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第一章 物態(tài)及其變化設計海水淡化裝置第五節(jié)1認識自然界的水循環(huán),了解我國和當?shù)氐乃Y源狀況。2了解海水的主要成分,認識曬鹽過程中的物態(tài)變化。3設計并制作海水淡化裝置,進行實驗測試。你見過早晨玻璃窗上因出現(xiàn)一層水霧而變得模糊的現(xiàn)象嗎?(里邊還是外邊?)( )( )( )( )一、認識自然界中的水循環(huán)1.在下圖的括號里填入物態(tài)變化名稱和吸、放熱。水蒸氣水冰放熱放熱吸熱吸熱液化熔化汽化凝固( )( )( )( )( )( )( )( )放熱吸熱升華凝華2.閱讀教材第31~32頁,了解地球上的水循環(huán),完成以下內(nèi)容。如圖是大自然中水循環(huán)現(xiàn)象的示意圖。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層中的水不斷變成水蒸氣。當含有很多水蒸氣的空氣升入高空時,水蒸氣的溫度降低變成小水滴或變成小冰晶,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條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來越大,就會下落。在下落過程中,小冰晶又變成小水滴,與原來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這就形成了雨。(1)請依次寫出上文加下劃線處涉及的物態(tài)變化的名稱: 、 、 、 。(2)上面四種物態(tài)變化中,需要吸熱的是: 、 。(3)我國屬于缺水國家,節(jié)約用水應從我做起,請你寫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項節(jié)水措施: (合理即可)。汽化(或蒸發(fā))液化凝華熔化汽化(或蒸發(fā))熔化用淘完米的水澆花小水滴在大自然的旅行3.天氣現(xiàn)象形成的原因(1)云:當含有很多水蒸氣的空氣升入高空時,水蒸氣遇冷 成小水珠或 成小冰晶,這些小顆粒很微小,能被空氣中的上升氣流頂起,從而形成云。(2)雨:云中的冰晶和小水滴在一定的條件下,體積增大從而下落。在下落的過程中,如果溫度高于0 ℃,冰晶就 形成小水滴,與原來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從而形成雨。(3)露:當夜間氣溫降低時,白天在空氣中形成的水蒸氣會在夜間較冷的地面、花草、石塊上 成小水珠,這就是露。(4)霧:如果空氣中有較多的浮塵,氣溫較低,水蒸氣就 成小水珠附著在這些浮塵上面,這就是霧。液化凝華熔化液化液化(5)霜:深秋或冬天的夜晚,當?shù)孛娴臏囟妊杆俳档偷? ℃以下,空氣中的水蒸氣就會放出大量的熱而直接在地面、房屋、樹木、石塊上迅速_____而形成固態(tài)的小冰晶,這就是霜。(6)雪:在一定條件下,云中的小水滴不斷 成水蒸氣再 成小冰晶,小冰晶變得越來越大,當上升的氣流托不住它時,冰晶就會從天上落下來,如果在下落過程中的溫度低于或接近0 ℃,就形成雪。(7)冰雹:夏季,上升的氣流很強,很不穩(wěn)定。小水滴在空氣對流中受冷_____成小冰雹塊,小冰雹塊在流動過程中又與小冰晶、小水滴合并,形成透明與不透明交替層次的大冰塊,增大到一定程度時,氣流無法支持,降落到地面,這就是冰雹。凝華蒸發(fā)凝華凝固總結提升露水、霧的形成:水蒸氣 水霜的形成:水蒸氣 冰晶云的形成:水蒸氣 冰晶雪的形成:冰晶下落的過程中溫度接近0 ℃雨的形成:冰晶 水 水滴直接下落冰雹的形成:冰晶擴大下落學以致用1.(2023·巴中期末)水是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水的三態(tài)變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環(huán),關于水在循環(huán)中的三態(tài)變化分析錯誤的是( )A.陽光曬暖了海洋,海水吸熱蒸發(fā)成為水蒸氣上升到空中B.冬天,水蒸氣在寒冷的高空急劇降溫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變成 雪花飄滿大地C.高空中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結成大水滴下降成為雨D.積雪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起滲入地下或匯入江河,大部分又流入 大海B解析 陽光曬暖了海洋,海水吸收熱量從液態(tài)的水變?yōu)闅鈶B(tài)的水蒸氣上升到空中,這是汽化現(xiàn)象,故A正確;冬天,水蒸氣在寒冷的高空急劇降溫變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變成雪花飄滿大地,這是凝華現(xiàn)象,而不是凝固現(xiàn)象,故B錯誤;高空中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小水滴聚集成大水滴下降成為雨,故C正確;雪是固態(tài)的小冰晶,熔化成液態(tài)的水,和其他降水一起滲入地下、匯入江河,流向大海,故D正確。2.(2024·順平縣期末)地球上,水的三種狀態(tài)在不斷地相互轉化。如圖所示為地球上的水循環(huán)示意圖,下列描述中正確的是( )A.海洋、陸地上的水蒸發(fā)變成水蒸氣B.水蒸氣在高空遇冷吸收熱量形成雨、 雪,落回海洋、陸地C.地球上的淡水資源豐富,取之不盡D.人類活動會消耗水資源,但不會造成水污染A解析 海洋、陸地上的水蒸發(fā)變成水蒸氣,故A正確;水蒸氣在高空遇冷放出熱量形成雨、雪,落回海洋、陸地,故B錯誤;地球上的淡水資源是有限的,故C錯誤;人類活動會消耗水資源,同時會造成水污染,故D錯誤。二、認識海水曬鹽過程中的物態(tài)變化1.海水中含有大量鹽類,其中大部分是 。2.我國古代沿海居民就利用海水來制取食鹽,把海水引入鹽田,利用日光和風力 濃縮海水,進一步使食鹽結晶出來。這種方法在化學上稱為 。氯化鈉蒸發(fā)蒸發(fā)結晶三、設計并制作海水淡化裝置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常用的方法有冷凍法、反滲透法和蒸餾法。冷凍法就是冷凍海水使之結冰,在液態(tài)海水變成固態(tài)冰的同時鹽被分離出去。反滲透法,通常又稱超過濾法,是利用只允許溶劑透過、不允許溶質透過的半透膜,將海水中的鹽分離出去。蒸餾法則是先把海水加熱,使海水產(chǎn)生水蒸氣,再讓水蒸氣遇冷液化變成蒸餾水。如圖所示是利用太陽能蒸餾技術淡化海水的原理示意圖。學以致用(2023·靖江月考)假如你身處偏遠海島,缺乏生存所需的淡水怎么辦?小明為你提供一種簡便的淡化方法。地面上挖一坑,往坑內(nèi)灌海水,按圖所示完成設備的安裝,即可收集淡水。則:(1)陽光使池內(nèi)海水的溫度 ,加快 ,形成水蒸氣。(2)水蒸氣遇到較冷的塑料膜,在塑料膜上 形成小水滴。(3)塑料膜表面結成的水滴受重力的作用滑到最低處后滴入水桶中,得到淡水。升高蒸發(fā)液化1.(2024·輝縣模擬)中央電視臺播出的《中國詩詞大會》深受人們喜愛,詩句中蘊含了豐富的物理知識,下列對有關詩句的分析正確的是( )A.“已是懸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現(xiàn)象,要吸熱B.“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現(xiàn)象,要吸熱C.“斜月沉沉藏海霧”,霧的形成是汽化現(xiàn)象,要放熱D.“霜葉紅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華現(xiàn)象,要放熱D解析 冰的形成是凝固現(xiàn)象,要放熱,故A錯誤;露的形成是液化現(xiàn)象,要放熱,故B錯誤;霧的形成是液化現(xiàn)象,要放熱,故C錯誤;霜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要放熱,故D正確。2.(2024·陜西模擬)首屆“節(jié)水中國行”城市主題宣傳活動于2024年3月在陜西西安舉辦。水資源是人類永恒的話題,下列有關水循環(huán)的說法正確的是( )A.水的循環(huán)中,小冰晶在降落過程中遇到熱氣流會熔化成雨滴B.水的循環(huán)離不開太陽,整個過程是一個吸熱的過程C.水循環(huán)過程中水量不會減少,因此不必擔心缺水問題D.水的循環(huán)中,經(jīng)歷了3種狀態(tài),伴隨著3種物態(tài)變化A解析 水的循環(huán)中,小冰晶在降落過程中遇到熱氣流吸熱會使冰晶熔化,形成雨滴,故A正確;自然界水循環(huán)過程中,包括地表的水汽化成水蒸氣、冰升華成水蒸氣、或冰熔化成水后再汽化成水蒸氣,這些都需要吸熱;同時還存在的物態(tài)變化有:空中的水蒸氣液化成水、水蒸氣凝華成冰晶或者水蒸氣液化成水再凝固成冰晶,這些都需要放熱,因此,整個自然界的水循環(huán)經(jīng)歷了三種狀態(tài),伴隨著六種物態(tài)變化,故B、D錯誤;水循環(huán)過程中水量不會減少,但是有些水在循環(huán)過程中會被污染,會出現(xiàn)缺水的現(xiàn)象,所以一定要節(jié)約用水,故C錯誤。3.(2024·新泰模擬)下列物態(tài)變化中,需要放熱的是( )A.干冰變小B.草葉上露珠的形成C.陽光下將濕衣服曬干D.冰雪消融B解析 干冰變小,是因為干冰升華變成了水蒸氣,升華吸熱,故A不符合題意;草葉上露珠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放熱,故B符合題意;陽光下將濕衣服曬干,是因為衣服上的水汽化變成了水蒸氣,汽化吸熱,故C不符合題意;冰雪消融是熔化現(xiàn)象,熔化吸熱,故D不符合題意。4.(2024·汕頭龍湖區(qū)模擬)水是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水的三態(tài)變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環(huán):陽光曬暖了海洋,海水吸熱蒸發(fā), 成為水蒸氣上升到空中;當水蒸氣上升到高空以后,與冷空氣接觸,水蒸氣 成為小水滴,大量的小水滴懸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氣流,小水滴就會 成小冰珠(均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汽化液化凝固解析 海水在陽光下,發(fā)生汽化變成水蒸氣,水蒸氣在高空中遇冷液化成小水滴,降落下來變成雨;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氣流,小水滴就會凝固成小冰珠。5.(2023·信宜期末)固態(tài)、液態(tài)和氣態(tài)是物質常見的三種狀態(tài),某物質通過放熱、吸熱在甲、乙、丙三種物態(tài)之間轉化,如圖所示,則丙為 態(tài),由丙到甲是 (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過程,由乙到丙的過程和生活中的 (選填“露”或“霜”)形成時的物態(tài)變化相同。固熔化霜解析 丙到甲吸熱,甲到乙吸熱,所以丙為固態(tài),甲為液態(tài),乙為氣態(tài);丙到甲是熔化過程,需要吸熱;霜是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露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而乙到丙是凝華過程,則乙到丙的過程和生活中的霜形成時的物態(tài)變化相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