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學習目標分議題學習目標一、知識目標1、理解并說明市場調節的概念及計劃與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2、掌握市場機制(價格、供求、競爭)對資源配置的影響及局限性。3、明確公共物品的特點及其不能完全依賴市場調節的原因。二、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認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優勢,理解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2、科學精神:分析市場調節的自發性、盲目性和滯后性對經濟運行的影響。3、法治意識:了解《反不正當競爭法》相關內容,樹立公平競爭和依法經營的意識。4、公共參與:能夠結合生活實例,討論市場缺陷及政府干預的必要性。課堂導入分議題課堂導入課堂導入材料2023年8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布了一起典型的"大數據殺熟"案例。某知名電商平臺利用會員系統,對同一款商品向新老用戶顯示不同價格,老用戶看到的價格普遍高出15%-20%。調查顯示,該平臺通過算法分析用戶消費習慣、支付能力等數據,實施差異化定價,兩年間不當獲利超過2億元。這起案件被列入"2023民生領域反壟斷執法專項行動"典型案例,涉事企業被處以年度銷售額4%的罰款。與此同時,杭州互聯網法院審理了全國首例"算法價格歧視"公益訴訟案。原告舉證某打車軟件在相同時段、相同路線的情況下,向不同用戶收取差異化的車費,最高差價達到40%。法院最終認定該行為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判令企業公開道歉并整改算法系統。思考為什么在市場經濟中會出現"大數據殺熟"這類損害消費者權益的現象?探究新知分議題總議題:如何理解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從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調整看市場與政府關系子議題一:市場如何配置資源?——新能源汽車產業為何能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子議題二:市場調節有哪些局限性?——為何新能源汽車行業仍需政府適度干預?子議題一:市場如何配置資源?——新能源汽車產業為何能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分議題子議題一:市場如何配置資源?——新能源汽車產業為何能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議學情境2022年12月31日,我國實施了13年的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政策正式退出歷史舞臺。這項始于2009年的政策,通過購車補貼、稅收優惠等方式,累計投入超過2000億元,成功培育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如今,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8年位居全球第一,2023年市場滲透率已超過35%。政策退坡后,比亞迪、蔚來等車企紛紛通過技術創新和規模效應降低成本,特斯拉中國更是多次主動降價搶占市場份額。價格戰背后,是電池成本下降、充電設施完善帶來的市場良性競爭。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研發投入同比增長25%,新技術迭代速度明顯加快。議學問題結合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歷程,分析市場機制是如何推動資源優化配置的?議學提示市場通過價格、供求、競爭三大機制實現資源優化配置:1. 價格機制:特斯拉等企業主動降價,反映電池成本下降的實際情況,引導消費者理性選擇;2. 供求機制:充電樁等配套設施完善刺激需求增長,2023年公共充電樁數量同比增長65%,推動形成供需良性循環;3. 競爭機制:價格戰倒逼企業加大研發投入(2023年行業研發投入增長25%),推動技術進步和資源向高效企業集中。這正是市場"看不見的手"在發揮作用,相比行政補貼,能更靈敏地反映資源稀缺程度。知識小結市場配置資源的方式:1. 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主要通過價格、供求、競爭等機制調節;2. 價格機制:市場價格及其波動反映供求狀況,引導企業調整生產;3. 供求機制:市場供求變化影響價格,形成資源流動信號;4. 競爭機制:引導資源流向高效率領域,推動技術進步和管理創新。子議題二:市場調節有哪些局限性?——為何新能源汽車行業仍需政府適度干預?分議題子議題二:市場調節有哪些局限性?——為何新能源汽車行業仍需政府適度干預?子議題二:市場調節有哪些局限性?——為何新能源汽車行業仍需政府適度干預?議學情境盡管補貼政策退出,但政府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支持并未停止。2023年,工信部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組織開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工作的通知》,重點推進公務用車、公交、環衛等領域的電動化替代。同時,市場監管總局加強了對新能源汽車行業壟斷行為的查處,某品牌因強制限定經銷商最低售價被處罰1.2億元。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國家發改委提出到2025年建成覆蓋全國的高速公路快充網絡。行業專家指出,電池回收、智能網聯等新興領域仍需要政府制定標準規范,而偏遠地區的充電設施建設也離不開財政支持。議學問題為什么在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的新能源汽車領域,仍然需要政府發揮作用?議學提示這體現了市場調節的三大局限性:1. 公共物品供給:充電網絡建設具有非排他性(無法阻止他人使用)和非競爭性(多人使用不增加成本),企業缺乏投資動力,需要政府主導;2. 負外部性監管:電池回收處理不當會造成環境污染,屬于市場無法自發調節的領域;3. 壟斷行為規制:企業通過價格聯盟等壟斷行為破壞公平競爭,需要政府維護市場秩序。正如教材所述,市場在公共物品、負外部性等方面存在調節失靈。知識小結市場調節的局限性:1. 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國防、治安、公共物品等不能由市場調節;2. 市場缺陷的表現:自發性:為追求利益可能損害公共利益;盲目性:信息不對稱導致決策失誤;滯后性:價格信號傳導存在時滯;3. 市場失靈的后果:資源浪費、經濟波動、收入差距擴大等。課堂練習分議題【題文】宣紙屬于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安徽省涇縣政府瞄準本地宣紙產業與旅游業融合的潛力,依托宣紙公司、宣紙博物館和宣紙文化園,建起了宣紙小鎮,成為不少游客打卡、研學的目的地。2024年,宣紙小鎮接待游客超40萬人次,帶來經濟效益近2000萬元,紙銷售、文旅、文創、餐飲、酒店等相關產業和就業蓬勃發展。安徽宣紙小鎮的建設( )①利用資源稟賦,實現了要素優化配置②促進產業融合,增強了供應鏈的韌性③發揮文化對經濟的作用,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④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維護了人民基本文化權益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題文】《管子·國蓄》中記載:“凡五谷(糧食)者,萬物之主也。谷貴則萬物必賤,谷賤則萬物必貴。兩者為敵(相互制約),則不俱平(同時穩定)。故人君御(調節)谷物之秩相勝(高低價差),而操事于其不平之間(波動中)……故貴賤可調而君得其利。”這一古代智慧給我們帶來的啟示有( )①應發揮政府宏觀調控作用,調節糧價與萬物價格間的波動②利用價格聯動效應,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相結合促進發展③應維護糧食市場穩定,發揮價格機制作用以實現供需平衡④糧食與其他商品是互補品,應同步調節其價格以穩定經濟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課堂總結分議題課堂總結一、市場調節1. 市場與計劃配置資源2. 市場機制作用(價格、供求、競爭)3. 市場體系構成二、市場缺陷1. 市場調節局限性(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2. 公共物品特性(非競爭性、非排他性)3. 壟斷現象謝謝觀看,同學們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