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湖南省懷化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 化學試題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單選題1.化學與生活、科技、社會發展息息相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石墨烯屬于有機高分子材料 B.水泥是一種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C.晶體硅常用于制造光導纖維 D.陶瓷制品以黏土為主要原料經高溫燒結而成2.生活中處處有化學。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天然橡膠的主要成分是聚氯乙烯 B.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乙烯可用作水果催熟劑 D.塑料的主要成分是合成樹脂3.下列裝置能構成原電池的是A. B. C. D.4.已知反應C(石墨,s)=C(金剛石,s)的能量變化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石墨和金剛石互為同位素B.金剛石比石墨穩定C.石墨轉化為金剛石是吸熱反應D.等質量的石墨和金剛石完全燃燒釋放的熱量相同5.設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和的混合物中含N原子數為B.64gCu與足量的S充分反應,理論上轉移的電子數為C.足量Cu和2mol的濃硫酸加熱反應,生成的分子數目為D.56gFe與一定量的稀硝酸恰好完全反應,失去電子數目一定為6.中國政府承諾,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可轉化成有機物實現碳循環。在體積為1L的密閉容器中,充入和,一定條件下反應:,測得和的濃度隨時間變化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從到,為B.若混合氣體密度不變時,該反應達平衡狀態C.平衡時向容器中充入,反應速率不變D.時,反應處于平衡狀態7.用充有的燒瓶進行“噴泉實驗”,裝置及現象如下圖。下列關于該實驗的分析錯誤的是A.該實驗證明氨氣極易溶于水且氨水呈堿性B.選用合適的溶液,也能做噴泉實驗C.燒杯中換成其他液體無法形成噴泉D.若燒瓶內充滿氨氣,實驗后燒瓶中所得氨水的濃度是(標準狀況下)8.下圖為四種物質的球棍模型,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乙與丙互為同系物 B.甲屬于烷烴,乙、丙、丁屬于烯烴C.甲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種 D.可用酸性溶液鑒別甲與乙9.下列離子方程式錯誤的是A.盛放NaOH溶液的試劑瓶不能用玻璃塞:B.往氯化銨溶液中加入濃NaOH溶液,并加熱:C.用氮水吸收過量的:D.銅與稀硝酸反應:10.為了探究鋁電極在原電池中的作用,進行如下實驗:編號 實驗1 實驗2實驗裝置實驗結果 電流表指針偏向Mg 電流表指針偏向Al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實驗1中Al電極的電極反應式為B.實驗2中在Al電極表面被氧化產生氣泡C.實驗1、2中,Al電極的作用完全相同D.電解質溶液會影響金屬在原電池中作正極還是負極11.某課外興趣小組利用硫代硫酸鈉溶液與稀硫酸反應探究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設計了如下表所示系列實驗。實驗序號 反應溫度/(℃) 硫代硫酸鈉溶液 稀硫酸1 20 10.0 0.10 10.0 0.50 02 40 0.10 10.0 0.503 20 0.10 4.0 0.50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設計該實驗的基本方法為控制變量法B.若用實驗1和3探究稀硫酸濃度對該反應速率的影響,則,C.可用熱的NaOH濃溶液或洗掉反應后儀器中的黃色固體,且原理相同D.該實驗的化學方程式為12.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反應③一定為非氧化還原反應B.若A為硝酸,則Y遇空氣會變成紅棕色C.若X為S,則適量的Y可防止葡萄酒氧化變質D.若X為非金屬單質,則常溫下可用鋁制容器盛裝A的濃溶液13.下列實驗操作、現象及結論均正確的是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操作、現象 實驗結論A 驗證的漂白性 向的水溶液中滴入1~2滴品紅溶液,振蕩,品紅溶液褪色。然后加熱試管,品紅溶液顏色無變化 可與品紅生成穩定的無色物質B 驗證光照條件下甲烷與氯氣的反應為取代反應 將反應后的混合氣體通入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銀溶液中,出現白色沉淀 該反應為取代反應C 驗證濃硫酸的吸水性 將濃硫酸滴到蔗糖表面,蔗糖變黑 濃硫酸有吸水性D 驗證與的反應是吸熱反應 將和晶體在小燒杯中(置于滴有水的木板上)混合攪拌,用手觸摸燒杯外壁感覺變涼,燒杯與木片間的水凝結成冰 該反應是吸熱反應A.A B.B C.C D.D14.用化學沉淀法去除粗鹽水中的、和等雜質離子,過程如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試劑①~③依次是過量的溶液、NaOH溶液和溶液B.加入溶液后,靜置,沿燒杯壁向上層清液中繼續滴加2滴溶液,可檢驗是否沉淀完全C.鹽酸的作用:、D.過濾與加入鹽酸的順序不能顛倒,否則會使生成的沉淀重新溶解二、解答題15.利用銅與濃硫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硫并探究其性質,實驗裝置如圖所示:(1)裝置A中Cu與濃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該反應表明濃硫酸具有 性。(2)能說明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的實驗現象為 。(3)為驗證二氧化硫的還原性,反應一段時間后,取裝置 (填字母)中的溶液,滴加 溶液,可觀察到 。(4)實驗完畢后,發現裝置A試管中有黑色物質產生,猜測黑色固體可能含有CuO、和CuS,為確定其成分設計以下實驗進行探究。已知:CuS、都是難溶于水和稀硫酸的黑色固體。“配制250mL溶液時”需要使用的玻璃儀器有燒杯、量筒、玻璃棒和 ;取所配制的溶液25mL于錐形瓶中,加入20mL0.10mol/L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應,則X是 (填化學式)。16.氮氧化物的污染是化學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1)在一定條件下可將還原。甲同學在實驗室對該反應進行了探究。實驗裝置如圖(部分夾持裝置省略)。①裝置B內盛裝的試劑是 ;裝置D中的離子方程式為 。②裝置M中和充分反應,生成兩種對環境友好的物質,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氣球的作用是 。(2)利用NaClO吸收液可在脫除煙氣中的同時脫除,噴淋吸收塔裝置(如下圖一)中脫硝(NO)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研究發現:在不同的初始pH條件下,吸收液對流動煙氣中NO的脫除率如下圖二所示。反應時間為60min時,由圖可知,pH越小,NO脫除率越小,原因是 。(3)工業制的尾氣中含有和NO,用NaOH溶液吸收時的化學方程式為:;。現將平均組成為的NO、混合氣體,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充分反應后無氣體剩余,則x的取值范圍為 。17.鈹的氧化物廣泛應用于原子能、航天、電子、陶瓷等領域,是重要的戰略物資。利用綠柱石(主要成分為,還含有一定量的FeO和)生產BeO的一種工藝流程如下圖:已知:煅燒后鈹、鋁、硅以氧化物形式存在。回答下列問題:(1)Al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 。(2)“粉碎”的目的是 。(3)工業上可用BeO、與過量碳粉在600~800℃制備,化學方程式為 。(4)殘渣的主要成分是 ,該流程中能循環使用的物質是 。(5)“沉鈹”時的離子方程式為 。(6)wg綠柱石(BeO含量為14%)經過一系列反應后,得到純度為90%的BeO產品ag,則BeO的產率為 (用含w、a的式子表示)。18.廢舊磷酸鐵鋰電池提鋰渣的主要成分為磷酸鐵,還有石墨粉、鋁和銅的氧化物等,某科研小組從提鋰渣中回收磷酸鐵并實現電極材料再生的流程如下:已知:①和均難溶于水,但在強酸或磷酸條件下可生成易溶的磷酸二氫鹽;②鐵磷溶液的主要成分為。回答下列問題:(1)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 。“濾渣”的主要成分有石墨、和 (填化學式)。(2)“氧化”后生成難溶性的,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氧化”終點pH對制備磷酸鐵過程的影響如下圖所示。由圖分析,終點pH約為 最適宜,若大于該pH,會導致 雜質生成。(4)“氧化”中加入溶液的實驗條件控制正確的是 (填序號)。A.加入適當過量的溶液B.緩慢滴加溶液并攪拌C.使反應在較高溫度下進行(5)“濾液”中可循環使用的物質主要是 (填化學式)。(6)“煅燒”制備的化學方程式為 。湖南省懷化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 化學試題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A C C A B C D C D題號 11 12 13 14答案 C A D A15.(1) 強氧化性和酸性(2)裝置D中有淡黃色渾濁產生(3) C HCl酸化的 有白色沉淀產生(4) 容量瓶、膠頭滴管16.(1) 堿石灰 吸收尾氣,防止污染空氣(2) pH越小,酸性越強,與結合生成了HClO,HClO見光分解后導致NaClO降低,使NO脫除率降低(3)17.(1)(2)增大反應物接觸面積,加快浸取速率,提高浸取率(3)(4)(5)(6)18.(1) +2 Cu(2)(3) 2.5 生成固體(4)AB(5)(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