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暑假特輯】浙教版科學七升八暑期預學練習2 光的反射(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暑假特輯】浙教版科學七升八暑期預學練習2 光的反射(含解析)

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
【暑假特輯】預學練習2 光的反射 參考答案及解析
Ⅰ 基礎知識整理
一、光的反射
1.定義:光射到物體表面上時,有一部分光會被物體表面反射回來,這種現象叫做光的反射。
2.反射光路圖
一點 入射點 O
三線 入射光線 AO
法線 ON
反射光線 OB
兩角 入射角 入射光線 AO 跟法線 ON 的夾角α
反射角 反射光線 OB 跟法線 ON 的夾角 β
3.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實驗
(1)平面鏡 M 放在水平桌面上,硬紙板豎直地立在平面鏡上。
(2)讓一束光貼著紙板沿著某一個角度射到O點,用紅色筆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徑跡。
(3)改變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兩次。
(4)將F板繞ON前后轉動,在F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線。說明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5)取下硬紙板,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表中數據說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實驗解讀】
①硬紙板的作用:a、顯示光路b、證明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②在E、F共面的情況下,F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線,原因可能是紙板與平面鏡不垂直。
③實驗時為了顯示光路,讓光貼著紙板入射是利用了漫反射。
④同學們能從紙板前不同的方向看到光的徑跡,這是因為光在紙板上發生了漫反射。
⑤若想探究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具體的操作是:將F板繞ON前后轉動,觀察是否能在F板上看到反射光線。
⑥將F板繞ON前后轉動,在F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線,是為了證明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⑦多測幾組入射角和反射角數據的目的是尋找普遍規律。
⑧為了得到反射角與入射角關系的普遍規律,正確的做法是改變入射角度,多次實驗。
⑨若將一束光貼著紙板F沿BO射向O點,光將沿圖中OA的方向射出,說明光路具有可逆性。
4.光的反射定律內容:
①入射光線、反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②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兩側;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5.反射類型: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1)眼睛能從不同的方向看到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發生了漫反射。
(2)路邊建筑物的玻璃幕墻造成光污染,這是由于光的鏡面反射引起的。
(3)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二、平面鏡成像
1.探究“平面鏡成像規律”實驗
(1)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放在白紙上,在紙上記下玻璃板的位置。
(2)選取兩支大小相同的蠟燭,把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
(3)將不點燃的蠟燭B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跟點燃蠟燭的像完全重合為止。這個位置就是像的位置。
(4)移動點燃的蠟燭到另一個位置,重做上面的實驗。
(5)將蠟燭和像的位置連起來,用刻度尺測出它們到玻璃板的距離,記錄在表中。
(6)分析與論證:
蠟燭所成像的位置和蠟燭的位置有什么關系?像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它們的大小有什么關系?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實驗解讀】
①本實驗最好在較暗的環境中進行,目的是為了使像更清晰。
②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便于尋找并確定像的位置。
③本實驗應該選擇較薄的玻璃板,因為厚玻璃板可能形成兩個像。
④透過玻璃板觀察到的像比較模糊,原因可能是玻璃板太厚。
⑤取兩支大小相同的蠟燭,目的是便于比較像與物的大小。
⑥觀察不到蠟燭A的像或蠟燭B無法與像重合,原因是玻璃板沒有豎直放置。
⑦移去后面的蠟燭B,并在該位置放光屏(白紙),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蠟燭的像,說明平面鏡成的是虛像。
⑧蠟燭B與蠟燭A的像能夠完全重合,說明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⑨多次改變蠟燭的位置進行實驗,目的是為了得到普遍規律。
2.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2)像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3)像與物的連線和平面鏡垂直 (4)正立等大的虛像(注意:像與物左右相反)
(5)像與物關于平面鏡對稱。
3.凸面鏡和凹面鏡
凸面鏡 凹面鏡
對光的作用 發散 會聚
圖示
應用 汽車反光鏡 太陽灶
Ⅱ 科學概念落實
1.美麗金衢,美不勝收。下列四個情境屬于光的反射現象的(  )
A.婺州公園的樹影 B.石梁溪中美麗倒影
C.校園樹蔭下光斑 D.西區大草原的彩虹
【答案】B
【解答】解:A、婺州公園的樹影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題意;
B、石梁溪中美麗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題意;
C、校園樹蔭下光斑,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題意;
D、雨過天晴時,常在天空出現彩虹,這是太陽光通過懸浮在空氣中細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經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種彩色光,這種現象叫做光的色散現象,所以說雨后的天空出現彩虹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2.下列各光學現象中,其成因屬于光的反射的是(  )
A.透過放大鏡觀察植物 B.樹蔭下的圓形光斑
C.日全食現象 D.水中橋的倒影
【答案】D
【解答】解:A、透過放大鏡觀察植物,是凸透鏡成像,凸透鏡成像屬于光的折射,故A不符合題意;
B、樹蔭下的圓形光斑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題意;
C、日全食是由于月球擋住了太陽照向地球的光,太陽發出的光照不到我們的眼睛,我們就看到太陽是黑色的,這是光的直線傳播造成的,故C不符合題意。
D、水中橋的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3.雨后的夜晚,走在有積水的路上。當迎著月光時,為了避讓水洼,不要走地面上較亮的地方。下列光路中,能正確體現該情況下光的傳播路線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答】解:如圖,迎著月光走,月光經積水水面發生鏡面反射,即水洼發生鏡面反射,進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線多,人感覺水洼處亮;而地面發生漫反射,有很少的光線進入人的眼睛,人感覺地面黑,所以為了避讓水洼,應走“較暗”的地面,故ABD錯誤,C正確。
故選:C。
4.黑暗的房間里有兩盞電燈,只有一盞燈點亮,但人能看到未點亮的燈泡。下列圖中,能正確,反映出“人能看到未點亮燈泡”的光路圖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答】解:點亮的燈泡屬于光源,會發出光線,未點亮的燈泡會反射點亮的燈泡的光線,使光線進入人的眼睛,從而人看到了未點亮的燈泡。
5.如圖所示,用手電筒對著平面鏡中的像照射時,觀察到像比原來亮多了,其原因是(  )
A.光射到像上,所以像變亮了
B.光反射到物體上,物體變亮了,所以像也變亮了
C.光使整個空間變亮了,更便于觀察像,所以像變亮了
D.光使鏡子更明亮了,所成的像也就變亮了
【答案】B
【解答】解:因為當手電筒對著像照射射時,反射光線剛好射到物體上,而物體反射出去的光線增多,因此物體變亮,像隨之也變亮。
6.如圖所示,相鄰兩室,一明一暗,在兩屋之間的墻壁上有一平面鏡M,且∠AOC=∠BOC,甲、乙兩人分別站在A、B兩點,向平面鏡張望,則(  )
A.甲能看到乙,乙看不到甲
B.甲、乙互相都可以看到對方
C.甲看不到乙,乙看不到甲
D.甲看不到乙,乙能看到甲
【答案】D
【解答】解:甲、乙兩人不是光源,本身不能發光,只能反射外界射到他們身上的光。甲在明亮的室內,有外來的光線射到他的身上,他的身體表面又能將這些光線反射出去。被甲反射的一部分光線射到平面鏡M上,又會被平面鏡反射。由于∠AOC=∠BOC,所以從甲身上射向平面鏡M的光線會沿OB方向反射,而乙處在B點,故乙能接收到來自甲的光線,即看到了甲。
乙在暗室中,外界沒有光線射到他的身體表面,他本身又不能發光,因此不會有從乙射出的光,照射到平面鏡M上,更不會進入到甲的眼鏡,所以甲不能看到乙。
故選:D。
7.一束光線以和平面鏡成30°夾角射到平面鏡上,當入射角增大20°時,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為(  )
A.100° B.120° C.140° D.160°
【答案】D
【解答】解:①根據光反射定律,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此時入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為30°,則入射角為90°﹣30°=6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等于60°。
②當入射角增大20°時,則入射角變為60°+20°=80°,根據光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變為80°,所以這時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為80°+80°=160°。
14.小金開車去天目山游玩,途中經過一段盤山公路時,通過觀察公路拐彎路口的廣角鏡來判斷對面是否有車輛駛過,廣角鏡的原理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直線傳播 D.光的色散
【答案】A
【解答】解:公路拐彎路口的廣角鏡一般是凸面鏡。凸面鏡屬于反射鏡的一種,其原理是利用光的反射,將光線反射到我們的眼中,從而使我們能夠看到原本視野之外的物體。凸面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能擴大視野,讓司機及早發現彎道對面的車輛及行人,以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而光的折射是光線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生改變的現象;光的直線傳播是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光的色散是復色光分解為單色光的現象,均與廣角鏡的工作原理不符。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8.如圖所示,若要讓反射光射中目標,在激光筆不動的情況下,可將平面鏡(  )
A.豎直向下移動 B.豎直向上移動
C.水平向右移動 D.水平向左移動
【答案】A
【解答】解:
A、將平面鏡豎直向下移動一段距離,則入射光線方向不變,入射點向左邊移動,則反射光線也向左移動,光斑會向下移動,能中目標,故A符合題意。
B、將平面鏡豎直向上移動一段距離,則入射光線方向不變,入射點向右移動,則反射光線也向右移動,光斑會向上移動,不能中目標,故B不符合題意;
C、將平面鏡水平向右移動一段距離,入射光線不變,則反射光線也不會改變,不能中目標,故C不符合題意;
D、將平面鏡水平向左移動一段距離,入射光線不變,則反射光線也不會改變,不能中目標,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9.如圖所示,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鏡上,其中反射角是(  )
A.∠1 B.∠2 C.∠3 D.∠4
【答案】C
【解答】解:A、由圖可知,∠1是入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故A錯誤;
B、∠2是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是入射角,故B錯誤;
C、反射光線和法線的夾角是∠3,則反射角是∠3.故C正確;
D、∠4是反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故D錯誤;
10.如圖是小科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相關實驗過程,其中M為水平放置的平面鏡,E、F為可以繞ON折轉的紙板。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圖甲中∠AOP是入射角
B.圖甲中如果光線沿BO射入,可以沿OA射出
C.圖乙中若將F板繞ON向后轉,反射光線會消失
D.圖甲中將入射光線沿E所在平面繞O點順時針旋轉,反射光線也隨之順時針旋轉
【答案】B
【解答】解:A、入射角是入射光線和法線的夾角,則圖中的入射角為∠AON,故A錯誤;
B、光反射時光路是可逆的,則一束光貼著紙板沿BO入射,經平面鏡反射后反射光線沿OA射出,故B正確;
C、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現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如果紙板F沿ON軸向后旋轉一定角度,則在紙板上都不能看到反射光線OB,而不是反射光線消失,故C錯誤;
D、圖甲中將入射光線沿E所在平面繞O點順時針旋轉,入射角減小,則反射角也隨之減小,所以反射光線應逆時針旋轉,故D錯誤。
11.下列選項中可以用如圖所示的光路圖解釋的是(  )
A.岸上人看到水中的魚
B.岸上人看到水中的“白云”
C.水中魚看到岸上的人
D.水中潛水員看到天空白云
【答案】B
【解答】解:AC、人眼看到水中的“魚”、水中魚看到岸上的人、水中潛水員看到天空白云,屬于光的折射現象,故ACD錯誤;
B、根據圖示可知,A點發出的光線經過水面后發生了反射現象,逆著反射光線看去,看到的是A的虛像,可以用來解釋岸上人看到水中的“白云”,故B正確。
故選:B。
12.我們看到水中有一輪明月,如圖所示能正確反映我們看到水中“明月”的光路圖是(  )
A.B. C.D.
【答案】D
【解答】解:月亮反射的光線斜射到水面時,發生反射,反射光線進入人眼,人眼會逆著反射光線看到月亮的像,即水中“明月”,故選項D正確、ABC錯誤。
13.晚上,在桌上鋪一張白紙,把一塊小平面鏡放在紙上(鏡面朝上),讓手電筒的光正對著平面鏡照射,如圖,從側面看去(  )
A.鏡子比較亮,它發生了鏡面反射
B.鏡子比較暗,它發生了漫反射
C.白紙比較亮,它發生了鏡面反射
D.白紙比較亮,它發生了漫反射
【答案】D
【解答】解:
當手電筒垂直照射白紙和平面鏡時,平面鏡發生鏡面反射,光線被垂直反射,從側面看時,幾乎沒有光線進入人眼,所以人眼感覺平面鏡是暗的;光線垂直照射到白紙上,白紙表面是粗糙的,發生漫反射,反射光線射向四面八方,從側面看時,有光線進入人眼,則人眼感覺白紙是亮的,故ABC錯誤,D正確。
14.如圖所示是一種反射式路燈,燈發出的光不是直接照射到路面,而是經過燈上方粗糙的反射板反射后照亮路面。下列分析符合實際的是(  )
A.光在反射板表面發生了鏡面反射
B.光在反射板上的反射不遵守反射定律
C.地面上沒有燈罩的影子是因為光在空氣中沒有沿直線傳播
D.晚上能看見反射板是因為反射板將燈光反射入我們的眼睛
【答案】D
【解答】解:A、反射板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平行光線入射到粗糙的反射板表面上,反射光線射向四面八方,發生漫反射,故A錯誤;
B、漫反射同樣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B錯誤;
C、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射向地面的燈光照不到燈罩,所以地面上沒有燈罩的影子,故C錯誤;
D、漫反射時反射光線射向各個方向,所以晚上能看見反射板是因為反射板將燈光反射入我們的眼睛,
15.檢查視力時,人與視力表的距離要求為5m,由于醫務室房間太小,醫生首先將視力表貼在一面墻上,然后在對面墻上正對著視力表掛一大平面鏡,視力表到鏡子的距離為3m,檢查視力時(  )
A.人應面對鏡而坐,人與鏡的距離為2m
B.人應面對鏡而坐,人與鏡的距離為2.5m
C.人應面對視力表而坐,人與視力表的距離為2m
D.人應面對視力表而坐,人與視力表的距離為3m
【答案】A
【解答】解:由題意可知,視力表離平面鏡為3m,根據平面鏡的成像特點,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可知視力表的像離鏡子也是3m,所以人離鏡子2m時,視力表的像離人距離為3m+2m=5m,正好符合要求。分析過程示意圖如下:
16.如圖所示,是一條盤山公路,當汽車在AB路段行駛時,看不到BC路段的情況,為了看清BC路段的情況,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A.利用折射原理,在A處裝凹透鏡
B.利用反射原理,在B處裝凸面鏡
C.利用反射原理,在B處裝凹面鏡
D.利用折射原理,在C處裝凹透鏡
【答案】B
【解答】解:當汽車在AB路段行駛時,司機由于光的直線傳播看不到BC路段的情況;凸面鏡是利用光的反射來改變光的傳播方向的,應該在B位置安裝一塊面鏡,BC路段上的物體反射出的光線,射到凸面鏡上,經過凸面鏡的反射射向AB路段,從而使人在AB路段上能夠看清楚BC路段的情況,利用的是光的反射原理。
17.網絡上有售賣一種車用的抬頭顯示器(簡稱HUD),它能將水平顯示器上顯示的重要車輛信息,如車速、油耗、導航等通過擋風玻璃(看作平面鏡)成像,避免駕駛員低頭看儀表而造成事故,圖乙為其工作原理圖。
(1)駕駛員看到的像是由于光的  反射  形成的(填“反射”或“折射”),成的是  虛像  (填“實像”或“虛像”)。
(2)如果成像位置太低,可將顯示器適當  遠離  (填“靠近”或“遠離”)擋風玻璃。
【答案】(1)反射;虛像;(2)遠離。
【解答】解:(1)擋風玻璃相當于平面鏡,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和原理可知,行車數據在擋風玻璃上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成虛像;
(2)因為像到平面鏡的距離隨著物體到鏡面的距離減小而減小,當發現擋風玻璃所成的像過低,不便于觀察,這時就需要將顯示器沿水平方向遠離擋風玻璃。
18.如圖所示,MM為平面鏡,AO為入射光線,ON為法線,入射角∠AON等于60°,已知∠NOB等于30°,∠NOC等于45°,∠NOD等于60°。
(1)入射光線AO的反射光線將沿著  OD  方向射出,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的夾角為  120  度;
(2)若AO沿順時針方向轉動30°,此時反射角為  30  度。
【答案】OD;120;30。
【解答】解:由圖知,∠NOD與∠NOA的角度相同,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OD為反射光線;因為∠NOD為反射角等于60°,入射角∠AON等于60°,所以這條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AO的夾角為120°。
若將入射光束沿著AO順時針方向轉動30°,會使入射角減小30°,即入射角等于60°﹣30°=30°,而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則反射角為30°。
19.如圖所示,激光筆發出的一束光從空氣中的A點斜射到水面上的O點,經反射在足夠長的刻度尺上形成光斑B。
(1)若入射光線與界面所成的夾角為37°,則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所成的夾角為  106°  。
(2)如果水位上升,光斑B會  向上  (填“向上”或“向下”)移動。
【答案】(1)106°;(2)向上。
【解答】解:(1)若入射光線和界面的夾角為37度,則入射角(入射光線和發現的夾角)為:90°﹣37°=53°,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入射角,故反射角為53度;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所成的夾角53°+53°=106°;
(2)如果水位上升,反射點左移,使得反射光線向左平移,因而與刻度尺的交點上移。
20.如圖所示,激光筆發出的一束光從空氣中的A點斜射到水面上的O點,經反射后在足夠長的刻度尺上形成一光點B。
(1)若入射光線與界面所成的夾角為37°,則反射角為  53°  。
(2)保持入射點O不變,將激光筆豎直靠近空氣與水的界面,則在刻度尺上形成的光點將會  向下  (選填“向上”或“向下”)移動。
(3)圖中折射光線在刻度尺上也形成一個光點C(圖中未標出),則B、C兩光點到界面的距離大小關系是:sBD <  sCD(選填“>”“<”或“=”)。
(4)小高在空氣中點燃衛生香,從而在周圍充以煙霧。他是為了利用煙塵微粒對光的  漫反射  (填“鏡面反射”或“漫反射”)來顯示光通過的路徑。
【答案】(1)53°;(2)向下;(3)<;(4)漫反射。
【解答】解:(1)若入射光線和界面的夾角為37°,則入射角(入射光線和法線的夾角)為:90°﹣37°=53°,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入射角,則反射角為53°;
(2)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入射角,保持入射點O不變,將激光筆豎直靠近空氣與水的界面,則入射角變大,反射角也變大,則在刻度尺上形成的光點將向下移動;
(3)由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光從空氣射入水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折射光線偏向法線,所以SBD<SCD;
(4)當光照到煙霧時,煙霧顆粒對光的反射方向是不同的,會發生漫反射現象,所以我們從各角度可以看到光的路徑。
21.雨后的夜晚,路上有些積水,甲、乙兩人在較暗的月光下,在路上相向而行,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甲能看到路面,是因為路面發生了  漫反射  (填“漫反射”或“鏡面反射”)。
(2)乙能看到水面比路面  暗  (填“暗”或“亮”)。
【答案】(1)漫反射;(2)暗。
【解答】解:(1)因為路面凹凸不平,發生的是漫反射,反射光有部分會進入甲的眼睛,所以甲能看到路面;
(2)因為乙同學背著月光走,雖然水面發生的仍然是鏡面反射,但反射光進不到乙的眼睛,所以看到水面比路面暗。
22.圖甲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實驗,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兩塊可繞ON自由轉動的光屏。
(1)實驗中,同學們發現用光滑的塑料板做光屏E、F,實驗效果不如粗糙的硬紙板理想,原因是硬紙板上易發生  漫  反射。
(2)如圖乙,當紙板E固定后,紅色激光筆貼著紙板E沿AO入射,發現無論如何轉動屏F都無法完整地呈現反射光線,原因可能是  紙板E與平面鏡不垂直  。
(3)如圖丙,若讓另一束光線沿BO方向射向平面鏡,反射光線將沿OA方向射出,該實驗現象說明  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
【答案】(1)漫;(2)紙板E與平面鏡不垂直;(3)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解答】解:(1)為了看清楚紙板上的光路,紙板材質應是粗糙的,原因是光線射在上面發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線射向各個方向,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能看得清楚;
(2)如果在實驗中無論如何轉動屏F都無法完整地呈現反射光線,其原因可能是紙板與平面鏡不垂直;
(3)如果讓光沿BO方向入射,反射光將沿OA方向射出,可知將反射光線改為入射光線,光路圖照樣成立,這表明: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Ⅲ 核心素養提升
23.如圖是塔式熱發電系統的一項關鍵技術。發電站安裝有許多定日鏡(即平面鏡),每一個定日鏡都由自動跟蹤太陽光裝置控制,以便準確的將太陽光反射后會聚到高塔頂部的接收器上。下列光現象中與定日鏡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水中倒影 B.雨后彩虹 C.沙漠蜃景 D.小孔成像
【答案】A
【解答】解:定日鏡工作,利用的光的反射;
A、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鏡成像,屬于光的反射,故A正確;
B、雨后彩虹,是由于太陽光照到空氣中的小水滴上,被分解為絢麗的七色光,即光的色散,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錯誤;
C、沙漠蜃景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錯誤;
D、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線傳播,故D錯誤。
24.如圖,固定在水面上方的光源S發出一束光線經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有一個光斑A,已知光束與水面的夾角為45°,S′是光源經水面反射所成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當水面降低時,S′到水面的距離變大
B.反射角大于45°
C.當水面降低時,反射角將變大
D.當水面降低時,光斑A將向左移動
【答案】A
【解答】解:A、當水面降低時,物體S到水面的距離變大了,所以像到水面的距離也變大了,故A正確。
B、已知光束與水面的夾角為45°,入射角為90°﹣45°=45°,反射角也是45°;故B錯誤;
C、因為入射光線方向不變,當水面降低時,再次的水面是平行的,反射光線與原來的反射光線是平行的,故反射角不變,故C錯誤;
D、當液面降低時,由于入射角不變,所以反射光線與原來的反射光線平行,入射點下降,向右移動,因而反射光線在原來反射光的右側,則光斑向右移動,故D錯誤。
25.如圖平面鏡M繞垂直于紙面的軸0以每秒120°勻速轉動,AB為一段圓心在O點的圓弧形屏幕。張角∠AOB為60°.有一束來自頻閃光源的平行光束通過狹縫S射向平面鏡M上的O點,已知光源每秒閃動12次,屏幕AB上每秒內可能出現的光斑次數是(  )
A.3次 B.6次 C.12次 D.24次
【答案】A
【解答】解: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及光的反射定律可知,當平面鏡以ω轉動時,反射光線轉動的角速度為2ω。
已知平面鏡M繞垂直于紙面的軸O以每秒轉120°的速度順時針勻速轉動,張角∠AOB為60°,則平面鏡轉過30°,
由ω可得平面鏡轉動的周期T=3s,平面鏡轉過30°對應AB上的光點轉過60°,所需時間為0.25s,光源每秒閃12次,0.25s內將閃3次,屏幕AB上每秒內出現的光斑次數是3次。
26.如圖所示,平面鏡OM與ON的夾角為θ,一條平行于平面鏡ON的光線經過兩個平面鏡的多次反射后,能夠沿著原來的光路返回。則平面鏡之間的夾角不可能是(  )
A.1° B.2° C.3° D.4°
【答案】D
【解答】解:
根據光的反射定律,畫光的反射光路圖如下圖所示,由圖知:
因為第一條入射光線平行于下面平面鏡,所以第一條入射光線與上面平面鏡的夾角為θ,
光線第一次反射的入射角為:90°﹣θ;
結合幾何知識可知:
第二次入射時的入射角為:90°﹣2θ;
第三次的入射角為:90°﹣3θ;
第N次的入射角為:90°﹣Nθ。
要想延原來光路返回 需要光線某次反射的入射角為零
所以有 90°﹣Nθ=0,
解得:θ,由于N為自然數,所以θ不能等于4°。
27.反光板是攝影常用器材,其一側表面涂有光滑的反光涂層,可以反射光,另一側無反光涂層,通常為黑色(如圖)。下列反光板擺放方式能使拍攝對象的面部更亮的是(  )
A.B. C.D.
【答案】A
【解答】解:要使得通過反光板將太陽光反射到臉部,必須把有光滑的反光涂層對著陽光,故BD錯誤;
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而太陽光不能正對反射面,否則沿原路返回,故A正確,C錯誤。
28.物體溫度越高,向外輻射的紅外線就越強,紅外線測溫儀就是利用物體向外輻射紅外線的強弱來測定溫度的,如圖是紅外線測溫儀測體溫過程中光線的傳播情況,其中光路圖正確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答】解:紅外線測溫儀,它是利用紅外線的熱效應工作的,測溫儀可以直接接收人發出的紅外線,故B正確。
29.平面鏡前有一點光源S,如圖所示,作一條從光源S射出的光線,使它經平面鏡反射后,恰好經過A點。圖中的數字符號表示的是確定光源S射出的光線時作圖的先后次序,其中作圖過程正確的是(  )
A.B.C.D.
【答案】C
【解答】解:①先通過平面鏡作出發光點S的對稱點S′即為S的像;連接S′A交平面鏡于點O,②OA為反射光線;③連接SO為入射光線,如圖所示:
30.小明想利用一塊平面鏡使射向井口的太陽光豎直射入井中,如圖所示,圖中的數字符號表示的是確定平面鏡位置時作圖的先后次序,其中作圖過程正確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答】解:根據題意可知,使用平面鏡是為了讓太陽光豎直射入井中,即反射光線是豎直向下的;所以,作圖過程中的第一個步驟應該是過入射點作豎直向下的反射光線;
因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法線正好是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夾角的平分線,所以第二步作出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夾角的平分線即為法線;
由于法線垂直于鏡面,所以第三步作出法線的垂線即為平面鏡的位置,如下圖所示:
31.早晨,小明同學在上學之前,總要對著鏡子檢查一下自己的著裝。如何才能把自己看得更清晰呢?小明應把平面鏡放在(  )
A.A位置 B.B位置 C.C位置 D.D位置
【答案】A
【解答】解: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人的像是由人射向鏡面的光經鏡面反射而形成的。所以要能較清楚地看清自己的面容,自己應面對窗口,鏡子的反射面應朝本人,應把平面鏡放在A位置,故A正確。
32.如圖甲“平視顯示系統”可以將一些行車信息直接通過前擋風玻璃成像在視野前方,司機不必低頭看儀表,提升了行車的安全性。圖乙是其成像原理簡圖,據圖分析正確的是(  )
A.司機看到視野前方行車信息的像是虛像
B.為避免產生重影,可增大擋風玻璃的厚度
C.行車信息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不相等
D.行車信息通過擋風玻璃成像的原理是光的折射
【答案】A
【解答】解:ACD、擋風玻璃相當于平面鏡,平面鏡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平面鏡成正立等大的虛像,即行車信息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故A正確,C、D錯誤;
B、由于玻璃板有厚度壺產生重影,因此為避免產生重影,可減小擋風玻璃的厚度,故B錯誤。
故選:A。
33.小明同學在家中用兩個平面鏡和紙筒制作了一個簡易潛望鏡,如圖所示,他把該潛望鏡放到窗戶下觀察窗外的物體,則觀察到的物體的像是(  )
A.正立的虛像 B.倒立的虛像
C.正立的實像 D.倒立的實像
【答案】A
【解答】解:
根據潛望鏡中使用的是兩塊平面鏡;物體在上面平面鏡中成正立、等大的虛像,這個虛像又在下面平面鏡中成正立、等大的虛像。所以眼睛看到正立、等大的虛像。
34.如圖是生活中常見的兩種窗戶,甲圖窗戶可在直線軌道上左右平移,乙圖窗戶可繞固定軸轉動,如果你站在窗戶前,能通過玻璃看到你的像,若將甲圖窗戶左右平移打開,則你在P窗戶中的像將  不隨  (選填“隨”、“不隨”)窗平移;你若將乙圖Q窗戶從關閉狀態向外打開到90°,則窗框上的A點與A點在Q窗中的像之間距離將  變大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同時A點的像移動軌跡是  C  。
A.折線; B.圓心角為90°圓弧線; C.圓心角為180°圓弧線; D.圓心角為360°圓弧線。
【答案】不隨;變大;C
【解答】解:將甲圖窗戶左右平移打開,平面鏡成像時像和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則你在P窗戶中的像將不隨窗戶移動;
若將乙圖Q窗戶從關閉狀態向外打開到90°,像遠離物體,距離變大,A點的像移動軌跡是圓心角為180°圓弧線,故選C。
故答案為:不隨;變大;C。
35.小趙身高1.6m,她站在豎直放置的大平面鏡前1.5m,鏡高1.2m,當小趙沿垂直鏡面的方向后退1m后,她在鏡中像的大小 不變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鏡中的像與小趙之間的距離是 5  m,小趙在鏡中看到身后的石英鐘如圖所示,此時的時間是 3:40  。
【答案】不變;5;3:40。
【解答】解:(1)因平面鏡成像時像和物體形狀、大小相同,所以身高為1.6m的小趙,當他沿垂直鏡面的方向后退1m后,他在鏡中的像大小不變,高度也是1.6m;
因平面鏡成像時物距等于像距,所以小趙站在豎直放置的平面鏡前1.5m處時,此時物距為1.5m,則像距也為1.5m;
當后退1m,此時物距為1.5m+1m=2.5m,像距也為2.5m 像與人的距離2.5m+2.5m=5m。
(2)在平面鏡中的像與現實中的事物恰好左右順序顛倒,且關于鏡面對稱。
由圖分析可得題中所給的8:20與3:40成軸對稱,它的實際時間應是3:40。
36.為了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小李同學利用平面鏡、可繞ON折轉的紙板、量角器和激光筆進行如圖的實驗。
(1)把一個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紙板立在平面鏡上,紙板上的直線ON與鏡面保持  垂直  。
(2)為了探究反射角與入射角的關系,實驗時應進行的操作是  D  。
A.沿ON前后轉動紙板E B.沿ON前后轉動紙板F
C.改變光束OB與ON的夾角 D.改變光束AO與ON的夾角
(3)若將紙板傾斜,如圖乙所示,讓光束仍貼著紙板沿AO方向射到鏡面,此時反射光  不能  呈現在(選填“能”或“不能”)紙板上。
【答案】(1)垂直;(2)D;(3)不能。
【解答】解:(1)把一個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張可以繞ON翻折的紙板豎直地立在平面鏡上,紙板上的直線ON垂直于鏡面;
(2)探究光的反射規律,多次改變入射角大小并測量對應的反射角,是為了尋找普遍規律,即改變光束AO與ON的夾角,故選:D;
(3)由題意得,當顯示入射光線、反射光線與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時,入射光線、反射光線都能同時看見;若將紙板傾斜,此時入射光和法線所在平面不在紙板上,因而在紙板上看不到反射光,說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38.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實驗,小金首先將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進行了如下演示。先用加濕器使整個教室充滿霧氣,將平面鏡放在一能轉動的水平圓臺上,在柱M上固定一個紅色激光筆,① 使其發出的光垂直射向平面鏡上的O點  ,表示出法線,然后打開固定在柱N上的綠色激光筆,使綠色激光射向O點,出現了如圖所示的情景。
(1)用加濕器使整個教室充滿霧氣的目的是  顯示出光的傳播路徑  。
(2)①的操作是  使其發出的光垂直射向平面鏡上的O點  。
(3)老師水平方向緩慢轉動圓臺,當我們觀察到兩條綠色光線和一條紅色光線重合時,證明  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
【答案】(1)顯示出光的傳播路徑;(2)使其發出的光垂直射向平面鏡上的O點;(3)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解答】解:(1)加濕器使整個教室充滿霧氣,這樣能顯示出光的傳播路徑;
(2)法線與平面鏡是垂直的,紅色激光筆發出的光垂直射向平面鏡上的O點,可以顯示法線的位置;
(3)沿水平方向緩慢轉動圓臺,當我們從側面觀察到入射綠光、入射紅光和反射綠光看起來重合時(即只能觀察到一條光線時),可根據光的傳播路徑來判斷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
12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
【暑假特輯】預學練習2 光的反射
Ⅰ 基礎知識整理
一、光的反射
1.定義:光射到物體表面上時,有 會被物體 反射回來,這種現象叫做光的反射。
2.反射光路圖
一點 入射點 O
三線 入射光線
法線 ON
反射光線
兩角 入射角
反射角
3.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實驗
(1)平面鏡 M 放在水平桌面上,硬紙板 地立在平面鏡上。
(2)讓一束光 紙板沿著某一個角度射到O點,用紅色筆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徑跡。
(3)改變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兩次。
(4)將F板繞ON前后轉動,在F板上 。說明 。
(5)取下硬紙板,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表中數據說明 。
【實驗解讀】
①硬紙板的作用:a、 b、 。
②在E、F共面的情況下,F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線,原因可能是 。
③實驗時為了顯示光路,讓光貼著紙板入射是利用了 。
④同學們能從紙板前不同的方向看到光的徑跡,這是因為光在紙板上發生了 。
⑤若想探究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具體的操作是: 。
⑥將F板繞ON前后轉動,在F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線,是為了證明 。
⑦多測幾組入射角和反射角數據的目的是 。
⑧為了得到反射角與入射角關系的普遍規律,正確的做法是 。
⑨若將一束光貼著紙板F沿BO射向O點,光將沿圖中OA的方向射出,說明 。
4.光的反射定律內容:
①入射光線、反射光線、法線在 內;
②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 的兩側;
③ 等于 。
5.反射類型: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1)眼睛能從不同的方向看到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發生了 。
(2)路邊建筑物的玻璃幕墻造成光污染,這是由于光的 引起的。
(3)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
二、平面鏡成像
1.探究“平面鏡成像規律”實驗
(1)將一塊玻璃板 放在白紙上,在紙上記下玻璃板的位置。
(2)選取兩支 的蠟燭,把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
(3)將 的蠟燭B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 為止。這個位置就是像的位置。
(4)移動點燃的蠟燭到另一個位置,重做上面的實驗。
(5)將蠟燭和像的位置連起來,用 測出它們到玻璃板的距離,記錄在表中。
(6)分析與論證:
蠟燭所成像的位置和蠟燭的位置有什么關系?
它們的大小有什么關系?
【實驗解讀】
①本實驗最好在較暗的環境中進行,目的是 。
②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 。
③本實驗應該選擇較薄的玻璃板,因為 。
④透過玻璃板觀察到的像比較模糊,原因可能是 。
⑤取兩支大小相同的蠟燭,目的是 。
⑥觀察不到蠟燭A的像或蠟燭B無法與像重合,原因是 。
⑦移去后面的蠟燭B,并在該位置放光屏(白紙),光屏上 承接到蠟燭的像,說明 。
⑧蠟燭B與蠟燭A的像能夠完全重合,說明 。
⑨多次改變蠟燭的位置進行實驗,目的是 。
2.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像與物體的大小 (2)像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
(3)像與物的連線和平面鏡 (4) (注意:像與物 相反)
(5)像與物關于平面鏡 。
3.凸面鏡和凹面鏡
凸面鏡 凹面鏡
對光的作用
圖示
應用 汽車反光鏡 太陽灶
Ⅱ 科學概念落實
1.美麗金衢,美不勝收。下列四個情境屬于光的反射現象的(  )
A.婺州公園的樹影 B.石梁溪中美麗倒影
C.校園樹蔭下光斑 D.西區大草原的彩虹
2.下列各光學現象中,其成因屬于光的反射的是(  )
A.透過放大鏡觀察植物 B.樹蔭下的圓形光斑
C.日全食現象 D.水中橋的倒影
3.雨后的夜晚,走在有積水的路上。當迎著月光時,為了避讓水洼,不要走地面上較亮的地方。下列光路中,能正確體現該情況下光的傳播路線的是(  )
A.B. C.D.
4.黑暗的房間里有兩盞電燈,只有一盞燈點亮,但人能看到未點亮的燈泡。下列圖中,能正確,反映出“人能看到未點亮燈泡”的光路圖的是(  )
A. B. C. D.
5.如圖所示,用手電筒對著平面鏡中的像照射時,觀察到像比原來亮多了,其原因是(  )
A.光射到像上,所以像變亮了
B.光反射到物體上,物體變亮了,所以像也變亮了
C.光使整個空間變亮了,更便于觀察像,所以像變亮了
D.光使鏡子更明亮了,所成的像也就變亮了
6.如圖所示,相鄰兩室,一明一暗,在兩屋之間的墻壁上有一平面鏡M,且∠AOC=∠BOC,甲、乙兩人分別站在A、B兩點,向平面鏡張望,則(  )
A.甲能看到乙,乙看不到甲
B.甲、乙互相都可以看到對方
C.甲看不到乙,乙看不到甲
D.甲看不到乙,乙能看到甲
7.一束光線以和平面鏡成30°夾角射到平面鏡上,當入射角增大20°時,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為(  )
A.100° B.120° C.140° D.160°
8.小金開車去天目山游玩,途中經過一段盤山公路時,通過觀察公路拐彎路口的廣角鏡來判斷對面是否有車輛駛過,廣角鏡的原理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直線傳播 D.光的色散
9.如圖所示,若要讓反射光射中目標,在激光筆不動的情況下,可將平面鏡(  )
A.豎直向下移動 B.豎直向上移動
C.水平向右移動 D.水平向左移動
10.如圖所示,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鏡上,其中反射角是(  )
A.∠1 B.∠2 C.∠3 D.∠4
11.如圖是小科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相關實驗過程,其中M為水平放置的平面鏡,E、F為可以繞ON折轉的紙板。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圖甲中∠AOP是入射角
B.圖甲中如果光線沿BO射入,可以沿OA射出
C.圖乙中若將F板繞ON向后轉,反射光線會消失
D.圖甲中將入射光線沿E所在平面繞O點順時針旋轉,反射光線也隨之順時針旋轉
12.下列選項中可以用如圖所示的光路圖解釋的是(  )
A.岸上人看到水中的魚
B.岸上人看到水中的“白云”
C.水中魚看到岸上的人
D.水中潛水員看到天空白云
13.晚上,在桌上鋪一張白紙,把一塊小平面鏡放在紙上(鏡面朝上),讓手電筒的光正對著平面鏡照射,如圖,從側面看去(  )
A.鏡子比較亮,它發生了鏡面反射
B.鏡子比較暗,它發生了漫反射
C.白紙比較亮,它發生了鏡面反射
D.白紙比較亮,它發生了漫反射
14.如圖所示是一種反射式路燈,燈發出的光不是直接照射到路面,而是經過燈上方粗糙的反射板反射后照亮路面。下列分析符合實際的是(  )
A.光在反射板表面發生了鏡面反射
B.光在反射板上的反射不遵守反射定律
C.地面上沒有燈罩的影子是因為光在空氣中沒有沿直線傳播
D.晚上能看見反射板是因為反射板將燈光反射入我們的眼睛
15.檢查視力時,人與視力表的距離要求為5m,由于醫務室房間太小,醫生首先將視力表貼在一面墻上,然后在對面墻上正對著視力表掛一大平面鏡,視力表到鏡子的距離為3m,檢查視力時(  )
A.人應面對鏡而坐,人與鏡的距離為2m
B.人應面對鏡而坐,人與鏡的距離為2.5m
C.人應面對視力表而坐,人與視力表的距離為2m
D.人應面對視力表而坐,人與視力表的距離為3m
16.如圖所示,是一條盤山公路,當汽車在AB路段行駛時,看不到BC路段的情況,為了看清BC路段的情況,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A.利用折射原理,在A處裝凹透鏡
B.利用反射原理,在B處裝凸面鏡
C.利用反射原理,在B處裝凹面鏡
D.利用折射原理,在C處裝凹透鏡
17.網絡上有售賣一種車用的抬頭顯示器(簡稱HUD),它能將水平顯示器上顯示的重要車輛信息,如車速、油耗、導航等通過擋風玻璃(看作平面鏡)成像,避免駕駛員低頭看儀表而造成事故,圖乙為其工作原理圖。
(1)駕駛員看到的像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填“反射”或“折射”),成的是     (填“實像”或“虛像”)。
(2)如果成像位置太低,可將顯示器適當     (填“靠近”或“遠離”)擋風玻璃。
18.如圖所示,MM為平面鏡,AO為入射光線,ON為法線,入射角∠AON等于60°,已知∠NOB等于30°,∠NOC等于45°,∠NOD等于60°。
(1)入射光線AO的反射光線將沿著     方向射出,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的夾角為  1   度;
(2)若AO沿順時針方向轉動30°,此時反射角為     度。
19.如圖所示,激光筆發出的一束光從空氣中的A點斜射到水面上的O點,經反射在足夠長的刻度尺上形成光斑B。
(1)若入射光線與界面所成的夾角為37°,則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所成的夾角為 。
(2)如果水位上升,光斑B會 (填“向上”或“向下”)移動。
20.如圖所示,激光筆發出的一束光從空氣中的A點斜射到水面上的O點,經反射后在足夠長的刻度尺上形成一光點B。
(1)若入射光線與界面所成的夾角為37°,則反射角為 。
(2)保持入射點O不變,將激光筆豎直靠近空氣與水的界面,則在刻度尺上形成的光點將會 (選填“向上”或“向下”)移動。
(3)圖中折射光線在刻度尺上也形成一個光點C(圖中未標出),則B、C兩光點到界面的距離大小關系是:sBD    sCD(選填“>”“<”或“=”)。
(4)小高在空氣中點燃衛生香,從而在周圍充以煙霧。他是為了利用煙塵微粒對光的     (填“鏡面反射”或“漫反射”)來顯示光通過的路徑。
21.雨后的夜晚,路上有些積水,甲、乙兩人在較暗的月光下,在路上相向而行,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甲能看到路面,是因為路面發生了     (填“漫反射”或“鏡面反射”)。
(2)乙能看到水面比路面     (填“暗”或“亮”)。
22.圖甲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實驗,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兩塊可繞ON自由轉動的光屏。
(1)實驗中,同學們發現用光滑的塑料板做光屏E、F,實驗效果不如粗糙的硬紙板理想,原因是硬紙板上易發生 反射。
(2)如圖乙,當紙板E固定后,紅色激光筆貼著紙板E沿AO入射,發現無論如何轉動屏F都無法完整地呈現反射光線,原因可能是 。
(3)如圖丙,若讓另一束光線沿BO方向射向平面鏡,反射光線將沿OA方向射出,該實驗現象說明
    。
Ⅲ 核心素養提升
23.如圖是塔式熱發電系統的一項關鍵技術。發電站安裝有許多定日鏡(即平面鏡),每一個定日鏡都由自動跟蹤太陽光裝置控制,以便準確的將太陽光反射后會聚到高塔頂部的接收器上。下列光現象中與定日鏡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水中倒影 B.雨后彩虹 C.沙漠蜃景 D.小孔成像
24.如圖,固定在水面上方的光源S發出一束光線經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有一個光斑A,已知光束與水面的夾角為45°,S′是光源經水面反射所成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當水面降低時,S′到水面的距離變大
B.反射角大于45°
C.當水面降低時,反射角將變大
D.當水面降低時,光斑A將向左移動
25.如圖平面鏡M繞垂直于紙面的軸0以每秒120°勻速轉動,AB為一段圓心在O點的圓弧形屏幕。張角∠AOB為60°.有一束來自頻閃光源的平行光束通過狹縫S射向平面鏡M上的O點,已知光源每秒閃動12次,屏幕AB上每秒內可能出現的光斑次數是(  )
A.3次 B.6次 C.12次 D.24次
26.如圖所示,平面鏡OM與ON的夾角為θ,一條平行于平面鏡ON的光線經過兩個平面鏡的多次反射后,能夠沿著原來的光路返回。則平面鏡之間的夾角不可能是(  )
A.1° B.2° C.3° D.4°
27.反光板是攝影常用器材,其一側表面涂有光滑的反光涂層,可以反射光,另一側無反光涂層,通常為黑色(如圖)。下列反光板擺放方式能使拍攝對象的面部更亮的是(  )
A.B. C.D.
28.物體溫度越高,向外輻射的紅外線就越強,紅外線測溫儀就是利用物體向外輻射紅外線的強弱來測定溫度的,如圖是紅外線測溫儀測體溫過程中光線的傳播情況,其中光路圖正確的是(  )
A.B. C.D.
29.平面鏡前有一點光源S,如圖所示,作一條從光源S射出的光線,使它經平面鏡反射后,恰好經過A點。圖中的數字符號表示的是確定光源S射出的光線時作圖的先后次序,其中作圖過程正確的是(  )
A.B.C.D.
30.小明想利用一塊平面鏡使射向井口的太陽光豎直射入井中,如圖所示,圖中的數字符號表示的是確定平面鏡位置時作圖的先后次序,其中作圖過程正確的是(  )
A. B. C. D.
31.早晨,小明同學在上學之前,總要對著鏡子檢查一下自己的著裝。如何才能把自己看得更清晰呢?小明應把平面鏡放在(  )
A.A位置 B.B位置 C.C位置 D.D位置
32.如圖甲“平視顯示系統”可以將一些行車信息直接通過前擋風玻璃成像在視野前方,司機不必低頭看儀表,提升了行車的安全性。圖乙是其成像原理簡圖,據圖分析正確的是(  )
A.司機看到視野前方行車信息的像是虛像
B.為避免產生重影,可增大擋風玻璃的厚度
C.行車信息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不相等
D.行車信息通過擋風玻璃成像的原理是光的折射
33.小明同學在家中用兩個平面鏡和紙筒制作了一個簡易潛望鏡,如圖所示,他把該潛望鏡放到窗戶下觀察窗外的物體,則觀察到的物體的像是(  )
A.正立的虛像 B.倒立的虛像
C.正立的實像 D.倒立的實像
34.如圖是生活中常見的兩種窗戶,甲圖窗戶可在直線軌道上左右平移,乙圖窗戶可繞固定軸轉動,如果你站在窗戶前,能通過玻璃看到你的像,若將甲圖窗戶左右平移打開,則你在P窗戶中的像將 (選填“隨”、“不隨”)窗平移;你若將乙圖Q窗戶從關閉狀態向外打開到90°,則窗框上的A點與A點在Q窗中的像之間距離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同時A點的像移動軌跡是 。
A.折線; B.圓心角為90°圓弧線;
C.圓心角為180°圓弧線; D.圓心角為360°圓弧線。
35.小趙身高1.6m,她站在豎直放置的大平面鏡前1.5m,鏡高1.2m,當小趙沿垂直鏡面的方向后退1m后,她在鏡中像的大小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鏡中的像與小趙之間的距離是
    m,小趙在鏡中看到身后的石英鐘如圖所示,此時的時間是    。
36.為了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小李同學利用平面鏡、可繞ON折轉的紙板、量角器和激光筆進行如圖的實驗。
(1)把一個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紙板立在平面鏡上,紙板上的直線ON與鏡面保持 。
(2)為了探究反射角與入射角的關系,實驗時應進行的操作是 。
A.沿ON前后轉動紙板E B.沿ON前后轉動紙板F
C.改變光束OB與ON的夾角 D.改變光束AO與ON的夾角
(3)若將紙板傾斜,如圖乙所示,讓光束仍貼著紙板沿AO方向射到鏡面,此時反射光 呈現在(選填“能”或“不能”)紙板上。
38.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實驗,小金首先將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進行了如下演示。先用加濕器使整個教室充滿霧氣,將平面鏡放在一能轉動的水平圓臺上,在柱M上固定一個紅色激光筆,①    ,表示出法線,然后打開固定在柱N上的綠色激光筆,使綠色激光射向O點,出現了如圖所示的情景。
(1)用加濕器使整個教室充滿霧氣的目的是     。
(2)①的操作是     。
(3)老師水平方向緩慢轉動圓臺,當我們觀察到兩條綠色光線和一條紅色光線重合時,證明     。
(
12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雄市| 隆昌县| 米泉市| 宁强县| 舟曲县| 铜山县| 靖安县| 抚宁县| 泉州市| 随州市| 抚宁县| 凤庆县| 伊金霍洛旗| 平远县| 竹溪县| 毕节市| 灌南县| 合水县| 赤壁市| 洪泽县| 桂平市| 禄劝| 临朐县| 海门市| 裕民县| 六盘水市| 西和县| 迭部县| 鹤庆县| 甘洛县| 达州市| 丹江口市| 西藏| 靖宇县| 阳山县| 赞皇县| 和林格尔县| 武鸣县| 若尔盖县| 财经| 乌鲁木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