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化學學科2025年貴州省中考化學真題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一、選擇題(本題共7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14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貴州最大的發展優勢。下列做法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的是A. 隨意開采礦產資源 B. 直接排放工業廢氣 C. 濫砍亂伐森林樹木 D. 分類回收生活垃圾2. 下列實驗操作中,正確是A. 熄滅酒精燈 B. 加固體粉末 C. 加熱液體 D. 測溶液酸堿度3. 凈化水時,可用活性炭除去水中色素和異味,利用了活性炭的性質是A. 熔點高 B. 吸附性 C. 可燃性 D. 導電性4. 氧化銦()在觸摸屏等設備中被廣泛使用。的物質類別是A. 酸 B. 堿 C. 鹽 D. 氧化物5. 合理曬太陽,有利于人體內特定的物質轉化為維生素,促進身體健康。下列有關維生素方的說法正確的是A. 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 B. 由72個原子構成C. 氧元素質量分數最高 D. 一個分子中含有22個氫分子6. 下列實驗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A 證明分子之間有間隔 將水與酒精混合,觀察體積變化B 驗證質量守恒定律 測定銅和氧氣反應前后密閉裝置的總質量C 比較高錳酸鉀和碘的溶解性 高錳酸鉀加入水中,碘加入酒精中,比較溶解質量D 探究水的組成 電解水,檢驗是否只生成氫氣和氧氣A. A B. B C. C D. D7. 碳酸鋰()是制備新能源汽車電池的重要原料。利用鋰輝石(成分為、、)制備的流程如下:已知難溶于水,不與稀反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 操作1、2是過濾,濾渣1是B. 濾液1中的溶質含有、、C. 加熱分解的溫度比低D. 若把溶液換成溶液,獲得的產品更多二、非選擇題(本題共6個小題,共46分)。8. “神州”問天、“天宮”遨游、“嫦娥”攬月……人類將進入大航天時代。化學在探索宇宙奧秘中發揮著重要作用。(1)空間站中能供給航天員呼吸的氣體是_______。(2)“天宮種菜”所用的營養液含有、等,其中屬于鉀肥的是_______。(3)聚丙烯、聚氨酯屬于_______(填“天然”或“合成”)材料,可以做月球基地建設的粘結固化劑。(4)“夸父一號”太陽探測器可近距離靠近太陽,寫出探測器材料的一種性能_______。(5)若利用月壤中的某些成分,將、轉化為、、等,有望為人類在月球上生存解決_______(答一點)問題。9. 燃料的使用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1)燃料變遷過程:木柴(熱值)→煤(熱值)→天然氣(熱值)。①木柴的熱值比煤_______(填“高”或“低”)。②為使煤充分燃燒,可采取的一種方法是_______。③用電火花引燃氣態燃料,為燃料燃燒提供的條件是_______。④從達成“碳中和”的目標分析,用天然氣()替代煤(C)作燃料的理由是_______。(2)氫氣是未來理想的能源。①2024年6月,我國首次實現利用海上風電電解海水制氫。電解的水,理論上能得到氫氣的質量為_______。②用單壁碳納米管可儲存氫氣如圖1,該過程中不變的微觀粒子是_____。另一種儲氫方式如圖2,與的質量比是_____(填最簡整數比)。③從不同視角思考,設計一種理想燃料,需要考慮的因素有_______(答兩點)。10. 自然界氧循環對維持人類生活與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1)用圖1裝置制取和①用大理石()和稀制取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收集裝置是_______,驗滿的方法是_______。②用B作發生裝置產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檢驗氧氣的方法是_______。(2)探究魚缸中氧循環①圖2魚缸中和含氧量比一周前明顯下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②用圖3進行實驗,測得4小時后a中含氧量為,b中含氧量為。從氧循環角度分析,氧含量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③若要恢復魚缸中的正常氧循環,可以采取的一種做法是_______。11. 氯化鈉是維持人的正常生理活動必不可少的物質。高鹽飲食與心血管疾病密切相關,科學攝入氯化鈉有益健康。查閱資料:在睡液中溶解,鈉離子轉移到味蕾,使人們感知咸味。粒徑越小,鈉離子能越快轉移到味蕾,從而避免攝入過多。結晶時,水分蒸發速度越快,晶體粒徑越小。(1)味蕾通過溶液中的_______離子感知咸味。(2)減小晶體的粒徑,其溶解速度變化是_______。(3)提純常采用蒸發結晶的方法,當析出晶體時,過濾,濾液是的_______(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4)時,配制質量分數為的溶液,需要_______g。(5)將含有大量、少量的和的固體混合物放入飽和溶液中,攪拌,過濾,能得到純凈的。解釋用該方法提純的原因是_______。(6)按下圖實驗,拉動注射器,有晶體析出。同溫同體積的飽和溶液在真空下蒸干和自然蒸干,判斷哪一種方式析出的小粒徑晶體更多并說明理由_______。12.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進程中,橋梁是貴州一張亮麗的名片。金屬材料在橋梁建造中發揮著重要作用。(1)橋梁金屬材料①建造橋梁使用的金屬材料主要有鐵、鋅、鋁、鋼絲、鍍鋅鋼絲、鍍鋅鋁鋼絲等。其中屬于合金的是_______(選填一種)。②將赤鐵礦()、焦炭和石灰石一起加入高爐。在高溫下,爐內和反應得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2)金屬材料的制造一種超高強度鋅鋁合金鍍層鋼絲生產的主要工序如下:①“酸洗”時,將鋼絲放入酸洗槽中除去鋼絲表面的鐵銹。若“酸洗”時間過長,鐵會被稀鹽酸腐蝕,原理是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②“鍍鋅”利用了鋅的活動性強于鐵為鋼絲提供保護。驗證金屬活動性選用的試劑是_______。③“鍍鋅鋁”時,鍍層厚度隨浸鍍時間和溫度變化關系如圖,若需生產鍍層厚度的鋅鋁鍍層鋼絲,最好控制時間和溫度為_______。(3)金屬材料腐蝕及防護①在鍍層中加入適量可調節鍍層的耐腐蝕性能。取含質量分數為的鍍層測試鍍層腐蝕速率的結果如圖,鍍層的腐蝕速率隨鍍層中不同、質量分數變化的規律是_______。②某橋梁主纜采用鋼絲,工程師為了纜索主纜不被腐蝕,設計了橋梁干燥系統如圖。說明纜索主纜的防護原理_______。13. 在“科普周”活動中,同學們走進某科研機構,了解到光催化轉化CO2是一種實現“雙碳”目標的途徑。在研究員的指導下,參與了光催化轉化實驗。任務一:初步了解光催化轉化CO2研究員介紹:在光照條件下,用某納米籠作催化劑,可將CO2轉化為CO、CH4等多種含碳物質;最新研究成果是,向上述納米籠中添加Cu2O形成“納米籠-Cu2O”催化劑,反應后生成的含碳物質中CO接近100%,獲得的CO可直接用于合成化工產品。任務二:制備“納米籠-”催化劑(1)路徑如下:,小組同學認為,用與制取,需檢驗是否變質。進行下列實驗。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或方程式 結論①取樣,溶于水,滴加過量稀 現象_______ 已經變質②取樣,溶于水,加入過量溶液,過濾,向濾液中加入_______ 方程式_______ 部分變質為取提純的配制成一定濃度的溶液,依次加入溶液、維生素C,發生反應生成。讓納米顆粒生長在納米籠上,得到“納米籠-”。(已知在潮濕的空氣中容易發生反應:)任務三:深度認識光催化轉化CO2(2)小組同學了解轉化原理參與實驗。先向透明玻璃反應容器中通入,放入“納米籠-”催化劑,加入,再通入,排盡,反應容器中CO2的質量為,密閉光照。一段時間后,檢測到只有氣體生成,且生成的含碳物質中接近。實驗后反應容器中混合氣體的質量為。實驗過程中通入的作用是_______。小組同學討論后,根據所學知識對上述實驗進行探究。【探究目的】上述容器中CO2是否發生反應,且生成的氣體中含碳物質是否只有。【設計方案】裝置如下圖,打開K,通入氬氣后,再將上述實驗得到的混合氣體全部通入裝置,充分反應后,又通氬氣直至冷卻,關閉K。提示:石棉絨能增大反應物的接融面,不參加反應;產物中的含碳物質與能反應生成、、。(3)①A裝置的作用是_______。②要得出結論,需要收集的實驗證據及判斷依據是_______。【評價反思】(4)通過上述探究學習,同學們對催化劑調控化學反應的新認識是_______。(5)同學們討論認為,從反應條件視角,得出光照條件、“納米籠-”作催化劑才能使生成的含碳物質中接近的結論,還需補充的實驗是_______。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化學學科2025年貴州省中考化學真題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一、選擇題(本題共7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14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貴州最大的發展優勢。下列做法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的是A. 隨意開采礦產資源 B. 直接排放工業廢氣 C. 濫砍亂伐森林樹木 D. 分類回收生活垃圾【答案】D【解析】【詳解】A、礦產資源屬于不可再生資源,隨意開采會導致資源枯竭、生態破壞(如山體滑坡、土壤流失)等,故A錯誤;B、工業廢氣含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直接排放會污染空氣,會引發酸雨等環境問題,故B錯誤;C、森林具有保持水土、調節氣候的作用,濫伐會導致水土流失、生物多樣性減少,故C錯誤;D、垃圾分類可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污染,故D正確。故選D。2. 下列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A. 熄滅酒精燈 B. 加固體粉末 C. 加熱液體 D. 測溶液酸堿度【答案】B【解析】【詳解】A、酒精燈的熄滅方法是用燈帽蓋滅,不能用嘴吹滅,故A錯誤;B、取用粉末狀藥品,先將試管橫放,用鑰匙或紙槽把藥品送到試管底部,故B正確;C、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時,液體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且試管夾應夾在距管口處,同時使用酒精燈火焰的外焰部分加熱,試管口向上傾斜,與桌面約成45°,故C錯誤;D、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時,正確的操作方法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試紙,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液滴到pH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讀出pH,不能將pH試紙直接伸入待測液,防止污染試劑,故D錯誤。故選B。3. 凈化水時,可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色素和異味,利用了活性炭的性質是A. 熔點高 B. 吸附性 C. 可燃性 D. 導電性【答案】B【解析】【詳解】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異味和色素,故凈化水時放入活性炭除去色素、異味。故選B。4. 氧化銦()在觸摸屏等設備中被廣泛使用。的物質類別是A. 酸 B. 堿 C. 鹽 D. 氧化物【答案】D【解析】【分析】氧化物是僅含兩種元素且其中一種為氧的化合物;酸是電離時產生陽離子都是氫離子的化合物;堿是電離時產生的陰離子都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鹽是由金屬離子(或銨根離子)與酸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詳解】In2O3是由In、O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屬于氧化物,故選D。5. 合理曬太陽,有利于人體內特定的物質轉化為維生素,促進身體健康。下列有關維生素方的說法正確的是A. 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 B. 由72個原子構成C. 氧元素質量分數最高 D. 一個分子中含有22個氫分子【答案】A【解析】【詳解】A、由化學式C27H44O可知,其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故A正確;B、分子由原子構成,則1個C27H44O分子中含有27+44+1=72個原子,故B錯誤;C、C27H44O中碳、氫、氧三種元素質量比為,則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最高,故C錯誤;D、分子由原子構成,則1個C27H44O分子中含有44個氫原子,不含氫分子,故D錯誤。故選A。6. 下列實驗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A 證明分子之間有間隔 將水與酒精混合,觀察體積變化B 驗證質量守恒定律 測定銅和氧氣反應前后密閉裝置的總質量C 比較高錳酸鉀和碘的溶解性 高錳酸鉀加入水中,碘加入酒精中,比較溶解質量D 探究水的組成 電解水,檢驗是否只生成氫氣和氧氣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詳解】A、將100mL水與100mL酒精混合后體積小于200mL,說明分子之間存在間隔,故A不符合題意;B、銅與氧氣在密閉裝置中反應生成氧化銅,反應前后總質量不變,符合質量守恒定律,可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故B不符合題意;C、比較高錳酸鉀和碘的溶解性時,需在相同溶劑中進行。若高錳酸鉀溶于水、碘溶于酒精,因溶劑不同,無法直接比較兩者溶解性,故C符合題意;D、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氫氣是由氫元素組成,氧氣是由氧元素組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說明水由氫、氧元素組成,可探究水的組成,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7. 碳酸鋰()是制備新能源汽車電池的重要原料。利用鋰輝石(成分為、、)制備的流程如下:已知難溶于水,不與稀反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 操作1、2是過濾,濾渣1是B. 濾液1中的溶質含有、、C. 加熱分解的溫度比低D. 若把溶液換成溶液,獲得的產品更多【答案】C【解析】【詳解】A、根據流程圖可知,操作1、2是將固體和液體進行分離,對應操作為過濾;SiO2與稀硫酸不反應,Li2O、Al2O3均能與稀硫酸反應,則濾渣1為SiO2,故A不符合題意;B、Li2O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鋰和水,Al2O3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鋁和水,SiO2與稀硫酸不反應,由于加入的是過量的稀硫酸,則濾液1中的溶質為Li2SO4、Al2(SO4)3、H2SO4,故B不符合題意;C、LiHCO3受熱分解生成Li2CO3,則說明加熱分解Li2CO3的溫度比LiHCO3高,故C符合題意;D、若把NaOH溶液換成LiOH溶液,LiOH與濾液1中的硫酸鋁反應生成氫氧化鋁沉淀和硫酸鋰,新生成的硫酸鋰可以進一步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硫酸鈉和碳酸鋰,導致碳酸鋰的質量增大,從而獲得的產品更多,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二、非選擇題(本題共6個小題,共46分)。8. “神州”問天、“天宮”遨游、“嫦娥”攬月……人類將進入大航天時代。化學在探索宇宙奧秘中發揮著重要作用。(1)空間站中能供給航天員呼吸的氣體是_______。(2)“天宮種菜”所用的營養液含有、等,其中屬于鉀肥的是_______。(3)聚丙烯、聚氨酯屬于_______(填“天然”或“合成”)材料,可以做月球基地建設的粘結固化劑。(4)“夸父一號”太陽探測器可近距離靠近太陽,寫出探測器材料的一種性能_______。(5)若利用月壤中的某些成分,將、轉化為、、等,有望為人類在月球上生存解決_______(答一點)問題。【答案】(1)氧氣##O2(2)KCl (3)合成(4)耐高溫 (5)能源(或氧氣等)【解析】【小問1詳解】氧氣能供給呼吸,則空間站中能供給航天員呼吸的氣體是氧氣,故填:氧氣或者O2;【小問2詳解】KCl中含有氮、磷、鉀三種營養元素中的鉀元素,屬于鉀肥;NH4NO3中含有氮、磷、鉀三種營養元素中的氮元素,屬于氮肥,故填:KCl;【小問3詳解】聚丙烯、聚氨酯是人工合成的有機高分子材料,屬于合成材料,故填:合成;【小問4詳解】“夸父一號”太陽探測器可近距離靠近太陽,太陽探測器需承受極高溫度,則材料需耐高溫、耐輻射等,故填:耐高溫;【小問5詳解】產物O2可供呼吸,H2和CH4可作為燃料,解決月球生存的氧氣或能源需求,故填:能源(或氧氣等)。9. 燃料的使用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1)燃料變遷過程:木柴(熱值)→煤(熱值)→天然氣(熱值)。①木柴的熱值比煤_______(填“高”或“低”)。②為使煤充分燃燒,可采取的一種方法是_______。③用電火花引燃氣態燃料,為燃料燃燒提供的條件是_______。④從達成“碳中和”的目標分析,用天然氣()替代煤(C)作燃料的理由是_______。(2)氫氣是未來理想的能源。①2024年6月,我國首次實現利用海上風電電解海水制氫。電解的水,理論上能得到氫氣的質量為_______。②用單壁碳納米管可儲存氫氣如圖1,該過程中不變的微觀粒子是_____。另一種儲氫方式如圖2,與的質量比是_____(填最簡整數比)。③從不同視角思考,設計一種理想燃料,需要考慮的因素有_______(答兩點)。【答案】(1) ①. 低 ②. 將煤制成蜂窩煤(合理即可) ③. 使溫度達到燃料的著火點 ④. 要得到同樣的熱量,需要消耗的煤更多,產生的二氧化碳更多(2) ①. 2 ②. 碳原子和氫原子 ③. 14:15 ④. 熱值大、對環境污染小或無污染(合理即可)【解析】【小問1詳解】①根據題干信息可知,木柴的熱值比煤低,故填:低;②為使煤充分燃燒,可采取的方法有將煤制成蜂窩煤(或者磨成煤粉,增大可燃物與空氣的接觸面積,使燃燒更成分)、鼓風(增大氧氣的含量)等,故填:將煤制成蜂窩煤(合理即可);③用電火花引燃氣態燃料,是為了使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故填:使溫度達到燃料的著火點;④根據題干信息“煤(熱值34kJ/g)→天然氣(熱值55kJ/g)”,則用天然氣(CH4)替代煤(C)作燃料的理由是要得到同樣的熱量,需要消耗的煤更多,產生的二氧化碳更多,故填:要得到同樣的熱量,需要消耗的煤更多,產生的二氧化碳更多;【小問2詳解】①根據可知,水與氫氣的質量比為,則電解18kg的水,理論上能得到氫氣的質量為,故填:2;②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個數不變,則該過程中不變的微觀粒子是碳原子和氫原子;結合圖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則與的質量比為,故填:碳原子和氫原子;14:15;③從不同視角思考,設計一種理想燃料,需要考慮的因素有熱值大、對環境污染小或無污染、運輸是否安全和方便等,故填:熱值大、對環境污染小或無污染(合理即可)。10. 自然界氧循環對維持人類生活與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1)用圖1裝置制取和①用大理石()和稀制取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收集裝置是_______,驗滿的方法是_______。②用B作發生裝置產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檢驗氧氣的方法是_______。(2)探究魚缸中氧循環①圖2魚缸中和含氧量比一周前明顯下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②用圖3進行實驗,測得4小時后a中含氧量為,b中含氧量為。從氧循環的角度分析,氧含量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③若要恢復魚缸中的正常氧循環,可以采取的一種做法是_______。【答案】(1) ①. ②. D ③. 將然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木條熄滅,則二氧化碳已收集滿 ④. ⑤. 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若木條復燃,證明該氣體為氧氣(2) ①. ②. 水草經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 ③. 補充光照【解析】【小問1詳解】①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且與水反應,應采用向上排空氣法進行收集,即收集裝置選D;二氧化碳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則驗滿的方法為將然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木條熄滅,則二氧化碳已收集滿;②B裝置適用于固-液常溫型,可用于過氧化氫制氧氣,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氧氣具有助燃性,則檢驗氧氣的方法是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若木條復燃,證明該氣體為氧氣;【小問2詳解】①魚缸中的魚呼吸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顯酸性,會導致魚缸中水的pH下降;②水草經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導致a、b中的含氧量不同;③結合②,若要恢復魚缸中的正常氧循環,可以補充光照。11. 氯化鈉是維持人正常生理活動必不可少的物質。高鹽飲食與心血管疾病密切相關,科學攝入氯化鈉有益健康。查閱資料:在睡液中溶解,鈉離子轉移到味蕾,使人們感知咸味。粒徑越小,鈉離子能越快轉移到味蕾,從而避免攝入過多。結晶時,水分蒸發速度越快,晶體粒徑越小。(1)味蕾通過溶液中的_______離子感知咸味。(2)減小晶體的粒徑,其溶解速度變化是_______。(3)提純常采用蒸發結晶的方法,當析出晶體時,過濾,濾液是的_______(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4)時,配制質量分數為的溶液,需要_______g。(5)將含有大量、少量的和的固體混合物放入飽和溶液中,攪拌,過濾,能得到純凈的。解釋用該方法提純的原因是_______。(6)按下圖實驗,拉動注射器,有晶體析出。同溫同體積的飽和溶液在真空下蒸干和自然蒸干,判斷哪一種方式析出的小粒徑晶體更多并說明理由_______。【答案】(1)鈉 (2)加快(3)飽和 (4)16(5)少量MgCl2和MgSO4固體會溶解在飽和NaCl溶液中,NaCl固體不會再溶解,得到的是純凈的NaCl(6)真空蒸干析出小粒徑晶體更多,因為真空狀態下,系統壓強減小,水的沸點降低,蒸發速度更快【解析】【小問1詳解】根據題干信息可知,NaCl在睡液中溶解,鈉離子轉移到味蕾,使人們感知咸味,故填:鈉;【小問2詳解】減小NaCl晶體的粒徑,可以是其溶解速度加快,故填:加快;【小問3詳解】析出固體后的原溶液為該物質的飽和溶液。則提純NaCl常采用蒸發結晶的方法,當析出晶體時,過濾,濾液是NaCl的飽和溶液,故填:飽和;【小問4詳解】20℃時,配制100g質量分數為16%的NaCl溶液,需要NaCl的質量為,故填:16;【小問5詳解】將含有大量NaCl、少量的MgCl2和MgSO4的固體混合物放入飽和NaCl溶液中,少量MgCl2和MgSO4固體會溶解在飽和NaCl溶液中,NaCl固體不會再溶解,從而可以得到的是純凈的NaCl,故填:少量MgCl2和MgSO4固體會溶解在飽和NaCl溶液中,NaCl固體不會再溶解,得到的是純凈的NaCl;【小問6詳解】結合題干信息“NaCl結晶時,水分蒸發速度越快,晶體粒徑越小”,真空狀態下,系統壓強減小,水的沸點降低,蒸發速度更快,使得晶體粒徑越小,故填:真空蒸干析出小粒徑晶體更多,因為真空狀態下,系統壓強減小,水的沸點降低,蒸發速度更快。12.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橋梁是貴州一張亮麗的名片。金屬材料在橋梁建造中發揮著重要作用。(1)橋梁的金屬材料①建造橋梁使用的金屬材料主要有鐵、鋅、鋁、鋼絲、鍍鋅鋼絲、鍍鋅鋁鋼絲等。其中屬于合金的是_______(選填一種)。②將赤鐵礦()、焦炭和石灰石一起加入高爐。在高溫下,爐內和反應得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2)金屬材料的制造一種超高強度鋅鋁合金鍍層鋼絲生產的主要工序如下:①“酸洗”時,將鋼絲放入酸洗槽中除去鋼絲表面的鐵銹。若“酸洗”時間過長,鐵會被稀鹽酸腐蝕,原理是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②“鍍鋅”利用了鋅的活動性強于鐵為鋼絲提供保護。驗證金屬活動性選用的試劑是_______。③“鍍鋅鋁”時,鍍層厚度隨浸鍍時間和溫度變化關系如圖,若需生產鍍層厚度的鋅鋁鍍層鋼絲,最好控制時間和溫度為_______。(3)金屬材料腐蝕及防護①在鍍層中加入適量可調節鍍層的耐腐蝕性能。取含質量分數為的鍍層測試鍍層腐蝕速率的結果如圖,鍍層的腐蝕速率隨鍍層中不同、質量分數變化的規律是_______。②某橋梁主纜采用鋼絲,工程師為了纜索主纜不被腐蝕,設計了橋梁干燥系統如圖。說明纜索主纜的防護原理_______。【答案】(1) ①. 鋼絲##鍍鋅鋼絲##鍍鋅鋁鋼絲 ②.(2) ①. ②. 鐵片和硫酸鋅溶液(合理即可) ③. 600~800s,460℃(3) ①. Zn質量分數由95降低到93.5,Mg質量分數由0增大到1.5過程中,腐蝕速率下降;Zn質量分數由93.5降低到92,Mg質量分數由1.5增大到3過程中,腐蝕速率上升 ②. 利用干燥空氣的流動,除去纜索主纜中的水、粉塵和其他污染物【解析】【小問1詳解】①鐵、鋅、鋁屬于純金屬,鋼絲、鍍鋅鋼絲、鍍鋅鋁鋼絲均屬于合金;②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小問2詳解】①若“酸洗”時間過長,鐵會被稀鹽酸腐蝕,鐵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②活潑金屬可以將不活潑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則驗證金屬活動性Zn>Fe,可選用的試劑是鐵片和硫酸鋅溶液、鋅片和硫酸亞鐵溶液等;③由鍍層厚度隨浸鍍時間和溫度變化關系圖可知,若需生產鍍層厚度900μm的鋅鋁鍍層鋼絲,最好控制時間和溫度為600~800s,460℃;【小問3詳解】①分析圖像可知,Zn質量分數由95降低到93.5,Mg質量分數由0增大到1.5過程中,腐蝕速率下降;Zn質量分數由93.5降低到92,Mg質量分數由1.5增大到3過程中,腐蝕速率上升;②分析橋梁干燥系統圖可知,其是利用干燥空氣的流動,除去纜索主纜中的水、粉塵和其他污染物,從而達到對纜索主纜防護的目的。13. 在“科普周”活動中,同學們走進某科研機構,了解到光催化轉化CO2是一種實現“雙碳”目標的途徑。在研究員的指導下,參與了光催化轉化實驗。任務一:初步了解光催化轉化CO2研究員介紹:在光照條件下,用某納米籠作催化劑,可將CO2轉化為CO、CH4等多種含碳物質;最新研究成果是,向上述納米籠中添加Cu2O形成“納米籠-Cu2O”催化劑,反應后生成的含碳物質中CO接近100%,獲得的CO可直接用于合成化工產品。任務二:制備“納米籠-”催化劑(1)路徑如下:,小組同學認為,用與制取,需檢驗是否變質。進行下列實驗。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或方程式 結論①取樣,溶于水,滴加過量稀 現象_______ 已經變質②取樣,溶于水,加入過量溶液,過濾,向濾液中加入_______ 方程式_______ 部分變質為取提純的配制成一定濃度的溶液,依次加入溶液、維生素C,發生反應生成。讓納米顆粒生長在納米籠上,得到“納米籠-”。(已知在潮濕的空氣中容易發生反應:)任務三:深度認識光催化轉化CO2(2)小組同學了解轉化原理參與實驗。先向透明玻璃反應容器中通入,放入“納米籠-”催化劑,加入,再通入,排盡,反應容器中CO2的質量為,密閉光照。一段時間后,檢測到只有氣體生成,且生成的含碳物質中接近。實驗后反應容器中混合氣體的質量為。實驗過程中通入的作用是_______。小組同學討論后,根據所學知識對上述實驗進行探究。【探究目的】上述容器中CO2是否發生反應,且生成的氣體中含碳物質是否只有。【設計方案】裝置如下圖,打開K,通入氬氣后,再將上述實驗得到的混合氣體全部通入裝置,充分反應后,又通氬氣直至冷卻,關閉K。提示:石棉絨能增大反應物的接融面,不參加反應;產物中的含碳物質與能反應生成、、。(3)①A裝置的作用是_______。②要得出結論,需要收集實驗證據及判斷依據是_______。【評價反思】(4)通過上述探究學習,同學們對催化劑調控化學反應的新認識是_______。(5)同學們討論認為,從反應條件視角,得出光照條件、“納米籠-”作催化劑才能使生成的含碳物質中接近的結論,還需補充的實驗是_______。【答案】(1) ①. 有氣泡產生 ②. 酚酞溶液 ③.(2)排盡裝置中的空氣,避免Cu2O在潮濕環境下與氧氣反應生成CuO(3) ①. 吸收混合氣體中的水(合理即可) ②. 方法1:收集證據:反應前后A裝置質量;判斷依據:若,則生成的氣體中含碳物質只有CO,若不相等,則生成的氣體中含碳物質不全為CO##方法2:收集證據:反應前后A、C、D裝置質量;判斷依據:若C、D裝置增加的質量等于,則生成的氣體中含碳物質只有CO,若不相等,則生成的氣體中含碳物質不全為CO(4)通過對催化劑改良(或添加其他物質),可控制生成物的種類(5)增加對照組,實驗條件為“光照、納米籠作催化劑”(合理即可)【解析】【小問1詳解】①氫氧化鈉變質是因為能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稀硫酸和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所以現象是有氣泡產生;②碳酸鈉和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過濾,向濾液中加入酚酞溶液,溶液變紅,說明有氫氧化鈉,因此氫氧化鈉部分變質;【小問2詳解】已知在潮濕的空氣中容易發生反應:。所以實驗過程中通入的作用是:排盡裝置中的空氣,避免Cu2O在潮濕環境下與氧氣反應生成CuO;【小問3詳解】①濃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A裝置的作用是吸收混合氣體中的水;②方法1:通過測定反應前后A裝置質量變化,然后利用質量守恒定律可得:若,則生成氣體中含碳物質只有CO,若不相等,則生成的氣體中含碳物質不全為CO;方法2:通過測定反應前后A、C、D裝置質量變化(C、D裝置增加的質量為一氧化碳和氧化銅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然后利用質量守恒定律可得:若C、D裝置增加的質量等于,則生成的氣體中含碳物質只有CO,若不相等,則生成的氣體中含碳物質不全為CO;【小問4詳解】由以上實驗探究可知,通過對催化劑改良(或添加其他物質),可控制生成物的種類;【小問5詳解】光照條件、“納米籠-”作催化劑才能使生成的含碳物質中接近。而本實驗只是探究在密閉光照、納米籠-”催化劑的作用下能使生成的含碳物質中接近,所以需要設計對照實驗,即增加對照組,實驗條件為“光照、納米籠作催化劑”。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年貴州省中考化學真題 (原卷版).docx 2025年貴州省中考化學真題 (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