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初中地理中圖版(2024)《第6章中國主要的自然災害第一節自然災害與防治》知識清單一、自然災害的定義與特點1. 定義:自然災害是指主要由自然界的異常變化引起的,對人類生命財產與生存環境造成危害的事件或現象。例如,地震、洪水、臺風等都屬于自然災害。那什么樣的事件不屬于自然災害呢?比如人為的火災(如果是因為亂扔煙頭引發森林火災,就不是自然災害,因為其主導因素是人的行為)、交通事故等就不屬于自然災害范疇。2. 中國自然災害的特點種類:繁多。中國地域遼闊,氣候多樣,地形復雜,擁有各種類型的自然災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干旱、寒潮、臺風、洪澇等氣象災害;還有海洋災害和生物災害等。分布地域:廣。從沿海到內陸,從平原到山區,不同地區都有不同類型的自然災害發生。例如,地震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區和臺灣島及附近海域;滑坡、泥石流多發生在中西部山區;干旱在北方地區和南方部分地區都較為常見。發生頻率:高。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中國每年都會發生多次不同類型的自然災害。比如每年夏季,長江中下游地區容易發生洪澇災害;每年的臺風季節,東南沿海地區都會受到臺風不同程度的影響。造成損失:大。自然災害常常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產生負面影響。例如,一場強烈的地震可能導致大量建筑物倒塌,人員傷亡,還會破壞基礎設施,影響當地的經濟發展。二、自然災害的種類1. 地震與地質災害地質災害主要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震災害:會導致建筑物損壞或倒塌,交通、通信中斷,人員傷亡等,并引發其他嚴重的___次生___災害。比如,地震可能引發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還可能導致火災、海嘯等次生災害。滑坡:是指斜坡上的___不穩定___巖體或土體,在重力作用下整體向下___滑動___的現象,危害巨大。滑坡發生時,會破壞甚至掩埋山麓的交通線、房屋、農田等。例如,在山區,如果連續降雨,山坡上的巖土體含水量增加,重量增大,就容易發生滑坡。泥石流:是指___山區___突然爆發的挾帶大量泥沙、石塊的洪流。它來勢兇猛、歷時短暫、破壞力___強___,能在頃刻之間造成嚴重危害,如摧毀房屋、交通設施,毀壞土地、淤積水庫等。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個基本條件:大量松散的固體物質(如破碎的巖石、土壤等)、充足的水源(如暴雨、冰雪融化等)和陡峻的地形(山谷等)。2. 氣象與洪澇災害氣象災害主要包括:干旱、寒潮、臺風、洪澇災害。寒潮:受寒潮影響的地區,可能發生___霜凍___、凍害等多種災害。寒潮是一種大規模的冷空氣活動,會帶來劇烈的降溫、大風、雨雪等天氣。當寒潮來襲時,農作物可能會遭受凍害,牲畜可能會被凍傷,交通也會受到影響。臺風:是指形成于___西北___太平洋較強的熱帶氣旋。其也能帶來豐沛的___降水___,緩解局部地區旱情。但臺風常引發狂風、暴雨和巨浪,從而威脅沿海地區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臺風中心附近風力可達12級以上,狂風會吹倒建筑物、樹木等,暴雨可能引發洪水、山體滑坡等災害。洪災:是指因大雨、融雪等引起的洪水泛濫,從而淹沒農田,毀壞設施的災害;澇災:是指雨量過多或過于集中造成的積水成災。洪澇: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災害,具有危害面積廣、造成損失大等特點。例如,長江中下游地區,地勢平坦,河流眾多,夏季降水集中,一旦降雨量過大,就容易發生洪澇災害,淹沒大量農田和房屋。3. 海洋災害:包括風暴潮、海嘯、海浪、赤潮等。風暴潮是由強烈大氣擾動,如熱帶氣旋(臺風、颶風)、溫帶氣旋等引起的海面異常升高現象,會淹沒沿海低地,破壞沿海建筑和基礎設施。海嘯通常由海底地震、火山爆發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動引起,能掀起巨大的海浪,對沿海地區造成毀滅性打擊。海浪在風的作用下形成,過大的海浪會影響海上航行和漁業作業。赤潮是海洋中一些浮游生物在一定環境條件下暴發性繁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海水變色的一種有害生態現象,會導致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破壞海洋生態平衡。4. 生物災害:包括病蟲害、鼠害等。病蟲害會影響農作物的生長和收成,比如蝗蟲災害,大量蝗蟲會啃食農作物,導致莊稼減產甚至絕收。鼠害不僅會破壞農作物,還會傳播疾病,對人類健康和農業生產造成威脅。例如,田鼠會在農田里打洞,破壞莊稼的根系,還會偷吃糧食。三、洪澇災害的防治1. 防災減災體系:災害___監測___與預警、災害防御、救災準備、災中___救援___、災后恢復等。災害監測與預警:通過各種監測手段,如氣象衛星、地面氣象站、水文站等,對災害進行實時監測,及時發現災害的發生和發展趨勢,并向社會發布預警信息,以便人們提前做好防范措施。例如,當氣象部門監測到臺風即將登陸時,會提前發布臺風預警信號,提醒沿海地區居民做好防風、防雨準備。災害防御:采取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減少災害發生的可能性和減輕災害造成的損失。工程性措施包括修建防洪堤、水庫、排水系統等;非工程性措施包括制定法律法規、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的防災意識等。救災準備:提前儲備救災物資,如帳篷、食品、藥品、飲用水等,建立應急救援隊伍,制定應急預案,以便在災害發生時能夠迅速開展救援工作。災中救援:在災害發生過程中,及時組織救援力量,對受災群眾進行營救,提供醫療救助、食品和飲用水供應等,保障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需求。例如,地震發生后,消防隊員、武警戰士等救援隊伍會迅速趕到現場,解救被困群眾。災后恢復:對受災地區的基礎設施、房屋等進行重建和修復,幫助受災群眾恢復生產生活,開展心理疏導等工作,使受災地區盡快恢復正常。2. 洪澇災害的防治措施植樹造林:樹木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減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從而減少洪水的發生。同時,森林還可以調節氣候,增加空氣濕度,減少暴雨的形成。河道整治:對河道進行清淤、拓寬、加固等,提高河道的行洪能力,使洪水能夠順利通過。例如,對彎曲的河道進行裁彎取直,能夠縮短河道長度,增加水流速度,減少洪水在河道內的停留時間。修筑水利樞紐工程:如水庫、水閘等,可以調節河流的水量,在洪水期蓄水,在枯水期放水,起到防洪和灌溉的作用。例如,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在長江洪水期可以攔蓄大量洪水,減輕中下游地區的防洪壓力。監測預警:利用先進的監測技術和設備,對雨情、水情進行實時監測,及時準確地發布洪澇災害預警信息,為人們爭取更多的避險時間。物資儲備:儲備足夠的防汛物資,如沙袋、救生衣、沖鋒舟等,以便在洪澇災害發生時能夠及時投入使用。推進海綿城市建設:通過建設下沉式綠地、雨水花園、透水鋪裝等設施,讓城市像海綿一樣,在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從而有效減少城市內澇的發生。四、我國主要自然災害的分布與危害1. 地震分布:主要分布在___西南___地區和___臺灣___島及附近海域。危害:導致建筑物損壞或倒塌,交通、通信中斷,人員傷亡等。例如,2008年四川汶川發生的8.0級特大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許多城鎮和村莊被夷為平地,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遭到嚴重破壞。2. 滑坡分布:中西部山區,以___西南___地區最為集中。危害:破壞甚至掩埋山麓的交通線、房屋、農田等。在西南山區,由于地形起伏大,降水豐富且集中,加上人類工程活動的影響,滑坡災害較為頻繁。例如,一些山區公路經常因為滑坡而中斷交通,山區的居民房屋也可能被滑坡掩埋。3. 泥石流分布: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山區,特別是地勢起伏較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的地區。危害:摧毀房屋、交通設施,毀壞土地、淤積水庫等。如2010年甘肅舟曲發生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大量房屋被沖毀,縣城部分地區被泥石流掩埋,交通、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癱瘓。4. 干旱分布:分布廣泛,以___華北___地區的春旱和___長江中下游___地區的伏旱最為典型。危害:造成農作物減產、生產生活用水困難。華北地區春季氣溫回升快,蒸發旺盛,而此時雨季尚未到來,降水稀少,加上農業生產用水量大,容易發生春旱,影響冬小麥等農作物的生長。長江中下游地區在7、8月份,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降水少,氣溫高,蒸發旺盛,形成伏旱,對水稻等農作物的生長造成不利影響。5. 寒潮分布:除___青藏高原___、云貴地區以外的大部分地區。危害:引發大風、雨雪、霜凍等災害。當寒潮來襲時,北方地區可能出現大風降溫天氣,導致農作物遭受凍害,牲畜受凍;南方地區可能出現雨雪天氣,影響交通和電力供應,蔬菜等農作物也會受到凍害。6. 臺風分布:集中在___廣東___、臺灣、海南、福建等東南沿海地區。危害:常引發狂風、暴雨和巨浪,從而威脅沿海地區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臺風登陸時,狂風會吹倒建筑物、廣告牌等,暴雨可能引發洪水、山體滑坡等災害,巨浪會沖擊沿海堤岸,破壞沿海養殖設施和漁船。7. 洪澇災害分布:長江中下游和___東南沿海___地區多發。危害:淹沒農田、毀壞設施等。長江中下游地區地勢低平,河道彎曲,排水不暢,且降水集中在夏季,容易發生洪澇災害。東南沿海地區除了降水豐富外,還容易受到臺風帶來的暴雨影響,增加了洪澇災害發生的幾率。五、思考問答1. 人們常說“禍不單行”。想想看,自然災害都是單獨發生的嗎?利用身邊的物品設計一個小活動,證明一種自然災害常常可以引發其他一種或多種自然災害。答案:自然災害往往不是單獨發生的,一種自然災害常常會引發其他一種或多種自然災害。例如,臺風引發滑坡、泥石流,洪澇災害引發滑坡、泥石流,地震引發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小活動設計:可以用一些沙子、泥土堆成一個小山坡模型(模擬山區地形),在山坡上放置一些小樹枝(代表樹木)和小石子(代表建筑物等)。然后用噴壺向山坡噴水(模擬暴雨天氣),當噴水量足夠大時,會發現山坡上的沙子、泥土開始下滑(模擬滑坡),如果下滑的物質遇到水流,就可能形成泥石流,沖毀山坡上的小樹枝和小石子,以此證明暴雨(氣象災害)可以引發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2. 為什么我國西南地區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答案:我國西南地區位于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所以多地震。地震使得巖石破碎,為滑坡、泥石流的發生提供了大量松散的固體物質。同時,西南地區地形起伏大,山高谷深,坡度陡峻,具備滑坡、泥石流發生的地形條件。而且該地區降水豐富且集中,夏季多暴雨,充足的水源激發了滑坡、泥石流的發生。此外,人類不合理的工程活動,如開挖坡腳、破壞植被等,也增加了這些地質災害發生的可能性。3. 面對臺風和洪澇災害,我們在生活中可以采取哪些預防和應對措施?答案:面對臺風,生活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臺風來臨前,及時關注天氣預報和臺風預警信息;檢查并加固門窗、廣告牌等室外設施;收起陽臺、窗臺等室外的花盆、雜物等;準備好應急物資,如食品、飲用水、手電筒、藥品等;住在低洼地區和沿海地區的居民,要及時轉移到安全地帶。臺風來臨時,盡量不要外出,如果必須外出,要遠離危險區域,如大樹、電線桿、廣告牌等,避免在河邊、海邊停留。面對洪澇災害,生活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平時要了解居住地區的地勢和排水情況,熟悉附近的避難場所和逃生路線;洪澇災害發生前,及時清理排水管道,保持排水暢通;準備好沙袋等防洪物資,必要時對房屋門口等進行封堵;如果居住在低洼地區,要提前將重要物品和電器等轉移到高處。洪澇災害發生時,要迅速向高處轉移,如屋頂、高樓等;如果被洪水圍困,要及時發出求救信號,等待救援;不要貿然涉水過河,避免被洪水沖走。4. 我國為什么要大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來防治洪澇災害?答案:傳統城市建設中,大量的地面被硬化,雨水難以滲透到地下,導致城市在降雨時容易形成地表徑流,造成內澇。而海綿城市建設通過一系列措施,如建設下沉式綠地,綠地可以收集和儲存雨水,增加雨水的下滲;雨水花園能夠凈化雨水,同時調節雨水的流量;透水鋪裝可以讓雨水迅速滲透到地下,補充地下水。這樣可以有效減少地表徑流量,降低城市內澇發生的風險。此外,海綿城市建設還能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所以我國大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來防治洪澇災害。答案匯總1. 中國自然災害的特點種類:繁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大2. 自然災害的種類地震與地質災害主要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震災害引發:次生滑坡巖體或土體性質:不穩定;運動方向:滑動泥石流發生地:山區;破壞力:強氣象災害主要包括:干旱、寒潮、臺風、洪澇災害寒潮引發災害:霜凍臺風形成地:西北;帶來好處:降水洪災成因:大雨、融雪等引起洪水泛濫;澇災成因:雨量過多或過于集中造成積水成災3. 洪澇災害的防治防災減災體系環節:監測;救援洪澇災害防治措施:植樹造林;監測預警4. 我國主要自然災害的分布地震分布:西南;臺灣滑坡集中分布:西南干旱典型分布:華北;長江中下游寒潮除外地區:青藏高原;云貴地區臺風集中分布:廣東;海南洪澇災害多發區:東南沿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