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下期高2026屆零診模擬考試地理試卷考試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8分)葑(g)田是指將湖澤中的葑泥移附到漂浮在水面的木架上,成為一種可隨水位上下浮沉的耕地(圖1):垛田則是將湖澤中的泥土不斷堆積壘高(一般1米以上),從而形成四周環水呈島嶼狀的田地(圖2)。江蘇省興化地區地勢低洼,湖澤眾多,歷史上葑田盛行,后因河道演變,葑田逐漸變成垛田并一直延續使用至今。據此完成12小題。圖1圖21.當地農民大規模開發葑田,主要適應當地(①光熱充足的特點②洪澇頻繁的特點③土壤貧瘠的特點④人多地少的特點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2.該地區葑田逐漸演變成垛田,主要因為()A.洪澇災害增多B.鹽堿化加重C.湖澤水位變淺D.可用木材減少浙江嘉興平湖市是我國最大的外貿服裝加工生產基地和羽絨服裝集散中心。下圖示意20世紀80年代以來平湖產業發展歷程。據此完成3~5小題。20世紀80年代與上2008年國際海國營企業聯營訂單流失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1990年為世界知名品牌2014年產業轉型代工,出現“村村辦、形成完善的羽絨戶戶生產”服產業集群3.20世紀80年代,平湖與上海國營企業聯營的主要原因是()①兩地地理位置較近②上海進行產業轉移③平湖技術水平先進④平湖交通條件便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20世紀90年代,促進平湖村村辦廠、戶戶生產”盛況產生的主要因素是()A.技術、原料B.政策、技術C.政策、市場D.原料、市場5.平湖羽絨服產業集群的形成對當地服裝企業發展的主要作用是()A.加強技術協作B.減少企業用工成本C.提高產品價格D.促進企業全面發展第1頁,共5頁合肥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承接上海產業轉移,建設紡織、五金和食品等傳統產業:2009年后由政府籌資引進顯示屏生產企業、半導體生產企業、新能源汽車制造企業,帶動新興產業鏈發展;2015年后合肥依托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科研機構,大力發展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量子信息、深空探索等高新產業。近年來,合肥的地區生產總值快速增長,被稱為“合肥模式”。據此完成6~7小題。6.早期合肥承接上海產業轉移,其比較優勢是()A.便利的交通條件B.廉價勞動力與土地C.豐富的礦產資源D.強大的科研能力7.近年來,合肥的地區生產總值快速增長,主要得益于()A.資源的產業鏈延長B.外來人口大量涌入C.產業結構不斷優化D.基礎設施持續完善臺灣省人口和經濟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尤其是西北部臺北周邊。1950年“東電西送”項目將中央山脈東側的清潔能源向西輸送。21世紀“南電北送”項目將南部能源向臺北周邊輸送,且“南電北送”與“東電西送”聯網。據此完成8~10小題。8.“東電西送”項目電力來源可能是()A.燃煤發電B.水能發電C.核能發電D.光伏發電9.臺灣省“南電北送”與“東電西送”聯網,主要目的是()A.增大發電產能B.增加供電收益C.調整能源結構D.保障電網穩定10.“南電北送”工程與“東電西送”工程能夠直接帶動(A.交通物流業和人工智能的發展B.能源產業和電力設備制造業的發展C.醫藥制造業和基建投資業的發展D.信息技術產業和餐飲業的發展1958年竺可楨在《中國的亞熱帶》一文中指出:我國亞熱帶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嶺、白龍江一線直至104℉,南界橫貫臺灣中部和雷州半島南部。據此完成11~12小題。11.我國亞熱帶在34N以南及104E以西分布范圍小,主要影響因素是()A.緯度位置B.地形C.季風D.海陸位置12.北半球亞熱帶在我國分布總體偏南,是因為我國()A.冬季氣溫南高北低B.冬季風勢力強且影響范圍廣C.夏季南北普遍高溫D.地形阻擋了夏季風深入西北布拉柴維爾原是沿河小村落,1880年建城,設有碼頭。1934年,剛果-大西洋鐵路通車后,成為水陸運輸樞紐,來自周邊國家的過境物資在此經鐵路轉運到黑角港(如下圖)。1960年剛采共和國獨立后,布拉柴維爾成為首都,經濟發展迅速。據此完成13~14小題。12o14°剛果共和國布拉柴維爾河大思角安哥圖例一一國界必都洋鐵路剛方剛果民主共和國港口6飛.H.H.H.Na2安哥拉石油第2頁,共5頁2024-2025學年度下期高2026屆零診模擬考試地理試卷參考答案1.B2.C【解析】第1題,結合題意,可知當地農民早期大規模開發葑田,主要是適應當地人多地少的特點,④正確;加上葑田是一種可隨水位上下浮沉的耕地,說明也是為了適應當地洪澇頻繁的特點,②正確;大規模開發葑田與光熱、土壤無關,①③錯誤,故B正確。第2題,據材料江蘇省興化地區地勢低洼,湖澤眾多,歷史上葑田盛行,后因河道演變,葑田逐漸變成垛田并一直延續使用至今”可知,歷史上該地葑田盛行,后隨著河道演變葑田逐漸變成垛田,可見該地葑田演變為垛田主要是因為湖澤水位變淺,C正確:由材料信息可知,該地區洪澇災害并未增多,A錯誤;垛田是因湖澤水位變淺有關,不會加重鹽堿化,B錯誤;材料中并沒有可用木材減少的信息,D錯誤。故選C。3.A4.C5.A【解析】第3題,平湖與上海地理距離近,便于聯營企業在原料運輸、技術交流和市場對接上降低成本,提高效率,①正確;20世紀80年代,上海作為經濟發達地區,開始向周邊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如服裝加工),平湖通過聯營承接此類產業,符合區域經濟協作趨勢,②正確;當時平湖以農業和初級加工業為主,技術水平顯著低予上海,聯營的核心目的是引進上海的技術和管理經驗,③錯誤;80年代平湖交通基礎設施尚不完善,聯營的主要驅動力是上海的產業外溢和地緣優勢,而非交通條件,④錯誤,綜上,A正確,BCD錯誤。故選A。第4題,9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深化,地方政府鼓勵鄉鎮企業發展,出臺稅收優惠、土地扶持等政策,激發了民間資本投入服裝生產,形成“村村辦廠”的熱潮;隨著國內經濟發展和居民消費升級,對服裝的,求快速增長,平湖作為加工基地,依托前期積累的產業基礎,承接大量訂單,推動家庭作坊式生產興起;此時生產以簡單加工為主,技術門檻低:原料(如羽絨)可通過采購獲取,并非本地特有資源,因此技術和原料并非主要驅動力,C正確,ABD錯誤。故選C。第5題,產業集群使企業、供應商、服務商集聚,便于技術交流、經驗分享和產學研合作,提升整體技術水平,A正確:集群可能通過共享勞動力市場降低招聘成本,但平湖作為勞動力輸入地,用工成本更多受區域經濟水平影響,集群本身未必直接減少企業用工成本,B錯誤:集群內部競爭加劇可能導致價格競爭,且平湖以代工為主,定價權較弱,難以通過集群直接提高價格,C錯誤:產業集群的核心優勢是專業化協作和規模效應,而非促進企業全面發展,D錯誤。故選A。6.B7.C【解析】第6題,根據材料信息“合肥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承接上海產業轉移,建設紡織、五金和食品等傳統產業可知,早期合肥承接上海的產業部門主要是紡織等勞動密集型的傳統產業,所以其比較優勢主要是廉價勞動力,同時合肥相較于上海經濟發展水平低,地價低,B正確:礦產資源不是影響紡織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的主要區位因素,C錯誤;上海是沿海港口城市,經濟發展水平高,其比合肥更具有交通和科研能力優勢,AD錯誤。故選B。第7題,根據材料信息2015年后合肥依托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科研機構,大力發展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量子信息、深空探索等高新技術產業”可知,近10年來合肥在原來新興產業的基答案第1頁,共3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地理答案-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零診模擬考試.pdf 地理試題-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零診模擬考試.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