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重慶市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地理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重慶市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地理試題

資源簡介

重慶市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地理試題
(2025·重慶)2025年2月20 日是中國南極長城站(62°13'S, 58°58'W)建站40周年紀念日。某中學開展了一系列以長城站為主題的科普活動,地理興趣小組按照天文學原理計算出長城站全年各月晝長最大值,并繪制了如下柱狀圖,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1.長城站建站時間選在2月,主要原因是此時(  )
A.氣溫較高,白晝較長 B.風力微弱,飛雪較少
C.降水較少,晴天較多 D.極光頻現,光照充足
2.南極地區是研究地球環境的“天然實驗室”,主要是因為該地(  )
A.礦產埋藏較淺 B.生物種類多樣
C.淡水資源豐富 D.自然環境原始
3.長城站會出現(  )
A.極晝極夜 B.狂風暴雨 C.晝夜平分 D.太陽直射
4.甲月晝長最大值出現之日與本堂考試當天相差(  )
A.8天 B.13天 C.16天 D.22天
【答案】1.A
2.D
3.C
4.B
【知識點】晝夜長短的變化;南極地區位置范圍;南極地區的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
【解析】【點評】南極地區是自然資源的“大倉庫”。地下埋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地上儲存著大量的固體淡水資源,海域及沿岸棲息著無數的海洋生物。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原始的自然環境,為科學家們進行地質、冰川、海洋、生物、氣象、天文等學科的科學研究,提供了領域廣闊的天然實驗室。
1.A、南極地區酷寒,2 月是南極地區的暖季,此時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長城站氣溫相對較高,白晝較長,便于建站施工等活動,A正確。
B、南極地區風力一直較強,2 月并非風力微弱,B錯誤。
C、南極地區降水普遍較少,這不是選擇2月建站的主要原因,C錯誤。
D、極光一般出現在極夜期間,2月是南極的極晝期,極光出現頻率低,且極光不是建站考慮的主要因素,D錯誤。
故答案為:A。
2.南極地區自然環境原始,受人類活動干擾少,保留了地球環境的原始狀態,有利于研究地球環境的演變等,所以是研究地球環境的“天然實驗室”,D正確;
礦產埋藏情況不是成為“天然實驗室”的主要原因,A錯誤;
南極地區生物種類少,B錯誤;
南極淡水資源豐富,但不是成為研究地球環境“天然實驗室”的核心原因,C錯誤。
故答案為:D。
3.A、長城站位于南極圈以外(南緯 62°13'),不會出現極晝極夜現象,A錯誤。
B、南極地區氣候干燥,不會有狂風暴雨,B錯誤。
C、在春分和秋分日,全球晝夜平分,長城站也會晝夜平分,C正確。
D、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長城站位于南溫帶,不會有太陽直射現象,D錯誤。
故答案為:C。
4.從圖中可知甲月晝長最短,長城站位于南半球,晝長最短的月份是6月,甲月是6月;南半球在6月份中,6月21日前后這天晝長最短;所以在南半球6月,離6月21日前后最遠的一天會出現當月晝長最大值,6月1日離6月21日前后最遠,即6月1日會出現當月晝長最大值;6月1日與本堂考試當天(2025年6月14日)相差13天,B正確,ACD錯誤。
故答案為:B。
(2025·重慶)重慶某中學地理社團的同學們為探究某典型地理現象及影響因素,做了三組模擬對比實驗,并繪制了實驗簡圖,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5.同學們探究的地理現象是(  )
A.溫室效應 B.滄海桑田 C.水土流失 D.光合作用
6.該現象發生最為嚴重的地區,其特色民俗文化是(  )
A.陜北腰鼓 B.川江號子 C.蒙古長調 D.藏族鍋莊
7.針對第③組對比實驗展現的影響因素,人類的改造措施是(  )
A.植樹造林 B.修筑梯田 C.南水北調 D.興修水庫
【答案】5.C
6.A
7.B
【知識點】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解決措施;黃土高原的旅游文化資源
【解析】【點評】黃土高原的生態環境十分脆弱。黃土結構疏松,裂隙較多,缺乏植被保護,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間,容易遭受侵蝕。由于長期的水土流失,黃土高原呈現出如今溝壑縱橫的地表形態。
5.A、溫室效應與二氧化碳等氣體、熱量有關,實驗未涉及,A錯誤;
B、滄海桑田是指海陸變遷,該實驗沒有涉及,B錯誤;
C、實驗中通過模擬降水、不同地面狀況,觀察水流攜帶泥沙等情況,這是在探究水土流失現象,C正確;
D、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有機物和氧氣的過程,實驗中沒有相關體現,D錯誤。
故答案為:C。
6.A、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是黃土高原。陜北腰鼓是黃土高原(陜北地區)的特色民俗文化,A正確。
B、川江號子是四川東部長江流域的文化,B錯誤。
C、蒙古長調是蒙古族的音樂形式,主要在內蒙古地區,C錯誤。
D、藏族鍋莊是藏族的民間舞蹈,主要在藏族聚居區,D錯誤。
故答案為:A。
7.第③組實驗中,變量是地面坡度,反映的影響水土流失的因素是地形坡度。針對地形坡度大的情況,修筑梯田可以減緩坡度,減少水土流失,B正確;植樹造林主要針對的是植被因素,A錯誤;南水北調是解決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的措施,與該實驗影響因素無關,C錯誤;興修水庫主要是調節水資源的時間分布不均,與該實驗影響因素無關,D錯誤。
故答案為:B。
(2025·重慶)當地時間2025年5月23日6時28分,日本的北海道地區發生了6.6級地震,札幌市有明顯震感。札幌是北海道地區的中心城市,充滿冰雪魅力,承辦過三屆亞冬會和一屆冬奧會。圖1為北海道地區地形圖,圖2為沿MN線的地形剖面圖,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8.札幌地處剖面圖中的(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9.札幌位于剖面圖中④地的(  )
A.西南方 B.西北方 C.東北方 D.東南方
10.札幌多次承辦冬季運動會,對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最為直接的影響是(  )
A.緩解人口老齡化 B.減輕環境污染
C.增加勞動力供給 D.促進旅游發展
11.從圖文材料推斷,北海道地區具有的豐富自然資源是(  )
A.石油 B.煤礦 C.地熱 D.鐵礦
【答案】8.B
9.A
10.D
11.C
【知識點】日本概況;地圖上的方向判讀
【解析】【點評】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數千個小島及附近的海域組成。
8.讀圖1可知,札幌位于兩座山峰之間的谷地,①④不在兩座山峰之間,AD錯誤。從M到N的地形剖面圖中,札幌位于第一個兩座山峰之間的谷地,且靠近它西側的山峰,即②地,B正確,C錯誤。
故答案為:B。
9.由上題分析可知,札幌位于②地。在圖1中,根據經緯線判斷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從圖1可知,MN線呈東北—西南走向,札幌在②地,更靠近M,④地更靠近N,所以札幌(②地)位于剖面圖中④地的西南方,A正確,BCD錯誤。
故答案為:A。
10.A、承辦冬季運動會對緩解人口老齡化作用極小,人口老齡化主要與人口自然增長、遷移等有關,A錯誤。
B、承辦賽事可能在短期內因人員聚集等對環境有一定壓力,不一定減輕環境污染,且這不是對社會經濟發展最直接影響,B錯誤。
C、承辦冬季運動會不會直接增加勞動力供給,勞動力供給與人口政策、人口自然增長等關聯大,C錯誤。
D、札幌多次承辦冬季運動會,會提升其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促進當地旅游發展,這是對社會經濟發展最為直接的影響,D正確。
故答案為:D。
11.日本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北海道地區多火山(圖1中有火山標識),火山活動頻繁的地區地熱資源豐富,C正確;圖文材料中并沒有直接信息表明北海道地區有豐富的石油、煤礦和鐵礦,且日本礦產資源匱乏,ABD錯誤。
故答案為:C。
(2025·重慶)2025年“五一”假期,因“鹵鵝”揚名的重慶市榮昌區迎來全國各地大量游客,鵝的需求量每天達數萬只。四川省樂至縣是鵝的主要供應地之一,該縣通過“林下養鴆”,發展了“果樹遮蔭——鵝糞肥土——沃土育林”的綠色生態農業。圖為榮昌區位置示意圖,據此完成完成下列小題。
12.為拓展“鹵鵝”產業,榮昌區可引進(  )
A.羽毛球生產企業 B.棉麻紡織企業
C.微電子裝配企業 D.木材加工企業
13.“林下養鵝”能(  )
A.避免土壤鹽堿化 B.充分利用太陽能
C.加快石漠化進程 D.提高土地利用率
14.從樂至縣將鵝運至榮昌區,最佳的交通運輸方式是(  )
A.鐵路運輸 B.公路運輸 C.水路運輸 D.航空運輸
【答案】12.A
13.D
14.B
【知識點】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和選擇;南方地區的自然地理概況
【解析】【點評】鐵路運輸運量大、速度快、運費較低、受自然因素影響小,但靈活性差;公路運輸機動靈活、周轉速度快、裝卸方便,但運量小、運費較高;水路運輸運量大、投資少、成本低,但速度慢、靈活性和連續性差;航空運輸速度快、效率高,但運量小、運費高;管道運輸連續性強、損耗小,但投資大、靈活性差。
12.拓展“鹵鵝”產業,可圍繞鵝的相關產品開發。鵝毛可用于制作羽毛球,引進羽毛球生產企業能利用 “鹵鵝”產業的副產品鵝毛,延伸產業鏈,A正確;棉麻紡織、微電子裝配、木材加工與“鹵鵝”產業無直接關聯,BCD錯誤。
故答案為:A。
13.“林下養鵝”是在果樹下養殖鵝,充分利用了林地的空間,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D正確;與土壤鹽堿化沒有直接關系,A錯誤;果樹遮蔽了部分太陽輻射,對太陽能利用不充分,B錯誤;“林下養鵝”是一種綠色生態農業模式,果樹可以保持水土,鵝糞可以肥沃土壤,有利于改善生態環境,減輕石漠化進程,C錯誤。
故答案為:D。
14.樂至縣和榮昌區都在四川省和重慶市,距離較近,公路運輸具有機動靈活、適合短途運輸的特點,適合運輸活鵝等貨物,B正確;鐵路運輸適合大宗、長距離運輸,運輸活鵝等不太方便靈活,A錯誤;水路運輸速度慢,且樂至縣和榮昌區之間沒有合適的水路運輸通道,不適合活物的快速運輸,C錯誤;航空運輸適合貴重、急需、遠距離運輸,運鵝成本高,不合適,D錯誤。
故答案為:B。
(2025·重慶)中亞地區的威海曾經是世界第四大內陸湖,隨著阿姆河、錫爾河沿岸人口增加和農業發展,咸海水位和面積發生了較大變化。圖1為咸海水位變化圖,圖2為中亞地區農業分布圖,據此完成完成下列小題。
15.圖1展示咸海(  )
A.面積在擴大 B.水質在變優 C.水域在分離 D.水位在上升
16.咸海出現上述現象的直接原因是(  )
A.大氣降水增多 B.入湖水量減少
C.冰雪融水減少 D.地下水位上升
17.我國與中亞地區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最相似的區域是(  )
A.北方地區 B.南方地區 C.青藏地區 D.西北地區
【答案】15.C
16.B
17.D
【知識點】西北地區的自然地理概況;亞洲的自然環境(地形地勢、氣候、河流);亞洲概況(位置和范圍、地理分區)
【解析】【點評】咸海面積減小主要有兩方面原因。自然方面,全球氣候變暖,蒸發加劇,導致湖水散失增多。人為方面,阿姆河和錫爾河流域人口增加、農業發展,大量引河水灌溉,使入湖水量大幅減少,這是咸海面積減小的主要因素。
15.從圖1咸海水位變化曲線及水域分布虛線看,咸海因水位下降,原本連片水域分隔成不同部分(大咸海、小咸海等),呈現水域分離,C正確;水位整體下降、面積縮小,AD錯誤;隨著咸海面積縮小,湖水鹽度升高,水質會變差,B錯誤。
故答案為:C。
16.材料提到“隨著阿姆河、錫爾河沿岸人口增加和農業發展”,人口增加、農業發展會大量引用阿姆河、錫爾河河水,導致入湖水量減少,咸海出現水域分離、水位下降等現象,B正確;大氣降水增多會使入湖水量增加,咸海水位應上升,與實際情況不符,A錯誤;冰雪融水減少會影響河流水量,但不是咸海面積縮小的直接原因,直接原因是入湖水量減少,C錯誤;地下水位上升與咸海水位下降等現象沒有直接關系,D錯誤。
故答案為:B。
17.中亞地區氣候干旱,降水少,以灌溉農業和畜牧業為主。我國西北地區同樣氣候干旱,降水稀少,自然條件相似,D正確;我國北方地區屬于溫帶季風氣候,降水相對較多,與傳統農業區以旱地為主,與中亞地區干旱的自然條件差異較大,A錯誤;我國南方地區屬于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以水田農業為主,與中亞地區自然條件差異顯著,B錯誤;青藏地區海拔高,氣候高寒,與中亞地區的干旱氣候特征不同,C錯誤。
故答案為:D。
(2025·重慶)2025年1~4月,全國外貿城市中,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城市表現亮眼, “超級環線”高鐵將其中部分城市緊密相連,為區域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提供了可靠的運力支撐。圖1是長江三角洲地區六城市1~4月出口數據,圖2是“超級環線”高鐵線路圖,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18.出口總額最大的城市是我國(  )
A.經濟中心 B.六朝古都 C.絲綢之都 D.園林之城
19.出口增速最大的城市所在省區著名旅游景點是(  )
A.西湖 B.故宮 C.黃山 D.泰山
20.“超級環線”高鐵的建設,主要是因為該地區(  )
A.地形平坦 B.河網密布 C.經濟發達 D.資源豐富
21.“超級環線”高鐵從上海出發,沿逆時針方向依次經過了(  )
A.滬蘇浙皖 B.滬蘇皖浙 C.滬皖蘇浙 D.滬浙蘇皖
【答案】18.A
19.C
20.C
21.B
【知識點】長江三角洲區域概況;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城市與區域發展
【解析】【點評】高鐵建設的區位選擇受多重因素綜合影響:經濟層面需考量人口密度、城市群發展水平及客流需求;地理條件包括地形地質(如平原成本低、山區需隧道橋梁)、氣候(如凍土、臺風影響);技術因素涉及現有路網銜接與工程難度;政策導向通過國家戰略和區域協調政策推動布局;社會效益則兼顧偏遠地區扶貧與國防需求,最終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價值的平衡。
18.從圖 1 可知出口總額最大的城市是上海。上海是我國的經濟中心,A正確;六朝古都指南京,絲綢之都一般指杭州,園林之城是蘇州,BCD錯誤。
故答案為:A。
19.從圖1看出口增速最大的城市是合肥,合肥位于安徽省。黃山是安徽省著名旅游景點,C正確;西湖在浙江省,故宮在北京市,泰山在山東省,ABD錯誤。
故答案為:C。
20.長江三角洲地區“超級環線”高鐵建設,主要是因為該地區經濟發達,人員、物資交流頻繁,對高效交通需求大,C正確;地形平坦、河網密布是自然條件,不是建設高鐵環線的主要原因;該地區資源并不豐富,ABD錯誤。
故答案為:C。
21.從圖2“超級環線”高鐵線路圖看,從上海出發沿逆時針方向,依次經過蘇州(江蘇)、南京(江蘇)、合肥(安徽)、杭州(浙江)等,對應省份簡稱是滬(上海)、蘇(江蘇)、皖(安徽)、浙(浙江),即滬蘇皖浙 ,B正確,ACD錯誤。
故答案為:B。
(2025·重慶)河西走廊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路段,獨特的地形地貌為該地種子繁育提供了天然的隔離屏障,加上優越的氣候條件,河西走廊成為玉米制種的黃金區域,該地的山丹馬場牧草豐盛,是亞洲第一大馬場。圖為河西走廊區域簡圖,據此完成完成下列小題。
22.河西走廊中的“河”字指(  )
A.海河 B.淮河 C.遼河 D.黃河
23.玉米制種基地的天然隔離屏障是(  )
A.河流與沙漠 B.沙漠與山脈 C.沙漠與湖泊 D.山脈與湖泊
24.山丹馬場牧草豐盛的主要原因是(  )
A.牧民較多 B.氣候濕熱 C.交通便捷 D.水源較豐
25.“一帶一路”建設可擴大河西走廊的(  )
A.貿易范圍 B.地域范圍 C.游牧規模 D.冰川面積
【答案】22.D
23.B
24.D
25.A
【知識點】西北地區的自然地理概況;西北地區的牧區和灌溉農業區
【解析】【點評】祁連山地抬升氣流,多地形雨,降水較多;山地海拔高,發育了眾多冰川,夏季冰川融水和山地降水補給河流及地下水,為綠洲提供水源,綠洲地區水源充足,成為我國的制種基地。
22.河西走廊是位于黃河以西的狹長平地,其名稱中的“河”指黃河。海河主要流經華北地區,淮河是我國南北方分界線相關河流,遼河主要在東北地區,均與河西走廊位置無關。所以“河西走廊”中的 “河”指黃河,D正確,ABC錯誤。
故答案為:D。
23.從圖中能看到河西走廊周邊有巴丹吉林沙漠等沙漠,還有祁連山脈等山脈。沙漠的廣袤和山脈的高大,能在空間上形成阻隔,為玉米制種基地營造相對獨立的環境,避免其他因素干擾種子純度等,B正確;河流在該區域并不是主要的隔離屏障,圖中也沒有明顯的湖泊作為玉米制種基地的隔離屏障,ACD錯誤。
故答案為:B。
24.A、山丹馬場位于河西走廊地區,該地區總體氣候干旱。牧民較多并不是牧草豐盛原因,而是因為有牧草才會有較多牧民放牧,A錯誤;
B、河西走廊地處我國西北內陸,氣候干旱,B錯誤;
C、交通便捷與否和牧草自身生長是否豐盛沒有因果聯系,C不符合;
D、山丹馬場附近有河流等水源,較豐富的水源能滿足牧草生長對水分的需求,利于牧草生長得茂盛,D正確。
故答案為:D。
25.A、“一帶一路”聚焦國際合作,加強了不同區域間的經貿往來。河西走廊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路段,借助這一平臺,能與更多國家和地區開展貿易,從而擴大貿易范圍,A正確;
B、地域范圍是由自然地理和行政劃分等確定的,“一帶一路”建設不會改變河西走廊的地域范圍,B錯誤;
C、“一帶一路”建設重點不是發展游牧業,不會擴大游牧規模,C錯誤;
D、“一帶一路”建設對冰川面積沒有直接影響,D錯誤。
故答案為:A。
26.(2025·重慶)東北三省依托當地的自然資源,形成了多個資源型城市。20世紀90年代以來,這些城市因產業結構單一、資源日趨枯竭、設備和技術落后、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工業發展受到了制約。2025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到東北三省考察調研時強調,要深入落實推動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戰略部署,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展現更大作為。圖為東北三省主要礦產分布圖,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列舉圖中的兩個資源型城市,并說出其形成所依托的主要自然資源。
(2)針對這些資源型城市出現的問題,說出三條應對措施。
(3)除資源外,根據圖文材料簡述新時代東北三省工業發展的兩個優勢條件。
【答案】(1)大慶——石油;鶴崗——煤炭。(其它答案正確即可得分)
(2)加強資源勘探;減少資源浪費;調整產業結構;提高資源利用率;治理環境污染;修復生態環境;更新設備;加大科技投入。
(3)鐵路交通便利;政策扶持力度大;工業基礎較雄厚。
【知識點】東北三省的自然地理概況;東北三省主要礦產資源與工業分布
【解析】【分析】(1)東北三省有很多資源型城市,是因當地豐富礦產等自然資源發展起來的。如大慶、松原依托的主要自然資源是石油;鶴崗、雞西、撫順依托的主要自然資源是煤炭;鞍山、本溪依托的主要自然資源是鐵礦。
(2)資源型城市隨著資源開發,會出現資源枯竭、產業單一、環境污染等問題。加強資源勘探能增加可開采資源量,延長資源開發周期,讓城市有更多時間轉型;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在資源開發階段節約資源,保障資源供應時長 。資源型城市產業單一,發展多元產業(如旅游業、高新技術產業等 ),降低對資源產業依賴,增強經濟韌性;通過技術等手段,讓資源在生產過程中被更充分利用,減少資源消耗同時增加經濟效益;資源開發帶來生態破壞、污染,治理后改善城市環境,利于吸引投資、發展其他產業;恢復因資源開發受損的生態,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生態基礎;更新設備能提升生產效率、資源利用水平,促進產業升級。加大科技投入,助力產業創新、轉型,發展高端制造業、新興產業等。
(3)從圖中能看到東北三省鐵路線密集,鐵路交通便利,利于原料輸入、產品輸出,方便工業發展;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等背景下,政策扶持力度大,國家會出臺政策促進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為工業發展提供支持;東北三省是我國傳統工業基地,工業基礎較雄厚,有完善的工業設施、技術工人等,利于工業進一步發展。
【點評】東北三省地形以山地和平原為主,東北平原是我國重要商品糧基地,東北三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建成的第一個重工業基地,是“新中國工業的搖籃”。
27.(2025·重慶)西伯利亞位于俄羅斯的亞洲部分,這片廣袤而神秘的土地,是人類文明的古老搖籃之一。這里流淌著三條并駕齊驅、浩浩蕩蕩由南向北注入北冰洋的河流,但航運價值較低。圖為西伯利亞局部地區人口分布圖,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說出圖示區域人口分布的特點,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2)簡述鄂畢河、葉尼塞河和勒拿河航運價值較低的原因。
【答案】(1)特點:分布不均 ;集中在南部地區(或者河流上游地區) 。原因:南部地區緯度相對較低,氣溫較適宜。
(2)緯度高,氣溫低,結冰期長,有凌汛現象,通航時間短;流經地區人口稀少,經濟欠發達,運輸需求量小
【知識點】俄羅斯自然地理概況;俄羅斯的人口、城市、民族和文化
【解析】【分析】(1)從人口密度圖例和分布看,有的區域人口密度大,有的區域人口密度小,所以分布不均;且人口主要集中在南部(河流上游等),北部人口稀少。西伯利亞地區緯度高,氣溫低。南部地區緯度相對較低,獲得太陽輻射相對較多,氣溫較適宜人類居住和生存;北部地區緯度高,氣候寒冷,不適宜人類大規模居住,所以人口集中在南部。
(2)自然方面:鄂畢河、葉尼塞河和勒拿河位于高緯度地區,緯度高,氣溫低,冬季漫長寒冷,河流結冰期長,一年中通航時間短。而且河流從低緯度流向高緯度,春季有凌汛現象,凌汛會導致河道冰塞、洪水等,影響航運安全和正常通行。
社會經濟方面:西伯利亞地區人口稀少,城市、產業分布少,對航運的需求小;同時該區域經濟欠發達,貨物運輸量、人員流動量有限,航運的市場需求難以支撐高航運價值,所以航運價值較低。
【點評】俄羅斯幅員遼闊,氣候復雜多樣,總體屬于北半球溫帶和亞寒帶的大陸性氣候,大部分地區冬季漫長寒冷,夏季短暫、溫暖,春秋兩季很短。
28.(2025·重慶)2025年5月,中國駐毛里求斯新任大使抵達該國履職。毛里求斯是第一個與中國簽署自貿協定的非洲國家,全國約90%的耕地用于糖料作物種植,制糖業在國民經濟中占主導地位,該國最大的島嶼——毛里求斯島,有著“甜島”之稱,隨著自貿協定的簽訂,毛里求斯的糖大量進入我國市場。圖為毛里求斯島簡圖,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據圖推斷該島的地勢特征,并說明推斷理由。
(2)描述毛里求斯公路分布特點,并簡析其原因。
(3)說出該國主要的糖料作物,并簡述其生長的有利氣候條件。
【答案】(1)特征:中間高,四周低。理由:河流從中間向四周 (或者呈放射狀)流入海洋。
(2)特點:沿海分布;呈環狀。原因:沿海地區地形平坦 ;城鎮較多。
(3)作物: 甘蔗。條件:熱量豐富;降水豐沛;光照充足。
【知識點】非洲的自然環境(地形地勢、氣候、河流);非洲的物產
【解析】【分析】(1)該島地勢中間高,四周低。判斷地勢可以看河流流向,圖中河流從島嶼中間向四周(呈放射狀)流入海洋。水往低處流,所以可推斷出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2)從圖中能看出公路沿海分布,呈環狀。原因分析:沿海地區地形平坦,修建公路的難度小、成本低,便于施工建設;沿海地區城鎮較多,人口和經濟活動集中,對交通的需求大,環狀公路能更好地連接各城鎮,方便居民出行和物資運輸等。
(3)毛里求斯位于熱帶,主要糖料作物是甘蔗。毛里求斯位于低緯度地區,氣溫高,熱量充足,能夠滿足甘蔗喜高溫的生長需求;該地四周環海,水汽充足,降水較為豐富,能為甘蔗生長提供充足的水分。
【點評】毛里求斯共和國,簡稱毛里求斯,首都路易港,位于非洲東部、印度洋西南部。經濟上,曾靠制糖,后多元化,形成制造業、金融、旅游、信息通訊四大支柱,是非洲經濟發展較好國家。
1 / 1重慶市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地理試題
(2025·重慶)2025年2月20 日是中國南極長城站(62°13'S, 58°58'W)建站40周年紀念日。某中學開展了一系列以長城站為主題的科普活動,地理興趣小組按照天文學原理計算出長城站全年各月晝長最大值,并繪制了如下柱狀圖,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1.長城站建站時間選在2月,主要原因是此時(  )
A.氣溫較高,白晝較長 B.風力微弱,飛雪較少
C.降水較少,晴天較多 D.極光頻現,光照充足
2.南極地區是研究地球環境的“天然實驗室”,主要是因為該地(  )
A.礦產埋藏較淺 B.生物種類多樣
C.淡水資源豐富 D.自然環境原始
3.長城站會出現(  )
A.極晝極夜 B.狂風暴雨 C.晝夜平分 D.太陽直射
4.甲月晝長最大值出現之日與本堂考試當天相差(  )
A.8天 B.13天 C.16天 D.22天
(2025·重慶)重慶某中學地理社團的同學們為探究某典型地理現象及影響因素,做了三組模擬對比實驗,并繪制了實驗簡圖,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5.同學們探究的地理現象是(  )
A.溫室效應 B.滄海桑田 C.水土流失 D.光合作用
6.該現象發生最為嚴重的地區,其特色民俗文化是(  )
A.陜北腰鼓 B.川江號子 C.蒙古長調 D.藏族鍋莊
7.針對第③組對比實驗展現的影響因素,人類的改造措施是(  )
A.植樹造林 B.修筑梯田 C.南水北調 D.興修水庫
(2025·重慶)當地時間2025年5月23日6時28分,日本的北海道地區發生了6.6級地震,札幌市有明顯震感。札幌是北海道地區的中心城市,充滿冰雪魅力,承辦過三屆亞冬會和一屆冬奧會。圖1為北海道地區地形圖,圖2為沿MN線的地形剖面圖,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8.札幌地處剖面圖中的(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9.札幌位于剖面圖中④地的(  )
A.西南方 B.西北方 C.東北方 D.東南方
10.札幌多次承辦冬季運動會,對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最為直接的影響是(  )
A.緩解人口老齡化 B.減輕環境污染
C.增加勞動力供給 D.促進旅游發展
11.從圖文材料推斷,北海道地區具有的豐富自然資源是(  )
A.石油 B.煤礦 C.地熱 D.鐵礦
(2025·重慶)2025年“五一”假期,因“鹵鵝”揚名的重慶市榮昌區迎來全國各地大量游客,鵝的需求量每天達數萬只。四川省樂至縣是鵝的主要供應地之一,該縣通過“林下養鴆”,發展了“果樹遮蔭——鵝糞肥土——沃土育林”的綠色生態農業。圖為榮昌區位置示意圖,據此完成完成下列小題。
12.為拓展“鹵鵝”產業,榮昌區可引進(  )
A.羽毛球生產企業 B.棉麻紡織企業
C.微電子裝配企業 D.木材加工企業
13.“林下養鵝”能(  )
A.避免土壤鹽堿化 B.充分利用太陽能
C.加快石漠化進程 D.提高土地利用率
14.從樂至縣將鵝運至榮昌區,最佳的交通運輸方式是(  )
A.鐵路運輸 B.公路運輸 C.水路運輸 D.航空運輸
(2025·重慶)中亞地區的威海曾經是世界第四大內陸湖,隨著阿姆河、錫爾河沿岸人口增加和農業發展,咸海水位和面積發生了較大變化。圖1為咸海水位變化圖,圖2為中亞地區農業分布圖,據此完成完成下列小題。
15.圖1展示咸海(  )
A.面積在擴大 B.水質在變優 C.水域在分離 D.水位在上升
16.咸海出現上述現象的直接原因是(  )
A.大氣降水增多 B.入湖水量減少
C.冰雪融水減少 D.地下水位上升
17.我國與中亞地區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最相似的區域是(  )
A.北方地區 B.南方地區 C.青藏地區 D.西北地區
(2025·重慶)2025年1~4月,全國外貿城市中,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城市表現亮眼, “超級環線”高鐵將其中部分城市緊密相連,為區域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提供了可靠的運力支撐。圖1是長江三角洲地區六城市1~4月出口數據,圖2是“超級環線”高鐵線路圖,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18.出口總額最大的城市是我國(  )
A.經濟中心 B.六朝古都 C.絲綢之都 D.園林之城
19.出口增速最大的城市所在省區著名旅游景點是(  )
A.西湖 B.故宮 C.黃山 D.泰山
20.“超級環線”高鐵的建設,主要是因為該地區(  )
A.地形平坦 B.河網密布 C.經濟發達 D.資源豐富
21.“超級環線”高鐵從上海出發,沿逆時針方向依次經過了(  )
A.滬蘇浙皖 B.滬蘇皖浙 C.滬皖蘇浙 D.滬浙蘇皖
(2025·重慶)河西走廊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路段,獨特的地形地貌為該地種子繁育提供了天然的隔離屏障,加上優越的氣候條件,河西走廊成為玉米制種的黃金區域,該地的山丹馬場牧草豐盛,是亞洲第一大馬場。圖為河西走廊區域簡圖,據此完成完成下列小題。
22.河西走廊中的“河”字指(  )
A.海河 B.淮河 C.遼河 D.黃河
23.玉米制種基地的天然隔離屏障是(  )
A.河流與沙漠 B.沙漠與山脈 C.沙漠與湖泊 D.山脈與湖泊
24.山丹馬場牧草豐盛的主要原因是(  )
A.牧民較多 B.氣候濕熱 C.交通便捷 D.水源較豐
25.“一帶一路”建設可擴大河西走廊的(  )
A.貿易范圍 B.地域范圍 C.游牧規模 D.冰川面積
26.(2025·重慶)東北三省依托當地的自然資源,形成了多個資源型城市。20世紀90年代以來,這些城市因產業結構單一、資源日趨枯竭、設備和技術落后、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工業發展受到了制約。2025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到東北三省考察調研時強調,要深入落實推動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戰略部署,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展現更大作為。圖為東北三省主要礦產分布圖,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列舉圖中的兩個資源型城市,并說出其形成所依托的主要自然資源。
(2)針對這些資源型城市出現的問題,說出三條應對措施。
(3)除資源外,根據圖文材料簡述新時代東北三省工業發展的兩個優勢條件。
27.(2025·重慶)西伯利亞位于俄羅斯的亞洲部分,這片廣袤而神秘的土地,是人類文明的古老搖籃之一。這里流淌著三條并駕齊驅、浩浩蕩蕩由南向北注入北冰洋的河流,但航運價值較低。圖為西伯利亞局部地區人口分布圖,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說出圖示區域人口分布的特點,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2)簡述鄂畢河、葉尼塞河和勒拿河航運價值較低的原因。
28.(2025·重慶)2025年5月,中國駐毛里求斯新任大使抵達該國履職。毛里求斯是第一個與中國簽署自貿協定的非洲國家,全國約90%的耕地用于糖料作物種植,制糖業在國民經濟中占主導地位,該國最大的島嶼——毛里求斯島,有著“甜島”之稱,隨著自貿協定的簽訂,毛里求斯的糖大量進入我國市場。圖為毛里求斯島簡圖,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據圖推斷該島的地勢特征,并說明推斷理由。
(2)描述毛里求斯公路分布特點,并簡析其原因。
(3)說出該國主要的糖料作物,并簡述其生長的有利氣候條件。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D
3.C
4.B
【知識點】晝夜長短的變化;南極地區位置范圍;南極地區的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
【解析】【點評】南極地區是自然資源的“大倉庫”。地下埋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地上儲存著大量的固體淡水資源,海域及沿岸棲息著無數的海洋生物。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原始的自然環境,為科學家們進行地質、冰川、海洋、生物、氣象、天文等學科的科學研究,提供了領域廣闊的天然實驗室。
1.A、南極地區酷寒,2 月是南極地區的暖季,此時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長城站氣溫相對較高,白晝較長,便于建站施工等活動,A正確。
B、南極地區風力一直較強,2 月并非風力微弱,B錯誤。
C、南極地區降水普遍較少,這不是選擇2月建站的主要原因,C錯誤。
D、極光一般出現在極夜期間,2月是南極的極晝期,極光出現頻率低,且極光不是建站考慮的主要因素,D錯誤。
故答案為:A。
2.南極地區自然環境原始,受人類活動干擾少,保留了地球環境的原始狀態,有利于研究地球環境的演變等,所以是研究地球環境的“天然實驗室”,D正確;
礦產埋藏情況不是成為“天然實驗室”的主要原因,A錯誤;
南極地區生物種類少,B錯誤;
南極淡水資源豐富,但不是成為研究地球環境“天然實驗室”的核心原因,C錯誤。
故答案為:D。
3.A、長城站位于南極圈以外(南緯 62°13'),不會出現極晝極夜現象,A錯誤。
B、南極地區氣候干燥,不會有狂風暴雨,B錯誤。
C、在春分和秋分日,全球晝夜平分,長城站也會晝夜平分,C正確。
D、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長城站位于南溫帶,不會有太陽直射現象,D錯誤。
故答案為:C。
4.從圖中可知甲月晝長最短,長城站位于南半球,晝長最短的月份是6月,甲月是6月;南半球在6月份中,6月21日前后這天晝長最短;所以在南半球6月,離6月21日前后最遠的一天會出現當月晝長最大值,6月1日離6月21日前后最遠,即6月1日會出現當月晝長最大值;6月1日與本堂考試當天(2025年6月14日)相差13天,B正確,ACD錯誤。
故答案為:B。
【答案】5.C
6.A
7.B
【知識點】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解決措施;黃土高原的旅游文化資源
【解析】【點評】黃土高原的生態環境十分脆弱。黃土結構疏松,裂隙較多,缺乏植被保護,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間,容易遭受侵蝕。由于長期的水土流失,黃土高原呈現出如今溝壑縱橫的地表形態。
5.A、溫室效應與二氧化碳等氣體、熱量有關,實驗未涉及,A錯誤;
B、滄海桑田是指海陸變遷,該實驗沒有涉及,B錯誤;
C、實驗中通過模擬降水、不同地面狀況,觀察水流攜帶泥沙等情況,這是在探究水土流失現象,C正確;
D、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有機物和氧氣的過程,實驗中沒有相關體現,D錯誤。
故答案為:C。
6.A、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是黃土高原。陜北腰鼓是黃土高原(陜北地區)的特色民俗文化,A正確。
B、川江號子是四川東部長江流域的文化,B錯誤。
C、蒙古長調是蒙古族的音樂形式,主要在內蒙古地區,C錯誤。
D、藏族鍋莊是藏族的民間舞蹈,主要在藏族聚居區,D錯誤。
故答案為:A。
7.第③組實驗中,變量是地面坡度,反映的影響水土流失的因素是地形坡度。針對地形坡度大的情況,修筑梯田可以減緩坡度,減少水土流失,B正確;植樹造林主要針對的是植被因素,A錯誤;南水北調是解決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的措施,與該實驗影響因素無關,C錯誤;興修水庫主要是調節水資源的時間分布不均,與該實驗影響因素無關,D錯誤。
故答案為:B。
【答案】8.B
9.A
10.D
11.C
【知識點】日本概況;地圖上的方向判讀
【解析】【點評】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數千個小島及附近的海域組成。
8.讀圖1可知,札幌位于兩座山峰之間的谷地,①④不在兩座山峰之間,AD錯誤。從M到N的地形剖面圖中,札幌位于第一個兩座山峰之間的谷地,且靠近它西側的山峰,即②地,B正確,C錯誤。
故答案為:B。
9.由上題分析可知,札幌位于②地。在圖1中,根據經緯線判斷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從圖1可知,MN線呈東北—西南走向,札幌在②地,更靠近M,④地更靠近N,所以札幌(②地)位于剖面圖中④地的西南方,A正確,BCD錯誤。
故答案為:A。
10.A、承辦冬季運動會對緩解人口老齡化作用極小,人口老齡化主要與人口自然增長、遷移等有關,A錯誤。
B、承辦賽事可能在短期內因人員聚集等對環境有一定壓力,不一定減輕環境污染,且這不是對社會經濟發展最直接影響,B錯誤。
C、承辦冬季運動會不會直接增加勞動力供給,勞動力供給與人口政策、人口自然增長等關聯大,C錯誤。
D、札幌多次承辦冬季運動會,會提升其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促進當地旅游發展,這是對社會經濟發展最為直接的影響,D正確。
故答案為:D。
11.日本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北海道地區多火山(圖1中有火山標識),火山活動頻繁的地區地熱資源豐富,C正確;圖文材料中并沒有直接信息表明北海道地區有豐富的石油、煤礦和鐵礦,且日本礦產資源匱乏,ABD錯誤。
故答案為:C。
【答案】12.A
13.D
14.B
【知識點】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和選擇;南方地區的自然地理概況
【解析】【點評】鐵路運輸運量大、速度快、運費較低、受自然因素影響小,但靈活性差;公路運輸機動靈活、周轉速度快、裝卸方便,但運量小、運費較高;水路運輸運量大、投資少、成本低,但速度慢、靈活性和連續性差;航空運輸速度快、效率高,但運量小、運費高;管道運輸連續性強、損耗小,但投資大、靈活性差。
12.拓展“鹵鵝”產業,可圍繞鵝的相關產品開發。鵝毛可用于制作羽毛球,引進羽毛球生產企業能利用 “鹵鵝”產業的副產品鵝毛,延伸產業鏈,A正確;棉麻紡織、微電子裝配、木材加工與“鹵鵝”產業無直接關聯,BCD錯誤。
故答案為:A。
13.“林下養鵝”是在果樹下養殖鵝,充分利用了林地的空間,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D正確;與土壤鹽堿化沒有直接關系,A錯誤;果樹遮蔽了部分太陽輻射,對太陽能利用不充分,B錯誤;“林下養鵝”是一種綠色生態農業模式,果樹可以保持水土,鵝糞可以肥沃土壤,有利于改善生態環境,減輕石漠化進程,C錯誤。
故答案為:D。
14.樂至縣和榮昌區都在四川省和重慶市,距離較近,公路運輸具有機動靈活、適合短途運輸的特點,適合運輸活鵝等貨物,B正確;鐵路運輸適合大宗、長距離運輸,運輸活鵝等不太方便靈活,A錯誤;水路運輸速度慢,且樂至縣和榮昌區之間沒有合適的水路運輸通道,不適合活物的快速運輸,C錯誤;航空運輸適合貴重、急需、遠距離運輸,運鵝成本高,不合適,D錯誤。
故答案為:B。
【答案】15.C
16.B
17.D
【知識點】西北地區的自然地理概況;亞洲的自然環境(地形地勢、氣候、河流);亞洲概況(位置和范圍、地理分區)
【解析】【點評】咸海面積減小主要有兩方面原因。自然方面,全球氣候變暖,蒸發加劇,導致湖水散失增多。人為方面,阿姆河和錫爾河流域人口增加、農業發展,大量引河水灌溉,使入湖水量大幅減少,這是咸海面積減小的主要因素。
15.從圖1咸海水位變化曲線及水域分布虛線看,咸海因水位下降,原本連片水域分隔成不同部分(大咸海、小咸海等),呈現水域分離,C正確;水位整體下降、面積縮小,AD錯誤;隨著咸海面積縮小,湖水鹽度升高,水質會變差,B錯誤。
故答案為:C。
16.材料提到“隨著阿姆河、錫爾河沿岸人口增加和農業發展”,人口增加、農業發展會大量引用阿姆河、錫爾河河水,導致入湖水量減少,咸海出現水域分離、水位下降等現象,B正確;大氣降水增多會使入湖水量增加,咸海水位應上升,與實際情況不符,A錯誤;冰雪融水減少會影響河流水量,但不是咸海面積縮小的直接原因,直接原因是入湖水量減少,C錯誤;地下水位上升與咸海水位下降等現象沒有直接關系,D錯誤。
故答案為:B。
17.中亞地區氣候干旱,降水少,以灌溉農業和畜牧業為主。我國西北地區同樣氣候干旱,降水稀少,自然條件相似,D正確;我國北方地區屬于溫帶季風氣候,降水相對較多,與傳統農業區以旱地為主,與中亞地區干旱的自然條件差異較大,A錯誤;我國南方地區屬于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以水田農業為主,與中亞地區自然條件差異顯著,B錯誤;青藏地區海拔高,氣候高寒,與中亞地區的干旱氣候特征不同,C錯誤。
故答案為:D。
【答案】18.A
19.C
20.C
21.B
【知識點】長江三角洲區域概況;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城市與區域發展
【解析】【點評】高鐵建設的區位選擇受多重因素綜合影響:經濟層面需考量人口密度、城市群發展水平及客流需求;地理條件包括地形地質(如平原成本低、山區需隧道橋梁)、氣候(如凍土、臺風影響);技術因素涉及現有路網銜接與工程難度;政策導向通過國家戰略和區域協調政策推動布局;社會效益則兼顧偏遠地區扶貧與國防需求,最終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價值的平衡。
18.從圖 1 可知出口總額最大的城市是上海。上海是我國的經濟中心,A正確;六朝古都指南京,絲綢之都一般指杭州,園林之城是蘇州,BCD錯誤。
故答案為:A。
19.從圖1看出口增速最大的城市是合肥,合肥位于安徽省。黃山是安徽省著名旅游景點,C正確;西湖在浙江省,故宮在北京市,泰山在山東省,ABD錯誤。
故答案為:C。
20.長江三角洲地區“超級環線”高鐵建設,主要是因為該地區經濟發達,人員、物資交流頻繁,對高效交通需求大,C正確;地形平坦、河網密布是自然條件,不是建設高鐵環線的主要原因;該地區資源并不豐富,ABD錯誤。
故答案為:C。
21.從圖2“超級環線”高鐵線路圖看,從上海出發沿逆時針方向,依次經過蘇州(江蘇)、南京(江蘇)、合肥(安徽)、杭州(浙江)等,對應省份簡稱是滬(上海)、蘇(江蘇)、皖(安徽)、浙(浙江),即滬蘇皖浙 ,B正確,ACD錯誤。
故答案為:B。
【答案】22.D
23.B
24.D
25.A
【知識點】西北地區的自然地理概況;西北地區的牧區和灌溉農業區
【解析】【點評】祁連山地抬升氣流,多地形雨,降水較多;山地海拔高,發育了眾多冰川,夏季冰川融水和山地降水補給河流及地下水,為綠洲提供水源,綠洲地區水源充足,成為我國的制種基地。
22.河西走廊是位于黃河以西的狹長平地,其名稱中的“河”指黃河。海河主要流經華北地區,淮河是我國南北方分界線相關河流,遼河主要在東北地區,均與河西走廊位置無關。所以“河西走廊”中的 “河”指黃河,D正確,ABC錯誤。
故答案為:D。
23.從圖中能看到河西走廊周邊有巴丹吉林沙漠等沙漠,還有祁連山脈等山脈。沙漠的廣袤和山脈的高大,能在空間上形成阻隔,為玉米制種基地營造相對獨立的環境,避免其他因素干擾種子純度等,B正確;河流在該區域并不是主要的隔離屏障,圖中也沒有明顯的湖泊作為玉米制種基地的隔離屏障,ACD錯誤。
故答案為:B。
24.A、山丹馬場位于河西走廊地區,該地區總體氣候干旱。牧民較多并不是牧草豐盛原因,而是因為有牧草才會有較多牧民放牧,A錯誤;
B、河西走廊地處我國西北內陸,氣候干旱,B錯誤;
C、交通便捷與否和牧草自身生長是否豐盛沒有因果聯系,C不符合;
D、山丹馬場附近有河流等水源,較豐富的水源能滿足牧草生長對水分的需求,利于牧草生長得茂盛,D正確。
故答案為:D。
25.A、“一帶一路”聚焦國際合作,加強了不同區域間的經貿往來。河西走廊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路段,借助這一平臺,能與更多國家和地區開展貿易,從而擴大貿易范圍,A正確;
B、地域范圍是由自然地理和行政劃分等確定的,“一帶一路”建設不會改變河西走廊的地域范圍,B錯誤;
C、“一帶一路”建設重點不是發展游牧業,不會擴大游牧規模,C錯誤;
D、“一帶一路”建設對冰川面積沒有直接影響,D錯誤。
故答案為:A。
26.【答案】(1)大慶——石油;鶴崗——煤炭。(其它答案正確即可得分)
(2)加強資源勘探;減少資源浪費;調整產業結構;提高資源利用率;治理環境污染;修復生態環境;更新設備;加大科技投入。
(3)鐵路交通便利;政策扶持力度大;工業基礎較雄厚。
【知識點】東北三省的自然地理概況;東北三省主要礦產資源與工業分布
【解析】【分析】(1)東北三省有很多資源型城市,是因當地豐富礦產等自然資源發展起來的。如大慶、松原依托的主要自然資源是石油;鶴崗、雞西、撫順依托的主要自然資源是煤炭;鞍山、本溪依托的主要自然資源是鐵礦。
(2)資源型城市隨著資源開發,會出現資源枯竭、產業單一、環境污染等問題。加強資源勘探能增加可開采資源量,延長資源開發周期,讓城市有更多時間轉型;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在資源開發階段節約資源,保障資源供應時長 。資源型城市產業單一,發展多元產業(如旅游業、高新技術產業等 ),降低對資源產業依賴,增強經濟韌性;通過技術等手段,讓資源在生產過程中被更充分利用,減少資源消耗同時增加經濟效益;資源開發帶來生態破壞、污染,治理后改善城市環境,利于吸引投資、發展其他產業;恢復因資源開發受損的生態,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生態基礎;更新設備能提升生產效率、資源利用水平,促進產業升級。加大科技投入,助力產業創新、轉型,發展高端制造業、新興產業等。
(3)從圖中能看到東北三省鐵路線密集,鐵路交通便利,利于原料輸入、產品輸出,方便工業發展;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等背景下,政策扶持力度大,國家會出臺政策促進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為工業發展提供支持;東北三省是我國傳統工業基地,工業基礎較雄厚,有完善的工業設施、技術工人等,利于工業進一步發展。
【點評】東北三省地形以山地和平原為主,東北平原是我國重要商品糧基地,東北三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建成的第一個重工業基地,是“新中國工業的搖籃”。
27.【答案】(1)特點:分布不均 ;集中在南部地區(或者河流上游地區) 。原因:南部地區緯度相對較低,氣溫較適宜。
(2)緯度高,氣溫低,結冰期長,有凌汛現象,通航時間短;流經地區人口稀少,經濟欠發達,運輸需求量小
【知識點】俄羅斯自然地理概況;俄羅斯的人口、城市、民族和文化
【解析】【分析】(1)從人口密度圖例和分布看,有的區域人口密度大,有的區域人口密度小,所以分布不均;且人口主要集中在南部(河流上游等),北部人口稀少。西伯利亞地區緯度高,氣溫低。南部地區緯度相對較低,獲得太陽輻射相對較多,氣溫較適宜人類居住和生存;北部地區緯度高,氣候寒冷,不適宜人類大規模居住,所以人口集中在南部。
(2)自然方面:鄂畢河、葉尼塞河和勒拿河位于高緯度地區,緯度高,氣溫低,冬季漫長寒冷,河流結冰期長,一年中通航時間短。而且河流從低緯度流向高緯度,春季有凌汛現象,凌汛會導致河道冰塞、洪水等,影響航運安全和正常通行。
社會經濟方面:西伯利亞地區人口稀少,城市、產業分布少,對航運的需求小;同時該區域經濟欠發達,貨物運輸量、人員流動量有限,航運的市場需求難以支撐高航運價值,所以航運價值較低。
【點評】俄羅斯幅員遼闊,氣候復雜多樣,總體屬于北半球溫帶和亞寒帶的大陸性氣候,大部分地區冬季漫長寒冷,夏季短暫、溫暖,春秋兩季很短。
28.【答案】(1)特征:中間高,四周低。理由:河流從中間向四周 (或者呈放射狀)流入海洋。
(2)特點:沿海分布;呈環狀。原因:沿海地區地形平坦 ;城鎮較多。
(3)作物: 甘蔗。條件:熱量豐富;降水豐沛;光照充足。
【知識點】非洲的自然環境(地形地勢、氣候、河流);非洲的物產
【解析】【分析】(1)該島地勢中間高,四周低。判斷地勢可以看河流流向,圖中河流從島嶼中間向四周(呈放射狀)流入海洋。水往低處流,所以可推斷出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2)從圖中能看出公路沿海分布,呈環狀。原因分析:沿海地區地形平坦,修建公路的難度小、成本低,便于施工建設;沿海地區城鎮較多,人口和經濟活動集中,對交通的需求大,環狀公路能更好地連接各城鎮,方便居民出行和物資運輸等。
(3)毛里求斯位于熱帶,主要糖料作物是甘蔗。毛里求斯位于低緯度地區,氣溫高,熱量充足,能夠滿足甘蔗喜高溫的生長需求;該地四周環海,水汽充足,降水較為豐富,能為甘蔗生長提供充足的水分。
【點評】毛里求斯共和國,簡稱毛里求斯,首都路易港,位于非洲東部、印度洋西南部。經濟上,曾靠制糖,后多元化,形成制造業、金融、旅游、信息通訊四大支柱,是非洲經濟發展較好國家。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丹县| 太仆寺旗| 务川| 宜川县| 南开区| 苍溪县| 长兴县| 景洪市| 察隅县| 建平县| 双辽市| 高碑店市| 辽中县| 苗栗市| 南澳县| 青冈县| 武定县| 福清市| 枣强县| 兴业县| 建瓯市| 台江县| 宝应县| 米脂县| 柏乡县| 禹州市| 菏泽市| 安康市| 梨树县| 林甸县| 吴桥县| 成武县| 穆棱市| 台北市| 镇雄县| 西青区| 鹤壁市| 鲁甸县| 盖州市| 漯河市| 横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