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宜賓三江新區2025年春期九年級第二次診斷性考試化學(考試時間:60分鐘;全卷滿分:100分)注意事項:1.答題前,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座位號、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指定的位置并將答題卡背面座位號對應標號涂黑。2.答選擇題時,務必使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3.答非選擇題時,務必使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將答案書寫在答題卡規定的位置上。4.所有題目必須在答題卡規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試卷上答題無效。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 1 C 12 N 14 O 16 Si 28 Na 23 Li 7第I卷 選擇題(42分)一、選擇題:包括14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4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 2025年4月30日,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首次著陸于東風著陸場東區。歡迎航天員蔡旭哲、宋令東、王浩澤回家過“五一”。下列飛船部件所使用材料的類別判斷正確的是A. 太陽能電池板的硅晶體——有機合成材料B. 耐壓艙外殼的鈦合金——金屬材料C. 返回艙外層的碳纖維復合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D. 航天員手套的聚酰胺纖維——天然高分子材料2. 我國承諾努力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彰顯了我國的責任與擔當。下列做法中,不利于實現“碳中和”的是A. 減少使用一次性木筷 B. 開發“光伏太陽能”等綠色新能源C. 大力推廣增加燃油車上路比例 D. 壓沙造林,草原合理放牧3. 2024年全民營養周聚焦《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平衡膳食準則第三條:“多吃蔬果、奶類、全谷、大豆”等重點內容。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A. 蔬果可提供維生素 B. 牛奶可提供植物纖維C. 谷物可提供糖類 D. 大豆可提供蛋白質4. 下列有關實驗操作的敘述正確的是A. 凈化水的操作中,單一操作凈化程度最高的是加入活性炭吸附B. 電解水的實驗中,加入少量硫酸鈉或氫氧化鈉溶液增強水的導電性C. 將20g質量分數為10%的氯化鈉稀釋為5%的溶液實驗中,需要用到托盤天平D. 測定土壤的酸堿度時,可以使用紫色石蕊試液5. 下列物質在生產、生活中的用途體現其化學性質的是A. 農業上用16%的氯化鈉溶液選種 B. 稀有氣體用做電光源C. 碳酸氫鈉用于治療胃酸過多癥 D. 金剛石用于鉆機的鉆頭6. 下列化學用語表示正確的是A. 3個氧原子: B. 氖氣: C. 氯化鋇:BaCl D. 3個硝酸根離子:7. 2025年央視春晚,賽力斯的新能源汽車燈光秀震撼全場。鋰離子電池是賽力斯汽車的核心部件之一。如圖是鋰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1個鋰原子質量約為6.941 B. 鋰原子核內的中子數為3C. 鋰屬于非金屬元素 D. 鋰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8. 我國科學家屠呦呦及其研究小組在低溫條件下成功提取出有效成分青蒿素(化學式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 青蒿素屬于有機高分子化合物B. 1個青蒿素分子中含有11個氫分子C. 青蒿素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D. 保持青蒿素化學性質最小的微粒是碳原子、氫原子和氧原子9. 我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以CO2和H2為原料,通過納米“蓄水”膜反應器實現了二氧化碳在溫和條件下轉化為乙醇的反應,其微觀示意圖如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 該反應置換反應 B. 反應前后分子種類改變C. 參加反應的CO2和H2分子個數比為1:3 D. 得到的乙醇是常見的溶劑10. 下列有關實驗現象的解釋正確的是A. 蘋果變癟———濃硫酸脫水 B. 石灰水渾濁——生石灰與水反應放熱C. 燒杯有水——蠟燭含氧元素 D. a管氣體多——產生的氧氣速率快11. 價類二維圖反映的是元素化合價與物質類別之間的關系,如圖是氮元素的價類二維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 a點物質是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成分 B. b點物質屬于空氣污染物C. c點物質的化學式為 D. d點物質可能是復合肥12. 某果樹適宜在中性土壤中生長,研學小組測得某處土壤溶液pH=4,為解決此問題,又可增強果樹的抗病蟲害和抗倒伏能力,選擇的肥料是A. 硝酸鈉 B. 草木灰(含碳酸鉀) C. 氫氧化鈉 D. 磷酸鈣13. 試管內盛有20℃的飽和硝酸鉀溶液,其上漂浮一小木塊。如下圖所示,將試管插入燒杯內的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時間后,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是A. 試管內溶液的質量變小B. 試管內有固體析出C. 試管內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變大D. 小木塊浸入溶液內的體積變大14. 由下列實驗操作和現象得出的結論錯誤的是選項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A 打開濃鹽酸瓶塞 有白霧出現 濃鹽酸具有揮發性B 向某溶液中滴加酚酞試液 溶液變紅 該溶液是堿溶液C 將金屬銅片和鋅片放入相等質量、相同濃度的稀鹽酸中 鋅片表面出現大量氣泡,銅片無明顯變化 金屬活動性:D 將硫粉分別放在氧氣和空氣中燃燒 氧氣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空氣中燃燒發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 空氣中氧氣含量相對較低,空氣中燃燒不如在氧氣中劇烈A A B. B C. C D. D第II卷 非選擇題(58分)二、填空題(本題共3道小題,共30分)15. 人類的生活都離不開化學。(1)陶瓷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燒制陶瓷時會發生如下化學反應:,X的化學式為________,反應中涉及到________種氧化物。(2)金屬材料廣泛應用于日常生活中,蒸汽眼罩可舒緩眼部疲勞,其使用時發熱是因為眼罩內的鐵粉發生了類似生銹的反應,原理是鐵粉和空氣中的________反應。(3)《天工開物》中的“點鉛勾錫”是指加鉛能使錫較易熔化流出,這說明錫鉛合金的熔點比純錫________(填“高”或“低”)。(4)兩種金屬在潮濕環境中接觸時,活動性強的金屬先被腐蝕。造船工業為避免輪船的鋼鐵外殼褪色腐蝕,通常在輪船外殼上鑲嵌的金屬是________(填序號)。A. 銀塊 B. 銅塊 C. 鉛塊 D. 鋅塊(5)水龍頭的材質常為銅質鍍鉻(Cr)。將鉻片浸入稀鹽酸中,鉻片表面逐漸產生氣泡,生成含有的藍色溶液,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由此推測,若將鉻片浸入硫酸銅溶液中,________(填“有”或“沒有”)銅析出。(6)化學小組對含有硫酸銅和硫酸鋅的廢液進行了如下處理:濾液的成分中一定含有的金屬陽離子是________(填離子符號)。16. 閱讀下列材料。2025年4月28日舉行的中關村論壇上,氫能產業再次成為熱點話題。氫氣的主要來源包括化石燃料制氫和電解水制氫?;剂现茪浼夹g比較成熟,但也存在諸多問題。利用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是目前理想的制氫技術,其技術主要有三種,分別是光催化、光電催化和光-電催化耦合制氫,對應的氫能轉化率如表。可再生能源制氫技術 氫能轉化率光催化 不足5%光電催化 不足5%光-電催化耦合 70%以上氫氣儲運是氫能產業鏈的重要環節。除了儲氫合金,中國科學家提出的“液態陽光”也是一種儲氫載體?!耙簯B陽光”是指利用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制取綠色氫氣,結合二氧化碳加氫技術制備以甲醇()為代表的液態燃料。甲醇相比氫氣、甲烷等燃料,它可以直接使用現有的以汽油為主的燃料儲存運輸設施,降低了氫氣儲存和運輸的成本。“液態陽光”關鍵技術之一是合成甲醇時催化劑的選擇。工業生產選擇催化劑時,催化劑的穩定性是重要參考條件之一。中國科學家突破了這一關鍵技術(部分研究成果如圖),推動了“液態陽光”生產從實驗室走向應用。事實證明,這是切實可行的碳中和路徑。依據上述材料及所學化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氫能屬于________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2)如表所示,光-電催化耦合技術優勢之一是________。(3)甲醇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4)煤經過加工合成的甲醇,________(填“能”或“不能”)稱作“液態陽光”。(5)甲醇可以直接使用現有的以汽油為主的燃料儲存運輸設施,原因是________。(6)根據如圖信息,選出合成“液態陽光”最適合的催化劑________(填序號)。A. B. C. D.(7)“液態陽光”是理想的儲氫材料,據此推測其不僅在合成的過程中能吸收氫氣,還應具備的化學性質是________。(8)“液態陽光”的應用具有減碳、碳中和等作用,原因是________(寫出一點即可)。17. 宜賓擁有“酒都”和“動力電池之都”兩張名片。碳酸鋰作為一種新型鋰電池原料,由鋰輝石(含、、MgO等)為原料,用硫酸焙燒法制取的工藝流程如下:資料:不溶于水且不與酸反應。(1)當你來到酒廠附近,就能聞到撲鼻的酒味,從分子的角度解釋原因:________。實驗時當燃著的酒精燈被打翻著火時,正確的處理措施是________,這種操作的滅火原理是________。(2)操作A的名稱為________,“除鎂”步驟中加入NaOH后發生的基本反應類型為________。(3)濾液2的主要成分為,則“沉鋰”步驟中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4)為減少晶體的溶解,操作B之后洗滌濾渣需用熱水,由此推測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________(填“增大”或“減小”)。(5)若原料鋰輝石100t中的含量為6%,理論上可產出的的質量為________t。三、實驗與探究題:包括2個題,共20分。18. 氣體的制備是化學實驗基本技能之一。如圖為實驗室常見的氣體制取、收集等裝置,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標號①的儀器名稱是________。(2)小何同學用裝置A制取時,發現收集到的氧氣呈現紫紅色,你認為出現此現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在該實驗中要保障實驗安全,可以用以下圖標中的________(填序號)標識。(3)如果需要檢驗產生氣體是否是二氧化碳,需要在D裝置中加入的試劑為________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D裝置中應該裝入的試劑名稱是________。如果要用C裝置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檢驗氣體是否收集滿的方法是________。19. 化學實驗小組在課外進行了有關過氧化氫分解速率的再探究。探究一:其他物質能否作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小巴同學在錐形瓶中加入一定量雙氧水后,再分別加入一定量二氧化錳、溶液,如下圖1,并測得錐形瓶內壓強變化情況如下圖2。(1)宇航同學提出若要得出“是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的結論,還需驗證的是反應后的質量不變和________不變。(2)曲線B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3)根據圖中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填序號)。A. m點時,看到的現象是錐形瓶內產生明顯氣泡B. 過氧化氫分解會放出熱量C. 加入溶液后,雙氧水立即迅速分解D. 曲線AB最終對應的壓強相同,說明催化劑不影響產物的質量探究二:溶液中哪種粒子對過氧化氫溶液的分解起催化作用?【查閱資料】溶液中含有、、【提出猜想】(4)猜想一:;猜想二:;猜想三:________。(5)同學們認為猜想一肯定是錯誤的,原因是________。【實驗探究】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其他條件不變,向過氧化氫溶液中加入a溶液 立即產生大量氣泡其他條件不變,向過氧化氫溶液中加入b溶液 無明顯變化其他條件不變,向過氧化氫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 無明顯變化(6)a溶液和b溶液的組合可能是________(填序號)。A. B. KCl C.【得出結論】猜想二正確【拓展延伸】(7)根據上述實驗可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填序號)。A. 一個反應可以有多種催化劑B. 跟溶液相比,的催化效果更好C. 上述三個實驗中都用到了控制變量的實驗方法四、計算題(共8分)20. 硅膠由硅酸凝膠干燥脫水后形成,實驗室制取硅酸凝膠的方法為向硅酸鹽中通入二氧化碳,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向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至恰好完全反應,過濾得到15.6g固體。請計算(要求寫出計算過程):(1)參加反應的硅酸鈉質量是多少?(2)若用20%的溶液配制206.8g上述溶液,需要加水的質量。宜賓三江新區2025年春期九年級第二次診斷性考試化學(考試時間:60分鐘;全卷滿分:100分)注意事項:1.答題前,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座位號、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指定的位置并將答題卡背面座位號對應標號涂黑。2.答選擇題時,務必使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3.答非選擇題時,務必使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將答案書寫在答題卡規定的位置上。4.所有題目必須在答題卡規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試卷上答題無效。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 1 C 12 N 14 O 16 Si 28 Na 23 Li 7第I卷 選擇題(42分)一、選擇題:包括14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4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題答案】【答案】B【2題答案】【答案】C【3題答案】【答案】B【4題答案】【答案】B【5題答案】【答案】C【6題答案】【答案】D【7題答案】【答案】D【8題答案】【答案】C【9題答案】【答案】A【10題答案】【答案】B【11題答案】【答案】C【12題答案】【答案】B【13題答案】【答案】C【14題答案】【答案】B第II卷 非選擇題(58分)二、填空題(本題共3道小題,共30分)【15題答案】【答案】(1) ①. ②. 2##兩##二 (2)水、氧氣(3)低 (4)D(5) ①. ②. 有(6)【16題答案】【答案】(1)可再生 (2)氫能的轉化率較高(3)2CH3OH+3O2 2CO2+4H2O(4)不能 (5)甲醇常溫下為液態 (6)A(7)化學性質不活潑 (8)氫氣燃燒產物只有水,對環境無污染【17題答案】【答案】(1) ①. 分子在不斷運動 ②. 用濕抹布蓋滅##用沙子蓋滅 ③. 隔絕氧氣##隔絕空氣(2) ①. 過濾 ②. 復分解反應(3)Li2SO4+Na2CO3=Li2CO3↓+Na2SO4(4)減小 (5)14.8三、實驗與探究題:包括2個題,共20分。【18題答案】【答案】(1)鐵架臺 (2) ① 試管口沒有塞一團棉花 ②. ③. ①②③⑥(3) ①. 澄清石灰水 ②. 濃硫酸 ③. 將燃著的木條放在d口,木條熄滅,則集滿【19題答案】【答案】(1)化學性質(2) (3)BD(4)Cl- (5)過氧化氫溶液中本身就含有水 (6)AC (7)ABC四、計算題(共8分)【20題答案】【答案】(1)設參加反應硅酸鈉質量為x。解得x=24.4g。答:參加反應的硅酸鈉質量是24.4g。(2)設需要20%的Na2SiO3溶液質量為y。溶液稀釋前后溶質質量不變,則有:20%×y=24.4g,解得y=122g。配制206.8g溶液,需要加水的質量=206.8g 122g=84.8g。答: 需要加水的質量84.8g。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