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人教鄂教版(2017秋)五年級下冊科學期末專題訓練:實驗探究題1.如下圖所示,地球儀模擬地球,箭頭模擬太陽射向地球的方向,請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以下題目。(1)太陽光能照亮整個地球嗎? (2)如圖,AB代表紐約和北京,北京是中午12點,紐約是晚上11點,A和B分別代表哪座城市?A代表 ,B代表 。(3)在探究晝夜交替現象時,同學們查閱資料了解到,地球繞著地軸轉動,稱為 ,轉動一周的時間是大約 小時。(4)請你在地球儀上用箭頭畫出地球繞地軸轉動的方向。2.下圖為探索“地球及其運動”的實驗,請你完成下列問題:(1)表示地球在做自轉運動的是 。(填“圖1”或“圖2”)(2)四季的形成與 和 有關。(3)圖1中,當地球運行到位置時,太陽直射 (填“南半球”或“北半球”),此時南極會出現 (填“極晝”或“極夜”)現象。(4)圖2中,甲、乙兩個城市都處在 (填“白天”或“黑夜”),先迎來黎明的是 (填“甲”或“乙”)城市。3.我會探究(1)在晝夜交替現象的模擬實驗中,乒乓球代表 ,手電筒代表 。A.月球 B.太陽 C.地球(2)圖中,A處代表的是一天中的 (填“白天”或“黑夜”),B處代表的是一天中的 (填“白天”或“黑夜”)(3)通過實驗可以發現:當手電筒靜止, 時,乒乓球上就會出現“晝夜交替現象”。4. 神舟十八號(Shenzhou-18) 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射的第十八艘飛船,于2024年4月25日20時58分57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執行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由葉光富、李聰、李廣蘇3名航天員組成,葉光富擔任指令長。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將在空間站駐留約6個月,計劃于10月下旬返回。如圖是地球公轉示意圖,請你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根據上圖可知,神舟十八號飛船發射時,地球正好運動到了 和 之間。 (填字母)(2)從圖中可以看出,無論地球轉動到哪個位置,太陽光只能照亮半個地球,我們能感受到晝夜交替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3)①當地球繞太陽轉到 位置時,北半球是春季。②當地球繞太陽轉到 位置時,北半球是秋季。③當地球繞太陽轉到 位置時,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④當地球繞太陽轉到 位置時,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4)地球從D位置運行到A位置時,太陽直射點在地球表面移動的方向是 。 (選填“從南到北”或“從北到南”)(5)當地球從A位置運行到B位置的過程中,上海的白晝逐漸變 (填“長”或“短”),上海地區獲得的太陽能量逐漸 (填“增多”或“減少”);當地球從C位置運行到D位置的過程中,北京的黑夜逐漸變 (填“長”或“短”),北京地區獲得的太陽能量逐漸 (填“增多”或“減少”) 。(6)葉光富、李聰、李廣蘇三位航天員家鄉城市4月25日的日出時間記錄如下,請判斷哪個城市的地理位置在最西邊 ( )A.四川成都: 06時25分09秒B.河北邯鄲: 05時34分32秒C.江蘇沛縣: 05時27分51秒5.如圖所示,同學們正在進行地球繞日模擬實驗。(1)中間的女孩舉著一個球不動,這模擬的是 。(2)男孩模擬的是 ,他在繞著女孩轉圈,這模擬的是 ;同時男孩自己原地轉圈,這模擬的是 。6.小明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電磁鐵的磁性與哪些因素有關。實驗記錄如下表所示:線圈匝數 100匝 50匝實驗次數 1 2 3 4 5 6電池節數 1 2 3 1 2 3吸引大頭針的數量 6 11 16 4 7 11(1)實驗中通過比較 來比較電磁鐵磁性的強弱。(2)實驗中通過改變電池節數來改變通過電磁鐵的電流大小。要研究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通過電磁鐵的電流大小是否有關,設計實驗時,相同的實驗條件是 ,不同的實驗條件是 。(3)通過表中的實驗數據可以得出結論: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通過電磁鐵的電流大小有關,通過電磁鐵的電流越大,電磁鐵的磁性越 (填”強”或”弱”)。(4)實驗中,通過比較第3次和第 次實驗,可以知道: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跟線圈匝數有關。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神奇的能源地熱能來源于地球的熔融巖漿和放射性物質的衰變,其儲量比目前人們所利用的能源總量多得多。地熱在很多方面都有著誘人的發展前景,如將地熱能直接用于供暖,方式簡單,沒有污染;利用溫度適宜的地熱水灌溉農田,可使農作物早熟增產;還有最重要的地熱利用方式——地熱發電,地熱發電不像火力發電那祥要裝備龐大的鍋爐,也不需要消耗燃料。地表下還蘊含著其他形式的能量,比如可燃冰。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燒后僅產生少量的水和二氧化碳,但燃燒時產生的熱量極大。據科學家估測,地球上可燃冰的總儲量約為21000萬億立方米,若能完全開采,則可滿足人類使用1000年。(1)地熱能是( )。A.可再生能源 B.不可再生能源C.二次能源 D.固態能源(2)下列發電方式的能量轉化過程與地熱發電相同的是( )A.火力發電 B.水力發電 C.風力發電 D.太陽能發電(3)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地熱能可以直接用于供暖B.熱礦泉水具有一定的醫療效果C.利用高溫地熱水灌溉農田,可使農作物早熟增產D.可燃冰燃燒后能產生大最的熱量并產生少量的水和二氧化碳(4)可燃冰燃燒時可以將 能轉化為 能,屬于 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8.奇妙小組在實驗課上組裝了電磁鐵,準備進行相關研究。(1)電磁鐵制作完成后,奇奇將電磁鐵接近大頭針,發現導線鐵芯上吸引了 不少大頭針。這說明接通電路后,電磁鐵產生了 ,再將電 路斷開,發現大頭針掉落,這說明此時電磁鐵 。(2)他們共做了以下3次實驗,請你根據實驗記錄完成填空。實驗次序 電池節數(節) 線圈匝數(匝) 吸引大頭針個數(個)1 1 30 62 1 60 103 2 60 18①為得出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電流大小之間的關系,需要比較第 次和第 次實驗數據。②由實驗記錄得出結論: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電流大小 (有或無) 關,電流越 ,磁性越 。③為得出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線圈匝數之間的關系,需要比較第 次和第 次實驗數據。④由實驗記錄得出結論: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線圈幣數 (有或無)關,線圈匝數越 ,磁性越 。⑤觀察上表可以看出,第三次實驗時,是用了兩節電池,60匝線圈,吸起了 18個大頭針,如果想確保吸起的大頭針在18個以上,你有哪些好的方法 (至少寫出兩種方法)第一種方法: 第二種方法: 。(3)知道了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后,奇妙小組邀請究究開展了一次 用電磁鐵“釣魚(大頭針)”的比賽。你認為下面 ____ 同學釣的“魚” 可能最多 A.奇奇:用2節電池、纏繞6圈線圈的電磁鐵。B.妙妙:用1節電池、纏繞6圈線圈的電磁鐵。C.究究:用2節電池、纏繞3圈線圈的電磁鐵。9.電磁鐵朱曉哲在研究"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時,制作了三個電磁鐵(如圖),測得連接一節電池后一端能吸起大頭針的數量如下:裝置 裝置1 裝置2 裝置3吸起的大頭針數量 15 33 48(1)這個實驗主要研究的是____。A.電流大小對電磁鐵磁力的影響B.鐵芯對電磁鐵磁力的影響C.線圈匝數對電磁鐵磁力的影響(2)實驗中,改變的條件是____。A.線圈的匝數 B.電流的大小 C.大頭針的數量(3)根據實驗數據可得出的結論是____。A.電流越大電磁鐵的磁力越大B.線圈的匝數越多電磁鐵的磁力越大C.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鐵芯無關(4)同一個電磁鐵,如果分別用它的中部和頂部去吸大頭針,吸起大頭針數量較多的部位是____。A.頂部 B.中部 C.一樣多(5)下列裝置中沒有用到電磁鐵的是____。A.電鈴 B.電熱水壺 C.電話10.探究“電磁鐵磁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下表是小紅同學通過多次實驗整理出來的實驗數據。實驗材料:相同的鐵芯、線圈、干電池、曲別針若干。實驗材料及數量 實驗組別 實驗1 實驗2 實驗3 實驗4線圈匝數 10匝 10匝 20匝 20匝干電池節數 1節 2節 1節 2節吸引曲別針數量 11枚 24枚 21枚 47枚分析比較實驗數據(1)想知道“線圈匝數對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影響”,根據以下選項,選用( )實驗組合或( )實驗組合進行分析比較,其相同條件是( )相同,不同條件是( )不同;想知道“干電池節數對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影響”,根據以下選項,選用( )實驗組合或( )實驗組合進行分析比較。其相同條件是( )相同,不同條件是( )不同。A.實驗1和實驗2 B.實驗1和實驗3 C.實驗1和實驗4 D.實驗2和實驗3 E.實驗2和實驗4 F.實驗3和實驗4 G.線圈匝數 H.干電池節數(2)根據以上實驗數據比較、分析,我們發現了電磁鐵的磁力大小是可以( )的,通過增加( )、( )等可以增大電磁鐵的磁力。除了以上實驗材料的改變,我們還可以通過更換更大的( )來增加電磁鐵的磁力。11. 在A、B、C三個實驗中所用的每節電池、線圈、鐵芯都相同的情況下,結合所學過的知識完成下列問題。(1)按磁力從大到小給A、B、C排序: > > 。(2)比較實驗A與實驗B,可以得出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 有關。(3)要探究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電流大小有關,可以比較實驗 與 。12.某興趣小組想要探究”不同部位的皮膚對刺激的反應相同嗎?”這一問題,請你幫他們把實驗補充完整。實驗材料:兩根棉棒、眼罩實驗過程:一名同學戴上眼罩,另一名同學用兩支棉棒輕輕觸碰戴眼罩同學的指尖、手背、手肘。讓戴眼罩的同學體驗哪個部位感覺到有兩支棉棒觸碰、哪個部位感覺只有一支棉棒觸碰。實驗記錄:被觸碰的部位 指尖 手背 手肘感覺到的棉棒數量 2 1 1實驗結論:皮膚里有些地方的神經分布的 (填”多”或”少”),所以敏感性強;有些地方的神經分布的 (填”多”或”少”),所以敏感性弱。上述三個部位中, 的神經分布最多。實驗延伸:用棉棒觸碰指尖時,人體感覺到棉棒數量的過程是:指尖皮膚接收刺激- -脊髓- 13.譚究同學在研究杠桿能否省力時,制作了如下裝置進行實驗,記錄如下:試驗次數 支點左側(動力) 支點左側(阻力)鉤碼數量 距離支點格數 鉤碼數量 距離支點格數1 2 6 6 22 3 4 4 33 1 3 3 24 8 3 2(1) 該同學在記錄前三次實驗數據時,由于粗心有一處填寫錯誤,請你幫他找出來是第 次實驗記錄。請在記錄單中圈畫并進行改正 。(2) 請你幫助譚究同學完成第4次實驗記錄表中空缺的數據。(3)上圖中杠桿處于平衡狀態,如果兩側各去掉一個鉤碼,杠桿將會 ;如果將杠桿兩側的鉤碼同時各向內移動一個小格,杠桿將會 。A. 左端下沉 B. 右端下沉 C. 仍然平衡(4) 實驗過程中出現右圖所示情況,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時應將右邊的鉤碼向 移動 格。14.杠桿陳曉泰和爸爸兩個人玩蹺蹺板(如圖),請你回答下面的問題。(1)蹺蹺板運用的簡單機械原理是( )。A.杠桿 B.斜面 C.輪軸(2)如果把爸爸的位置看成是阻力點,陳曉泰的位置是( )。A.支點 B.用力點 C.阻力點(3)當蹺蹺板處于水平平衡狀態時,爸爸想要將蹺蹺板壓下去,應該讓( )。A.爸爸離支點更近些B.陳曉泰離支點更近些C.爸爸離支點更遠些(4)如果爸爸的重量是陳曉泰的兩倍,爸爸坐的位置離支點的距離是40 厘米,陳曉泰坐的位置離支點的距離至少多少厘米,才能把蹺蹺板壓下去 ( )。A.40 厘米 B.80厘米 C.100厘米(5)右圖,用兩根蠟燭和一個支架做成了一個“蹺蹺板”,兩根蠟燭燃燒時其重量減輕的速度相同,過兩分鐘后,蠟燭的位置怎么變化 ( )A.長蠟燭升高,短蠟燭下降B.短蠟燭升高,長蠟燭下降C.保持原位不動15.斜面有表面光滑程度一樣的四塊木塊,它們的長度分別是20,40,60,80厘米,朱曉哲將它們搭在一個高度為10厘米的木塊上,形成四個不同的斜面,再用測力計沿著斜面勻速將250克的物體拉上去,得到數據如下:斜面的狀況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示意圖(字母代號) 使用力的大小(N) 1.15 1.25 1.35 1.7(1)請選擇適當的示意圖,在答題卡上將代表這個選項的字母代號涂黑。第一次是 ;第二次是 ;第三次是 ;第四次是 。(2)實驗研究的是斜面能夠省力與斜面的____有關。A.粗糙程度 B.搭建高度 C.坡度大小(3)通過這個實驗,我們發現____。A.斜面表面越光滑,越省力B.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C.斜面高度不變,都費力16.探究斜面的作用。①②③(1)如圖①,聰聰直接用彈簧測力計提升小車測拉力,讀數為3N,可以推斷圖②在斜面上對小車的拉力( )3N。A.大于 B.小于 C.等于(2)如圖②,搭建斜面的書堆高30厘米,改用高20厘米的書堆與同一塊木板搭建斜面時,彈簧測力計讀數( )。A.比②大 B.比②小 C.等于3N(3)如圖③,A、B兩個斜面長度不同,其他完全相同。用彈簧測力計沿A、B兩個斜面拉動同一物體至相同高度,則彈簧測力計的讀數是( )。A.A、B兩個面相同 B.A面大于B面 C.B面大于A面(4)實驗結論:當斜面的 一定時,斜面越緩,越省力;當斜面的 一定時,斜面越長越省力。斜面與水平面的夾角越 越省力。17. 下圖為研究輪軸作用的實驗裝置,同學們通過改變軸上鉤碼的數量,來觀察在輪上需掛幾個鉤碼才能使輪軸保持平衡,并將實驗結果記錄如下:軸上的鉤碼數 2 4 8 10輪上的鉤碼數 1 2 4 5(1)若在輪上掛 3 個鉤碼,軸上要掛 個鉤碼,才能保持輪軸平衡。(2)如果將軸上的鉤碼換成是 20N 的重物,那么要提起重物至少在輪上用大于 N 的力。(3)當此輪軸平衡后,如果同時在輪和軸上各加 1 個鉤碼,輪軸會 ( )。A.順時針轉動 B.逆時針轉動 C.保持平衡18.在探究滑輪作用的實驗中,用定滑輪和動滑輪分別拉動同樣質量的物體(如圖)。實驗記錄(動滑輪質量不計在內)如下:(1)請將表格補充完整。滑輪名稱 重物移動方向 拉力方向 拉力大小定滑輪 向上 2N動滑輪 向上 1N(2) 通過這個實驗,我發現:定滑輪 (填“省力”或“不省力”),但 (填“能”或“不能”)改變用力的方向;動滑輪 (填“省力”或“不省力”),但 (填“能”或“不能”)改變用力的方向。19.周末同學們看到工人利用一塊木板吃力地往車上搬運重物(如圖1),他們想知道怎樣做才能夠省力,于是他們進行了研究:(1)從簡單機械的角度分析,木板是利用了 原理。(2)同學們找來材料進行對比實驗。從圖2中看出甲、乙、丙實驗選擇斜面的坡度 (填”相同”或”不相同”)。(3)圖2實驗中他們分別沿三個斜面向上拉小木塊,所用拉力大小的實驗數據如表:(豎直提升小木塊需要10 N的力)斜面 甲 乙 丙拉力(N) 8 6 4根據實驗數據,可以得出結論:沿斜面拉重物所需要的力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豎直提升重物所需要的力;再比較甲、乙、丙這三個斜面,可以進一步得出:斜面坡度越小,提拉重物越 (填”省力”或”費力”)。(4)根據實驗結論判斷,如果要使搬運重物更省力,下列做法可行的是____。A.用木板搭斜面 B.不用木板,直接提升(5)如果直接提起某重物所用的力大約是1 N,那么使用如圖3所示的裝置提起這個重物所用的力大約是____。A.3 N B.2 N C.1 N(6)下列物品中,是利用斜面原理的是____。A.螺絲釘 B.蹺蹺板 C.方向盤20.研究滑輪在生活中的作用。(1)①A圖中的滑輪是 (選填“定滑輪”或“動滑輪”)。我們先在它一端掛三個鉤碼,然后在另一端逐個掛鉤碼,達到平衡時,滑輪兩邊的鉤碼數量 ,左邊和右邊鉤碼的運動方向 (以上兩空均選填“相同”或“不同”)。通過以上實驗,我們得出的結論是 。②B圖中的滑輪是 (選填“定滑輪”或“動滑輪”),用測力計直接勻速提起鉤碼與通過它勻速將鉤碼提起相比,所用的力大小 ,力的方向 (以上兩空均選填“相同”或“不同”),我們得出的結論是 。③C圖中的裝置叫 ,它的優點是 。(2)如何將建筑材料運到屋頂 最佳裝置是下圖中的 (選填選項字母),理由是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1)不能(2)北京;紐約(3)自轉;24(4)2.【答案】(1)圖2(2)地球公轉;地軸的傾斜(3)北半球;極夜(4)黑夜;乙3.【答案】(1)C;B(2)白天;黑夜(3)乒乓球不停自轉4.【答案】(1)A;B(2)光沿直線傳播(3)A;C;B;D(4)從南到北(5)增多;短;減少(6)A5.【答案】(1)太陽(2)地球;地球公轉;地球自轉6.【答案】(1)吸引大頭針數量(2)線圈匝數;電池節數(3)強(4)67.【答案】(1)A(2)A(3)C(4)化學;熱;不可再生8.【答案】(1)磁性;磁性消失(2)1;3;有;大;強;1;2;有;多;強;增加電池節數;增加線圈匝數。(3)A9.【答案】(1)C(2)A(3)B(4)A(5)B10.【答案】(1)B;E;H;G;A;F;G;H(2)改變;線圈匝數;電池節數;鐵芯11.【答案】(1)C;A;B(2)線圈纏繞圈數(3)A;C12.【答案】多;少;指尖;神經;腦13.【答案】(1)3;應圈畫“6”并改為“5”(2)3(3)A;B(4)右;114.【答案】(1)A(2)B(3)A(4)B(5)B15.【答案】(1)D;C;B;A(2)C(3)B16.【答案】(1)B(2)B(3)C(4)長度;高度;小17.【答案】(1)6(2)10(3)B18.【答案】(1)向下;向上(2)不省力;能;省力;不能19.【答案】(1)斜面(2)不相同(3)小于;省力(4)A(5)C(6)A20.【答案】(1)定滑輪;一樣;不同;能改變力的方向,不能省力;動滑輪;變小;相同;不能改變力的方向,能夠省力;滑輪組;既能改變力的方向,又能省力(2)B;既能夠省力又能夠改變力的方向4 / 1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