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學年第二學期杭州市高二年級教學質量檢測地理試題卷考生須知:1.本卷分選擇題、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2.答題前,在答題卷上填寫學校、班級、姓名、考號,貼好條形碼,并仔細閱讀注意事項。3.所有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卷上,寫在試題卷上無效??荚嚱Y束,只需上交答題卷。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2小題,每小題2分,共44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2014年,H市政府提出要以人工智能為發展方向,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信息經濟。目前,該市已成為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的核心城市。M群體是常住地在H市,但首次落戶地不在該市的居民。某研究用區位嫡測算M群體和其他群體的居住空間分異。讀圖,完成1~3題。新城區新城區斯城區河流風景區城區新城區●目區位熵>1人工智能河流產業園區皿區位嫡<1某區域的M群體人數/某區域全體居民數區位熵=H市全城區的M群體人數什市主城區全體居民數第13題圖1.影響人工智能產業在H市集聚的主要因素是A.勞動力B.政策C.市場D.交通2.本研究在處理大數據過程中可利用①GNSS獲取手機用戶位置②GIS計算各區域的區位熵③RS統計M群體人口數量④BDS推測M群體從事產業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影響M群體區位熵的主要因素是A.文化B.經濟C.政治D.生態地理試題卷第1頁共8頁瀾滄江上游扎曲河汛期時經常會沖刷出新水道,在地形、水文、植被、氣候等共同作用下形成辮狀水系。下圖為瀾滄江上游扎曲河辮狀水系景觀。完成4、5題。林地第4、5題圖4.圖中林地、灌叢、草地的空間分布,體現了A.地方性分異規律B.垂直分異規律C.干濕度地帶性分異規律D.緯度地帶性分異規律5.辮狀水系反映該河段水文特征是A.流速常年較快B.結冰期短C.流量季節變化大D.含沙量較小撫養比是指非勞動年齡人口數與勞動年齡人口數之比。下表為2023年河南、廣東、遼寧、甘肅四省人口相關數據統計表。完成6、7題。第6、7題表總撫養比少兒撫養比老年撫養比常住人口年變化省(%)(%)(%)(萬人)38.7824.9513.83+49乙54.3831.3922.99-57丙45.3014.7030.60-15丁47.1927.1020.09-27(注:少兒人口指0~14歲人口,老年人口指5歲及以上人口)6.甲為A.甘肅B.河南C.遼寧D.廣東7.乙省A.老年人口的比重高于丙省B.人口變化取決于自然增長C.勞動力人口占比高于丁省D.人口外遷導致老齡化加劇地理試題卷第2頁共8頁2024學年第二學期杭州市高二年級教學質量檢測地理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2小題,每小題2分,共44分)1-5:BABAC 6-10:DDBAC 11-15:AABCB 16-20:BCCBA 21-22:AD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56分)》23.(18分)(1)氣候變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海域面積擴大(2分);(東部)沿岸流攜帶泥沙沉積,形成沙嘴(陸地2)(2分):(西部)河流攜帶泥沙沉積,在入??谛纬扇侵蓿懙?)(2分),三角洲與沙嘴相連,將海灣包圍形成湖泊(2分)。(2)位于內陸,受颶風等影響小,風浪小(2分):泥沙淤積少,水體較深(2分),利于船只航行、停泊。(3)地處低緯,終年不凍,港口可全年通航(2分):瀕臨墨西哥灣,國際貨物運量大(2分):位于密西西比河入??诟浇?,腹地廣闊,經濟發達(2分):位于交通樞紐,利于貨物集散(2分)。(答滿3點得6分)24.(18分)(1)北部支流多(2分),流程長,流量大,集沙(流域)面積廣(2分),流經黃土高原(2分),帶來大量泥沙。(2)上升(2分),三門峽水庫建成蓄水,水位抬高(2分),對渭河下游頂托作用增強(1分),導致下游流速變慢(1分),流水攜帶的泥沙淤積更多。(3)預防凌汛(2分):為春季灌溉供水(2分)、減少泥沙淤積(2分)25.(20分)】(1)森林分布廣,制作毛板船取材方便(2分):順水航行,運量大、運費低(2分):作為木材出售,增加收入(2分)。(2)地形平坦開闊,利于城市建設(1分):臨近資水,水源充足,水運便利(1分):環境質量好,適于居住(1分):位于中部,便于管理(1分)。(3)礦產開采吸納勞動力多(2分):以礦產為原料的加工工業吸引勞動力多(2分):礦產運輸和銷售等服務業吸納勞動力多(2分),從事非農產業勞動力占比高。(4)文化型:礦山考察或參觀博物館(1分):理由:當地有地質遺跡、工礦遺址,工礦文化獨特(1分)。體驗型:溪水漂流或毛板船模型制作(1分):理由:溪流多,“毛板船”曾是當地主要運輸工具(1分)。(其他回答,從文化和體驗兩個角度舉例,且理由充分,也可給分,滿分不超過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聯誼學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地理試題.pdf 答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