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考真題】 2025年北京市高考真題 地理試卷一、本部分共15題,每題3分,共45分。在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2025·北京市)中醫藥是中華文明瑰寶?!笆奈濉逼陂g,我國加強中醫藥文化研究和建設,國際交流不斷深化,服務貿 易積極發展。北京某校開展“跟著節氣識草藥”跨學科主題學習。下圖為某同學手繪的金銀花名片。讀圖,回答下面小題。1.按名片所示用途,該同學建議家人飲用金銀花茶最適宜的節氣是( ?。?br/>A.立春 B.驚蟄 C.芒種 D.白露2.通過技術研發,某地將金銀花種植海拔提升至2500米。該地位于( ?。?br/>A.云貴高原 B.山東丘陵 C.東南丘陵 D.大興安嶺3.金銀花產品遠銷海外,主要得益于( )①中醫文化傳播②食用觀賞價值③國家政策支持④種植成本低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1.C2.A3.B【知識點】二十四節氣;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解析】【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影響二十四節氣、及農業區位因素的相關知識。 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包含六個節氣,共24個節氣。每個節氣持續15天 。立春是每年2月4日或5日。 二十四節氣歌是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節氣不一樣,氣溫不一樣。 農業區位的因素分為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因素,自然條件包括氣候、水資源、地形、土壤,社會經濟因素包括市場需求、交通、國家政策、農業生產技術、勞動力。1.A.從金銀花的名片可知,金銀花茶的主要功能清熱解暑,立春在2月初,氣溫不高,對金銀花的需求較小,A錯誤。B.驚蟄正值3月初,氣溫雖有一定回升,但不炎熱,利用金銀花解暑需求小,B錯誤。C.芒種正值6月初,天氣漸熱,氣溫較高,容易出現中暑。金銀花茶適合在此時節飲用,C正確。D.白露處于9月上旬天氣逐漸轉涼,對金銀花的需求低,D錯誤。故答案為:C。2.A.根據題干可知,金銀花種植在2500米,根據地形的海拔高度可知,可能位于山地或高原,而云貴高原緯度低,光照充足,且海拔較高,適合金銀花種植,A正確。B.山東丘陵海拔多在200-500米,不能滿足金銀花生長高度。B錯誤。C.東南丘陵海拔多在200-500米,不能滿足金銀花生長高度。C錯誤。D.大興安嶺緯度高,海拔高,氣候寒冷、干燥,水熱條件較差,與南方相比,金銀花分布海拔較低,D錯誤。故答案為:A。3.①金銀花的藥用價值高,中醫文化傳播有利于海外消費者了解其功能,從而促進其銷售,①正確;②金銀花的食用觀賞價值較為普通,不是遠銷海外的主要因素,②錯誤。③結合題干材料可知,國家”十四五“期間加強中醫藥文化研究和建設、國際交流深化,可知國家政策支持是促使金銀花產品遠銷海外的主要原因之一,③正確。④材料中未提及,金銀花的種植成本低,④錯誤。故①③正確。故答案為:B。(2025·北京市)2025 年 4月開始,北京引入新疆阿勒泰(47.83°N,88.14°E)、哈密(42.83°N,93.52°E)等地的光伏綠電。 據此,回答第下面小題。4.該月,( ?。?br/>A.北京正午影長逐漸變長 B.哈密日落時間逐漸提前C.阿勒泰日出方向為東南 D.北京比阿勒泰白晝更短5.綠電進京( ?。?br/>A.增加新疆能源類型 B.提升新疆用電需求C.延遲北京用電高峰 D.助力北京低碳發展【答案】4.D5.D【知識點】晝夜長短的變化;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碳排放與國際減排合作【解析】【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及能源的跨區域調配。從冬至到次年夏至,太陽直射北半球且向北移動,北半球晝變長。從夏至到冬至,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變短。太陽直射直射在北半球,日出、日落偏北;太陽直射直射在南半球,日出、日落偏南。綠電指的是在生產電力的過程中,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零或趨近于零,因相較于其他方式(如火力發電)所生產之電力,對于環境沖擊影響較低。綠電的主要來源為太陽能、風力、生質能、地熱等。4.A.4月太陽直射北半球,且正北移,北京正午太陽高度角增大,正午影長逐漸變短,A錯誤;B.哈密位于北半球,4月哈密晝長漸長,日落時間推遲,B錯誤;C.4月太陽直射北半球,日出方位偏北,阿勒泰日出方向為東北,C錯誤;D.4月北半球緯度越高,晝越長,與阿勒泰相比,北京緯度較低,北京白晝更短,D正確。故答案為:D。5.A.綠電包括綠色、無污染的能源的總稱,不是特指一種能源,因此沒新增新疆能源類型,A錯誤;B.綠電輸往北京,不會提升新疆本地用電需求,B錯誤;C.綠電進京能夠緩解北京用電緊張的局面,但無法延遲其用電高峰,C錯誤;D.綠電比例增加,降低化石能源的比重,有利于降低碳排放,助力低碳發展,D正確。故答案為:D。(2025·北京市)下圖為某村景觀示意圖。讀圖,回答下面小題。6.該村適宜發展( )A.養殖業 B.交通運輸業 C.紡織業 D.商貿服務業7.近年來,該村積極在林地中種植蘑菇、木耳,能夠( ?。?br/>A.預防泥石流的發生 B.提高資源環境承載力C.增加喬木植物種類 D.改變山地垂直地帶性【答案】6.A7.B【知識點】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因地制宜與區域發展【解析】【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因地制宜與區域發展、資源環境承載力的相關知識。從地形來看,平原地區適合發展耕作業;山區適合發展林業;丘陵適合發展梯田、果林業等;河湖適合發展漁業。工業而言,農作物往往為工業提供原料,因此原料時常影響這工業布局。服務業多布局在城市。 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影響因素:自然資源狀況、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水平、人均消費水平、對外開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等。資源越豐富,資源環境承載力越大;資源越貧乏,資源環境承載力越小6.A.從圖中可以看出,該村擁有池塘和河流,水資源充足,這為水產養殖提供了良好的條件,A正確;B.交通運輸業適合在交通樞紐處,圖中僅有公交站,不足以說明可發展交通運輸業,B錯誤;C.圖中無法看出該村可發展紡織業,C錯誤;D.商貿服務業多在人口稠密,交通便捷的地方,該處僅為村落,人流量小,D錯誤;故答案為:A。7.A.泥石流的發生與暴雨、地表松散物質有關,種植蘑菇、木耳不能預防泥石流的發生,A錯誤;B.在林地中種植蘑菇、木耳,增加資源種類和產量,有利于提高資源環境承載力,B正確;C.蘑菇、木耳屬于菌類,不是喬木,不能增加喬木植物種類,C錯誤;D.山地垂直地帶性受山體相對高度、水熱條件變化影響,種植蘑菇、木耳不能改變山地垂直地帶性,D錯誤。故答案為:B。8.(2025·北京市)下圖為北京時間2025年5月18日08時亞洲局部地區海平面氣壓分布圖。據圖推斷,當日( ?。?br/>A.甲地氣流輻合上升,大氣逆輻射強B.乙地受東北風影響,海面波浪滔天C.丙地受冷氣團控制,氣溫持續降低D.丁地準靜止鋒停滯,天空濃霧彌漫【答案】A【知識點】等壓面、等壓線、等溫線等分布圖的判讀【解析】A.根據圖可知,甲地位于低壓中心,氣流輻合上升,多陰雨天氣,云層較厚,大氣逆輻射作用強,A正確;B.從圖中可知,乙地南側氣壓高于北側,水平氣壓梯度力大致由南指向北,為偏南風,B錯誤;C.丙地位于準靜止鋒西北側,受冷氣團控制,但近地面等壓線稀疏,風小,受冷氣團影響較小,氣溫不會持續降低,C錯誤;D.丁地距離準靜止鋒較遠,受準靜止鋒較小,D錯誤。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天氣系統、等壓線圖的判讀及大氣受熱過程的知識,綜合性較強。低壓中心,盛行上升氣流,多陰雨天氣,高壓中心,盛行下沉氣流,多晴朗天氣。近地面的風所受力的判斷:氣壓梯度力垂直于等壓線,并高壓指向低壓。風向是在氣壓梯度力的基礎上偏轉30°-35°。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低壓中心,往往陰雨天氣白天增溫小;晚上大氣逆輻射強,氣溫高,氣溫日較差小。(2025·北京市)下圖為某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層的地質剖面示意圖。讀圖,回答下面小題。9.圖中( )A.①巖層中發現三葉蟲化石 B.②巖層由變質作用形成C.②巖層曾受到過外力侵蝕 D.③巖層晚于①巖層形成10.據圖判斷( ?。?br/>A.斷層形成早于古生代 B.背斜的形成早于侵蝕面C.油氣藏分布在泥巖中 D.巖層最深處已達上地幔【答案】9.C10.B【知識點】化石與地層;構造地貌的判讀【解析】【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地層與化石、構造地貌的判讀。不同地質時期有不同的生物化石,通過對層中的化石種類,可以確定巖層的相對年代;從地球的演化來看,動物有無脊椎動物如三葉蟲、筆石、鸚鵡螺到脊椎動物,脊椎動物里經歷了魚類到兩棲類在到爬行類、鳥類等,再到哺乳動物。巖層新老關系的判斷方法:在未受劇烈構造運動影響的情況下,下部的巖層較老,上部的巖層較新。侵入巖比被侵入的圍巖年輕,被斷層切割的巖層較老,切割巖層的斷層較新。9.A.三葉蟲屬于古生代,根據題干可知,圖中是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層剖面圖,根據地質年代可知,古生代地層早于中生代,應位于剖面圖下部,而①位于最上層不會發現三葉蟲化石,A錯誤;B.②巖層為玄武巖,為巖漿噴出地表,冷卻凝固而成,不是經過變質作用形成的,B錯誤;C.結合圖例可知,②巖層上部有侵蝕面,說明曾受到外力侵蝕,C正確;D.根據沉積巖層下面巖層先形成,上面巖層后形成可判斷,③巖層早于①巖層,D錯誤。故答案為:C。10.A.該地地層剖面圖,下部為古生代,斷層將下部地層切斷,說明斷層形成晚于古生代,A錯誤;B.③巖層向上拱起為背斜,而侵蝕面位于背斜上面,說明背斜形成早于侵蝕面,B正確;C.根據圖示信息可知,油氣藏分布在石灰巖中,不是泥巖層,C錯誤;D.圖示巖層的最深處為8km,地殼平均厚度約17km,說明該地層最深處應位于地殼中,D錯誤。故答案為:B。(2025·北京市)每年4月中旬至5月初,瑞典的駝鹿開始從森林向草場遷徙。下圖示意駝鹿遷徙的大致方向。讀圖,回答下面小題。11.駝鹿遷徙( ?。?br/>A.時段正值降水驟減月份 B.范圍在極地高氣壓帶區域C.沿途地勢大致由低到高 D.直接受北大西洋暖流控制12.研究顯示,近年來駝鹿遷徙開始時間有所提前,最可能是由于( ?。?br/>A.海水鹽度增加 B.氣候變暖C.土壤肥力下降 D.草場退化【答案】11.C12.B【知識點】全球氣候變化及其影響與應對措施;世界的海陸分布與地形【解析】【點評】本題主要歐洲地形、全球變暖的影響。歐洲北部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部主要是縱貫南北的斯卡迪納維亞山脈,東部地勢較低。全球變暖使得氣溫升高,導致物種分布范圍發生改變,動物發生遷徙。11.A..每年4月中旬至5月初,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瑞典氣溫逐漸上升,大氣對流運動逐漸強烈,降水不會驟降,A錯誤;B.極地高氣壓帶控制區域主要在極點附近,而駝鹿的遷徙路線在北極圈以南,距離極點較遠,不受極地高壓帶控制,B錯誤;C.從圖中可知,圖中西北部有山地分布,地勢較高,據圖示河流水系分布可知該區域的河流流向大致是由西北流向東南,可知圖中地勢東南低,西北高,可知遷移的路線沿途地勢大致由低到高,C正確;D.瑞典位于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東部,而北大西洋暖流主要影響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部沿海,D錯誤。故答案為:C。12.A.海水鹽度的變化與駝鹿的遷徙關系不大,A錯誤;B.從圖中可知,駝鹿主要向緯度高和海拔高、氣溫低的區域遷徙,而氣候變暖使得瑞典南部氣溫變高,使得駝鹿遷徙開始時間有所提前,B正確;C.題中沒有信息表明當地的土壤肥力下降與駝鹿遷移有關,C錯誤;D.題中沒有信息表明草場退化與駝鹿遷徙有關,D錯誤。故答案為:B。(2025·北京市)2024 年 9月《長江經濟帶—長江流域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發布。下圖為該規劃范圍的局部示意圖。讀圖,回答下面小題。13.圖示區域規劃范圍大于長江流域范圍,主要考慮到( ?。?br/>A.保持縣域范圍的完整 B.利于三江源生態建設C.確保水運航道的暢通 D.反映地貌的形態特征14.大渡河流域丹巴至瀘定一帶生態修復的重點是( ?。?br/>A.退湖還耕與鹽堿防治 B.農田保護與蟲害根治C.水源涵養與礦山修復 D.黑土治理與沙化防控【答案】13.C14.C【知識點】區域及其類型;生態修復【解析】【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區域的劃分及生態修復等相關知識。區域是人們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標準劃定的空間單元。區域內部的特定性質相對一致。 區域規劃范圍大于長江流域范圍 ,可以對整個長江流域及周邊的自然、人文特征做出完整的分析,并做好整體規劃,可以把長江流域的優勢發揮得更加充分。在礦區,礦山開采往往會破壞植被,破環地表形態,同時造成地面塌陷,從而引起滑坡、地震等災害。13.A.從圖中可以看出,規劃范圍界線與縣界并不完全一致,說明不是為了保持縣域范圍的完整性。A錯誤;B.該區域規劃的目的是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的保護,而三江源主要包括黃河、長江、瀾滄江。三江源生態建設不是主要因素。B錯誤;C.區域規劃范圍大于長江流域范圍,能從更大范圍內對長江流域的生態加以修復,從而影響到長江河流流量的穩定性和含沙量,有利于確保水運航道的暢通,C正確;D.題中沒有涉及規劃區域內部的地形地貌特征,因此不能反映地貌的形態特征,D錯誤。故答案為:C。14.A.鹽堿化問題地區主要在我國北方以及西北地區,當地氣候濕潤,土地鹽堿化問題并不嚴重,A錯誤;B.大渡河流域丹巴至瀘定一帶位于河流上游,以山地為主,農田較少,結合圖例可知該地區主要是礦山生態修復為主,B錯誤;C.結合圖例可知,大渡河流域丹巴至瀘定一帶主要是礦山生態修復為主,可推出當地礦產開采活動對地表植被破環嚴重,因此生態修復的重點應是水源涵養與礦山修復,C正確;D. 黑土主要分布在我國東北平原,土壤沙化主要分布與我國北方、西北地區,大渡河流域丹巴至瀘定一帶土壤沙化較少,D錯誤。故答案為:C15.(2025·北京市)下圖分別表示某地四類主體功能區所提供產品的價值構成比例。圖中序號代表重點生態功能區的是( ?。?br/>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D【知識點】我國主體功能區建設【解析】A.根據該地四類主體功能區所提供產品的價值構成比例來看,①圖服務產品占比最高,而生態產品較小,應為城鎮化地區,不是重點生態功能區。A錯誤;B.②圖中農產品占比最高,應當是農產品主產區,不是重點生態功能區。B錯誤;C.③圖中工業產品占比最高,應為城鎮化地區,不是重點生態功能區。C錯誤;D.④圖中生態產品占比最高,應為重點生態功能區,D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主體功能區建設的相關知識。我國主體功能區包括優先開發區、重點開發區(二者都主要位于城鎮化地區,具有提供工業品和服務產品的功能)、限制開發區(主要包括提供農產品的農產品主產品和提供生態產品的重點生態功能區)、禁止開發區(位于自然和文化遺產保護區,主要提供生態和游憩產品、精神財富)。二、本部分共5題,共55分。16.(2025·北京市)某校學生赴易水流域進行野外實習。圖(a)為易水流域局部示意圖,圖(b)為旱情監測系統的相關模塊。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任務一 考察流域水土保持同學們從水土保持科教館獲取在相同降雨條件下,不同土地利用類型的土壤流失量數據,如表所示。土地利用類型 林地 坡耕地 裸地土壤流失量/t·hm2 2.2 60.1 27.4在林地與坡耕地中任選其一,說明其與裸地的水土流失差異及原因。(2)任務二 調研資源利用狀況同學們前往大龍華鄉新型建材集中區調研。該區是易縣打造的京津冀綠色建材產業基地之一,利用本地豐 富的石灰巖資源,高溫煅燒水泥,生產水泥制品等。列舉當地發展綠色水泥產業應采取的主要措施。(3)任務三 設計旱情監測方案同學們來到安格莊水庫管理站,探究水庫灌溉功能,設計基于遙感技術的旱情監測方案。結合圖(b),繪制灌溉區旱情監測系統結構框圖,歸納遙感技術的優勢。【答案】(1)林地:水土流失量比裸地小。原因:與裸地相比,林地的植被覆蓋率更高,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更強,水土流失更小。(或坡耕地:水土流失量比裸地大。原因:與裸地相比,坡耕地經過人類耕作,植被覆蓋率更低、土質更疏松,更易受到流水侵蝕,水土流失量更大。(2)加大技術創新,研發低碳或零碳的生產工藝;綠色開采石灰巖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率;生產過程中注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重;制定嚴格的環保標準,推動企業轉型;加大產業鏈協同,加強廢棄物的回收利用,推廣綠色水泥的應用。(3)灌溉區旱情監測系統結構框圖如下:遙感技術的優勢:探測范圍大;獲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信息量大;受地面條件限制少;能夠實現地物信息的實時、動態監測。【知識點】水土流失及其綜合治理;遙感(RS);工業發展的方向與措施【解析】【解析】(1)從表中對比可知,在相同降雨條件下,林地土壤流失量最小,其次是裸地,坡耕地土壤流失量最多。結合所學可知,與裸地相比,林地的植被覆蓋率更高,坡耕地的植被覆蓋率更低且經過耕作,土質更疏松,因此,與裸地相比,林地的水土流失量更小、坡耕地的水土流失量更大。(2)結合所學知識,從原材料上看,當地應綠色開采;在生產過程中提高石灰巖資源的利用率;要注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能耗,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重,減少碳排放;從廢棄物治理角度來看,當地應加大產業鏈協同,發展全產業鏈生產,加強對廢棄物(廢熱、廢渣等)的回收利用,提高產業的附加值;為了實現發展綠色水泥產業,當地政府應當制定嚴格的環保標準,推動企業綠色轉型發展。當地企業可加大技術創新,研發低碳或零碳的生產工藝,減少碳排放。(3)結合圖(b)的相關模塊并結合遙感的特點可推出,利用遙感技術可實時獲取灌溉區的遙感影像;通過對遙感影像進行土地利用和干旱指標的解譯,可分別獲得土地利用數據和干旱指標數據,將多種數據進行疊加分析,可以獲得土地利用干旱數據。在此基礎上,通過空間查詢和統計分析,得到旱情監測報告,最后進行專題地圖制作和野外驗證。【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水土流失的成因、綠色發展與工業生產、遙感技術的應用。影響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有:降水量大小、土質疏松程度、地形坡度、植被狀況等。降水量越大,土質越疏松,坡度越陡,植被稀少,水土流失越嚴重。綠色產業發展涉及原材料開采、生產過程、廢棄物治理、技術創新等方面資源浪費少、廢棄物少、原料、生產過程、產品綠色、無污染小。17.(2025·北京市)下圖為哥斯達黎加地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概括該國鐵路分布的特點。(2)近年來,哥斯達黎加利用自身優勢,積極發展水產品加工業,并參加中國主辦的水產品開發利用方面的培 訓,提升生產水平。闡明該國發展水產品加工業的條件。【答案】(1)鐵路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區,尤其是南部和東部沿海地區;鐵路網絡整體較為稀疏,沒有形成密集的鐵路網。鐵路主要連接了首都圣何塞、主要城市及重要港口。(2)擁有廣闊的海洋空間,沿海地區漁業發達,為水產品加工業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擁有良好的港口設施,便于水產品的運輸;通過參加中國主辦的水產品開發利用方面的培訓,哥斯達黎加提升了水產品加工的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勞動力成本低,成本優勢明顯;政府積極推動水產品加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引導,為行業的繁榮創造了有利條件。【知識點】工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城市交通的特點【解析】【解析】(1)讀圖可知,該國鐵路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東部和南部沿海平原地區;從整體看,該國鐵路線路少,且較為稀疏,未形成密集網絡;從圖中可以看出,該國城市多分布在沿海地區,鐵路線連接了多個主要城市和港口。(2)從圖中可知,哥斯達黎加西臨太平洋,東臨加勒比海,海洋空間廣闊,漁業資源充足,為水產品加工提供穩定原料;優良港灣眾多,海洋運輸便利,便于水產品快速運輸至。哥斯達黎加可通過參與中國培訓,提升水產品養殖、加工技能,從而提升產品質量和競爭力;哥斯達黎加屬于發展中國家,勞動力成本低,具備一定成本優勢;當地能夠發展水產品加工業,說明政府政策支持力度較大,政策鼓勵水產加工產業,吸引外資合作。【點評】本題主要考查鐵路分布特點、工業區位因素的相關知識。鐵路線路的分布主要從分布是否均勻、線路沿某某(河谷、沿海)分布、鐵路網密集程度等。工業區位因素主要原料、燃料、土地、水源,勞動力、市場、科技、交通、政策、歷史經驗等方面。18.(2025·北京市)圖(a)為雪峰山及周邊區域示意圖,圖(b)為雪峰山東坡與西坡不同高度的氣溫、降水量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與西坡相比,說明同海拔東坡氣溫、降水特點及依據。(2)雪峰山國家森林公園前身是20世紀50年代的雪峰山國有林場,森林覆蓋率由林場初期的不足20%提高 到現今的90%以上。指出該地主要森林植被類型,簡述森林覆蓋率提高的影響因素。(3)雪峰山以西地區傳統民居體現了多民族特色。概述該地區民居具有多民族特色的地理條件。【答案】(1)氣溫較低,降水較多。依據:東坡受冬季冷空氣影響大,氣溫較低,圖中也顯示東坡氣象站點氣溫低于同海拔的西坡;地處夏季風迎風坡,降水多,圖中也顯示東坡氣象站點降水多于同海拔的西坡。(2)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國家政策支持;停止采伐;植樹造林;保護森林;森林自然恢復等。(3)該地區分布的民族眾多;交通條件不斷改善,各民族交流增強。【知識點】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地域文化與人口;自然資源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解析】【解析】(1)由圖(b)可知,同一海拔高度,從氣溫來看,東坡氣象站點低于西坡,結合我國的氣溫夏季普遍高溫,冬季氣溫差異大的特點,并結合圖(a)中冬季冷空氣的移動方向可推測,東坡受冬季冷空氣影響大,氣溫較低;圖(b)中顯示東坡氣象站點降水多于同海拔的西坡結合我國東部降水主要受夏季風影響,夏季吹東南風,雪峰山東坡地處夏季風迎風坡,降水多。(2) 雪峰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亞熱帶地區,典型的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森林覆蓋率的提高,主要是建設雪峰山國家森林公園后,林場停止采伐森林,森林覆蓋率停止下降;同時該地水熱條件優越,森林自然恢復較快,部分區域也可能植樹造林,提高了森林覆蓋率。(3)圖中可看出,該地區分布的民族眾多;少數民族地區在國家扶貧等政策影響下,不斷改善交通條件,各民族之間交流增多,使得民居具有多民族特色。【點評】本題考查影響氣候的因素、世界自然帶、民居特色的形成的相關知識。影響氣溫、降水的因素主要有大氣環流、地形、緯度、海陸位置、洋流等。我國東部森林由南向北依次為熱帶季雨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溫帶落葉闊葉林,針闊混交林、亞寒帶針葉林。西北地區有東向西依次為溫帶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植被恢復主要有人類植樹造林、自然恢復兩類。民族眾多主要跟地形崎嶇不平,位于三省交界地帶;隨著交通條件改善,民族交流多,使得民族特色展現。19.(2025·北京市)1957年4月,港商華先生來到廣州,參加首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簡稱“廣交會”),到裝 有風扇的土特產展館選購糧油產品。下圖為廣交會會址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說明首屆交易會選址廣州并在春季舉行的原因。(2)此后,華先生親歷了會址從廣東流花展貿中心到廣州國際會展中心的變遷。2008年華先生與孫子小華來 到新會址,在現代化、生態化和智能化的展館里感悟廣州城市發展的輝煌歷程。描述廣交會會址的區位變化,闡明該變化對新址周邊地區發展的影響。(3)為拓展對外貿易,小華參加2025年廣交會,在北方某鎮地毯展位前洽談相關事宜。該展位負責人向小華 介紹,多年前他獨自參加廣交會,后來帶動鄉鄰組團參展,獲得外貿訂單、行業信息和客戶建議,不斷改進地 毯設計和制作工藝,獲批數十項專利。如今,當地涌現多家大企業,地毯研發、原材料和設備供應、物流倉儲 迅速發展,地毯出口量占全國的40%。雙方約定廣交會后,小華前往該鎮進行實地考察。概括廣交會對該鎮地毯產業發展的促進作用。【答案】(1)廣州是傳統外貿港口,海外貿易歷史悠久、基礎好;臨近港澳,便于吸引僑商及海外客商;交通便利,利于商品集散;春季氣候適宜(溫暖濕潤),便于客商出行、參展;春季是農產品等商品的收獲或流通季,貨源充足。(2)區位變化:從廣東流花展貿中心(城區相對偏西)遷至廣州國際會展中心(城區偏東,靠近河流與交通干線),新址更靠近交通樞紐,區位條件更優。影響:帶動周邊交通、餐飲、住宿等服務業發展;促進產業升級(會展關聯產業集聚);提升區域知名度與土地價值;推動基礎設施完善(道路、綠化等)。(3)提供外貿訂單,拓展國際市場;傳遞行業信息與客戶需求,推動產品研發、工藝改進;吸引關聯企業集聚(研發、原材料、物流等),完善產業鏈。【知識點】服務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生產活動中地域聯系的重要性與主要方式;城市及其輻射功能【解析】【解析】(1)根據所學可知,廣州是傳統外貿港口,海外貿易歷史悠久、基礎好,具備舉辦大型交易會的條件;從題干可知,華先生來自香港,從位置上,廣州臨近港澳,便于吸引僑商和海外客商其前來選購;從圖中可以看出,廣州交通便利,交通網絡密集,利于商品集散,方便國內外商品運輸與交易;相比夏季炎熱、冬季寒冷,春季氣候適宜(溫暖濕潤),便于客商出行、參展;春季是農產品等商品的收獲或流通季,貨源充足,能保障展會商品供應。(2)從圖中看出,廣交會是由 從廣東流花展貿中心遷至廣州國際會展中心 。與廣東流花展貿中心相比,國際會展中心更靠近河流、交通干道,空間更開闊。影響:廣交會人流量大,帶動周邊交通、餐飲、住宿等服務業發展;展覽會舉辦會吸引會展策劃、搭建、廣告等關聯產業聚集,促進產業升級;同時廣交會的舉辦會提升新址周邊區域的知名度和提土地價值;為保障廣交會舉辦與區域發展,政府會加大對周邊道路、綠化等基礎設施的投入,推動基礎設施完善。(3)從材料中可知,該鎮地毯參加廣交會,獲得外貿訂單,打開和拓展國際市場;獲得行業信息和客戶需求,促使該鎮企業為了適應市場、滿足客戶需求,不斷改進制作工藝和設計,提升了地毯的研發和生產水平;同時參加廣交會,吸引了更多的上下游相關企業在小鎮集聚,完善產業鏈。【點評】本題考查服務業區位區位因素、服務業發展的影響等知識。服務業適合布局在交通便利、人流量較大的地方。廣洲稱為首屆交易會的選址主要從位置、交通、市場等方面作答;廣交會的搬遷會導致遷入地的相關產業發展,促進產業升級;基礎設施完善;地價上升。廣交會的舉辦對參展企業而言,提升知名度;獲得訂單和市場信息;吸引相關產業集聚。20.(2025·北京市)某集團校倡導數智賦能學習,開展主題為“探秘家鄉作物種質資源”的研究性學習。下圖為 四個城市校區的學生在云端交流時呈現的調研報告(節選)。讀圖,回答問題。結合實例,論述保護作物種質資源對國家安全的意義。【答案】保護作物種質資源對國家安全意義重大,關乎國家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與經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支撐。保障糧食安全,穩固農業根基:作物種質資源是育種的基礎,如國家水稻種質庫保存8萬多份資源,浙江上山遺址的粳稻萬年演化,為水稻品種改良提供基因來源。豐富的種質資源可培育高產、抗病、抗災品種,應對氣候變化、病蟲害等威脅,保障糧食穩定供應,避免因品種單一或退化引發糧食減產風險,筑牢糧食安全底線。維護生態安全,穩定生態系統:多樣的作物種質資源利于構建穩定生態。山西翼城“珍珠玉米”等雜糧種質,其秸稈可作生物能源原料,替代化石燃料,減少生態污染;同時,種質資源的多樣性可增強農田生態系統抗干擾能力,保護生物多樣性,維持生態平衡,保障生態安全。支撐經濟安全,增強產業韌性:作物種質資源推動農業及關聯產業發展。國家油料作物種質庫的資源,助力植物油轉化生物柴油,拓展能源產業路徑;北京豐富的種質庫資源,帶動育種、種業研發等產業,形成完整產業鏈,提升農業經濟競爭力,減少對國外種質依賴,保障經濟安全與產業自主可控。借助人工智能,推動智慧農業發展:借助人工智能繪制國家作物種質資源普查示意圖,通過數據智能驅動決策,實現種質資源從“被動記錄”到“主動保護與利用”的轉變,為保障糧食安全、推動智慧農業發展提供了核心支撐。【知識點】我國糧食安全現狀與途徑;生態退化及其對國家安全的影響;生物多樣性保護【解析】【解析】結合材料可知種質資源對國家安全的意義主要在于保障糧食安全、維護生態安全、支撐經濟安全等三個方面。因此先總述種質資源對國家安全的核心意義,再從分別從糧食、生態、經濟三方面展開。根據材料“國家水稻種質庫保存有8萬多份種質資源,浙江上山遺址是世界稻作農業的起源地之一,出土了一萬年前的炭化稻米”可知,作物種質資源是育種的基礎。國家水稻種質庫的豐富資源以及浙江上山遺址的稻作歷史,為水稻品種改良提供了基因來源。豐富的種質資源能夠培育出高產、抗病、抗災的品種,以此應對氣候變化、病蟲害等威脅,保障糧食的穩定供應,筑牢糧食安全底線。根據材料“國家特色雜糧作物種質庫保存有7萬多份種質資源,山西翼城‘珍珠玉米’是我國優異作物種質資源之一,雜糧秸稈可以作為生物質能的原料,提供可再生的綠色能源”可知,多樣的作物種質資源有利于構建穩定的生態。像山西翼城“珍珠玉米”這樣的雜糧種質,其秸稈可作為生物能源原料,替代化石燃料,減少生態污染;同時,種質資源的多樣性能夠增強農田生態系統的抗干擾能力,保護生物多樣性,維持生態平衡,進而保障生態安全。根據材料“國家油料作物種質庫保存有4萬多份種質資源“,將植物油轉化為生物柴油,可以部分替代化石燃料,同時拓展能源產業路徑。材料中“北京有國家級、市級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單位8家,保存的種質資源居全國首位”可知,作物種質資源能夠帶動育種、種業研發等產業,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提升農業經濟競爭力,減少對國外種質的依賴,保障經濟安全與產業自主可控。根據人工智能繪制國家作物種質資源普查示意圖可知,通過數據智能驅動決策,實現種質資源從“被動記錄”到“主動保護與利用”的轉變,為保障糧食安全、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核心支撐。【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保護作物種質資源對國家安全的意義等知識。覆本題綜合性強,難度較大,對學生的知識綜合能力要求高。通過保護作物種植資源國家安全的涵蓋了糧食安全、生態安全、經濟安全及人工智能。 保護作物種質資源 利于培育優良品種,提高糧食產量、質量;有利于增加作物的多樣性,提高生態的穩定性;有利于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經濟發展。1 / 1【高考真題】 2025年北京市高考真題 地理試卷一、本部分共15題,每題3分,共45分。在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2025·北京市)中醫藥是中華文明瑰寶。“十四五”期間,我國加強中醫藥文化研究和建設,國際交流不斷深化,服務貿 易積極發展。北京某校開展“跟著節氣識草藥”跨學科主題學習。下圖為某同學手繪的金銀花名片。讀圖,回答下面小題。1.按名片所示用途,該同學建議家人飲用金銀花茶最適宜的節氣是( ?。?br/>A.立春 B.驚蟄 C.芒種 D.白露2.通過技術研發,某地將金銀花種植海拔提升至2500米。該地位于( ?。?br/>A.云貴高原 B.山東丘陵 C.東南丘陵 D.大興安嶺3.金銀花產品遠銷海外,主要得益于( ?。?br/>①中醫文化傳播②食用觀賞價值③國家政策支持④種植成本低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25·北京市)2025 年 4月開始,北京引入新疆阿勒泰(47.83°N,88.14°E)、哈密(42.83°N,93.52°E)等地的光伏綠電。 據此,回答第下面小題。4.該月,( ?。?br/>A.北京正午影長逐漸變長 B.哈密日落時間逐漸提前C.阿勒泰日出方向為東南 D.北京比阿勒泰白晝更短5.綠電進京( ?。?br/>A.增加新疆能源類型 B.提升新疆用電需求C.延遲北京用電高峰 D.助力北京低碳發展(2025·北京市)下圖為某村景觀示意圖。讀圖,回答下面小題。6.該村適宜發展( ?。?br/>A.養殖業 B.交通運輸業 C.紡織業 D.商貿服務業7.近年來,該村積極在林地中種植蘑菇、木耳,能夠( ?。?br/>A.預防泥石流的發生 B.提高資源環境承載力C.增加喬木植物種類 D.改變山地垂直地帶性8.(2025·北京市)下圖為北京時間2025年5月18日08時亞洲局部地區海平面氣壓分布圖。據圖推斷,當日( )A.甲地氣流輻合上升,大氣逆輻射強B.乙地受東北風影響,海面波浪滔天C.丙地受冷氣團控制,氣溫持續降低D.丁地準靜止鋒停滯,天空濃霧彌漫(2025·北京市)下圖為某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層的地質剖面示意圖。讀圖,回答下面小題。9.圖中( ?。?br/>A.①巖層中發現三葉蟲化石 B.②巖層由變質作用形成C.②巖層曾受到過外力侵蝕 D.③巖層晚于①巖層形成10.據圖判斷( )A.斷層形成早于古生代 B.背斜的形成早于侵蝕面C.油氣藏分布在泥巖中 D.巖層最深處已達上地幔(2025·北京市)每年4月中旬至5月初,瑞典的駝鹿開始從森林向草場遷徙。下圖示意駝鹿遷徙的大致方向。讀圖,回答下面小題。11.駝鹿遷徙( ?。?br/>A.時段正值降水驟減月份 B.范圍在極地高氣壓帶區域C.沿途地勢大致由低到高 D.直接受北大西洋暖流控制12.研究顯示,近年來駝鹿遷徙開始時間有所提前,最可能是由于( )A.海水鹽度增加 B.氣候變暖C.土壤肥力下降 D.草場退化(2025·北京市)2024 年 9月《長江經濟帶—長江流域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發布。下圖為該規劃范圍的局部示意圖。讀圖,回答下面小題。13.圖示區域規劃范圍大于長江流域范圍,主要考慮到( )A.保持縣域范圍的完整 B.利于三江源生態建設C.確保水運航道的暢通 D.反映地貌的形態特征14.大渡河流域丹巴至瀘定一帶生態修復的重點是( )A.退湖還耕與鹽堿防治 B.農田保護與蟲害根治C.水源涵養與礦山修復 D.黑土治理與沙化防控15.(2025·北京市)下圖分別表示某地四類主體功能區所提供產品的價值構成比例。圖中序號代表重點生態功能區的是( ?。?br/>A.① B.② C.③ D.④二、本部分共5題,共55分。16.(2025·北京市)某校學生赴易水流域進行野外實習。圖(a)為易水流域局部示意圖,圖(b)為旱情監測系統的相關模塊。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任務一 考察流域水土保持同學們從水土保持科教館獲取在相同降雨條件下,不同土地利用類型的土壤流失量數據,如表所示。土地利用類型 林地 坡耕地 裸地土壤流失量/t·hm2 2.2 60.1 27.4在林地與坡耕地中任選其一,說明其與裸地的水土流失差異及原因。(2)任務二 調研資源利用狀況同學們前往大龍華鄉新型建材集中區調研。該區是易縣打造的京津冀綠色建材產業基地之一,利用本地豐 富的石灰巖資源,高溫煅燒水泥,生產水泥制品等。列舉當地發展綠色水泥產業應采取的主要措施。(3)任務三 設計旱情監測方案同學們來到安格莊水庫管理站,探究水庫灌溉功能,設計基于遙感技術的旱情監測方案。結合圖(b),繪制灌溉區旱情監測系統結構框圖,歸納遙感技術的優勢。17.(2025·北京市)下圖為哥斯達黎加地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概括該國鐵路分布的特點。(2)近年來,哥斯達黎加利用自身優勢,積極發展水產品加工業,并參加中國主辦的水產品開發利用方面的培 訓,提升生產水平。闡明該國發展水產品加工業的條件。18.(2025·北京市)圖(a)為雪峰山及周邊區域示意圖,圖(b)為雪峰山東坡與西坡不同高度的氣溫、降水量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與西坡相比,說明同海拔東坡氣溫、降水特點及依據。(2)雪峰山國家森林公園前身是20世紀50年代的雪峰山國有林場,森林覆蓋率由林場初期的不足20%提高 到現今的90%以上。指出該地主要森林植被類型,簡述森林覆蓋率提高的影響因素。(3)雪峰山以西地區傳統民居體現了多民族特色。概述該地區民居具有多民族特色的地理條件。19.(2025·北京市)1957年4月,港商華先生來到廣州,參加首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簡稱“廣交會”),到裝 有風扇的土特產展館選購糧油產品。下圖為廣交會會址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說明首屆交易會選址廣州并在春季舉行的原因。(2)此后,華先生親歷了會址從廣東流花展貿中心到廣州國際會展中心的變遷。2008年華先生與孫子小華來 到新會址,在現代化、生態化和智能化的展館里感悟廣州城市發展的輝煌歷程。描述廣交會會址的區位變化,闡明該變化對新址周邊地區發展的影響。(3)為拓展對外貿易,小華參加2025年廣交會,在北方某鎮地毯展位前洽談相關事宜。該展位負責人向小華 介紹,多年前他獨自參加廣交會,后來帶動鄉鄰組團參展,獲得外貿訂單、行業信息和客戶建議,不斷改進地 毯設計和制作工藝,獲批數十項專利。如今,當地涌現多家大企業,地毯研發、原材料和設備供應、物流倉儲 迅速發展,地毯出口量占全國的40%。雙方約定廣交會后,小華前往該鎮進行實地考察。概括廣交會對該鎮地毯產業發展的促進作用。20.(2025·北京市)某集團校倡導數智賦能學習,開展主題為“探秘家鄉作物種質資源”的研究性學習。下圖為 四個城市校區的學生在云端交流時呈現的調研報告(節選)。讀圖,回答問題。結合實例,論述保護作物種質資源對國家安全的意義。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C2.A3.B【知識點】二十四節氣;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解析】【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影響二十四節氣、及農業區位因素的相關知識。 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包含六個節氣,共24個節氣。每個節氣持續15天 。立春是每年2月4日或5日。 二十四節氣歌是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節氣不一樣,氣溫不一樣。 農業區位的因素分為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因素,自然條件包括氣候、水資源、地形、土壤,社會經濟因素包括市場需求、交通、國家政策、農業生產技術、勞動力。1.A.從金銀花的名片可知,金銀花茶的主要功能清熱解暑,立春在2月初,氣溫不高,對金銀花的需求較小,A錯誤。B.驚蟄正值3月初,氣溫雖有一定回升,但不炎熱,利用金銀花解暑需求小,B錯誤。C.芒種正值6月初,天氣漸熱,氣溫較高,容易出現中暑。金銀花茶適合在此時節飲用,C正確。D.白露處于9月上旬天氣逐漸轉涼,對金銀花的需求低,D錯誤。故答案為:C。2.A.根據題干可知,金銀花種植在2500米,根據地形的海拔高度可知,可能位于山地或高原,而云貴高原緯度低,光照充足,且海拔較高,適合金銀花種植,A正確。B.山東丘陵海拔多在200-500米,不能滿足金銀花生長高度。B錯誤。C.東南丘陵海拔多在200-500米,不能滿足金銀花生長高度。C錯誤。D.大興安嶺緯度高,海拔高,氣候寒冷、干燥,水熱條件較差,與南方相比,金銀花分布海拔較低,D錯誤。故答案為:A。3.①金銀花的藥用價值高,中醫文化傳播有利于海外消費者了解其功能,從而促進其銷售,①正確;②金銀花的食用觀賞價值較為普通,不是遠銷海外的主要因素,②錯誤。③結合題干材料可知,國家”十四五“期間加強中醫藥文化研究和建設、國際交流深化,可知國家政策支持是促使金銀花產品遠銷海外的主要原因之一,③正確。④材料中未提及,金銀花的種植成本低,④錯誤。故①③正確。故答案為:B。【答案】4.D5.D【知識點】晝夜長短的變化;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碳排放與國際減排合作【解析】【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及能源的跨區域調配。從冬至到次年夏至,太陽直射北半球且向北移動,北半球晝變長。從夏至到冬至,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變短。太陽直射直射在北半球,日出、日落偏北;太陽直射直射在南半球,日出、日落偏南。綠電指的是在生產電力的過程中,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零或趨近于零,因相較于其他方式(如火力發電)所生產之電力,對于環境沖擊影響較低。綠電的主要來源為太陽能、風力、生質能、地熱等。4.A.4月太陽直射北半球,且正北移,北京正午太陽高度角增大,正午影長逐漸變短,A錯誤;B.哈密位于北半球,4月哈密晝長漸長,日落時間推遲,B錯誤;C.4月太陽直射北半球,日出方位偏北,阿勒泰日出方向為東北,C錯誤;D.4月北半球緯度越高,晝越長,與阿勒泰相比,北京緯度較低,北京白晝更短,D正確。故答案為:D。5.A.綠電包括綠色、無污染的能源的總稱,不是特指一種能源,因此沒新增新疆能源類型,A錯誤;B.綠電輸往北京,不會提升新疆本地用電需求,B錯誤;C.綠電進京能夠緩解北京用電緊張的局面,但無法延遲其用電高峰,C錯誤;D.綠電比例增加,降低化石能源的比重,有利于降低碳排放,助力低碳發展,D正確。故答案為:D。【答案】6.A7.B【知識點】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因地制宜與區域發展【解析】【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因地制宜與區域發展、資源環境承載力的相關知識。從地形來看,平原地區適合發展耕作業;山區適合發展林業;丘陵適合發展梯田、果林業等;河湖適合發展漁業。工業而言,農作物往往為工業提供原料,因此原料時常影響這工業布局。服務業多布局在城市。 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影響因素:自然資源狀況、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水平、人均消費水平、對外開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等。資源越豐富,資源環境承載力越大;資源越貧乏,資源環境承載力越小6.A.從圖中可以看出,該村擁有池塘和河流,水資源充足,這為水產養殖提供了良好的條件,A正確;B.交通運輸業適合在交通樞紐處,圖中僅有公交站,不足以說明可發展交通運輸業,B錯誤;C.圖中無法看出該村可發展紡織業,C錯誤;D.商貿服務業多在人口稠密,交通便捷的地方,該處僅為村落,人流量小,D錯誤;故答案為:A。7.A.泥石流的發生與暴雨、地表松散物質有關,種植蘑菇、木耳不能預防泥石流的發生,A錯誤;B.在林地中種植蘑菇、木耳,增加資源種類和產量,有利于提高資源環境承載力,B正確;C.蘑菇、木耳屬于菌類,不是喬木,不能增加喬木植物種類,C錯誤;D.山地垂直地帶性受山體相對高度、水熱條件變化影響,種植蘑菇、木耳不能改變山地垂直地帶性,D錯誤。故答案為:B。8.【答案】A【知識點】等壓面、等壓線、等溫線等分布圖的判讀【解析】A.根據圖可知,甲地位于低壓中心,氣流輻合上升,多陰雨天氣,云層較厚,大氣逆輻射作用強,A正確;B.從圖中可知,乙地南側氣壓高于北側,水平氣壓梯度力大致由南指向北,為偏南風,B錯誤;C.丙地位于準靜止鋒西北側,受冷氣團控制,但近地面等壓線稀疏,風小,受冷氣團影響較小,氣溫不會持續降低,C錯誤;D.丁地距離準靜止鋒較遠,受準靜止鋒較小,D錯誤。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天氣系統、等壓線圖的判讀及大氣受熱過程的知識,綜合性較強。低壓中心,盛行上升氣流,多陰雨天氣,高壓中心,盛行下沉氣流,多晴朗天氣。近地面的風所受力的判斷:氣壓梯度力垂直于等壓線,并高壓指向低壓。風向是在氣壓梯度力的基礎上偏轉30°-35°。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低壓中心,往往陰雨天氣白天增溫??;晚上大氣逆輻射強,氣溫高,氣溫日較差小。【答案】9.C10.B【知識點】化石與地層;構造地貌的判讀【解析】【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地層與化石、構造地貌的判讀。不同地質時期有不同的生物化石,通過對層中的化石種類,可以確定巖層的相對年代;從地球的演化來看,動物有無脊椎動物如三葉蟲、筆石、鸚鵡螺到脊椎動物,脊椎動物里經歷了魚類到兩棲類在到爬行類、鳥類等,再到哺乳動物。巖層新老關系的判斷方法:在未受劇烈構造運動影響的情況下,下部的巖層較老,上部的巖層較新。侵入巖比被侵入的圍巖年輕,被斷層切割的巖層較老,切割巖層的斷層較新。9.A.三葉蟲屬于古生代,根據題干可知,圖中是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層剖面圖,根據地質年代可知,古生代地層早于中生代,應位于剖面圖下部,而①位于最上層不會發現三葉蟲化石,A錯誤;B.②巖層為玄武巖,為巖漿噴出地表,冷卻凝固而成,不是經過變質作用形成的,B錯誤;C.結合圖例可知,②巖層上部有侵蝕面,說明曾受到外力侵蝕,C正確;D.根據沉積巖層下面巖層先形成,上面巖層后形成可判斷,③巖層早于①巖層,D錯誤。故答案為:C。10.A.該地地層剖面圖,下部為古生代,斷層將下部地層切斷,說明斷層形成晚于古生代,A錯誤;B.③巖層向上拱起為背斜,而侵蝕面位于背斜上面,說明背斜形成早于侵蝕面,B正確;C.根據圖示信息可知,油氣藏分布在石灰巖中,不是泥巖層,C錯誤;D.圖示巖層的最深處為8km,地殼平均厚度約17km,說明該地層最深處應位于地殼中,D錯誤。故答案為:B。【答案】11.C12.B【知識點】全球氣候變化及其影響與應對措施;世界的海陸分布與地形【解析】【點評】本題主要歐洲地形、全球變暖的影響。歐洲北部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部主要是縱貫南北的斯卡迪納維亞山脈,東部地勢較低。全球變暖使得氣溫升高,導致物種分布范圍發生改變,動物發生遷徙。11.A..每年4月中旬至5月初,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瑞典氣溫逐漸上升,大氣對流運動逐漸強烈,降水不會驟降,A錯誤;B.極地高氣壓帶控制區域主要在極點附近,而駝鹿的遷徙路線在北極圈以南,距離極點較遠,不受極地高壓帶控制,B錯誤;C.從圖中可知,圖中西北部有山地分布,地勢較高,據圖示河流水系分布可知該區域的河流流向大致是由西北流向東南,可知圖中地勢東南低,西北高,可知遷移的路線沿途地勢大致由低到高,C正確;D.瑞典位于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東部,而北大西洋暖流主要影響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部沿海,D錯誤。故答案為:C。12.A.海水鹽度的變化與駝鹿的遷徙關系不大,A錯誤;B.從圖中可知,駝鹿主要向緯度高和海拔高、氣溫低的區域遷徙,而氣候變暖使得瑞典南部氣溫變高,使得駝鹿遷徙開始時間有所提前,B正確;C.題中沒有信息表明當地的土壤肥力下降與駝鹿遷移有關,C錯誤;D.題中沒有信息表明草場退化與駝鹿遷徙有關,D錯誤。故答案為:B。【答案】13.C14.C【知識點】區域及其類型;生態修復【解析】【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區域的劃分及生態修復等相關知識。區域是人們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標準劃定的空間單元。區域內部的特定性質相對一致。 區域規劃范圍大于長江流域范圍 ,可以對整個長江流域及周邊的自然、人文特征做出完整的分析,并做好整體規劃,可以把長江流域的優勢發揮得更加充分。在礦區,礦山開采往往會破壞植被,破環地表形態,同時造成地面塌陷,從而引起滑坡、地震等災害。13.A.從圖中可以看出,規劃范圍界線與縣界并不完全一致,說明不是為了保持縣域范圍的完整性。A錯誤;B.該區域規劃的目的是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的保護,而三江源主要包括黃河、長江、瀾滄江。三江源生態建設不是主要因素。B錯誤;C.區域規劃范圍大于長江流域范圍,能從更大范圍內對長江流域的生態加以修復,從而影響到長江河流流量的穩定性和含沙量,有利于確保水運航道的暢通,C正確;D.題中沒有涉及規劃區域內部的地形地貌特征,因此不能反映地貌的形態特征,D錯誤。故答案為:C。14.A.鹽堿化問題地區主要在我國北方以及西北地區,當地氣候濕潤,土地鹽堿化問題并不嚴重,A錯誤;B.大渡河流域丹巴至瀘定一帶位于河流上游,以山地為主,農田較少,結合圖例可知該地區主要是礦山生態修復為主,B錯誤;C.結合圖例可知,大渡河流域丹巴至瀘定一帶主要是礦山生態修復為主,可推出當地礦產開采活動對地表植被破環嚴重,因此生態修復的重點應是水源涵養與礦山修復,C正確;D. 黑土主要分布在我國東北平原,土壤沙化主要分布與我國北方、西北地區,大渡河流域丹巴至瀘定一帶土壤沙化較少,D錯誤。故答案為:C15.【答案】D【知識點】我國主體功能區建設【解析】A.根據該地四類主體功能區所提供產品的價值構成比例來看,①圖服務產品占比最高,而生態產品較小,應為城鎮化地區,不是重點生態功能區。A錯誤;B.②圖中農產品占比最高,應當是農產品主產區,不是重點生態功能區。B錯誤;C.③圖中工業產品占比最高,應為城鎮化地區,不是重點生態功能區。C錯誤;D.④圖中生態產品占比最高,應為重點生態功能區,D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主體功能區建設的相關知識。我國主體功能區包括優先開發區、重點開發區(二者都主要位于城鎮化地區,具有提供工業品和服務產品的功能)、限制開發區(主要包括提供農產品的農產品主產品和提供生態產品的重點生態功能區)、禁止開發區(位于自然和文化遺產保護區,主要提供生態和游憩產品、精神財富)。16.【答案】(1)林地:水土流失量比裸地小。原因:與裸地相比,林地的植被覆蓋率更高,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更強,水土流失更小。(或坡耕地:水土流失量比裸地大。原因:與裸地相比,坡耕地經過人類耕作,植被覆蓋率更低、土質更疏松,更易受到流水侵蝕,水土流失量更大。(2)加大技術創新,研發低碳或零碳的生產工藝;綠色開采石灰巖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率;生產過程中注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重;制定嚴格的環保標準,推動企業轉型;加大產業鏈協同,加強廢棄物的回收利用,推廣綠色水泥的應用。(3)灌溉區旱情監測系統結構框圖如下:遙感技術的優勢:探測范圍大;獲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信息量大;受地面條件限制少;能夠實現地物信息的實時、動態監測。【知識點】水土流失及其綜合治理;遙感(RS);工業發展的方向與措施【解析】【解析】(1)從表中對比可知,在相同降雨條件下,林地土壤流失量最小,其次是裸地,坡耕地土壤流失量最多。結合所學可知,與裸地相比,林地的植被覆蓋率更高,坡耕地的植被覆蓋率更低且經過耕作,土質更疏松,因此,與裸地相比,林地的水土流失量更小、坡耕地的水土流失量更大。(2)結合所學知識,從原材料上看,當地應綠色開采;在生產過程中提高石灰巖資源的利用率;要注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能耗,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重,減少碳排放;從廢棄物治理角度來看,當地應加大產業鏈協同,發展全產業鏈生產,加強對廢棄物(廢熱、廢渣等)的回收利用,提高產業的附加值;為了實現發展綠色水泥產業,當地政府應當制定嚴格的環保標準,推動企業綠色轉型發展。當地企業可加大技術創新,研發低碳或零碳的生產工藝,減少碳排放。(3)結合圖(b)的相關模塊并結合遙感的特點可推出,利用遙感技術可實時獲取灌溉區的遙感影像;通過對遙感影像進行土地利用和干旱指標的解譯,可分別獲得土地利用數據和干旱指標數據,將多種數據進行疊加分析,可以獲得土地利用干旱數據。在此基礎上,通過空間查詢和統計分析,得到旱情監測報告,最后進行專題地圖制作和野外驗證。【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水土流失的成因、綠色發展與工業生產、遙感技術的應用。影響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有:降水量大小、土質疏松程度、地形坡度、植被狀況等。降水量越大,土質越疏松,坡度越陡,植被稀少,水土流失越嚴重。綠色產業發展涉及原材料開采、生產過程、廢棄物治理、技術創新等方面資源浪費少、廢棄物少、原料、生產過程、產品綠色、無污染小。17.【答案】(1)鐵路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區,尤其是南部和東部沿海地區;鐵路網絡整體較為稀疏,沒有形成密集的鐵路網。鐵路主要連接了首都圣何塞、主要城市及重要港口。(2)擁有廣闊的海洋空間,沿海地區漁業發達,為水產品加工業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擁有良好的港口設施,便于水產品的運輸;通過參加中國主辦的水產品開發利用方面的培訓,哥斯達黎加提升了水產品加工的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勞動力成本低,成本優勢明顯;政府積極推動水產品加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引導,為行業的繁榮創造了有利條件。【知識點】工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城市交通的特點【解析】【解析】(1)讀圖可知,該國鐵路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東部和南部沿海平原地區;從整體看,該國鐵路線路少,且較為稀疏,未形成密集網絡;從圖中可以看出,該國城市多分布在沿海地區,鐵路線連接了多個主要城市和港口。(2)從圖中可知,哥斯達黎加西臨太平洋,東臨加勒比海,海洋空間廣闊,漁業資源充足,為水產品加工提供穩定原料;優良港灣眾多,海洋運輸便利,便于水產品快速運輸至。哥斯達黎加可通過參與中國培訓,提升水產品養殖、加工技能,從而提升產品質量和競爭力;哥斯達黎加屬于發展中國家,勞動力成本低,具備一定成本優勢;當地能夠發展水產品加工業,說明政府政策支持力度較大,政策鼓勵水產加工產業,吸引外資合作。【點評】本題主要考查鐵路分布特點、工業區位因素的相關知識。鐵路線路的分布主要從分布是否均勻、線路沿某某(河谷、沿海)分布、鐵路網密集程度等。工業區位因素主要原料、燃料、土地、水源,勞動力、市場、科技、交通、政策、歷史經驗等方面。18.【答案】(1)氣溫較低,降水較多。依據:東坡受冬季冷空氣影響大,氣溫較低,圖中也顯示東坡氣象站點氣溫低于同海拔的西坡;地處夏季風迎風坡,降水多,圖中也顯示東坡氣象站點降水多于同海拔的西坡。(2)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國家政策支持;停止采伐;植樹造林;保護森林;森林自然恢復等。(3)該地區分布的民族眾多;交通條件不斷改善,各民族交流增強。【知識點】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地域文化與人口;自然資源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解析】【解析】(1)由圖(b)可知,同一海拔高度,從氣溫來看,東坡氣象站點低于西坡,結合我國的氣溫夏季普遍高溫,冬季氣溫差異大的特點,并結合圖(a)中冬季冷空氣的移動方向可推測,東坡受冬季冷空氣影響大,氣溫較低;圖(b)中顯示東坡氣象站點降水多于同海拔的西坡結合我國東部降水主要受夏季風影響,夏季吹東南風,雪峰山東坡地處夏季風迎風坡,降水多。(2) 雪峰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亞熱帶地區,典型的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森林覆蓋率的提高,主要是建設雪峰山國家森林公園后,林場停止采伐森林,森林覆蓋率停止下降;同時該地水熱條件優越,森林自然恢復較快,部分區域也可能植樹造林,提高了森林覆蓋率。(3)圖中可看出,該地區分布的民族眾多;少數民族地區在國家扶貧等政策影響下,不斷改善交通條件,各民族之間交流增多,使得民居具有多民族特色。【點評】本題考查影響氣候的因素、世界自然帶、民居特色的形成的相關知識。影響氣溫、降水的因素主要有大氣環流、地形、緯度、海陸位置、洋流等。我國東部森林由南向北依次為熱帶季雨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溫帶落葉闊葉林,針闊混交林、亞寒帶針葉林。西北地區有東向西依次為溫帶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植被恢復主要有人類植樹造林、自然恢復兩類。民族眾多主要跟地形崎嶇不平,位于三省交界地帶;隨著交通條件改善,民族交流多,使得民族特色展現。19.【答案】(1)廣州是傳統外貿港口,海外貿易歷史悠久、基礎好;臨近港澳,便于吸引僑商及海外客商;交通便利,利于商品集散;春季氣候適宜(溫暖濕潤),便于客商出行、參展;春季是農產品等商品的收獲或流通季,貨源充足。(2)區位變化:從廣東流花展貿中心(城區相對偏西)遷至廣州國際會展中心(城區偏東,靠近河流與交通干線),新址更靠近交通樞紐,區位條件更優。影響:帶動周邊交通、餐飲、住宿等服務業發展;促進產業升級(會展關聯產業集聚);提升區域知名度與土地價值;推動基礎設施完善(道路、綠化等)。(3)提供外貿訂單,拓展國際市場;傳遞行業信息與客戶需求,推動產品研發、工藝改進;吸引關聯企業集聚(研發、原材料、物流等),完善產業鏈。【知識點】服務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生產活動中地域聯系的重要性與主要方式;城市及其輻射功能【解析】【解析】(1)根據所學可知,廣州是傳統外貿港口,海外貿易歷史悠久、基礎好,具備舉辦大型交易會的條件;從題干可知,華先生來自香港,從位置上,廣州臨近港澳,便于吸引僑商和海外客商其前來選購;從圖中可以看出,廣州交通便利,交通網絡密集,利于商品集散,方便國內外商品運輸與交易;相比夏季炎熱、冬季寒冷,春季氣候適宜(溫暖濕潤),便于客商出行、參展;春季是農產品等商品的收獲或流通季,貨源充足,能保障展會商品供應。(2)從圖中看出,廣交會是由 從廣東流花展貿中心遷至廣州國際會展中心 。與廣東流花展貿中心相比,國際會展中心更靠近河流、交通干道,空間更開闊。影響:廣交會人流量大,帶動周邊交通、餐飲、住宿等服務業發展;展覽會舉辦會吸引會展策劃、搭建、廣告等關聯產業聚集,促進產業升級;同時廣交會的舉辦會提升新址周邊區域的知名度和提土地價值;為保障廣交會舉辦與區域發展,政府會加大對周邊道路、綠化等基礎設施的投入,推動基礎設施完善。(3)從材料中可知,該鎮地毯參加廣交會,獲得外貿訂單,打開和拓展國際市場;獲得行業信息和客戶需求,促使該鎮企業為了適應市場、滿足客戶需求,不斷改進制作工藝和設計,提升了地毯的研發和生產水平;同時參加廣交會,吸引了更多的上下游相關企業在小鎮集聚,完善產業鏈。【點評】本題考查服務業區位區位因素、服務業發展的影響等知識。服務業適合布局在交通便利、人流量較大的地方。廣洲稱為首屆交易會的選址主要從位置、交通、市場等方面作答;廣交會的搬遷會導致遷入地的相關產業發展,促進產業升級;基礎設施完善;地價上升。廣交會的舉辦對參展企業而言,提升知名度;獲得訂單和市場信息;吸引相關產業集聚。20.【答案】保護作物種質資源對國家安全意義重大,關乎國家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與經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支撐。保障糧食安全,穩固農業根基:作物種質資源是育種的基礎,如國家水稻種質庫保存8萬多份資源,浙江上山遺址的粳稻萬年演化,為水稻品種改良提供基因來源。豐富的種質資源可培育高產、抗病、抗災品種,應對氣候變化、病蟲害等威脅,保障糧食穩定供應,避免因品種單一或退化引發糧食減產風險,筑牢糧食安全底線。維護生態安全,穩定生態系統:多樣的作物種質資源利于構建穩定生態。山西翼城“珍珠玉米”等雜糧種質,其秸稈可作生物能源原料,替代化石燃料,減少生態污染;同時,種質資源的多樣性可增強農田生態系統抗干擾能力,保護生物多樣性,維持生態平衡,保障生態安全。支撐經濟安全,增強產業韌性:作物種質資源推動農業及關聯產業發展。國家油料作物種質庫的資源,助力植物油轉化生物柴油,拓展能源產業路徑;北京豐富的種質庫資源,帶動育種、種業研發等產業,形成完整產業鏈,提升農業經濟競爭力,減少對國外種質依賴,保障經濟安全與產業自主可控。借助人工智能,推動智慧農業發展:借助人工智能繪制國家作物種質資源普查示意圖,通過數據智能驅動決策,實現種質資源從“被動記錄”到“主動保護與利用”的轉變,為保障糧食安全、推動智慧農業發展提供了核心支撐。【知識點】我國糧食安全現狀與途徑;生態退化及其對國家安全的影響;生物多樣性保護【解析】【解析】結合材料可知種質資源對國家安全的意義主要在于保障糧食安全、維護生態安全、支撐經濟安全等三個方面。因此先總述種質資源對國家安全的核心意義,再從分別從糧食、生態、經濟三方面展開。根據材料“國家水稻種質庫保存有8萬多份種質資源,浙江上山遺址是世界稻作農業的起源地之一,出土了一萬年前的炭化稻米”可知,作物種質資源是育種的基礎。國家水稻種質庫的豐富資源以及浙江上山遺址的稻作歷史,為水稻品種改良提供了基因來源。豐富的種質資源能夠培育出高產、抗病、抗災的品種,以此應對氣候變化、病蟲害等威脅,保障糧食的穩定供應,筑牢糧食安全底線。根據材料“國家特色雜糧作物種質庫保存有7萬多份種質資源,山西翼城‘珍珠玉米’是我國優異作物種質資源之一,雜糧秸稈可以作為生物質能的原料,提供可再生的綠色能源”可知,多樣的作物種質資源有利于構建穩定的生態。像山西翼城“珍珠玉米”這樣的雜糧種質,其秸稈可作為生物能源原料,替代化石燃料,減少生態污染;同時,種質資源的多樣性能夠增強農田生態系統的抗干擾能力,保護生物多樣性,維持生態平衡,進而保障生態安全。根據材料“國家油料作物種質庫保存有4萬多份種質資源“,將植物油轉化為生物柴油,可以部分替代化石燃料,同時拓展能源產業路徑。材料中“北京有國家級、市級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單位8家,保存的種質資源居全國首位”可知,作物種質資源能夠帶動育種、種業研發等產業,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提升農業經濟競爭力,減少對國外種質的依賴,保障經濟安全與產業自主可控。根據人工智能繪制國家作物種質資源普查示意圖可知,通過數據智能驅動決策,實現種質資源從“被動記錄”到“主動保護與利用”的轉變,為保障糧食安全、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核心支撐。【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保護作物種質資源對國家安全的意義等知識。覆本題綜合性強,難度較大,對學生的知識綜合能力要求高。通過保護作物種植資源國家安全的涵蓋了糧食安全、生態安全、經濟安全及人工智能。 保護作物種質資源 利于培育優良品種,提高糧食產量、質量;有利于增加作物的多樣性,提高生態的穩定性;有利于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經濟發展。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高考真題】 2025年北京市高考真題 地理試卷(學生版).docx 【高考真題】 2025年北京市高考真題 地理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