回答下列問題:
溫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氯化鈉溶解度(克) 35.8 36.0 36.3 36.4 37.0 37.3 37.8
硝酸鉀溶解度(克)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20℃時,氯化鈉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___________硝酸鉀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填 “大于”、“等于”或“小于”)。
(2)60℃時, 向 50 克水中加入 60 克硝酸鉀, 求充分攪拌溶解后所得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為___________。(結果精確到 0.1%)
22.(2022八上·婺城期末)某興趣小組進行粗鹽(雜質只含有泥沙)提純實驗,并利用所得精鹽配制100g溶質質量分數為15%的氯化鈉溶液。請完成下列問題:
實驗一:如圖是甲同學進行粗鹽提純實驗的操作示意圖。
(1)粗鹽提純實驗的正確操作順序為   (填操作示意圖的序號);
實驗二:乙同學用提純得到的精鹽配制100g溶質質量分數為15%的氯化鈉溶液(所用天平稱量時,1g以下用游碼)。
(2)稱量氯化鈉時如果發現指針偏向右側,正確的操作是   。如果稱量時氯化鈉和砝碼位置顛倒了,其它操作步驟均正確,則所配制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5%;
(3)【反思拓展】海水曬鹽采用操作③的原理而不用冷卻氯化鈉熱飽和溶液的方法,原因是   
23.(2022·浙江臺州·八年級期末)在農業上通常用12%的氯化鈉溶液選種。實驗室欲配制該質量分數的溶液60g,操作如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 。
(2)配制溶液的正確操作順序為④→②→___________ →③(用序號和箭頭表示)。
(3)操作②有錯誤,正確的操作是:___________。
(4)若不改正操作②的錯誤,其他操作步驟正確,則所配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將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24.(2023八上·婺城期末)如圖是某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做粗鹽(含有難溶性雜質)提純實驗的操作示意圖。請回答:
(1)寫出操作⑤中儀器A的名稱   。
(2)粗鹽提純實驗的步驟為溶解、   、蒸發結晶。
(3)操作④中存在的錯誤是   。
(4)操作⑤當觀察到A中出現大量固體時,接下來的操作是   。
25.(2021八上·義烏月考)在室溫條件下,對100mL氯化鈉飽和溶液進行如圖所示操作:
(1)最終甲、乙兩燒杯中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的是   。
(2)乙溶液在加50mL水的過程中,下列這些量逐漸減小的是   。
①溶解度 ②溶質質量分數 ③溶劑的質量 ④溶液的密度
(3)現有8%的氯化鈉溶液50g,若是其溶質質量分數增大到16%,可采用的方法是
①需要蒸發多少克水? ②加入多少克氯化鈉?
26.(2020八上·黃巖期中)氯化鈉俗名食鹽是工業生產和生活的一種重要原料,也是實驗室里常見的一種藥品。下表是20℃時,氯化鈉溶解于水的實驗數據,回答下列問題;
實驗序號 水的質量(g) 加入氯化鈉的質量(g) 溶液的質量(g)
① 10 2 12
② 10 3 13
③ 10 4 13.6
④ 10 5 m
(1)表中m=   ;
(2)計算第3次實驗得到的氯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寫出過程)
(3) 20℃時,實驗室把100克溶質質量分數為20%的氯化鈉溶液釋成5%的氯化鈉溶液,需加水多少克 (寫出過程)
27.鹽酸是由氯化氫氣體溶解在水中得到的,氯化氫氣體具有很強的刺激性,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很強。在通常情況下,1升水中最多可溶解約500升氯化氫氣體,這時得到的濃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37%。請回答:
(1)鹽酸溶液的溶質是___________。
(2)100g這種飽和濃鹽酸中含有溶質質量是多少克?
(3)將100g這種飽和濃鹽酸稀釋成10%的稀鹽酸,需加水多少毫升?
28.(2022·浙江臺州·八年級期末)在每年的楊梅季結束后,果農為了給楊梅果園殺菌滅蟲需要噴灑農藥,小明爸爸覺得農藥A低毒高效。該農藥的產品信息標簽如圖:
農藥A
規格: 100mL
質量分數: 20%
密度: 1.1g/cm3
求:(1)這100毫升農藥A的質量是___________g,其中溶質是___________g。
(2)小明爸爸欲配制20kg質量分數為4%的該農藥來給楊梅果園殺菌滅蟲,需要多少千克農藥A和多少千克水?
典例分析
舉一反三
典例分析
舉一反三
典例分析
舉一反三
典例分析
舉一反三
課后鞏固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2節 生活中的水溶液
考點一、物質的溶解
(一)生活中的現象
(1)將適量泥土加入水中,充分攪拌后靜置,會發現有固體顆粒下沉,分為上下兩層。
(2 )將少許食用油加入適量水中,充分攪拌后靜置,有油花上浮,分為上下兩層。
(3)將少許食鹽加人水中,充分攪拌后靜置,沒有下沉物,也沒有上浮物,不會分層。
A:水與泥土 B:水與食用油 C:水與食鹽
如圖所示,A、B所形成的液體不均一、不穩定,靜置后分層;C所形成的液體均一、穩定,靜置后不分層。
(一)溶質、溶劑和溶液
(1)溶質:被溶解的物質稱為溶質。
(2)溶劑:能溶解其他物質的物質稱為溶劑。
(3)溶液:溶質在溶劑中溶解后所得到的物質叫做溶液。
(二)溶液的組成
(1)溶液的組成:溶質和溶劑。(2)溶液的質量=溶質質量+溶劑質量。
(三)溶液的名稱
碘溶解:在酒精中所形成的溶液叫做碘的酒精溶液。在溶液的名稱中,如A的B溶液,其中A表示溶質,B表示溶劑。另外,在科學上還約定溶液名稱中沒有說明溶劑的,溶劑是水,如食鹽溶液,溶質是食鹽,而溶劑沒有說明,此時的溶劑是水。所以高錳酸鉀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叫做高錳酸鉀的水溶液或者高錳酸鉀溶液。
(四)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判斷
在溶液中,溶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而溶劑一般是液體; 兩種液體混合形成溶液,其中量較多的為溶劑,若其中一種液體是水,那么不管水量多少,都把水看作溶劑。
①溶液中溶質質量是指被溶解了的那部分溶質的質量,沒有溶解或從溶液中析出的物質,則不計算在內。
②對于某一溶液,溶質可以是一種或多種,而溶劑只有一種,如水中可溶解氯化鈉和硝酸鉀。
③溶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如高錳酸鉀溶液中高錳酸鉀為固體;酒精溶液中溶質酒精是液體;二氧化碳溶于水中,溶質是二氧化碳。
(五)溶液的特征
(1)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的組成和性質都相同。如溶液中各部分的密度相同。
(2)穩定性:穩定是指溫度不改變、溶劑不蒸發,則溶液長時間放置不會分層,也不會有溶質從溶液中分離出來。
(六)溶液的判斷方法
(1)是否均一、穩定。(2)是否由多種物質組成。
(七)常用的溶劑
(1)常用的溶劑有水、酒精、汽油、丙酮香蕉水等。
(2)許多物質都能溶解在水中,也有一些物 質不能溶于水,但它們可以溶解在其他溶劑中,如油漆、油污等不能溶于水,但能溶解在汽油等其他溶劑中。
(八)懸濁液和乳濁液
(1)懸濁液:固體小顆粒懸浮在液體里而形成的物質,又叫懸浮液,如泥水鋇餐等。
(2)乳濁液:小液滴分散到液體里形成的物質,又叫乳狀液,如牛奶、肥皂水等。
(3)溶液懸濁液、乳濁液的比較
名稱 溶液 懸濁液 乳濁液
形成過程 固、液、氣溶解在液體中 固體小顆粒分散在液體中 小液滴分散在液體中
穩定性 穩定 不穩定 不穩定
長期放置 均一、穩定 分層
典例1:(2024七下·余姚期中)關于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溶液中的溶質可以是一種或多種
B.溶液一定是無色、澄清的
C.長期放置不分層的液體就是溶液
D.溶液上層的密度小,下層的密度大
【答案】A
【解析】根據溶液的組成和特點判斷。
【解答】A.溶液中的溶質可以是一種或多種,故A正確;
B.溶液不一定是無色、澄清的,例如硫酸銅溶液是藍色的,故B錯誤;
C.長期放置不分層的液體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故C錯誤;
D.溶液具有均一性,即上層和下層的密度一樣大,故D錯誤。
故選A。
變式1:(2023八上·義烏月考)碘在下列三種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性如表所示。根據表中信息做出下列相關分析錯誤的是(  )
物質 碘
溶劑 水 酒精 汽油
溶解性 微溶 可溶 易溶
A.將少量的碘放入大量的水中,不會形成碘的水溶液
B.將少量的碘放入大量的酒精中,當外界條件不發生變化,久置以后不會分層
C.將少量的碘放入大量的汽油中,攪拌后,可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
D.同種物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答案】A
【解析】根據溶液的性質和表格內容分析判斷。
【解答】A.根據表格可知,碘在水中溶解性為微溶。但是大量的水就可以溶解少量的碘,從而形成碘的水溶液,故A錯誤符合題意;
B.碘在酒精中溶解性為可溶,那么少量的碘放入大量酒精中會形成穩定的溶液,如果外界條件不變,那么久置不會分層,故B正確不合題意;
C.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為易溶,將少量的碘放入大量的汽油中,攪拌后,可形成均一、穩定的溶液,而溶液就是混合物,故C正確不合題意;
D.根據表格內容可知,同種物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能力不同,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A。
變式2:(2023八上·義烏月考)根據所學科學知識回答下面問題:
(1)白酒中的溶劑是   。
(2)a克氯化鈉放入b克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c克溶液,則a、b、c之間的關系是   。
【答案】(1)水(2)a+b≥c
【解析】(1)由水和其它物質組成的溶液,則水為溶劑;
(2)可從完全溶解和有剩余兩個角度分析。
【解答】(1)白酒中的溶劑是水;
(2)如果氯化鈉全部溶解,那么溶質質量為a,溶劑質量為b,則溶液質量c=a+b;
如果氯化鈉沒有完全溶解,那么溶質質量故答案為: a+b≥c 。
變式3:在盛有相同質量水的甲、乙、丙三支試管中,分別加入三種不同的物質,充分振蕩后觀察到:甲試管的液體中有分散的小液滴,乙試管的液體中有分散的固體小顆粒,只有丙試管中看不到所加入的物質,但丙試管中的液體呈藍色透明。請回答:
(1)甲試管中是_______,乙試管中是_______,丙試管中是_______。(填“乳濁液”“懸濁液”或“溶液”)
(2)若其他條件不變,則三支試管靜置一段時間后,看到的現象是甲中_______,乙中_______,丙中_______。
(3)這三種液體中,最穩定的是________,三種液體的共同點是________。
【答案】(1)乳濁液;懸濁液;溶液
(2)分層;出現沉淀;無明顯現象
(3)丙;都是混合物
【解析】1.甲試管中是(乳濁液)液,乙試管中是(懸濁液)液,丙試管中是(溶)液。
2.若條件不變,將3支試管靜置片刻后,看到的現象是:甲(小液滴上升)乙(小顆粒下沉)丙(不變)。
3.甲、乙、丙所屬的3類液體中,最穩定的是(丙)。都是一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中,所以都是混合物。
故答案為:1.乳濁液、懸濁液、溶液;
2.分層,出現沉淀,無明顯現象;
3.丙,都是混合物。
考點二、物質的溶解性
溶液是由溶質和溶劑組成的,不同的溶質在同一種溶劑里的溶解性不同,同一種溶質在不同種溶劑里的溶解性也不同。
(一)溶解性
(1)定義:一種物質溶解在另一種物質里的能力。
(2)影響因素:對于固體物質,溶解性與溶質和溶劑的性質及溫度有關。對于氣體,溶解性還受壓強影響。
(3)舉例:食鹽易溶于水而不溶于汽油;相同質量的水中,蔗糖在熱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在冷水中強得多;在相同的條件下,不同的物質在同種溶劑中的溶解能力是不一樣的。如食鹽的溶解能力比氫氧化鈣強得多。
(二)物質溶解時的吸熱和放熱現象
物質溶解時,是從外界吸收熱量,還是向外界釋放熱量呢
實驗表明:有的物質溶解時,會放出熱量,使溶液溫度升高,如氫氧化鈉、濃硫酸等
有的物質溶解時,會吸收熱量,使溶液溫度降低,如硝酸銨;
也有許多物質溶解時,溶液的溫度沒有明顯變化,如氯化鈉等。
典例1:(2022八上·臨海期中)你見過冬天能自發熱,夏天能自制冷罐裝飲料嗎,如圖1是“瑪吉克牌”一搖冰功能飲料,根據所給資料回答:“一搖冰”飲料在炎熱的夏天解渴,其罐底的固體是(  )
A.氫氧化鈉 B.硝酸銨 C.氯化鈉 D.氫氧化鈣
【答案】B
【解析】根據物質溶解時吸熱還是放熱的知識判斷。
【解答】“一搖冰”即搖動后飲料的溫度降低,也就是物質溶于水時吸熱。氫氧化鈉固體,氫氧化鈣固體溶于水時放熱,氯化鈉溶于水時不吸熱不放熱,只有硝酸銨溶于水時吸熱。
變式1:(2024七下·海曙期中)炎熱的夏天,打開雪碧瓶蓋時會發現雪碧自動噴出,喝了雪碧后又常常會打嗝,由此得出若要降低氣體的溶解能力,下列方法中正確的是(  )
A.升高溫度、增大氣壓 B.降低溫度、減小氣壓
C.升高溫度、減小氣壓 D.降低溫度、增大氣壓
【答案】C
【解析】氣體溶解度除了與壓強和溫度有關外,還與溶劑的種類有關,據此結合題意解答。
【解答】壓強增大,氣體溶解度會變大,壓強越小,氣體溶解度變小,溫度升高,氣體溶解度減小,因此若要降低氣體的溶解能力,應該升高溫度、減小氣壓,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
變式2:(2023八上·臺州期末)如圖所示,錐形瓶中裝有物質×,膠頭滴管中裝有一定量的水,U型管內a、b液面相平。當擠壓滴管的膠頭,使水進入錐形瓶內,一段時間后會觀察到a液面高于b液面。
(1)根據該實驗現象推斷錐形瓶中所裝的物質×可能是______。
A.食鹽 B.氫氧化鈉 C.酒精 D.硝酸銨
(2)請用所學知識解釋-段時間后U型管內a液面高于b液面的原因。
【答案】(1)D
(2)錐形瓶內的硝酸銨遇水溶解會吸熱,使瓶內氣體溫度降低導致體積減小壓強變小,在大氣壓的作用下,將U管中的水柱往瓶內壓,使b液面低于a液面
【解析】物質在水中溶解時,有些時放熱的,如固體的氫氧化鈉,濃硫酸等;有些時吸熱的,如硝酸銨;有些物質在水中溶解時,溫度幾乎變化不大,如食鹽;
【解答】(1)錐形瓶中裝有物質×,膠頭滴管中裝有一定量的水,U型管內a、b液面相平。當擠壓滴管的膠頭,使水進入錐形瓶內,一段時間后會觀察到a液面高于b液面。說明錐形瓶內的氣壓變小,所以該物質溶解在水中時吸熱的,使得內部的氣壓變小,所以根據該實驗現象推斷錐形瓶中所裝的物質×可能是D;A和C在水中溶解時,溫度幾乎不變,B在水中溶解時,溫度會升高;
(2)解釋如下:錐形瓶內的硝酸銨遇水溶解會吸熱,使瓶內氣體溫度降低導致體積減小壓強變小,在大氣壓的作用下,將U管中的水柱往瓶內壓,使b液面低于a液面
變式3:(2024八上·期末) 某小組同學計劃用如圖所示的實驗研究影響冰糖溶解快慢的因素,請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圖示的信息,你認為該組同學假設影響冰糖溶解快慢的因素有   、   等。
(2)若研究攪拌對冰糖溶解快慢的影響,應選擇   (填燒杯編號)與A進行對照。
(3)選擇 A 和C同時進行實驗時,小科發現 A 中冰糖溶解得快,他由此得出結論:塊狀冰糖比粉末狀冰糖溶解得快。你認為他的結論對嗎?    (填“對”或“錯”)。你的理由是   
【答案】(1)溫度;是否攪拌(或顆粒大小) (2)E
(3)錯;兩者的水溫不同,且 A 中使用玻璃棒攪拌,而 C 中沒有,有三個變量同時存在,所以無法比較
【解析】(1)根據實驗中的條件分析;
(2)根據研究攪拌影響溶解快慢,需其它條件相同,只有無攪拌的對比實驗分析;
(3)根據對比實驗的變量要求唯一性分析。
【解答】(1)由圖示各實驗對應條件可知,該組同學假設影響冰糖溶解快慢的因素有決議案、是否攪拌、顆粒大小。
(2) 若研究攪拌對冰糖溶解快慢的影響,應選擇其它條件相同,只有無攪拌的對比實驗,即AE。
(3)A、C實驗的水溫不同,且 A 中使用玻璃棒攪拌,而 C 中沒有,有三個變量同時存在,所以無法得出塊狀冰糖比粉末狀冰糖溶解得快的結論。
考點三、物質的溶解度
1、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一)定義
(1)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
(2)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還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
理解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時,應注意:
①溶液是否飽和具有條件性和暫時性:要求“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才有確定意義,因為條件(溫度、壓強、溶質及溶劑的量)改變時,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可以相互轉化。
②溶液是否飽和具有相對性:是這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不一定是另一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例如,在一定條件下,不能再溶解食鹽的溶液,可繼續溶解蔗糖,此時的溶液是食鹽的飽和溶液,對蔗糖來說就是不飽和溶液了。
③飽和溶液概念 中的“不能”是指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溶解該物質的量達到了最大限度;不飽和溶液概念中的“能”則指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溶解該物質的量還沒有達到最大限度。
(二)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轉化(重點)
在判斷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時,我們強調“在一定溫度下”和“在一定量的溶劑里”的條件,所以改變溫度或者溶劑的量,能實現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之間的轉化。
(1)一般規律:
A.加溶劑 B.升溫
飽和溶液 不飽和溶液
A.蒸發溶劑B.降溫C.加溶質
(2)特殊情況(如氫氧化鈣):
A.加溶劑 B.降溫
飽和溶液 不飽和溶液
A.蒸發溶劑B.升溫C.加溶質
說明:
①一般規律對大多數固體物質來說是適用的,因為大多數固體物質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最大量(即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②熟石灰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因此,若把熟石灰的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在改變溫度時應是升高溫度,若把其飽和溶液轉化為不飽和溶液,在改變溫度時應是降低溫度。
(三)判斷溶液是否飽和的方法(難點)
判斷的關鍵是看該溶液還能否繼續溶解該溶質,若不能繼續溶解,則這種溶液是飽和的,若能繼續溶解,則這種溶液是不飽和的。具體的判斷方法:保持溫度不變,向該溶液中加入少量的同種溶質,看是否溶解,若不再溶解,說明該溶液飽和,反之,該溶液不飽和。
(四)濃溶液和稀溶液
為粗略地表示溶液中溶質含量的多少,常把溶液分為濃溶液和稀溶液。濃溶液和稀溶液是一組相對概念。在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溶質的量相對較多的是濃溶液,含溶質的量相對較少的是稀溶液。
(五)飽和、不飽和溶液與濃、稀溶液的區別與聯系
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濃溶液與稀溶液
區別 含義不同 溶液是否飽和取決于溶質的量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溶劑里是否達到最大限度 溶液的濃與稀取決于溶質在不同定量的溶液里含量的多少
溫度影響 受溫度影響, 必須指明溫度 與溫度無關
聯系 ①溶液的飽和與不飽和跟溶液的濃和稀沒有必然聯系②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濃溶液不一定是飽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飽和溶液③對于同種溶質,在一定溫度下,飽和溶液要比不飽和溶液濃
2、物質的溶解度
(一)溶解度
(1)溶解度的定義
在一定的溫度下,某物質在100克溶劑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為該物質在這種溶劑中的溶解度;溶解度越大,表明該溫度下物質的溶解性越強。
(2)溶解度“四要素”
①條件:在一定溫度下。因為影響固體物質溶解度的內因是溶質和溶劑的性質,而外因就是溫度,若溫度改變,則固體物質的溶解度也會改變。因此,只有指明溫度時,溶解度才有意義。
②標準:100克溶劑。這是概念中規定的標準,物質溶解量的多少與溶劑量的多少成正比,要比較物質溶解度的大小,溶劑必須等量。此處100克是指溶劑質量,不能誤認為是溶液質量。溫度一定時,同種物質的溶解度與溶劑的質量無關。
③狀態:達到飽和。只有在一定量的溶劑中( 100克)達到飽和時(溶解最大限度,溶質的量才是個確定的值, 否則溶解度就不是個確定的量。
④單位:以克為單位,因為溶解度實質上是溶解的溶質的質量。
(二)溶解度和溶解性的關系
溶解性只是一般地說明某種物質在某種溶劑里溶解能力大小的一種物理性質。溶解度是衡量某種物質在某種溶劑里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是在一定的溫度、壓強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制成飽和溶液時所溶解的溶質的質量。溶解度越大,表示該溫度下物質的溶解性越強。溶解度大小與溶解性的關系如下表所示。
溶解度/克(20 ℃) <0.01 0.01~1 1~ 10 >10
溶解性分類 難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舉例 氯化銀、碳酸鈣 氫氧化鈣 氯酸鉀 硝酸鉀、氯化鈉
(三)溶解度受溫度影響的表示方法
(1)列表法
通過實驗,測得不同物質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將其匯總成表,以便查閱。如20℃時幾種固體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物質 氫氧化鈣 碳酸鈉 氯化鈉 硝酸鈉 硝酸銨 蔗糖
溶解度/克 0.165 21.5 36.0 88.0 192 203.9
(四)溶解度曲線
用縱坐標表示物質的溶解度,橫坐標表示溫度,用描點法在直角坐標系中畫出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曲線,這種曲線叫溶解度曲線。
①表示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情況。
②表示同一物質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
③表示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時的溶解度。
④兩條曲線的交點表示兩種溶質在同溫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⑤在溶解度曲線下方的點,表示溶液是不飽和溶液。
⑥在溶解度曲線上方靠近曲線的點表示過飽和溶液(在較高溫度下制成飽和溶液,慢慢地降到室溫,溶液中溶解的溶質質量超過室溫的溶解度,但尚未析出晶體時的溶液叫過飽和溶液)。
(五)溶解度曲線的變化規律
(1)大多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表現在曲線“坡度”比較“陡”,如KNO3。
(2)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很小,表現在曲線“坡度”比較“緩”,如NaCl。
(3)極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表現在曲線“坡度”下降,如Ca(OH)2。
氣體溶解度
①氣體溶解度的定義
氣體的溶解度是指在壓強為101 kPa和一定溫度下,氣體在1體積水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溶解的氣體體積。
例如:壓強為101 kPa和溫度為0℃時,1體積水里最多能溶解0.024體積氮氣,則在0℃時,氮氣的溶解度為0.024。
②氣體溶解度的影響因素a.內因:氣體和溶劑的性質。b.外因:溫度和壓強。
氣體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或降低)而減小(或增大),隨壓強增大(或減小)而增大(或減小)。
典例1:20℃時,取下表中四種物質各20 g,加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有固體剩余的是(  )
常見物質的溶解度(20 ℃)
物質名稱 氯酸鉀 硝酸鉀 氯化鈉 蔗糖
溶解度/g 7.4 31.6 36.0 203.9
A.氯酸鉀 B.硝酸鉀 C.氯化鈉 D.蔗糖
【答案】A
【解析】物質的溶解度小于加入的質量,那么溶液飽和,固體有剩余;物質的溶解度等于或大于加入的質量,那么溶液飽和或不飽和,固體沒有剩余。
【解答】根據表格可知,20℃時,硝酸鉀、氯化鈉和蔗糖的溶解度都大于20g,因此100g水中加入20g時不會有剩余。只有氯酸鉀的溶解度小于20g,因此100g水中加入20g時會有剩余。
變式1:(2023八上·德清期末)小德在做蔗糖的溶解實驗時,他發現室溫下燒杯中的蔗糖怎么也溶解不了,如圖甲所示,于是他加入了一定量的熱水后,如圖乙所示。則所得溶液與原溶液相比,下列判斷一定正確的是(  )
A.所得溶液是飽和溶液 B.溶質的質量增加
C.溶質的質量分數減小 D.溶質的溶解度不變
【答案】B
【解析】觀察圖甲,燒杯底部有結晶體,故圖甲燒杯中的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向圖甲燒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熱水,形成圖乙,觀察到結晶體完全消失,由于溫度和溶劑質量都發生了改變,故此時圖乙中的溶液可能恰好飽和,也可能是不飽和溶液。
【解答】A:圖乙中沒有晶體剩余,所得溶液可能飽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飽和溶液。故A不符合題意。
B.根據圖甲和圖乙中的變化可知,圖甲中的結晶體完全溶解形成了圖乙中的溶液,溶質的質量一定增加,故B符合題意。
C.由于溫度改變,溶質、溶劑質量均改變了。則溶質的質量分數無法判斷。故C不符合題意。
D.溫度改變時,同種物質的溶解度改變,故D不符合題意。
變式2:硝酸鉀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根據表中數據回答下列問題。
t/℃ 0 10 20 30 40 50 60 70
S/g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硝酸鉀的溶解性屬于(  )
A.易溶 B.可溶 C.微溶 D.難溶
(2)與固體溶解度無關的是(  )
A.溶質和溶劑的質量 B.溶液的溫度 C.溶質的種類 D.溶劑的種類
(3)在60 ℃時,2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   g硝酸鉀。
【答案】(1)A (2)A (3)220
【解析】(1)在20℃時,溶解度大于10g為易溶;溶解度大于1g小于10g為可溶;溶解度大于0.01g小于1g為微溶;溶解度小于0.01g為難溶。
(2)根據有關固體溶解度大小的影響因素判斷;
(3)在相同溫度下,同種物質溶解度不變,即該物質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同,據此分析計算。【解答】(1)根據表格可知,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31.6g>10g,應該為易溶,故選A。
(2)溶液的溫度、溶質的種類和溶劑的種類,都會影響固體溶解度的大小,但是固體溶解度與溶質和溶劑的質量大小無關,故選A。
(3)6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110g,
設20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鉀的質量為x,

解得:x=220g。
變式3:(2022八上·婺城期末)用氯化鎂溶液噴灑路面可融雪、防塵。已知20℃時,氯化鎂的溶解度為54.6g,在該溫度下按下表數據配制溶液。
序號 ① ② ③ ④
氯化鎂的質量/g 30 40 50 60
水的質量/g 100 100 100 100
(1)所得溶液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為1:2的是   ;(選填序號,下同)
(2)所得溶液中,屬于飽和溶液的是   ;
(3)求序號為①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結果保留到0.1%)
【答案】(1)③ (2)④
(3)序號為①的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為:。
【解析】(1)將每次加入氯化鎂的質量與20℃時它的溶解度進行比較,從而確定溶質質量,然后再計算出溶質與溶劑的質量之比;
(2)當溶液中存在未溶的固體時,溶液肯定是飽和的;
(3)溶質質量分數=。
【解答】(1)20℃時,氯化鎂的溶解度為54.6g,前三組實驗中加入氯化鎂的質量都小于54.6g,因此它們都能被溶解,則溶質與溶劑的質量之比依次為:3:10,4:10,1:2,故選③。
(2)第4次實驗中加入氯化鎂的質量為60g>54.6g,因此肯定存在未溶的氯化鎂,那么屬于飽和溶液的是④。
考點四、溶液的配制
(一)溶質質量分數的定義
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一種溶液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是指在一定量的溶液中,溶質質量占全部溶液總質量的百分數。
溶液中:溶質的質量=溶液的體積×溶液的密度×溶質的質量分數
①溶質的質量是指溶解了的溶質質量,沒有溶解的溶質不在考慮范圍之內。例如20 ℃時,氯化鈉在100 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則20克氯化鈉放入50克水中溶解后,溶質的質量只能是18克,而不是20克。
②溶液的質量是指該溶液中溶解的全部溶質的質量與溶劑的質量之和。(可以是一種或幾種溶質)
③計算溶質質量分數時上、下質量單位應統一。
④計算溶質質量分數時,最后結果是百分數或小數。
⑤同一溫度下,同種溶質飽和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最大。飽和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有兩種計算方法,
(二)溶質質量分數的意義
溶質的質量分數定量表示溶液的濃度。溶質的質量分數越大,溶液中的溶質相對含量就越大,溶液的濃度也就越大。
(三)溶液的配制
實驗目的: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某溶液。
實驗儀器:托盤天平、燒杯、量筒、玻璃棒、藥匙。
實驗步驟:計算→稱量和量取→溶解→裝瓶保存(以配制50克10%氯化鈉溶液為例)。
(1)計算:配制50克質量分數為10%氯化鈉溶液所需氯化鈉和水的質量:需氯化鈉5克,需水45克。
(2 )稱量和量取:用托盤天平稱量5克氯化鈉,放入燒杯中。把水的密度近似看成1克/厘3,用量筒量取45毫升水,倒入盛有氯化鈉的燒杯里。
(3)溶解:用玻璃棒攪拌,使氯化鈉溶解。
(4)裝瓶和保存:把配好的溶液裝入試劑瓶中,塞好瓶塞并貼上標簽(標簽中應包括藥品的名稱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放到試劑柜中(標簽向外)。
誤差分析:
(1)導致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偏小的原因:
①天平使用不正確,如藥品、砝碼放反(稱量時使用游碼),使藥品稱量質量偏小。
②量取水的過程中仰視讀數,使水量取多了。
③燒杯不干燥,原來內部就有一些水
④固體藥品不干燥或含有雜質等。
⑤稱量好的固體藥品向燒杯內轉移時,一部分不小心撒在燒杯外面 了。
(2)導致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偏大的原因
①天平使用不正確,如稱量前沒有調平衡,指針偏右,導致藥品稱量偏多。
②砝碼已生銹。
③量取水的過程中俯視讀數,使水量取少了。
④將量筒中的水倒入燒杯中時,一部分灑在外面等。
(四)濃溶液配制稀溶液
溶質的質量在稀釋前后保持不變,即濃溶液質量 x濃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稀溶液質量 x 稀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
典例1:下表是硝酸鉀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和對應溫度下飽和時的質量分數與密度,根據此表回答問題。
溫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質量分數 11.7% 24% 39.0% 52.4% 62.8%
密度(g/cm3) 1.027 1.056 1.086 1.116 1.186
(1)60℃時,欲使一瓶接近飽和的硝酸鉀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除了添加溶質外,還可以采取方法的是   .
(2)現將300g40%的硝酸鉀稀釋成30%,需加水少克
【答案】(1)降低溫度或蒸發溶劑
(2)設需要加水的質量為x,
300g×40%=(300g+x) ×30%;
解得:x=100g。
【解析】(1)將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的方法:①增加溶質;②蒸發溶劑;③減小溶解度。
(2)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保持不變,根據“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質量分數”列出方程計算即可。【解答】(1)根據表格可知,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那么60℃時,欲使一瓶接近飽和的硝酸鉀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除了添加溶質外,還可以采取方法的是:降低溫度或蒸發溶劑。
變式1:(2023八上·寧波期末)某同學用下圖所示操作進行粗鹽提純實驗。
(1)圖②有一明顯錯誤,按該操作將造成的后果是   。(2)改正圖中的錯誤操作后,粗鹽提純的正確操作順序是   (填序號)。
【答案】(1)部分液體從濾紙與漏斗之間的縫隙流下,導致濾液依然渾濁 (2)③②①
【解析】(1)根據過濾操作的規范和注意事項解答;(2)根據粗鹽提純的實驗過程解答。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②為過濾,沒有用玻璃棒引流,那么可能造成的后果是:部分液體從濾紙與漏斗之間的縫隙流下,導致濾液依然渾濁。
(2)粗鹽提純的操作過程為:溶解、過濾和蒸發,即操作順序為:③②①。
變式2:(2023八上·椒江期末)小科欲配制80克5%的氯化鈉溶液,該實驗的部分操作如圖所示。
(1)需要稱取氯化鈉的質量    克。稱量時出現了右盤略低的現象,如圖甲,接下來的具體操作是    。
(2)量取水時,選用規格為    (選填“100”或“200”)毫升的量筒更加合理。
(3)丙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4)下列操作會導致配制的氯化鈉溶液質量分數偏小的有 ____。
A.砝碼磨損
B.氯化鈉固體不純
C.按照圖乙的方法讀數
D.將量筒中的水倒入燒杯時,有水灑出
【答案】(1)4;左盤增加氯化鈉固體的質量直至天平平衡 (2)100
(3)攪拌,加速氯化鈉的溶解速率 (4)A;B;C
【解析】(1)氯化鈉的質量=溶液的質量×溶質質量分數。根據定量稱量的方法分析解答。
(2)用溶液質量減去溶質質量得到水的質量,再計算出水的體積即可;
(3)根據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用途解答;
(4)根據“溶質質量分數=”可知,溶質質量分數偏小,要么是溶質質量偏小,要么是溶劑質量偏大,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1)要稱取氯化鈉的質量 :80g×5%=4g。根據圖甲可知,右盤略低,說明左盤氯化鈉的質量偏小,則接下來的操作為:左盤增加氯化鈉固體的質量直至天平平衡。
(2)需要用水的質量為:80g-4g=76g,即需要水的體積:;
則量取水時,應該選擇規格為100毫升的量筒。
(3)丙圖為溶解操作,其中玻璃棒的用途:攪拌,加速氯化鈉的溶解速率。
(4)A.砝碼磨損時,它的質量會偏小,而氯化鈉的質量等于砝碼質量加游碼質量,因此氯化鈉的質量會偏小,故A符合題意;
B.氯化鈉固體不純,則溶質氯化鈉的質量偏小,故B符合題意;
C.按照圖乙的方法仰視讀數時,讀出的示數偏小,而實際得到水的體積偏大,故C符合題意;
D.將量筒中的水倒入燒杯時,有水灑出,會導致水的體積偏小,故D不合題意。故選ABC。
變式3:(2024八上·期末) 現有8%的氯化鈉溶液50g,若使其溶質的質量分數增大到20%,可采用的方法:
(1)需要蒸發多少克水?
(2)需要加入多少克氯化鈉?
(3)需要加入多少克40%的氯化鈉溶液?
【答案】(1)解:只是蒸發水,氯化鈉的質量沒有改變,所以溶質的質量分數達到 20%后氯化鈉的質量仍然為:50g×8%=4g,20%的氯化鈉溶液的質量為: 4g÷20%=20g,需要蒸發水的質量為:50g-20g=30g
需要蒸發30g的水
(2)設需要加入氯化鈉的質量為x。
需要加入7. 5g氯化鈉
(3)設需要加入40%的氯化鈉溶液的質量為 y。
需要加入30g40%的氯化鈉溶液
【解析】【解答】(1)根據蒸發溶劑時溶質質量不變,由所給溶質質量分數計算所蒸發水的質量分析;
(2)根據溶質質量分數=溶質質量/溶液質量,由加入氯化鈉,溶質和溶液質量都增加分析;
(3)根據兩溶液混合,兩溶液中溶質質量和為混合后溶液溶質質量,兩溶液質量和為混合物兩溶液質量分析。
1.(2023八上·嘉興期末)下列是生活中常見的幾種物質,其中屬于溶液的是(  )
A.肥皂水 B.牛奶 C.碘酒 D.血液
【答案】C
【解析】溶液的分散質為可溶性物質,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肥皂不能溶于水,因此肥皂水為乳濁液;牛奶不能溶于水,因此牛奶為乳濁液;碘酒可以溶于水,形成溶液;血小板和細胞都不能溶于水,形成懸濁液,故C符合題意,而A、B、D不合題意。
2.(2024八上·嘉興期末)用“o”表示蔗糖分子(水分子沒有畫出)。下面能表示常溫下蔗糖溶于水形成溶液時,蔗糖分子的分散情況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根據溶液的特征分析判斷。
【解答】蔗糖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而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穩定性,即溶液的各個部分的性質完全相同,因此蔗糖分子在溶液中均勻分布,故B正確,而A、C、D錯誤。
3.(2024九下·紹興開學考)在配制食鹽溶液的過程中,下列操作既能改變食鹽的溶解速度又能改變其溶解性的是(  )
A.攪拌 B.加水 C.加食鹽 D.酒精燈加熱
【答案】D
【解析】根據溶解速率的影響因素和溶解性的影響因素判斷。
【解答】攪拌只能加速溶解,不能增大溶解性,故A不合題意;
加水或加食鹽,既不能增大溶解速度,也不能增大溶解性,故B、C不合題意;
用酒精燈加熱,可以提高溶液溫度,從而提高溶解速度,增大溶解度,故D符合題意。
4.(2024七下·海曙期中)關于物質的溶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不同的物質分散到水中都會形成溶液
B.汽油溶解在色拉油中,不能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
C.凡是均一、穩定、透明的液體都是溶液
D.溶質既可以是固體,也可以是液體或氣體
【答案】D
【解析】根據溶液的組成和特點分析判斷。
【解答】A.溶液分散質為可溶性的物質,因此并不是所有的物質分散到水中都會形成溶液,故A錯誤;
B.汽油溶解在色拉油中,能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也就是溶液,故B錯誤;
C.水就是均一、穩定、透明的液體,但它不是溶液,故C錯誤;
D.溶質既可以是固體,也可以是液體或氣體,故D正確。
故選D。
5.小金自制了一個“氣象瓶”,在密閉玻璃容器內裝有硝酸鉀和氯化銨及蒸餾水,當外界溫度改變,物質溶解度相應變化,會展現出不同形態的固體。當澄清透明的氣象瓶中出現大量固體時,相關描述正確的是(  )
A.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 B.溶液質量不變
C.溶劑質量增加 D.溶質質量減少
【答案】D
【解析】(1)如果溶液中出現未溶的固體,那么溶液肯定飽和;否則,無法判斷溶液是否飽和。
(2)(3)(4)根據對溶液的組成的認識判斷。
【解答】當澄清透明的氣象瓶中出現大量固體時,溶液肯定飽和,故A錯誤;
溶液中出現大量固體時,溶質的質量減小,而溶劑的質量不變,根據“溶液質量=溶質質量+溶劑質量”可知,溶液質量減小,故B、C錯誤,D正確。
6.(2023八上·臺州期末)從100g10%的硝酸鉀溶液里取出10g溶液,倒入一支潔凈的試管里,則試管中的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  )
A.0.1% B.1% C.10% D.不能確定
【答案】C
【解析】根據溶液的均一性分析。
【解答】溶液具有均一性, 從100g10%的硝酸鉀溶液里取出10g溶液,倒入-支潔凈的試管里,則試管中的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仍為10%;
7.(2022八上·金東月考)將接近飽和的硝酸鉀溶液變成飽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
A.加入硝酸鉀 B.升高溫度
C.加水 D.加入同溫度的硝酸鉀飽和溶液
【答案】A
【解析】飽和溶液是指不能繼續溶解該溶質的溶液,不飽和溶液是指還能繼續溶解該溶質的溶液
【解答】A. 加入硝酸鉀可以使接近飽和的硝酸鉀溶液變成飽和溶液,A正確
B. 硝酸鉀的溶解度會隨溫度的升高而升高,故升高溫度不能使接近飽和的硝酸鉀溶液變成飽和溶液,B錯誤
C. 加水不能使接近飽和的硝酸鉀溶液變成飽和溶液,C錯誤
D. 加入同溫度的硝酸鉀飽和溶液后原來的溶液還是能繼續溶解硝酸鉀的,故不是飽和溶液,D錯誤
8.(2024八上·期末) 已知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如圖是有關硝酸鉀溶液的實驗操作及變化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操作Ⅰ一定是降溫
B.操作Ⅰ一定是加溶質
C.①與③的溶質質量一定相等
D.②與③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相等
【答案】D
【解析】溶質的質量分數是指溶質占溶液的質量的百分比;溶液的質量等于溶質的質量和溶劑的質量之和; 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向一定量溶劑里加入某種溶質,當溶質不能繼續溶解時,所得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 :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還能再溶解某種物質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
【解答】 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①不飽和溶液到②飽和溶液,可以是蒸發溶劑或者是降低溫度,或者是增加硝酸鉀的質量,AB錯誤;①和③比較,溶劑不變,溶質質量減小,所以溶質的質量分數減小,C錯誤;D中溶質的質量和溶劑的質量都不變,所以溶質的質量分不變,D正確;故答案為:D
9.(2022八上·臨海期末)20℃時,在兩只各盛有50克水的燒杯中,分別加入30克蔗糖和氯化鈉固體,攪拌使其充分溶解,結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兩燒杯中的溶液質量相等 B.氯化鈉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
C.20℃時兩者的溶解度相等 D.蔗糖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
【答案】B
【解析】(1)首先比較溶質質量大小,再根據“溶液質量=溶質質量+溶劑質量”判斷;
(2)(4)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固體顆粒,那么溶液飽和;否則,無法判斷溶液是否飽和;
(3)在相同溫度下,同種物質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等,據此比較溶解度的大小。
【解答】根據圖片可知,30g蔗糖完全溶解,則溶液質量為:50g+30g=80g。氯化鈉沒有完全溶解,則溶質質量小于30g,溶液質量小于80g,故A錯誤;
因為燒杯中存在未溶的氯化鈉固體,所以氯化鈉溶液一定飽和,故B正確;
20℃時,50g水中最多溶解蔗糖的質量大于氯化鈉的質量,則100g水中最多溶解蔗糖的質量肯定大于氯化鈉的質量,即蔗糖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鈉,故C錯誤;
燒杯中的蔗糖完全溶解,則蔗糖不一定是飽和溶液,故D錯誤。
10.(2023八上·臺州期末)20℃時,四個實驗小組分別取不同質量的食鹽,逐漸加入到各盛有50g水的燒杯中,不斷攪拌直到不再溶解為止,然后分別稱量溶液的質量,記錄數據如下表:
實驗小組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第四組
水的質量克 50 50 50 50
食鹽的質量/克 15 20 25 30
溶液質量/克 65 68 m 68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表格中m值為68
B.20℃時,50克水中最多可落18克食鹽
C.相同溫度下,把水的質量增加到100克,食鹽在水里的溶解度增大
D.用蒸發溶劑結晶的方法可以重新獲得溶解了的食鹽
【答案】C
【解析】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溫度下,某物質在100克溶劑(通常是水)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克數。溶解度與溫度,溶質的種類和溶劑的種類有關;
【解答】A.從第二組中可以看出,50克水中最多溶解的食鹽質量是28克,所以第三組中m值是68克,A正確;
B. 20℃,50克水中最多可落18克食鹽,B正確;
C.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溫度下,某物質在100克溶劑(通常是水)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克數。 相同溫度下,把水的質量增加到100克,食鹽在水里的溶解度不變;C錯誤;
D. 食鹽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變化不大,所以用蒸發溶劑結晶的方法可以重新獲得溶解了的食鹽,D正確;
11.(2023八上·上虞期末)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飽和的氫氧化鈣溶液變成飽和,具體措施有:①加入氫氧化鈣;②升高溫度;③降低溫度;④加入水;⑤蒸發水。其中措施正確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
【答案】D
【解析】①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還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
②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一般情況下可相互轉化:
一般規律:對大多數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質(如KNO3)
特殊情況:對極少數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的物質如Ca(OH)2
【解答】
①加入溶質能使不飽和溶液變為飽和溶液,故①符合題意;
②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升高溫度能降低氫氧化鈣溶解度,不飽和溶液變為飽和溶液,故②符合題意,③不符合題意;
④加入溶劑能使飽和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故④不符合題意;
⑤減少溶劑能使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故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
12.一定溫度下,向圖所示燒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現象如圖Ⅱ所示,所得溶液與原溶液相比,下列判斷一定正確的是(  )
A.所得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 B.所得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
C.溶質的質量增加 D.溶質的溶解能力變強
【答案】C
【解析】(1)(2)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固體,那么溶液肯定飽和;如果溶液中沒有未溶的固體,那么無法判斷是否飽和;
(3)晶體減小,溶質質量增大;晶體增多,溶質質量減小;
(4)根據物質溶解能力的影響因素判斷。
【解答】根據圖片可知,溶液II中沒有未溶固體存在,因此無法判斷它是否飽和,故A、B錯誤;
氯化鉀晶體減小了,那么溶質的質量增加了,故C正確;
溶質的溶解能力與溫度有關,因為溫度不變,所以溶解能力不變,故D錯誤。
13.(2023八上·青田期末)“美林”是為兒童開發設計的一款退燒藥,主要成分是布洛芬,“美林”即使密封保存,放久了也會在底部看到白色沉淀,“美林”屬于    (填“乳濁液”、“懸濁液”或“溶液”),將少量的①面粉,②味精,③白糖,④泥土,⑤肥皂,⑥植物油分別加入到水中,充分振蕩后,其中形成的混合物與“美林”屬于同類型的物質有    。
【答案】懸濁液;①④
【解析】溶液的分散質為可溶性物質,懸濁液的分散質為不溶性的固體顆粒,乳濁液的分散質為不溶性的液體,據此分析解答。
【解答】(1)“美林”即使密封保存,放久了也會在底部看到白色沉淀,則它不穩定,分散質應該為不溶性的固體顆粒,因此為懸濁液。
(2)①面粉,是不溶于水的固體顆粒,形成懸濁液;
②味精可溶于水,形成溶液;
③白糖可溶于水,形成溶液;
④泥土,是不溶于水的固體顆粒,形成懸濁液;
⑤肥皂,是不溶于水的液體,形成乳濁液;
⑥植物油分別加入到水中,不能溶于水的液體,形成乳濁液。那么與“美林”屬于同類型物質為①④。
14.(2021八上·嘉興期末)甲是60℃的蔗糖溶液,按如圖所示進行操作。甲→乙過程中不變的是   選填“溶質質量”“溶劑質量”或“溶液質量”) ;乙→丙過程中,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將   。
【答案】溶質質量;減少
【解析】(1)根據題目的描述分析溶質和溶劑的質量是否改變,根據“溶液質量=溶質質量+溶劑質量”分析溶液質量是否改變;
(2)根據圖片分析乙→丙的過程中溶質質量的變化。
【解答】(1)甲→乙過程中恒溫蒸發,乙溶液沒有固體析出,則溶質質量不變,溶劑質量減小,根據“溶液質量=溶質質量+溶劑質量”可知,溶液質量減小;
(2)乙→丙過程中,丙圖溶液中溶質有析出,溶質質量減少。
15.(2021八上·婺城期中)如圖所示的四個圓分別表示濃溶液、稀溶液、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的集合。
(1)從圖中可以看出,A集合表示________溶液。
(2)0.9%的醫用生理鹽水可歸于圖中的區域________(填A、B、C、D),現有一瓶接近飽和的食鹽溶液,要使它變成飽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答案】(1)濃飽和 (2)C;加食鹽或蒸發溶劑
【解析】(1)集合就是同時具有構成集合的幾個概念的所有特征;
(2)分析0.9%的生理鹽水的濃稀和是否飽和,然后對其進行分類。根據不飽和溶液和飽和溶液的轉化方法分析解答。
【解答】(1)A集合是飽和溶液和濃溶液的交集,因此它既是飽和溶液,也是濃溶液,也就是濃飽和溶液;
(2)0.9%的生理鹽水既是不飽和溶液也是稀溶液,所以歸于圖中的區域為C。現有一瓶接近飽和的食鹽溶液,要使它變成飽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加食鹽或蒸發溶劑。
16.(2023八上·嘉興期末)向圖甲裝有水的小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氫氧化鈉固體,出現如圖乙現象,則此時瓶內氣壓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大氣壓,說明氫氧化鈉溶于水   (選填“吸熱”或“放熱”)。
【答案】大于;放熱
【解析】封閉氣體的質量和體積不變時,溫度越高,則氣壓越大,據此分析解答。
【解答】向圖甲裝有水的小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氫氧化鈉固體,則U形管內液面左低右高,說明瓶子內氣壓增大,即此時瓶內氣壓大于外界大氣壓,說明氫氧化鈉溶于水放熱。
17.(2023八上·臺州期末)實驗室有一瓶無色液體,如右下圖所示,已知可能是氯化鈉和氫氧化鈉溶液中的一種,因保管不當,其殘缺的標簽中只剩下”鈉”和”30%(質量分數)”字樣。小科查閱了室溫(20℃)時,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的數據如表。
物質 氯化鈉 氫氧化鈉
溶解度(g) 36 109
根據試劑瓶上的標簽和查閱的資料,小科判斷出這瓶試劑不可能是   ,請說明原因:   。
【答案】氯化鈉;20℃時,氯化鈉飽和溶液的質量分數約為26.5%達不到30%
【解析】根據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及20℃時時飽和溶液溶質量分數=溶解度/(100+溶解度)分析。
【解答】 試劑瓶中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為30%,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克,則該溫度下飽和溶液的質量分數約為26.5%達不到30% ,所以不可能是氯化鈉。
18.在復習過程中通過繪制思維導圖將知識形成一個彼此聯系的知識網絡,有利于深刻領會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實現有效復習。
(1)如圖是有關溶液的部分思維導圖,請在① 處埴上恰當的內容。
(2)根據圖中溶液特點,判斷下列混合物屬于溶液的是
A.蔗糖水 B.醫用酒精 C.肥皂水 D.血液
【答案】均一 AB
【解析】(1)由溶液的概念可知,溶液是一種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即①處應填均一,故填均一。
(2)A蔗糖易溶于水,蔗糖與水混合后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屬于溶液,選項正確;
B酒精能夠與水以任意比互溶,醫用酒精是酒精與水正常的混合物,屬于溶液,選項正確;
C肥皂水中含有不溶性物質,不屬于溶液,選項錯誤;
D血液中含有難溶性水的液體,不屬于溶液,選項錯誤,故填AB。
19.(2021·浙江·八年級階段測試)某溫度下,將40 g食鹽放到100 g水中,充分攪拌后溶解了36 g食鹽,得到136 g食鹽水。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食鹽水中的溶質是   ,溶劑是   。
(2)得到的溶液中,溶質質量為   g,溶劑質量為   g。
(3)將上述溶液分為四等份,每一份溶液中溶質質量為   g,溶劑質量為   g。
【答案】(1)食鹽;水
(2)6;100
(3)9;25
【解析】(1)一般情況下,由固體液體組成的溶液,固體為溶劑,液體為溶質;
(2)溶解的食鹽的質量就是溶質質量,溶劑質量=溶液質量-溶質質量;
(3)根據溶液的均一性分析解答。
【解答】(1)食鹽水中的溶質是食鹽,溶劑是水。
(2)充分攪拌后溶解了36g食鹽,則溶質質量為36g,那么溶劑質量為:136g-36g=100g;
(3)溶液具有均一性,即四份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和溶劑的質量都相等,那么每份溶液中的溶質質量就是溶質總質量的,即36g×=9g。每份溶液中溶劑的質量等于溶劑總質量的,即100g×=25g。
20.(2022.浙江中考真題)學習《物質的溶解》時小科同學進行了如下實驗:往A、B、C三只燒杯中分別裝入等質量的水,在相同溫度下,向三只燒杯中分別加入50g、25g、5g同種固體物質,充分溶解后,靜置,現象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小科認為,4燒杯中的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他的判斷依據是______
(2) A、B、C三只燒杯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大小關系是______
【答案】4中有剩余固體 (或1中有不溶解的固體等)(合理即可) A≥B>C (或C【解析】(1)A燒杯中有固體剩余,不能繼續溶解,一定是該物質的飽和溶液。所以他的判斷依據是A中有不溶解的固體。
(2)A、B、C三只燒杯中分別裝入等質量的水,A為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BC均無固體剩余,B中加入固體的質量比C多,則B可能是飽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飽和溶液,C為不飽和溶液,則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大小關系是A>B>C.
21.(2022·浙江臺州·八年級期末)根據氯化鈉和硝酸鉀的溶解度表, 請回答下列問題:
溫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氯化鈉溶解度(克) 35.8 36.0 36.3 36.4 37.0 37.3 37.8
硝酸鉀溶解度(克)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20℃時,氯化鈉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___________硝酸鉀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填 “大于”、“等于”或“小于”)。
(2)60℃時, 向 50 克水中加入 60 克硝酸鉀, 求充分攪拌溶解后所得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為___________。(結果精確到 0.1%)
【答案】大于 52.4%
【解析】(1)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0g,硝酸鉀的溶解度為31.6g,氯化鈉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鉀的溶解度,則20℃時氯化鈉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大于硝酸鉀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
(2)60℃時, 硝酸鉀的的溶解度為110克,則50g水最多能溶解55g硝酸鉀,向 50 克水中加入 60 克硝酸鉀, 充分攪拌溶解后所得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為:≈52.4%或≈52.4%。
22.(2022八上·婺城期末)某興趣小組進行粗鹽(雜質只含有泥沙)提純實驗,并利用所得精鹽配制100g溶質質量分數為15%的氯化鈉溶液。請完成下列問題:
實驗一:如圖是甲同學進行粗鹽提純實驗的操作示意圖。
(1)粗鹽提純實驗的正確操作順序為   (填操作示意圖的序號);
實驗二:乙同學用提純得到的精鹽配制100g溶質質量分數為15%的氯化鈉溶液(所用天平稱量時,1g以下用游碼)。
(2)稱量氯化鈉時如果發現指針偏向右側,正確的操作是   。如果稱量時氯化鈉和砝碼位置顛倒了,其它操作步驟均正確,則所配制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5%;
(3)【反思拓展】海水曬鹽采用操作③的原理而不用冷卻氯化鈉熱飽和溶液的方法,原因是   
【答案】(1)②⑥①④⑤③ (2)增加氯化鈉;小于 (3)氯化鈉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比較小
【解析】(1)根據粗鹽提純實驗的過程分析解答;
(2)在進行定量稱量時,一旦右盤的砝碼和游碼已經確定,就不能再進行調整了,只能通過調整左盤藥品的質量讓天平再次平衡。根據m左=m右+m游碼分析稱得氯化鈉的質量變化,然后確定溶質質量分數的變化。
(3)對于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的物質,最好使用冷卻熱飽和溶液的方式結晶。而對于溶解度受溫度影響比較小的物質,可以嘗試使用蒸發溶劑的方式結晶。
【解答】(1)粗鹽提純的基本步驟為:取出食鹽、稱量食鹽、倒入燒杯后同時注入適量的水、攪拌溶解、過濾和蒸發結晶,即正確順序為:②⑥①④⑤③。
(2)稱量氯化鈉時如果發現指針偏向右側,說明左盤氯化鈉的質量偏小,此時操作為:增加氯化鈉。如果稱量氯化鈉時砝碼和氯化鈉防反了,根據m左=m右+m游碼可知,此時稱出的氯化鈉質量偏小,根據“溶質質量分數=”可知,此時溶質質量分數小于15%。
(3)【反思拓展】海水曬鹽采用操作③的原理而不用冷卻氯化鈉熱飽和溶液的方法,原因是:氯化鈉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比較小。
23.(2022·浙江臺州·八年級期末)在農業上通常用12%的氯化鈉溶液選種。實驗室欲配制該質量分數的溶液60g,操作如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 。
(2)配制溶液的正確操作順序為④→②→___________ →③(用序號和箭頭表示)。
(3)操作②有錯誤,正確的操作是:___________。
(4)若不改正操作②的錯誤,其他操作步驟正確,則所配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將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答案】攪拌,加速溶解 ①→⑤ 稱量時藥品放在左盤,砝碼放在右盤 偏小
【解析】(1)圖③操作為溶解,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攪拌、加速溶解;
(2)配制溶液的過程:
④從試劑瓶中取出氯化鈉;
②用天平稱量規定質量的氯化鈉;
①將稱出的食鹽倒入燒杯備用;
⑤用量筒量取規定體積的水,倒入燒杯;
③用玻璃棒不斷攪拌,直到食鹽全部溶解。
則正確操作順序:④→②→①→⑤→③。
(3)根據天平的使用方法可知,操作②的錯誤:砝碼和食鹽放反了,正確操作為:稱量時藥品放在左盤,砝碼放在右盤;
(4)如果食鹽放在右盤,砝碼放在作品,那么食鹽的質量=砝碼-游碼,即測出食鹽的質量偏小,根據“溶質質量分數=”可知,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將偏小。
24.(2023八上·婺城期末)如圖是某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做粗鹽(含有難溶性雜質)提純實驗的操作示意圖。請回答:
(1)寫出操作⑤中儀器A的名稱   。
(2)粗鹽提純實驗的步驟為溶解、   、蒸發結晶。
(3)操作④中存在的錯誤是   。
(4)操作⑤當觀察到A中出現大量固體時,接下來的操作是   。
【答案】(1)蒸發皿
(2)過濾
(3)沒有用玻璃棒引流
(4)停止加熱,繼續用玻璃棒攪拌
【解析】根據粗鹽提純的操作步驟及各操作的注意事項分析。
【解答】(1) 操作④中儀器A的名稱為蒸發皿。
(2)粗鹽提純實驗的步驟為溶解、 過濾、蒸發結晶。
(3) 操作④中存在的錯誤是沒用玻璃棒引流。
(4)操作⑤當觀察到A中出現大量固體時,接下來的操作是停止加熱,繼續用玻璃棒攪拌。
25.(2021八上·義烏月考)在室溫條件下,對100mL氯化鈉飽和溶液進行如圖所示操作:
(1)最終甲、乙兩燒杯中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的是   。
(2)乙溶液在加50mL水的過程中,下列這些量逐漸減小的是   。
①溶解度 ②溶質質量分數 ③溶劑的質量 ④溶液的密度
(3)現有8%的氯化鈉溶液50g,若是其溶質質量分數增大到16%,可采用的方法是
①需要蒸發多少克水? ②加入多少克氯化鈉?
【答案】(1)甲
(2)②④
(3)①設蒸發掉水的質量為x,
50g×8%=(50g-x)×16%;
解得:x=25g;
②設加入氯化鈉的質量為y,
50g×8%+y=(50g+y)×16%;
解得:y=4.76g。
【解析】(1)根據溶液的均一性分析;
(2)根據對溶解度的影響因素、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方法和溶液組成的知識解答;
(3)根據溶質質量分數=分析解答。
【解答】(1)100mL氯化鈉飽和溶液平均分成兩個50mL,由于溶液的均一性,它們都是飽和的,甲甲肯定飽和。乙中加入50mL的水,即溶劑質量增大,因此為不飽和溶液。
(2)①溶解度與溫度有關,溫度不變,即溶解度不變,故①不合題意;
②溶質質量不變,而溶劑質量增大,則溶液質量增大,根據“溶質質量分數=”可知,溶質質量分數減小,故②符合題意;
③加水后溶劑的質量增大,故③不合題意;
④水密度小于溶液密度,因此加入水后,會將溶液稀釋,導致溶液密度減小,④符合題意。故選②④。
26.(2020八上·黃巖期中)氯化鈉俗名食鹽是工業生產和生活的一種重要原料,也是實驗室里常見的一種藥品。下表是20℃時,氯化鈉溶解于水的實驗數據,回答下列問題;
實驗序號 水的質量(g) 加入氯化鈉的質量(g) 溶液的質量(g)
① 10 2 12
② 10 3 13
③ 10 4 13.6
④ 10 5 m
(1)表中m=   ;
(2)計算第3次實驗得到的氯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寫出過程)
(3) 20℃時,實驗室把100克溶質質量分數為20%的氯化鈉溶液釋成5%的氯化鈉溶液,需加水多少克 (寫出過程)
【答案】(1)13.6
(2)解:第3次實驗得到的氯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3.6g13.6g×100%=26.47%,
答:第3次實驗得到的氯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26.47%。
(3)解:設需要水的質量為x,
根據題意有:100×20%=(100g+x)×5%,
x=300g,
答:需要水的質量是300g
【解析】(1)根據所給數據確定10克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鈉質量確定m值分析;
(2)根據溶質質量分數=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注意溶質質量為溶解的固體質量分析;
(3)根據溶液稀釋前后溶質質量不變,加水質量為兩溶液差值分析。
【解答】(1)由表中數據可知,10克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鈉質量為3.6克,則m=13.6.
27.鹽酸是由氯化氫氣體溶解在水中得到的,氯化氫氣體具有很強的刺激性,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很強。在通常情況下,1升水中最多可溶解約500升氯化氫氣體,這時得到的濃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37%。請回答:
(1)鹽酸溶液的溶質是___________。
(2)100g這種飽和濃鹽酸中含有溶質質量是多少克?
(3)將100g這種飽和濃鹽酸稀釋成10%的稀鹽酸,需加水多少毫升?
【答案】(1)氯化氫氣體 (2)37g (3)270
【解析】(1)由題意可知可知,鹽酸是由氯化氫氣體溶解在水中得到的;
(2)100g這種濃鹽酸的溶質是:100g×37%=37g;
(3)設應加水的質量為x,100g×37%=(100g+x)×10%,則x=270g,即水的體積270mL,答:應加水270毫升。
28.(2022·浙江臺州·八年級期末)在每年的楊梅季結束后,果農為了給楊梅果園殺菌滅蟲需要噴灑農藥,小明爸爸覺得農藥A低毒高效。該農藥的產品信息標簽如圖:
農藥A
規格: 100mL
質量分數: 20%
密度: 1.1g/cm3
求:(1)這100毫升農藥A的質量是___________g,其中溶質是___________g。
(2)小明爸爸欲配制20kg質量分數為4%的該農藥來給楊梅果園殺菌滅蟲,需要多少千克農藥A和多少千克水?
【答案】(1)110;22
(2)設:需要農藥A的質量為m濃,則:20千克×4% =20%m濃,m濃=4千克,需要加水的質量為:m水=20千克-4千克=16千克。
【解析】(1)這100毫升農藥A的質量是:m=ρV=1.1g/cm3×100cm3=110g;其中溶質的質量:110g×20%=22g;
(2)見答案。
典例分析
舉一反三
典例分析
舉一反三
典例分析
舉一反三
典例分析
舉一反三
課后鞏固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航空| 无锡市| 福建省| 关岭| 泉州市| 伊宁市| 射阳县| 手机| 正定县| 高邑县| 石景山区| 南城县| 分宜县| 张家口市| 滨海县| 台中市| 嘉义市| 黎平县| 龙游县| 错那县| 罗定市| 明光市| 田阳县| 新平| 蒙城县| 瑞金市| 涪陵区| 英吉沙县| 新民市| 获嘉县| 江永县| 武清区| 浮山县| 双峰县| 湖口县| 镇康县| 吴川市| 新和县| 福海县| 遂昌县| 通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