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密度的特殊測量第3節 第2課時第六章 質量與密度2在測量固體和液體密度的過程中,熟悉天平、量筒的使用技能,規范實驗操作步驟,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1會利用物理公式間接地測定某個物理量,進一步鞏固密度的概念。1.測量密度比水小的物體的體積有些物體的密度比水小,放入水中不會浸沒(例如小木塊、石蠟、泡沫塑料等),怎樣測量它們的密度呢?要測量它們的密度,關鍵還是測量它們的體積,如何測量它們的體積呢?密度的特殊測量(1)配重法①用調好的天平測出石蠟的質量為m;②向量筒內倒入適量的水;③用細線將小鐵塊和石蠟拴住(石蠟上,鐵塊下),先將小鐵塊浸沒量筒水中,讀出液面對應刻度為V1;④再將它們共同浸沒在量筒水中,讀出液面對應刻度為V2 ;⑤石蠟密度的表達式:ρ=。(2)針壓法①用天平稱出石蠟的質量m;②在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記下水的體積V1;③把石蠟放入量筒水里,用一根細鐵絲把石蠟壓入水中,記下這時量筒中水面達到的刻度值V2,兩次讀數之差即石蠟的體積V=V2-V1;④根據公式求出石蠟密度ρ=。2.有天平無砝碼測量石塊的密度(等質量替代法)(1)實驗步驟:①在量筒中盛足量的水,記下量筒內水的體積V1;②先調節天平平衡,再將兩個相同的燒杯放在天平左右盤上,將石塊輕輕放入左盤燒杯中,將步驟①中量筒內的水緩慢向右盤燒杯中倒入直至天平平衡,記下量筒內剩余水的體積V2;③將石塊放入量筒內,記下量筒內水的體積V3 。(2)數據處理①由乙可知,此時小石頭的質量等于燒杯內水的質量,即m=ρ水(V1-V2)=1.0g/cm3×(50cm3-20cm3)=30g②由圖丙、丁可知小石頭的體積V=V3-V2=40cm3-20cm3=20cm3③小石頭的密度石塊的密度:ρ=ρ水3.有天平無量筒測量石塊的密度(1)實驗器材:天平、燒杯、水、橡皮筋(或記號筆)、細線、石塊。(2)實驗步驟:①在燒杯中放入適量的水,用細線拴住石塊,將石塊浸沒在水中,在水面到達的位置上作標記,用天平測出水、石塊和燒杯的總質量m1;②將石塊從水中取出,用天平測出剩余水和燒杯的總質量m2;③向燒杯中加水到標記處,再用天平測出此時水和燒杯的總質量m3。m1 m2 m3(3)數據處理小石塊的質量m石=m1-m2向燒杯中加水到標記處,所加的水的體積等于小石子體積,則所加水的質量為m加水=m3-m2所加水的體積為V加水=小石子的體積:V石=V加水小石子的密度:m1 m2 m3ρ石= ρ水4.有天平無量筒測量液體的密度(1)實驗器材:天平、兩個完全相同的燒杯、水、液體。(2)實驗步驟:①用已調好的天平測出空燒杯的質量,記為m0;②向一個燒杯中倒入適量液體,用天平測出液體和燒杯的總質量,記為m1;③向另一個相同燒杯中倒入與液體等深度的水,用天平測出水和燒杯的總質量,記為m2。(3)計算過程由題意可知,液體的質量m=m1-m0與液體等深度的水的質量m水=m2-m0倒入燒杯的液體的體積與水的體積相同液體的密度ρ液體=ρ水學以致用某實驗小組測定鹽水密度的實驗步驟如下:(1)用天平測出空礦泉水瓶的質量m0;(2)在礦泉水瓶中裝滿水,用天平測出總質量m1;(3)在另一相同礦泉水瓶中裝滿鹽水,用天平測出總質量m2;(4)將鹽水全部倒入量筒中,用量筒測出礦泉水瓶里所盛鹽水的體積V;(5)用天平測量倒出鹽水后礦泉水瓶的質量m3;(6)計算鹽水的密度。有三位同學分別選用了其中部分實驗步驟,測量出鹽水的密度,并寫出了表達式(ρ水已知):①ρ= ②ρ= ③ρ=ρ水你認為較合理且誤差較小的表達式有(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C解析 若不用量筒,可選用(1)(2)(3)測量鹽水的密度,則水的質量m水=m1-m0,鹽水的質量m鹽水=m2-m0,鹽水的體積V鹽水=V水==鹽水的密度ρ===ρ水故表達式③合理;用V 表示鹽水的體積,則一定是將鹽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測量體積,即選用(1)(3)(4)進行測量,鹽水的質量m鹽水=m2-m0鹽水的體積V鹽水=V鹽水的密度ρ==該方案中,將鹽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測量體積,會有部分鹽水附著在礦泉水瓶的內壁上,使得測量的體積V小于礦泉水瓶中鹽水的體積,由ρ=可知,計算出的鹽水密度偏大,故表達式②不合理;若使用量筒,則應先測量礦泉水瓶與鹽水的總質量,將鹽水倒入量筒測量體積,再測量倒出鹽水后礦泉水瓶的質量,即選用(3)(4)(5)進行測量,鹽水的質量m鹽水=m2-m3,鹽水的體積V鹽水=V,鹽水的密度ρ==故表達式①合理。1.(2023·蘇州階段練習)已知水、鋼、紙和酒精這四種物質的密度,運用所學過的物理知識進行“特殊測量”,下面的幾種方案中無法完成的是( )A.用天平“稱”出墨水瓶的容積B.用量筒“量”出鋼珠的質量C.用天平“稱”出一張紙的厚度D.用量筒“量”出酒精的質量C解析 先稱出空瓶的質量,瓶中裝滿水再稱出瓶子和水的總質量,兩次質量之差就得到水的質量,根據V=計算出水的體積,即為墨水瓶的容積,能完成,故A不符合題意;根據ρ=可得m=ρV,用量筒和水測量出鋼珠的體積,再乘以鋼珠的密度,就得到鋼珠的質量,能完成,故B不符合題意;我們可用天平結合累積法測出一張紙的質量,若知道紙張的密度,由密度的變形公式可求出一張紙的體積。再用刻度尺測出紙的長和寬,算出紙的面積,最后用體積除以面積算出一張紙的厚度,而題中無刻度尺,無法完成,故C符合題意;用量筒量出酒精的體積,根據m=ρV可得酒精的質量,能完成,故D不符合題意。2.小華在家里用電子秤、玻璃杯和水粗略地測量花生油的密度。她先后測出空杯、杯子裝滿水、杯子裝滿油時的質量,數據如表,杯子兩次“裝滿”,是為了使被測量的油和水的 相同,根據測量數據,計算杯中花生油的質量是 kg,花生油的密度是 kg/m3。(ρ水=1.0×103 kg/m3)體積空杯的質量/g 水和杯子的質量/g 油和杯子的質量/g100 300 2800.180.9×103解析 同一個玻璃杯的容積一定,裝滿不同液體時,液體的體積相等,所以,杯子兩次“裝滿”是為了使被測量的油和水的體積相等。玻璃杯裝滿花生油時油的質量m油=m總2-m杯=280 g-100 g=180 g=0.18 kg,玻璃杯裝滿水時,水的質量m水=m總1-m杯=300 g-100 g=200 g=0.2 kg,由ρ=可得,杯子的容積V=V水===2×10-4 m3,玻璃杯裝滿花生油時油的體積V油=V=2×10-4 m3,則花生油的密度ρ油===0.9×103kg/m3。3.北京冬奧會開幕以來,吉祥物“冰墩墩”熱度不減。我國南方某地被稱為“世界陶瓷之都”,生產了陶瓷版“冰墩墩”“雪容融”擺件,非常可愛。小軍有幸買到一個,他用以下方法測量了冰墩墩的密度。(1)將冰墩墩放在天平的左盤,在天平的右盤加減砝碼并調節游碼,天平平衡后,盤中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所示,則冰墩墩的質量m= g;232解析 由圖可知,冰墩墩的質量為砝碼的總質量與游碼所對的刻度值之和,即m=100 g+100 g+20 g+10 g+2 g=232 g;(2)小軍測量冰墩墩的體積時發現冰墩墩放不進量筒,于是他把燒杯裝滿水,把冰墩墩放進燒杯完全浸入水中后,測得水流出了200 cm3,由此可計算出該冰墩墩的密度為 kg/m3;1.16×103解析 冰墩墩完全浸入裝滿水的燒杯中,排開水的體積等于冰墩墩的體積,因此冰墩墩的體積為V=V排=200 cm3,冰墩墩的密度為ρ===1.16 g/cm3=1.16×103 kg/m3;(3)他查數據發現陶瓷密度為ρ陶瓷=2.38×103 kg/m3,他認為冰墩墩_____ (選填“是”或“不是”)實心的。不是解析 因為冰墩墩的密度比陶瓷的密度要小,在質量相等的情況下,冰墩墩的體積會比陶瓷的體積要大,故冰墩墩不是實心的。4.小明同學在登山時拾到一塊漂亮的石塊,為了知道石塊的密度,他利用電子秤、水杯、記號筆等工具進行了如下測量:①用電子秤測出裝有適量水的杯子總質量如圖甲所示;②將石塊緩慢浸沒在杯中,測得總質量如圖乙所示。在水面到達的位置上做標記,然后取出石塊;③向杯中緩慢加水,讓水面上升至標記處,測得杯和水的總質量如圖丙所示;根據以上測量,可得石塊的密度是 kg/m3,在測量完成后,小明發現石塊吸水,則以上步驟所測得的石塊密度與真實值相比 (選填“偏大”“偏小”或“相等”)。(ρ水=1 g/cm3)2.5×103偏大解析 比較甲、丙可知,所加水的質量為m水=288.0 g-250.0 g=38.0 g,石塊的體積為V石=V水===38 cm3比較甲、乙可知,石塊的質量為m石=345.0 g-250.0 g=95.0 g,石塊的密度是ρ石===2.5 g/cm3=2.5×103 kg/m3在測量完成后,小明發現石塊吸水,則所加水的質量偏小,石塊體積測量值偏小,石塊密度偏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