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小學科學
教科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分層作業設計
單元 第二單元 生物多樣性 課題 6 古代生物的多樣性
學習目標 科學觀念目標:知曉遠古時期地球上棲息著豐富多樣、類型各異的生物,它們在形態、結構、生活習性等方面展現出顯著的差異。 科學思維目標:能夠運用觀察、比較的科學方法,細致分析化石的形態、結構特點,合理推測古代生物的身體特征、生活方式及運動模式等,提升邏輯推理能力。 探究實踐目標:積極參與觀察化石、分析數據等實踐活動,熟練掌握從化石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提升動手操作能力和實踐探究能力。 態度責任目標:對古代生物的研究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好奇心,積極主動地探索古代生物的奧秘,培養熱愛科學的態度。
理解掌握 練一練 ☆☆☆ 預估時間
1.演化又稱 ,是指生物種群遺傳特征隨時間推移發生的、使得種群更加適應其生活環境的累積性變化。 是指地球上曾經出現過的物種,已經不再存在。 2. 是生存在地球歷史的地質年代中,現已大部分滅絕的生物,包括古植物(蘆木、鱗木等)、古無脊椎生物(三葉蟲、菊石等)、古脊椎動物(恐龍、始祖鳥、猛犸象等)。 3.科學家通過將化石提供的古代生物信息,與觀察到的現在生物特征進行比較,可以推測它們之間的 。 4.1999年由我國科學家在云南發現的 化石是至今發現的最古老的魚類,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脊椎動物。 3分鐘
實驗探究 做一做 ☆☆☆☆ 預估時間
5.根據圖片推測化石種類。 5分鐘
實踐應用 固一固 ☆☆☆☆ 預估時間
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脊椎動物是指有脊椎骨的動物。脊椎動物是由低等的無脊椎動物進化而來的,結構最復雜,進化地位最高。脊椎動物一般體形左右對稱,全身分為頭、軀干、尾三個部分(如下左圖),有比較完善的感覺器官、運動器官和高度分化的神經系統。脊椎動物包括圓口類、魚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等六大類(如下右圖)。 脊椎動物的起源研究是古生物學領域的重要工作之一。進行這項研究,科學家們要以現代動物學信息為線索,在盡可能靠近脊椎動物起源的“源頭”時段內探尋最古老、最原始的脊椎動物,然后以這些脊椎動物始祖為起點,向前逐步追溯它們在無脊椎動物中的完善的祖先序列。1999年昆明魚化石和海口魚化石的發現,為工作的推進帶來了一縷曙光。對數百枚海口魚化石的深入研究,證實了它們是已知最古老、最原始的脊椎動物。 (1)脊椎動物包括圓口類、 、 、 、 、 。 (2)脊椎動物是由低等的 進化而來的。 5分鐘
遷移創新 試一試 ☆☆☆☆☆ 預估時間
7.生物多樣性的研究。 在生物大搜索活動中,小明在公園發現了許多植物和動物。 (1)他將狗尾草、苔蘚分為一類,柳樹、桂花樹分為一類,他的分類標準是 。 (2)下列植物的分類,屬于二歧分類法的是( )。 A.卵形葉和針形葉 B.網狀脈和平行脈 C.木質莖和草質莖 (3)下面三種動物中,不屬于昆蟲的是( )。 A.螞蟻 B.蜘蛛 C.蜜蜂 (4)小明通過調查發現青蛙和蟾蜍、雨林蛙有著共同的祖先,但最終進化成了不同的物種,這 是 選擇的結果。 (5)小明還想研究古代生物,對此他展開了調查。 ①如圖是猛犸象化石,它與現存的亞洲象骨骼十分相似,說明它們之間可能存在 關系。 ②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猛犸象比亞洲象體型更大.脂肪層更厚,而且身上長有濃密的毛發,據此推測猛犸象生活在 的環境。 A炎熱 B寒冷 C溫暖 ③根據動物是否有脊柱進行分類,猛犸象屬于 動物。 ④猛犸象等很多古生物都滅絕了,你覺得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被天敵吃光了 B環境污染 C.不能適應環境的變化 ⑤觀察圖,兩種恐龍化石的生物特征,其中屬于植食性恐龍的是 。 8分鐘
項目類、實踐類 (合作完成)☆☆☆☆☆ 預估時間
8.科學家借助地層中的猛犸象化石,一點點復原出猛犸象的樣貌,推測它們當年的生活環境,并與現代亞洲象進行比較,如下表。 相似不同生活環境猛犸象身長 5米。 身高3米。 食草,哺乳動物1.體重6-8 噸。 2.背部為最高點。 3.極厚的脂肪層,身披濃密的毛發。 4.門齒1.5米,卷曲程度較大 現代 亞洲象身長5~6 米。 身高2.1~3.6米。 食草,哺乳動物1.體重3-5 噸。 2.頭部為最高點。 3.身披稀疏短毛。 4.門齒1米多
(1)科學家通過將化石提供的古代生物信息,與觀察到的現在生物特征進行比較,可以推測猛犸象與現代亞洲象之間有 關系,是 的結果。 (2)根據表格提供的信息,推測猛犸象生活在 的環境中,理由是 。亞洲象生活在 的環境中,理由是 。 (3)對于古生物,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古生物和現代生物之間的相似與不同只是巧合 B.一些現代生物與古代生物具有相似的特點,是生物進化的證據 C.難以適應環境變化的生物可能從地球上消失,例如猛犸象的滅絕 38.遠占生物的研究 (1)根據化石的形成過程,我認為 填(“變質巖”、“沉積巖”、“大理石”)最有可能中發現化石;根據猛犸象的化石以及其脂肪層厚,我們可以推測出它適合生活在 (“溫暖”、 “寒冷”)的環境中。 (2)1999 年由我國科學家在云南發現的 化石是至今發現的最古老的魚類,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 。(選填“脊椎動物”、 “無脊椎動物”) (3)生物都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請舉例出兩個例子。 。
10分鐘
參考答案:
1.【答案】進化;滅絕
2.【答案】古生物
3.【答案】親緣關系
4.【答案】昆明魚
5.【答案】
6.【答案】(1)魚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哺乳動物
(2)無脊椎動物
7.【答案】(1)莖的特點
(2)A
(3)B
(4)自然
(5)親緣;B;脊椎;C;A
8.【答案】(1)親緣;進化
(2)寒冷;脂肪層厚、毛發濃密;溫暖;毛短且稀疏
(3)A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