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地理答案一、選擇題(每題 2 分,共 20 分)1-10 ADBAA DCBCB二、非選擇題(共 30 分)11.(10 分)(1) 日本工業區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俄羅斯發展工業的主要優勢是礦產資源豐富。(2) 南部氣候較溫暖,適合修建鐵路;南部礦產資源豐富,人口和城市更密集。(3) 氣候嚴寒(多凍土);交通不便(地處高緯,冰封期長)。(4) 對中國:緩解能源短缺,優化能源結構;對俄羅斯:促進資源開發,帶動經濟發展。12.(10 分)(1) ①平原;②溫帶海洋性;③畜牧業。(2) 自然景觀豐富(如阿爾卑斯山、峽灣);人文歷史悠久(如巴黎鐵塔、古羅馬遺跡)。(3) 倫敦夏季溫和多雨(光照少),而羅馬夏季炎熱干燥(晴天多,適合日光浴)。13.(10 分)(1) 羅斯海;海洋。(2) 11 月為南極暖季,有極晝現象,利于科考作業。(3) 南極多暴風雪,高架設計可防止積雪掩埋建筑。(4) 太陽能豐富(晴天多);風能豐富(風力強勁)。南漳2024-2025學年度下學期學生學業質量監測七年級地理試題(50分)一、選擇題(共10題,每題2分,共20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擇項中,只有一個符合題目要求)亞洲地理環境多樣而復雜,地理風貌豐富而壯觀。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有關亞洲地理位置與范圍的敘述,正確的是A.面積最大、東西距離最長的大洲 B.①為蘇伊士運河,是亞歐分界線C.②為大高加索山脈,是亞非分界線 D.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包圍2.若用陰影多邊形表示亞洲的主體部分,下列能正確表示亞洲位置的圖形是3.下列物品能夠基本體現出亞洲的地勢分布總特點的是4.亞洲季風氣候最典型的地區和特點分別是A.亞洲東部和南部、雨熱同期 B.亞洲中部、全年降水均勻C.亞洲西部、降水少的時候氣溫高 D.亞洲北部、全年低溫少雨《瀛涯勝覽》記錄了鄭和下西洋時親身經歷的二十國航路、海潮、地理、國王、政治、風土、人文、語言、文字、氣候、物產、工藝、交易、貨幣和野生動植物等信息。圖為鄭和下西洋路線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5.600多年前,鄭和率領船隊七下“西洋”,曾到達麥加的氣候類型是A.熱帶沙漠氣候B.熱帶季風氣候 C.熱帶雨林氣候 D.熱帶草原氣候6.《瀛涯勝覽》中記載了船隊向西行駛到蘇門答臘國后,提到“有一等臭果,番名賭爾焉,如中國水雞頭樣,長八九寸,皮生尖刺,熟則五六瓣裂開”,該“臭果”指的是A.柑橘 B.蘋果 C.葡萄 D.榴蓮7.鄭和下西洋途中能夠欣賞到的景觀是A.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B.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C.海岸椰林美自然,斜陽映照涌嵐煙 D.火地臨灣迥六洲,冰山臥海亂潮流歐洲西部是世界上冬奧會舉辦次數最多的地區,2026年2月6日至22日,第25屆冬奧會將在意大利米蘭舉辦,下圖示意歐洲西部冬奧會舉辦地分布及米蘭氣候資料。完成下面小題。8.歐洲西部冬奧會舉辦地多分布在A.中部平原地區B.南、北部山區C.東部內陸地區D.西部沿海地區9.阿爾卑斯山區成為“世界滑雪天堂”的優勢是A.河湖廣布,利于結冰B.高原地形,積雪多C.海拔高,積雪多,雪期長D.植被茂盛,雪期長10.第25屆冬奧會舉辦之際,意大利米蘭A.寒冷干燥 B.溫和多雨C.高溫多雨 D.炎熱干燥二、非選擇題(第11題10分,第12題10,第13題10分,共30分)11.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俄羅斯和日本工業發達,但其發展優勢各不相同。材料二:亞馬爾半島蘊藏著巨大的油氣資源。具有埋藏淺、純度高的特點。中俄亞馬 爾液化天然氣項目是全球最大的液化氣合作項目。隨著北極航線的開通,這里的液化天然 氣將大量輸送到我國。材料三:圖1為“日本地形工業分布示意圖”“俄羅斯工業分布示意圖”,圖2為亞馬爾半島示意圖。(1)讀圖2可知,日本工業區主要分布在哪里?與日本相比,俄羅斯發展工業的主要優勢是什么?(4分)(2)俄羅斯南部多山:建設成本高,但西伯利亞大鐵路恰恰沿南部山區修建。請從氣候、資源、人口與城市的分布等方面分析原因。(答其中兩個方面)(2分)(3)結合材料,亞馬爾半島開展液化天然氣項目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答兩點)(2分)(4)簡述中俄合作開發亞馬爾半島天然氣資源對中國或俄羅斯社會經濟發展的意義。(2分)12.第33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于2024年在法國巴黎舉行,這一全球最大的體育盛會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此次巴黎申奧標志是由阿拉伯數字“24”組成,其線條令人聯想到巴黎地標建筑(如圖2所示)。法國所在的歐洲西部擁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是世界上旅游業最發達、接待國際游客最多的地區之一。 (1)根據所學知識,完成下列思維導圖。(6分)① ,② ,③ 。(2)結合所學知識,寫出歐洲西部旅游業發達的原因有哪些?(答兩點)(2分)(3)每到夏季,英國人都喜歡到意大利南部海濱度假,享受“沙灘日光浴”。請結合倫敦和羅馬的氣候資料圖,分析其原因。(2分)13.讀材料和地圖,回答問題材料一:2024年2月7日,中國南極秦嶺站(74056’S, 163043’E)建成并投入使用。秦嶺站位于羅斯海恩克斯堡島,是我國第5座南極考察站。材料二:秦嶺站建設的新能源發電系統涵蓋光伏、風電、低溫鋰電及微電網能量管理調度,是目前我國極地科考站發電總規模 和新能源裝機規模最大的發電系統。(1)秦嶺站是我國首個面向 (大洋)扇區的考察站。與地處南極內陸地區的昆侖站相比,該站的區位條件更有利于開展 (選填“陸地”或“海洋”)環境的觀測與研究。(4分)(2)南極科考選擇在11月份出發的原因是什么? (2分)(3)從氣候角度分析,中國南極秦嶺站主樓建筑采用高架設計的原因是什么?(2分)(4)由材料二可知,秦嶺站建設的新能源發電系統利用了“光伏、風電、低溫鋰電”,這反映了南極地區的哪些自然地理特征?(答兩點)(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答案.docx 試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