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二地理參考答案1 2 3 4 5 6 7 8C C B D B A C B9 10 11 12 13 14 15B C B D C B D寶石原生礦在地殼抬升作用下出露到地表,受外力風化侵蝕,變得破碎,經河流搬運,在流速較緩的河段沉積,形成次生寶石礦床。17.通過糧食跨區域調劑,解決糧食生產與消費空間配置不均衡問題;充分利用國際糧食,例如大豆和谷物,以此作為保證糧食安全的輔助手段;建立糧食儲備。18.(1)緯度較低,四面臨海,水熱條件較好,適宜生物生長繁衍;周邊海域漁業資源豐富,加上島上植被覆蓋率高,為鳥類提供了食物和棲息地;人類活動較少,自然環境優良。(2)有利于鞏固國家安全、保障國家領土完整;有利于增加漁業、油氣資源的保有量(或有利于保障合理的海洋開發活動);有利于強化海洋意識,樹立海洋國土的意識。19.(1)地廣人稀,土地資源豐富,地價低;晴天多,太陽能資源豐富。(2)外圍的草方格沙障和固沙林能起到防沙固沙作用,阻擋風沙的侵襲;光伏板能削減風力,減輕風力侵蝕;光伏板能遮擋陽光,減少地表水分蒸發,改善土壤水分條件,促進植物生長;光伏板下安裝節水滴灌設施,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有利于植被恢復。(3)增加電力輸入,緩解用電緊張狀況,滿足高質量用電需求;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促進經濟增長;增加清潔能源用電比重,減輕大氣污染,減少風沙危害。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高二年級期中考試地 理 科 目 試 卷考試時間:90分鐘 分值:100分注意事項:1. 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2. 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班級、姓名、座號及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寫在試卷上無效。3. 考試結束,將答題卡交回。本試卷共4頁,19小題,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單選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植被和環境具有相互影響的關系。不同的自然環境形成的植被不同,在自然環境的各要素中,氣候對植被的影響顯著。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下列關于森林對自然環境影響的表述,正確的是( )A.加劇水土流失 B.降低大氣濕度 C.利于涵養水源 D.增大風沙侵蝕2.下列氣候與植被對應中,正確的是( )A.溫帶季風氣候——溫帶草原 B.亞熱帶季風氣候——針葉林C.熱帶雨林氣候——熱帶雨林 D.地中海氣候——常綠闊葉林讀某濕地景觀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3.圖中濕地的支撐服務功能主要體現在( )A.防風固沙 B.提供動物棲息地C.調蓄洪水 D.增加海洋漁業資源4.人們利用閑暇時間來此旅游,體現了濕地的( )A.支撐服務 B.調節服務C.供給服務 D.文化服務碳中和是指一定時期內通過CO2去除技術抵消人為CO2排放量,或稱為CO2凈零排放。碳匯是指通過植樹造林、植被恢復等措施,吸收大氣中的CO2,從而減少溫室氣體在大氣中濃度的過程、活動或機制。科學家預測我國CO2排放量將在2030年達最大值,此后將會逐年下降。據此完成問題。5.我國下列區域中碳匯能力最強的是( )A.青藏高原 B.東南丘陵 C.河西走廊 D.山東半島6.2030年之后,我國實現碳中和的主要措施是( )A.改善能源結構 B.增加能源利用量 C.降低人均消費 D.控制人口增長讀下圖,回答下面小題。7.箭頭所代表的轉移物最有可能是下列選項中的( )A.石油 B.糧食 C.危險廢棄物 D.飛機配件8.該轉移物的最主要來源是( )A.農業 B.化學工業 C.采掘工業 D.冶金工業下圖為某地區森林的覆蓋率和表層土流失程度的關系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9.圖中反映的是森林的哪種生態環境效應( )A.防風固沙 B.保持水土 C.凈化空氣 D.平衡大氣成分10.與上圖中森林的主要生態環境效應相同的是( )A.城市園林 B.西北地區的防護林帶C.長江中上游的防護林帶 D.熱帶沿海的紅樹林11.北方地區被稱為我國最大的能源基地,主要是因為( )資源豐富( )A.石油、地熱能 B.石油、煤炭 C.核能、水能 D.風能、太陽能我國自20世紀70年代至2013年年底,共開展了八次森林資源清查。20世紀80年代,受到林業開放政策的影響,南方部分林區森林資源消耗量大于增長量,出現“森林赤字”現象。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各地紛紛采取措施,包括開展科學造林行動,使森林資源逐漸得到恢復。下圖為“八次森林資源清查期間我國不同林種面積所占比例統計圖”。完成下面小題。12.下列關于我國不同林種面積變化狀況的描述,正確的是( )A.用材林面積占比連續下降 B.經濟林面積先增加后減少C.薪炭林面積所占比例最大 D.防護林面積占比快速增加13.20世紀80年代,南方部分林區受“森林赤字”現象的影響,最有可能出現的生態問題是( )A.土壤污染 B.土地沙化 C.土地紅漠化 D.土壤鹽堿化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位于海南島中南部(位置見圖),總面積4269平方千米,園區內森林覆蓋率高達95.86%,被列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4.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主要生態功能是( )A.防風固沙 B.涵養水源 C.凈化污染物 D.保護海洋生態15.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主要發展方向為( )A.發揮制造業的優勢,擴大經濟規模 B.擴大農業生產規模,保證糧食供給C.大力發展新興工業,提高城鎮化水平 D.改善區域生態環境,提升環境質量二、綜合題(共4題,共55分。)1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斯里蘭卡是世界著名的“寶石之島”,寶石資源多蘊藏在山區及河床礫石層。拉特納普拉地區2000平方公里范圍內是寶石的主要產地,寶石原生礦埋藏較深,但在當地古河床及河流沿岸有大量埋藏較淺的次生礦床,易于開采。材料二:珠寶產業是該國的支柱產業,寶石從業人員約占全國總人口的10%,高端寶石產量占全球彩色寶石產出總量的60%。該國嚴格限制機械化開采寶石原料,“開礦—洗礦—切割—打磨”全程以人力手工完成為主,寶石出口以切磨寶石為主,成品珠寶首飾產值僅占6%。下圖示意斯里蘭卡主要寶石礦區分布。推測拉特納普拉地區河流沿岸次生寶石礦床的形成過程。17.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糧食安全是指保證人們能夠及時得到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夠食物。糧食生產、儲備、流通和進出口四個環節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危及糧食安全。位于東北的三江平原擁有富饒的黑土,這也成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糧倉”。近年來,黑土地土層變薄,有機質減少,土壤結構變差,耕地生產潛力下降。農業專家的研究報告顯示,黑土的退化與翻耕有密切關系。因此,解決好黑土退化問題,提高黑土地的糧食單產,提高耕地生產潛力對維護我國糧食安全意義重大。在保障我國基本糧食生產的基礎上,還能通過哪些措施來確保糧食安全 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釣魚島位于東海大陸架的東部邊緣,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固有領土。釣魚島盛產山茶、棕櫚、仙人掌、海芙蓉等珍貴中藥材,棲息著大批海鳥,有“花鳥島”的美稱。自2012年9月10日起,中國政府部門對釣魚島及附屬島嶼開展常態化監視、監測,并發布天氣和海洋觀測預報等。下圖為釣魚島地形圖。說明釣魚島上動植物資源豐富的原因。(6分)簡述我國政府在釣魚島及附屬島嶼采取一系列措施的意義。(9分)19.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20分)2023年12月29日,國內首批千萬千瓦級“沙戈荒”基地項目——庫布齊沙漠鄂爾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項目先導工程一期全容量并網發電。該項目最大特點是采用“光伏治沙”模式,將發展光伏和沙漠治理、節水農業相結合。電站的外圍用草方格沙障和固沙林組成防護林體系,光伏板下安裝節水滴灌設施,種植綠色經濟作物,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共贏。項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向京津冀地區送電約400億千瓦時。下圖為光伏治沙景觀圖。相比較于東部地區,內蒙古發展光伏產業有何優勢。(6分)分析光伏治沙模式是如何防治沙漠化的。(6分)(3)說明該項目對京津冀地區的積極意義。(8分)(第4頁 共4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地理答案.docx 海南省東方市東方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