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高一年級地理科段考試題(合格考)試題說明:1.本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2.本試卷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為選擇題,共80分;第二部分為綜合題,共20分;3.考試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答案直接寫在本卷上無效。第Ⅰ卷 選擇題此卷為選擇題,1~10題,每小題2分;11~30題,每小題3分,共8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最佳答案。2022年1月,湯加海底火山噴發,大量火山灰、氣體與水蒸氣進入高空形成巨大云團,湯加80%以上的人口受到火山噴發的影響。斐濟、新西蘭、澳大利亞等環太平洋國家發布了警報,中國向湯加提供了救援物資。下圖示意湯加地理位置,完成1~2題。1.湯加火山爆發后,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發布的預警為( )A.地震 B.海嘯 C.風暴潮 D.暴雨2.此次中國向湯加提供的緊急救援物資主要有( )A.潔凈飲用水、速食食品等 B.保暖衣物、防風帳篷等C.醫用防護服、新冠疫苗等 D.移動板房、學生課桌等地鐵站周邊共享單車的使用情況與進出站客流量密切相關。讀圖“北京市某地鐵站工作日進出站客流量變化曲線圖”,完成3~4題。3.推測該地鐵站周邊的土地利用類型是( )A.商業用地 B.工業用地 C.文教用地 D.居住用地4.該地鐵站周邊的共享單車在無調度情況下數量最多時約為( )A.6時 B.9時 C.15時 D.18時2024年6月,我國北方多地最高氣溫沖上40℃,開啟“熱辣滾燙”模式。下表為河北、河南、陜西某些城鎮6月12日03時一13日02時最高氣溫統計表。完成5~6題。城鎮 省份 最高氣溫(℃) 城鎮 省份 最高氣溫(℃)溫縣 河南 42.3 平鄉 河北 41.8藁城 河南 42.2 偃師 河南 41.8伊川 河南 42.1 鞏義 河南 41.8任澤 河北 41.8 渭南 陜西 41.85.表中各地6月12日03時—13日02時的天氣狀況可能是( )A.晴間多云 B.多云轉陰 C.晴朗無云 D.細雨連綿6.表中各地最高氣溫突破40℃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 B.大氣對地面輻射的吸收作用弱C.夜晚大氣逆輻射增強 D.白晝大氣反射作用強騎樓是一種近代城鎮沿街商住的建筑,也是一種典型的外廊式建筑物(即建筑物底層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間的建筑物)。這種外廊式建筑成為我國一些地區具有中西合壁的特有建筑。下圖為我國某地老街的騎樓素描圖。完成7~8題。7.形成騎樓這種建筑格局的自然條件是( )A.多風沙 B.防寒保暖 C.地勢低平 D. 濕熱多雨8.騎樓的建筑風格能體現的當地地域文化特點是( )A.開放性和包容性 B.封閉性C.遷徙 D.天人合一2019年以來,江蘇省各城市逐步放寬落戶政策。下圖為江蘇省2016—2021年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與人口機械增長率變化圖。據此完成9~10題。9.圖示年份人口增長率最低的是( )A.2016年 B.2018年 C.2020年 D.2021年10.針對圖示中江蘇省人口出現的問題,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減輕養育負擔 ②消除性別歧視 ③延遲退休年齡 ④提高教育水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下圖為我國江南丘陵地區某歷史文化名城結構示意圖,其中,早期城區距今約2000多年。讀圖,完成11~12題。11.早期城區選址建設的有利條件可能是( )A.地勢平坦開闊 B.煤鐵資源豐富C.戰略防御安全 D.氣候涼爽濕潤12.近年來該城市的新城區逐漸向東南部發展,主要得益于( )A.優美的自然環境 B.充足的就業機會C.豐富的煤鐵資源 D.便利的交通運輸地理信息技術在城市規劃和建設中必不可少。應用地理信息技術可在接到報警電話后,在最短的時間內指揮警車到達出事地點,大大提高出警效率。下圖為城市最快出警示意圖。讀圖,完成13~14題。13.在出警過程中,下列事件對應地理信息技術正確的是( )A.確認出事地點的位置——地理信息系統B.隨時掌握每輛巡邏車的位置——全球衛星導航系統C.確定距離事故地點最近的巡邏車——5G通信技術D.巡邏車優選路線,快速到達出事地點——遙感技術14.地理信息技術還可用于城市管理中的( )①城市規劃 ②垃圾分類處理 ③衛生救護 ④交通管理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據全國人口普查數據,西藏阿里地區總人口約12.3萬人,且主要集中在西南一側,若以噶爾至改則一線為界可以畫出阿里地區的“胡煥庸線”,此線南部與北部的面積占比分別為36%和64%,人口占比分別為82%和18%。讀阿里地區圖(圖中數字為海拔高度,單位:米)及部分縣域面積和人口比較圖,完成15~16題。15.下列四個縣域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A.噶爾縣 B.改則縣 C.札達縣 D.普蘭縣16.影響阿里地區人口分布的首要因素是( )A.年降水量 B.日照時數 C.耕地面積 D.地形地勢不同歷史階段人口遷移具有不同的特點和原因。結合所學知識,據此完成17~19題。17.19世紀以前,國際人口遷移的總特點是( )A.從新大陸移向舊大陸 B.以集團性、大批的移民為主C.從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 D.定居移民減少,短期流動工人增加18.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科威特等國外來人口已超過本國人口,其主要原因是( )A.本國人口稀少,大批外國人遷來居住B.由于鄰國戰亂不斷,大批國際難民大量遷入C.石油收入大增,經濟發展快,吸引大批外籍工人D.由于人口老齡化嚴重,需青壯年勞動力從事臟累工作19.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歐洲從人口遷出區變為人口遷入區,主要原因是( )A.經過長期人口遷出,歐洲人口數量減少B.經歷兩次世界大戰,歐洲人口數量減少C.本區各國經濟迅速發展,吸引大量移民D.其他遷入區人滿為患,而歐洲仍有容納的余地讀“某城鎮常見功能區分布示意圖”,完成20~22題。20.圖例①功能區是( )A.商業區 B.行政區 C.文化區 D.居住區21.圖中甲處的功能布局,主要考慮的因素是( )A.市場 B.交通 C.環境 D.政策22.若圖中工業區布局合理,則該城市的地勢最可能( )A.南高北低 B.西北高東南低C.中高周低 D.東北高西南低讀四川省和廣東省四個年份城鎮化水平統計圖,完成23~24題。23.2010年以來,四川省城鎮化處于( )A.初期階段 B.中期加速階段C.后期成熟階段 D.逆城鎮化階段24.與四川省相比,目前廣東省城鎮化( )A.速度較慢 B.水平較低C.水平超過經濟水平 D.對地理環境沒影響“海綿城市”是指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建筑、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城市發展方式。下圖示意廣東省中山市依“海綿城市”原理建設的公園。完成25~26題。25.在地面大量鋪設礫石覆蓋層的主要目的是( )A.增強雨水下滲 B.美化城市環境C.防止水土流失 D.保持土壤水分26.建設“海綿城市”對水循環各環節影響最顯著的是( )①增加地下徑流 ②增加地表徑流 ③增加大氣降水 ④增加下滲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在陜北這塊黃土地上,飲食、服飾極富地方特色,其中的“面條像褲帶、鍋盔像鍋蓋……帕帕頭上戴……”等獨特的生活方式被人稱為“陜西十大怪”。據此完成27~28題。27.形成“面條像褲帶、鍋盔像鍋蓋”的飲食習慣,體現了當地( )A.降水不足 B.農時緊迫C.氣候適宜種植小麥 D.擅長面食制作28.“帕帕頭上戴”的主要原因是( )A.冬、春季常刮西北風,風沙大 B.引人注目,美觀C.光照強,易出汗 D.表演腰鼓的服飾適度人口論,是探討一個國家在現有的資源、科學技術水平條件下最適宜的人口規模的學說。下表為某年朝鮮和韓國相關數據對比。據此完成29~30題。礦產 資源 國土面積 (萬平方千米) 人口數量 (萬人) GDP (億美元) 人均GDP (美元) 適度人口 (萬人)朝鮮 豐富 12.27 2516 162 644 980韓國 匱乏 10.02 5062 13780 27222 115029.結合表格,朝鮮的人口合理容量是( )A.980萬人 B.5062萬人 C.2516萬人 D.1150萬人30.與朝鮮相比,韓國適度人口較多的主要原因是( )A.國土面積較大 B.礦產資源更優質C.人口數量較多 D.經濟較為發達第Ⅱ卷 非選擇題本卷為非選擇題,有2道大題,共20分。31.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0分)材料一:自然災害種類較多,許多自然災害之間具有內在關聯性。一種自然災害引發的災害,會進一步引發其他災害,從而形成災害鏈條,例如旱災引發的一條災害鏈條如下:材料二:2024年9月6日第11號臺風“摩羯”(超強臺風級)16時20分前后在文昌市翁田鎮沿海地區登陸。此次超強臺風給文昌、海口、澄邁等市縣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1)結合材料一,以災害鏈條的關系完成下面空格。(4分)(2)文昌市是臺風災害影響較大的地區,請提出防御臺風災害的措施。(6分)32.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0分)材料一:京津冀地理位置相鄰,但經濟和城市發展差異明顯,三地協同發展勢在必行。北京資源、環境壓力過大,城市問題日益突出,分散城市職能是一項重要舉措。下圖為“京津冀區域簡圖”及“京冀1980年、2012年城鎮化水平統計圖”。材料二:雄安新區位置圖。(1)結合材料一,指出1980~2012年北京市與河北省城鎮化進程的主要差別。(4分)(2)分析我國選擇在雄安建設新區的原因。(6分)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高一年級地理科段考試題參考答案(合格考)第Ⅰ卷 選擇題此卷為選擇題,1~10題,每小題2分;11~30題,每小題3分,共8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最佳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A D C C A D A C B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D B C B D B C C D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B D B A A B C A A D第Ⅱ卷 非選擇題本卷為非選擇題,有2道大題,共20分。31.(1)(任答一種,每空2分,共4分;其它答案合理也可酌情給分)(2)加強監測預報,作好臺風過境的準備;建立健全防災減災的政策法規體系;營造沿海防護林;加強宣傳,提高公眾的防臺風意識。(任答3點,共6分;其它答案合理也可酌情給分)32.(1)城鎮化水平北京高于河北;城鎮化速度河北快于北京。(每點2分,共4分)(2)位于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與北京距離適中,位置優越;附近有高速公路、鐵路經過,交通便捷;生態環境優良;現有開發程度較低,發展空間充裕;地處河北,土地價格低;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任答3點,共6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海南省文昌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段考地理試題(合格考).docx 高一地理段考答案(合格考).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