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英吉沙縣部分高中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5月期中考試化學試題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單選題1.早在古代,我國人民就積累了不少對化學物質變化的認識。例如,晉代煉丹家、醫學家葛洪所著《抱樸子》一書中記載有“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這句話中的丹砂指的是HgS,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這個過程只涉及物理變化B.“積變又還成丹砂”過程中發生反應:HgSHg+SC.實驗室中不慎灑落的水銀可用硫黃處理D.“丹砂燒之成水銀”過程中還可能產生SO32.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液氨用作制冷劑發生的是化學反應B.氨氣溶水得到氨水發生的只是物理變化C.分離液態空氣制取氮氣屬于氮的固定D.氮氣與氫氣化合生成氨氣屬于人工固氮3.目前,我國是世界三大酸雨區之一,治理酸雨對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大意義,下列有關酸雨的說法錯誤的是A.開發能替代化石能源的新能源,如氫能、太陽能等B.利用石灰石對含硫燃料進行脫硫處理C.空氣質量指數(AQI)監測SO2、NO2、PM2.5、PM10、O3、CO2檢測項目D.利用熟石灰處理酸化土壤4.我國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電腦芯片“龍芯一號”的問世,填補了我國計算機制造史上的一項空白。下列對硅及其化合物的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二氧化硅既能與燒堿溶液反應又能與氫氟酸反應,所以二氧化硅是兩性氧化物B.晶體硅的化學性質不活潑,常溫下不與任何物質發生反應C.晶體硅是一種良好的半導體材料,但是它的提煉工藝復雜,價格極高D.晶體硅和金剛石的硬度都很大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任何化學反應都伴隨著能量的變化B.,該過程放出大量的熱,所以該過程是放熱反應C.化學反應中能量的變化都表現為熱量的變化D.如圖所示,該反應是吸熱反應6.下列有關原電池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在外電路中,電子由負極經導線流向正極B.在內電路中,電子由正極經電解質溶液流向負極C.原電池工作時,正極表面一定有氣泡產生D.原電池工作時,一定不會伴隨著熱能變化7.依據圖中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轉化關系,判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X是N2O5B.工業上以NH3、空氣、水為原料生產硝酸C.可用排空氣法收集NO氣體D.由NH3→N2,從原理上看,NH3可與NO2反應實現8.在2L恒容密閉容器中投入2.0molX(g)、4.0molY發生如下反應:X(g)+Y( )3Z(g),測得X物質的量與時間的關系如表所示:時間/min 1 2 4 6 8X物質的量/mol 1.5 1.2 1.0 0.9 0.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增加Y的質量,反應速率一定加快B.0~4minZ的平均反應速率為mol L-1 min-1C.2~4minX的平均反應速率為mol L-1 min-1D.X、Y的反應速率一定相等9.已知某物質X能發生如圖轉化,其中物質X、Y、Z、A均含有同一種元素。下列有關轉化關系中物質及其反應的敘述錯誤的是XYZAA.若X為或,則A為硝酸B.若X為S,則A為硫酸C.反應①和②一定為氧化還原反應,反應③一定為非氧化還原反應D.若X為非金屬單質或非金屬氫化物,則A不一定能與金屬銅反應生成Y10.N2和H2在催化劑表面合成氨的微觀歷程及能量變化的示意圖如圖,用 、 、 分別表示N2、H2、NH3,已知:N2(g)+3H2(g)2NH3(g),該反應屬于放熱反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②→③過程,是吸熱過程B.③→④過程,N原子和H原子形成了含有極性鍵的NH3C.合成氨反應中,反應物斷鍵吸收的能量大于生成物形成新鍵釋放的能量D.合成氨反應中,反應物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總能量11.將過量的等質量的兩份鋅粉a、b,分別加入相同質量、相同濃度的稀硫酸,同時向a中加少量CuSO4溶液,圖中產生H2的體積V(L)與時間t(min)的關系,其中正確的是A. B. C. D.12.有a、b、c、d四個金屬電極,有關的反應裝置及部分反應現象如下,由此可判斷這四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是a極質量減小,b極質量增加 b極有氣體產生,c極無變化 d極溶解,c極有氣體產生 電流從a極流向d極A. B. C. D.13.把在空氣中久置的鋁片5.0g投入盛有50mL0.5mol/L硫酸溶液的燒杯中,該鋁片與硫酸反應產生氫氣的速率v與反應時間t可用如圖所示的坐標曲線來表示。下列推論錯誤的是A.O→a段不產生氫氣是因為表面的氧化物隔離了鋁和硫酸溶液B.b→c段產生氫氣的速率增加較快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溫度升高C.t>c時,產生氫氣的速率降低主要是因為溶液中c(H+)降低D.t=c時反應處于平衡狀態14.已知:稀硝酸能與SO2發生氧化還原反應:3SO2+2HNO3+2H2O=3H2SO4+2NO。下列過程中最終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BaSO4的是A.Fe(NO3)2溶液→通入SO2+過量鹽酸→加BaCl2溶液→白色沉淀B.Ba(NO3)2溶液→加過量鹽酸→加Na2SO3溶液→白色沉淀C.無色溶液→加稀HNO3→加BaCl2溶液→白色沉淀D.無色溶液→加過量鹽酸→無色溶液→加BaCl2溶液→白色溶液15.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水玻璃可用作制備木材防火劑的原料B.SiO2是酸性氧化物,所以不與任何酸反應C.SiC俗稱金剛砂,其中碳原子和硅原子通過共價鍵連接D.NaOH溶液不能盛裝在帶玻璃塞的磨口試劑瓶中16.下列為有機物中碳原子的連接方式,其中不可能的是( )A. B. C. D.17.下表中,對陳述I、II的正確性及兩者間是否具有因果關系的判斷正確的是選項 陳述I 陳述II 判斷A KSCN溶液可檢驗Fe3+ 待測液先滴入足量氯水后滴入幾滴KSCN,溶液變為血紅色,證明待測液含Fe2+ I對; II對;無B SO2具有還原性 SO2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 I對; II對;有C NO2和溴蒸氣都呈紅棕色 用水可鑒別NO2和溴蒸氣 I對; II錯;無D 反應物比例不同可導致產物不同 Na與O2反應可能生成Na2O,也可能生成Na2O2 I對; II對;有A.A B.B C.C D.D18.化學反應常常伴隨能量的變化,以下是與反應的能量變化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氯化氫分子的電子式:B.該反應既是氧化還原反應又是放熱反應C.形成1mol H-Cl鍵要吸收431kJ的能量D.反應物斷鍵時吸收的能量大于產物形成化學鍵時釋放的能量二、填空題19.用Cu還原密度為1.42g·cm-3,溶質質量分數為68%的HNO3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u+4HNO3(濃)=Cu(NO3)2+2NO2↑+2H2O(1)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該硝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mol/L(保留一位小數)。(2)用雙線橋法表示出該反應的電子轉移方向和數目: 。(3)12.8gCu與足量該濃硝酸反應能使 molHNO3被還原;其中,還原過程為: → 。(4)濃硝酸在反應中顯示出來的性質是 (填字母)a.還原性 b.酸性 c.氧化性 d. 揮發性20.根據化學能轉化電能的相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Ⅰ.理論上講,任何自發的氧化還原反應都可以設計成原電池。請利用反應“Cu+2Ag+=2Ag+Cu2+”設計一個化學電池(正極材料用碳棒),回答下列問題:(1)該電池的負極材料是 ,發生 (填“氧化”或“還原”)反應,電解質溶液是 。(2)正極上出現的現象是 。(3)若導線上轉移電子1 mol,則生成銀 g。Ⅱ.有甲、乙兩位同學均想利用原電池反應檢測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兩人均用鎂片和鋁片作電極,但甲同學將電極放入6 mol·L-1的H2SO4溶液中,乙同學將電極放入6 mol·L-1的NaOH溶液中,如圖所示。(4)寫出甲中正極的電極反應式: 。(5)乙中負極為 。(6)如果甲與乙同學均認為“構成原電池的電極材料都是金屬時,則構成負極材料的金屬應比構成正極材料的金屬活潑”,由此他們會得出不同的實驗結論,依據該實驗實驗得出的下列結論中,正確的有_______。A.利用原電池反應判斷金屬活動性順序時應注意選擇合適的介質B.鎂的金屬性不一定比鋁的金屬性強C.該實驗說明金屬活動性順序表已過時,沒有實用價值了D.該實驗說明化學研究對象復雜、反應受條件影響較大,因此具體問題應具體分析三、解答題21.某實驗小組同學為探究蔗糖與濃硫酸的“黑面包”反應,并檢驗產物中的H2O、CO2、SO2設計了如下實驗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1)反應開始前向蔗糖中加入少量水,整個反應過程中濃硫酸所體現的性質有 。A、酸性B、吸水性C、難揮發性D、脫水性E、強氧化性用化學方程式表示“黑面包”膨脹的原因為 。(2)②中儀器a的名稱為 ,b管的作用是 ,為實現實驗目的上述裝置的連接順序是 。(填裝置序號)(3)說明產物中有SO2的實驗現象是 。(4)說明產物中有CO2的實驗現象是 。22.某溫度時,在2L的密閉容器中,X、Y、Z(均為氣體)三種物質的物質的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1)由圖中所給數據進行分析,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反應從開始至2分鐘,用X的濃度變化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率為v(X)= 。(3)2min反應達到平衡,容器內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比起始時 (填“增大”、“減小”或“無變化”,下同);混合氣體的密度比起始時(4)下列措施能加快反應速率的是 。A.升高溫度B.恒容時充入HeC.恒容時充入XD.及時分離出ZE.選擇高效的催化劑(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化學反應的限度是不可能改變的B.化學反應的限度與時間長短無關C.升高溫度改變化學反應的限度D.增大Y的濃度,正反應速率加快,逆反應速率減慢E.已知正反應是吸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向右移動,正反應速率加快,逆反應速率減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英吉沙縣部分高中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5月期中考試化學試題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D C D A A C B C C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答案 B A D C B D B B19. Cu+4H++2NO=Cu2+ +2NO2↑+2H2O 15.3 0.4 HNO3 NO2 bc20.(1) Cu 氧化 AgNO3溶液(2)出現銀白色物質(3)108(4)2H++2e-=H2↑(5)鋁片(6)AD21. B D E C+2H2SO4(濃)SO2↑+CO2↑+H2O 分液漏斗 平衡分液漏斗與圓底燒瓶內的壓強,使濃硫酸能順利流下 ②①④③ ④中棉花藍色變淺 藍色棉花不完全褪色,澄清石灰水變渾濁22. 3X(g)+Y(g)2Z(g) 0.075mol/(L min) 增大 不變 ACE B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