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高一下學期月考化學試卷注:卷面分值:100分 時間:75分鐘相對原子量:Na :23 O: 16 S: 32 C:12 Mn :55 Cr :52一、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每題3分,共45分)1.中國空間站的成功建造、神舟系列飛船的順利往返、華龍一號三代壓水堆核電建設,均展示了我國科技發展的強大能力與巨大成就。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核電站以鈾為核裂變原料,與互為同素異形體B.空間站太陽伸展翼關鍵部件采用碳化硅材料,不屬于傳統無機非金屬材料C.飛船火箭使用偏二甲肼作燃料,屬于烴類D.應用于5G手機中的石墨烯導熱膜屬于有機高分子2.下列有關化學用語的表示,正確的是A.甲烷的結構簡式: B.聚丙烯的結構簡式:C.分子的電子式: D.乙烯的球棍模型:3.已知反應4CO(g)+2NO2(g) N2(g)+4CO2(g) 在不同條件下的化學反應速率如下,其中表示反應速率最慢的是A.v(NO2)=0.72mol/(L·min) B.v(CO)=1.5mol/(L·min)C.v(N2)=0.04mol/(L·s) D.v(CO2)=0.1mol/(L·s)4.密閉容器中發生的反應 ,其他條件相同時,改變一個因素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加入碳的量,化學反應速率不變B.升高溫度,化學反應速率增大C.縮小體積,化學反應速率增大D.保持壓強不變,充入一定量的,化學反應速率不變5.有關下列四個常用電化學裝置的敘述中,正確的是圖1堿性鋅錳電池 圖2普通鋅錳電池 圖3鉛酸蓄電池 圖4銀鋅紐扣電池A.圖1所示電池中,MnO2的作用是作氧化劑B.圖2所示電池中,電子從鋅筒出發沿導線經電解質溶液流向石墨電極C.圖3所示裝置工作過程中,負極的質量逐漸減少D.圖4所示電池中,Zn是還原劑,在電池工作過程中被還原6.下列描述的化學反應狀態,不一定是平衡狀態的是A. H2(g)+I2(g) 2HI(g) 絕熱、恒容下,反應體系中氣體的壓強保持不變B.2NO2(g) N2O4(g)恒溫、恒容下,反應體系中氣體的顏色保持不變C.NH4Cl(s) NH3(g)+HCl(g) 恒溫,恒容下,反應體系中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保持不變D.C(s)+H2O(g) CO(g)+H2,恒溫、恒容下,反應體系中氣體的密度保持不變7.化學上,規定穩定單質的生成熱為0,可用物質的生成熱表示該物質的相對能量高低。氮的幾種氧化物的相對能量如表所示(25℃,101kPa條件下):氮的幾種氧化物的相對能量如表所示(25℃,101kPa條件下):物質及狀態 N2O(g) NO(g) NO2(g) N2O4(l) N2O5(g)相對能量(kJ·mol-1) 82 90 33 -20 11下列推斷不正確的是A.在5種氮的氧化物中,NO(g)最活潑B.對于反應N2O4(l) 2NO2(g),反應物分子鍵能和大于生成物分子的鍵能和C.N2O5(g)=2NO2(g)+O2(g) ΔH=+55kJ·mol-1D.1molN2O(g)分解成N2(g)和O2(g)吸收82kJ能量8.加入可提高電池性能。該電池放電時某電極區域的物質轉變過程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該電極放電時發生還原反應B.電路中每轉移2mol ,生成1molC.SOICl和是反應過程中的中間產物D.“步驟3”的反應為9.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0.5mol 異丁烷分子中共價鍵的數目為6NAB.標準狀況下,2.24L 32S18O3中電子的數目為4.6NAC.常溫常壓下,14g乙烯與丙烯的混合氣體,含有原子總數為3NAD.0.1molCH4與0.1molCl2混合充分光照,生成CH3Cl 分子數為0.1NA向恒溫恒容密閉容器中通入和,一定條件下使反應SO2(g)+NO2(g) SO3(g)+NO(g)達到平衡,正反應速率隨時間變化的示意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c點時:v(正)=v(逆)B.生成物的總能量高于反應物的總能量C.濃度:a點>b點D.體系壓強不再變化,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11.在1200℃時,天然氣脫硫工藝中會發生下列反應① ;② ;③ ; ,則的正確表達式為A. B.C. D.12將4 mol A氣體和2 mol B氣體置于1 L的密閉容器中,混合后發生反應:2A(g)+B(g) 2C(g)若經2 s后測得C的濃度為1.2 mol·L-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用物質A表示2 s末的反應速率為0.6 mol·L-1·s-1B.反應后的壓強是開始時的1.2倍C.2 s末物質A的轉化率為70%D.此時C的產率為30%13.氯酸鉀和亞硫酸氫鉀能發生氧化還原反應:ClO+HSO→SO+Cl-+H+(未配平)。已知該反應的速率隨c(H+)的增大而加快。下列為用ClO在單位時間內物質的量濃度變化表示的該反應V-t圖。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反應開始時速率增大可能是c(H+)所致B.縱坐標為的曲線與圖中曲線完全重合C.后期反應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反應物濃度減小D.圖中陰影部分“面積”可以表示t1-t2時間內ClO物質的量的減少量14.三種氣態烴(任意比)混合物與足量的氧氣混合后點燃,恢復到原來的狀態(常溫、常壓),體積共縮小了,則這三種烴可能是A. B.C. D.15.Romanenko利用微生物電池將催化還原的工作原理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電池工作過程中,電子由b極經導線流向a極B.a極的電極反應式為:C.每處理,理論上可生成(標準狀況下)D.升高溫度一定可以提高該電池的工作效率二、非選擇題(共55分)16請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共12分)按性質可把烴分為飽和烴(烷烴)和不飽和烴。(1)已知某鏈狀烷烴分子中電子數為42,該烷烴的分子式為 ,其同分異構體共有 種。該鏈狀烷烴中沸點最低的是 (寫結構簡式),其一氯代物有 種同分異構體。(2)在常溫常壓下,有CH4、C2H4、C3H8和C4H8四種氣態烴。取等質量的四種氣態烴,分別在足量的氧氣中完全燃燒,消耗氧氣的量最多的是 (填分子式,下同)。取等質量的四種氣態烴,分別在足量的氧氣中完全燃燒,生成CO2最多的是 (填分子式,下同)這四種烴中,一定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是 。(3)是只有1個碳碳雙鍵的烯烴與氫氣加成的產物,則該烯烴可能有種結構;17 (共12分)利用反應構成電池的方法,既能實現有效除氮氧化物的排放,減輕環境污染,又能充分利用化學能,裝置如圖所示,回答問題:(1)電流從 (選填“左”或“右”,下同)側電極經過負載后流向 側電極。(2)為使電池持續放電,離子交換膜需選用 離子交換膜(選填“陰”或“陽”)(3)電極上的電極反應式為 。(4)負載可以測定電流大小,從而確定氣體含量,酒駕測定工作原理與其相似,(原理見下圖)寫出正極反應式: 。CH4是比較環保的燃料在和等電解質條件下形成燃料電池,寫出電池的電極反應負極電極反應(做電解質): 。負極電極反應(做電解質):18(共17分)合成氨的反應對人類解決糧食問題貢獻巨大。合成氨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2+3H2 2NH3回答下列問題:(1)已知斷開1mol化學鍵所吸收的能量如下:,,則N2+3H2 2NH3反應中生成 (填“吸收”或“放出”) kJ熱量。(2)恒溫下,將與的混合氣體通入2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進行合成氨反應,①經一段時間后反應達到平衡,此時混合氣體總物質的量為13mol,平衡時的物質的量為mol。②下列可以說明該反應達到平衡狀態的是 (填標號)。A. B.C.容器內氣體的密度不再變化 D.混合氣體的摩爾質量不再變化E.單位時間內斷開3mol H-H的同時,斷開6mol N-H鍵(3)是實驗室中常用的一種試劑。回答下列問題: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中滴加過量的草酸()溶液,振蕩,溶液紫色褪去,同時產生能使帶火星的木條熄滅的氣體,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若將該反應設計成原電池,則正極反應式為: 。(4)為了探究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設計如表方案:實驗 水浴溫度/℃ 蒸餾水/mL 褪色時間/minI 5.0 15.0 5.0 35 0II 5.0 10.0 5.0 35 5.0III 5.0 15.0 3.0 35 V①V= mL。②利用實驗III中數據計算,用的濃度變化表示的反應速率為 (用含的最簡分數表示)。③該小組根據經驗繪制了()隨時間變化的趨勢如圖1所示,但有同學查閱已有實驗資料發現,該實驗過程中()隨時間變化的實際趨勢如圖2所示。AB段反應速率增大的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a.該反應是放熱反應 b.起催化作用 c.起催化作用 d.起催化作用 e.SO起催化作用19(共14分)連二亞硫酸鈉(Na2S2O4)易溶于水,難溶于甲醇,在空氣中極易被氧化。可用甲酸鈉(HCOONa)法制備Na2S2O4,實驗裝置如圖所示。(C)(1)儀器c的名稱分別為 ;裝置丙的作用 。(2)簡述K1、K2的操作順序: ;原因是 。(3)加入甲醇形成混合液的目的是: 。(4)已知甲醇不參與反應,還生成一能導致溫室效應的產物,請書寫裝置乙中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5)反應結束后所得樣品還需測定純度,已知可用鐵氰化鉀法測定:利用K3[Fe(CN)6]特殊的選擇性氧化性,可以將氧化為,[Fe(CN)6]3-還原為[Fe(CN)6]4-取50.00ml Na2S2O4樣品溶液,用0.02mol L 1的K3[Fe(CN)6]標準液滴定至反應終點,消耗10.00ml,該樣品中Na2S2O4的含量為 g L 1(M Na2S2O4:174g/mol)化學答案1-5.BAADA 6-10.CDBCC 11-15.ADDDC16 (1) C5H12 3 C(CH3)4 1(2)CH4 C2H4 C4H8 C2H4(3) 517.(1) 右 左(2)陰(3)(4) 略(5)18(1) 放出 46(2) 10 DE(3) 略(4) 2.0 1/20t3 ad19.(1) 分液漏斗 吸收未反應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防止污染環境,并起到防倒吸的作用(2) 先打開K1,直至丙中均勻冒出氣泡,再打開K2 防止Na2S2O4被空氣中氧氣氧化(3)降低Na2S2O4的溶解度,便于Na2S2O4析出(4)2SO2+HCOONa+NaOH=Na2S2O4+CO2↑+H2O(5)0.348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