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開州區2024~2025學年度(下)七年級期末質量監測地理試題(本卷共兩個大題,滿分50分,與生物學科共用90分鐘)注意事項:1.試題的答案書寫在答題卡上,不得在試卷上直接作答。2.作答前認真閱讀答題卡上的注意事項。3.考試結束,由監考人員將試題和答題卡一并收回。一、選擇題。(本大題有25個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請將其選出,并填涂在答題卡上。)櫻花是日本著名的觀賞植物,每年3月下旬到5月,各地櫻花次第開放。讀圖1(日本山河分布示意困和新渴、東京氣溫曲線降水柱狀圖),完成1~3題。氣溫(℃)降水量(mm)30400氣溫(℃)降水量(mm)3014001530015300太平洋200200100河流.30-30山脈4710(月)10(月圖1新潟東京1.日本櫻花開放自南向北逐漸推遲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海拔差異大B.自南向北,受海洋影響差異較大C.南北跨緯度較大,氣溫差異顯著D.人工控制延長賞花期2.關于新潟、東京氣候的敘述,正確的是A.兩地降水均集中在夏季B.東京氣溫年較差比新潟大C.造成兩地氣候差異的因素是緯度D.新潟受季風彩響冬季多雪3.根據新渴的氣候特征推測,代表新渴傳統民居的景觀圖是A77FK15A.合草屋B.高腳屋C.四合院D.地坑院拉布拉多半島冬季嚴寒而漫長,夏季溫涼而短暫,地表長時間被冰雪覆蓋,不宜農耕。居民稀少,多從事漁業、狩獵和毛皮加工業。圖2示意拉布拉多半島河流、湖泊及聚落分布。讀圖完成46題。七年級地理期末虞量監測第1萬共6CS掃描全能王3億人筆在用的掃貓APP4.聚落甲位于聚落乙的90°W60°W50°NA.西北方向B.東南方向拉布拉多C.正北方向哈德孫灣半島D.正西方向5.拉布拉多半島的河流分布呈A.輻射狀B.向心狀·聚落河流一湖泊C.平行狀D.樹枝狀圖26.拉布拉多半島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主要是因為沿海地區①地形平坦②氣候溫暇③漁業資源豐富④土壤深厚肥沃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圖3為北美洲氣流運動示意圖,讀圖完成7~8題。7.氣流的發源地對氣流的性質有著決定性作用。圖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氣流,性質比較暖濕的是A.①B.②C.③D.④8.氣流②能暢行無阻到達大西洋沿岸,是因為北美地形A.東西橫向排列,中部為高原B.南北縱向排列,中部為高原C.東西橫向排列,中部為平原D.南北縱向排列,中部為平原60°160°北達祥66.50太平洋西洋印度洋③圖3圖4圖4為亞洲分區示意圖。讀圖完成910題。9.關于亞洲的描述正確的是A.全部位于東半球B.北部深人北極圖內,南部至赤道以南C.西南隔波斯灣與非洲相鄰D.地處亞歐大陸的東部,太平洋東岸10.根據東南亞的緯度位置推測,東南亞地區A.終年高溫B.終年寒冷C.四季分明D.氣溫年較差大非洲綠色長城計劃是種植東西向橫越非洲大陸的樹墻(圖示綠化帶),以緩解當地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讀圖5,完成11~12題。11.圖中①所示緯線是A.北寒帶和北溫帶分界線B.北溫帶和熱帶分界線C.熱帶和南溫帶分界線D.南溫帶和南寒帶分界線七年級地理期末質量監湖第2頁共6頁CS掃描全能王3億人筆在用的掃貓APP開州區2024~2025學年度(下)七年級期末質量監測地理試題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25分)題號910111213答案DBABBD題號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BCBBAD二、讀圖綜合題(共25分)26.(7分,每空1分)(1)格陵蘭島馬達加斯加島(2)西北(3)格酸蘭島緯度較高(4)C夏至日27.(7分,每空1分)(1)稀少深居內陸,海洋水汽難以到達(2)河流降水較少,河流為城市提供生產生活用水(3)A①B③C②28.(7分)(1)平原和盆地(1分)溫帶海洋性氣候(1分)》(2)地中海(沿岸地區)(1分)地中海沿岸地區為地中海氣候,(1分)夏季降水少,晴天多光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有利于葡萄光合作用積累糖分;(1分)冬季溫和多雨,一方面避免極端低溫凍害,確保葡萄安全越冬,同時濕潤氣候有助于土壤水分儲備,并為春季生長提供基礎(1分)(3)自然方面(1分):地形平坦;氣侯溫和濕潤。(任答1點即可)人文方面(1分):歷史悠久;法國首都;經濟發達;交通中心;文化中心。(任答1點即可)29.(4分)(1)④(1分)(2)多山地,地勢起伏大;(1分)緯度高冬季寒冷漫長,積雪時間長;(1分)滑雪運動歷史悠久,基礎設施完善,經營管理經驗豐富。(1分)七年奴地理期來質量監測參考答案第1頁共1頁CS掃描全能王3億人彩在用的掃貓AP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開州區2024-2025七年級下冊期末質量監測地理試題及答案 地理答案.pdf 開州區2024-2025七年級下冊期末質量監測地理試題及答案 開州區2024-2025七年級下冊期末質量監測地理試題.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