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保密★啟用前望城一中高一年級期中調研地理考試卷望城一中高一地理組 2025.5.7本試題卷共6頁,20題,全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祝考試順利★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用黑色碳素筆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并認真核準條形碼上的準考證號、姓名、考場號、座位號及科目,在規定的位置貼好條形碼。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下圖為某地地質剖面圖和地質年代表。據此完成1-2小題。1.圖示石灰巖形成時期( )A.被子植物興盛 B.蕨類植物繁盛C.爬行動物盛行 D.哺乳動物出現2.圖中未知巖層可能是( )A.石炭紀 碎屑巖 B.石炭紀 石灰巖C.侏羅紀 花崗巖 D.二疊紀 頁巖林芝米林機場(29°30′N,94°33′E)地處青藏高原河谷地帶,天氣變化多端,大風是影響該機場飛機起降的首要因素。下圖示意米林機場晴空大風天、多云大風天平均風速和風變率(瞬時風速的變化幅度)的日變化。據此完成3-5小題。3.與多云大風天相比,晴空大風天( )A.平均風變率差異小 B.上午平均風速更小C.風變率最高值更早 D.平均風速高值更早4.北京時間上午11時晴空大風天的風變率最低,可能是由于( )A.對流強度較弱 B.高空氣壓場穩定 C.地面溫度較高 D.山谷風正在轉化5.綜合考慮多種條件,林芝米林機場最適合飛機起降的時間段是( )A.上午 B.下午 C.上半夜 D.下半夜下圖為“植被對河流流量的影響示意圖”。據此完成6-7小題。6.與有植被的流域相比,無植被的流域( )A.洪峰流量提前 B.洪峰流量推遲C.流量季節變化小 D.枯水季節流量大7.導致圖示河流流量差異的關鍵環節是( )A.蒸發 B.蒸騰 C.下滲 D.地下徑流近年來,不少在城市積累了資金、習得專長的農民工開始逆向流動、返鄉創業,這類人被媒體稱為“城歸”。據統計,近年來,“城歸”人數累計達到450萬人。隨著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將有更多的人返鄉創業,這將給家鄉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不可估量的現實影響。據此,完成8-10小題。8.“城歸”返鄉創業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產業飽和,經濟效益下降 B.國家優惠政策實施,鄉村經濟蓄勢發展C.城市生活成本高,環境污染嚴重 D.鄉村土地無人耕種9.“城歸”給鄉村帶來的是人口紅利(是指一個國家的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較大,撫養率比較低,為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的人口條件,整個國家的經濟呈高儲蓄、高投資和高增長的局面)升級,人口紅利升級指的是“城歸”人員( )A.年齡構成的年輕化 B.性別結構的均衡化C.數量的大幅度提高 D.技術與素質的提升10.“城歸”現象給鄉村最先帶來的社會效益是(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環境質量 B.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完善基礎設施C.有效緩解留守兒童和老齡化問題 D.促進農業規模化和專業化發展下圖示意某城市功能分區,甲、乙、丙、丁代表城市中常見的四種功能區。據此完成11-13小題。11.圖中甲功能區最可能是( )A.商業區 B.工業區 C.文教區 D.住宅區12.該城市倉儲區選址的有利區位條件有( )①地價較低 ②交通便利 ③靠近工業區 ④政策支持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3.近年來,該城市計劃修建高級住宅區。以下關于高級住宅區的選址方案合理的是( )A.①,環境質量較好,文化氛圍好 B.②,位于鐵路附近,交通便利C.③,地勢開闊,便于修建住宅區 D.④,遠離工業區,空氣質量好且基礎設施好柴胡,一種用途廣泛的中藥材。近年來,因臨床需求增大,導致野生柴胡被亂采亂挖,數量急劇減少。河南省是我國糧食生產大省,該省洛陽市H鄉,抓住國家大力發展中醫藥產業的契機,通過“1+N”(“柴胡+冬小麥”等)的柴胡套種模式,統一規劃地塊、統一購種播種,并與省科學院共建“中原藥谷”科創園,大力發展柴胡種植,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據此完成14-15小題。14.H鄉推行統一規劃地塊、統一購種播種,采取“1+N”模式的主要目的是( )A.保證糧食供應安全 B.應對市場風險C.保護生態持續發展 D.提升柴胡品質15.推測當前H鄉“中原藥谷”科創園的研究重點是( )A.柴胡的臨床應用 B.柴胡的種質資源C.中藥新藥的研制 D.柴胡的加工提純16.水稻無人農場的變量施肥技術由信息感知(監測分析水稻長勢)、處方決策(制定施肥方案)和精準作業(無人機平臺精準變量施肥)三個環節組成。變量施肥技術中各環節應用的地理信息技術組合正確的是( )A.信息感知-地理信息系統(GIS) B.處方決策-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C.處方決策-遙感技術(RS) D.精準作業-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2分。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6分)材料:高一寒假期間,小慧同學對地理必修一所學內容進行歸納梳理,手繪了水循環示意圖,并結合繪圖把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進行了適當總結。地理老師大明發現小慧的知識梳理和歸納有待完善和修訂,請你幫助小慧同學一起來完善和修訂。1.針葉林樹縮小為針狀,以抗旱抗寒;落葉闊葉林,春季發葉,秋季落葉,無明顯季相變化,常見莖花、板根現象。2.平坦的乙地比山坡上的甲地土壤深厚,主要是因為地形平坦,生物生長量大,有機殘體歸還的多。3.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環境是由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組成的,各圈層間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1)水循環示意圖中,缺失的環節是 、 根據發生的空間范圍,圖示水循環類型屬于 。(2)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環境是由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和 共同構成的,其中 是最活躍的圈層。(3)關于植被的總結中,對 (填“針葉林”或“落葉闊葉林”)的描述有錯誤。(4)對乙地土壤深厚原因的敘述有誤,應改為在平坦的地方,地表疏松物質的侵蝕速率 (填“較快”或“較慢”), 能在較穩定的氣候、生物條件下逐漸發育成深厚的土壤。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人口遷移與區域發展相互作用、相互影響。隨著我國經濟和城鎮化的發展,大量人口不斷遷入上海,使上海人口迅速增長。近年來,為控制城市人口規模,推動產業的轉型升級,上海調整了入籍政策。圖左為2014~2024年上海每年新入籍人口統計情況。圖右為上海2014和2024年產業結構圖。(1)根據人口遷移“推拉理論”,分析近年來上海吸引外來人口入籍的拉力原因。(6分)(2)分析入籍人口增長變化對上海發展的影響。(8分)1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德國魯爾區曾是以煤炭、鋼鐵產業為主的傳統工業區,產業結構單一,環境污染嚴重,經過綜合整治,經濟由衰落走向繁榮,環境問題得到根本改善。目前,該區有500多萬人口,50多座城市,老齡人口比重高居德國之首。該區醫療保健業發達,擁有100多家醫院、近萬名醫生及數以千計的保健站、藥店等。波鴻市人口近40萬,是重要的生物制藥基地,多所大學的醫學研究處于世界領先水平。2009年,魯爾區醫療保健中心落戶波鴻市,并新建保健園。圖甲示意魯爾區的城市建成區和波鴻市的位置,圖乙示意魯爾大學、生物制藥科學園和保健園在波鴻市的位置。(1)推測魯爾區綜合整治的措施。(10分)(2)分析魯爾區醫療保健業發達的原因。(6分)(3)說明在波鴻市建設魯爾區醫療保健中心的優勢條件。(6分)(…………○…………內…………○…………裝…………○…………訂…………○…………線…………○……………………○…………內…………○…………裝…………○…………訂…………○…………線…………○…………) (※※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 (…………○…………外…………○…………裝…………○…………訂…………○…………線…………○…………)第1頁 共4頁 ◎ 第2頁 共4頁望城一中高一年級期中調研地理考試卷參考答案及評分細則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C B D A A C B D C題號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A A B B D1.B【解析】據圖可知,石灰巖形成于距今3億年的石炭紀,屬于晚古生代時期,蕨類植物繁盛,B正確;被子植物興盛于新生代,爬行動物在中生代盛行,哺乳動物出現在中生代末期,ACD錯誤。2.C【解析】據圖結合可知,未知巖層形成時間距今1.6億年,從時間上看,介于2.6億年形成的古生代二疊紀頁巖與1.2億年的中生代白堊紀碎屑巖之間,從巖層特點來看,應為侵入巖石,可能為中生代侏羅紀花崗巖,C正確;根據材料可知,石炭紀、二疊紀均屬于古生代,時間早于1.6億年,ABD錯誤。3.B【解析】據圖示信息可知晴空大風天風變率在夜間時比多云天低,而在17時晴空大風天風變率(最高值)高于多云天風變率,說明晴空大風天的平均風變率差異較大,A錯誤;當地位于94°33′E,與北京時間(120°E地方時)相比時間少約2小時,北京時間14時左右當地處于中午。在上午時段,圖示顯示多云大風天的平均風速普遍高于晴空大風天,B正確;多云大風天風變率最高值在北京時間16時,晴空大風天風變率最高值在北京時間17時,晴空大風天風變率最高值更晚,C錯誤;多云大風天平均風速最高值在北京時間16時,晴空大風天平均風速最高值在北京時間18時附近,晴空平均風速高值更晚,D錯誤。4.D【解析】林芝米林機場地處青藏高原河谷地帶,一天之中的山谷風較為顯著,北京時間上午11時為當地地方時9時左右,正值夜間的山風向白天的谷風轉換之時,氣流穩定,風變率最低,D正確;對流強度較弱時應是地面氣溫較低時,而地面氣溫較低時應在夜間,A錯誤;高空氣壓場穩定不代表近地面氣壓差也穩定,不是風變率最低的原因,排除B;地面溫度較高時應在午后14時附近,C錯誤。5.A【解析】結合風速與風變率等因素,林芝米林機場在上午(風速相對較小、變化較平穩)更適宜飛機起降,A正確;下午時風速較大,不利于飛機起降,B錯誤;夜間風變率較大,風向變化大,氣流不穩定,不利于不利于飛機起降,排除CD。6.A【解析】由圖甲可知,植被可以調節洪峰,無植被的流域河流洪峰流量大,集中程度高,洪峰形成快、消退快,無植被的流域,河流洪峰流量大,洪峰形成和消退時間短,徑流量變化較快。由圖乙可知,植被影響河流流量的季節變化,與無植被相比,有植被可以削減洪水季節洪峰量,增大枯水季節徑流量,從而使洪水期與枯水期流量差異變小,流量季節變化平緩等。因此無植被的流域洪峰流量提前,A正確,B錯誤;流量季節變化大,C錯誤;枯水季節流量小,D錯誤。7.C【解析】相同降雨條件下,有植被覆蓋,下滲多,地表徑流小,涵養水源能力強;無植被覆蓋,下滲減少,地表徑流增大,涵養水源能力弱,因此導致圖示河流流量差異的關鍵環節是下滲,C正確。蒸發、蒸騰對地表徑流影響小,AB錯誤。地下徑流也受下滲環節影響,D錯誤。8.B【解析】由材料可知,隨著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將有更多的“城歸”返鄉創業,給家鄉社會經濟發展帶來很多現實影響,導致城歸返鄉創業的出現與國家優惠政策實施,鄉村經濟蓄勢發展有關,B正確;城市產業未飽和,經濟效益仍增長,A錯誤;并不是所有的城市生活成本都過高或環境污染嚴重,故生活成本和環境污染也不是“城歸”返鄉創業的主要原因,C錯誤;“城歸”返鄉創業不一定從事第一產業,故鄉村土地無人耕種,大面積的撂荒不是主要原因,D錯誤;故選B。9.D【解析】“城歸”人員在城市積累了資金和技術,為鄉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幫助,有利于促進鄉村振興,使得農村人口紅利升級,D正確;年齡構成的年輕化、數量的大幅度提高、性別結構的均衡化,這些不屬于本題材料中提出的人口紅利升級,ABC錯誤。故選D。10.C【解析】“城歸”現象是指“在城市積累了資金、習得專長的農民工,開始逆向流動、返鄉創業,與家人團聚。”給鄉村最先帶來的社會效益是有效解決留守兒童和老齡化問題,C正確;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環境質量,屬于經濟、環境效益,A錯誤;完善基礎設施不是最先帶來的,是鄉村發展起來后當地可能會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提高公共服務水平,B錯誤;促進農業規模化和專業化發展是經濟效益,D錯誤。故選C。11.B【解析】結合圖示信息,甲功能區位于城市盛行風向下風向,且靠近鐵路等交通干線,工業區為減少對城區的污染,多布局在盛行風下風向,同時需要便捷交通便于運輸原料和產品,甲功能區符合工業區特點,B正確;商業區一般位于城市中心或交通便捷的核心地段,應為丁功能區;文教區一般要求環境安靜、文化氛圍好,多遠離工業區,對應乙功能區;丙位于中心的周圍,且范圍較大,應為住宅區,ACD錯誤,故選B。12.A【解析】結合圖示信息及所學知識,建立大型倉儲區,占地面積廣大,需要地價(租)便宜,①正確;大型倉儲區涉及物品的運進和運出,因此需要靠近鐵路、公路,交通便利,②正確;倉儲區要靠近工業區,便于為工業區儲存和運輸原料、產品等,③正確;從圖中無法看出政策支持相關信息,④錯誤。綜上,A正確,BCD錯誤,故選A。13.A【解析】結合所學知識,高級住宅區的布局一般考慮“上風(上風向)、上水(河流上游)、高坡(地勢較高處)、近文教區、環境優美”,①毗鄰文教區,遠離工業區,環境質量較好,文化氛圍好,A正確;②毗鄰工業區,環境污染嚴重,B錯誤;③距離飛機場太近,噪音污染比較嚴重,C錯誤;④地遠離工業區,空氣質量好,但從圖中看基礎設施不如①地,D錯誤,故選A。14.B【解析】“1+N”套種模式雖有冬小麥等糧食作物種植,但主要目的不是保證糧食供應安全 ,因為僅靠一個鄉的種植規模對國家糧食安全保障作用有限,A錯誤。市場需求和價格波動大,單一的柴胡種植面臨較大市場風險。“1+N”套種模式,多種作物結合,能分散風險 。統一規劃地塊、統一購種播種,便于規模化、科學化種植,提高應對市場風險能力,B正確。題干未提及該模式在生態保護方面的突出作用,主要圍繞產業發展和增收,C錯誤。套種模式主要不是為了提升柴胡品質,提升品質可通過種植技術、土壤改良等其他方式,D錯誤。故選B。15.B【解析】柴胡臨床應用是醫藥企業、醫療機構等關注重點,并非科創園研究重點,A錯誤。野生柴胡亂采亂挖數量劇減,保證柴胡種植的種質資源優質、可持續十分關鍵 。科創園與省科學院共建,研究重點應是柴胡的種質資源,如培育優良品種等,B正確。中藥新藥研制涉及多方面復雜研究和大量資金投入,不是該鄉科創園當前主要研究方向,C錯誤。柴胡加工提純屬于產業鏈下游環節,在保證種質資源基礎上再進行加工研究更合理,不是當前研究重點,D錯誤。故選B。16.D【解析】信息感知是監測水稻長勢,利用主動式遙感技術,A錯誤;處方決策是制定施肥方案,需要綜合分析水稻生長情況并結合肥料特點,應用地理信息系統,B、C錯誤;無人機施肥需要導航到相應區域,利用全球衛星導航系統,D正確。故選D。17.(1) 下滲(2分)、地下徑流(2分) 海陸間循環(2分)(2) 巖石圈(2分) 生物圈(2分)(3)落葉闊葉林(2分)(4) 較慢(2分) 成土母質(2分)18.(1)上海經濟發達,多機會和高收入吸引大量人口遷入(2分);入籍上海,可享有更多的社會服務資源(2分);居轉戶和人才引進為外來人口提供了入籍途徑(2分)。(2)利:人才數量增加,創新能力增強,推動產業轉型升級(2分);收入水平提高,消費能力增強,促進區域經濟發展(2分)。弊:人口增加,住房、交通、教育、醫療等資源環境壓力增大(4分)。19.(1)調整產業結構,減少煤炭、鋼鐵企業的數量,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使工業結構多樣化(2分);調整工業布局如煉鐵工業遷往鹿特丹港、小企業合并為產業升級提供空間(2分);引進先進技術,提高產品質量(2分);減少污染、美化環境(2分);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網(2分)。(2)魯爾區(是德國也是世界重要的工業區)經濟發達,醫學研究水平高(2分);曾經環境污染嚴重,健康問題多,對醫療保健需求高(2分);老齡人口比重大,對醫療保健需求大(2分)。(3)有多所大學(高等院校),醫學科研力量雄厚(2分);有生物制藥科學園,醫藥研制水平高(2分);位置適中(有利于醫療保健和醫學研究、醫藥生產間的聯系和相互促進)(2分)。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