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 年春期期終七年級階段性調研地理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一、選擇題 (20 分)1——5CDBDC 6——10ABBDB 11——15ACCDA 16——20BBCCD二、綜合題。(共 30 分)21.(11 分)⑴西(1 分) 夏威夷(1 分)⑵平原(1 分) 阿巴拉契亞(1 分) 自北向南(1 分)⑶溫帶大陸性氣候(1 分) 大西(1 分)⑷位于溫帶地區,夏季熱量充足;位于中央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答對兩點即得 2 分)⑸有利于保障當地農業生產穩定發展;增加當地收入;提供更多就業機會(答對兩點即得 2 分)22.(10 分)⑴石油(1 分) 波斯(1 分)⑵降水稀少,氣候干旱(1 分);為熱帶沙漠氣候(1 分)⑶山河相間,縱列分布(1 分);熱帶季風(1 分)⑷大河沿岸(1 分) 河口三角洲(1 分) (此兩空可以互換)⑸位于“兩洋三洲五海之地”(1 分); 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十字路口”(1 分) (答得合理即可)23.(9 分)⑴北溫(1 分) 極晝極夜(1 分)⑵溫帶海洋性(1 分) 終年溫和濕潤(1 分) 地中海(1 分)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1 分)⑶平原(1 分) 南部和北部(2 分)2025年春期期終七年級調研測試7.日本耕地較少的原因是A.緯度較高,凍上廣布B.地形多山,平原狹小C.河流稀少,水源不足D.地處內陸,降水稀少地理8.根據板塊構造學說,甲地多火山、溫泉是因為A.位于大洋板塊內部B.位于板塊交界地帶注意事項:C.多高大山脈D.人煙罕1.本試卷共4頁,兩大題,23個小題,滿分50分,考試時間50分鐘9.甲地芒果上市的競爭優勢是2.詩將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選擇題答案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用0.5毫米黑色筆跡的A.生產成本低B.銷售價格高C.國內市場大D.上市時間晚水筆填寫。閱讀亞洲大陸局部示意圖(右圖),回答10一1】小題。3.答題前請將答題卡上的姓名、班級、考場、座位號、準考證號填涂完整10.下列描述,符合圖示區域特征的是題號總分A.大部分地區處于中高緯度B地處南亞,西瀕阿拉伯海得分C.恒河大致白東南流向西北得分評卷人選擇題(下列每小題的四個答案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請將D.礦產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其代號填在下面表格中。每小題1分,共20分)》11.黃麻是圖示區域重要的經濟作物,適合生長在氣候濕號23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熱、水源充足、上壤肥沃的地區。圖中最適合大規模種植黃麻的地區是答案A.①B.②c.③D.④1.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主要體現在日本位于亞歐大陸的東側,是發達的工業化島國,進出口貿易總額很大。如圖示意日本某①跨緯度廣②跨經度③面積大④東西距離最長年進出口貿易額的貨物結構。據此完成12一13小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2.據材料可知日本讀南美洲和北美洲簡圖,回答下列2一4小題。A.進口中工業原料多于工業制成品2.關于美洲的說法,不正確的是B,出口中工業原料多于工業制成品A.北美洲地勢特征是東西高、中部低個C.工業制成品進口和出口量都最多工女高B.北美洲地形分為三大南北縱列帶D.金屬礦產和能源種類多、儲量大C.南美洲西部為高山區,東部平原、高原相間分布13.日本土要工業區大多臨近太平洋沿岸,主要原因是沿海地區D.南、北美洲分別以溫帶、熱帶氣候為士A.氣候適宜B.地形平坦C.海運便利D.人口稠密3.對①②氣候類型的判晰,正確的是A.①一溫帶大陸性氣候B.②一熱帶沙漠氣候如圖為巴塔克式傳統民居景觀圖。房屋下層是硬C.①一地中海氣候D.②一熱帶草原氣候木搭建的家畜欄,中層是竹木拼接的生活區,上層是4.導致圖中①②兩種氣候類型呈南北狹長帶狀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一個倒扣的船形屋頂。據此完成14一15小題A.海岸線平直B.緯度位置C.海陸位置D.地形地勢14.該傳統民居可能出現在5.沙特阿拉伯人居住帳篷,身穿寬大的袍子,過著游牧生活是因為氣候A.蒙古B.沙特阿拉伯A.溫暖濕潤B.冬冷夏熱C.炎熱千早D.低溫少雨C.加拿大D.印度尼西亞6.亞洲東部和南部季風氣候顯著,與此相關的原因是15.這種傳統民居反映當地的氣候特點是A.面海背陸B.面積廣大C.地形多樣D.鄰國眾多A全年高溫多雨B.冬暖夏涼,降水稀少C全年寒冷D.冬冷夏熱,全年少雨日本的耕地較少,現代化農業發達。甲地某企業采用一種新型溫室大棚,通過調節地下管下列為東南亞某島嶼地形圖。讀圖,完成16一18小題。道中的水溫,控制大棚內溫度,種植原產于熱帶的芒果,并在每年冬季上市。如圖為日本部分16.關于該島①②③④河流的描述正確的是地區地形圖。讀圖完成7一9小題。A.四條河流都有較長結冰期B.該島河流白中部向四周流入海洋七年級地理第1頁(共4頁)七年級地理第2項(共4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7地理.pdf 7地理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