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第三章 聲現象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第一節1通過觀察和實驗,初步認識聲音產生和傳播的條件,提高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并學習初步的研究方法。2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3知道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聲的世界聲音對我們來說再熟悉不過了,但是你知道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又是如何被我們聽到的呢?清脆悅耳的鳥鳴瀑布的波濤聲雷聲轟鳴交響樂一、聲音的產生活動1 探究聲音的產生(1)實驗1:動手操作并得出結論步驟1:將橡皮筋套在硬紙盒上,使橡皮筋張緊,兩端用牙簽或火柴撐起來。步驟2:用手指撥動橡皮筋,一邊聽聲音,一邊觀察橡皮筋的變化。步驟3:用手摸頸前喉頭部分,同時說“聲音的產生”,感受說話時喉頭的變化。一、聲音的產生現象:橡皮筋發出聲音時,在 ;我們說話時,喉頭在 ;不發出聲音時,喉頭不再 。振動振動振動一、聲音的產生(2)實驗2:敲擊撒有紙屑的鼓面,一邊敲一邊觀察紙屑的變化。現象:敲擊鼓面時,聽到聲音的同時,紙屑跳動。一、聲音的產生(3)實驗3:觀察正在發聲的音叉步驟1:敲擊音叉使其發聲,用肉眼觀察正在發聲的音叉, 發現音叉的振動。步驟2:用一個乒乓球去靠近正在發聲的音叉,進行觀察,你發現 。說明正在發聲的音叉在振動。步驟3:用手握一下正在發聲的音叉,再靠近懸掛的乒乓球,發現乒乓球 。不能乒乓球彈起來了沒有被彈起來一、聲音的產生結論:①聲音是由物體的 產生的。②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③人說話時,是靠聲帶振動發出聲音。振動④該實驗運用了 法。轉換一、聲音的產生思考雙翅摩擦振動蟈蟈是怎樣發出聲音的?總結提升1.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某一位置附近做往復運動,這種運動叫作振動。2.凡是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3.固體、液體和氣體成為聲源的條件是“正在發聲”,即物體正在振動,所以并不是任何一個固體、液體或者氣體都是聲源。學以致用1.(2024·拉薩模擬)對于聲音的產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只有固體的振動才能發聲B.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C.物體不振動也能發聲D.振動停止后,發聲體仍能發聲B解析 一切振動的物體都能發聲,故A錯誤;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故B正確;物體不振動是不會發出聲音的,故C錯誤;振動停止,發聲停止,故D錯誤。2.(2024·滁州鳳陽縣模擬)小楊安裝了如圖所示的裝置,發現當喇叭發聲時,塑料小球不斷地跳動,當喇叭停止發聲時,塑料小球也停止了跳動。這一現象表明,聲音是由于物體的 產生的。振動3.(2024·合肥肥東縣模擬)口弦琴是一種較為原始的古樂器,素有人類音樂“活化石”的美譽。圖中出土的骨制口弦琴,呈窄條狀,中間有細薄弦片,其主要靠 振動產生聲音。弦片二、聲音的傳播閱讀教材第69~70頁,完成以下內容。如圖所示,同學之間通過土電話交流說明 能夠傳聲,花樣游泳運動員在水下聽到岸上的音樂聲說明 能夠傳聲,運動員聽到發令槍響說明 能夠傳聲。固體液體氣體二、聲音的傳播活動2 探究真空能否傳聲觀察實驗視頻,完成后面的問題二、聲音的傳播(1)在抽出玻璃罩內的空氣前, 看到電鈴錘的振動, 聽到鈴聲。(2)在用抽氣機抽氣的過程中, 看到電鈴錘的振動,但是隨著抽氣的不斷進行,玻璃罩內的空氣越來越稀少,聽到的鈴聲越來越 。(3)推理一下,如果玻璃罩內的空氣全部被抽盡,罩內變成真空,將_____聽到鈴聲。(4)再讓空氣慢慢進入玻璃罩,聽到的聲音越來越 。(5)結論:①聲的傳播需要 。②聲能靠固體、 、 等介質傳播。③ 不能傳聲。能能能小不能大介質液體氣體真空二、聲音的傳播思考在太空中的宇航員,能不能直接對話?他們要通過什么來交談呢?不能;通過無線電來交談。學以致用1.小莉在一篇文章中看到:“音樂家貝多芬28歲時不幸患了耳疾,為了繼續進行創作,他把一段木棍的一端頂在鋼琴的蓋板上,另一端咬在牙齒中間,這樣來聽自己作品的效果,用這樣的方法完成了舉世聞名的不朽作品”。你認為這篇文章中的有關敘述是 (選填“真實”或“不真實”)的,支持你觀點的依據是 。2.(2024·大同期末)某科幻小說中,有一處場景:主人公看到了小行星撞擊地球,隨后聽到了巨大的爆炸聲。該場景中的出現的科學性錯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請簡單敘述理由 。真實固體可以傳播聲音聽到了巨大的爆炸聲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三、聲速 聲波閱讀教材第70~71頁,完成以下內容。1.聲速的大小跟介質的 有關,還跟介質的 有關。2.15 ℃時,空氣中的聲速是 m/s。3.分析聲速表我們可以發現,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播要比在液體中 ,在液體傳播要比在空氣中 。4.聲以 的形式傳播,我們把它叫作 。種類溫度340快快波聲波總結提升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但是不能說振動停止,聲音也消失。因為振動停止,只是不再發聲,但是原來所發出的聲音還在繼續向外傳播并存在。四、聲音的反射 回聲閱讀教材第71頁,完成以下內容。1.回聲是指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 回來的現象。2.人耳能區分回聲和原聲的時間間隔是 s以上。反射0.1人要聽到自己的回聲,距離障礙物至少要多遠?(在空氣中聲速為340 m/s)解:s=vt=×340 m/s×0.1 s=17 m答:人要聽到自己的回聲,距離障礙物至少17m思考四、聲音的反射 回聲回聲到達人耳的時間比原聲晚0.1 s以上人耳才能把原聲和回聲區分開,即人的聲音傳播到障礙物然后反射回來進入人耳的總時間是0.1 s學以致用小華向著遠處的山崖大喊一聲,約3 s后聽到回聲,則小華距山崖大約多遠?(在空氣中聲速為340 m/s)。這種方法 (選填“能”或“不能”)用來測量地球和月球之間的距離。解:聲音從小華口中傳播到山崖所用的時間:t==1.5 s聲音從小華口中傳播到山崖通過的路程:s=vt=340 m/s×1.5 s=510 m即小華距山崖510 m。地球與月球之間存在真空帶,真空不能傳播聲音,所以不能用回聲來測量地球與月球之間的距離。不能1.(2024·廣州海珠區模擬)如圖,正在發聲的音叉多次將懸掛的乒乓球彈開,這樣做是為了( )A.使音叉的振動盡快停下來B.把音叉的微小振動放大,便于觀察C.把聲音的振動時間延遲D.使聲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聲B解析 題圖實驗中,將正在發聲的音叉緊靠懸線下的乒乓球,發現乒乓球被多次被彈起,這樣做是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動放大,便于觀察,該現象說明了音叉在振動。2.(2024·哈爾濱松北區模擬)逢年過節燃放爆竹是我國的傳統習俗,以下關于爆竹聲說法錯誤的是( )A.爆竹聲是由于空氣的振動產生B.爆竹聲是通過空氣傳播到人耳的C.爆竹聲以聲波的形式傳播D.爆竹聲的傳播不需要介質D解析 爆竹聲是由于空氣的振動產生的,故A正確;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爆竹聲是通過空氣傳播到人耳的,故B正確,D錯誤;聲音是以聲波的形式傳播的,故C正確。3.(2023·德州齊河縣期中)我國北宋詩人黃庭堅在《牧童詩》中寫道:“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蹦镣牡崖暿怯傻阎械目諝庵鵢____產生的,再通過 傳播到詩人耳中;宋代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行軍宿營,士兵枕著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較早聽到夜襲的敵人的馬蹄聲,其原因是 能夠傳聲,且傳播聲音的速度比空氣 (選填“快”或“慢”)。振動空氣固體快解析 牧童的笛聲是由笛中的空氣柱振動產生的,發出聲音由空氣傳播到詩人耳中;當遠處有聲音時,聲音可以通過空氣和地面向外傳播,因為聲音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最快,所以士兵躺在地上可以最快時間內聽到聲音,從而可以作出抵御措施。解:船上的汽笛聲8s后聽到回聲,所以船到冰山的距離為s=vt=340m/s×8s×=1360m答:船到冰山的距離是1360m.4.在海洋上航行的船,可以利用船上的汽笛聲的回音來測定冰山與船的距離。如果船上的汽笛聲8 s后聽到回聲。(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是340 m/s)求:船到冰山的距離是多少?獨特的“嗡嗡”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