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湘科版三年級下冊科學專題訓練:實驗探究題科學實踐小組的同學探究”怎樣使食鹽在水中加快溶解”的實驗。1.在兩個杯子中倒入同樣多的、冷熱相同的水,并分別放入質(zhì)量相同的食鹽,其中A杯中的水不動,用玻璃棒不停地攪拌B杯中的水。 杯中的食鹽浴解得快。此實驗說明,物質(zhì)溶解的快慢與 有關(guān)。2.把B杯中溶解的食鹽從鹽水中分離出來,可以用的方法是( )。A.過濾 B.沉淀 C.加熱3.在探究”食鹽和小蘇打誰溶解得多”的實驗中,沒有用到的器材是( )。A.燒杯 B.酒精燈 C.天平4.我們在實驗中使用燒杯、玻璃棒時要特別小心,這是因為玻璃具有 的特點。5.王亮同學在此實驗中不小心把玻璃棒打碎了,這個過程中玻璃的形狀 ,但構(gòu)成玻璃的物質(zhì) 。6.為了探究影響食鹽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某小組用質(zhì)量相同的粗顆粒食鹽設計了下面的實驗。(1)我會填:要想探究“食鹽溶解快慢與水溫的關(guān)系”,需要選擇①號杯和 號杯進行對比;利用①號杯和 號杯還能探究“食鹽溶解快慢與攪拌的關(guān)系”。(選填:②或③)(2)我會圍:根據(jù)已有實驗條件,請在圖中用“O”圖出食鹽溶解最慢的那個杯子。(3)我會選:下列做法中,可以使嘴里的水果糖溶解得最快的是 。A.含在嘴里不動 B.用舌頭攪拌 C.咬碎并用舌頭攪拌(4)我會判:在③號杯中不斷加食鹽,只要不停止攪拌,食鹽就能在水中一直溶解。 ( )7.(一)實驗名稱:研究攪拌是否能加快冰糖的溶解實驗材料:兩個燒杯、一根玻璃棒、水、冰糖。實驗步驟:(1)向兩個燒杯中各加入50mL溫度 的水。(2)稱出兩份質(zhì)量各為10克的冰糖,分別倒入兩個燒杯中。用玻璃棒 其中一個燒杯內(nèi)的冰糖水。(3)觀察兩杯水中冰糖的溶解情況,記錄兩杯水中冰糖完全溶解所用的時間。通過實驗,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實驗中哪些條件要相同?8.研究問題:20毫升水里最多能溶解多少克食鹽?(1)材料準備:燒杯、水、量筒、電子秤、玻璃棒、 。(補充材料)(2)研究過程:選擇正確實驗操作順序( )。①每次只加一平勺食鹽,待完全溶解后再加。②先用量筒取20毫升水倒入杯中。③稱量這么多平勺食鹽的總質(zhì)量。④計數(shù)加過多少平勺后,溶解達到飽和。A.②①④③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9.在“燒開水”的實驗中:(1)圖2甲中①所指的實驗儀器是 。(2)燒開水的過程中,我們看見有大量“白氣”冒出,這是___________。A.水蒸氣B.水蒸氣遇冷凝結(jié)成的小水珠C.不確定(3)下列自然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與該實驗中“白氣”出現(xiàn)的原理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A.云和霜 B.霜和霧 C.露和霧(4)如圖2乙所示,水燒開了的溫度是 ℃。(5)當水燒開后,繼續(xù)加熱,我們發(fā)現(xiàn)________。A.溫度繼續(xù)上升 B.溫度保持不變 C.溫度逐漸下降10.一位同學在實驗室連續(xù)測量了一杯熱水的溫度,得到以下數(shù)據(jù):(6分)時間/分鐘 開始 2 4 6 8 10 12 14 … 60溫度/℃ 84 77 71 67 63 60 58 56 … (1)水溫是怎樣變化的 。(2)水溫的變化說明了什么 。(3)如果現(xiàn)在實驗室里的氣溫是25℃,那么你認為1小時后這杯水的溫度大概會是多少 請把它填在表格中的最后一個方格中。11.小凡同學在四塊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質(zhì)量相同的水,進行如下所示的實驗探究,得出蒸發(fā)快慢與水的溫度、水的表面積和水面上方空氣流動的慢有關(guān)。A. B. C. D.(1)通過A、B兩圖的對比,可以得出水蒸發(fā)快慢與水的 有關(guān)。(2)通過 兩圖的對比,可以得出水蒸發(fā)快慢與水的溫度有關(guān)。(3)通過A、D兩圖的對比,可以得出水蒸發(fā)快慢與. 有關(guān)。12.在探究冰融化過程的溫度變化的實驗中,下表為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jù),請根據(jù)裝置和表中數(shù)據(jù)回答下列問題。時間/分鐘 0 1 2 3 4 5 6 7溫度/攝氏度 -4 -2 0 0 0 0 1 2(1)冰在加熱 分鐘后開始融化,說明融化過程需要 (填“吸收”或“放出”)熱量。(2)在此實驗中,物體處于冰水混合物的是 分鐘~ 分鐘之間。6分鐘~7分鐘時,物體處于 (填“固”“液”或“氣”)態(tài)。13.炎熱的夏天,小剛測得家里開空調(diào)后的溫度為27℃,他從-18℃冰箱冷凍室拿出一些碎冰冰倒入玻璃杯中,放在桌上,不一會兒,他發(fā)現(xiàn)玻璃杯外壁有了一層小水珠。(1)玻璃杯外壁出現(xiàn)的水珠是( )。A.水從杯中滲出來的B.空氣中水蒸氣遇冷變成的C.水從杯中滿出來的(2)這個變化的過程叫( )。A.凝結(jié) B.蒸發(fā) C.液化(3)在桌上放置一會兒后,碎冰冰開始融化。這時,小剛用溫度計測得杯中的混合物的溫度是( )。A.0℃ B.27℃ C.-18℃(4)6個小時后,放在杯子里融化了的碎冰冰溫度大約是( )。A.0℃ B.27℃ C.-18℃14.如圖,桌上有三只杯子,1號杯內(nèi)裝冰水,2號杯內(nèi)裝常溫水,3號杯內(nèi)裝熱水,用玻璃片蓋住3個杯子的杯口。(1)過一會兒后,我們會看到 號杯子的外壁上有小水珠, 號杯子蓋的玻璃片向下的一面有小水珠。這些小水珠的狀態(tài)為 (填“固”“液”或“氣”)態(tài),它們都是由 遇冷形成的。(2)把裝有2號常溫水的玻璃片移走,一天后杯內(nèi)的水量會( )。A.增加 B.減少 C.不變15.天氣和氣候根據(jù)下面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問題。時間 氣溫 降水量 風向 云量9月10日 25℃-32℃ 9 毫米 西北風 陰(1)根據(jù)當天降水量的記錄,可以判定為( )。A.大雨 B.中雨 C.小雨(2)當天最低氣溫是 ,最高氣溫是 。(3)下面三種圖表示當天的云量,最合適的是( )。A. B. C.16.不同地區(qū)的氣候下面是兩個地區(qū)的氣溫與降水情況統(tǒng)計表,仔細看圖完成下面的問題:(1)從數(shù)據(jù)來看,地區(qū) 比較炎熱,地區(qū) 降水更多(填”一”或”二”)。(2)推測:今年地區(qū)一降水量最多的月份可能是 月,地區(qū)二全年最高氣溫大約是 ℃。(3)如果去地區(qū)一旅游應避開 ;如果去地區(qū)二旅游應避開 。(填”高溫”或”雨季”)17.學習《天氣》單元時,同學們堅持觀察并記錄了將近一個月的天氣情況。(1)以下是小明同學在9月12日四個不同時段(6時、10時、14時、18時)測量的氣溫,由于匆忙有幾數(shù)據(jù)個沒有及時記錄,并且順序打亂,請你幫他完成記錄(在橫線處寫出A、C溫度計的示數(shù))。(2)上圖四個氣溫示數(shù) (填字母)是當天14時的溫度。(3)通過上課實驗測量我們知道,同一時間樹蔭下的溫度比陽光下的溫度 (填“高”或“低”)。(4)9月25日,小明用自制的雨量器測得24小時雨水在杯中的高度是18毫米,這一天的降水量是 毫米。(5)參照下表的降水量等級表可知,9月25日這天的降水量應該屬于 等級。(填“小雨”、“中雨”或“大雨”)降水量等級表小雨 24小時降水量0.1~9.9毫米中雨 24小時降水量10.0~24.9毫米大雨 24小時降水量25.0~49.9毫米18.為了研究植物根的作用,張華把幾根綠蘿插進了裝有營養(yǎng)液的玻璃瓶里,并使綠蘿的根浸泡在營養(yǎng)液中,然后在營養(yǎng)液上加了一層植物油,并做好標記。(1)探探在營養(yǎng)液上加了一層植物油,這樣做是為了( )A.防止水分過快蒸發(fā)B.保存營養(yǎng)物質(zhì).C.防止綠蘿的根與外部空氣接觸(2)實驗現(xiàn)象:兩天后,綠蘿的根依然保持良好的狀態(tài),液面 (填“上升”或“下降”)了,這說明玻璃瓶中的營養(yǎng)液 (填“增加”或“減少”)了。(3)從實驗現(xiàn)象中我們可以分析出的信息有( )。A.土壤不是植物生長的必需條件B.根能幫助植物吸收水分和營養(yǎng)C.以上說法都對(4)利用營養(yǎng)液種植的植物叫( )。A.水生植物 B.液生植物 C.水培植物19.許多植物都是由種子發(fā)育而成的,奇奇和妙妙把黃瓜的種子進行種子發(fā)芽實驗。(1)判斷:他們把黃瓜種子埋在土壤中越深越好。( )(2)種子從發(fā)芽到長成幼苗的幾個階段如右圖所示,正確的排序是b→ → →d。(3)觀察種子發(fā)芽實驗,從播種、出土到長出第一對子葉需要的時間大概是( )A.10 小時 B.10天 C.10個月(4)綠色植物的“身體”中,能幫助植物吸收水分和營養(yǎng)的器官是( )A.根 B.莖 C.葉(5)從播種到收獲,植物生長的正確順序是( )A.種子→發(fā)芽→幼苗生長→開花→結(jié)果B.種子→幼苗生長→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C.種子→發(fā)芽→開花→幼苗生長→結(jié)果20.明明同學搜集了三種植物,如圖所示,他想研究這些植物的特點。(1)這三種植物中耐旱能力最差的是圖 。(2)①號植物是 ,它的地面部分長得很矮小,卻有龐大的根系, 根系觸及范圍的半徑是地面部分的 倍,根入土最深處可達 米。(3) ②號植物是 。把它壓入水中后松開手,它會 ;用手擠一擠,發(fā)現(xiàn) ;掰開后會發(fā)現(xiàn)它的內(nèi)部是 。(4)③號植物是 ,當環(huán)境中干旱缺水時,它會 。曾經(jīng)有一位生物學家把它做成了標本,過了 年,他把標本放到水里,標本自然活了。21.實驗是科學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為了探究“植物的莖的作用”,奇奇做了一個實驗(如圖所示)。①選一根新鮮的帶有莖和葉子的芹菜。②在透明的玻璃瓶里注入大半杯紅色的水,然后將芹菜插入瓶內(nèi)。③過段時間,將芹菜的莖橫切和縱切,觀察它的切面。(1)實驗中把芹菜插入紅色的水里,是因為( )。A.芹菜只能在紅色的水中生長B.老師要求使用紅色的水C.紅色的水可以讓實驗現(xiàn)象更加明顯(2)在實驗進行了一段時間后,奇奇分別觀察了芹菜莖的橫切面和縱切面。觀察芹菜莖的橫切面,可以看到 。(3)這個實驗說明( )。A.植物的莖具有運輸水分和營養(yǎng)的作用B.植物的莖中儲存著許多供植物生長的營養(yǎng)物質(zhì)C.植物的葉子能為植物創(chuàng)造營養(yǎng)22.植物的研究:(1)在進行種子發(fā)芽實驗時,奇奇和妙妙把種子放在兩個同樣的盆里,兩盆種子一樣多,都放在同樣的溫度條件下,其中一盆不加水,另一盆加適量的水,他們要研究的問題是種子發(fā)芽與下列哪個條件有關(guān) ( )A.陽光 B.溫度 C.水分(2)下面( )不是種子發(fā)芽的必需條件。A.土壤 B.空氣 C.水分(3)種子從發(fā)芽到長成幼苗的幾個階段如下圖所示,正確的排序是( )A.a(chǎn)-b-c-d B.b-a-d-c C.b-d-a-c(4)我們可以通過( )方式來記錄黃瓜苗的生長情況。A.記表格 B.畫統(tǒng)計圖 C.以上都可以(5)從播種到收獲,植物生長的正確順序是( )A.種子→發(fā)芽→開花→幼苗生長→結(jié)果B.種子→發(fā)芽→幼苗生長→開花→結(jié)果C.種子→幼苗生長→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23.同學們正在探究種子萌發(fā)的條件,他們設計了下面的實驗,請根據(jù)實驗裝置圖完成填空。(1)甲乙兩個燒杯中的六顆種子,最有可能萌發(fā)的是 號種子(填編號)。(2)在甲燒杯中,1號種子和3 號種子不同的條件分別是 和 (填“水分”、 “溫度”或“空氣”)(3)實驗中,2號種子和 號種子作對照,可以說明種子萌發(fā)需要足夠的空氣。24.研究4種典型衣料,回答問題。(選擇填空: 棉布、毛料、合成纖維、絲綢、保暖、透氣、耐磨)(1)圖1,把4種衣料分別緊緊套在亮著的手電筒上,用放大鏡仔細觀察針織孔隙。會發(fā)現(xiàn)衣料中, 和 的針織孔隙大一些,所以,這2種衣料的 性好些。(2)圖2,將砂紙固定在桌上,把4種衣料分別包在木塊上,在砂紙上摩擦,記錄衣料各自破了時的摩擦次數(shù)。會發(fā)現(xiàn)衣料中, 能接受的摩擦次數(shù)最多,所以它的 性好些。(3)4種衣料中, 的特點是厚實,手感柔軟,彈力恢復性好,保暖性好。(4)將4種衣料分別與第二排適合做的衣服名稱連線。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B;是否攪拌2.C3.C4.易碎5.發(fā)生改變;未發(fā)生變化6.【答案】(1)2;3(2)1號杯子最慢(3)C(4)錯7.【答案】(1)相同(2)攪拌(3)攪拌的水杯中需要溶解的時間少,實驗中水的數(shù)量、溫度、冰糖的大小都是相同的。8.【答案】(1)食鹽(2)A9.【答案】(1)溫度計(2)B(3)C(4)100(5)B10.【答案】(1)水溫下降速度先快后慢(2)水溫的下降說明水的熱量減少(3)2511.【答案】(1)表面積(2)A、C(3)水面上方空氣流動的快慢12.【答案】(1)2;吸收(2)2;5;液13.【答案】(1)B(2)A(3)A(4)B14.【答案】(1)1;3;液;水蒸氣(2)B15.【答案】(1)C(2)25℃;32℃(3)C16.【答案】(1)二;一(2)7;40(3)雨季;高溫17.【答案】(1)(2)A(3)低(4)18(5)中雨18.【答案】(1)A(2)下降;減少(3)C(4)C19.【答案】(1)×(2)a;c(3)B(4)A(5)A20.【答案】(1)②(2)駱駝刺;兩三;30(3)水葫蘆;漂浮在水面;很軟;空的(4)卷柏;縮成一團;1121.【答案】(1)C(2)莖里的小孔都變成了紅色(3)A22.【答案】(1)C(2)A(3)B(4)C(5)B23.【答案】(1)2(2)空氣;水分(3)324.【答案】(1)棉布;絲綢;透氣(2)合成纖維;耐磨(3)毛料(4)2 / 1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