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贛州市2025屆高三年級地理模擬試卷(二)(本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注意事項:答案請寫在答題卡上,寫在試卷上無效。第Ⅰ卷 單項選擇題(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低渦是一種出現于大氣低層的水平和垂直范圍都較小的低壓渦旋(類似于氣旋)。形成受地形和大氣環流等因素影響。生成于四川省的西南低渦在影響我國降水的天氣系統中占有重要地位,貴州省受西南低渦影響頻繁。圖1示意2023年5月23日20時貴州省及周邊地區850hPa切變線(指風向或風速的不連續線)及風場。據此完成1-2題。1.地形對西南低渦形成有重要影響,下列說法正確的有①四川盆地位于西風帶的背風坡,有利于渦旋的形成②云貴高原阻擋西風南下,有利于渦旋形成③巫山、羅霄山阻擋西風東進,有利于渦旋形成④秦嶺阻擋氣流北上,有利于渦旋形成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貴州受西南低渦影響頻繁,本次影響下降水的特點是A.強度大,時間短 B.強度大,時間長 C.強度小,時間短 D.強度小,時間長潮土發育在河流沖積物上,受地下水影響的耕種旱作土壤,夜晚受表層與下層水汽的氣壓差影響響,下層土壤空氣中的水汽沿孔隙移動到表層,稱為夜潮。由于人類活動或環境變化改變了土壤結構,使部分潮土的夜潮現象消失。華北中、低產潮土區多選用沸石作為土壤整治的改良劑。沸石是一種礦石,內部孔隙眾多、均勻、大小固定、有很強的吸附力,對離子、分子的吸附具有選擇性,常與化肥混合施用。據此完成3-5題。3.導致潮土夜潮現象多發的季節,一般是A.夏季 B.冬季 C.春、秋季 D.全年都可能4.部分潮土的夜潮現象消失,成為無夜潮現象,可能的原因是A.種植不同的農作物 B.抽取地下水灌溉 C.修建梯田 D.大量使用化肥農藥5.在華北中、低產潮土區多選用沸石作為土壤整治的改良劑,沸石與化肥混合施用,可以A.延長土壤的供肥時間,提高肥效 B.增加土壤顆粒的團粒結構C.減少夜潮現象,防止土壤鹽堿化 D.提高土壤通透性與保水性重慶丘陵地貌鄉村聚落的景觀格局具有“林、田、塘、舍”的特征和“環沖田分布”的聚居空間格局(圖2),同時利用當地丘陵地形高差和參差錯落,形成以水為核心的“堰塘-沖田-堰塘”系統(圖3)。該鄉村聚落形成依山靠林近塘面田的人居格局,實現了對土地、植被、水資源有節制的利用,從而維持了整個農業生產和生活環境的可持續。此完成6-8題。6.影響該地區“環沖田分布”的聚居空間格局的主要因素是A.降水 B.熱量 C.地形 D.植被7.“堰塘-沖田-堰塘”系統是該生態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系統生態環境特征主要表現為①上部高位蓄水,凈化水質 ②中部梯級灌溉,保水固土③下部滯蓄堰塘,涵養水源 ④雨洪滯蓄,旱澇調節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8.關于該農業系統敘述正確的是A.丘上梯田種水稻,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 B.丘坡縱坡耕作,種養結合發展循環經濟C.丘腳村落分散,鼓勵農旅融合 D.丘底糧菜輪作,便于機械化耕作寧夏西、北、東三面都為沙漠,2021年3月14-19日,一次較強的鋒面過境伴隨蒙古氣旋活動使得寧夏產生沙塵重污染。15日08:00青藏高原熱低壓迅速發展,蒙古強冷高壓受強盛蒙古氣旋和青藏高原熱低壓夾擊穩定少動,蒙古氣旋的移動使得高壓隨之移動。19日20:00之后,冷空氣東移南下控制寧夏,空氣質量開始轉好。圖4為期間地面冷暖鋒及高低壓中心移動路徑。完成9-10小題。9.下列四個時刻,寧夏沙塵污染最嚴重的時刻可能為( )A.14日14:00 B.14日20:00 C.15日02:00 D.15日08:0010.19日20:00之后空氣質量開始轉好,主要影響因素是( )A.弱冷高壓的影響 B.低壓槽影響 C.冷鋒控制 D.暖鋒控制植被演替是指一定地段上的植物群落由一個類型向另一個類型發生實質且有序演變的過程。火山噴發后的植被演替往往是從火山噴發物形成的裸地開始的,噴發后演替速率主要受種子、土壤、氣候等因素影響。最新研究表明,長白山火山灰侵蝕過程嚴重干擾和滯后植被演替。圖5示意長白山坡向、坡度與火山灰(圖中白色陰影)和植被分布,據此完成11~13題。11.山干擾后,長白山植被演替嚴重滯后的坡向最可能是A.南坡 B.北坡 C.東坡 D.西坡12.山噴發后,推測植被演替速率隨海拔的上升而發生( )A.降低 B.先降后升 C.上升 D.先升后降13.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將導致發生的植被演替過程正確的是A.岳樺林向下入侵針闊葉林帶 B.岳樺林向上入侵苔原帶C.針闊葉林向下入侵 D.整體林線下移哈薩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具有“中亞糧倉”之稱。2013年,首趟從西安發出的中歐班列途徑中亞開往歐洲。2015年,西安A集團坐上中歐班列的發展快車,在中哈兩國布局形成集種植、加工、倉儲、物流、營銷的糧油生產全產業鏈,保障我國糧食供應安全。近年來,A集團欲充分發揮哈國優勢,將哈薩克斯坦園區打造成國家級農業園區。圖6為哈薩克斯坦地形和降水分布圖,圖7為A集團在中哈兩國的三大產業園區圖。14.A集團優先選擇在哈薩克斯坦北部建立糧油生產基地,是基于北部( )A.光熱條件優越 B.地勢平坦開闊 C.降水豐富 D.土壤肥沃15.A集團選擇哈薩克斯坦作為跨國農產品原料供應地的關鍵因素是( )A.農產品的種類豐富 B. 利用現有運輸通道 C. 兩國距離較近 D. 種植面積廣大16.未來A集團會繼續擴大對哈薩克斯坦的投資,其投資領域可能是( )①石油開采和加工 ②民俗文化和鄉村旅游③牛羊養殖與肉加工 ④物流和營銷網絡構建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第Ⅱ卷 非選擇題(共3大題,共52分)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 洞庭湖濕地類型根據地勢高程、植被情況和演替階段主要分為3種:泥沙灘地、湖草灘地、蘆葦灘地(如圖8)。明清以來,泥沙淤積是造成洞庭湖濕地演替的關鍵因素。材料二 濕地由于其淹水和缺氧的環境,致使植物凋落物分解速率較低,有機碳能夠在濕地系統中長期保存。洞庭湖湖草灘地一年約有180天左右水淹期,冬季農民常收割蘆葦。受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影響,洞庭湖濕地干旱趨勢加劇,對碳循環產生重大影響。圖9示意洞庭湖濕地3個樣點(墾殖水田、湖草灘地和蘆葦灘地)土壤有機碳含量的垂直分布。推測明清時期以來洞庭湖濕地的演替過程,并說明理由。(6分)(2)指出圖2洞庭湖濕地3個樣點土壤有機碳含量的差異,并解釋其原因。(4分)(3)試分析氣候變化與人類活動對洞庭湖濕地碳循環的響應過程。(8分)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舍米湖村位于湘西、鄂、渝三省交界之地,坐北朝南,坐落在山脊之上,遺有土家族最早的擺手堂,于2017年入選“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據萬歷年間編著《陽宅十書》中所言:“或從山居或平原,前后有水環抱貴……星辰近案明堂寬,案近明堂非窄勢……前有污池,謂之朱雀。后有丘陵,謂之玄武,貴地。”舍米湖村因地制宜形成了山-田-林-房-田-水的豎向景觀形態。下圖10是聚落發展變遷圖,圖11是村落豎向景觀圖。圖10圖11(1)說明村落的選址條件及其影響因素。(6分)(2)分析村落的豎向景觀形態的合理性。(2分)(3)請結合當地特色為舍米湖村的可持續發展提出合理的建議。(8分)1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紅杉樹國家公園,位于美國加州(加利福尼亞州)。紅杉林主要分布在海岸山脈及內華達山脈的山坡上。成熟的紅杉樹樹干高大,可達70-120米,樹冠吸收了幾乎所有投向地面的光線,樹齡800-3000年。來自巨型紅杉的年輪記錄顯示,頻繁的地表火災是過去2千年森林里發生的典型模式,大范圍的火災每隔大約6年到35年就會發生一次。火災造成的每個傷疤都與特定的年輪相關聯。科學家通過年輪研究了解到從19世紀后期到20世紀后期的一個世紀中許多巨型紅杉林很少發生火災,巨型紅杉的繁殖出現了巨大的失敗。隨著公園管理人員了解到火災對巨型紅杉的重要性,就人為制造火災以便紅杉林健康繁殖。圖12為美國示意圖及圖13為火災后的紅杉林照片。(1)分析紅杉林山火多發的季節及原因。(6分)(2)科學家能夠通過樹木年輪了解過去 2千年紅杉林火災的頻率、地點及時間。請說明理由。(8分)(3)請為人為制造火災提出合理建議。(4分)贛州市2025屆高三年級地理模擬試卷(二)參考答案【答案】1、D 2、 B【解析】本大題以西南低渦等知識點為材料,考查鋒與天氣,降水的影響因素等相關知識,考查學生獲取與解讀地理信息、調動與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綜合思維、區域認知等地理核心素養。【詳解】1.根據材料信息“ 低渦是一種出現于大氣低層的水平和垂直范圍都較小的低壓渦旋(類似于氣旋)”,結合所學知識,四川盆地地勢較低,處于西風帶的背風坡,有利于降壓形成動力性渦旋;同時由于云貴高原地勢較高,在其阻擋作用下,從南側繞過的西風氣流由于邊界摩擦而產生氣旋性渦度,從而形成西南低渦。所以答案選D。2.結合材料可得,“低渦是一種出現于大氣低層的水平和垂直范圍都較小的低壓渦旋(類似于氣旋)”,貴州位于低渦左側,處于切變線上,切變線上的氣流呈氣旋環流,水平輻合明顯,有利于上升運動,易產生云雨天氣;故該地區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與高緯度的干冷氣候,相遇在貴州附近,故形成鋒面雨帶,處于冷鋒一側,降水強度較大;其次該地區地形地貌復雜,受地形影響,該低渦控制時間較長,降雨時間長。綜上可知,降水呈現出降水強度較大、降雨時間長的特點。選B【答案】3.C 4.B 5.A【解析】3.潮土地區一般大氣濕度較小(旱作土壤),土壤溫度日變化較大,當夜晚表土溫度下降時,表土中的水汽發生凝結成液態水,水汽壓減小,下層土壤空氣中的水汽向上層移動,也因冷而凝結。這樣的過程不斷進行,土壤表層濕度顯著增加,出現夜間返潮,夏季北方降水多,大氣濕度較大,A錯誤;冬季溫度低,土壤中的水汽運動少,不會出現返潮現象,BD錯誤,春秋季節北方晴天多,大氣濕度小,C正確。4、種植不同的農作物,不會影響夜潮現象,A錯誤;抽取地下水灌溉,使地下水水位降低,夜晚水汽不能上升 坦,C錯誤;夜潮現象是一種天氣現象,與使用化肥農藥關系不大,D錯誤。5.由于沸石有很強的吸附力和對離子、分子的吸附的選擇性,常與化肥混合施用,可以延長土壤的供肥時間,提高肥效,但無法增加土壤顆粒的團粒結構,A正確,B錯誤。沸石改變的是透氣性,土壤鹽堿化是地下水位高和蒸發旺盛的結果,C錯誤。沸石的孔隙具有透氣性,但并不具有保水作用,D錯誤。【答案】6.C 7.D 8.D【解析】6. 重慶丘陵地貌,地形丘陵起伏,以高差勢能驅動的生態環境特征為主要特征之一。在自然生態系統中,可以通過合理利用地形高差和參差錯落的布局形式來建立立體垂直分布的生態系統,從而實現水資源的節約和有效利用。7.D“三級堰塘”是這種生態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上、中、下分別進行不同的水源涵養和生態調節。上部是灌溉型堰塘,采用高位蓄水的方式,將水源涵養在上游,使得當暴雨季節來臨時可以發揮滯洪、緩流的作用,保護下游地區免受洪水威脅。中部是沖沖田,采用梯級灌溉,保水固土,有效地減少了排水量,實現了水土流失的有效治理。下部是滯蓄型堰塘,可以有效地凈化水質。同時,雨水經過堰塘的集蓄再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了雨水資源,減少水資源的浪費。通過植被和土地保持措施,可以緩慢或減少降雨過程中的徑流,減少洪澇災害的發生頻率8.該地區農業生態系統為有機循環的“丘塘林居”模式。丘底沖田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引導糧菜輪作,鼓勵“稻蝦”、“稻魚”,推廣機械化;丘腳鄉村聚落提升服務和環境品質,鼓勵農旅融合,適度聚集,宜聚則聚、宜散則散;丘坡旱地引導種養一體化,發展“豬—沼—果/菜”循環農業經濟;丘頂促進人工林自然化,增強鄉村生物多樣性,并涵養水土,打造鄉村休閑景觀區。【答案】9.D 10.A【解析】9.D 此次沙塵天氣的形成受到鋒面過境及蒙古氣旋的影響,由圖a可知3月14日14:00-15日08:00,強冷空氣在蒙古國西部持續堆積,鋒面東移南壓,蒙古氣旋向東南方向移動至我國東北地區。地面冷高壓主體也隨之向偏東方向移動至我國華北地區,受地面冷鋒尾部過境影響。并結合圖b3月15日08:00青藏高原熱低壓也迅速發展,蒙古強冷高壓受強盛 蒙古氣旋和青藏高原熱低壓夾擊穩定少動,其西南、 東和東南側與兩個熱低壓之間形成明顯氣壓梯度帶, 氣壓梯度引起的西北、偏東和偏北大風將多個方向沙塵卷起并向寧夏上空輸送,使空氣質量迅速轉差。A 19 日之后,受東移南下弱冷空氣影響,寧夏上空沙塵粒子向東南方向移出,地面受弱冷高壓控制,顆粒物沉降加快,PM10 濃度迅速降低,空氣質量轉好。【答案】11.C 12.A 13.B【解析】11.C 由材料可知,火山噴發后的植被演替是從裸地開始的,且火山灰侵蝕過程會嚴重干擾演替過程,讀圖可知,東坡坡度較小,火山灰覆蓋廣,厚度較厚,又處在夏季風的迎風坡,導致流水侵蝕作用較強,該坡,火山灰厚度大,侵蝕頻率高,導致地表土壤條件不穩定,形成裸地的時間更遲,其他坡向,相對坡度較陡,侵蝕速率快,火山灰更少,在較短時間完成了火山灰侵蝕,較早開始了植被演替。故選C。12.A 由材料可知,噴發后,植被演替主要受種子、土壤、氣候的影響。火山噴發后,變成裸地,開始新的植物群落演替,考慮種子的話,一般是從低海拔向高海拔傳播,海拔越高,路程越長,傳播時間越長;海拔越高,往往坡度越陡,種子難以到達;隨著海拔上升,氣溫降低,降水減少,種子也難以存活,故越往上,演替速度減慢。考慮土壤的話,越往上,越受到火山灰的影響,受火山噴發干擾強;越在下方,氣溫降水條件,越早恢復到接近原有狀態,演替速率較快。故選A。13.B 全球氣候變暖,使得氣溫升高,原有高度的林線相應升高,岳樺林容易向上入侵苔原帶。隨著時間推移,火山灰侵蝕完成,地質條件逐漸穩定,演替會加速,氣溫上升,整體林線上升是必然趨勢。故選B。【答案】14.D 15.B 16.C【解析】14.哈薩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人均耕地面積多,地形以丘陵為主,光照充足,但降水少,熱量條件差故ABC排除。據圖可知,北部多平原降水更多一些,故土壤有機質高于其他地區,北部有深厚的黑土地也是農產品品質高的原因之一,故選D。15.中國鄰國眾多,種植面積廣大的還有俄羅斯。A集團在2015年開始在哈薩克斯坦布局,除了優質的農產品,最主要還是從西安國際港發出的中歐班列,搭上返程車節省運輸費用和提高時效。答案選B。16.A集團在哈國建設的是國家級農業產業園,故①不選,哈薩克斯坦主要是A集團的原料供應和初加工基地,故④不選。哈國畜牧業發展較好,是中亞諸國中農業和文化發展較好的國家,正確答案選C②③。17. 【參考答案】(1)答:演替過程:泥沙灘地→湖草灘地→蘆葦灘地(1分)。理由:泥沙淤積使泥沙灘地抬高(1分),水淹時間減少(1分),草本植物開始侵入(1分),演變為湖草灘地;泥沙繼續淤積(1分),且枯水季節的地下水位降低(1分),演變為蘆葦灘地。答:差異:表層土壤有機碳含量湖草灘地>水田>蘆葦灘地(1分)。原因:湖草灘地水淹時間較長,長期缺氧(1分),且人類活動干擾少,有利于有機碳的保存(1分);水田耕作和施肥及管理,有利于有機碳的轉化(1分);冬季收割蘆葦使蘆葦灘地有機碳被大量轉移(1分)。(湖草灘地、水田、蘆葦灘地各答一點)(3)答;全球氣候變化,洞庭湖濕地干旱加劇,土壤含水率下降(1分),土壤碳排放增加(1分);圍湖造田,水量減少,水域面積縮減(1分),水生植被覆蓋度減小,植物固碳能力下降(1分);上游水庫控水,水淹時間縮短(1分),植物凋落物碳釋放加快(1分);同時灘涂裸露面積增大(1分),增加了土壤碳釋放(1分)。18. 【參考答案】(1)①北側靠山:抵御冬季風的侵襲,地勢高避免洪澇之災。②南面臨河:滿足村民生活和漁獵的需求,承擔水路交通功能。③坐北朝南,位于山脊:山脊寬闊平緩,呈外凸式布局,利于通風采光且視野好。(2)①平緩的土地用于耕種,房屋建于坡地:利于村落排水和雨水的再利用灌溉,防止水土流失。②耕居交錯:利于村民管理農田。(3)①挖掘和傳承傳統文化。通過舉辦文化活動、建立文化傳承基地,提升舍米湖村的知名度和吸引力。②發展生態旅游業。通過提升旅游設施、開發旅游線路,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觀光旅游。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交通、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條件。加強人才培養,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質和技能水平19.【參考答案】(1)夏季 該區森林茂密,枯枝落葉多;該地屬于地中海氣候區,夏季氣候炎熱干燥,枯枝落葉較為干燥,容易起火。(2)紅杉樹齡在800-3000年之間,有些樹樹齡超過2000年;火災造成的每個傷疤都與特定的年輪相關聯,通過火災發生后形成的特殊年輪可以判斷火災的時間和頻率;當森林火災發生后,可以增加地面光照,促進種子萌發;通過年輪可以判斷相同樹齡的紅杉集中出現的時間和地點,從而可以大致判斷火災的時間和地點。(3)注意控制火勢的大小、控制火災范圍、控制火災的頻率、選擇晴朗無風或風力小的天氣,并注意風向的影響。【解析】本題以美國加州紅杉樹森林火災為材料,分析火災發生的主要季節,說明能夠通過樹木年輪了解過去 2千年紅杉林火災的頻率、地點及時間的原因,并為人為制造森林火災提出合理的建議。考查了區域認知、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等地理核心素養。(1)通過加州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可以判斷該區域的氣候類型為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再加上材料中“樹冠吸收了幾乎所有投向地面的光線”,說明森林茂密,枯枝落葉多,夏季較為干燥,更易引起火災。(2)通過紅杉樹年輪判斷過去 2千年森林火災情況,首先的必要條件是樹齡要足夠長,紅杉的壽命在800-3000年之間,樹齡很長,有些樹齡超過了2000年;第二個必要條件是火災造成的每個傷疤都與特定的年輪相關聯,說明發生火災的年份形成的年輪有特殊性,并且有些紅杉樹經過多次火災后仍然存活至今,從而可以通過特殊年輪判斷發生火災的時間和頻率;通過文字材料“成熟的紅杉樹樹干高大,可達70-120米,樹冠吸收了幾乎所有投向地面的光線”,說明在完好的紅杉林地表由于光照不足不利于紅杉種子萌發。通過森林火災發生后的紅杉林照片可知,森林火災可以增加地面光照,促進種子萌發,相同樹齡的紅杉會大量出現。因此通過年輪可以判斷相同樹齡的紅杉集中出現的時間和地點就可以大致判斷森林火災的時間和地點。(3)人為制造適當的森林火災有助于紅杉的繁殖。適當的火災火勢不能過大,不然全部燒死,難以恢復。通過材料“在公園的巨型森林中,大范圍的火災每隔大約 6 年到 35 年就會發生一次。科學家通過年輪研究了解到從19世紀后期到20世紀后期的一個世紀中許多巨型紅杉林很少發生火災,巨型紅杉的繁殖出現了巨大的失敗。”,說明火災頻率和范圍也很重要。所以在人為制造火災時,一定要注意控制火勢的大小、控制火災范圍、控制火災的頻率、選擇晴朗無風或風力小的天氣,并注意風向的影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