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暑假特輯】浙教版科學七升八暑期預學練習3 光的折射(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暑假特輯】浙教版科學七升八暑期預學練習3 光的折射(含解析)

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
【暑假特輯】預學練習3 光的折射 參考答案及解析
Ⅰ 基礎知識整理
1.光的折射定義: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到另一種介質時,光的傳播方向會發生偏折的現象。
(注意:當光垂直入射到界面時,傳播方向不變)
2.光的折射規律:
(1)光發生折射時,入射光線、折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2)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的兩側;
(3)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物質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4)當光從其他透明物質斜射入空氣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注意】①折射角是指折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②垂直射入界面,入射光線、折射光線、法線三線重合,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為0°。
③光發生折射時,光路也具有可逆性。
④在界面上發生折射的同時也發生了反射。
⑤無論是入射角還是折射角,空氣中的角較大。光在角大的介質中傳播得更快。
3.利用光的折射規律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1)從河岸上看水中的物體比實際淺,從水中看河岸上的樹比實際高。
(2)海市蜃樓是光在不均勻的物質中傳播時發生折射。
(3)筷子“折斷”、河水變淺、彩虹等等。
Ⅱ 科學概念落實
1.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站在湖邊的小明看到清澈的水中魚兒在云中游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看到的水中的魚是實像
B.看到的水中的云是實像
C.看到的水中的云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看到的水中的魚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答案】D
【解答】解:看到的水中的魚是由魚反射的光線從水中斜射入空氣時,在水面發生折射形成的虛像;
看到的水中的云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BC錯誤、D正確。
2.把一根竹筷插入水中,所見到的現象是圖中的(  )
A. B. C. D.
【答案】C
【解答】解:如圖,當筷子斜插入水中時,筷子的水下部分反射的光經水面折射后,會遠離法線看起來就像向上彎折一樣;符合條件的是C圖。因為筷子在水中會發生偏折,顯然選項A是錯誤的;而根據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則選項BD是錯誤的,故選:C。
3.如圖所示的幾個光學現象和應用,屬于光的折射現象的是(  )
A.圖甲:海市蜃樓現象 B.圖乙:平靜的水面映出“倒影”
C.圖丙:光在光導纖維中傳播 D.圖丁:墻上映出手影
【答案】A
【解答】解:A、海市蜃樓是光在密度不均勻的大氣層中傳播時,發生折射形成的,故A符合題意;
B、水中“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題意;
C、光在光導纖維中傳播,利用的是光的反射,故C不符合題意;
D、墻上映出手影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題意。
4.鄉村美景美不勝收:池塘正中長著千年古柏,水邊白鷺悠走,水下魚兒暢游……游客用手機拍下了這些場景。下列相關“影”的形成原理中正確的是(  )
A.媽媽手機的“攝影”——光的折射 B.水下魚兒的“魚影”——光的反射
C.岸邊白鷺的“黑影”——光的色散 D.水中古柏的“倒影”——光的直線傳播
【答案】A
【解答】解:A、媽媽手機的“攝影”是凸透鏡成像,屬于光的折射,故A正確;
B、水下魚兒的“魚影”,是光的折射,故B錯誤;
C、岸邊白鷺的“黑影”是影子,屬于光的直線傳播,故C錯誤;
D、水中古柏的“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屬于光的反射,故D錯誤。
5.如圖所示的光現象中,與“潭清疑水淺”中“水淺”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水中倒影 B.手影形成
C.筷子“彎折” D.激光準直
【答案】C
【解答】解:“潭清疑水淺”指人看到水底形成的像,像的位置比物體的實際位置要淺,是光的折射現象;
A、水中倒影,屬于光的反射,故A錯誤;
B、手影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在光不能到達的區域形成的影子,故B錯誤;
C、筷子“彎折”,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現象,故C正確;
D、激光準直是利用光的直線傳播,故D錯誤。
6.把一枚硬幣固定在空杯的底部,一直保持眼睛位置不變。當水位如圖時,眼睛恰好可以看到硬幣的B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此時看到B點只是因為光的反射
B.此時看到的硬幣比實際位置要高
C.如果沒有水,眼睛仍可以看到B點
D.如果再加水,眼睛就看不到B點
【答案】B
【解答】解:把一枚硬幣固定在空杯的底部,一直保持眼睛位置不變,由于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所以硬幣反射的光被杯子壁擋住了,如果沒有水,眼睛不能看到B點;當水位如圖時,眼睛恰好可以看到硬幣的B點,因為來自硬幣的光線會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從而發生折射,當折射光線進入人眼時,人眼逆著折射光線看去,看到的便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變淺的虛像,虛像的位置比物體的實際位置偏高;如果再加水,眼睛仍能看到B點。故ACD錯誤;B正確。
7.構建思維導圖是整理知識的重要方法,如圖是小科復習光學知識時構建的思維導圖,下列選項適合填在圖中甲處的是(  )
A.小孔成像 B.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C.人在地面上的影子 D.海市蜃樓
【答案】D
【解答】解:讀思維導圖可知,圖中甲處要求填寫的是光的折射現象實例。
A、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題意;
B、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題意;
C、人在地面上的影子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題意;
D、海市蜃樓是光在不均勻的大氣中發生折射形成的,故D符合題意。
8.小科看到水里有魚,以下能正確反映看到魚的光路圖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答】解:水中魚反射出的光,在水面處發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認為光是沿直線傳播的,所以逆著折射光線看上去,看到的是變淺的魚的虛像,所以真實的魚在看到的魚的下方位置,則只有選項B中的光路圖符合題意。
9.有經驗的漁民使用鋼叉捕魚時,鋼叉要對準看到的“魚”的下方叉,因為實際的魚在看到的“魚”的下方。如下所示的四幅圖中,能正確反映漁民看到“魚”的光路圖是(  )
A.B.C.D.
【答案】A
【解答】解:水中魚反射出的光,在水面處發生了折射,光有水斜射入空氣時發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認為光是沿直線傳播的,所以逆著折射光線看上去,看到的A′是變淺的魚的虛像。所以有經驗的漁民應該用魚叉瞄準看到魚的下方位置,才能將魚叉到;如圖所示:
由此可知,C、D選項光的傳播方向錯誤,B選項,折射角小于入射角,錯誤,只有A選項正確。
10.如圖所示是一束光線經過空氣和玻璃界面后的情況,請判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入射光線是NO
B.折射角為50度
C.界面處只發生光的折射
D.分界線BD右側為玻璃
【答案】D
【解答】解:根據圖片可知,∠AOE=∠AON,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它們為入射角和反射角,AC為法線,則OM肯定就是折射光線;
A、根據“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可知,EO為入射光線,ON為反射光線,故A錯誤;
B、折射角為折射光線與法線之間的夾角,折射角為∠MOC=90°﹣50°=40°,故B錯誤;
C、光在界面上同時發生了折射和反射,故C錯誤;
D、入射角∠AON=60°,大于折射角,則界面左側為空氣,右側為玻璃,故D正確。
11.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入射角為45°,則折射角可能為(  )
A.0° B.32° C.45° D.90°
【答案】B
【解答】解:由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于入射角等于45°,所以折射角小于45°,故CD選項不符合題意;又因為當光線垂直射入時,入射角等于折射角,都為0°,故A選項錯誤,B選項正確。
12.如圖所示有束光線射入杯底形成光斑,逐漸往杯中加水,光斑將(  )
A.向右移動 B.向左移動 C.不動 D.無法確定
【答案】A
【解答】解:當杯中的水增多時,作圖如下:
水增多時液面升高,但入射光線的角度沒變,折射光線的角度也不變,由圖可知光斑向右移動。
13.光在水和空氣的界面會同時發生折射和反射。
(1)如圖所示,當光垂直射向界面,此時,折射角為  0  度。
(2)若將此光線繞著入射點順時針旋轉20度,此時,反射角為  20  度。
(3)旋轉后,折射角  大于  入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1)0;(2)20;(3)大于。
【解答】解:(1)如圖所示,當光垂直射向界面,光路不改變方向,沒有發生折射,折射光線和法線的夾角是0度,所以折射角為0度。
(2)若將此光線繞著入射點順時針旋轉20度,入射光線跟法線的夾角是20度,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等于20度。
(3)旋轉后,光線從水斜射入空氣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14.如圖所示,光源S發出的一條光線射向水面,在水面處發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線經過點A,折射光線經過點P,請你作出確定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和折射光線的完整光路圖(保留作圖痕跡)。
【答案】
15.探究光折射時折射角與入射角的關系。如圖所示,便一束光從甲介質斜射入乙介質,測量并記錄入射角和折射角大小,改變光束射向O點的角度,多次實驗,數據如表所示。
實驗次數 1 2 3 4
入射角 10° 20° 30° 40°
折射角 15° 30° 48° 73°
(1)光從甲介質斜射入乙介質發生折射時,折射角  大于  入射角。
(2)做完第4次實驗后,小寧又使一束光從乙介質中以48°的入射角射入甲介質,測得折射角恰好為30°,這說明在折射現象中, 光路可逆  。
【答案】(1)大于;(2)光路可逆。
【解答】解:(1)分析表格數據,得出結論是:光從甲介質斜射入乙介質發生折射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使一束光從乙介質中以48°的入射角射入甲介質,測得折射角恰好為30°,對照表格數據可說明在光的折射現象中,光路可逆。
16.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在探究光的折射現象時,將一束入射角為60°的某種單色光斜射入杯內水中,在杯底形成光斑,如圖甲所示。小組同學對實驗中光的偏折程度產生了興趣,為了定量反映這種偏折程度,小組同學將“折射角與入射角的比值”定義為“偏折比”。根據所學知識和生活經驗,他們對影響“偏折比”大小的因素提出兩種猜想:
猜想1:“偏折比”大小可能與液體的種類有關。
猜想2:“偏折比”大小可能與入射光的顏色有關。
(1)實驗甲中,若測得“偏折比”為0.8,則此時的折射角為  48°  。向杯中緩慢加水過程中,杯底的光斑將向  右  (填“左”或“右”)移動。
(2)對于猜想1,小組同學用油代替水重復了實驗甲,當測得光在油中的折射角  小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光在水中的折射角時,可得出結論:在相同條件下,光在油中的“偏折比”小于光在水中的“偏折比”。
(3)對于猜想2,小組同學先后通過紅、紫色光束入射來重復實驗甲。請你結合圖乙的色散實驗,推測紅光的光斑應位于圖丙中的  A  (填“A”或“B”)點。
【答案】( 1 ) 48°;右;(2)小于;(3)A。
【解答】解:(1)根據甲圖可知,入射角為60°,而偏折比為0.8,則折射角為:60°×0.8=48°;
向杯中緩慢加水過程中,水面不斷升高,則入射角不斷向右移動,因此杯底的光斑將向右移動;
(2)根據“”可知,當入射角相同時,偏折比越小,則折射角越小,則小組同學用油代替水重復了實驗甲,當測得光在油中的折射角小于光在水中的折射角時,可得出結論:在相同條件下,光在油中的“偏折比”小于光在水中的“偏折比”。
(3)在光的色散現象中,三棱鏡對紅光的偏折能力弱,對紫光的偏折能力弱,同理液體對紅光的偏折能力弱,對紫光的偏折能力強,即紅光的光斑位于圖丙中的A處。
17.小靈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光的折射,在玻璃水槽中豎直放置的光屏是由E和F兩個半圓形光屏組成的,NOM為兩個半圓形光屏的分界線,其中光屏F可繞直徑NOM前后折轉。實驗測量數據如表所示。
入射角 0° 30° 45° 60°
折射角 0° 22° 32° 41°
(1)通過分析表格數據,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當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
(2)如圖所示,若小靈將光屏F繞直徑NOM前后折轉一定角度,在光屏F上  不能  (選填“能”或“不能”)看到折射光線。
(3)根據所學知識及表格數據,當光與水面成68°角從水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等于  30  度。
(4)為了更好地顯示實驗時光在水中的傳播路徑,請你給小靈提供一個合理的措施  在水中倒入適量牛奶并攪拌均勻  。
【答案】(1)當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2)不能;( 3)30;(4)在水中倒入適量牛奶并攪拌均勻。
【解答】解:(1)①由表格中的第一列數據可知,當入射角為0°時,折射角也為0°;
②由表格的第一行可知,當入射角增大時,第二行和第三行的折射角也隨著增大;
③由表格數據可知,當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由于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當F板向后折轉一定的角度后,則呈現折射光線的F板和呈現入射光線的E板不在同一平面內,所以在F板上不能看到折射光;
(3)由于光路是可逆的,當光與水面成58°角從水斜射入空氣中時,入射角為90°﹣68°=22°時,利用表格中數據可知:折射角為30°;
(4)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但傳播路徑不容易直接觀察,在水中倒入適量牛奶并攪拌均勻,有利于觀察光的傳播路徑。
Ⅲ 核心素養提升
18.有一種稱為負折射材料的人工材料,光在這類材料中發生折射時,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位于法線的同一側。圖甲和圖乙分別是筆放在水中和負折射材料中發生的折射現象。現有一束光通過某長方體透明負折射材料(如圖丙),下列光路圖正確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答】解:
由題可知,光在負折射材料中發生折射時,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位于法線的同一側;
A、由圖知,光由負折射材料進入空氣時,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在法線的異側,故A不符合題意;
B、由圖知,兩次折射時,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都在法線的同側,故B符合題意;
C、由圖知,光由空氣進入負折射材料時,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在法線的異側,故C不符合題意;
D、由圖知,兩次折射時,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都在法線的異側,故D不符合題意。
19.如圖所示,人眼在A點看見河里B點有一條小魚,則水中的小魚實際位置在(  )
A.B點 B.B點上方
C.B點下方 D.B點右方
【答案】C
【解答】解:人眼在A點看見河里B點有一條小魚,是魚反射的光線從水中斜射入空氣時在水面反射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線遠離法線,人逆著折射光線看到的魚是比實際位置高的虛像,故小魚在B的下方。
20.如圖所示,一束方向不變的光線從右方斜射向水面,這時的反射角是β,折射角是γ,若把水槽的左端稍墊高一些,待水面重新恢復平靜時,反射角是βl,折射角是γ1,那么(  )
A.β1<β,γ1<γ B.β1=β,γl=γ C.β1<β,γ1>γ D.β1>β,γl>γ
【答案】B
【解答】解:當把水槽左端墊高些時,水面仍然是水平的,即法線方向仍然是豎直方向,故入射角不變,所以反射角和折射角也不變化;即β1=β,γl=γ。
21.如圖,向右勻速行駛的動車桌面上有杯水,一束光斜射到水面上,保持入射光方向不變,動車減速時(  )
A.入射角不變,折射角不變
B.入射角變小,折射角變小
C.入射角變大,折射角變大
D.入射角變大,折射角變小
【答案】C
【解答】解:動車減速,杯中的水具有慣性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故水面會蕩向車子的前方,作出變化后的水面的法線,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即為入射角,比較變化前后的入射角,由下圖可觀察得入射角變大,根據光的折射規律,則折射角也變大。
故選:C。
22.如圖是光在空氣和玻璃兩種介質中傳播的情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入射角等于60° B.折射角等于30° C.MM′的左邊是玻璃 D.NN′是界面
【答案】A
【解答】解:(1)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為入射角,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為反射角,并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如圖所示:由∠BOM=30°,
可知,∠BON=90°﹣30°=60°,而圖中已知∠AON=60°.所以NN′為法線,則MM′為界面。
(2)因為是光在空氣和玻璃兩種介質中傳播的情形,當光線是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的時候,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則折射角∠CON′=90°﹣50°=40°,
所以由圖可知,AO是入射光線,BO是反射光線,OC為折射光線,∠AON為入射角,等于60°.∠CON′為折射角。則MM′的右邊是玻璃。
綜上分析,只有選項B正確。
故選:A。
23.“海市蜃樓”是一種與光學有關的自然現象,如圖甲是海面上形成“海市蜃樓”的圖解。
【資料1】光從一種物質斜射入另一種物質時,傳播方向會發生改變,而人的視覺總是感到物像是來自直線方向上的。
【資料2】如圖乙所示,光從密度較大的介質斜射入密度較小的介質時,會偏離法線而改變傳播方向。
【資料3】海面上的下層空氣溫度低,在一定的高度內,高度越高,溫度越高,空氣的密度越小請根據以上提供的資料和所學光學知識對“海市蜃樓”現象做出解釋。
【答案】光線在同種不均勻介質中傳播或者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就會出現光的折射現象;海市蜃樓是光在沿直線方向傳播時,在密度不均勻的空氣層中,經過折射造成的結果;人的眼睛逆著入射光線看,看到的是景物的虛像。
【解答】答:光線在同種不均勻介質中傳播或者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就會出現光的折射現象;海市蜃樓是光在沿直線方向傳播時,在密度不均勻的空氣層中,經過折射造成的結果;人的眼睛逆著入射光線看,看到的是景物的虛像。
24.小江在探究“光在不同介質之間的折射規律”時,用到的器材及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他先探究了光由空氣進入玻璃的情形,并將得到的實驗數據記錄在表中:
入射角i 0° 15° 30° 45° 60° 75° 90°
折射角r ★ 9.8° 19.7° 28.3° 35.3° 40.6° 41.8°
(1)表格中“★“處的數據是  0°  。
(2)根據表格中的實驗數據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當光由空氣斜射入玻璃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
(3)調整玻璃磚與激光筆的位置,使光線由玻璃進入空氣,當入射角為30°時,根據光路可逆的特點,分析可知此時折射角γ的大小大致在  B  。
A.30°與45°之間 B.45°與60°之間 C.60°與75°之間
(4)小江實驗時發現,當光從玻璃射向空氣,且入射角增大到41.8°時,折射光線消失,只存在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他查閱資料得知這種現象叫做光的全反射,發生這種現象時的入射角叫做這種物質的臨界角。當入射角大于等于臨界角時,光線只發生反射,不發生折射。現有一個三棱鏡由上述玻璃制成。一束光垂直于三棱鏡的一個面射入。如圖乙所示,則關于這束光經過三棱鏡后的光路圖。其中正確的是  C  。
【答案】(1)0°;(2)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當光由空氣斜射入玻璃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3)B;(4)C。
【解答】解:(1)光線從空氣中射入水中,當光線垂直射入時,折射角等于0°;
(2)由表中數據可知,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當光由空氣斜射入玻璃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若要驗證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需要將光沿原來的折射光線的方向由玻璃磚射向空氣中,若折射光線沿原來的入射光線的方向射出,便可驗證光折射時,光路是可逆的。由表格可知,當光以30°的入射角從玻璃磚射向空氣中時,折射角大致在45°與60°之間,故選:B;
(4)一束光垂直于等腰直角三棱鏡的一個直角面射入,入射角等于0°,則折射角等于0°,到達斜邊面上的入射角等于45°(大于41.8°)而發生全反射,沒有折射光線射出,故ABD錯誤,C正確。
故答案為:(1)0°;(2)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當光由空氣斜射入玻璃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3)B;(4)C。
25.小科同學在學習“光的折射”后,查閱資料發現:當光線以同一角度從空氣射入水中時,水中的偏折程度與水的溫度有關:水的溫度越高,光線的偏折程度越大。為驗證這一理論,小科開展以下探究。
①將帶有一條狹縫的黑紙貼在玻璃水槽的一側,在水槽底部放一張白紙ABCD記錄亮線的位置。在白紙上標注狹縫的位置為O。將一束平行光線以一定角度α從狹縫射入時會在水槽壁上留下一條亮線,在白紙上標注亮線位置為E。
② 在水槽中加入適量20℃的水  ,在白紙上標注亮線的位置為M,之后撤去光線,清空水槽。
③將步驟②中的水換成等量60℃的水,重復實驗,在白紙上標注亮線的位置為N。
④實驗結束后,取出水槽底部白紙ABCD,分別將水溫20℃、60℃時測得的亮線位置標記匯總,如圖乙所示。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小科的設計方案中通過比較  亮線的位置  比較光線的偏折程度。
(2)請將步驟②補充完整: 在水槽中加入適量20℃的水  。
(3)實驗時小明發現亮線位置過于靠近,不便觀察,請寫出一種能改進這一不足的方法  增加水量  。
【答案】(1)亮線的位置;(2)在水槽中加入適量20℃的水;(3)增加水量。
【解答】解:(1)通過比較亮線的位置比較光線的偏折程度;
(2)由④分別將水溫20℃、60℃時測得的亮線位置標記匯總可知,步驟②為:在水槽中加入適量20℃的水;
(3)增加水量可以改變亮線的位置。
故答案為:(1)亮線的位置;(2)在水槽中加入適量20℃的水;(3)增加水量。
(
12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
【暑假特輯】預學練習3 光的折射
Ⅰ 基礎知識整理
1.光的折射定義:光從一種介質 射到另一種介質時,光的傳播方向會發生 的現象。
(注意:當光垂直入射到界面時,傳播方向 )
2.光的折射規律:
(1)光發生折射時,入射光線、折射光線、法線在 內;
(2)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的 ;
(3)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物質時,折射角 入射角;
(4)當光從其他透明物質斜射入空氣時,折射角 入射角。
【注意】①折射角是指 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②垂直射入界面,入射光線、折射光線、法線三線 ,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為 。
③光發生折射時,光路也具有 。
④在界面上發生折射的同時也發生了 。
⑤無論是入射角還是折射角,空氣中的角較大。光在角大的介質中傳播得更 。
3.利用光的折射規律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1)從河岸上看水中的物體比實際 ,從水中看河岸上的樹比實際 。
(2)海市蜃樓是光在 的物質中傳播時發生 。
(3)筷子“折斷”、河水變淺、彩虹等等。
Ⅱ 科學概念落實
1.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站在湖邊的小明看到清澈的水中魚兒在云中游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看到的水中的魚是實像
B.看到的水中的云是實像
C.看到的水中的云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看到的水中的魚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2.把一根竹筷插入水中,所見到的現象是圖中的(  )
A. B. C. D.
3.如圖所示的幾個光學現象和應用,屬于光的折射現象的是(  )
A.圖甲:海市蜃樓現象 B.圖乙:平靜的水面映出“倒影”
C.圖丙:光在光導纖維中傳播 D.圖丁:墻上映出手影
4.鄉村美景美不勝收:池塘正中長著千年古柏,水邊白鷺悠走,水下魚兒暢游……游客用手機拍下了這些場景。下列相關“影”的形成原理中正確的是(  )
A.媽媽手機的“攝影”——光的折射 B.水下魚兒的“魚影”——光的反射
C.岸邊白鷺的“黑影”——光的色散 D.水中古柏的“倒影”——光的直線傳播
5.如圖所示的光現象中,與“潭清疑水淺”中“水淺”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水中倒影 B.手影形成
C.筷子“彎折” D.激光準直
6.把一枚硬幣固定在空杯的底部,一直保持眼睛位置不變。當水位如圖時,眼睛恰好可以看到硬幣的B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此時看到B點只是因為光的反射
B.此時看到的硬幣比實際位置要高
C.如果沒有水,眼睛仍可以看到B點
D.如果再加水,眼睛就看不到B點
7.構建思維導圖是整理知識的重要方法,如圖是小科復習光學知識時構建的思維導圖,下列選項適合填在圖中甲處的是(  )
A.小孔成像 B.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C.人在地面上的影子 D.海市蜃樓
8.小科看到水里有魚,以下能正確反映看到魚的光路圖的是(  )
A. B. C. D.
9.有經驗的漁民使用鋼叉捕魚時,鋼叉要對準看到的“魚”的下方叉,因為實際的魚在看到的“魚”的下方。如下所示的四幅圖中,能正確反映漁民看到“魚”的光路圖是(  )
A.B.C.D.
10.如圖所示是一束光線經過空氣和玻璃界面后的情況,請判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入射光線是NO
B.折射角為50度
C.界面處只發生光的折射
D.分界線BD右側為玻璃
11.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入射角為45°,則折射角可能為(  )
A.0° B.32° C.45° D.90°
12.如圖所示有束光線射入杯底形成光斑,逐漸往杯中加水,光斑將(  )
A.向右移動 B.向左移動 C.不動 D.無法確定
13.光在水和空氣的界面會同時發生折射和反射。
(1)如圖所示,當光垂直射向界面,此時,折射角為 度。
(2)若將此光線繞著入射點順時針旋轉20度,此時,反射角為 度。
(3)旋轉后,折射角 入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4.如圖所示,光源S發出的一條光線射向水面,在水面處發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線經過點A,折射光線經過點P,請你作出確定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和折射光線的完整光路圖(保留作圖痕跡)。
15.探究光折射時折射角與入射角的關系。如圖所示,便一束光從甲介質斜射入乙介質,測量并記錄入射角和折射角大小,改變光束射向O點的角度,多次實驗,數據如表所示。
實驗次數 1 2 3 4
入射角 10° 20° 30° 40°
折射角 15° 30° 48° 73°
(1)光從甲介質斜射入乙介質發生折射時,折射角 入射角。
(2)做完第4次實驗后,小寧又使一束光從乙介質中以48°的入射角射入甲介質,測得折射角恰好為30°,這說明在折射現象中, 。
16.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在探究光的折射現象時,將一束入射角為60°的某種單色光斜射入杯內水中,在杯底形成光斑,如圖甲所示。小組同學對實驗中光的偏折程度產生了興趣,為了定量反映這種偏折程度,小組同學將“折射角與入射角的比值”定義為“偏折比”。根據所學知識和生活經驗,他們對影響“偏折比”大小的因素提出兩種猜想:
猜想1:“偏折比”大小可能與液體的種類有關。
猜想2:“偏折比”大小可能與入射光的顏色有關。
(1)實驗甲中,若測得“偏折比”為0.8,則此時的折射角為 。向杯中緩慢加水過程中,杯底的光斑將向 (填“左”或“右”)移動。
(2)對于猜想1,小組同學用油代替水重復了實驗甲,當測得光在油中的折射角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光在水中的折射角時,可得出結論:在相同條件下,光在油中的“偏折比”小于光在水中的“偏折比”。
(3)對于猜想2,小組同學先后通過紅、紫色光束入射來重復實驗甲。請你結合圖乙的色散實驗,推測紅光的光斑應位于圖丙中的 (填“A”或“B”)點。
17.小靈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光的折射,在玻璃水槽中豎直放置的光屏是由E和F兩個半圓形光屏組成的,NOM為兩個半圓形光屏的分界線,其中光屏F可繞直徑NOM前后折轉。實驗測量數據如表所示。
入射角 0° 30° 45° 60°
折射角 0° 22° 32° 41°
(1)通過分析表格數據,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
(2)如圖所示,若小靈將光屏F繞直徑NOM前后折轉一定角度,在光屏F上 (選填“能”或“不能”)看到折射光線。
(3)根據所學知識及表格數據,當光與水面成68°角從水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等于 度。
(4)為了更好地顯示實驗時光在水中的傳播路徑,請你給小靈提供一個合理的措施 。
Ⅲ 核心素養提升
18.有一種稱為負折射材料的人工材料,光在這類材料中發生折射時,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位于法線的同一側。圖甲和圖乙分別是筆放在水中和負折射材料中發生的折射現象。現有一束光通過某長方體透明負折射材料(如圖丙),下列光路圖正確的是(  )
A. B. C. D.
19.如圖所示,人眼在A點看見河里B點有一條小魚,則水中的小魚實際位置在(  )
A.B點 B.B點上方 C.B點下方 D.B點右方
第19題 第20題
20.如圖所示,一束方向不變的光線從右方斜射向水面,這時的反射角是β,折射角是γ,若把水槽的左端稍墊高一些,待水面重新恢復平靜時,反射角是βl,折射角是γ1,那么(  )
A.β1<β,γ1<γ B.β1=β,γl=γ C.β1<β,γ1>γ D.β1>β,γl>γ
21.如圖,向右勻速行駛的動車桌面上有杯水,一束光斜射到水面上,保持入射光方向不變,動車減速時(  )
A.入射角不變,折射角不變
B.入射角變小,折射角變小
C.入射角變大,折射角變大
D.入射角變大,折射角變小
22.如圖是光在空氣和玻璃兩種介質中傳播的情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入射角等于60° B.折射角等于30° C.MM′的左邊是玻璃 D.NN′是界面
23.“海市蜃樓”是一種與光學有關的自然現象,如圖甲是海面上形成“海市蜃樓”的圖解。
【資料1】光從一種物質斜射入另一種物質時,傳播方向會發生改變,而人的視覺總是感到物像是來自直線方向上的。
【資料2】如圖乙所示,光從密度較大的介質斜射入密度較小的介質時,會偏離法線而改變傳播方向。
【資料3】海面上的下層空氣溫度低,在一定的高度內,高度越高,溫度越高,空氣的密度越小請根據以上提供的資料和所學光學知識對“海市蜃樓”現象做出解釋。
24.小江在探究“光在不同介質之間的折射規律”時,用到的器材及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他先探究了光由空氣進入玻璃的情形,并將得到的實驗數據記錄在表中:
入射角i 0° 15° 30° 45° 60° 75° 90°
折射角r ★ 9.8° 19.7° 28.3° 35.3° 40.6° 41.8°
(1)表格中“★“處的數據是 。
(2)根據表格中的實驗數據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3)調整玻璃磚與激光筆的位置,使光線由玻璃進入空氣,當入射角為30°時,根據光路可逆的特點,分析可知此時折射角γ的大小大致在 。
A.30°與45°之間 B.45°與60°之間 C.60°與75°之間
(4)小江實驗時發現,當光從玻璃射向空氣,且入射角增大到41.8°時,折射光線消失,只存在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他查閱資料得知這種現象叫做光的全反射,發生這種現象時的入射角叫做這種物質的臨界角。當入射角大于等于臨界角時,光線只發生反射,不發生折射。現有一個三棱鏡由上述玻璃制成。一束光垂直于三棱鏡的一個面射入。如圖乙所示,則關于這束光經過三棱鏡后的光路圖。其中正確的是 。
25.小科同學在學習“光的折射”后,查閱資料發現:當光線以同一角度從空氣射入水中時,水中的偏折程度與水的溫度有關:水的溫度越高,光線的偏折程度越大。為驗證這一理論,小科開展以下探究。
①將帶有一條狹縫的黑紙貼在玻璃水槽的一側,在水槽底部放一張白紙ABCD記錄亮線的位置。在白紙上標注狹縫的位置為O。將一束平行光線以一定角度α從狹縫射入時會在水槽壁上留下一條亮線,在白紙上標注亮線位置為E。
② ,在白紙上標注亮線的位置為M,之后撤去光線,清空水槽。
③將步驟②中的水換成等量60℃的水,重復實驗,在白紙上標注亮線的位置為N。
④實驗結束后,取出水槽底部白紙ABCD,分別將水溫20℃、60℃時測得的亮線位置標記匯總,如圖乙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小科的設計方案中通過比較 比較光線的偏折程度。
(2)請將步驟②補充完整: 。
(3)實驗時小明發現亮線位置過于靠近,不便觀察,請寫出一種能改進這一不足的方法 。
(
12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界首市| 德令哈市| 怀宁县| 石首市| 怀安县| 武夷山市| 长葛市| 新宁县| 大城县| 双桥区| 罗江县| 青海省| 镇康县| 蓬安县| 蒙城县| 鹿邑县| 皮山县| 杭锦后旗| 全椒县| 中牟县| 岳普湖县| 玉溪市| 西城区| 沾化县| 上林县| 正镶白旗| 和顺县| 清镇市| 昭苏县| 肥乡县| 哈巴河县| 榆林市| 蒙自县| 达拉特旗| 瑞丽市| 酉阳| 河西区| 荆门市| 新干县| 江山市| 牙克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