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金華市武義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科學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金華市武義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科學試題

資源簡介

浙江省金華市武義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科學試題
1.(2024七下·武義期末)近年來,城市建設和發展越來越注重以人為本,如城區內某些路段禁止汽車鳴笛、住宅區道路兩旁植樹造林、在噪聲環境中工人戴耳罩等,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
A.綠化居住環境 B.緩解“溫室效應”
C.減少大氣污染 D.降低噪聲污染
【答案】D
【知識點】噪聲的危害和防止噪聲的途徑
【解析】【分析】噪聲的防治主要從三種方式上來進行:一是在聲源處減弱,二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三是在接收處減弱.生活中有很多具體防治噪聲的方法。
【解答】 城區內某些路段禁止汽車鳴笛、住宅區道路兩旁植樹造林、 在噪聲環境中工人戴耳罩等 ,都是為了減小噪聲污染。
故答案為:D。
2.(2024七下·武義期末)如圖所示是用吸管和棉簽制作的“鳥鳴器”,從管口吹氣,能發出類似鳥叫的聲音。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鳥鳴器發聲是由空氣柱振動產生的
B.鳥鳴器發出的聲音通過空氣傳播到人耳
C.向吸管口吹氣的力度越大,聲音的音調越高
D.拉動棉簽可以改變空氣柱的長度從而改變聲音的音調
【答案】C
【知識點】聲音傳播的條件;聲音產生的條件;響度、音調與聲源振動的關系
【解析】【分析】A.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B.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氣體、固體和液體都能夠傳播聲音;
C.聲音的大小叫響度,與振幅大小有關;
D.聲音的高低叫音調,與頻率大小有關。
【解答】A.鳥鳴器發聲是由空氣柱振動產生的,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鳥鳴器發出的聲音通過空氣傳播到人耳,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向吸管口吹氣的力度越大,空氣中振動幅度越大,聲音的響度越大,故C錯誤符合題意;
D.拉動棉簽,吸管內振動的空氣柱的長度發生變化,則頻率不同,音調就會發生變化,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C。
3.(2024七下·武義期末)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體發育和智力發展的黃金時期,以下關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發育的觀點,你不贊同的是(  )
A.對自身生理變化感到焦慮不安,情緒抑郁
B.建立真誠的同學友誼,積極參加各類文體活動
C.青春期時大腦內部結構和功能還未完善,自我控制能力較弱
D.進入青春期的男、女同學分別出現的遺精、月經是正常生理現象
【答案】A
【知識點】人的發育、衰老和死亡
【解析】【分析】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由于生理上的變化,心理上也發生著明顯的變化,生活中常常會有較多的心理矛盾,遇到一些問題要經常與家長、老師交流思想,接受指導,不能覺著自己長大了,就不想和家長交流。同時要正確處理和異性的關系,男、女同學互相幫助,集中精力學習,積極的參加各種文體活動和社會活動,健康的度過這人生的金色年華。
【解答】A.對自身生理變化感到焦慮和不安,有羞恥感,是不健康的心理,會影響身體健康。青少年要正確對待自身變化,積極面對和接受這些變化。A錯誤。
B.青春期少年愿意與異性接近,并產生朦朧的依戀,相處要有禮有節,建立真誠友誼, 積極參加各類文體活動 ,B正確。
C.青春期自我控制能力較弱,對煙酒,對不健康的書報刊、音像制品和網絡游戲的誘惑,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并遠離,C正確。
D. 進入青春期的男、女同學分別出現的遺精、月經是正常生理現象 ,D正確。
故答案為:A。
4.(2024七下·武義期末)小敏散步時看到了李白詩中“對影成三人”的真實場景:一只白鷺站在水中,形成了如圖的兩個“影”。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兩個“影”形成原理相同 D.倒影是白鷺等大的虛像
【答案】D
【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根據描述分析現象中包含的光學原理即可。
【解答】根據題意可知,白鷺的影子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鏡成像現象,因此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虛像,
故D正確,而A、B、C錯誤。
故選D。
5.(2024七下·武義期末)卡塔爾世界杯足球比賽在傍晚進行,而國內球迷需要凌晨熬夜觀看,產生這種時間差異的原因是由于(  )
A.地球自轉 B.地球公轉
C.太陽高度角不同 D.晝夜長短不同
【答案】A
【知識點】地球自轉
【解析】【分析】地球繞著地軸不停轉動,叫做地球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周期是一天,由于地球自西向東自傳,產生了晝夜交替、日月星辰東升西落和時間差異等現象;
【解答】地球自轉是時差產生的原因呢,地球繞著地軸自西向東轉動;所以卡塔爾世界杯足球比賽在傍晚進行,而國內球迷需要凌晨熬夜觀看,產生這種時間差異的原因是由于地球自轉;
故答案為:A.
6.(2024七下·武義期末)如圖所示,小球被豎直向上拋出,當小球由A點運動到B點(不是最高點)后,如果小球受到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那么小球的運動狀態將是(  )
A.立即掉落下來 B.勻速向下運動
C.勻速向上運動 D.向上越來越快
【答案】C
【知識點】牛頓第一定律
【解析】【分析】牛頓第一定律:物體在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時,運動狀態不會發生改變,將保持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解答】由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知道,物體不受外力時將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不變,小球被豎直向上拋出,當小球由A點運動到B點時,如果小球受到的外來突然全部消失,則小球的運動狀態不會改變,即小球將做勻速直線運動,即勻速向上運動,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7.(2024七下·武義期末)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了《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作出“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重大決策。下列關于人的生殖與發育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是在子宮中完成的
B.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輸精管
C.胎兒直接從母體血液中獲取氧氣和養料
D.胚胎發育的場所在子宮
【答案】D
【知識點】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解析】【分析】胎盤是哺乳動物妊娠期間由胚胎的胚膜和母體子宮內膜聯合長成的母子間交換物質的過渡性器官,胎兒在子宮中發育,依靠胎盤從母體取得營養,而雙方保持相當的獨立性。
【解答】A.精子和卵細胞是在輸卵管相遇結合為受精卵,A錯誤;
B.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睪丸,B錯誤。
C.胎兒通過胎盤從母親的血液中獲取營養物質和氧氣,C錯誤。
D.胚胎發育的場所在子宮 ,D正確。
故答案為:D。
8.(2024七下·武義期末)小潘同學在家中用兩個平面鏡和紙筒制作了一個簡易潛望鏡,如圖所示,他把該潛望鏡放到窗戶下觀察窗外的物體,則觀察到的物體的像是(  )
A.正立的虛像 B.倒立的虛像 C.正立的實像 D.倒立的實像
【答案】A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
【解析】【分析】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分析判斷。
【解答】根據圖片可知,潛望鏡中是兩塊平面鏡,它只是改變光的傳播方向,而不改變成像的性質,所以眼睛看到正立、等大的虛像。
故選A.
9.(2024七下·武義期末)從“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到今天的“嫦娥工程”,上九天攬月一直是中國人的浪漫夢想。我國計劃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首次登陸月球。下列是宇航員在月球上的感受,你覺得可能的是(  )
A.這里是無聲的世界,只有航天飛機的降落聲打破了月球的寂靜
B.他們穿著厚重的宇航服,手拿探測器,在月面上輕飄飄的行走
C.月面上沒有空氣,常常有大風吹起,塵土飛揚,讓他們看不清路面
D.他們看到了眾多的高山,還看到了月海,水波蕩漾,景色非常秀麗
【答案】B
【知識點】月球的概況
【解析】【分析】月球特點:月球的表面除了巖石及其碎屑外,幾乎什么都沒有,既沒有空氣和水,也沒有生命;月球的引力較小,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是地球上受到重力的1/6,據此可以判斷選項。
【解答】 A.月球上沒有空氣,沒有聲音傳播所需的介質,因此一片死寂,A錯誤;
B.月球上物體受到的重力是地球上重力的1/6 ,因此宇航員在月球上行走輕飄飄的,B正確;
C.月球上沒有空氣,而風是空氣的對流運動所形成的的,C錯誤。
D.月球上沒有水分,不可能有江河湖泊, 水波蕩漾,景色非常秀麗,D錯誤;
故答案為: B。
10.(2024七下·武義期末)如圖所示為某同學在勻速行駛的高鐵的水平桌面上拍攝的始終屹立不倒的硬幣。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A.硬幣對桌面的壓力與硬幣的重力方向相同
B.硬幣對桌面的壓力與硬幣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
C.桌面對硬幣的支持力大小等于硬幣的重力大小
D.硬幣對桌面的壓力和桌面對硬幣的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答案】B
【知識點】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平衡力的辨別;重力及其方向
【解析】【分析】A.根據壓力和重力方向的知識判斷;
B.根據平衡力的條件判斷;
C.根據二力平衡的知識判斷;
D.根據相互作用力的條件判斷。
【解答】A.根據題意可知,硬幣對桌面的壓力與硬幣的重力方向相同,都是豎直向下的,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根據題意可知,硬幣對桌面的壓力與硬幣的重力方向相同,不是一對平衡力,故B錯誤符合題意;
C.硬幣處于平衡狀態,即硬幣的重力與桌面對硬幣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那么兩個力的大小相等,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硬幣對桌面的壓力和桌面對硬幣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作用在兩個物體上,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1.(2024七下·武義期末)地球繞日公轉過程中,地軸呈傾斜狀態,其北端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假如地軸不再傾斜,地球赤道與公轉軌道處于同一平面,則下列現象正確的是(  )
A.我國仍一年四季分明
B.地球上仍然能觀察到太陽東升西落
C.地球上凡是陽光能照到的地方均為陽光直射點
D.學校操場上的旗桿每天正午的桿影長度仍不斷變化
【答案】B
【知識點】地球自轉;地球公轉;正午太陽高度變化
【解析】【分析】太陽東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導致的,與地軸是否傾斜無關。
【解答】 地軸不傾斜的情況下,地球上各個地方的太陽照射情況終年不變,太陽直射點始終在赤道上,太陽高度不再變化, 學校操場上的旗桿每天正午的桿影長度不會變化,不會出現四季更替。
故答案為:B。
12.(2024七下·武義期末)足球運動員把足球踢向空中(如下圖)。若不計空氣阻力,則下列表示足球在空中飛行時的受力圖中,正確的是(表示重力,表示腳對球的作用力)(  )
A. B.
C. D.
【答案】A
【知識點】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圖;重力及其方向
【解析】【分析】球離開腳后,腳不再給球力的作用,球在飛行時只受到重力,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作用在物體的重心上。
【解答】因不計空氣阻力,所以空中飛行的足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并且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因此從四個選項可判斷出只有A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3.(2024七下·武義期末)在學校組織的勞動課上,在翻整土地、播種育苗的過程中,同學們在書本上學習到的知識不斷地被驗證。如果用下圖表示各種概念之間的大小及包含和并列關系,則下表選項中與圖示相符的是(  )
甲 乙 丙
A 玉米種子 胚 子葉
B 無性生殖 營養繁殖 孢子繁殖
C 細菌 真菌 酵母菌
D 雌蕊 花藥 花絲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識點】真菌的主要特點;種子的結構;花的結構;植物的無性生殖
【解析】【分析】分析各個選項中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系,然后與圖片對照即可。
【解答】根據圖片可知,甲包含乙和丙,乙與丙是并列關系。
A.胚包括子葉,二者不是并列關系,故A錯誤;
B.營養繁殖和孢子繁殖都屬于無性生殖,與圖示相符,故B正確;
C.細菌和真菌都屬于微生物,二者為并列關系,而不是包含關系,故C錯誤;
D.花蕊包括雌蕊和雄蕊,雌蕊包括柱頭、花柱和子房,雄蕊包括花藥和花絲,故D錯誤。
故選B。
14.(2024七下·武義期末)和諧號與復興號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動車組,是現在很多人出行的交通工具。如圖所示,“復興號”列車上的乘客看到“和諧號”列車正在向東行駛。如果以地面為參照物,可得出兩列火車的運動情況。下列關于兩列火車的運動情況判斷不正確的是(  )
A.“復興號”靜止,“和諧號”向東行駛
B.“和諧號”靜止,“復興號”向西行駛
C.“復興號”向東行駛,“和諧號”向西行駛
D.“和諧號”與“復興號”都向東行駛,但“復興號”的速度較慢
【答案】C
【知識點】參照物及其選擇
【解析】【分析】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物體與參照物之間的空間位置發生改變,則物體是運動的,物體與參照物之間的空間位置沒有發生改變,則物體是靜止的。【解答】A、如果以地面為參照物,若復興號靜止,和諧號向東行駛,則復興號列車上的乘客看到和諧號列車正在向東行駛,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如果以地面為參照物,若和諧號靜止,復興號向西行駛,則復興號列車上的乘客看到和諧號列車正在向東行駛,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如果以地面為參照物,“復興號”向東行駛,“和諧號”向西行駛,則復興號列車上的乘客看到和諧號列車正在向西行駛,故C錯誤,不符合題意;
D、如果以地面為參照物,若兩車都向東行駛,和諧號行駛得較快,則復興號列車上的乘客看到和諧號列車正在向東行駛,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15.(2024七下·武義期末)如圖所示,在“觀看水中的硬幣”活動中,把一枚硬幣固定在空杯的底部,找一個角度使你剛好看不到硬幣的最右端A點。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變,在同學逐漸把水加入到杯中的過程中,硬幣上的B點和C點能先后被你看到。圖中畫出了剛看到C點時光的傳播示意圖,入射角是;如果剛看到B點時的入射角是,則和的大小關系為(  )
A. B. C. D.無法判斷
【答案】C
【知識點】光的折射規律
【解析】【分析】根據光的折射規律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根據題意可知,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變,則光從水中進入人的眼睛的傳播方向不變,那么折射角不變。根據光的折射規律可知,從B點和C點射出的入射光線的入射角不變的,即。
故選C。
16.(2024七下·武義期末)我們通常說的“棉花”不是花,而是棉籽表皮長出的絨毛。如圖所示為新疆長絨棉,它具有纖維柔長、整齊度佳、強度高等優良性狀,被譽為“棉中極品”。請回答下列問題:
(1)棉籽是棉花的種子,它由   發育而成的;
(2)嫦娥四號到達月球后,搭載的棉花種子長出了嫩芽,這標志著人類在月球上完成了首次生物實驗。棉花的這種繁殖方式屬于   ;
(3)棉鈴蟲是棉花成長過程中常見的害蟲,它的卵孵化后,必須經過受精卵、幼蟲、   和成蟲四個階段,這種變態發育叫做完全變態發育。
【答案】胚珠;有性生殖;蛹
【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植物的有性生殖;昆蟲的發育過程
【解析】【分析】(1)一朵花要經過傳粉受精過程后,雌蕊的子房繼續發育,最終發育成果實,子房中的胚珠發育成種子。
(2)有性生殖是指經過兩性生殖細胞(例如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成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育成為新的個體的生殖方式。(3)根據完全變態發育的環節解答。
【解答】(1)棉籽是棉花的種子,它是由胚珠發育而成的。
(2)搭載的棉花種子長出了嫩芽,棉花的這種繁殖方式經過兩性生殖細胞(例如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成為受精卵,屬于有性生殖。
(3)棉鈴蟲的發育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這種發育叫做完全變態發育。
17.(2024七下·武義期末)根據圖中的四個月相(涂黑部分表示月球的陰影部分),回答下列問題:
(1)從初一到三十,這四個月相按先后出現的次序是:   (填字母);
(2)當日地月處于一條直線上時,其月相為新月或   ;
(3)2021年5月15日,“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天問一號”探測器著陸的“烏托邦平原”面積巨大,是一望無際的亂石荒原,但其形成原因和月球上的   一樣,本質上都是隕石坑。
【答案】(1)CADB
(2)滿月
(3)環形山
【知識點】月球的概況;月相
【解析】【分析】(1)根據月相和農歷的知識解答;
(2)根據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是否有反射光解答;
(3)根據有關月球地形的知識解答。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從初一到三十,這四個月相按先后出現的次序是:新月、上弦月、滿月和下弦月,即順序為CADB。
(2)當日地月處于一條直線上時,如果地球在中間,那么為新月;如果月亮在中間,則為滿月。
(3)“天問一號”探測器著陸的“烏托邦平原”面積巨大,是一望無際的亂石荒原,但其形成原因和月球上的環形山一樣,本質上都是隕石坑。
(1)從初一到三十,這四個月相按先后出現的次序是:C新月、A上弦月、D滿月和B下弦月。
(2)當日地月處于一條直線上時,其月相為新月或滿月。
(3)隕石被星球的引力捕獲后高速撞擊星球表面,形成的撞擊坑被稱作隕石坑或環形山,“天問一號”探測器著陸的“烏托邦平原”面積巨大,是一望無際的亂石荒原,但其形成原因和月球上的環形山一樣,本質上都是隕石坑。
18.(2024七下·武義期末)雨后的夜晚,路上有些積水,甲、乙兩人在較暗的月光下,在路上相向而行,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甲能看到路面,是因為路面發生了   (填“漫反射”或“鏡面反射”);
(2)乙能看到水面比路面   (填“暗”或“亮”)。
【答案】漫反射;暗
【知識點】鏡面反射與漫反射
【解析】【分析】(1)光線在粗糙不平的表面發生漫反射,在光滑平整的表面發生鏡面反射;
(2)根據圖片分析光在路面和水面發生反射時反射光線的強弱即可。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地面粗糙不平,月光在路面發生漫反射;
(2)根據圖片可知,乙背對著月亮走,此時水面發生鏡面反射,但反射光線沒有進入乙的眼睛,地面發生漫反射,有部分光線進入乙的眼睛,因此乙看到水面比路面暗。
19.(2024七下·武義期末)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發布太陽耀斑信息提示:北京時間2024年5月5日14時01分,太陽爆發了一個強耀斑(X1.3級)。該事件發生時我國處于白天,耀斑對我國上空電離層產生了影響。請回答下列問題:
(1)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是離地球最近的   ;
(2)太陽耀斑是太陽活動的重要表現,是太陽上最劇烈的活動現象之一。除太陽耀斑外,太陽活動主要還包括哪些類型?   (寫出其中一種);
(3)和太陽相比,行星的體積都很小,八大行星中體積、質量最大的行星是   。
【答案】(1)恒星
(2)黑子
(3)木星
【知識點】太陽系的組成
【解析】【分析】(1)能夠自己發光的為恒星,圍繞恒星公轉的為行星;
(2)根據太陽活動的種類解答;(3)根據地球行星的知識解答。
【解答】(1)太陽能夠自己發光,是離地球最近的恒星。
(2) 除太陽耀斑外, 太陽活動主要還包括黑子、太陽風等。
(3)和太陽相比,行星的體積都很小,八大行星中體積、質量最大的行星是木星。
(1)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是離地球最近的恒星。
(2)太陽活動主要還包括黑子、太陽風等。
(3)和太陽相比,行星的體積都很小,八大行星中體積、質量最大的行星木星。
20.(2024七下·武義期末)如圖所示是一位小朋友在照鏡子(平面鏡)。
(1)小朋友看不到被鏡子遮住的物品,是因為光在同一均勻介質中沿   傳播
(2)小朋友通過鏡面所成的像在   。(填“鏡面前”“鏡面上”或“鏡面后”)
【答案】直線;鏡面后
【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
【解析】【分析】(1)根據光沿直線傳播的知識解答;
(2)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解答。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小朋友看不到被鏡子遮住的物品,由于光在同一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2)根據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關于鏡面是對稱的可知,小朋友在鏡面前面,則像在鏡面后。
21.(2024七下·武義期末)物塊A的重力為5牛,物塊B的重力為8牛。將物塊A放在物塊B上,如圖所示,用大小為40牛的水平力將物塊B壓在豎直黑板表面保持靜止。回答下列問題。
(1)此時物塊B受到的摩擦力為   牛,方向為   ;
(2)若增大水平壓力,則物塊B受到的摩擦力如何變化?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答案】13;豎直向上;不變
【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摩擦力的存在;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對B進行受力分析,B處于靜止狀態,說明受力平衡。
(2)物體靜止,摩擦力為靜摩擦,判斷靜摩擦額大小變化情況時,一般需要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結合二力平衡條件進行判斷。【解答】(1)由題可知,物體B處于靜止狀態,B豎直方向受到A的壓力、自身的重力、墻壁的摩擦力而保持平衡,A對B的壓力大小等于A的重力,則摩擦力大小
方向豎直向上。
(2)若增大水平壓力F,整體仍處于靜止狀態,受力平衡,摩擦力等于總重力,總重力不變,物塊B受到的摩擦力不變。
22.(2024七下·武義期末)如圖,實心正方體A、B的材質與表面粗糙程度相同,且mA:mB=1:8,A、B疊放于水平地面,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一起向右勻速直線運動,甲、乙兩種情況對地面的壓強p甲:p乙=   ,水平推力F甲:F乙=   。
【答案】4:1;1:1
【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平衡狀態的判斷;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
【解析】【分析】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及壓力大小有關,壓力越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解答】因實心正方體A、B的材質相同,即密度相同,所以,由m=ρV=ρL3可得,它們的邊長之比:====,因水平面上物體的壓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甲、乙兩種情況對地面的壓強之比:======;因兩種情況下整體對地面的壓力相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所以,整體受到的滑動摩擦力f相同,因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處于平衡狀態,受到的推力和滑動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所以,F甲=F乙=f,即F甲:F乙=1:1。
23.(2024七下·武義期末)用隔板將容器平均分成左、右兩部分,隔板中部有一圓孔用薄橡皮膜封閉,裝置如圖甲所示。小金想利用此裝置比較不同液體的密度。回答下列問題:
(1)向裝置右側加水至橡皮膜上方,橡皮膜會向左凸出。從力的作用效果分析,該現象說明力能   ;
(2)向裝置兩側分別加入密度為、的兩種液體,液面如圖乙所示(橡皮膜凹凸情況未畫出)。小金根據橡皮膜的凹凸情況得出一定大于,請推測他所看到的現象。   。
【答案】改變物體的形狀;橡皮膜不凸出或向右凸
【知識點】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實驗
【解析】【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使物體發生形變,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2)由p=ρgh可知,液體密度越大,深度越深,壓強越大,橡皮膜向壓強小的一側凸。【解答】(1)往裝置右側加水至橡皮膜上方,由于液體內部存在壓強,橡皮膜受到了水的壓強、壓力的作用,所以橡皮膜會向左凸出,這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2)若橡皮膜不凸出,這說明左右兩側的液體產生的壓強相等,由于左側液體的深度小于右側液體的深度,由p=ρgh知道,所以,故ρ1一定大于ρ2。
若橡皮膜向右凸出,說明左側的壓強更大,左側液體深度更小,但壓強更大,可知左側液體額密度更大。
24.(2024七下·武義期末)如圖所示,為了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小金利用三本完全相同的字典和海綿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時,通過觀察   來比較字典對海綿的壓力的作用效果,這種實驗方法叫作轉換法。
(2)對比(b)、(c)兩圖可知:當受力面積一定時,   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3)對比(d)、(e)兩圖,小金提出一個錯誤的觀點,認為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大小無關。我們判斷其觀點錯誤的理由是   。
(4)通過實驗(b)和(d)對比,得到的結論可以解釋以下現象的有   。(填序號)
①書包的背帶為何做得又寬又大
②壓路機的碾子很重更易壓平路面
③用大木錘敲刀背來切冰凍硬肉
④用切蛋器上的細鋼絲來切蛋
【答案】海綿形變大小;壓力;沒有保持受力面積不變;①④
【知識點】壓力的作用效果
【解析】【分析】(1)壓力的作用效果不易觀察,用更易觀察的海綿的凹陷程度來反映壓力的作用效果,該方法稱為轉換法。
(2)由控制變量法可知,bc兩種實驗的變量是壓力大小,可得壓力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的關系。
(3)由圖可知,de中存在兩個變量,所以得出了錯誤的觀點。
(4)bd的變量是受力面積,所以應選擇應受力面積不同導致壓力作用效果不同的組別。【解答】(1)實驗中,壓力作用效果用海綿形變大小來反映,海綿形變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顯著,這用到了轉換法。
(2)對比(b)、(c)兩圖知道,受力面積相同,壓力越大,壓力作用的效果越明顯。
(3)在實驗過程中,通過對比(d)、(e)兩圖實驗,得出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無關,這一結論是不正確的,因為實驗中沒有保持受力面積不變,不符合控制變量法的要求。
(4)通過實驗(b)和(d)對比知道,壓力大小相同而受力面積不同,壓力作用效果不同,受力面積越小,海綿的凹陷程度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由此可知,壓力作用的效果與受力面積大小有關。
①將書包的背帶做得較寬,是在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減小壓強;
②壓路機的碾子很重,是在受力面積一定的情況下,增大壓力來增大壓強;
③用大木錘敲刀背來切冰凍硬肉,是在受力面積一定的情況下,增大壓力來增大壓強;
④切蛋鋼絲很細是在壓力一定時,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
故①④利用了實驗(b)和(d)的結論。
25.(2024七下·武義期末)種子是種子植物的繁殖體,對物種延續起著重要的作用。某校科學興趣小組對種子進行一系列探究活動。
【觀察種子的結構】
(1)如圖乙是玉米種子的縱剖圖,該剖面是刀片沿著圖甲所示的   (填“”“”或“”)線剖開的;
(2)在圖乙所示的玉米種子的剖面上滴一滴碘液,變成藍色的部分是①,說明該結構的主要成分是   ;
【種子萌發的探究】
實驗步驟:
①選取健康、飽滿的玉米種子80粒,并準備好4個帶蓋的玻璃杯、紗布等;
②分別在玻璃杯上貼上標簽A、B、C、D,每個杯子中放4層紗布,在紗布上各放上20粒玉米種子;
③按照下表所示進行操作;
④3天后觀察種子萌發情況。
組別 種子數量粒 實驗條件 胚根長度大于2毫米的種子數量/粒
1天后 2天后 3天后 4天后 5天后
A 20粒 室內,干燥 0 0 0 0 0
B 20粒 室內,部分浸沒在蒸餾水中 6 9 18 20 20
C 20粒 室內,完全浸沒在蒸餾水中 0 0 2 8 12
D 20粒 保溫箱內,部分浸沒在蒸餾水中 0 0 0 0 0
(3)A、B、C、D每個杯子中都放20粒玉米種子的原因是什么?   ;
(4)小組同學進行B組和D組實驗對比研究的方案設計時,基于的假設是   。
【答案】a;淀粉;避免實驗的偶然性,減少實驗誤差;種子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
【知識點】種子的結構;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
【解析】【分析】根據圖片可知,①胚乳、②子葉、③胚芽、④胚軸、⑤胚根。
(1)觀察種子的結構時,要保證展現種子的完整結構;
(2)淀粉遇到碘液會變成藍色;
(3) 對照實驗又叫單一變量實驗,只有一個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實驗。此外每組要有相同數量的多粒相同種子,只有一粒種子,會因為偶然因素的影響導致實驗結論錯誤。
(4)根據表格數據確定B和D中的變量即可。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為了看到玉米種子的完整結構,該剖面是刀片沿著圖甲所示的a線縱向剖開的。
(2)在圖乙所示的玉米種子的剖面上滴一滴碘液,變成藍色的部分是①胚乳,說明該結構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3)根據題意可知,A、B、C每個盒子都放20粒且顆粒飽滿的菜豆種子是為了控制單一變量,避免實驗的偶然性,減少實驗誤差。
(4)根據表格數據可知,B組和D組實驗對比變量是溫度,基于的假設是種子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
26.(2024七下·武義期末)在學習“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后,某校項目化小組的同學開展“自制校標logo投影燈”的項目化學習活動,活動包括投影燈設計、制作和評價三個環節。
【投影原理】凸透鏡成像規律。投影燈結構包括光源、透明圖標、鏡頭。通過凸透鏡將透明圖標上的圖案呈現在屏幕上。
【實驗材料】開關、電池、電池盒、電線若干、小燈泡、透明校標logo、凸透鏡(焦距)、固定材料、熱熔膠(用于粘合)、鞋盒、剪刀等。(每一組材料都相同)
【評價量表】
投影燈評價量表(部分)
評價指標 達標 待改進
指標一 結構 結構完整 結構不完整
指標二 像的大小 像的大小可調 像的大小無法調節
指標三 像的清晰度 像的清晰度可調 像的清晰度無法調節
【設計制作】
(1)投影燈的原理是凸透鏡成像,為了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應將透明校標logo放在距離凸透鏡大于10厘米至小于   厘米處;
(2)為了在地面上觀察到正立的校標logo,投影燈內校標應   (填“正立”或“倒立”)放置;
【評價優化】某小組的設計作品如圖甲所示。老師觀看后說:此作品在指標二評價結果為“待改進”。
(3)請你根據圖甲和評價量表,對老師的評價作出解釋,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可結合圖甲)。解釋:   ;解決對策:   。
【答案】20;倒立;不能滿足像的大小可調;將CD改為可移動裝置
【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
【解析】【分析】 (1)(2)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3)根據圖片和說明,分析能否通過調整像距或物距,從而調整成像的大小和清晰度。
【解答】(1)根據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可知,當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時,此時2f>u>f,所以手機放在距離凸透鏡大于10cm至小于20cm之間。
(2)根據凸透鏡成實像的倒立性可知,像相對物體上下左右都是顛倒,則為了在地面上觀察到正立的校標logo,故投影燈內校標應倒立。
(3)①由圖甲知道,透明校標的位置是固定的,即物距固定,則此時像大小確定,不能滿足像的大小可調,所以,老師觀看后說:此作品在指標二評價結果為“待改進”。
②凸透鏡成像時,改變物距才能改變像距,所以,解決對策是將CD改為可移動裝置。
27.(2024七下·武義期末)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影響”的實驗中,小科同學選用斜面、帶有傳感器的小車、毛巾、棉布、木板進行實驗(如圖甲所示),實驗步驟如下:
①在水平面鋪上毛巾;
②讓小車從斜面某一高度靜止下滑;
③小車下滑至斜面底端、并在水平面繼續滑行至靜止,用傳感器采集數據;
④把毛巾換成棉布、木板,重復上述實驗,小車速度與時間的變化關系如圖乙所示。
(1)為了探究不同阻力對運動的影響,保持小車受到不同阻力之前的速度是相同的,你認為這個實驗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
(2)通過實驗可得出“阻力越小,運動速度減小得越慢”的結論,獲得此結論的相應證據是   ;
(3)在上述實驗觀察分析的基礎上,可以推測:如果阻力為零,水平面足夠長,小車將做   ,此處用到了   (填“控制變量”“科學推理”或“轉換”)法。
【答案】使小車在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下滑;據乙圖發現,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運動的時間越長,說明速度減小的越慢;勻速直線運動;科學推理
【知識點】牛頓第一定律;阻力對物體運動影響的探究實驗
【解析】【分析】(1)小車從斜面的統一高度由靜止釋放時,到達水平面時的初速度相同,若一開始小車不是由靜止開始釋放,不能確保釋放時速度相同。
(2)運動速度減小得越慢,則運動的距離越遠。
(3)阻力不可能不存在,所以采用的是推理法。【解答】(1)實驗中運用控制變量法,使小車在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下滑,則小車到達斜面底端的速度相同。
(2)據乙圖可知,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車能夠運動的距離越遠,說明速度減小的越慢。
(3)根據上述實驗分析可以運用科學推理法得出,運動的物體當不受力時,將會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
28.(2024七下·武義期末)山東某市文旅局發起抓金磚挑戰,承諾倘若有人能夠抓起25公斤價值1000多萬元的純金金磚,就將其贈送。金磚的形狀如圖甲所示,其側面A為梯形。小金動手模擬了單手抓金磚的情境,探究抓起物體能力的影響因素。實驗裝置如圖乙。實驗中,小金設置好變量后,向沙桶內慢慢裝入沙子,直到輕質物塊掉落,得到如下數據:
實驗次數 1 2 3 4
輕質物塊表面粗糙程度 粗糙 粗糙 粗糙 較光滑
輕質物塊底角α度數 80° 75° 70° 80°
掉落時加入沙子的質量 200g 180g 165g 160g
(1)實驗過程中,改變金磚質量的具體操作為   ;
(2)比較第1、2、3次實驗的數據可知,抓起物塊能力的大小與   有關;
(3)比較第   次實驗的數據可知,抓起物塊能力的大小與輕質物塊表面粗糙程度有關;
(4)小科覺得小金可用質量為50g的鉤碼代替沙桶,還可以省去稱量沙子質量的步驟。你贊同小科的看法嗎?說明你的理由   。
【答案】向沙桶內慢慢裝入沙子,直到輕質物塊掉落;輕質物塊底角α的度數;1、4;不贊同,因為用鉤碼不能連續改變拉力的大小
【知識點】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當研究的對象不易直接測量時,可采用轉換法,用更易觀察的對象來反映不易觀察的對象。
(2)由表中數據可知,這三組實驗的變量為物塊底角的角度,可知抓起物塊能力的大小與輕質物塊底角α的度數有關。
(3)要探究物塊能力的大小與輕質物塊表面粗糙程度的關系,則應控制除輕質物塊表面粗糙程度以外的因素都相同,據此結合表中數據進行分析。
(4)沙子可以微調質量,鉤碼不能,所以使用沙子進行實驗更合適。【解答】(1)實驗過程中,通過改變沙桶內裝入沙子的質量來改變金磚質量,直到輕質物塊掉落,這用到了轉換法。
(2)比較第1、2、3次實驗的數據知輕質物塊表面粗糙程度相同,輕質物塊底角α的度數不同,掉落時加入沙子的質量不同,故可以得出抓起物塊能力的大小與輕質物塊底角α的度數有關。
(3)要探究抓起物塊能力的大小與輕質物塊表面粗糙程度的關系,需要控制輕質物塊底角α度數相同,改變輕質物塊表面粗糙程度,實驗1、4符合題意。
(4)小科覺得小金可用質量為50g的鉤碼代替沙桶,還可以省去稱量沙子質量的步驟,所以不贊同他的想法,理由是:用鉤碼不能連續改變拉力的大小。
29.(2024七下·武義期末)某興趣小組為了驗證平面鏡成像特點,利用蠟燭和玻璃板進行實驗,回答以下問題:
(1)實驗時應選擇較   的玻璃板做實驗,其目的是方便確定像與物的距離;
(2)當玻璃板后面的蠟燭B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時,便可確定像的位置。若要證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小科可進行的操作是   ;
(3)做完實驗后,小金同學聯想到商場里的試衣鏡高度比人的身高要低一些,身高的小金站在豎直放置的高的平面鏡前處,則
①人   (選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像;
②如果他向鏡面移近,他的像高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75m。
【答案】薄;在像的位置放置光屏,觀察是否能成像在光屏上;能;等于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
【解析】【分析】(1) (1)從厚玻璃板的兩個面都可以當作反射面,會出現兩個像的角度去分析此題;
(2)實像能用光屏承接,虛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3)①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原理解答;
②根據平面鏡成像“物像等大”的規律分析。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若玻璃板過厚,在玻璃板的前后表面反射形成的虛像距離較大,不利于確定像的準確位置,因此選用較薄的玻璃板。
(2) 當玻璃板后面的蠟燭B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時,便可確定像的位置。若要證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小科可進行的操作是: 在像的位置上放置光屏,觀察光屏上是否會出現像。
(3)①平面鏡無論大小,都可以反射光線,因此可以成物體完整的像。
②小金同學向鏡面移近0.5m,根據“物像等大”的規律可知,小金同學的身高不變,因此他的像高不變,仍為1.75m。
30.(2024七下·武義期末)如圖1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塊質量為100千克、底邊為40厘米厘米、高40厘米的長方體木塊。小金用水平推力把木塊向前推動,此過程中,推力和木塊前進的速度的大小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分別如圖2甲、乙所示。
(1)木塊靜止時,對水平地面的壓強有多大    
(2)在秒范圍內,木塊的運動狀態沒有發生改變的時間段有   。
(3)請在圖2丙中,將秒內木塊所受的摩擦力隨時間變化的圖像補充完整。   
【答案】5000Pa;0至1秒和3至5秒;
【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
【解析】【分析】 (1)木塊放在水平地面時的壓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求出受力面積,利用求對水平地面的壓強;
(2)由圖乙可知木塊在0~1s靜止,在3s~5s勻速直線運動,據此找出運動狀態不變的時間段;
(3)物體處于平衡狀態時受到的力就是平衡力,根據平衡力的大小相等判斷出摩擦力的大小;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而與運動速度無關,據此得出摩擦力的大小、作圖。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木塊放在水平地面上對地面的壓力等于其重力大小,
即F=G=mg=100kg×10N/kg=1000N;
木塊靜止時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為。
(2)根據圖乙可知,0至1秒時,木塊的速度為0,即這段時間內木塊處于靜止狀態。3至5秒內木塊的速度保持不變,即運動狀態保持不變,故在秒范圍內,木塊的運動狀態沒有發生改變的時間段有0至1秒和3至5秒。
(3) 由圖丙可知,用200N的水平推力能使木箱勻速前進說明此時木箱所受的摩擦力和推力是水平方向上的一對平衡力,摩擦力等于推力等于200N。
木塊在1~3s內做加速運動,木塊在3~5s內減速運動,受到的摩擦力都為滑動摩擦力,滑動摩擦力與推力大小無關,接觸面粗糙程度與壓力不變,物體受到的滑動摩擦力不變,則1s~6s木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200N。圖象如下:
31.(2024七下·武義期末)為響應“節能減排,低碳生活”的號召,質量為48千克的小金同學堅持每天騎自行車上學。他所騎自行車相關數據見下表:
車架材料 合金
車架體積/ 1200
整車質量 12
單輪觸地面積/ 20
(1)若小金勻速騎行600米,所用時間為2分鐘,求在此期間自行車行駛的速度;
(2)小金同學騎車時,自行車對地面的壓強為多少
(3)若在水平路面上勻速騎行時,自行車所受阻力為總重力的0.02倍,求自行車受到的水平牽引力。
【答案】解:(1)根據題意客舟,在此期間自行車行駛的速度;
答:在此期間自行車行駛的速度是5m/s。
(2)小金同學騎車時,自行車對水平路面的壓力

自行車對地面的壓強為。
答:小金同學騎車時,自行車對地面的壓強為1.5×105Pa。
(3)在某路段勻速騎行時,自行車受到的阻力;
自行車處于平衡狀態,受到的阻力和牽引力是一對平衡力,
所以牽引力的大小。
答:自行車受到的水平牽引力12N。
【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
【解析】【分析】 (1)知道自行車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根據求出其速度;(2)根據G總=m總g得出小明和自行車的總重力;他騎行時自行車對地面的壓力F=G總,根據得出他騎行時自行車對地面的壓強;
(2)在水平路面上勻速騎行時所受阻力為總重力的0.02倍,且處于平衡狀態,根據F牽=f得出牽引力。
32.(2024七下·武義期末)如圖所示是小金進行探究“影響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的因素”的實驗。實驗前小金提出如下假設:
①液體內部壓強與液體深度有關;②液體內部壓強與液體密度有關;③液體內部任意一點的壓強與該點到容器底的距離L有關。
(1)實驗前,小金用手指按壓金屬盒上的橡皮膜(如圖甲),觀察U形管兩邊液面是否存在高度差,該操作的目的是   ;
(2)為了驗證假設①,請將下列方案補充完整:將金屬盒放入同一液體中,金屬盒方向不變,   ;
(3)在乙圖中,小金保持壓強計的橡皮膜到燒杯底部的高度不變,向水中加入適量的食鹽并充分攪拌(設液面高度不變),發現U型管兩邊液面的高度差與原來相比增加了,小金設計此步驟想探究的問題是   ;
(4)小金繼續實驗,按下面步驟進行實驗
①將壓強計的金屬盒放入A燒杯的水中,金屬盒到燒杯底的距離L為6厘米,如圖丙所示,記錄壓強計U形管兩側的液面高度差h1;
②將壓強計的金屬盒放入B燒杯的水中,金屬盒到燒杯底的距離L為10厘米,如圖丁所示,記錄壓強計U形管兩側的液面高度差。實驗后,小金發現,于是小金得出結論“液體內部任意一點的壓強與該點到容器底的距離L有關”。
請你利用這些器材,設計一個實驗證明小金的結論是錯誤的。請寫出實驗方案(可結合圖進行說明)。   
【答案】檢查壓強計的氣密性;改變液體的深度;液體壓強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什么關系;實驗步驟:①將微小壓強計的探頭放入燒杯的水中,用刻度尺分別測量探頭到燒杯底的距離L1,探頭到水面的距離H,讀出壓強計U形管兩側的液面高度差h1,將以上數據記錄在表格中。②向燒杯中倒入適量的水,調整探頭所在的位置,使探頭到水面的距離仍為H,用刻度尺測量探頭到燒杯底部的距離L2,讀出壓強計U形管兩側的液面高度差h2,將以上數據記錄在表格中。實驗現象:通過數據可發現L1≠L2,h1=h2,由此證明液體內部任意一點的壓強跟該點到容器底的距離L無關,所以小亮的觀點是錯誤的。
【知識點】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實驗
【解析】【分析】 (1)實驗前需要檢查壓強計的氣密性;
(2)(3)液體壓強與液體的深度和密度有關,研究與其中一個因素的關系時,要控制另外一個因素不變;
(4)根據液體壓強公式p=ρgh可知,液體內部壓強只跟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有關,密度相同時深度越深壓強越大,深度是指自由液面到所在位置的豎直距離,與該點到容器底的距離無關。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用手指按壓金屬盒上的橡皮膜,發現U形管兩邊的液面保持出現明顯的高度差變,說明裝置不漏氣,則操作的目的是檢查壓強計的氣密性。
(2) 為了驗證假設①, 即探究液體內部壓強與液體深度的關系,需要控制液體的密度相同,改變液體的深度,所以需要:將金屬盒放入同一液體中,金屬盒方向不變,改變液體的深度。
(3)向水中加入適量的食鹽并充分攪拌,此時液體的密度增大了,發現U形管兩邊液面的高度差與原來相比增加了,這是為了探究液體壓強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什么關系。
(4)實驗步驟:
①將微小壓強計的探頭放入燒杯的水中,用刻度尺分別測量探頭到燒杯底的距離L1,探頭到水面的距離H,讀出壓強計U形管兩側的液面高度差h1,將以上數據記錄在表格中。
②向燒杯中倒入適量的水,調整探頭所在的位置,使探頭到水面的距離仍為H,用刻度尺測量探頭到燒杯底部的距離L2,讀出壓強計U形管兩側的液面高度差h2,將以上數據記錄在表格中。
實驗現象:通過數據可發現L1≠L2,h1=h2,
由此證明液體內部任意一點的壓強跟該點到容器底的距離L無關,所以小亮的觀點是錯誤的。
1 / 1浙江省金華市武義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科學試題
1.(2024七下·武義期末)近年來,城市建設和發展越來越注重以人為本,如城區內某些路段禁止汽車鳴笛、住宅區道路兩旁植樹造林、在噪聲環境中工人戴耳罩等,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
A.綠化居住環境 B.緩解“溫室效應”
C.減少大氣污染 D.降低噪聲污染
2.(2024七下·武義期末)如圖所示是用吸管和棉簽制作的“鳥鳴器”,從管口吹氣,能發出類似鳥叫的聲音。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鳥鳴器發聲是由空氣柱振動產生的
B.鳥鳴器發出的聲音通過空氣傳播到人耳
C.向吸管口吹氣的力度越大,聲音的音調越高
D.拉動棉簽可以改變空氣柱的長度從而改變聲音的音調
3.(2024七下·武義期末)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體發育和智力發展的黃金時期,以下關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發育的觀點,你不贊同的是(  )
A.對自身生理變化感到焦慮不安,情緒抑郁
B.建立真誠的同學友誼,積極參加各類文體活動
C.青春期時大腦內部結構和功能還未完善,自我控制能力較弱
D.進入青春期的男、女同學分別出現的遺精、月經是正常生理現象
4.(2024七下·武義期末)小敏散步時看到了李白詩中“對影成三人”的真實場景:一只白鷺站在水中,形成了如圖的兩個“影”。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兩個“影”形成原理相同 D.倒影是白鷺等大的虛像
5.(2024七下·武義期末)卡塔爾世界杯足球比賽在傍晚進行,而國內球迷需要凌晨熬夜觀看,產生這種時間差異的原因是由于(  )
A.地球自轉 B.地球公轉
C.太陽高度角不同 D.晝夜長短不同
6.(2024七下·武義期末)如圖所示,小球被豎直向上拋出,當小球由A點運動到B點(不是最高點)后,如果小球受到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那么小球的運動狀態將是(  )
A.立即掉落下來 B.勻速向下運動
C.勻速向上運動 D.向上越來越快
7.(2024七下·武義期末)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了《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作出“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重大決策。下列關于人的生殖與發育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是在子宮中完成的
B.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輸精管
C.胎兒直接從母體血液中獲取氧氣和養料
D.胚胎發育的場所在子宮
8.(2024七下·武義期末)小潘同學在家中用兩個平面鏡和紙筒制作了一個簡易潛望鏡,如圖所示,他把該潛望鏡放到窗戶下觀察窗外的物體,則觀察到的物體的像是(  )
A.正立的虛像 B.倒立的虛像 C.正立的實像 D.倒立的實像
9.(2024七下·武義期末)從“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到今天的“嫦娥工程”,上九天攬月一直是中國人的浪漫夢想。我國計劃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首次登陸月球。下列是宇航員在月球上的感受,你覺得可能的是(  )
A.這里是無聲的世界,只有航天飛機的降落聲打破了月球的寂靜
B.他們穿著厚重的宇航服,手拿探測器,在月面上輕飄飄的行走
C.月面上沒有空氣,常常有大風吹起,塵土飛揚,讓他們看不清路面
D.他們看到了眾多的高山,還看到了月海,水波蕩漾,景色非常秀麗
10.(2024七下·武義期末)如圖所示為某同學在勻速行駛的高鐵的水平桌面上拍攝的始終屹立不倒的硬幣。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A.硬幣對桌面的壓力與硬幣的重力方向相同
B.硬幣對桌面的壓力與硬幣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
C.桌面對硬幣的支持力大小等于硬幣的重力大小
D.硬幣對桌面的壓力和桌面對硬幣的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11.(2024七下·武義期末)地球繞日公轉過程中,地軸呈傾斜狀態,其北端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假如地軸不再傾斜,地球赤道與公轉軌道處于同一平面,則下列現象正確的是(  )
A.我國仍一年四季分明
B.地球上仍然能觀察到太陽東升西落
C.地球上凡是陽光能照到的地方均為陽光直射點
D.學校操場上的旗桿每天正午的桿影長度仍不斷變化
12.(2024七下·武義期末)足球運動員把足球踢向空中(如下圖)。若不計空氣阻力,則下列表示足球在空中飛行時的受力圖中,正確的是(表示重力,表示腳對球的作用力)(  )
A. B.
C. D.
13.(2024七下·武義期末)在學校組織的勞動課上,在翻整土地、播種育苗的過程中,同學們在書本上學習到的知識不斷地被驗證。如果用下圖表示各種概念之間的大小及包含和并列關系,則下表選項中與圖示相符的是(  )
甲 乙 丙
A 玉米種子 胚 子葉
B 無性生殖 營養繁殖 孢子繁殖
C 細菌 真菌 酵母菌
D 雌蕊 花藥 花絲
A.A B.B C.C D.D
14.(2024七下·武義期末)和諧號與復興號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動車組,是現在很多人出行的交通工具。如圖所示,“復興號”列車上的乘客看到“和諧號”列車正在向東行駛。如果以地面為參照物,可得出兩列火車的運動情況。下列關于兩列火車的運動情況判斷不正確的是(  )
A.“復興號”靜止,“和諧號”向東行駛
B.“和諧號”靜止,“復興號”向西行駛
C.“復興號”向東行駛,“和諧號”向西行駛
D.“和諧號”與“復興號”都向東行駛,但“復興號”的速度較慢
15.(2024七下·武義期末)如圖所示,在“觀看水中的硬幣”活動中,把一枚硬幣固定在空杯的底部,找一個角度使你剛好看不到硬幣的最右端A點。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變,在同學逐漸把水加入到杯中的過程中,硬幣上的B點和C點能先后被你看到。圖中畫出了剛看到C點時光的傳播示意圖,入射角是;如果剛看到B點時的入射角是,則和的大小關系為(  )
A. B. C. D.無法判斷
16.(2024七下·武義期末)我們通常說的“棉花”不是花,而是棉籽表皮長出的絨毛。如圖所示為新疆長絨棉,它具有纖維柔長、整齊度佳、強度高等優良性狀,被譽為“棉中極品”。請回答下列問題:
(1)棉籽是棉花的種子,它由   發育而成的;
(2)嫦娥四號到達月球后,搭載的棉花種子長出了嫩芽,這標志著人類在月球上完成了首次生物實驗。棉花的這種繁殖方式屬于   ;
(3)棉鈴蟲是棉花成長過程中常見的害蟲,它的卵孵化后,必須經過受精卵、幼蟲、   和成蟲四個階段,這種變態發育叫做完全變態發育。
17.(2024七下·武義期末)根據圖中的四個月相(涂黑部分表示月球的陰影部分),回答下列問題:
(1)從初一到三十,這四個月相按先后出現的次序是:   (填字母);
(2)當日地月處于一條直線上時,其月相為新月或   ;
(3)2021年5月15日,“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天問一號”探測器著陸的“烏托邦平原”面積巨大,是一望無際的亂石荒原,但其形成原因和月球上的   一樣,本質上都是隕石坑。
18.(2024七下·武義期末)雨后的夜晚,路上有些積水,甲、乙兩人在較暗的月光下,在路上相向而行,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甲能看到路面,是因為路面發生了   (填“漫反射”或“鏡面反射”);
(2)乙能看到水面比路面   (填“暗”或“亮”)。
19.(2024七下·武義期末)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發布太陽耀斑信息提示:北京時間2024年5月5日14時01分,太陽爆發了一個強耀斑(X1.3級)。該事件發生時我國處于白天,耀斑對我國上空電離層產生了影響。請回答下列問題:
(1)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是離地球最近的   ;
(2)太陽耀斑是太陽活動的重要表現,是太陽上最劇烈的活動現象之一。除太陽耀斑外,太陽活動主要還包括哪些類型?   (寫出其中一種);
(3)和太陽相比,行星的體積都很小,八大行星中體積、質量最大的行星是   。
20.(2024七下·武義期末)如圖所示是一位小朋友在照鏡子(平面鏡)。
(1)小朋友看不到被鏡子遮住的物品,是因為光在同一均勻介質中沿   傳播
(2)小朋友通過鏡面所成的像在   。(填“鏡面前”“鏡面上”或“鏡面后”)
21.(2024七下·武義期末)物塊A的重力為5牛,物塊B的重力為8牛。將物塊A放在物塊B上,如圖所示,用大小為40牛的水平力將物塊B壓在豎直黑板表面保持靜止。回答下列問題。
(1)此時物塊B受到的摩擦力為   牛,方向為   ;
(2)若增大水平壓力,則物塊B受到的摩擦力如何變化?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2.(2024七下·武義期末)如圖,實心正方體A、B的材質與表面粗糙程度相同,且mA:mB=1:8,A、B疊放于水平地面,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一起向右勻速直線運動,甲、乙兩種情況對地面的壓強p甲:p乙=   ,水平推力F甲:F乙=   。
23.(2024七下·武義期末)用隔板將容器平均分成左、右兩部分,隔板中部有一圓孔用薄橡皮膜封閉,裝置如圖甲所示。小金想利用此裝置比較不同液體的密度。回答下列問題:
(1)向裝置右側加水至橡皮膜上方,橡皮膜會向左凸出。從力的作用效果分析,該現象說明力能   ;
(2)向裝置兩側分別加入密度為、的兩種液體,液面如圖乙所示(橡皮膜凹凸情況未畫出)。小金根據橡皮膜的凹凸情況得出一定大于,請推測他所看到的現象。   。
24.(2024七下·武義期末)如圖所示,為了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小金利用三本完全相同的字典和海綿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時,通過觀察   來比較字典對海綿的壓力的作用效果,這種實驗方法叫作轉換法。
(2)對比(b)、(c)兩圖可知:當受力面積一定時,   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3)對比(d)、(e)兩圖,小金提出一個錯誤的觀點,認為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大小無關。我們判斷其觀點錯誤的理由是   。
(4)通過實驗(b)和(d)對比,得到的結論可以解釋以下現象的有   。(填序號)
①書包的背帶為何做得又寬又大
②壓路機的碾子很重更易壓平路面
③用大木錘敲刀背來切冰凍硬肉
④用切蛋器上的細鋼絲來切蛋
25.(2024七下·武義期末)種子是種子植物的繁殖體,對物種延續起著重要的作用。某校科學興趣小組對種子進行一系列探究活動。
【觀察種子的結構】
(1)如圖乙是玉米種子的縱剖圖,該剖面是刀片沿著圖甲所示的   (填“”“”或“”)線剖開的;
(2)在圖乙所示的玉米種子的剖面上滴一滴碘液,變成藍色的部分是①,說明該結構的主要成分是   ;
【種子萌發的探究】
實驗步驟:
①選取健康、飽滿的玉米種子80粒,并準備好4個帶蓋的玻璃杯、紗布等;
②分別在玻璃杯上貼上標簽A、B、C、D,每個杯子中放4層紗布,在紗布上各放上20粒玉米種子;
③按照下表所示進行操作;
④3天后觀察種子萌發情況。
組別 種子數量粒 實驗條件 胚根長度大于2毫米的種子數量/粒
1天后 2天后 3天后 4天后 5天后
A 20粒 室內,干燥 0 0 0 0 0
B 20粒 室內,部分浸沒在蒸餾水中 6 9 18 20 20
C 20粒 室內,完全浸沒在蒸餾水中 0 0 2 8 12
D 20粒 保溫箱內,部分浸沒在蒸餾水中 0 0 0 0 0
(3)A、B、C、D每個杯子中都放20粒玉米種子的原因是什么?   ;
(4)小組同學進行B組和D組實驗對比研究的方案設計時,基于的假設是   。
26.(2024七下·武義期末)在學習“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后,某校項目化小組的同學開展“自制校標logo投影燈”的項目化學習活動,活動包括投影燈設計、制作和評價三個環節。
【投影原理】凸透鏡成像規律。投影燈結構包括光源、透明圖標、鏡頭。通過凸透鏡將透明圖標上的圖案呈現在屏幕上。
【實驗材料】開關、電池、電池盒、電線若干、小燈泡、透明校標logo、凸透鏡(焦距)、固定材料、熱熔膠(用于粘合)、鞋盒、剪刀等。(每一組材料都相同)
【評價量表】
投影燈評價量表(部分)
評價指標 達標 待改進
指標一 結構 結構完整 結構不完整
指標二 像的大小 像的大小可調 像的大小無法調節
指標三 像的清晰度 像的清晰度可調 像的清晰度無法調節
【設計制作】
(1)投影燈的原理是凸透鏡成像,為了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應將透明校標logo放在距離凸透鏡大于10厘米至小于   厘米處;
(2)為了在地面上觀察到正立的校標logo,投影燈內校標應   (填“正立”或“倒立”)放置;
【評價優化】某小組的設計作品如圖甲所示。老師觀看后說:此作品在指標二評價結果為“待改進”。
(3)請你根據圖甲和評價量表,對老師的評價作出解釋,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可結合圖甲)。解釋:   ;解決對策:   。
27.(2024七下·武義期末)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影響”的實驗中,小科同學選用斜面、帶有傳感器的小車、毛巾、棉布、木板進行實驗(如圖甲所示),實驗步驟如下:
①在水平面鋪上毛巾;
②讓小車從斜面某一高度靜止下滑;
③小車下滑至斜面底端、并在水平面繼續滑行至靜止,用傳感器采集數據;
④把毛巾換成棉布、木板,重復上述實驗,小車速度與時間的變化關系如圖乙所示。
(1)為了探究不同阻力對運動的影響,保持小車受到不同阻力之前的速度是相同的,你認為這個實驗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
(2)通過實驗可得出“阻力越小,運動速度減小得越慢”的結論,獲得此結論的相應證據是   ;
(3)在上述實驗觀察分析的基礎上,可以推測:如果阻力為零,水平面足夠長,小車將做   ,此處用到了   (填“控制變量”“科學推理”或“轉換”)法。
28.(2024七下·武義期末)山東某市文旅局發起抓金磚挑戰,承諾倘若有人能夠抓起25公斤價值1000多萬元的純金金磚,就將其贈送。金磚的形狀如圖甲所示,其側面A為梯形。小金動手模擬了單手抓金磚的情境,探究抓起物體能力的影響因素。實驗裝置如圖乙。實驗中,小金設置好變量后,向沙桶內慢慢裝入沙子,直到輕質物塊掉落,得到如下數據:
實驗次數 1 2 3 4
輕質物塊表面粗糙程度 粗糙 粗糙 粗糙 較光滑
輕質物塊底角α度數 80° 75° 70° 80°
掉落時加入沙子的質量 200g 180g 165g 160g
(1)實驗過程中,改變金磚質量的具體操作為   ;
(2)比較第1、2、3次實驗的數據可知,抓起物塊能力的大小與   有關;
(3)比較第   次實驗的數據可知,抓起物塊能力的大小與輕質物塊表面粗糙程度有關;
(4)小科覺得小金可用質量為50g的鉤碼代替沙桶,還可以省去稱量沙子質量的步驟。你贊同小科的看法嗎?說明你的理由   。
29.(2024七下·武義期末)某興趣小組為了驗證平面鏡成像特點,利用蠟燭和玻璃板進行實驗,回答以下問題:
(1)實驗時應選擇較   的玻璃板做實驗,其目的是方便確定像與物的距離;
(2)當玻璃板后面的蠟燭B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時,便可確定像的位置。若要證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小科可進行的操作是   ;
(3)做完實驗后,小金同學聯想到商場里的試衣鏡高度比人的身高要低一些,身高的小金站在豎直放置的高的平面鏡前處,則
①人   (選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像;
②如果他向鏡面移近,他的像高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75m。
30.(2024七下·武義期末)如圖1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塊質量為100千克、底邊為40厘米厘米、高40厘米的長方體木塊。小金用水平推力把木塊向前推動,此過程中,推力和木塊前進的速度的大小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分別如圖2甲、乙所示。
(1)木塊靜止時,對水平地面的壓強有多大    
(2)在秒范圍內,木塊的運動狀態沒有發生改變的時間段有   。
(3)請在圖2丙中,將秒內木塊所受的摩擦力隨時間變化的圖像補充完整。   
31.(2024七下·武義期末)為響應“節能減排,低碳生活”的號召,質量為48千克的小金同學堅持每天騎自行車上學。他所騎自行車相關數據見下表:
車架材料 合金
車架體積/ 1200
整車質量 12
單輪觸地面積/ 20
(1)若小金勻速騎行600米,所用時間為2分鐘,求在此期間自行車行駛的速度;
(2)小金同學騎車時,自行車對地面的壓強為多少
(3)若在水平路面上勻速騎行時,自行車所受阻力為總重力的0.02倍,求自行車受到的水平牽引力。
32.(2024七下·武義期末)如圖所示是小金進行探究“影響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的因素”的實驗。實驗前小金提出如下假設:
①液體內部壓強與液體深度有關;②液體內部壓強與液體密度有關;③液體內部任意一點的壓強與該點到容器底的距離L有關。
(1)實驗前,小金用手指按壓金屬盒上的橡皮膜(如圖甲),觀察U形管兩邊液面是否存在高度差,該操作的目的是   ;
(2)為了驗證假設①,請將下列方案補充完整:將金屬盒放入同一液體中,金屬盒方向不變,   ;
(3)在乙圖中,小金保持壓強計的橡皮膜到燒杯底部的高度不變,向水中加入適量的食鹽并充分攪拌(設液面高度不變),發現U型管兩邊液面的高度差與原來相比增加了,小金設計此步驟想探究的問題是   ;
(4)小金繼續實驗,按下面步驟進行實驗
①將壓強計的金屬盒放入A燒杯的水中,金屬盒到燒杯底的距離L為6厘米,如圖丙所示,記錄壓強計U形管兩側的液面高度差h1;
②將壓強計的金屬盒放入B燒杯的水中,金屬盒到燒杯底的距離L為10厘米,如圖丁所示,記錄壓強計U形管兩側的液面高度差。實驗后,小金發現,于是小金得出結論“液體內部任意一點的壓強與該點到容器底的距離L有關”。
請你利用這些器材,設計一個實驗證明小金的結論是錯誤的。請寫出實驗方案(可結合圖進行說明)。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識點】噪聲的危害和防止噪聲的途徑
【解析】【分析】噪聲的防治主要從三種方式上來進行:一是在聲源處減弱,二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三是在接收處減弱.生活中有很多具體防治噪聲的方法。
【解答】 城區內某些路段禁止汽車鳴笛、住宅區道路兩旁植樹造林、 在噪聲環境中工人戴耳罩等 ,都是為了減小噪聲污染。
故答案為:D。
2.【答案】C
【知識點】聲音傳播的條件;聲音產生的條件;響度、音調與聲源振動的關系
【解析】【分析】A.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B.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氣體、固體和液體都能夠傳播聲音;
C.聲音的大小叫響度,與振幅大小有關;
D.聲音的高低叫音調,與頻率大小有關。
【解答】A.鳥鳴器發聲是由空氣柱振動產生的,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鳥鳴器發出的聲音通過空氣傳播到人耳,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向吸管口吹氣的力度越大,空氣中振動幅度越大,聲音的響度越大,故C錯誤符合題意;
D.拉動棉簽,吸管內振動的空氣柱的長度發生變化,則頻率不同,音調就會發生變化,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C。
3.【答案】A
【知識點】人的發育、衰老和死亡
【解析】【分析】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由于生理上的變化,心理上也發生著明顯的變化,生活中常常會有較多的心理矛盾,遇到一些問題要經常與家長、老師交流思想,接受指導,不能覺著自己長大了,就不想和家長交流。同時要正確處理和異性的關系,男、女同學互相幫助,集中精力學習,積極的參加各種文體活動和社會活動,健康的度過這人生的金色年華。
【解答】A.對自身生理變化感到焦慮和不安,有羞恥感,是不健康的心理,會影響身體健康。青少年要正確對待自身變化,積極面對和接受這些變化。A錯誤。
B.青春期少年愿意與異性接近,并產生朦朧的依戀,相處要有禮有節,建立真誠友誼, 積極參加各類文體活動 ,B正確。
C.青春期自我控制能力較弱,對煙酒,對不健康的書報刊、音像制品和網絡游戲的誘惑,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并遠離,C正確。
D. 進入青春期的男、女同學分別出現的遺精、月經是正常生理現象 ,D正確。
故答案為:A。
4.【答案】D
【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根據描述分析現象中包含的光學原理即可。
【解答】根據題意可知,白鷺的影子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鏡成像現象,因此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虛像,
故D正確,而A、B、C錯誤。
故選D。
5.【答案】A
【知識點】地球自轉
【解析】【分析】地球繞著地軸不停轉動,叫做地球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周期是一天,由于地球自西向東自傳,產生了晝夜交替、日月星辰東升西落和時間差異等現象;
【解答】地球自轉是時差產生的原因呢,地球繞著地軸自西向東轉動;所以卡塔爾世界杯足球比賽在傍晚進行,而國內球迷需要凌晨熬夜觀看,產生這種時間差異的原因是由于地球自轉;
故答案為:A.
6.【答案】C
【知識點】牛頓第一定律
【解析】【分析】牛頓第一定律:物體在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時,運動狀態不會發生改變,將保持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解答】由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知道,物體不受外力時將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不變,小球被豎直向上拋出,當小球由A點運動到B點時,如果小球受到的外來突然全部消失,則小球的運動狀態不會改變,即小球將做勻速直線運動,即勻速向上運動,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7.【答案】D
【知識點】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解析】【分析】胎盤是哺乳動物妊娠期間由胚胎的胚膜和母體子宮內膜聯合長成的母子間交換物質的過渡性器官,胎兒在子宮中發育,依靠胎盤從母體取得營養,而雙方保持相當的獨立性。
【解答】A.精子和卵細胞是在輸卵管相遇結合為受精卵,A錯誤;
B.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睪丸,B錯誤。
C.胎兒通過胎盤從母親的血液中獲取營養物質和氧氣,C錯誤。
D.胚胎發育的場所在子宮 ,D正確。
故答案為:D。
8.【答案】A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
【解析】【分析】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分析判斷。
【解答】根據圖片可知,潛望鏡中是兩塊平面鏡,它只是改變光的傳播方向,而不改變成像的性質,所以眼睛看到正立、等大的虛像。
故選A.
9.【答案】B
【知識點】月球的概況
【解析】【分析】月球特點:月球的表面除了巖石及其碎屑外,幾乎什么都沒有,既沒有空氣和水,也沒有生命;月球的引力較小,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是地球上受到重力的1/6,據此可以判斷選項。
【解答】 A.月球上沒有空氣,沒有聲音傳播所需的介質,因此一片死寂,A錯誤;
B.月球上物體受到的重力是地球上重力的1/6 ,因此宇航員在月球上行走輕飄飄的,B正確;
C.月球上沒有空氣,而風是空氣的對流運動所形成的的,C錯誤。
D.月球上沒有水分,不可能有江河湖泊, 水波蕩漾,景色非常秀麗,D錯誤;
故答案為: B。
10.【答案】B
【知識點】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平衡力的辨別;重力及其方向
【解析】【分析】A.根據壓力和重力方向的知識判斷;
B.根據平衡力的條件判斷;
C.根據二力平衡的知識判斷;
D.根據相互作用力的條件判斷。
【解答】A.根據題意可知,硬幣對桌面的壓力與硬幣的重力方向相同,都是豎直向下的,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根據題意可知,硬幣對桌面的壓力與硬幣的重力方向相同,不是一對平衡力,故B錯誤符合題意;
C.硬幣處于平衡狀態,即硬幣的重力與桌面對硬幣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那么兩個力的大小相等,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硬幣對桌面的壓力和桌面對硬幣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作用在兩個物體上,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1.【答案】B
【知識點】地球自轉;地球公轉;正午太陽高度變化
【解析】【分析】太陽東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導致的,與地軸是否傾斜無關。
【解答】 地軸不傾斜的情況下,地球上各個地方的太陽照射情況終年不變,太陽直射點始終在赤道上,太陽高度不再變化, 學校操場上的旗桿每天正午的桿影長度不會變化,不會出現四季更替。
故答案為:B。
12.【答案】A
【知識點】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圖;重力及其方向
【解析】【分析】球離開腳后,腳不再給球力的作用,球在飛行時只受到重力,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作用在物體的重心上。
【解答】因不計空氣阻力,所以空中飛行的足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并且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因此從四個選項可判斷出只有A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3.【答案】B
【知識點】真菌的主要特點;種子的結構;花的結構;植物的無性生殖
【解析】【分析】分析各個選項中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系,然后與圖片對照即可。
【解答】根據圖片可知,甲包含乙和丙,乙與丙是并列關系。
A.胚包括子葉,二者不是并列關系,故A錯誤;
B.營養繁殖和孢子繁殖都屬于無性生殖,與圖示相符,故B正確;
C.細菌和真菌都屬于微生物,二者為并列關系,而不是包含關系,故C錯誤;
D.花蕊包括雌蕊和雄蕊,雌蕊包括柱頭、花柱和子房,雄蕊包括花藥和花絲,故D錯誤。
故選B。
14.【答案】C
【知識點】參照物及其選擇
【解析】【分析】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物體與參照物之間的空間位置發生改變,則物體是運動的,物體與參照物之間的空間位置沒有發生改變,則物體是靜止的。【解答】A、如果以地面為參照物,若復興號靜止,和諧號向東行駛,則復興號列車上的乘客看到和諧號列車正在向東行駛,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如果以地面為參照物,若和諧號靜止,復興號向西行駛,則復興號列車上的乘客看到和諧號列車正在向東行駛,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如果以地面為參照物,“復興號”向東行駛,“和諧號”向西行駛,則復興號列車上的乘客看到和諧號列車正在向西行駛,故C錯誤,不符合題意;
D、如果以地面為參照物,若兩車都向東行駛,和諧號行駛得較快,則復興號列車上的乘客看到和諧號列車正在向東行駛,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15.【答案】C
【知識點】光的折射規律
【解析】【分析】根據光的折射規律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根據題意可知,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變,則光從水中進入人的眼睛的傳播方向不變,那么折射角不變。根據光的折射規律可知,從B點和C點射出的入射光線的入射角不變的,即。
故選C。
16.【答案】胚珠;有性生殖;蛹
【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植物的有性生殖;昆蟲的發育過程
【解析】【分析】(1)一朵花要經過傳粉受精過程后,雌蕊的子房繼續發育,最終發育成果實,子房中的胚珠發育成種子。
(2)有性生殖是指經過兩性生殖細胞(例如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成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育成為新的個體的生殖方式。(3)根據完全變態發育的環節解答。
【解答】(1)棉籽是棉花的種子,它是由胚珠發育而成的。
(2)搭載的棉花種子長出了嫩芽,棉花的這種繁殖方式經過兩性生殖細胞(例如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成為受精卵,屬于有性生殖。
(3)棉鈴蟲的發育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這種發育叫做完全變態發育。
17.【答案】(1)CADB
(2)滿月
(3)環形山
【知識點】月球的概況;月相
【解析】【分析】(1)根據月相和農歷的知識解答;
(2)根據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是否有反射光解答;
(3)根據有關月球地形的知識解答。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從初一到三十,這四個月相按先后出現的次序是:新月、上弦月、滿月和下弦月,即順序為CADB。
(2)當日地月處于一條直線上時,如果地球在中間,那么為新月;如果月亮在中間,則為滿月。
(3)“天問一號”探測器著陸的“烏托邦平原”面積巨大,是一望無際的亂石荒原,但其形成原因和月球上的環形山一樣,本質上都是隕石坑。
(1)從初一到三十,這四個月相按先后出現的次序是:C新月、A上弦月、D滿月和B下弦月。
(2)當日地月處于一條直線上時,其月相為新月或滿月。
(3)隕石被星球的引力捕獲后高速撞擊星球表面,形成的撞擊坑被稱作隕石坑或環形山,“天問一號”探測器著陸的“烏托邦平原”面積巨大,是一望無際的亂石荒原,但其形成原因和月球上的環形山一樣,本質上都是隕石坑。
18.【答案】漫反射;暗
【知識點】鏡面反射與漫反射
【解析】【分析】(1)光線在粗糙不平的表面發生漫反射,在光滑平整的表面發生鏡面反射;
(2)根據圖片分析光在路面和水面發生反射時反射光線的強弱即可。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地面粗糙不平,月光在路面發生漫反射;
(2)根據圖片可知,乙背對著月亮走,此時水面發生鏡面反射,但反射光線沒有進入乙的眼睛,地面發生漫反射,有部分光線進入乙的眼睛,因此乙看到水面比路面暗。
19.【答案】(1)恒星
(2)黑子
(3)木星
【知識點】太陽系的組成
【解析】【分析】(1)能夠自己發光的為恒星,圍繞恒星公轉的為行星;
(2)根據太陽活動的種類解答;(3)根據地球行星的知識解答。
【解答】(1)太陽能夠自己發光,是離地球最近的恒星。
(2) 除太陽耀斑外, 太陽活動主要還包括黑子、太陽風等。
(3)和太陽相比,行星的體積都很小,八大行星中體積、質量最大的行星是木星。
(1)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是離地球最近的恒星。
(2)太陽活動主要還包括黑子、太陽風等。
(3)和太陽相比,行星的體積都很小,八大行星中體積、質量最大的行星木星。
20.【答案】直線;鏡面后
【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
【解析】【分析】(1)根據光沿直線傳播的知識解答;
(2)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解答。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小朋友看不到被鏡子遮住的物品,由于光在同一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2)根據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關于鏡面是對稱的可知,小朋友在鏡面前面,則像在鏡面后。
21.【答案】13;豎直向上;不變
【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摩擦力的存在;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對B進行受力分析,B處于靜止狀態,說明受力平衡。
(2)物體靜止,摩擦力為靜摩擦,判斷靜摩擦額大小變化情況時,一般需要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結合二力平衡條件進行判斷。【解答】(1)由題可知,物體B處于靜止狀態,B豎直方向受到A的壓力、自身的重力、墻壁的摩擦力而保持平衡,A對B的壓力大小等于A的重力,則摩擦力大小
方向豎直向上。
(2)若增大水平壓力F,整體仍處于靜止狀態,受力平衡,摩擦力等于總重力,總重力不變,物塊B受到的摩擦力不變。
22.【答案】4:1;1:1
【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平衡狀態的判斷;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
【解析】【分析】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及壓力大小有關,壓力越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解答】因實心正方體A、B的材質相同,即密度相同,所以,由m=ρV=ρL3可得,它們的邊長之比:====,因水平面上物體的壓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甲、乙兩種情況對地面的壓強之比:======;因兩種情況下整體對地面的壓力相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所以,整體受到的滑動摩擦力f相同,因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處于平衡狀態,受到的推力和滑動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所以,F甲=F乙=f,即F甲:F乙=1:1。
23.【答案】改變物體的形狀;橡皮膜不凸出或向右凸
【知識點】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實驗
【解析】【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使物體發生形變,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2)由p=ρgh可知,液體密度越大,深度越深,壓強越大,橡皮膜向壓強小的一側凸。【解答】(1)往裝置右側加水至橡皮膜上方,由于液體內部存在壓強,橡皮膜受到了水的壓強、壓力的作用,所以橡皮膜會向左凸出,這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2)若橡皮膜不凸出,這說明左右兩側的液體產生的壓強相等,由于左側液體的深度小于右側液體的深度,由p=ρgh知道,所以,故ρ1一定大于ρ2。
若橡皮膜向右凸出,說明左側的壓強更大,左側液體深度更小,但壓強更大,可知左側液體額密度更大。
24.【答案】海綿形變大小;壓力;沒有保持受力面積不變;①④
【知識點】壓力的作用效果
【解析】【分析】(1)壓力的作用效果不易觀察,用更易觀察的海綿的凹陷程度來反映壓力的作用效果,該方法稱為轉換法。
(2)由控制變量法可知,bc兩種實驗的變量是壓力大小,可得壓力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的關系。
(3)由圖可知,de中存在兩個變量,所以得出了錯誤的觀點。
(4)bd的變量是受力面積,所以應選擇應受力面積不同導致壓力作用效果不同的組別。【解答】(1)實驗中,壓力作用效果用海綿形變大小來反映,海綿形變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顯著,這用到了轉換法。
(2)對比(b)、(c)兩圖知道,受力面積相同,壓力越大,壓力作用的效果越明顯。
(3)在實驗過程中,通過對比(d)、(e)兩圖實驗,得出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無關,這一結論是不正確的,因為實驗中沒有保持受力面積不變,不符合控制變量法的要求。
(4)通過實驗(b)和(d)對比知道,壓力大小相同而受力面積不同,壓力作用效果不同,受力面積越小,海綿的凹陷程度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由此可知,壓力作用的效果與受力面積大小有關。
①將書包的背帶做得較寬,是在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減小壓強;
②壓路機的碾子很重,是在受力面積一定的情況下,增大壓力來增大壓強;
③用大木錘敲刀背來切冰凍硬肉,是在受力面積一定的情況下,增大壓力來增大壓強;
④切蛋鋼絲很細是在壓力一定時,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
故①④利用了實驗(b)和(d)的結論。
25.【答案】a;淀粉;避免實驗的偶然性,減少實驗誤差;種子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
【知識點】種子的結構;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
【解析】【分析】根據圖片可知,①胚乳、②子葉、③胚芽、④胚軸、⑤胚根。
(1)觀察種子的結構時,要保證展現種子的完整結構;
(2)淀粉遇到碘液會變成藍色;
(3) 對照實驗又叫單一變量實驗,只有一個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實驗。此外每組要有相同數量的多粒相同種子,只有一粒種子,會因為偶然因素的影響導致實驗結論錯誤。
(4)根據表格數據確定B和D中的變量即可。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為了看到玉米種子的完整結構,該剖面是刀片沿著圖甲所示的a線縱向剖開的。
(2)在圖乙所示的玉米種子的剖面上滴一滴碘液,變成藍色的部分是①胚乳,說明該結構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3)根據題意可知,A、B、C每個盒子都放20粒且顆粒飽滿的菜豆種子是為了控制單一變量,避免實驗的偶然性,減少實驗誤差。
(4)根據表格數據可知,B組和D組實驗對比變量是溫度,基于的假設是種子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
26.【答案】20;倒立;不能滿足像的大小可調;將CD改為可移動裝置
【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
【解析】【分析】 (1)(2)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3)根據圖片和說明,分析能否通過調整像距或物距,從而調整成像的大小和清晰度。
【解答】(1)根據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可知,當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時,此時2f>u>f,所以手機放在距離凸透鏡大于10cm至小于20cm之間。
(2)根據凸透鏡成實像的倒立性可知,像相對物體上下左右都是顛倒,則為了在地面上觀察到正立的校標logo,故投影燈內校標應倒立。
(3)①由圖甲知道,透明校標的位置是固定的,即物距固定,則此時像大小確定,不能滿足像的大小可調,所以,老師觀看后說:此作品在指標二評價結果為“待改進”。
②凸透鏡成像時,改變物距才能改變像距,所以,解決對策是將CD改為可移動裝置。
27.【答案】使小車在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下滑;據乙圖發現,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運動的時間越長,說明速度減小的越慢;勻速直線運動;科學推理
【知識點】牛頓第一定律;阻力對物體運動影響的探究實驗
【解析】【分析】(1)小車從斜面的統一高度由靜止釋放時,到達水平面時的初速度相同,若一開始小車不是由靜止開始釋放,不能確保釋放時速度相同。
(2)運動速度減小得越慢,則運動的距離越遠。
(3)阻力不可能不存在,所以采用的是推理法。【解答】(1)實驗中運用控制變量法,使小車在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下滑,則小車到達斜面底端的速度相同。
(2)據乙圖可知,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車能夠運動的距離越遠,說明速度減小的越慢。
(3)根據上述實驗分析可以運用科學推理法得出,運動的物體當不受力時,將會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
28.【答案】向沙桶內慢慢裝入沙子,直到輕質物塊掉落;輕質物塊底角α的度數;1、4;不贊同,因為用鉤碼不能連續改變拉力的大小
【知識點】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當研究的對象不易直接測量時,可采用轉換法,用更易觀察的對象來反映不易觀察的對象。
(2)由表中數據可知,這三組實驗的變量為物塊底角的角度,可知抓起物塊能力的大小與輕質物塊底角α的度數有關。
(3)要探究物塊能力的大小與輕質物塊表面粗糙程度的關系,則應控制除輕質物塊表面粗糙程度以外的因素都相同,據此結合表中數據進行分析。
(4)沙子可以微調質量,鉤碼不能,所以使用沙子進行實驗更合適。【解答】(1)實驗過程中,通過改變沙桶內裝入沙子的質量來改變金磚質量,直到輕質物塊掉落,這用到了轉換法。
(2)比較第1、2、3次實驗的數據知輕質物塊表面粗糙程度相同,輕質物塊底角α的度數不同,掉落時加入沙子的質量不同,故可以得出抓起物塊能力的大小與輕質物塊底角α的度數有關。
(3)要探究抓起物塊能力的大小與輕質物塊表面粗糙程度的關系,需要控制輕質物塊底角α度數相同,改變輕質物塊表面粗糙程度,實驗1、4符合題意。
(4)小科覺得小金可用質量為50g的鉤碼代替沙桶,還可以省去稱量沙子質量的步驟,所以不贊同他的想法,理由是:用鉤碼不能連續改變拉力的大小。
29.【答案】薄;在像的位置放置光屏,觀察是否能成像在光屏上;能;等于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
【解析】【分析】(1) (1)從厚玻璃板的兩個面都可以當作反射面,會出現兩個像的角度去分析此題;
(2)實像能用光屏承接,虛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3)①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原理解答;
②根據平面鏡成像“物像等大”的規律分析。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若玻璃板過厚,在玻璃板的前后表面反射形成的虛像距離較大,不利于確定像的準確位置,因此選用較薄的玻璃板。
(2) 當玻璃板后面的蠟燭B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時,便可確定像的位置。若要證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小科可進行的操作是: 在像的位置上放置光屏,觀察光屏上是否會出現像。
(3)①平面鏡無論大小,都可以反射光線,因此可以成物體完整的像。
②小金同學向鏡面移近0.5m,根據“物像等大”的規律可知,小金同學的身高不變,因此他的像高不變,仍為1.75m。
30.【答案】5000Pa;0至1秒和3至5秒;
【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
【解析】【分析】 (1)木塊放在水平地面時的壓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求出受力面積,利用求對水平地面的壓強;
(2)由圖乙可知木塊在0~1s靜止,在3s~5s勻速直線運動,據此找出運動狀態不變的時間段;
(3)物體處于平衡狀態時受到的力就是平衡力,根據平衡力的大小相等判斷出摩擦力的大小;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而與運動速度無關,據此得出摩擦力的大小、作圖。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木塊放在水平地面上對地面的壓力等于其重力大小,
即F=G=mg=100kg×10N/kg=1000N;
木塊靜止時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為。
(2)根據圖乙可知,0至1秒時,木塊的速度為0,即這段時間內木塊處于靜止狀態。3至5秒內木塊的速度保持不變,即運動狀態保持不變,故在秒范圍內,木塊的運動狀態沒有發生改變的時間段有0至1秒和3至5秒。
(3) 由圖丙可知,用200N的水平推力能使木箱勻速前進說明此時木箱所受的摩擦力和推力是水平方向上的一對平衡力,摩擦力等于推力等于200N。
木塊在1~3s內做加速運動,木塊在3~5s內減速運動,受到的摩擦力都為滑動摩擦力,滑動摩擦力與推力大小無關,接觸面粗糙程度與壓力不變,物體受到的滑動摩擦力不變,則1s~6s木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200N。圖象如下:
31.【答案】解:(1)根據題意客舟,在此期間自行車行駛的速度;
答:在此期間自行車行駛的速度是5m/s。
(2)小金同學騎車時,自行車對水平路面的壓力

自行車對地面的壓強為。
答:小金同學騎車時,自行車對地面的壓強為1.5×105Pa。
(3)在某路段勻速騎行時,自行車受到的阻力;
自行車處于平衡狀態,受到的阻力和牽引力是一對平衡力,
所以牽引力的大小。
答:自行車受到的水平牽引力12N。
【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
【解析】【分析】 (1)知道自行車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根據求出其速度;(2)根據G總=m總g得出小明和自行車的總重力;他騎行時自行車對地面的壓力F=G總,根據得出他騎行時自行車對地面的壓強;
(2)在水平路面上勻速騎行時所受阻力為總重力的0.02倍,且處于平衡狀態,根據F牽=f得出牽引力。
32.【答案】檢查壓強計的氣密性;改變液體的深度;液體壓強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什么關系;實驗步驟:①將微小壓強計的探頭放入燒杯的水中,用刻度尺分別測量探頭到燒杯底的距離L1,探頭到水面的距離H,讀出壓強計U形管兩側的液面高度差h1,將以上數據記錄在表格中。②向燒杯中倒入適量的水,調整探頭所在的位置,使探頭到水面的距離仍為H,用刻度尺測量探頭到燒杯底部的距離L2,讀出壓強計U形管兩側的液面高度差h2,將以上數據記錄在表格中。實驗現象:通過數據可發現L1≠L2,h1=h2,由此證明液體內部任意一點的壓強跟該點到容器底的距離L無關,所以小亮的觀點是錯誤的。
【知識點】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實驗
【解析】【分析】 (1)實驗前需要檢查壓強計的氣密性;
(2)(3)液體壓強與液體的深度和密度有關,研究與其中一個因素的關系時,要控制另外一個因素不變;
(4)根據液體壓強公式p=ρgh可知,液體內部壓強只跟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有關,密度相同時深度越深壓強越大,深度是指自由液面到所在位置的豎直距離,與該點到容器底的距離無關。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用手指按壓金屬盒上的橡皮膜,發現U形管兩邊的液面保持出現明顯的高度差變,說明裝置不漏氣,則操作的目的是檢查壓強計的氣密性。
(2) 為了驗證假設①, 即探究液體內部壓強與液體深度的關系,需要控制液體的密度相同,改變液體的深度,所以需要:將金屬盒放入同一液體中,金屬盒方向不變,改變液體的深度。
(3)向水中加入適量的食鹽并充分攪拌,此時液體的密度增大了,發現U形管兩邊液面的高度差與原來相比增加了,這是為了探究液體壓強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什么關系。
(4)實驗步驟:
①將微小壓強計的探頭放入燒杯的水中,用刻度尺分別測量探頭到燒杯底的距離L1,探頭到水面的距離H,讀出壓強計U形管兩側的液面高度差h1,將以上數據記錄在表格中。
②向燒杯中倒入適量的水,調整探頭所在的位置,使探頭到水面的距離仍為H,用刻度尺測量探頭到燒杯底部的距離L2,讀出壓強計U形管兩側的液面高度差h2,將以上數據記錄在表格中。
實驗現象:通過數據可發現L1≠L2,h1=h2,
由此證明液體內部任意一點的壓強跟該點到容器底的距離L無關,所以小亮的觀點是錯誤的。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尼玛县| 靖宇县| 宜川县| 栾川县| 新化县| 碌曲县| 巍山| 额尔古纳市| 南安市| 周至县| 松溪县| 抚宁县| 凤山县| 琼海市| 额济纳旗| 河东区| 嘉禾县| 察隅县| 上饶市| 盐边县| 星座| 金华市| 云梦县| 牙克石市| 手游| 昭通市| 石河子市| 革吉县| 和林格尔县| 湘潭县| 册亨县| 霞浦县| 平陆县| 鄂托克旗| 金堂县| 溧阳市| 舟曲县| 古浪县| 库车县| 泰州市| 交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