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暑假特輯】2025年暑假七升八預學練習專題編寫計劃編寫說明:2024浙教版新教材八上科學,涉及初中科學中的光學、力學、電學和溶液等四個方面重點知識,學習內容多、難度大。為了讓七升八的同學能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做好暑期銜接,提高暑期學習效率,特推出暑期專輯。不足之處請指正!編寫計劃如下:編號 內容 冊次專題復習1 科學測量 七上專題復習2 光的直線傳播 七上專題復習3 機械運動 七上專題復習4 質量與密度 七下預學練習1 聲與聽覺 八上預學練習2 光的反射 八上預學練習3 光的折射 八上預學練習4 凸透鏡成像規律 八上預學練習5 力1 八上預學練習6 力2 八上預學練習7 運動與力1 八上預學練習8 運動與力2 八上預學練習9 壓強1 八上預學練習10 壓強2 八上預學練習11 浮力1 八上預學練習12 浮力2 八上預學練習13 電路基本知識 八上預學練習14 電流 八上預學練習15 電阻 八上預學練習16 電壓 八上預學練習17 歐姆定律 八上【暑假特輯】專題復習1 科學測量 參考答案及解析一、選擇題:1.對需要測量的科學量進行估計是一項基本技能。下列估計值與生活實際相符的是( ?。?br/>A.一個初中生的體重約500kg B.班級內課桌高度約為750mmC.教室內空氣的體積約20m3 D.人體感覺“舒適”的洗澡水溫度約為65℃【答案】B【解析】A、中學生的質量一般在50kg左右,故A不符合實際;B、中學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課桌的高度大約是中學生身高的一半,在75cm=750mm左右,故B符合實際;C、教室長約10m,寬約8m,高約3m,室內空氣的體積約10m×8m×3m=240m3,故C不符合實際;D、人體感覺“舒適”的洗澡水溫度約為40℃,故D不符合實際。2.下列估計值中,最接近實際的是( ?。?br/>A.一支2B鉛筆的質量約為500g B.正常人的體溫約為36.5℃C.一張中考物理試卷的厚度約為0.7mm D.中學生跑完800m所用的時間約為1min【答案】B【解析】A、一塊橡皮的質量在8g左右,一支2B鉛筆的質量與此差不多,在8g左右。此選項不符合實際;B、正常情況下,人的體溫在36.5℃左右,變化幅度很小。此選項符合實際;C、頭發絲的直徑在75μm左右,試卷紙的厚度略大于75μm,在100μm=0.1mm左右。此選項不符合實際;D、中學生跑完800m的時間一般在3min20s左右。此選項不符合實際。故選:B。3.生產生活中經常要開展科學測量,下列測量正確的是( ?。?br/>A.測量物體長度 B.測量水溫C.測量液體體積 D.測量硬幣直徑【答案】D【解析】A、測量物體長度,0刻度線應與物體一端對齊,故A錯誤;B、由圖可知,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時,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故B錯誤;C、由圖可知,俯視讀數,會使測量結果偏大,視線應與凹液面的最低處或者凸液面的最高處對齊,故C錯誤;D、測量硬幣的直徑時,一般借助三角板進行測量,故D正確。4.秋冬季節,流感頻發,不少家庭中常備有體溫計和退燒藥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在沒有消毒棉的情況下,可以用開水對體溫計進行消毒B.用未經甩過的體溫計測量,示數上升,則測得的體溫值準確C.圖乙是一般液體退燒藥配有的小量杯,其刻度分布均勻D.量取藥品時,按圖乙所示讀數,則其實際量取體積將偏大【答案】B【解析】A、體溫計的最大量程是42℃,而一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為100℃,遠遠超過體溫計的量程,故A錯誤;B、用沒甩的體溫計測體溫時,如果被測的溫度等于原先溫度或比原先高,則讀數準確,故B正確;C、圖乙是一般液體退燒藥配有的小量杯,其刻度分布不均勻,是上寬下窄,故C錯誤;D、小量杯量取藥液時,俯視會讀數偏大,實際量取比讀數小,故D錯誤。5.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下列選項是小玉同學整理的“錯誤操作”與對應測量結果。請你幫她判斷一下,各選項中不一致的是( )選項 錯誤操作 測量結果A 用拉得很緊的皮卷尺去測量某同學的跳遠距離 偏小B 在測量頭發的直徑時,把頭發繞在鉛筆上,沒有排列緊密 偏大C 用溫度計測沸水溫度時,將溫度計移出沸水讀數 偏大D 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時,仰視讀數 偏小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用被拉長了的皮卷尺測量物體長度,物體的真實值不變,被拉長的皮卷尺上的分度值的真實長度變大,但分度值的示數沒有變化,因此其測得的結果比真實值偏小,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測量頭發的直徑時,把頭發在鉛筆上緊密排繞n圈,測出頭發圈長度L,則頭發直徑d,如果把頭發繞在鉛筆上時沒有排列緊密,會造成測出頭發圈長度L偏大,計算出的頭發的直徑偏大,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溫度計讀數時,如果從液體中取出,其示數會受到外界溫度的影響,測量的沸水的溫度偏小,故C錯誤,符合題意;D、用量筒量液體體積時讀數時視線要與液體的凹液面底部相平,如果仰視讀數小于實際數值,所以所量液體體積比實際體積偏小,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6.下列單位的換算中,正確的是( )A.10L=10×0.001m3=0.01m3 B.10mL=10×0.001cm3=0.01cm3C.2.5m=2.5m×100cm=250cm D.0.3km=0.3×1000=300m【答案】A【解析】A、10L=10×0.001m3=0.01m3,故A正確;B、10mL=10cm3,故B錯誤;C、2.5m=2.5×100cm=250cm,故C錯誤;D、0.3km=0.3×1000m=300m,故D錯誤。7.選擇不同的刻度尺會影響測量結果的精確性。如表所示為小寧用兩種不同刻度尺測量《科學》課本寬度的結果,分析數據可知,下列說法中,合理的是( ?。?br/>測量次序 1 2 3甲組/厘米 18.33 18.34 18.35乙組/厘米 18.3 18.4 18.6A.更精確地反映《科學》課本寬度的是乙組數據 B.甲組測量所選刻度尺的最小刻度為1厘米C.該《科學》課本的寬度應取18.33厘米 D.多次測量的目的是求平均值以減小誤差【答案】D【解析】A、甲組測量的結果為18.33cm,18.34cm,18.35cm,精確到毫米;乙組測量的結果是18.3cm,18.4cm,18.6cm,精確到厘米,故能更準確反映《科學》教科書寬度是甲組,故A錯誤;B.甲測量的結果為18.33cm,18.34cm,18.35cm,精確到毫米,故B錯誤;C.該《科學》教科書的寬度L18.34cm,故C錯誤;D.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故D正確。8.如圖用木質刻度尺測量金屬絲的直徑,其測量結果會偏大的是( ?。?br/>A.刻度尺吸水膨脹 B.繞線時線圈之間有空隙C.數匝數時多數兩圈 D.刻度尺的零刻度線磨損【答案】B【解析】A、刻度尺吸水膨脹,刻度間隔變大了,會使測量值小于真實值,即測量結果將會偏小,故A錯誤;B、繞線時匝數之間有空隙,會測得線圈長度L偏大,由d可知,測量結果會偏大,故B正確;C、數匝數時多數兩圈,由直徑d可知,測量結果會偏小,故C錯誤;D、刻度尺的零刻度線磨損,可以從其它整刻度線量起,不影響測量結果,故D錯誤。9.下列測量會引起結果偏大的是( ?。?br/>A.用溫度計測一杯熱水的溫度時,溫度計離開被測熱水讀數B.用量筒測液體的體積時,俯視凹液面中央最低處讀數C.用體溫計測人體溫度時,體溫計離開人體讀數D.用皮尺測跳遠成績時,用力拉緊皮尺讀數【答案】B【解析】A、使用溫度計時,讀數時視線與液柱最高處相平,不得離開被測液體再讀數,若測量一杯熱水的溫度時,離開被測液體讀數測量結果偏小,故A不符合題意;B、用量筒測液體的體積時,俯視凹液面中央最低處讀數,測量結果偏大,故B符合題意;C、體溫計離開被測物體時,液柱在彎曲處斷開,保證示數不變,所以,使用體溫計測量體溫時,可離開人體后再讀數且讀數不變,故C不符合題意;D、由于皮尺具有彈性,所以當用力拉皮尺時,皮尺的長度會增加,但刻度線的數字沒有變化。所以測量結果會比真實值小,故D不符合題意。10.甲同學用體溫計給班上同學進行體溫晨檢:在未甩體溫計的情況下,甲同學首先測得自己的體溫是37.4℃,之后直接給乙同學使用,測得體溫為37.5℃,意識到錯誤后,將體溫計中的液柱甩回玻璃泡,再給丙同學使用,測得體溫37.4℃,這時丁同學馬上取走體溫計未甩,自測體溫得37.5℃。以上測得的四位同學中體溫可能不正確的是( ?。?br/>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B【解析】根據體溫計的特點,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銀才能回到玻璃泡中;在未甩體溫計的情況下,甲同學首先測得自己的體溫是37.4℃,則甲同學的體溫可能是37.4℃,也可能是低于37.4℃;測得乙同學的體溫為37.5℃,高于37.4℃,說明乙同學的體溫正確;意識到錯誤后,將體溫計中的液柱甩回玻璃泡,再給丙同學使用,測得體溫37.4℃,測量方法正確,說明丙同學的體溫為37.4℃;這時丁同學馬上取走體溫計未甩,自測體溫得37.5℃,高于37.4℃,說明丁同學的體溫正確;故上測得的四位同學中體溫可能不正確的是甲。11.有6位同學用一把刻度尺測量同一本《科學》課本的長度,測得數據分別為26.03厘米、26.09厘米、26.08厘米、26.04厘米和26.08厘米、31.38厘米。下列測量結果最接近真實值的是( ?。?br/>A.26.064厘米 B.26.06厘米 C.26.95厘米 D.26.08厘米【答案】B【解析】分析六次測量數據可以發現,31.38cm這個數據與其他五個相差太大,應該是一個錯誤數據;所以《科學》課本的長度為:L26.064cm≈26.06cm。12.自古臺灣就是我國的領土,要測量臺灣地圖上海岸線的長度,你認為最佳的方法是( ?。?br/>A.用卷尺量,沿海岸線慢慢移動,讀出數值B.用平直的刻度尺沿海岸線慢慢移動,讀出數值C.用橡皮條與海岸線重合,拉直后測出橡皮條的長度D.用無彈性的細絲線與海岸線重合,拉直后測出細絲線的長度【答案】B【解析】臺灣省包括臺灣島,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島、釣魚島等許多小島。臺灣島海岸線曲折,要測量臺灣地圖上海岸線的長度,最佳的方法是用無彈性的細絲線與海岸線重合,拉直后測出細絲線的長度。13.如圖為教學樓的消防栓箱,某天小德發現它的玻璃損壞了,在配換破損的玻璃時,小德最好選用下列哪種刻度尺( ?。?br/>A.最小刻度為1毫米,量程為15厘米的刻度尺B.最小刻度為1毫米,量程為1.5米的刻度尺C.最小刻度為1厘米,量程為1.5米的刻度尺D.最小刻度為1厘米,量程為15米的刻度尺【答案】B【解析】消防栓箱的玻璃的長度在0.5m左右,分度值越精確越好;A、15cm刻度尺的量程太小,不能一次測量出長度,故A不符合題意;B、長度合適,分度值較小,能精確測量,故B符合題意;CD、分度值太大,導致測量結果不準確,故CD不符合題意。14.在量筒中注入適量的水,讀出水面所對應的刻度值V1如圖①所示;將鐵塊放入量筒中水面所對應的刻度值V2如圖②所示;取出鐵塊,再將物塊輕輕地放入水中,靜止時如圖③所示,水面所對應的刻度值為V3;將鐵塊和物塊系在一起放入量筒中如圖④所示,水面所對應的刻度值為V4。則物塊的體積V的大小應該是( ?。?br/>A.V2﹣V1 B.V3﹣V1 C.V4﹣V2 D.V4﹣V3【答案】C【解析】利用助沉法測量形狀不規則固體的體積首先測出水與助沉的鐵塊的總體積,即為圖②中量筒中水和鐵塊總體積V2;接下來將待測物體及助沉的鐵塊一起浸沒水中如圖④所示,讀出總體積V4,則待測物體體積為V4﹣V2。故選:C。15.實驗是科學的重要方法,請同學們根據實驗器材規范操作的要求,回答下面小題。小樂利用溫度計測量實驗室的氣溫時,溫度計示數如圖所示,則讀數正確的是( ?。?br/>A.7℃ B.12℃ C.13℃ D.14℃【答案】B【解析】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且液面在0℃以上,溫度計的示數為13℃,故C正確,ABD錯誤。16.長度的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下列測量方法正確的是( )A.正方體的棱長 B.圓的直徑C.圓錐的高 D.鉛筆的長度【答案】B【解析】A.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邊緊貼被測物體,圖中所用的厚刻度尺,尺面水平放置才行,故A錯誤;B.用直尺、三角板組合起來,測圓柱形物體的直徑,叫組合法,能有效減小測量誤差,故B正確;C.圖中測量的是圓錐體的側邊長,不是其高度,故C錯誤;D.刻度尺的零刻度線沒有與被測物體左端端對齊,故D錯誤。故選:B。17.實驗室在測固體密度時,需用量筒測出固體的體積,如果固體的密度小于水,而不能在水中下沉,我們常用如圖的方法即“沉墜法”測出它的體積。如圖所示是用量筒測量蠟塊體積的過程,則蠟塊的體積為(V1、V2、V3為當前水和物體的總體積)( )A.V3﹣V1 B.V3﹣V2﹣V1 C.V3﹣V2 D.V2﹣V1【答案】C【解析】放入蠟塊前,量筒的讀數V2,放入蠟塊后,量筒的讀數為V3,蠟塊的體積:V=V3﹣V2,故ABD錯誤,C正確。故選:C。18.小科測量科學課本的寬度四次,記錄的數據分別為18.47cm、18.51cm、18.46cm和18.47cm,同學們交流后發現小科有一個數據讀錯了。以下是同學們提出的觀點,其中錯誤的是( ?。?br/>A.小科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 B.讀錯的數據是18.51cmC.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是為了減小實驗誤差 D.本次測量的結果應記作18.47cm【答案】A【解析】A.由記錄數據可知,小科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故A錯誤;B.讀錯的數據是18.51cm,其他數據較為接近,故B正確;C.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是為了減小誤差,故C正確;D.最后結果應記作18.47cm,故D正確;故選:A。19.鵪鶉蛋的體積約為10cm3,小實想利用圖中所示量筒測量鵪鶉蛋的體積,則加入量筒中的水不能為( )A.4毫升 B.25毫升 C.35毫升 D.42毫升【答案】D【解析】利用量筒測量固體體積時,向量筒中不能加入太多的水,應該注“適量”水,水要能浸沒物體,而且在放入物體后不能超過量筒的量程。如果超過量程,便不能測量,量程為50mL,鵪鶉蛋的體積為10cm3=10mL,則所加水的體積最大為50mL﹣10mL=40mL,42mL超過了40mL,放入鵪鶉蛋后會超過量筒的量程,便不能測量,ABC放入后都不會超過量程,因而是可以的。故選:D。20.有一支溫度計刻度均勻但不準確,在標準大氣壓下,將溫度計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數是﹣5℃,放在沸騰的水中示數為105℃,現放在室內空氣中示數是28℃,則室內空氣的實際溫度是( )A.17℃ B.20℃ C.28℃ D.30℃【答案】D【解析】將溫度計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數是﹣5℃,放在沸騰的水中示數為105℃,則該溫度計的每1小格的溫度,當放在室內空氣的示數是28℃時,室內空氣的實際溫度是:,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21.以下是小科對刻度尺和溫度計使用的操作,下列對測量過程的分析正確的是( ?。?br/>A.小科用正確的方法測得某物體長度為0.5430m,則該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B.圖1中甲乙兩刻度尺測量同一木塊的長度,測量方法正確的是乙刻度尺C.圖2是某天晚上的氣溫,此時溫度計顯示的溫度為16℃D.圖3是一款小科自制的簡易溫度計,它是利用導管中液體的熱脹冷縮原理工作的【答案】A【解析】A.小科用正確的方法測得某物體長度為0.5430m=543.0mm,則該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故A正確;B.圖1中甲乙兩刻度尺測量同一木塊的長度,測量方法正確的是甲刻度尺,乙刻度尺的刻度沒有緊貼被測物體,故B錯誤;C.圖2是某天晚上的氣溫,此時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液面在零刻度線以下,顯示的溫度為﹣4℃,故C錯誤;D.圖3是一款小科自制的簡易溫度計,它是利用燒瓶中氣體的熱脹冷縮原理工作的,故D錯誤;故選:A。22.科學小組想要估測學校操場的周長,各位組員提出的方案中,最不合適的是( ?。?br/>A.利用卷尺沿操場一圈連續測量,計算操場周長B.根據某同學50米成績和跑操場一圈所需的時間,推算操場周長C.測量某同學的步幅,數出他走完操場一圈所需要的步數,推算操場周長D.測量自行車車輪的周長,根據自行車繞操場一圈車輪轉動的圈數,推算操場周長【答案】B【解析】A、利用卷尺沿操場一圈連續測量,計算操場周長,故A符合題意;B、根據某同學50米成績和跑操場一圈所需的時間,推算操場周長,50米屬于快跑,測量的誤差大,故B該方法不合適;C、測量某同學的步幅,數出他走完操場一圈所需要的步數,推算操場周長,該方法與滾輪法類似,故C符合題意;D、測量自行車車輪的周長,根據自行車繞操場一圈車輪轉動的圈數,推算操場周長,屬于滾輪法,故D符合題意。故選:B。23.愛好文學的小明發現“咫尺”兩字經常出現在古詩中,如“更問尋雷室,咫尺西行間?!辈橘Y料得知:我國古代把女子一拃長稱為“咫”,男子一拃長稱作“尺”,如圖所示。“咫尺之間”用來比喻相距很近,實際“咫”與“尺”的長度相差大約為( ?。?br/>A.3毫米 B.3厘米 C.3分米 D.3米【答案】B【解析】由生活經驗知男女一拃相差約3cm=30mm=0.3dm=0.03m,故B正確。24.小安把同一金屬塊分別放入裝有一定量水的甲量筒和乙量筒中(如圖),量筒示數和液面高度變化量隨金屬塊浸入體積的變化正確的是( ?。?br/>A.B.C.D.【答案】C【解答】解:把同一金屬塊分別放入裝有一定量水的甲量筒和乙量筒中(如圖),物體浸入的體積相同時,量筒示數相同,但甲的橫截面積小,上升的多,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25.估算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下列估算最接近實際的是( )A.一個成人的身高約為170mm B.汽車在高速公路上的行駛速度約為100km/hC.一瓶牛奶的體積約為250m3 D.洗澡水的溫度約為90℃【答案】B【解析】A、成年人的身高在1.7m左右,中學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7m=1700mm左右,故A不符合實際;B、汽車在高速公路行駛的最大速度限制在120km/h,故B符合實際;C、一瓶牛奶的體積約為250mL=250cm3,故C不符合實際;D、洗澡水的溫度約為40℃,故D不符合實際。二、填空題:26.請將圖中所示的結果填在相應的空格處。(1)圖甲中,液體的體積是 42 mL。(2)圖乙中,每一個圓柱體的直徑是 0.75 cm。(3)圖丙中,氣溫為 ﹣7 ℃。【答案】(1)42;(2)0.75;(3)﹣7。【解析】該量筒40mL和50mL之間有5小格,則分度值為2mL,故液體體積為42mL;第1個硬幣的左邊緣與刻度尺的1.00cm零刻度線對齊,第4個硬幣的最右側與4.00盛滿對齊,則一共是測量了四個硬幣直徑的總長為3.00cm,則一個硬幣的直徑為0.75cm;丙圖中的溫度計一個大格都是50℃,其中又分了5份,故其分度值是1℃,液柱上表面在零刻度的下方,所以讀數是﹣7℃。27.金秋十月,學校舉行了田徑運動會。請回答以下問題:(1)如圖,小科用溫度計測量開幕式那天上午的氣溫,此時溫度計的示數為 21℃ 。(2)開幕式結束后,小科同學感覺身體不適,去醫務室測量體溫,發現校醫先用手指捏緊體溫計上部并 用力甩幾下 ,其目的是使水銀柱回落到35℃刻度線以下。(3)小科同學跑完400米后,喝完了瓶中剩下的約200 毫升(或mL) (填單位)的礦泉水來補充水分。(4)裁判員用皮卷尺測量跳遠的成績時,若將皮卷尺拉的太緊,則測量值將會 偏小 (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答案】(1)21℃;(2)用力甩幾下;(3)毫升(或mL);(4)偏小。【解析】(1)圖中溫度計向上示數越大,說明溫度為零攝氏度以上;該溫度計刻度的一個大格表示10℃,里面有10個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為1℃,示數為21℃。(2)體溫計使用之前要用力甩幾下,將已上升的水銀柱甩回玻璃泡中。(3)一瓶礦泉水的體積為500mL,小科同學跑完400米后,喝完瓶中剩下的約200毫升的礦泉水來補充水分。(4)裁判員用皮卷尺測跳遠比賽成績時,若將皮尺拉得太緊,皮尺自身長度變長,會造成測量值比真實值偏小。28.請給下面的數據填上符合實際的單位。(1)一枚壹圓硬幣的厚度約3 mm ;(2)今天的最高氣溫是25 ℃ ;(3)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108 m/s ;(4)一個雞蛋的體積約50 cm3 。【答案】(1)毫米(mm);(2)攝氏度(℃);(3)米/秒(m/s);(4)cm3。【解析】(1)一枚壹圓硬幣的厚度較小,約為3mm。(2)我國溫度單位為℃,今天的最高氣溫是25℃。(3)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最快,為3×108m/s。(4)一個雞蛋的質量約50g,密度與水的密度相差不多,則體積約為。29.在標準大氣壓下,一支沒有刻度的溫度計,插入30℃的溫水中,水銀柱長度為10厘米,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時,水銀柱長度為1厘米。(1)則測量100℃的沸水時,水銀柱長度為 31 厘米。(2)當插入一定溫度的熱水中時,水銀柱長度為19厘米,則此熱水的溫度為 60 ℃。【答案】(1)31;(2)60。【解析】在標準大氣壓下,一支沒有刻度的溫度計,插入30℃的溫水中,水銀柱長度為10厘米,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時,水銀柱長度為1厘米,則1cm代表的溫度為t0。(1)則測量100℃的沸水時,水銀柱長度為L1cm=100℃cm/℃+1cm=31cm。(2)當插入一定溫度的熱水中時,水銀柱長度為19厘米,則此熱水的溫度為t=t0(19cm﹣1cm)℃/cm×18cm=60℃。30.一支刻度均勻但示數不準確的溫度計,在一個標準大氣壓時,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水銀柱的長度是a厘米,放入沸水中時水銀柱長度為b厘米。請計算(答案用題中字母表示):(1)當水銀柱的長度是c厘米(a<c<b)時,則被測液體的溫度是 ℃。(2)當外界溫度為50℃時,用此溫度計測量,則該溫度計水銀柱的長度是 厘米。【答案】(1);(2)。【解析】一支刻度均勻但示數不準確的溫度計,在一個標準大氣壓時,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水銀柱的長度是a厘米,放入沸水中時水銀柱長度為b厘米,則:(1)當水銀柱的長度是c厘米(a<c<b)時,則被測液體的溫度是t(c﹣a)℃。(2)當外界溫度為50℃時,用此溫度計測量,由(1)的表達式可得:50℃℃,則該溫度計水銀柱的長度是Lcm。31.小武想測一塊不規則礦石的體積,因礦石較大,放不進量筒,因此小武利用一只燒杯,按圖所示方法來測量礦石的體積。(1)測得的礦石的體積是 70 cm3。(2)該方法測得的礦石體積可能 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一樣”)。【答案】70;偏大。【解析】量筒每100mL分10個小格,每小格10mL,即分度值是:10mL;C圖中,量筒中水面與“130”對齊,所以剩余水的體積是130mL;B圖中,量筒中水的體積是200mL,說明向燒杯中倒出了200mL﹣130mL=70mL水,所以礦石的體積是V=70mL=70cm3;由于將礦石從燒杯中拿出時,石塊上會沾有水,所以測得的體積偏大。32.學完“溫度的測量”后,班級開展了自制溫度計的活動,小科在家利用生活中常見器材依次制作了甲、乙兩種溫度計。(1)甲溫度計是根據 氣體的熱脹冷縮 原理制成的。(2)乙溫度計是吸管B通過軟木塞與塑料瓶A相連,管下端插入水槽中制成的簡易溫度計。在不同的溫度下分別測出管內外水面的高度差h,記錄數據如表所示。t/℃ 17 19 21 23 25 27h/cm 14.3 12.1 9.9 7.7 5.5 3.3①圖乙溫度計的A部分相當于普通溫度計的 玻璃泡 。(填結構名稱)②該溫度計可測量的最高溫度是 30 ℃。【答案】(1)氣體的熱脹冷縮;(2)①玻璃泡;②30。【解析】(1)甲溫度計是氣體溫度計,根據氣體的熱脹冷縮原理制成的;(2)①據實驗用溫度計的構造可知,乙溫度計的A部分相當于常用溫度計的玻璃泡;②分析表中數據能看出,溫度每升高1℃,其液柱大約會下降1.1cm,在27℃時的液柱總長是3.3cm,即溫度再升高3℃,吸管中的液柱高等于0,故該,溫度計不能測出30℃以上的溫度;33.在測量細銅絲直徑的實驗中,小東將細銅絲在鉛筆上緊密繞20圈,再用刻度尺測量20圈的總長度,并記錄在下方表格中。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測量結果1.74cm 1.75cm 1.76cm(1)小東所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1mm 。(2)根據表格數據可計算細銅絲的直徑是 0.09cm 。(3)不更換刻度尺的情況下,為了使測量結果更準確,可進行的操作是 將銅絲重新密繞,多次測量(或改變銅絲的密繞圈數,多次測量) 。【答案】(1)1mm;(2)0.09cm;(3)將銅絲重新密繞,多次測量(或改變銅絲的密繞圈數,多次測量)。【解析】(1)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時,應該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測量結果的最后一位是估讀值,倒數第二位是準確值,即刻度尺的分度值,由物體長度記錄數據可知,測量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2)總長度的平均值為:L(1.74 cm+1.75 cm+1.76 cm)= 1.75 cm,細銅絲的圈數n=20,細銅絲的直徑:d0.09cm;(3)小東只將細銅絲在鉛筆上緊密繞20圈一次,測量了三次數據,不能排除繞線有重疊或縫隙的可能,為了使測量結果更準確,可將銅絲重新密繞,多次測量(或改變銅絲的密繞圈數,多次測量)。34.科學研究過程中經常要進行各種測量,測量時正確讀數很關鍵。(1)圖1中用A、B兩把刻度尺分別測量同一木塊的邊長,就刻度尺的分度值而言,刻度尺 A (填“A”或“B”)更精密一些;(2)圖2中溫度計的示數是 ﹣23 ℃;(3)圖3中液體的體積是 40 mL;(4)用圖4方法測得的硬幣直徑為 1.85 厘米;(5)圖5所示是一個醫用注射器,注射器上的刻度表示活塞拉到該位置時針筒內部的容積。用刻度尺測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長度為 3.00 厘米,計算出活塞的橫截面積為 6.67 平方厘米(保留2位小數)。【答案】(1)A;(2)﹣23;(3)40;(4)1.85;(5)3.00;6.67。【解析】(1)據圖1可知,A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B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分度值越小刻度尺越精確,因此A刻度尺更精密一些。(2)圖2中溫度計的分度值是1℃,且刻線越往下示數越大,說明是零下,讀數為﹣23℃。(3)圖3中量筒的分度值是2mL,液面在40mL刻線上,讀數為40mL。(4)圖中刻度尺0到1cm之間有10個小格,則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采用累積法測量硬幣的直徑,圖中4個硬幣的直徑是7.40cm﹣0.00cm=7.40cm。則硬幣的直徑為d。(5)圖5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則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長度為L=3.00cm﹣0.00cm=3.00cm。注射器的體積為V=20mL=20cm3,活塞的橫截面積為。35.肺活量是身體機能的重要指標之一,是一個人做最大吸氣后再做最大呼氣所呼出的氣體體積。小科想利用所學知識,設計一款簡易肺活量測量裝置。(1)測量氣體的體積也可以利用排水法。小科利用大號礦泉水瓶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ab兩個簡易肺活量測量裝置,兩個瓶中均裝滿水。其中合理的測量裝置是 b (填a或b)。(2)吹氣結束后,俯視量杯讀數,則測得的肺活量偏 大 。(填“大”或“小”)(3)選擇合適的裝置進行肺活量測量的過程中,假設吹氣速度均勻,則上圖中能夠反映量杯內液面高度隨時間變化規律的圖像是 乙 。(填“甲”或“乙”)【答案】(1)b;(2)大;(3)乙。【解析】(1)吹氣時,a的裝置中廣口瓶中的水面低于右側管口的水不會進入量杯中,無法測量,b裝置中廣口瓶中的水會進入量筒中,排入量杯中水的體積等于進入廣口瓶中氣體的體積,故選:b。(2)吹氣結束后,俯視量杯讀數,則測得的肺活量偏大。(3)量杯上大下小,液面高度隨時間變化規律是先快后慢,后不變,故圖乙符合題意,故選:乙。三、探究題:36.蘆丁雞因其體型小、產蛋量高、能自行孵化等特點,成為許多家庭中的景觀寵物。(1)圖甲,小科用刻度尺測量剛孵化的蘆丁雞體長,記錄為 2.85cm 。(2)圖乙,小科用量筒測量一批蘆丁雞雞蛋的平均體積,步驟如下:①將適量的水倒入量筒內,讀出水面刻度值。②將20個蘆丁雞雞蛋輕放入量筒內,當雞蛋完全浸沒時,讀出此時水面刻度值。請計算蘆丁雞雞蛋的平均體積是 3.5 cm3,實驗結束后,小科了解到蘆丁雞雞蛋有一定吸水性,則所測量的平均體積將 偏小 (選填“偏大”、“不變”或“偏小”)。【答案】(1)2.85cm;(2)3.5;偏小。【解析】(1)由圖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則測量剛孵化的蘆丁雞體長為3.05cm﹣0.20cm=2.85cm;(2)由乙圖可知,量筒中水的體積為90cm3,20個蘆丁雞雞蛋輕放入量筒內完全浸沒時總體積為160cm3,則蘆丁雞雞蛋的平均體積V3.5cm3。由于蘆丁雞雞蛋有一定吸水性,導致浸沒后的總體積偏小,則所測量的平均體積將偏小。37.以下為某校學生進行“溫度計發展史”的項目化學習的部分片段,通過查閱資料整理了溫度計發展史。請完成下列問題:(1)上述三種溫度計都是利用了物質的 熱脹冷縮 制成的。如上圖的氣體溫度計,當環境溫度降低時,管中水柱液面將 上升 (選填“上升”、“下降”或“不變”)。(2)在相同的受熱條件下,將兩個形狀、厚度相同的銅片和鐵片焊在一起就可制成上圖中的固體溫度計。已知銅的膨脹程度比鐵大,當溫度升高時,指針會偏向 B 側(選填“A”或“B”)。(3)如圖甲是小黃制作的一個簡易液體溫度計。使用時發現該溫度計管中液柱移動不明顯,導致示數不夠精確,對此請你提出一條改進建議 換用細管 。【答案】(1)熱脹冷縮;上升;(2)B;(3)換用細管。【解析】(1)上述三種溫度計都是利用了物質的熱脹冷縮制成的。如上圖的氣體溫度計,當環境溫度降低時,管內空氣收縮,壓強減小,管中水柱液面將上升。(2)在相同的受熱條件下,將兩個形狀、厚度相同的銅片和鐵片焊在一起就可制成上圖中的固體溫度計。已知銅的膨脹程度比鐵大,當溫度升高時,指針會偏向B側,即銅的形變比鐵大。(3)如圖甲是小黃制作的一個簡易液體溫度計。使用時發現該溫度計管中液柱移動不明顯,導致示數不夠精確,對此提出一條改進建議換用細管,因為同體積下,橫截面積越小,高度越高越明顯。故答案為:(1)熱脹冷縮;上升;(2)B;(3)換用細管。38.如圖所示,小玉用量筒、足夠多的水、一定質量的鐵塊和細線,測量某一塑料的體積,操作步驟如下:①往量筒內倒入適量的水,并記下水的體積V1。②用細線拴住鐵塊,放入量筒內的水中,并使之浸沒,記下鐵塊和水的總體積V2。③取出鐵塊,用細線把鐵塊和塑料捆在一起浸沒在量筒內的水中,記下此時的總體積V3。(以上細線體積忽略不計)④計算出塑料的體積。(1)在①步驟中“適量”是指 C 。A.能淹沒鐵塊和塑料,并且一起放入水中后水不會溢出B.水面約在量筒中間,看上去不多也不少C.能淹沒鐵塊和塑料,并且一起放入水中后水不超過量筒的量程(2)小玉同學收集數據時,發現有一個數據是多余的,這一數據是 V1 (選填“V1”、“V2”或“V3”)。(3)在量筒讀數時,視線要與量筒內液體的 液面最低處 相平。(4)小玉同學下列操作,可導致測量塑料體積偏小的是 BD 。A.在步驟②時,鐵塊浸沒水中深度過大B.在步驟③時,放入鐵塊和塑料后,仰視讀數C.在步驟②時,放入鐵塊后有水滴飛濺出來D.在步驟③時,投入鐵塊和塑料后有水滴飛濺出來【答案】(1)C;(2)V1;(3)液面最低處;(4)BD。【解析】(1)用量筒測量固體體積時,加入適量水的目的是能將固體浸沒且固體加入后總體積能準確測出,即總體積不能超過量筒的量程,故選:C;(2)②用細線拴住鐵塊,放入量筒內的水中,并使之浸沒,記下鐵塊和水的總體積V2。③取出鐵塊,用細線把鐵塊和塑料捆在一起浸沒在量筒內的水中,記下此時的總體積V3。根據這兩次的體積差即為塑料塊的體積,所以多余的數據是V1;(3)根據量筒的使用規則可知,在量筒讀數時,視線要與量筒內液體的液面最低處相平;(4)A.在步驟②時,鐵塊浸沒水中深度過大,不影響排開液體的體積,故不影響塑料塊體積的測量;B.在步驟③時,放入鐵塊和塑料后,仰視讀數,使讀取的總體積偏小,從而利用體積差計算出塑料塊的體積偏??;C.在步驟②時,放入鐵塊后有水滴飛濺出來,會使量筒中水的體積偏小,而步驟③正常,最終計算出塑料塊的體積偏大;D.在步驟③時,投入鐵塊和塑料后有水滴飛濺出來,使量筒內水和物體的總體積偏小,步驟②正常,最終計算出塑料塊的體積偏小;綜合以上分析,故BD符合題意,AC不符合題意。39.小科在“長度的測量”實驗中:(1)為了測出一條厚薄均勻的紙帶的厚度,他把紙帶環繞在圓柱形鉛筆上,直至恰好能套進一個圓環內,紙帶環繞了n圈,那么紙帶的厚度為 ;(2)該同學一共測了三次,每次紙帶都重新繞過,并放在刻度尺的不同位置進行讀數,產生誤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ABC ;A.每次的松緊程度不同 B.刻度尺的刻度不均勻 C.墻紙厚度不均勻 D.讀數時小數點點錯(3)下列幾種測量方法中,與該題方法同類的有?、佗邸?;①為了測長為細銅絲直徑,將其緊密排繞在鉛筆桿上數出圈數,并用刻度尺測出線圈總長度;②為了測鐵路真實的長度,找1根柔軟的彈性不太大的棉線和地圖上待測鐵路線重合,然后把這個線拉直,然后再乘以地圖的比例尺即為鐵路真實的長度;③為了測量一枚大頭針的質量,先用天平稱出50枚大頭針的質量,然后算出一枚大頭針的質量。【答案】(1)(2)ABC(3)①③【解析】(1)由圖可知,圓環的直徑為D2,鉛筆的直徑為D1,紙帶環繞了n圈,則紙帶的厚度:;(2)誤差是由于測量者的人為原因及測量工具本身的準確程度引起的;A、人在繞紙的時候,可能用力的大小不同,造成松緊程度不同,會產生誤差,故A選項符合題意;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勻,在測量中會產生誤差,故B選項符合題意;C、墻紙自身可能厚度不夠均勻,會導致誤差的產生,故C選項符合題意;D、讀數時由于粗心,小數點記錯位置,屬于測量錯誤,故D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ABC。(3)把紙帶環繞在圓柱形鉛筆上n圈,測量紙帶的厚度運用的方法是累積法;①將銅絲緊密排繞在鉛筆桿上數出圈數,并用刻度尺測出線圈總長度,測量一根銅絲直徑,運用的方法是累積法,故①符合題意;②找1根柔軟的彈性不太大的棉線和地圖上待測鐵路線重合,然后把這個線拉直,是化曲為直法,故②不符合題意;③用天平稱出50枚大頭針的質量,然后算出一枚大頭針的質量,屬于累積法,故③符合題意;綜上所述,與該題方法同類的有①③。40.有一種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的石頭,它疏漏多孔,可用于植物栽培,放在花盆底部,便于排水透氣,叫做火山石,小武和同學準備測量一塊火山石的體積。以下是他們的實驗步驟。(1)如圖小武先往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讀出量筒中水的體積為。他又往燒杯中加入適量的水,他往燒杯加適量水時主要需考慮的是 火山石能浸沒水中,同時火山石浸沒水中不能有水溢出 。(2)他將火山石放入燒杯中,發現火山石漂浮,無法測量。于是用一根細鐵絲將火山石壓入水中,用記號筆標記水面處為B。然后他取出火山石,將量筒中的水倒入燒杯中,直到水面回到B處,記錄量筒的讀數為V1,則火山石的體積為V0﹣V1。小安認為他取出火山石時會帶出部分水導致結果有偏差。小康則認為實驗還有個不能忽略的地方: 火山石吸水 會導致結果偏小很多。(3)小武和同學討論后改進了方法:他先往量筒中加水回到V0再將火山石用蠟封住外殼(蠟的體積可 忽略,而且蠟不易沾水),用細鐵絲將火山石壓入燒杯的水中,用記號筆標記水面處為C,取出火山石,將量筒中的水倒入燒杯中 使水面到達C處 ,記錄量筒的讀數為V2,則火山石的體積為 V0﹣V2 。(4)三位同學發現用以上數據還可以計算火山石中孔隙部分的體積為 V2﹣V1 。【答案】(1)火山石能浸沒水中,同時火山石浸沒水中不能有水溢出;(2)火山石吸水;(3)V0﹣V2;使水面到達C處;(4)V2﹣V1。【解析】(1)本實驗采用排水法測火山石的體積,往燒杯中加入水時,需考慮水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要考慮火山石能浸沒水中,同時火山石浸沒水中不能有水溢出。(2)火山石吸水會導致結果偏小很多。(3)用細鐵絲將火山石壓入燒杯的水中,用記號筆標記水面處為C,取出火山石,將量筒中的水倒入燒杯中使水面到達C處,記錄量筒的讀數為V2,則火山石的體積等于倒入水的體積:V=V0﹣V2。(4)火山石中孔隙部分的體積:V空隙=(V0﹣V2)﹣(V0﹣V1)=V2﹣V1。故答案為:(1)火山石能浸沒水中,同時火山石浸沒水中不能有水溢出;(2)火山石吸水;(3)使水面到達C處;V0﹣V2;(4)V2﹣V1。41.小科學習了《體積的測量》后想要測量大小不一的石塊的體積,于是采用了以下兩種不同的方式。①測量小石塊:在量筒里注入適量的水,記下水的體積V1然后輕輕放入石塊,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沒石塊,記下此時水及石塊的體積V2計算石塊的體積。②測量大石塊:在溢水杯中倒入一定量的水,使液面剛好到達杯口,然后輕輕放入石塊,使溢水杯中溢出的水完全流入小燒杯,將小燒杯中水倒入量筒,再對量筒進行讀數為V3。如圖是兩種方法的結果,請根據所給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方法①中,要用細線系住小石塊放入量筒,細線的作用是 ABC (可多選)。A.防止石塊撞破量筒 B.防止水濺起 C.實驗結束后便于去除石塊 D.便于讀出示數(2)根據方法①所得結果讀數,小石塊的體積是 20cm3 。(3)按方法①兩同學對測量結果進行了討論,以下操作會導致測量結果偏小的是 B 。A.石塊浸入水中深度過大 B.放入石塊后,仰視讀數 C.使用粗線拴住石塊(4)小剛的同學認為方法②中可以省去 小燒杯 (填儀器名稱)來減小誤差。【答案】(1)ABC;(2)20cm3,(3)B;(4)小燒杯。【解析】(1)方法①中,使用量筒測量小石塊體積時,需要用細線將小石塊系住,這樣做的好處是防止石塊撞破量筒、避免量筒中的水濺出,同時實驗結束便于將小石塊取出,但有無細線對讀出示數沒有影響,故ABC正確,故選:ABC;(2)由圖可知,量筒中水的體積為:V1=110mL,水和小石塊的總體積為:V2=130mL,則小石塊的體積為:V=V2﹣V1=130mL﹣110mL=20mL=20cm3;(3)A、石塊浸沒在水中,浸入水中的深度對實驗沒影響,故A不符合題意;B、放入石塊前讀數準確,放入石塊后仰視讀數,會使水和石塊的總體積變小,即V2變小,根據V=V2﹣V1可知,測得的石塊的體積偏小,故B符合題意;C、使用粗線拴住石塊,粗線占有一定的體積,則會使水和石塊的總體積變大,即V2變大,根據V=V2﹣V1可知,測得的石塊的體積偏大,故C不符合題意;故選:B;(4)方法②中可以省去小燒杯,防止倒入量筒時,小燒杯壁貼有水,這樣可以減小測量體積誤差。42.剛進入五中學習的小科同學特別愛鉆研,喜歡動手做實驗。最近班里忙著準備第67屆校運動會開幕式入場的節目表演,由于要買褲子,量腰圍,讓小科產生了許多想法:從量腰圍到測量圓柱體周長的探究與思考在量腰圍時小科知道皮尺必須與腰完全重合,而在用“扎孔法”測量圓柱體周長時可以有如下兩種測量方式:(紙條的邊與圓柱體的軸垂直)?。垪l的邊與圓柱體的軸不垂直)①小科在家中用卷紙(如A圖)很方便地按甲(如B圖)、乙(如C圖)兩種方式操作且乙方式按傾斜程度不同做了三次;②將帶孔的紙條展開拉直分別如圖:根據以上探究,回答下列問題:(1)圓柱體的周長等于兩孔之間的距離,但由于牙簽扎的孔過大,為使測量更準確,應該測量兩孔的 圓心 之間的距離;(2)根據你的測量結果,可知道“斜繞式”是 正確 的(選填“正確”或“錯誤”);(3)請你仔細觀察紙條展開拉直后的四幅圖,可發現“斜繞式”與“垂直式”本質上是相同的,即兩孔的連線始終與圓柱體的軸線 垂直 ;(4)從圓柱體周長到卷紙的更多實驗的思考與研究;小科用卷紙做實驗后,還想到了關于卷紙的一些問題的研究,請你提出一個針對卷紙測量的問題: 紙張的厚度可能會影響被測量的周長 。【答案】(1)圓心;(2)正確;(3)垂直;(4)紙張的厚度可能會影響被測量的周長。【解析】(1)為了減小測量誤差,使測量更準確,應該測量兩孔的圓心之間的距離,因為牙簽扎的孔過大,測量兩孔邊緣之間的距離會增大誤差。(2)將“斜繞式”紙條展開,測出兩個孔之間的距離,即為圓柱體周長,由于平面上兩點間線段最短,所以測出兩點間距離,即為圓柱周長,故“斜繞式”是正確的。(3)由圖可知,四幅圖中兩孔的連線與圓柱體的軸線始終是垂直的,所以可知“斜繞式”與“垂直式”本質上是相同的,“斜繞式”與“垂直式”紙條展開拉直后,兩孔的連線始終與圓柱體的軸線垂直。(4)當測量卷紙卷繞的圓柱體時,紙張的厚度可能會影響被測量的周長,特別是當卷繞多圈時,通過實驗可以確認在不同層數的紙卷在測量結果中可能的誤差。43.某同學利用試管、單孔橡皮塞、導管、紅墨水制作了簡易溫度計甲、乙,如圖所示。(1)甲、乙兩支簡易溫度計均是利用液體或氣體的 熱脹冷縮 性質制成的;(2)為了給甲溫度計標上刻度,該同學將裝滿紅墨水的試管先后浸入到標準狀況下的沸水、冰水混合物中,待玻璃管內的液面穩定后,液面處分別標示100℃和 0 ℃。(3)將乙溫度計的試管放入一杯清水中,發現玻璃管內的紅色液滴向左移動,則清水的溫度 低于 (選填“低于”、“等于”或“高于”)室溫。(4)如果要提高兩溫度計的準確性,請你提出一條改進意見 換成內徑更細的玻璃管 。(5)圖丙溫度計示數為 ﹣38℃ ;圖丁溫度計示數為 25℃ 。【答案】(1)熱脹冷縮;(2)0;(3)低于;(4)換成內徑更細的玻璃管;(5)﹣38℃;25℃。【解析】(1)甲、乙兩支簡易溫度計中分別是液體、氣體,均是利用液體或氣體的熱脹冷縮性質制成的。(2)該同學將裝滿紅墨水的試管先后浸入到標準狀況下的沸水、冰水混合物中,待玻璃管內的液面穩定后,液面處分別標示100℃和0℃,因為攝氏溫度規定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沸水的溫度為100℃。(3)將乙溫度計的試管放入一杯清水中,發現玻璃管內的紅色液滴向左移動,則試管內氣體的體積變小了,根據氣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則清水的溫度低于室溫。(4)在液體或氣體膨脹程度相同時,玻璃管越細,液柱移動的距離越大,故如果要提高兩溫度計的準確性,改進意見:可以使用口徑更細的玻璃管。(5)丙丁圖中液體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工作的,溫度升高,液柱上升,故由丙圖可知液柱在0℃以下,且溫度計的分度值為2℃,此時顯示的溫度為﹣38℃;丁圖液柱在0℃以上,且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此時顯示的溫度為25℃。四、綜合題:44.小科結合科學史進行“自制溫度計”的項目化學習。【查閱資料】溫度計的發明經歷了漫長的過程。(1)伽利略發明的溫度計是根據 空氣 (選填“水”或“空氣”)的熱脹冷縮性質制成的。(2)當外界溫度 降低 (選填“升高”、“不變”或“降低”)時,珍雷伊發明的溫度計玻璃管中液面將會下降。【產品制作】有了相應的知識儲備,小科用小藥瓶、橡皮塞、吸管、染色的水制成如圖所示的溫度計。【產品調試】小科在完成制作后,分別浸入熱水或冷水中,發現吸管中的液面位置基本沒有變化。【產品改進】(3)應該如何改進此裝置? 換用內徑更細的吸管 (寫出一條即可)。(4)小科改進了溫度計中存在的不足后,測量了不同溫度時的水柱高度,記錄數據如下表所示:測量次序 1 2 3 4 5 6氣溫(℃) 10 14 18 22 26 30水柱高度(厘米) 13 15 17 19 23根據表中數據分析,第5次水柱高度為 21 厘米。【產品迭代】金屬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將兩個形狀、厚度相同的鋁片和銅片鉚在一起就可制成如圖所示的簡易雙金屬片溫度計。因為升高相同溫度,鋁膨脹的體積比銅大,所以雙金屬片受熱會發生彎曲。則當溫度升高時,圖中指針偏向中央刻度線的 左 (選填“左”或“右”)側。【答案】(1)空氣;(2)降低;(3)換用內徑更細的吸管;(或換用容積更大的藥瓶;或把瓶內的水換成酒精);(4)21;左。【解析】(1)伽利略發明的溫度計是根據上方玻璃泡中空氣的熱脹冷縮制成的。(2)珍雷伊發明的溫度計是通過液體的熱脹冷縮制成的,所以當外界溫度降低時,溫度計玻璃管中液面將會下降。(3)小科在完成制作后,分別將小藥瓶浸入熱水或冷水中,發現吸管中的液面位置基本不變,說明該溫度計靈敏度不高,即液體的熱脹冷縮情況反映到吸管中不夠大,可能是吸管太粗或藥瓶太小。可以選擇換用內徑更細的吸管(或換用容積更大的藥瓶,或者把水換成熱脹冷縮更明顯的酒精)。(4)由表格數據知氣溫每升高4℃,水柱高度升高2厘米。所以第5次水柱高度為21厘米;當氣溫升高時,鋁的膨脹程度比銅的膨脹程度大,所以指針偏向中央刻度線的左側。故答案為:(1)空氣;(2)降低;(3)換用內徑更細的吸管;(或換用容積更大的藥瓶;或把瓶內的水換成酒精);(4)21;左。45.小樂觀察到如圖甲所示的修正帶,標明其帶芯紙的長度為30m。小樂擬通過測量來檢測帶芯紙的實際長度是否為30m??紤]到帶芯紙很長,不便將其全部放出拉直測量,于是設計并進行了如下操作:(1)小樂用刻度尺測量如圖乙所示的帶芯圈的內、外半徑;測量結果如圖丙所示,內半徑為r、外半徑為R,若帶芯紙的寬度為s,則帶芯紙的總體積V= π(R2﹣r2)s 。(用R、r和s表示)(2)接著,小樂拉出部分的帶芯紙擬用累積法測其厚度,則具體操作是 將帶芯紙緊密折疊10層,用刻度尺測出其總厚度 ;若帶芯紙的厚度為d,整卷帶芯紙的長度為L,則帶芯紙的總體積V=sdL。(3)由(1)(2)中帶芯紙總體積V的兩個表達式,整理得到帶芯紙的長度L= 。【答案】(1)π(R2﹣r2)s;(2)將帶芯紙緊密折疊10層,用刻度尺測出其總厚度;(3)。【解析】(1)小樂用刻度尺測量如圖乙所示的帶芯圈的內、外半徑;測量結果如圖丙所示,內半徑為r、外半徑為R,若帶芯紙的寬度為s,則帶芯紙的總體積V= π(R2﹣r2)s。(2)接著,小樂拉出部分的帶芯紙擬用累積法測其厚度,則具體操作是將帶芯紙緊密折疊10層,用刻度尺測出其總厚度;若帶芯紙的厚度為d,整卷帶芯紙的長度為L,則帶芯紙的總體積V=sdL。(3)由(1)(2)中帶芯紙總體積V的兩個表達式,整理得到:Ld=π(R2﹣r2),則帶芯紙的長度L= 。46.某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想測量某品牌粉筆的體積大小,利用兩支相同的粉筆、細針、量筒等器材,分小組繼續進行下列探究。(1)甲組同學用排水法測量粉筆的體積,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水,記體積為V1,“一定量”的要求是指 水能浸沒物體且浸沒后不超過量程 。將粉筆放入水中,粉筆完全浸沒,如圖甲所示,讀數時視線應 與凹液面最低處相平 ,測得總體積為V2,這樣測得的粉筆體積將 偏小 (選填“偏大”或“偏小”)。(2)乙組同學用凡士林涂抹整個粉筆外表(凡士林可有效地阻止粉筆吸水,且涂抹的凡士林很薄,體積可忽略不計),但實驗時出現了如圖乙所示情況:涂抹了凡士林的粉筆漂浮在水面上。為測出涂抹凡士林的粉筆體積,下一步操作: ,再用排水法測出粉筆的體積。若將涂抹凡士林的粉筆全部浸沒后,俯視讀數,所測粉筆體積 偏大 (選填“偏大”或“偏小”或“不變”)(3)丙組同學觀察發現粉筆吸水后體積幾乎不膨脹,另取一量筒倒入適量的水,測得體積為V3,將甲組實驗中已經吸足水的粉筆投入量筒中,再測得總體積為V4,丙組同學測得粉筆體積為 (用題中的字母表示,下同)。(4)丙組同學還想進一步知道一支粉筆能吸收多少體積的水,經過與甲組同學的討論,利用他們兩組測得的實驗數據,最終計算出了該粉筆的吸水量為 V1+V4﹣V3﹣V2 。【答案】(1)水能浸沒物體且浸沒后不超過量程;與凹液面最低處相平;偏?。唬?)用針將涂有凡士林的粉筆壓入水中使其完全浸沒;偏大;(3)V4﹣V3;(4)V1+V4﹣V3﹣V2。【解析】(1)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水,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放入粉筆后,水能浸沒物體且浸沒后不超過量程。量筒在測量液體體積時,讀數時視線應與凹液面最低處相平,不能仰視或俯視。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水,體積為V1,將粉筆放入水中,粉筆完全浸沒,測得總體積為V2,則粉筆體積就為V2﹣V1,但是由于粉筆會吸水,導致水的體積減小,故測得的粉筆體積會偏小。(2)為測出涂抹凡士林的粉筆體積,凡士林的體積忽略不計,由于漂浮,則可選擇針壓法測體積,故操作是:用細針向下壓涂有凡士林的粉筆,使粉筆完全浸沒在水中,用排水法測出其體積。若將涂抹凡士林的粉筆全部浸沒后,俯視讀數,讀出的示數在平視刻度之上,所測粉筆體積偏大。(3)粉筆吸水后體積幾乎不膨脹,量筒倒入適量的水,測得體積為V3,將已經吸足水的粉筆投入量筒中,再測得總體積為V4,由于粉筆不再吸收水分,也不膨脹,故再加入粉筆于水中增加的體積就為粉筆的體積,所以丙組同學測得粉筆體積為V4﹣V3。(4)由丙組同學可知:粉筆的體積V4﹣V3,V1的體積為水的體積,V2的體積為加入粉筆后水和粉筆的總體積,故粉筆吸收水的體積為V1+V4﹣V3﹣V2。47.在科學實驗課上,同學們使用了一支特別的溫度計進行溫度測量實驗。這支溫度計的刻度均勻,但示數不準確,將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數為15℃;把它插入1標準大氣壓下的沸水中,示數為95℃?,F在同學們要用這支溫度計來測量其他物體的溫度:(均寫出計算過程)(1)該溫度計刻度線上,55℃的刻度代表的實際溫度是多少℃?(2)測量過程中,有沒有哪一個示數與實際溫度相同,有的話,示數是多少?【答案】(1)55℃的刻度代表的實際溫度是50℃;(2)有,示數是75℃。【解析】(1)根據題意,該溫度計與標準溫度計對應成比例,即解得t=50℃。(2)設溫度計的示數與實際溫度相同的值為t′,則解得t′=75℃。答:(1)55℃的刻度代表的實際溫度是50℃;(2)有,示數是75℃。48.小明最近從超市購買了一袋單晶冰糖,袋內有若干塊冰糖且外形不規則,顆粒較大。小明想測此袋冰糖的體積,他邀請了本班的科學探究小組一起展開討論。(1)寫出小冬不支持小明或者小紅的理由 如采用小紅的方案,由于冰糖間存在較大間隙,測量出的冰糖的體積會偏大 。(2)小組同學請教了科學老師后,老師告訴他們可以找出家里的面粉來幫忙一下。于是設計了如下實驗:①將面粉倒入量筒A,搖實、搖平后此時的刻度如圖A;②將冰糖塊放入量筒B;③再將量筒A中全部面粉倒入盛有冰糖的量筒B,搖實、搖平并浸沒冰糖后如圖C。用上述方法測出冰糖體積V冰糖= 70 cm3。(3)以下操作會對測量結果產生影響的是 ABC 。A.面粉沒有浸沒冰糖 B.量筒A倒完面粉后,試管壁仍沾有面粉C.搖實不夠充分 D.讀取體積時平視讀數【答案】ABC。【解析】(1)①如采用小紅的方案,由于冰糖間存在較大間隙,測量出的冰糖的體積會偏大,;②如采用小明的方案,由于冰糖可溶于水,測量出的冰糖的體積會偏小;(2)由圖A可知面粉的體積為:V面粉=90mL,由圖C可知冰糖和面粉的總體積:V總=160mL,則冰糖的體積為:V冰糖=V總﹣V面粉=160mL﹣90mL=70mL;(3)A、面粉沒有浸沒冰糖,會使測得的冰糖體積變小,故A符合題意;B、量筒A倒完面粉后,試管壁仍沾有面粉,使倒入C中的面粉體積減小,測得冰糖的體積偏小,故B符合題意;C、搖實不夠充分,會有空隙存在,測得的冰糖體積偏大,故C符合題意;D、讀取體積時平視讀數,讀數方法正確,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BC。49.對于生活中一些難以用常規儀器直接測量的物體,我們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如累積法、轉換法等。如圖是小科所做的一些相關測量:(1)如圖1所示,將銅絲在鉛筆上緊密排繞17圈,總長度為 1.80 厘米,銅絲的直徑是 1.1 毫米。(2)為了測量出一只雞蛋的體積,按如下的步驟進行了實驗,如圖2所示:①在一個底面直徑是8厘米的圓柱體玻璃杯中裝入一定量的水,量得水面的高度是5厘米。②將雞蛋放入水中,再次測量水面的高度是6厘米。如果玻璃的厚度忽略不計,這只雞蛋的體積大約是多少厘米3。(列式計算,答案保留整數)【答案】(1)1.80;1.1;(2)這只雞蛋的體積大約是50cm3。【解析】(1)由圖知:刻度尺上1cm之間有5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0.2cm=2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2mm;線圈左側與9.00cm對齊,右側與10.80cm對齊,所以17圈的長度為L=10.80cm﹣9.00cm=1.80cm;細銅絲的直徑為:d0.11cm=1.1mm;(2)玻璃杯底面積:3.14×()2=50.24cm2,水的體積:V=50.24cm2×5cm=251.2cm3,放入雞蛋后水的體積:V'=50.24cm2×6cm=301.44cm3,雞蛋的體積:V″=V'﹣V=301.44cm3﹣251.2cm3=50.24cm3≈50cm3。答:(1)1.80;1.1;(2)這只雞蛋的體積大約是50cm3。50.肺活量是身體機能的重要指標之一,是一個人做最大吸氣后再做最大呼氣所呼出的氣體體積,單位是毫升(mL)。小科想利用所學知識,設計一款簡易肺活量測量裝置。(1)測量氣體的體積也可以利用排水法。小科利用大號礦泉水瓶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abc三個簡易肺活量測量裝置,三個瓶中均裝滿水。其中合理的測量裝置是 c 。a. b. c.(2)若小科在讀取圖中的量杯數據時俯視,則會使測量的肺活量 偏大 (選填“偏大”、“偏小”、“不變”)。(3)選擇合適的裝置進行肺活量測量的過程中,假設吹氣排水速度均勻,則下列能夠反映量杯內液面高度隨時間變化規律的圖像是 C 。A. B. C.【答案】(1)c;(2)偏大;(3)C。【解答】解:(1)吹氣時,ab的裝置中廣口瓶中的低于右側管口的水不會進入量筒中,無法測量,c裝置中廣口瓶中的水會進入量筒中,排入量筒中水的體積等于進入廣口瓶中的氣體體積,故選c;(3)若小聯在讀取圖乙中的量杯數據時俯視讀數偏大,則會使測量的肺活量偏大;(4)選圖乙c,量杯上大下小,液面高度隨時間變化規律是先快后慢,后不變,故選C。(12)/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暑假特輯】專題復習1 科學測量一、選擇題:1.對需要測量的科學量進行估計是一項基本技能。下列估計值與生活實際相符的是( )A.一個初中生的體重約500kg B.班級內課桌高度約為750mmC.教室內空氣的體積約20m3 D.人體感覺“舒適”的洗澡水溫度約為65℃2.下列估計值中,最接近實際的是( ?。?br/>A.一支2B鉛筆的質量約為500g B.正常人的體溫約為36.5℃C.一張中考物理試卷的厚度約為0.7mm D.中學生跑完800m所用的時間約為1min3.生產生活中經常要開展科學測量,下列測量正確的是( ?。?br/>A.測量物體長度 B.測量水溫C.測量液體體積 D.測量硬幣直徑4.秋冬季節,流感頻發,不少家庭中常備有體溫計和退燒藥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沒有消毒棉的情況下,可以用開水對體溫計進行消毒B.用未經甩過的體溫計測量,示數上升,則測得的體溫值準確C.圖乙是一般液體退燒藥配有的小量杯,其刻度分布均勻D.量取藥品時,按圖乙所示讀數,則其實際量取體積將偏大5.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下列選項是小玉同學整理的“錯誤操作”與對應測量結果。請你幫她判斷一下,各選項中不一致的是( ?。?br/>選項 錯誤操作 測量結果A 用拉得很緊的皮卷尺去測量某同學的跳遠距離 偏小B 在測量頭發的直徑時,把頭發繞在鉛筆上,沒有排列緊密 偏大C 用溫度計測沸水溫度時,將溫度計移出沸水讀數 偏大D 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時,仰視讀數 偏小A.A B.B C.C D.D6.下列單位的換算中,正確的是( ?。?br/>A.10L=10×0.001m3=0.01m3 B.10mL=10×0.001cm3=0.01cm3C.2.5m=2.5m×100cm=250cm D.0.3km=0.3×1000=300m7.選擇不同的刻度尺會影響測量結果的精確性。如表所示為小寧用兩種不同刻度尺測量《科學》課本寬度的結果,分析數據可知,下列說法中,合理的是( )測量次序 1 2 3甲組/厘米 18.33 18.34 18.35乙組/厘米 18.3 18.4 18.6A.更精確地反映《科學》課本寬度的是乙組數據 B.甲組測量所選刻度尺的最小刻度為1厘米C.該《科學》課本的寬度應取18.33厘米 D.多次測量的目的是求平均值以減小誤差8.如圖用木質刻度尺測量金屬絲的直徑,其測量結果會偏大的是( ?。?br/>A.刻度尺吸水膨脹 B.繞線時線圈之間有空隙C.數匝數時多數兩圈 D.刻度尺的零刻度線磨損9.下列測量會引起結果偏大的是( ?。?br/>A.用溫度計測一杯熱水的溫度時,溫度計離開被測熱水讀數B.用量筒測液體的體積時,俯視凹液面中央最低處讀數C.用體溫計測人體溫度時,體溫計離開人體讀數D.用皮尺測跳遠成績時,用力拉緊皮尺讀數10.甲同學用體溫計給班上同學進行體溫晨檢:在未甩體溫計的情況下,甲同學首先測得自己的體溫是37.4℃,之后直接給乙同學使用,測得體溫為37.5℃,意識到錯誤后,將體溫計中的液柱甩回玻璃泡,再給丙同學使用,測得體溫37.4℃,這時丁同學馬上取走體溫計未甩,自測體溫得37.5℃。以上測得的四位同學中體溫可能不正確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11.有6位同學用一把刻度尺測量同一本《科學》課本的長度,測得數據分別為26.03厘米、26.09厘米、26.08厘米、26.04厘米和26.08厘米、31.38厘米。下列測量結果最接近真實值的是( )A.26.064厘米 B.26.06厘米 C.26.95厘米 D.26.08厘米12.自古臺灣就是我國的領土,要測量臺灣地圖上海岸線的長度,你認為最佳的方法是( ?。?br/>A.用卷尺量,沿海岸線慢慢移動,讀出數值B.用平直的刻度尺沿海岸線慢慢移動,讀出數值C.用橡皮條與海岸線重合,拉直后測出橡皮條的長度D.用無彈性的細絲線與海岸線重合,拉直后測出細絲線的長度第12題 第13題13.如圖為教學樓的消防栓箱,某天小德發現它的玻璃損壞了,在配換破損的玻璃時,小德最好選用下列哪種刻度尺( )A.最小刻度為1毫米,量程為15厘米的刻度尺B.最小刻度為1毫米,量程為1.5米的刻度尺C.最小刻度為1厘米,量程為1.5米的刻度尺D.最小刻度為1厘米,量程為15米的刻度尺14.在量筒中注入適量的水,讀出水面所對應的刻度值V1如圖①所示;將鐵塊放入量筒中水面所對應的刻度值V2如圖②所示;取出鐵塊,再將物塊輕輕地放入水中,靜止時如圖③所示,水面所對應的刻度值為V3;將鐵塊和物塊系在一起放入量筒中如圖④所示,水面所對應的刻度值為V4。則物塊的體積V的大小應該是( )A.V2﹣V1 B.V3﹣V1 C.V4﹣V2 D.V4﹣V315.實驗是科學的重要方法,請同學們根據實驗器材規范操作的要求,回答下面小題。小樂利用溫度計測量實驗室的氣溫時,溫度計示數如圖所示,則讀數正確的是( ?。?br/>A.7℃ B.12℃ C.13℃ D.14℃16.長度的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下列測量方法正確的是( )A.正方體的棱長 B.圓的直徑C.圓錐的高 D.鉛筆的長度17.實驗室在測固體密度時,需用量筒測出固體的體積,如果固體的密度小于水,而不能在水中下沉,我們常用如圖的方法即“沉墜法”測出它的體積。如圖所示是用量筒測量蠟塊體積的過程,則蠟塊的體積為(V1、V2、V3為當前水和物體的總體積)( ?。?br/>A.V3﹣V1 B.V3﹣V2﹣V1 C.V3﹣V2 D.V2﹣V118.小科測量科學課本的寬度四次,記錄的數據分別為18.47cm、18.51cm、18.46cm和18.47cm,同學們交流后發現小科有一個數據讀錯了。以下是同學們提出的觀點,其中錯誤的是( ?。?br/>A.小科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 B.讀錯的數據是18.51cmC.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是為了減小實驗誤差 D.本次測量的結果應記作18.47cm19.鵪鶉蛋的體積約為10cm3,小實想利用圖中所示量筒測量鵪鶉蛋的體積,則加入量筒中的水不能為( ?。?br/>A.4毫升 B.25毫升 C.35毫升 D.42毫升20.有一支溫度計刻度均勻但不準確,在標準大氣壓下,將溫度計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數是﹣5℃,放在沸騰的水中示數為105℃,現放在室內空氣中示數是28℃,則室內空氣的實際溫度是( )A.17℃ B.20℃ C.28℃ D.30℃21.以下是小科對刻度尺和溫度計使用的操作,下列對測量過程的分析正確的是( ?。?br/>A.小科用正確的方法測得某物體長度為0.5430m,則該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B.圖1中甲乙兩刻度尺測量同一木塊的長度,測量方法正確的是乙刻度尺C.圖2是某天晚上的氣溫,此時溫度計顯示的溫度為16℃D.圖3是一款小科自制的簡易溫度計,它是利用導管中液體的熱脹冷縮原理工作的22.科學小組想要估測學校操場的周長,各位組員提出的方案中,最不合適的是( ?。?br/>A.利用卷尺沿操場一圈連續測量,計算操場周長B.根據某同學50米成績和跑操場一圈所需的時間,推算操場周長C.測量某同學的步幅,數出他走完操場一圈所需要的步數,推算操場周長D.測量自行車車輪的周長,根據自行車繞操場一圈車輪轉動的圈數,推算操場周長23.愛好文學的小明發現“咫尺”兩字經常出現在古詩中,如“更問尋雷室,咫尺西行間。”查資料得知:我國古代把女子一拃長稱為“咫”,男子一拃長稱作“尺”,如圖所示。“咫尺之間”用來比喻相距很近,實際“咫”與“尺”的長度相差大約為( ?。?br/>A.3毫米 B.3厘米 C.3分米 D.3米24.小安把同一金屬塊分別放入裝有一定量水的甲量筒和乙量筒中(如圖),量筒示數和液面高度變化量隨金屬塊浸入體積的變化正確的是( )A.B.C.D.25.估算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下列估算最接近實際的是( )A.一個成人的身高約為170mm B.汽車在高速公路上的行駛速度約為100km/hC.一瓶牛奶的體積約為250m3 D.洗澡水的溫度約為90℃二、填空題:26.請將圖中所示的結果填在相應的空格處。(1)圖甲中,液體的體積是 mL。(2)圖乙中,每一個圓柱體的直徑是 cm。(3)圖丙中,氣溫為 ℃。27.金秋十月,學校舉行了田徑運動會。請回答以下問題:(1)如圖,小科用溫度計測量開幕式那天上午的氣溫,此時溫度計的示數為 。(2)開幕式結束后,小科同學感覺身體不適,去醫務室測量體溫,發現校醫先用手指捏緊體溫計上部并 ,其目的是使水銀柱回落到35℃刻度線以下。(3)小科同學跑完400米后,喝完了瓶中剩下的約200 (填單位)的礦泉水來補充水分。(4)裁判員用皮卷尺測量跳遠的成績時,若將皮卷尺拉的太緊,則測量值將會 (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28.請給下面的數據填上符合實際的單位。(1)一枚壹圓硬幣的厚度約3 ; (2)今天的最高氣溫是25 ;(3)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108 ;(4)一個雞蛋的體積約50 。29.在標準大氣壓下,一支沒有刻度的溫度計,插入30℃的溫水中,水銀柱長度為10厘米,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時,水銀柱長度為1厘米。(1)則測量100℃的沸水時,水銀柱長度為 厘米。(2)當插入一定溫度的熱水中時,水銀柱長度為19厘米,則此熱水的溫度為 ℃。30.一支刻度均勻但示數不準確的溫度計,在一個標準大氣壓時,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水銀柱的長度是a厘米,放入沸水中時水銀柱長度為b厘米。請計算(答案用題中字母表示):(1)當水銀柱的長度是c厘米(a<c<b)時,則被測液體的溫度是 ℃。(2)當外界溫度為50℃時,用此溫度計測量,則該溫度計水銀柱的長度是 厘米。31.小武想測一塊不規則礦石的體積,因礦石較大,放不進量筒,因此小武利用一只燒杯,按圖所示方法來測量礦石的體積。(1)測得的礦石的體積是 cm3。(2)該方法測得的礦石體積可能 (填“偏大”“偏小”或“一樣”)。32.學完“溫度的測量”后,班級開展了自制溫度計的活動,小科在家利用生活中常見器材依次制作了甲、乙兩種溫度計。(1)甲溫度計是根據 原理制成的。(2)乙溫度計是吸管B通過軟木塞與塑料瓶A相連,管下端插入水槽中制成的簡易溫度計。在不同的溫度下分別測出管內外水面的高度差h,記錄數據如表所示。t/℃ 17 19 21 23 25 27h/cm 14.3 12.1 9.9 7.7 5.5 3.3①圖乙溫度計的A部分相當于普通溫度計的 。(填結構名稱)②該溫度計可測量的最高溫度是 ℃。33.在測量細銅絲直徑的實驗中,小東將細銅絲在鉛筆上緊密繞20圈,再用刻度尺測量20圈的總長度,并記錄在下方表格中。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測量結果1.74cm 1.75cm 1.76cm(1)小東所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2)根據表格數據可計算細銅絲的直徑是 。(3)不更換刻度尺的情況下,為了使測量結果更準確,可進行的操作是 。34.科學研究過程中經常要進行各種測量,測量時正確讀數很關鍵。(1)圖1中用A、B兩把刻度尺分別測量同一木塊的邊長,就刻度尺的分度值而言,刻度尺 (填“A”或“B”)更精密一些;(2)圖2中溫度計的示數是 ℃;(3)圖3中液體的體積是 mL;(4)用圖4方法測得的硬幣直徑為 厘米;(5)圖5所示是一個醫用注射器,注射器上的刻度表示活塞拉到該位置時針筒內部的容積。用刻度尺測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長度為 厘米,計算出活塞的橫截面積為 平方厘米(保留2位小數)。35.肺活量是身體機能的重要指標之一,是一個人做最大吸氣后再做最大呼氣所呼出的氣體體積。小科想利用所學知識,設計一款簡易肺活量測量裝置。(1)測量氣體的體積也可以利用排水法。小科利用大號礦泉水瓶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ab兩個簡易肺活量測量裝置,兩個瓶中均裝滿水。其中合理的測量裝置是 (填a或b)。(2)吹氣結束后,俯視量杯讀數,則測得的肺活量偏 。(填“大”或“小”)(3)選擇合適的裝置進行肺活量測量的過程中,假設吹氣速度均勻,則上圖中能夠反映量杯內液面高度隨時間變化規律的圖像是 。(填“甲”或“乙”)三、探究題:36.蘆丁雞因其體型小、產蛋量高、能自行孵化等特點,成為許多家庭中的景觀寵物。(1)圖甲,小科用刻度尺測量剛孵化的蘆丁雞體長,記錄為 。(2)圖乙,小科用量筒測量一批蘆丁雞雞蛋的平均體積,步驟如下:①將適量的水倒入量筒內,讀出水面刻度值。②將20個蘆丁雞雞蛋輕放入量筒內,當雞蛋完全浸沒時,讀出此時水面刻度值。請計算蘆丁雞雞蛋的平均體積是 cm3,實驗結束后,小科了解到蘆丁雞雞蛋有一定吸水性,則所測量的平均體積將 (選填“偏大”、“不變”或“偏小”)。37.以下為某校學生進行“溫度計發展史”的項目化學習的部分片段,通過查閱資料整理了溫度計發展史。請完成下列問題:(1)上述三種溫度計都是利用了物質的 制成的。如上圖的氣體溫度計,當環境溫度降低時,管中水柱液面將 (選填“上升”、“下降”或“不變”)。(2)在相同的受熱條件下,將兩個形狀、厚度相同的銅片和鐵片焊在一起就可制成上圖中的固體溫度計。已知銅的膨脹程度比鐵大,當溫度升高時,指針會偏向 側(選填“A”或“B”)。(3)如圖甲是小黃制作的一個簡易液體溫度計。使用時發現該溫度計管中液柱移動不明顯,導致示數不夠精確,對此請你提出一條改進建議 。38.如圖所示,小玉用量筒、足夠多的水、一定質量的鐵塊和細線,測量某一塑料的體積,操作步驟如下:①往量筒內倒入適量的水,并記下水的體積V1。②用細線拴住鐵塊,放入量筒內的水中,并使之浸沒,記下鐵塊和水的總體積V2。③取出鐵塊,用細線把鐵塊和塑料捆在一起浸沒在量筒內的水中,記下此時的總體積V3。(以上細線體積忽略不計)④計算出塑料的體積。(1)在①步驟中“適量”是指 。A.能淹沒鐵塊和塑料,并且一起放入水中后水不會溢出B.水面約在量筒中間,看上去不多也不少C.能淹沒鐵塊和塑料,并且一起放入水中后水不超過量筒的量程(2)小玉同學收集數據時,發現有一個數據是多余的,這一數據是 (選填“V1”、“V2”或“V3”)。(3)在量筒讀數時,視線要與量筒內液體的 相平。(4)小玉同學下列操作,可導致測量塑料體積偏小的是 。A.在步驟②時,鐵塊浸沒水中深度過大B.在步驟③時,放入鐵塊和塑料后,仰視讀數C.在步驟②時,放入鐵塊后有水滴飛濺出來D.在步驟③時,投入鐵塊和塑料后有水滴飛濺出來39.小科在“長度的測量”實驗中:(1)為了測出一條厚薄均勻的紙帶的厚度,他把紙帶環繞在圓柱形鉛筆上,直至恰好能套進一個圓環內,紙帶環繞了n圈,那么紙帶的厚度為 ;(2)該同學一共測了三次,每次紙帶都重新繞過,并放在刻度尺的不同位置進行讀數,產生誤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A.每次的松緊程度不同 B.刻度尺的刻度不均勻 C.墻紙厚度不均勻 D.讀數時小數點點錯(3)下列幾種測量方法中,與該題方法同類的有 ;①為了測長為細銅絲直徑,將其緊密排繞在鉛筆桿上數出圈數,并用刻度尺測出線圈總長度;②為了測鐵路真實的長度,找1根柔軟的彈性不太大的棉線和地圖上待測鐵路線重合,然后把這個線拉直,然后再乘以地圖的比例尺即為鐵路真實的長度;③為了測量一枚大頭針的質量,先用天平稱出50枚大頭針的質量,然后算出一枚大頭針的質量。40.有一種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的石頭,它疏漏多孔,可用于植物栽培,放在花盆底部,便于排水透氣,叫做火山石,小武和同學準備測量一塊火山石的體積。以下是他們的實驗步驟。(1)如圖小武先往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讀出量筒中水的體積為。他又往燒杯中加入適量的水,他往燒杯加適量水時主要需考慮的是 。(2)他將火山石放入燒杯中,發現火山石漂浮,無法測量。于是用一根細鐵絲將火山石壓入水中,用記號筆標記水面處為B。然后他取出火山石,將量筒中的水倒入燒杯中,直到水面回到B處,記錄量筒的讀數為V1,則火山石的體積為V0﹣V1。小安認為他取出火山石時會帶出部分水導致結果有偏差。小康則認為實驗還有個不能忽略的地方: 會導致結果偏小很多。(3)小武和同學討論后改進了方法:他先往量筒中加水回到V0再將火山石用蠟封住外殼(蠟的體積可 忽略,而且蠟不易沾水),用細鐵絲將火山石壓入燒杯的水中,用記號筆標記水面處為C,取出火山石,將量筒中的水倒入燒杯中 ,記錄量筒的讀數為V2,則火山石的體積為 。(4)三位同學發現用以上數據還可以計算火山石中孔隙部分的體積為 。41.小科學習了《體積的測量》后想要測量大小不一的石塊的體積,于是采用了以下兩種不同的方式。①測量小石塊:在量筒里注入適量的水,記下水的體積V1然后輕輕放入石塊,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沒石塊,記下此時水及石塊的體積V2計算石塊的體積。②測量大石塊:在溢水杯中倒入一定量的水,使液面剛好到達杯口,然后輕輕放入石塊,使溢水杯中溢出的水完全流入小燒杯,將小燒杯中水倒入量筒,再對量筒進行讀數為V3。如圖是兩種方法的結果,請根據所給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方法①中,要用細線系住小石塊放入量筒,細線的作用是 ?。啥噙x)。A.防止石塊撞破量筒 B.防止水濺起 C.實驗結束后便于去除石塊 D.便于讀出示數(2)根據方法①所得結果讀數,小石塊的體積是 。(3)按方法①兩同學對測量結果進行了討論,以下操作會導致測量結果偏小的是 。A.石塊浸入水中深度過大 B.放入石塊后,仰視讀數 C.使用粗線拴住石塊(4)小剛的同學認為方法②中可以省去 ?。ㄌ顑x器名稱)來減小誤差。42.剛進入五中學習的小科同學特別愛鉆研,喜歡動手做實驗。最近班里忙著準備第67屆校運動會開幕式入場的節目表演,由于要買褲子,量腰圍,讓小科產生了許多想法:從量腰圍到測量圓柱體周長的探究與思考在量腰圍時小科知道皮尺必須與腰完全重合,而在用“扎孔法”測量圓柱體周長時可以有如下兩種測量方式:(紙條的邊與圓柱體的軸垂直) (紙條的邊與圓柱體的軸不垂直)①小科在家中用卷紙(如A圖)很方便地按甲(如B圖)、乙(如C圖)兩種方式操作且乙方式按傾斜程度不同做了三次;②將帶孔的紙條展開拉直分別如圖:根據以上探究,回答下列問題:(1)圓柱體的周長等于兩孔之間的距離,但由于牙簽扎的孔過大,為使測量更準確,應該測量兩孔的 之間的距離;(2)根據你的測量結果,可知道“斜繞式”是 的(選填“正確”或“錯誤”);(3)請你仔細觀察紙條展開拉直后的四幅圖,可發現“斜繞式”與“垂直式”本質上是相同的,即兩孔的連線始終與圓柱體的軸線 ?。?br/>(4)從圓柱體周長到卷紙的更多實驗的思考與研究;小科用卷紙做實驗后,還想到了關于卷紙的一些問題的研究,請你提出一個針對卷紙測量的問題: 。43.某同學利用試管、單孔橡皮塞、導管、紅墨水制作了簡易溫度計甲、乙,如圖所示。(1)甲、乙兩支簡易溫度計均是利用液體或氣體的 性質制成的;(2)為了給甲溫度計標上刻度,該同學將裝滿紅墨水的試管先后浸入到標準狀況下的沸水、冰水混合物中,待玻璃管內的液面穩定后,液面處分別標示100℃和 ℃。(3)將乙溫度計的試管放入一杯清水中,發現玻璃管內的紅色液滴向左移動,則清水的溫度 ?。ㄟx填“低于”、“等于”或“高于”)室溫。(4)如果要提高兩溫度計的準確性,請你提出一條改進意見 。(5)圖丙溫度計示數為 ??;圖丁溫度計示數為 。四、綜合題:44.小科結合科學史進行“自制溫度計”的項目化學習。【查閱資料】溫度計的發明經歷了漫長的過程。(1)伽利略發明的溫度計是根據 ?。ㄟx填“水”或“空氣”)的熱脹冷縮性質制成的。(2)當外界溫度 ?。ㄟx填“升高”、“不變”或“降低”)時,珍雷伊發明的溫度計玻璃管中液面將會下降。【產品制作】有了相應的知識儲備,小科用小藥瓶、橡皮塞、吸管、染色的水制成如圖所示的溫度計。【產品調試】小科在完成制作后,分別浸入熱水或冷水中,發現吸管中的液面位置基本沒有變化。【產品改進】(3)應該如何改進此裝置? (寫出一條即可)。(4)小科改進了溫度計中存在的不足后,測量了不同溫度時的水柱高度,記錄數據如下表所示:測量次序 1 2 3 4 5 6氣溫(℃) 10 14 18 22 26 30水柱高度(厘米) 13 15 17 19 23根據表中數據分析,第5次水柱高度為 厘米。【產品迭代】金屬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將兩個形狀、厚度相同的鋁片和銅片鉚在一起就可制成如圖所示的簡易雙金屬片溫度計。因為升高相同溫度,鋁膨脹的體積比銅大,所以雙金屬片受熱會發生彎曲。則當溫度升高時,圖中指針偏向中央刻度線的 (選填“左”或“右”)側。45.小樂觀察到如圖甲所示的修正帶,標明其帶芯紙的長度為30m。小樂擬通過測量來檢測帶芯紙的實際長度是否為30m??紤]到帶芯紙很長,不便將其全部放出拉直測量,于是設計并進行了如下操作:(1)小樂用刻度尺測量如圖乙所示的帶芯圈的內、外半徑;測量結果如圖丙所示,內半徑為r、外半徑為R,若帶芯紙的寬度為s,則帶芯紙的總體積V= 。(用R、r和s表示)(2)接著,小樂拉出部分的帶芯紙擬用累積法測其厚度,則具體操作是 ;若帶芯紙的厚度為d,整卷帶芯紙的長度為L,則帶芯紙的總體積V= 。(3)由(1)(2)中帶芯紙總體積V的兩個表達式,整理得到帶芯紙的長度L= 。46.某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想測量某品牌粉筆的體積大小,利用兩支相同的粉筆、細針、量筒等器材,分小組繼續進行下列探究。(1)甲組同學用排水法測量粉筆的體積,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水,記體積為V1,“一定量”的要求是指 。將粉筆放入水中,粉筆完全浸沒,如圖甲所示,讀數時視線應 ,測得總體積為V2,這樣測得的粉筆體積將 (選填“偏大”或“偏小”)。(2)乙組同學用凡士林涂抹整個粉筆外表(凡士林可有效地阻止粉筆吸水,且涂抹的凡士林很薄,體積可忽略不計),但實驗時出現了如圖乙所示情況:涂抹了凡士林的粉筆漂浮在水面上。為測出涂抹凡士林的粉筆體積,下一步操作: ,再用排水法測出粉筆的體積。若將涂抹凡士林的粉筆全部浸沒后,俯視讀數,所測粉筆體積 ?。ㄟx填“偏大”或“偏小”或“不變”)(3)丙組同學觀察發現粉筆吸水后體積幾乎不膨脹,另取一量筒倒入適量的水,測得體積為V3,將甲組實驗中已經吸足水的粉筆投入量筒中,再測得總體積為V4,丙組同學測得粉筆體積為 (用題中的字母表示,下同)。(4)丙組同學還想進一步知道一支粉筆能吸收多少體積的水,經過與甲組同學的討論,利用他們兩組測得的實驗數據,最終計算出了該粉筆的吸水量為 。47.在科學實驗課上,同學們使用了一支特別的溫度計進行溫度測量實驗。這支溫度計的刻度均勻,但示數不準確,將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數為15℃;把它插入1標準大氣壓下的沸水中,示數為95℃。現在同學們要用這支溫度計來測量其他物體的溫度:(均寫出計算過程)(1)該溫度計刻度線上,55℃的刻度代表的實際溫度是多少℃?(2)測量過程中,有沒有哪一個示數與實際溫度相同,有的話,示數是多少?48.小明最近從超市購買了一袋單晶冰糖,袋內有若干塊冰糖且外形不規則,顆粒較大。小明想測此袋冰糖的體積,他邀請了本班的科學探究小組一起展開討論。(1)寫出小冬不支持小明或者小紅的理由 。(2)小組同學請教了科學老師后,老師告訴他們可以找出家里的面粉來幫忙一下。于是設計了如下實驗:①將面粉倒入量筒A,搖實、搖平后此時的刻度如圖A;②將冰糖塊放入量筒B;③再將量筒A中全部面粉倒入盛有冰糖的量筒B,搖實、搖平并浸沒冰糖后如圖C。用上述方法測出冰糖體積V冰糖= cm3。(3)以下操作會對測量結果產生影響的是 。A.面粉沒有浸沒冰糖B.量筒A倒完面粉后,試管壁仍沾有面粉C.搖實不夠充分 D.讀取體積時平視讀數49.對于生活中一些難以用常規儀器直接測量的物體,我們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如累積法、轉換法等。如圖是小科所做的一些相關測量:(1)如圖1所示,將銅絲在鉛筆上緊密排繞17圈,總長度為 厘米,銅絲的直徑是 毫米。(2)為了測量出一只雞蛋的體積,按如下的步驟進行了實驗,如圖2所示:①在一個底面直徑是8厘米的圓柱體玻璃杯中裝入一定量的水,量得水面的高度是5厘米。②將雞蛋放入水中,再次測量水面的高度是6厘米。如果玻璃的厚度忽略不計,這只雞蛋的體積大約是多少厘米3。(列式計算,答案保留整數)(2)這只雞蛋的體積大約是50cm3。50.肺活量是身體機能的重要指標之一,是一個人做最大吸氣后再做最大呼氣所呼出的氣體體積,單位是毫升(mL)。小科想利用所學知識,設計一款簡易肺活量測量裝置。(1)測量氣體的體積也可以利用排水法。小科利用大號礦泉水瓶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abc三個簡易肺活量測量裝置,三個瓶中均裝滿水。其中合理的測量裝置是 。a. b. c.(2)若小科在讀取圖中的量杯數據時俯視,則會使測量的肺活量 ?。ㄟx填“偏大”、“偏小”、“不變”)。(3)選擇合適的裝置進行肺活量測量的過程中,假設吹氣排水速度均勻,則下列能夠反映量杯內液面高度隨時間變化規律的圖像是 。A. B. C.(1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七升八暑假特輯】專題復習1 科學測量 參考答案及解析 (2).docx 【2025七升八暑假特輯】專題復習1 科學測量.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