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6張PPT)第四章 神奇的透鏡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第2節(jié)02掌握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03體會實像和虛像的區(qū)別。01會正確使用相關(guān)實驗器材收集證據(jù),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物體離照相機鏡頭比較遠(yuǎn),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物體離投影儀鏡頭比較近,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物體離放大鏡比較近,成正立放大的虛像。請用小組實驗器材中的凸透鏡觀察課本上的文字,總結(jié)能看到放大的字的方法。答案 并不是任何情況下都能看到放大的字,只有當(dāng)凸透鏡距離課本比較近的時候才能看到放大的字。點燃的蠟燭凸透鏡光屏光具座一、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1.實驗器材凸透鏡(已知焦距)、光具座(帶刻度尺)、蠟燭、光屏和火柴。ff2f2f物距u像距v2.相關(guān)概念物距u:物體到透鏡光心的距離。如圖所示,物距為_______ cm;像距v:像到透鏡光心的距離。如圖所示,像距為_______ cm。30603.實驗設(shè)計在光具座上,將點燃的蠟燭從離透鏡較遠(yuǎn)的位置(2倍焦距外)逐漸靠近凸透鏡。調(diào)整光屏位置使?fàn)T焰發(fā)出的光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上不能成像時,在光屏一側(cè)透過凸透鏡觀察燭焰的像。通過觀察分析得出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4.實驗步驟(1)在光具座上放置蠟燭、凸透鏡、光屏?xí)r,透鏡放在光具座標(biāo)尺中央。(2)調(diào)整凸透鏡、蠟燭(燭焰的中心)、光屏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目的是使?fàn)T焰的像成在光屏的_________。(3)改變物距,注意觀察物距等于、大于或小于一倍焦距、二倍焦距時,蠟燭的成像情況,并填寫數(shù)據(jù)記錄表格。同一高度中央(4)數(shù)據(jù)記錄表格凸透鏡的焦距f=_____cm 實驗次數(shù) 物距u/cm 物距與焦距的關(guān)系 像的性質(zhì) 像距v/cm虛實 大小 正倒 1 30 u > 2f 實像 縮小 倒立 152 20 u = 2f 實像 等大 倒立 203 18 2f >u >f 實像 放大 倒立 234 10 u =f 不成像 5 7 u 105.實驗分析(1)________是成實像和虛像的分界點。物體在焦點以外成_______像,焦點以內(nèi)成_______像。即一倍焦距分虛實。(2) _____________是成放大和縮小像的分界點。物體在二倍焦距以外成________的像,在二倍焦距以內(nèi)成________的像。沒有縮小的虛像。(3)實像必異側(cè)_________,虛像必同側(cè)_________。(均選填“倒立”或“正立”)(4)u>v,像是_________的;u<v,像是_________的。(均選填“放大”或“縮小”)焦點實虛二倍焦距縮小放大倒立正立縮小放大物距u與焦距 f 的關(guān)系 像的性質(zhì) 像距v與焦距 f 的關(guān)系正倒 大小 虛實 u>2f 倒立 縮小 實像 fu=2f 等大 v=2ff2fu=f 折射光線平行射出,不能成像 uu(5)實驗結(jié)論成實像時,物體距離透鏡越近,像距離透鏡越________,像越________;物體距離透鏡越遠(yuǎn),像距離透鏡越近,像越小。即成實像時,物近像遠(yuǎn)且大,物遠(yuǎn)像近且小。成虛像時,物體距離透鏡越近,像越_________,物體距離透鏡越遠(yuǎn),像越_________。即物體越靠近焦點像越大。遠(yuǎn)大小大6.反思交流(1)在做實驗時,某同學(xué)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無法在光屏上觀察到燭焰的像。發(fā)生這一現(xiàn)象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①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不在_____________上;②蠟燭的位置在透鏡的_____________以內(nèi);③蠟燭的位置在透鏡的_________上;④像距過大,超過了光具座的量程。同一高度一倍焦距焦點(2)用卡片把透鏡遮住一部分,光屏上得到燭焰的像性質(zhì)是否變化,像是否完整 像的亮度有什么變化 光屏上像的性質(zhì)_________,還是_________的,但亮度會變________些。(3)蠟燭長度變短時,像在光屏上的位置怎樣變化 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應(yīng)該怎樣進行調(diào)節(jié) 像將會向_________移動。調(diào)節(jié)方法:①將光屏向_________移動;②將蠟燭向_________移動;③將透鏡和光屏向_________移動。不變完整暗上上上下(4)實像與虛像有哪些不同 實像_________呈現(xiàn)在光屏上,虛像_________被光屏承接;實像總是_________的,虛像總是_________的;實像既有放大的,也有縮小的,還有等大的,但是虛像只有_________的。能夠不能倒立正立放大某實驗小組用一凸透鏡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進行了以下實驗步驟:(1)將凸透鏡正對太陽,在另一側(cè)移動光屏,距凸透鏡10 cm處,光屏接收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該凸透鏡的焦距為________ cm。 10(2)如圖所示,將光具座上點燃的蠟燭的燭焰、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調(diào)節(jié)在_____________,移動光屏始終找不到像,這是因為透鏡與蠟燭的距離_________(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 cm所致,應(yīng)將蠟燭向 _________(選填“左”或“右”)移動一段距離后,才能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像。 同一高度小于左(3)把蠟燭移動到B處,移動光屏可得到_________(選填“放大”或“縮小”)的像,再將蠟燭移動到A處,并移動光屏可得到_________(選填“放大”或“縮小”)的像,此時光屏與透鏡的距離_________(選填“大于”或“小于”)10 cm。 放大縮小大于解析 (1)由題意知,最小、最亮的光斑是焦點,所以焦距為10 cm;(2)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將光具座上點燃的蠟燭的燭焰、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調(diào)節(jié)在同一高度處;在光屏上找不到像,物距小于焦距,成虛像;要在光屏上成像,應(yīng)將蠟燭移動到1倍焦距之外,所以應(yīng)將蠟燭向左移動;(3)把蠟燭移動到B處,此時物距為50 cm-36 cm=14 cm,處于1倍和2倍焦距之間,成倒立、放大的實像;若在A處,物距為50 cm-23 cm=27 cm,大于2倍焦距,所以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此時像距處于1倍和2倍焦距之間,所以光屏與透鏡的距離大于10 cm。二、照相機請閱讀教材第92頁迷你實驗室,完成以下內(nèi)容:1.照相機的鏡頭相當(dāng)于___________,照相機內(nèi)部的底片相當(dāng)于實驗中的_________,在照相機的底片上形成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凸透鏡光屏倒立縮小實2.照相機成像的特點(1)物體到鏡頭的距離(物距)大于底片到鏡頭的距離(像距)。(2)物體離照相機鏡頭越遠(yuǎn),物體在底片上所成的像越小,像(底片)的位置到鏡頭的距離越近,暗箱越短。(3)像和物體在鏡頭(凸透鏡)兩側(cè)。(4)物體在底片上成的是_________、縮小的實像。倒立(2024·濟南萊蕪區(qū)模擬)在一些超市,消費者結(jié)賬時可以使用刷臉支付。結(jié)賬時,消費者站在攝像頭前約1 m的位置,面對鏡頭,系統(tǒng)進行掃描拍照來確認(rèn)信息。對于此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進行掃描拍照的鏡頭是一個凸透鏡,焦距可能是2 mB.如果讓自己的像變小一點,消費者應(yīng)該靠近鏡頭C.“刷臉”時,面部經(jīng)攝像頭成正立、縮小的虛像D.“刷臉”時,面部應(yīng)位于攝像頭2倍焦距之外D1.如圖甲,測出凸透鏡的焦距,并利用此凸透鏡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當(dāng)蠟燭、透鏡、光屏位置如圖乙時,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凸透鏡的焦距是40 cmB.圖乙中燭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C.放大鏡成像特點與圖乙中所成像的特點相同D.將蠟燭遠(yuǎn)離凸透鏡,保持凸透鏡、光屏位置不變,燭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B2.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的實驗時,所用凸透鏡的焦距為15 cm。將如圖所示的蠟燭放在距離該透鏡35 cm處時,蠟燭在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是( )B3.(多選)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實驗”時,將焦距為10 cm的凸透鏡和蠟燭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圖所示,則在光屏上( )A.成倒立放大的實像B.成倒立縮小的實像C.光屏上不會得到像D.像距大于20 cmAD4.一個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是30 cm時,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放大的實像,若把物體沿凸透鏡的主光軸移到距離凸透鏡45 cm處,則成像的情況是( )A.放大的實像B.縮小的實像C.等大的實像D.上述三種情況都有可能D5.【實驗名稱】 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設(shè)計實驗與進行實驗】(1)實驗器材:刻度尺、蠟燭、凸透鏡、光屏。(2)如圖甲所示,從左到右分別放置蠟燭、凸透鏡和光屏。A.只需要將三者中心調(diào)至同一高度B.需將三者中心調(diào)至同一高度并在同一直線上其中說法_________正確(填序號)。 正確調(diào)整后,不斷改變蠟燭與凸透鏡間的距離,并移動光屏進行實驗,所獲得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B實驗序號 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cm 光屏上的像到凸透鏡的距離/cm1 40 13.32 30 153 20 204 15 305 10 光屏上沒有像6 8 光屏上沒有像【分析與論證】(3)當(dāng)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增大,像距_________。 (4)如圖乙所示,光屏應(yīng)移至_________區(qū)域才能找到清晰的像。 (5)觀察燭焰經(jīng)凸透鏡所成正立、放大的虛像,人眼應(yīng)透過凸透鏡向_________(選填“左”或“右”)觀察。 (6)在整理器材時,香香同學(xué)偶然在凸透鏡上看到了身后景物正立、縮小的像,它的成像原因是光的__________(選填“直線傳播”“反射”或“折射”)。 減小B左反射解析 攝像頭是利用物體位于凸透鏡二倍焦距之外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的原理工作的,即2f<1 m,則焦距應(yīng)小于0.5 m;“刷臉”時,面部應(yīng)位于攝像頭兩倍焦距之外,經(jīng)攝像頭成倒立、縮小的實像;要使得像變小,就要增大物距,即刷臉時消費者應(yīng)該遠(yuǎn)離鏡頭。解析 由圖甲知,此凸透鏡的焦距為40 cm-30 cm=10 cm;圖乙中,物距u=12 cm,像距v=23 cm,像距大于物距,由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可知,圖乙中燭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實像,不符合放大鏡的成像特點;因為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增大,像距減小,所以將蠟燭遠(yuǎn)離凸透鏡,保持凸透鏡、光屏位置不變,則在光屏上不能成清晰的像,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應(yīng)將光屏向靠近透鏡的方向移動。解析 由題意知:f=15 cm,則2f=30 cm,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即物距u=35 cm>2f,根據(jù)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此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解析 由圖知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是16 cm,焦距為10 cm,物體處于凸透鏡的1倍和2倍焦距之間,所以此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像距大于2倍焦距。解析 根據(jù)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由第一次成放大的實像可以知道f<u<2f,即f<30 cm<2f,由此可判斷焦距的范圍是15 cm<f<30 cm。當(dāng)物距為45 cm時,物距肯定大于焦距,但由于焦距f在15 cm到30 cm之間,不能確定物距與二倍焦距2f的關(guān)系,所以三種成像情況都有可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yù)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