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2張PPT)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測量: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第二節01能完成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實驗02能認識彈力及其產生條件,知道不同類別的彈簧測力計03會用力的示意圖表示彈力1.用力可以把彈簧拉長,說明力能夠改變物體的 ;我們把力的 、方向和作用點叫做力的三要素,因為它們都能影響力的 。形狀大小作用效果2.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性地完成如圖所示實驗,并回答問題。以上實驗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 。對比圖中的情形,可以再次進行分類,圖a、b中,橡皮泥、面團發生形變后 (選填“能”或“不能”)自動地恢復到原來的形狀;圖c、d中,彈簧、橡皮筋受力時會發生形變,不受力時, (選填“能”或“不能”)自動恢復到原來的形狀。形狀不能能試一試:用力分別壓彈簧、捏海綿、擠壓橡皮泥、捏面團;松手后,物體有什么不同?恢復到原來形狀沒有恢復到原來形狀彈性形變范性形變壓彎的跳板對運動員有向上的力被拉長的彈簧對手有拉力被壓縮的彈簧對手有推力一、彈力1.閱讀教材第137頁,結合【溫故知新】第1、2題,完成以下內容。(1)跳板、彈簧受力時會發生形變,這時它們會產生一個恢復原狀的力;當撤去外力后,物體能自動恢復原狀則稱這種形變叫彈性形變。我們把彈簧、橡皮筋拉長時,可以感受到它們對手有力的作用。這種因物體發生 而產生的力叫做彈力。(2)彈力產生的條件: 。彈性形變兩物體相互接觸、物體發生彈性形變2.觀察圖片,完成以下內容。如圖甲所示,挑水時,扁擔會對肩膀施加壓力,同時會看到扁擔發生了形變,故壓力屬于 ;如圖乙所示,塑料直尺會向下彎曲而發生 形變,故支持力屬于 。生活中還有很多由于壓力和支持力而導致的物體形變不易直接觀察到,需要借助其他器材進行探究發現。綜上所述,壓力、支持力都屬于 。彈性彈力彈性彈力彈力1.(2023·六盤水期中)如圖所示,一個物體壓在彈簧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彈簧由于形變而受到壓力B.彈簧由于形變而受到支持力C.物體發生形變了,所以受彈力的作用D.彈簧由于形變而產生對物體向上的彈力D解析 彈力是指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原狀,對接觸它的物體產生的力,彈力的施力物體是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2.(2024·高郵期中)少林功夫馳名中外。一名武術愛好者在用如圖所示的姿勢練功時,他對水平地面的彈力是由于 發生形變而產生的,武術愛好者所受支持力施力物體是 。(均選填“腳”或“地面”)解析 他對水平地面的壓力施力物體是他的腳,是由于他的腳發生形變而產生的。武術愛好者對地面施加了壓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地面對他施加了支持力,他所受支持力施力物體是地面。腳地面二、認識彈簧測力計閱讀教材第138頁,完成以下內容。1.作用:測量 的大小。2.構造:彈簧、掛鉤、指針和刻度盤等。力彈簧的伸長量=彈簧拉伸后的長度-彈簧的原長3.彈簧測力計的原理:在一定的 內拉伸彈簧時,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量就 。在一定范圍內,彈簧的伸長量與受到的拉力成 。范圍越大正比4.使用方法:(1)了解彈簧測力計的測量范圍( ),待測力的大小應在量程之內。(2)明確分度值:注意彈簧測力計的刻度,了解每一大格表示多少牛,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 )。(3)校零:使用前要檢查指針與 是否對齊,若沒有對齊,要調節至對齊。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線(4)測量時,要使彈簧測力計彈簧的軸線跟所測的力在 (不要認為彈簧測力計只能測量豎直方向的力,只要力與彈簧的軸線在一條直線上,各個方向的力都能測量),彈簧不能靠在刻度盤上(避免由于彈簧與刻度盤間存在摩擦而影響測量的準確程度)。(5)使用前要輕輕拉動幾下,防止彈簧被卡住。(6)等到指針穩定后,視線垂直于指針所在位置的刻度盤表面讀數。一條直線上如圖所示,用手拉彈簧使彈簧伸長,彈簧發生了彈性形變。關于該實驗,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形狀B.拉彈簧的力越大彈簧伸長越長C.發生形變后的彈簧對手指產生彈力D.彈簧的長度與拉力的大小成正比D解析 用手拉彈簧,彈簧的形狀發生了變化,這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形狀,故A不符合題意;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量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拉彈簧的力越大,彈簧的伸長量就越大,故B不符合題意;當彈簧發生形變后,由于要恢復原狀,會對使它發生形變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這個力就是彈力,故C不符合題意;因為彈簧的總長度包括未拉伸時的原長和拉伸后的伸長量兩部分。當拉力增大時,伸長量增大,但原長并未改變,所以總長度并不是與拉力成正比,故D符合題意。三、實驗: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1.看:明確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和分度值。2.調:把指針調節到零刻度線上。量程:0~5 N分度值:0.2N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3.用:使用時先把彈簧測力計輕輕地拉動幾下,防止彈簧卡殼。要使測力計內的彈簧軸線方向跟所測力的方向在一條直線上。4.讀:讀數時視線要與刻度盤垂直。分別指出A、B兩圖中彈簧測力計使用中的錯誤:提示:A圖中使用前沒有進行校零,B圖中彈簧的伸長方向與所測拉力方向不一致?!?br/>其他形式的測力計1.實驗目的:2.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鉤碼。(1)了解彈簧測力計的構造,學會使用彈簧測力計;(2)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實驗: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3.實驗步驟:(1)觀察彈簧測力計,明確其量程及分度值;(2)檢查彈簧測力計指針與零刻度線是否對齊;若沒有對齊,____________;把指針調節到零刻度線上(3)將鉤碼懸掛于彈簧測力計掛鉤上,如圖所示,讀出鉤碼對彈簧測力計的拉力F,將測量結果記錄在自己設計的表格中,重復實驗。4.實驗結論:鉤碼對彈簧測力計的拉力F的大小等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5.交流討論(1)若將鉤碼換成物理教科書,怎樣測量書對彈簧測力計的拉力?選擇量程和分度值合適的彈簧測力計,將物理教科書懸掛在彈簧測力計掛鉤上,靜止時,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此讀數等于書對彈簧測力計的拉力大小。(2)怎樣粗略測量一根細棉線能承受的最大拉力。選擇量程和分度值合適的彈簧測力計,將細棉線掛在彈簧測力計掛鉤上,細棉線另一端打一個圈,套在手指上,不斷增加手指對細棉線的拉力,當細棉線斷裂時,記下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此讀數即為細棉線能承受的最大拉力。(3)用兩個彈簧測力計在水平方向上相互拉,兩個測力計的示數有什么關系?示數相等。1.(2024·松滋期末)關于彈簧測力計的使用,說法正確的是( )A.彈簧測力計使用時必須要豎直放置,不能傾斜B.彈簧測力計的原理是彈簧的長度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C.使用彈簧測力計之前,要注意觀察指針是否在零刻度線上及分度值、量程D.如圖所示,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3.3 NC解析 彈簧測力計可以測任何方向的力,彈簧測力計測力時,彈簧伸長和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線上即可,故A錯誤;彈簧測力計的原理是彈簧的伸長量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故B錯誤;使用彈簧測力計之前,一定要注意觀察標尺的零刻度線、分度值和量程,故C正確;題圖中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為0.2 N,故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3.6 N,故D錯誤。2.(2023·廣東二模)如圖所示是小明使用彈簧測力計的場景,此彈簧測力計每小格表示 N,使用彈簧測力計之前,應檢查它的指針是否指在 上,圖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 N,用這個彈簧測力計測量的力的大小不能超過 N。0.2零刻度線25解析 圖中彈簧測力計的量程是0~5 N,分度值(每小格)為0.2 N,示數為2 N。使用前,應先檢查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線上,若不在,應先調零。1.(2024·徐州期末)如圖所示,用手指壓筆芯,筆芯彎曲了,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 。同時手指感到疼痛,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 的,松手后,筆芯完全恢復原狀,筆芯的這種形變叫做 形變。形狀解析 用手指壓筆芯使它彎曲,手指對筆芯施加了力的作用,筆芯的形狀發生了改變,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手感覺疼痛,說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松手后,筆芯完全恢復原狀,筆芯的這種形變叫做彈性形變。相互彈性2.(2024·渭南期末)如圖所示,撐竿跳高運動員將撐竿壓彎,松手后,撐竿會恢復原狀。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撐竿發生的是彈性形變B.撐竿受到的彈力是由撐竿形變產生的C.運動員受到的彈力是由撐竿形變產生的D.在彈性限度內,撐竿的形變越大,產生的彈力越大B解析 撐竿跳高運動員將撐竿壓彎,松手后撐竿能夠恢復原狀,這是彈性形變的典型特征,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根據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撐竿受到的彈力是由運動員產生的,故B錯誤,符合題意;運動員在壓彎撐竿時,撐竿發生彈性形變,根據彈力的定義,撐竿會對運動員產生彈力,這個彈力是由撐竿的形變產生的,用于抵抗運動員的壓力,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在彈性限度內,撐竿的形變越大,它為了恢復原狀而產生的彈力就越大,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3.(2024·隨州期末)物體由于發生 而產生的力叫做彈力,桌面受到水杯的壓力,這個壓力是 (選填“桌面”或“水杯”)形變而產生的;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示數為 N。 彈性形變水杯2.2解析 彈力是指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原狀而對接觸它的物體產生的力;桌面受到水杯的壓力,是水杯發生彈性形變產生的;由圖知,彈簧測力計分度值為0.2 N,示數為2.2 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