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夢游天姥吟留別》《登高》教學設計教材分析:《登高》是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三單元第八課的第二篇課文,這個單元匯集了不同時期、不同體式的詩詞名作。學習這個單元,要逐步掌握古詩詞鑒賞的基本方法,認識古詩詞的當代價值,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意識。要在誦讀和想象中感受詩歌的意境,欣賞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感受詩人的精神世界,體會詩人對社會的思考與對人生的感悟,提高自身的思想修養和文化品位。這一課的三篇課文選取了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不同體式的詩歌,要在誦讀之中體會其不同的抒情方式和創作手法。《登高》寫詩人登高遠眺,身世之悲與憂國之情齊聚心頭。這首詩每聯對仗,句法謹嚴,歷來為人稱贊。學習這首詩歌的時候,要在誦讀中感受詩歌營造的沉郁悲涼的意境,體會作者圓熟的律詩創作技巧。宋代羅大經曾說“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一聯含有八層意思,試就此聯作一番品析。為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本詩,本課時初步設計和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對比閱讀。學情分析學生在前面已經學習過一定數量的古代詩歌,對古代詩歌的形式和表達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對于詩歌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還不夠深入。因此,在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和賞析,深入理解詩歌的意境和情感。課時目標:1.初步掌握詩歌吟誦的基本方法。2.在吟誦的基礎上,把握詩歌意象,品味詩歌意境,進而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3.體會詩人的“悲”體現在哪里。4.從視角、意象、手法、結構等角度對本詩和《夢游天姥吟留別》各具特色的表現手法細加體會。教學重難點:1.品味詩歌語言,體味詩歌意境,掌握杜甫詩歌情景交融、氣勢宏偉的特點。2.從不同的角度賞析詩歌的語句,培養發散性思維。3.賞析情景交融的藝術特點,提高審美鑒賞能力和創造力。4.整體把握詩歌,體會詩人由悲自然之秋、人生之秋到悲國家之秋的沉郁苦痛的思想感情。教學方法1.朗讀法:通過朗讀,讓學生感受詩歌的韻律和節奏,體會詩歌的意境和情感。2.賞析法: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3.討論法:組織學生對詩歌的內容和情感進行討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學習活動:活動一:入味明其人(一)對接登高1.什么是登高詩所謂登高詩,即是詩人在登高時所作的詩歌,內容一般為登高見聞,借登高來抒發某種情感、志向。2.登高詩常見的思想情感①登高懷人、客中思鄉。②感懷傷時,表達個人的身世之悲。③抒懷勵志,鼓舞人心 。④對人生價值的思考,重在表達英雄失路,報國無門。(二)解讀文體這是一首七言律詩。律詩的格律特點是,押平聲韻,一韻到底,中間兩聯對仗,一句之中平仄交替,上下句平仄相對(相反)。本詩在章法上突破了一般律詩只有中間兩聯對偶的寫法,而是四聯皆對偶,被譽為“古今七律第一”。(三)作者簡介1.作者檔案: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杜甫的生活和創作大致可以分為四個時期:1、讀書漫游(三十五歲前)(712-745):《望岳》--(涉世不深)2、困守長安(三十五至四十四歲)(746-755):《麗人行》、《兵車行》、《出塞》---(憂國憂民)3、戰亂流離(四十五至四十八歲)(756-759):《月夜》、《春望》、“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現實主義創作達到高峰)4、蜀中漂泊(四十八至五十八歲)(759-770):《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江村》、《登岳陽樓》---(思想更深邃、詩風更沉郁)2.背景鏈接:這首詩寫于唐代宗大歷二年(767),這一年的重陽節,杜甫約他的一個遠親吳郎來飲酒,不想吳郎因事沒有來。杜甫感慨萬千,獨自登高,寫下了這首借景傷懷的七言律詩。活動二:淺味解其意(一)基礎知識(1)讀課文,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給劃線字注音。渚( zhǔ )清 繁霜鬢( bìn ) 潦( liáo )倒(dǎo )(2)參考譯文風急天高猿猴啼叫,顯得十分凄清,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歸鳥在飛旋。無邊無際的落葉在蕭蕭地飄落,流淌不息的長江水在滾滾地奔來。離家萬里,面對秋景,悲嘆自己常年漂泊他鄉,一生多病,今天在寒秋中獨自登臨高臺。艱難困頓,可恨白發長滿了雙鬢,病苦潦倒,只好停了澆愁的酒杯。活動三:深味探其情讀了這首詩,對它有了初步的感知,下面就深入學習和探討杜甫在這首詩中寄寓的情感。同學們能否用一個詞說一說你讀完后的整體感受。(生:悲傷、憂愁、孤獨……)哪個字最能體現全詩的情感基調?(悲)(一)“悲”在何處?詩人的“悲”體現在哪里?(教師示范分析,學習小組討論,選代表發言)教師示范分析第一句“風急天高猿嘯哀”:這一句寫了風是急的,天是高的,猿在啼叫,叫聲是悲哀的,七個字,三個意象,四層意思,語言凝練,內涵豐富。急風凜冽,“風急”有愁;秋風秋雨愁煞人,有愁就含悲;天高闊遠,茫茫天地間,詩人更覺自己渺小,無限悲涼之情涌上心頭;哀猿聲聲,使詩人悲涼的心境更濃。一句話,三層悲。學生分小組討論后七句,明確:第二句“渚清沙白鳥飛回”,渚是清的,沙是白的,都是冷色調,有悲。鳥是飛回來的,給人孤獨痛苦的感覺。登高遠眺的壯闊圖景,意境雄渾高遠。第三句“無邊落木蕭蕭下”,此句寫山景?!盁o邊”寫落葉之多,“蕭蕭”寫落葉之聲。紛紛飄落的黃葉,不能不讓人聯想到人生的短暫,也不能不讓詩人聯想到自己的處境,想到自己和這黃葉一樣,快要結束的短暫的一生,是多么的悲涼?。∵@寫出了秋景的蕭索。第四句“不盡長江滾滾來”,此句寫江景?!安槐M”寫出了江水的源遠流長,“滾滾”寫出了江水的雄偉氣象。這日夜流淌、永不停息的江水,不能不讓人聯想到時間的永恒,表現出詩人感嘆時光易逝、年暮蒼老、理想難以實現的悲愁。第五句“萬里悲秋常作客”,萬里——離家萬里,無法回鄉(故鄉遠在長安,戰亂紛飛,經濟拮據,嚴武去世,失去經濟支柱,無法回鄉)。秋——既悲自然的蕭索凄涼,又悲人生走到了暮秋。常——多年飄泊流浪。從長安轉輾甘肅再到成都又到夔州。最后客死于湘江邊上的一只小船里。作客——寄居他鄉,奔波流離。又是在“冷落清秋節”,豈不悲哉?第六句“百年多病獨登臺”,百年——晚年,時年五十五歲,離他五十八歲去世僅三年了。多病——身體不好。已患多種疾病。他已經滿身疾病,有肺病、瘧疾、風痹。而且已經“右臂偏枯耳半聾”。獨——孤獨寂寞,煢煢孑立,形影相吊。(好友嚴武、李白紛紛去世,與家人遠隔萬里)登臺——臺是高迥處,古人常有重陽家鄉登高,祈求長壽的習俗。而如今詩人遠離家鄉,滿身疾病。在高處望天地蒼茫,自身之孤渺,無限悲苦郁積于胸。“海天愁思正茫?!薄蔼殣砣欢橄隆保?!第七句“艱難苦恨繁霜鬢”。“艱難”兼指國運和自身命運。國家動亂(安史之亂),詩人漂泊在外,生活艱難,壯志難酬?!胺彼?,兩鬢如霜,也是悲愁。第八句“潦倒新停濁酒杯”,潦倒,不順,悲。新停:杜甫是一個愛喝酒的人。昔日的他,喜時喝酒,今日的他,想借酒消愁,卻因貧病交加,不得不戒酒。如此,愁何以解?無解!只能郁結于胸。蒼老的杜甫久久不能釋懷,一直積郁到三年后生命的終結。濁酒是劣酒,連濁酒都喝不起了。恰恰又是新停,原來還能借酒消愁,現在濁酒又剛停,一“新”字,把想借酒消悲但消悲無酒的內心體現得淋漓盡致,悲更悲。 古代知識分子大多以“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自勉,而杜甫無論窮達,都心憂天下,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稱為“詩圣”。教師總結,提問:全詩句句是悲,字字含悲。詩人悲自然之秋,悲生理之秋,但這些都不是“悲”的根本,那么“悲”的根本是什么?(二)“悲”之根本請結合《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春望》分析探究作者“悲”之根本。參考答案:從詩人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春望》等詩作中,我們恍然大悟,作者悲秋,由自然、個人而及社會,不僅是悲自然之秋,悲生理之秋,更深層的是悲社會之秋、國家之秋。詩人的“悲”不僅是悲自然、悲個人,更深層的是悲社會、悲國家,相對于國家的風雨飄搖,詩人自己的生活困頓、年老多病,大自然的秋風蕭瑟,只不過是文本的表層罷了?!兜歉摺氛嬲囊馓N是悲自然之秋、生理之秋、國家之秋的有機統一,杜甫憂國憂民的博大胸襟和志士情懷震撼人心!(三)解“悲”“獨”的內涵《登高》中“悲”“獨”的內涵是什么?全詩如何抒發這種情懷?示例:“悲”指自然之悲(秋)、人生之艱難(霜鬢)。自然之悲體現在詩的前四句,人生之艱難體現在詩的后四句。“獨”指詩人獨知人生之悲愴、獨自承擔苦難的情懷。以饑寒之身而懷濟世之心,處窮迫之境而無厭世之想。全詩將風急、猿嘯、鳥飛、葉落與滾滾江水,描寫成天地同悲的宏大意境,再引出自己悲苦、孤獨的情懷。全詩既流暢渾厚,又高歌激越,氣勢磅礴,情景交融,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言之有理即可)小結:整首詩以“悲”字為核心,貫穿全詩。身逢戰亂、時值悲秋、離鄉萬里、漂泊他鄉、人到暮年、體弱多病、孤獨無依,國家多難。詩人由內心傷悲到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觸景生悲,由觸景生悲到借酒消悲,由借酒消悲到倍增新悲。全詩起于“悲”而終于“悲”,悲景起筆,悲情落筆。唉!怎一個“悲”字了得!活動四:鞏固學之果(一)當堂鞏固: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夔州一向以猿多著稱,峽口以風大聞名,杜甫在《登高》中體現這一特色的詩句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br/>(2)“落葉”是秋的典型特征,在杜甫的《登高》中“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眱删涿枥L了落葉紛紛的壯闊秋景。(3)杜甫在《登高》中,從空間、時間兩方面著筆,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獨自登臺的感情融入詩句中的句子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4)《登高》中寫杜甫一生坎坷,晚年也很艱難,生活困苦,身體多病,所以只好戒酒的句子是:“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二)閱讀詩歌,根據詩歌內容,在橫線上填入恰當的文字。①首聯,寫詩人登高俯仰見到的“ 風、天、猿、渚、沙、鳥 ”六種景物,并以“ 急、高、嘯哀、清、白、飛回”修飾,指明了節氣和環境,融入了詩人復雜的感情,為全詩定下了哀婉凄涼、深沉凝重的抒情基調。②頷聯,集中表現了深秋時節的典型特征?!奥淠臼捠?”“ 長江滾滾”,不僅使人聯想到落木的聲音、長江的洶涌,還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傷。③頸聯,用“萬里”和“百年”分別從空間、時間上把詩人的羈旅愁苦、憂國傷時的惆悵表現得富有層次和立體感。④尾聯,進一步寫國難家愁。“艱難苦恨”使得須發皆白,心中有萬般愁緒,但因為“新停濁酒杯”而無法排遣。國難之憂與自身之愁融于一處,詩人的憂國傷時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三) 小組活動:組成李杜研究小組,結合下面的表格,從視角、意象、手法、結構等角度對詩作各具特色的表現手法細加體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