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密度第三節 第1課時第五章 質量與密度2知道密度的計算公式、單位及單位的換算。3通過密度概念的建立體會比值定義法建構物理概念的意義。1通過實驗,認識物質的密度。1.按要求完成填空。(1)圖甲中被測物體的長度為 cm。 (2)利用調好的天平測量石塊的質量時,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則質量為 g。 2.9078.42.體育課上,王森發現鉛球和橡膠球體積相同,但是 的質量大;拿起一個橡膠球很輕松,卻搬不動一筐橡膠球,原因是橡膠球越多質量越 。 鉛球大探究:如何鑒別水和酒精?嗅——水和酒精氣味不一樣如何鑒別水和醬油?看——水和醬油顏色不一樣思考:如何鑒別奧運會金牌是否是純金的呢?相同體積的同種物質質量相等相同體積的不同種物質質量相等裝有等體積“水”的兩個相同燒杯純水鹽水哪杯“水”的質量更大?一、探究不同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純水鹽水鹽水的質量更大體積不同、質量不同如何鑒別?同種物質體積增大,其質量會_______增大思考:物體的質量與體積之比有何特點?實驗:探究不同物體的質量與體積之比【實驗目的】探究不同物體的質量與體積之比是否相同。【猜想與假設】由同種物質組成的物體,此比值應相同;由不同物質組成的物體,此比值應不相同。①用 測量不同體積立方體鋁塊的質量,并記錄數據;②用 測量鋁塊的邊長后算出體積,并記錄數據;③分別計算不同鋁塊的質量和體積之比,記錄數據進行分析;④用類似的方法測出不同體積立方體銅塊的質量和體積,分別計算不同銅塊的質量和體積之比,記錄數據,作出m-V圖像并進行分析。【實驗步驟】天平刻度尺【實驗數據】物質 鋁塊 m/g V/cm3 物質 銅塊 m/g V/cm3鋁 A 27 10 2.7 銅 D 89 10 8.9B 54 20 2.7 E 178 20 8.9C 81 30 2.7 F 267 30 8.9【數據處理】處理實驗數據時,可以采用圖像法。以體積V為橫坐標,以質量m為縱坐標,在坐標系中再加上一個m=0,V=0的點,根據表中數據畫出鋁塊的m-V圖像。物質 實驗序號 m/g V/cm3鋁 1 27 10 2.72 54 20 2.73 81 30 2.70 10 20 30 4080604020【數據處理】以體積V為橫坐標,以質量m為縱坐標,在坐標系中再加上一個m=0,V=0的點,根據表中數據畫出銅塊的m-V圖像。物質 實驗序號 m/g V/cm3銅 4 89 10 8.95 178 20 8.96 267 30 8.90 10 20 30 40300 250200 150100 50【分析數據】1.鋁塊的體積越大,鋁塊質量越 ,不同體積的鋁塊質量和體積的比值 (選填“相同”或“不相同”)。2.銅塊的體積越大,銅塊質量越 ,不同體積的銅塊質量和體積的比值 (選填“相同”或“不相同”)。3.實驗圖像:鋁塊和銅塊的m-V圖像都是一條過原點的 。大相同大相同直線【實驗結論】1.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即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個定值。2.不同物質的質量與其體積之比一般是不同的。質量與體積之比反映了物質的特性。1.定義:由某種物質組成的物體的 與它的 之比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符號:ρ2.公式質量單位:千克(kg)體積單位:千克/米3 (kg/m3)單位:立方米(m3)密度二、密度質量體積比值定義法:物理學中常用兩個物理量的“比”定義新的物理量。3.單位國際單位制中:寫作“千克/米3”,讀作“千克每立方米”符號表示: 或kg·m-3日常生活中還有:克/厘米3,讀作“克每立方厘米”符號表示: 或g·cm-34.特性:密度是物質的一種 ,不同種類的物質其密度一般 。單位換算:1 g/cm3= kg/m3kg/m3g/cm31×103特性不同5.物理意義:水的密度為1.0×103 kg/m3,它的物理意義是每立方米水的質量為1.0×103千克。鐵的密度ρ鐵=7.9×103 kg/m3,其物理意義是。每立方米鐵的質量為7.9×103千克學以致用對于密度公式ρ=的理解,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密度ρ與物體的質量m成正比B.密度ρ與物體的體積V成正比C.密度ρ與物體的質量m和體積V都有關D.密度是物質本身的一種性質,密度ρ在數值上等于質量m與體積V的比值D解析 對同種物質,公式ρ=只是用于計算該物質的密度,即密度ρ在數值上等于質量m與體積V的比值,但物質的密度大小與質量、體積大小都無關,故A、B、C錯誤,D正確。1.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1)大鋁塊的質量為4 kg,小鋁塊的質量為1 kg,則大鋁塊的密度大于小鋁塊的密度。( )(2)一杯酒精用去一半后,剩下的酒精密度為原來的一半。( )(3)一個鉛球用了多年,體積與質量會改變,但是密度不會發生改變。( )√××2.2.7 g/cm3= kg/m3; 11.3×103 kg/m3= g/cm3。 2.7×10311.33.人們常說“鐵比棉花重”,這句話的實際含義是( )A.鐵的質量比棉花大B.鐵的體積比棉花大C.鐵的密度比棉花大D.棉花的體積比鐵大C4.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A.同種物質的質量跟體積的比值是不同的B.不同物質的質量跟體積的比值是相同的C.甲物質的質量跟體積的比值比乙物質大D.甲物質的質量跟體積的比值比乙物質小C5.有甲、乙兩個實心物體,它們的質量之比為5∶4,體積之比為1∶2,則這兩個物體的密度之比為( )A.5∶2 B.2∶5C.8∶5 D.5∶8A解析 根據ρ=,這兩個物體的密度之比為:==×=×=×=5∶2,故選A。6.(2023·武漢開學考)為了研究物質的某種物理屬性,同學們找來大小不同的蠟塊和干松木做實驗,得到的數據如表所示:實驗序號 蠟塊 干松木 體積V/ cm3 質量m/g 體積V/cm3 質量m/g① 10 9 10 5② 20 18 20 10③ 30 27 30 15④ 40 36 40 20(1)在如圖所示的方格紙中,蠟塊和干松木的質量隨體積變化的情況已表示出一種,請將另一種物質的變化情況在圖像中表示出來。(2)分析圖表可知,同種物質的不同物體其質量與體積的比值 ??;不同物質的物體其質量與體積的比值 。(均選填“相同”或“不同”) 相同不同解析 由表格數據和圖像知,同種物質的不同物體,其質量與體積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質的物體,其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一般不同;(3)實驗中有兩處多次測量,一處是對體積不同的同種物質組成的物體進行多次測量;另一處是選不同的物質組成的物體進行多次測量,至少要2種不同的物質,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實驗多次測量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得出普遍性規律。避免偶然性,得出普遍性規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