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2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 單元測試一、單選題1.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措施與化學反應速率也有密切的關系。下列措施中,其使用目的與速率無關的是A.夏天沒有將牛奶放入冰箱中冷藏,易變質 B.在月餅包裝內放置抗氧化劑C.醫療上使用75%的酒精殺菌消毒 D.用熱水溶解食鹽以加快溶解速率2.下列反應達到平衡后,升高溫度和增大壓強,平衡移動方向一致的是A.C(s) + CO2(g)2CO(g)△H>0B.Cl2(g) +H2O(l)HCl(aq)+HClO(aq)△H>0C.H2(g) +I2(g)2HI(g)△H<0D.O2(g) +2SO2(g)2SO3(g)△H<03.下列生產生活中需要增大化學反應速率的是A.鐵橋生銹 B.牛奶變質 C.塑料老化 D.高爐煉鐵A.A B.B C.C D.D4.下列關于活化能和簡單碰撞理論說法正確的是A.活化分子的每一次碰撞都能發生化學反應B.活化分子具有的平均能量與反應物分子具有的平均能量之差,叫做活化能C.催化劑之所以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是因為它能改變反應歷程,改變反應的焓變D.增大壓強(減小體積)或升高溫度,均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數,從而加快化學反應速率5.將H2(g)和Br2(g)充入恒容密閉容器,恒溫下發生反應:H2(g)+Br2(g) 2HBr(g) ΔH <0,平衡時HBr(g)的體積分數為a;若初始條件相同,絕熱下進行上述反應,平衡時HBr (g)的體積分數為b,a與b的關系是A.a >b B.a=b C.a 6.下列事實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的是A.溴水中有化學平衡Br2+H2OHBr+HBrO,當加入硝酸銀溶液后,溶液顏色變淺B.合成氨反應(正反應為放熱反應),為提高氨的產率,理論上應采取降低溫度的措施C.反應CO(g)+NO2(g)CO2(g)+NO(g)(正反應放熱),平衡后,升高溫度體系顏色變深D.對于2HI(g)H2(g)+I2(g),達到平衡后,縮小容器容積可使體系顏色變深7.將氣體A2、B2各1 mol充入1 L的密閉容器中反應,生成氣體C,一段時間后,測得c(A2)為0.58 mol·L-1,c(B2)為0.16 mol·L-1,c(C)為0.84 mol·L-1,則C的化學式為( )A.AB B.A2B C.AB2 D.A2B28.在2A+B3C+5D反應中,表示該反應速率最快的是A.v(A)= 0.5 mol/(L·s) B.v(B)= 0.3 mol/(L·s)C.v(C)= 0.8 mol/(L·s) D.v(D)= 1 mol/(L·min)9.已知反應3A(g)+B(g)C(s)+4D(g)+Q,圖中a、b表示一定條件下,D的體積分數隨時間t的變化情況。若要使曲線b變為曲線a,可采取的措施是①增大B的濃度 ②升高反應溫度 ③縮小反應容器的體積(加壓) ④加入催化劑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0.在已處于化學平衡狀態的體系中,下列哪個物理量發生變化,能表明平衡一定發生移動A.反應混合物的濃度 B.反應物的轉化率C.正、逆反應速率 D.反應混合物的壓強11.在373K時,把0.5molN2O4氣體通入體積為5L(恒容)的真空密閉容器中,立即出現紅棕色。反應進行到60s時體系達到平衡,此時容器內壓強為反應前的1.6倍。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平衡時,N2O4的轉化率為60%B.平衡時,體系內NO2為0.04mol·L-1C.其它條件不變,平衡后再往該密閉容器中通入0.5molN2O4氣體,重新達到平衡時N2O4的體積百分數增大D.其它條件不變,平衡后再往該密閉容器中通入1molN2O4氣體,重新達到平衡時該反應平衡常數不變12.已知化合物A與H2O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化合物B與HCOO-,其反應歷程如圖所示,其中TS表示過渡態,I表示中間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化合物A與H2O之間的碰撞均為有效碰撞B.該歷程中的最大能壘(活化能)E正=16.87 kJ·mol-1C.使用更高效的催化劑可降低反應所需的活化能和反應熱D.平衡狀態時,升溫使平衡逆向移動13.一定條件下,對于反應,若起始時X、Y、Z的濃度分別為、、(均不為零)。達平衡時,X、Y、Z的濃度分別為、和,則下列判斷錯誤的是A.B.平衡時,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為2:3C.平衡時消耗的X和Z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2D.的取值范圍為14.將不同量的CO(g)和(g)分別通入體積為2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發生反應,得到如下三組數據:實驗序號 溫度/℃ 起始量/mol 平衡量/mol 達到平衡所需時間/minCO1 650 4 2 1.6 52 900 2 1 0.4 33 2 1 0.4 1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該反應的B.實驗1中,前5min用CO表示的反應速率為0.16C.實驗2中,平衡常數D.實驗3與實驗2相比,改變的條件可能是升高溫度15.在 25℃時,密閉容器中X、Y、Z三種氣體的初始濃度和平衡濃度如下表:物質 X Y Z初始濃度/(mol·L-1) 0.1 0.2 0平衡濃度/(mol·L-1) 0.05 0.05 0.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反應達到平衡時,X和Y的轉化率相等B.增大壓強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動,平衡常數增大C.反應可表示為X+3Y2Z,其平衡常數為1600D.若該反應的正反應方向為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化學反應速率增大,反應的平衡常數也增大二、解答題16.某溫度下,在2L密閉容器中X、Y、Z三種物質(均為氣態)間進行反應,其物質的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據圖回答:(1)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表示為 。(2)反應起始至tmin(設t=5),X的平均反應速率是 。(3)在tmin時,該反應達到了 狀態,下列可判斷反應已達到該狀態的是 (填字母,下同)。A.X、Y、Z的反應速率相等B.X、Y的反應速率比為2∶3C.混合氣體的密度不變D.生成1molZ的同時生成2molX(4)一定能使該反應的反應速率增大的措施有 。A.其他條件不變,及時分離出產物B.適當降低溫度C.其他條件不變,增大X的濃度D.保持溫度不變,將容器體積壓縮為1L17.I.某溫度時,在恒容容器中、、三種物質隨時間的變化關系曲線如圖所示。(1)由圖中的數據分析,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反應開始至、時,的平均反應速率分別為 、 。(3)后的生成速率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末的生成速率。II.某學生想通過測定中和反應過程中所放出的熱量來計算中和反應的焓變。他將50mL0.5mol/L的鹽酸與50mL0.55mol/LNaOH的溶液在如圖所示的裝置中進行中和反應。請回答下列問題:(4)從實驗裝置上看,圖中有多處錯誤,其中一處錯誤是缺少了一種玻璃儀器 ;(5)大燒杯上如不蓋硬紙板,則求得的中和反應熱的數值 (填“偏大”、“偏小”、“無影響”);(6)實驗中改用20mL0.50mol/L的鹽酸跟20mL0.55mol/LNaOH的溶液進行反應,與上述實驗相比,所放出的熱量 (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反應的 (填“相等”或“不相等)。18.氮是地球上含量豐富的一種元素,氮元素的單質及其化合物在工農業生產、生活中有著重要作用.(1)工業上利用N2和H2可以合成NH3,NH3又可以進一步制備肼(N2H4)等.已知:N2(g)+2O2(g)=2NO2(g)ΔH=+67.7kJ·mol-1N2H4(g)+O2(g)=N2(g)+2H2O(g)ΔH=-534.0kJ·mol-12NO2(g)N2O4(g)ΔH=-52.7kJ·mol-1寫出氣態肼在氣態四氧化二氮中燃燒生成氨氣和氣態水的熱化學方程式 ;(2)在固定體積密閉容器中,進行如下化學反應:N2(g)+3H2(g)2NH3(g)ΔH<0,其平衡常數K與溫度T的關系如下表:T/K 298 398 498平衡常數K 4.1×105 K1 K2①該反應的平衡常數表達式:K= ;②判斷K1 K2(填寫“>”, “=”或“<”);③下列各項能說明該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的是 (填字母).a.v(N2)正=3v(H2)逆b.混合氣體的密度保持不變c.容器內壓強保持不變d.容器內N2、H2、NH3的濃度之比為1︰3︰2e.N2和H2的轉化率相等f.體系中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不再改變(3)一定溫度下,在1L密閉容器中充入1molN2和3molH2并發生反應.若容器容積恒定,10min達到平衡時,氣體的總物質的量為原來的,則該溫度下的化學平衡常數K= (保留兩位小數),以NH3表示該過程的反應速率v(NH3)= ;(4)實驗室制取氨氣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19.有兩個容積相等的密閉容器A和B如圖所示,A容器有一個可上下移動的活塞,能使容器保持恒壓,B容器的容積不變。起始時兩容器中分別充入等量且體積比為2∶1的SO2和O2的混合氣體,并使A和B容積相等。在400 ℃條件下,發生如下反應:2SO2(g)+O2(g)2SO3(g)。(1)達到平衡時,所需的時間t(A) t(B),A容器中SO2的轉化率 B容器中SO2的轉化率(填“大于”、“小于或“相等”)。(2)達到(1)所述平衡后,若向兩容器中通入少量的等量氬氣,A容器中化學平衡 移動,B容器中化學平衡 移動(填“向左”、“向右”或“不”)。(3)達到(1)所述平衡后,若向兩容器中通入等量原反應氣體,再達到平衡時,A容器中c(SO3) ,B容器中SO3的質量分數 (填“增大”、“減少”或“不變”)。《專題2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 單元測試》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B D B A D C B D B題號 11 12 13 14 15答案 B D B D C16.2X3Y+Z 0.08mol·L-1·min-1 化學平衡 D CD17.(1)3X(g)+Y(g)2Z(g)(2) 0.05mol/(L min) 0.04mol/(L min)(3)等于(4)環形玻璃攪拌棒(5)偏大(6) 不相等 相等18. 2N2H4(g)+N2O4(g)=3N2(g)+4H2O ΔH=-1083.0kJ·mol-1 > cf 0.50(或50%) 0.1mol·L-1·min-1 Ca(OH)2+2NH4C1CaCl2+2NH3↑+2H2O19. 小于 大于 向左 不 不變 增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